1
2020年3月3日 本版编辑/王建雄 美术编辑/陈媛 访 访 05 迎春花开,街边小店重焕生机 许个愿给春天 心愿 我现在上高一,学业紧张,课程安 排密集紧凑。按计划,我们正月十六报 到,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节奏。 网络上很多人说的“云课堂”,说通 俗点就是“网课”。我们从正月十七开 始上网课,基本上跟以前在学校的课程 安排类似,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 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轮番 上阵。每天有4到5节课需要听,早中 晚都要打卡,剩下的时间,我们用来写 作业、整理笔记和向老师提问题。 “网课”真是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 东西。上网课,总比停止学习强。网课 的缺点也很明显:网速慢,上课断断续 续;没有上课活跃的气氛,有些知识点 不如上课记得牢;长时间盯着手机看, 眼睛也受不了。还有一点,我感觉很突 出,就是“网课”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求很高。我自律性一般吧,有时候写 着作业就玩起手机了。在学校寄宿时, 有老师看管,这些散漫根本不可能。 早中晚都要打卡 想念学校的老师,想念食堂的掉渣饼 燕都融媒体记者 崔中波 网民“加油中国”(16 岁,唐山学生): 我希望疫情 早点过去,可以早点开学, 我很想念我的老师们,很想 念学校的食堂,想念学校的 掉渣饼,希望在疫情期间我 的家人都健健康康的。 shandaiqixin: 结束吧, 结束吧,我想把所有直播软 件都卸载! 田小田: 卸载云课堂! 想念师生面对面的日子。 老师傅: 弄课件,试平 台,我是熬红了眼,熬瘦了 脸,可就是这样,一到上课, 学生还是信息不断“老师, 卡了卡了……” 爱飞翔: 明明是老师, 非得做主播,心累。我想出 去,我想上班。 钱钟书《围城》里有句名言:婚姻是 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 出来。学校也有点像一座围城,平时在 学校的时间久了,我和同学难免会吐槽 学校的种种不是,什么学习太枯燥啦,食 堂饭菜太差啦等等;可是疫情来了,闷在 家里太久了,反倒念起学校的美好了。 深夜里,常常梦回校园。十分想念 学校班主任和其他上课的老师,哪怕批 评我几句也行,我知道那都是为了我 好。我想念老师的语重心长,想念老师 的诙谐幽默,想念课堂的积极互动,想念 敞开心扉地开班会,想念和好朋友说说 悄悄话,想念操场上自由自在的蹦蹦跳 跳,打打闹闹…… 宅在家里,一日三餐,主要是爸妈 做,吃多了,难免有一些单调。十分想念 学校的食堂,那里饭菜样式很多,物美价 廉。我十分想念食堂的掉渣饼,香味扑 鼻,油而不腻,咬起来嘎巴嘎巴的。想得 流口水,可惜家里吃不到啊。 常常梦回校园 心愿链接 进入 2 月下旬,城郊的迎春花开了,这 些金色的小花是春天的信使。抬头遥望,春 光洒满整条大街。绿意盎然的菜店、治愈系 的便利店和街角的面包店都已开张营业,城 市慢慢动起来了。小店汇成有序的生活细 流,淙淙流淌,迎接每天的太阳。 燕都融媒体记者 栗强 文/图 恒州南街上的八零菜店在正定县城小 有名气。菜店老板叫叶淑美,她不仅经营菜 店,还热爱跑步。小叶爱整洁,进店第一件 事就是把菜码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清掉那 些蔫巴的蔬果,她家的蔬菜新鲜,水果口感 好,远近闻名。 菜店正月十一就开门了,那时气氛明显 不同,街上其他店铺都还关着门,而且根据 街道办事处发的通知,这些店近期不会开 门。街上虽然冷冷清清的,但小叶的菜店不 能停,菜店也是菜篮子工程的一部分。特殊 时期,小店需要特别打理,她和丈夫给店里 做了消毒,贴了顾客进店戴口罩的提示,门 口还备了体温登记表。 特殊时期,大家更加需要一家菜店正常 营业,这一点小叶开张第一天就在自己的朋 友圈里得到了印证,“菜店供应着周围几个 小区,来店里买菜的都是老顾客,大家问菜 店什么时候开门,很多人还不忘强调一句 ‘小叶挺住,要不我们就断顿儿了’。”小叶对 记者说。 周围小区的顾客习惯到小叶的店里买 菜和水果。小叶家的价目表清清楚楚,她 说:“与平时一样,我不会涨价,大家都是老 主顾,我非常珍惜大家对店里的那份信任。 再说,这个时候涨价,也不符合我的做事风 格啊。” 疫情期间,大家进店购物每个人买东西 的速度都是短平快,而且每次都要尽量装满 整个购物车。“以前大家来店里,都是买一顿 儿两顿儿的菜,现在都是囤,一下子买好多 菜。”小叶说。大家到店支付的方式也有变 化,平常都是微信、支付宝,最近有人开始刷 信用卡买菜,一买就是几大包蔬果。 平常时候,小叶和丈夫两人轮流看店,过 完年菜店开张后,丈夫心疼小叶,他一个人负 责盯店,小叶居家照顾两个孩子,陪两个孩子 上网课。疫情结束后,小叶的愿望是去正定 园博园跑个10公里,畅快感受一下春天的气 息。 “小叶挺住, 要不我们就断顿儿了” 龙腾路是一条普通小街, 可能因为走得多了,觉得它颇 有气象,特别之处在于,沿着 龙腾路向西 3 公里可直达石 家庄火车站。佳乐百货便利 店就在龙腾路上,其位置差不 多就在我每次去车站的起点, 可以说是一家普通的社区小 店,有时候锻炼归来会去店里 买水,有时候应急去店里换零 钱坐公交,80后店主人小赵 和小贺夫妻俩总是微笑着有 求必应。 疫情期间,发现小店功能 强大。这个时候的便利店不 仅仅是卖货,还担负着社区生 活稳定器的功能。实际情况 也正是如此,临近中午时分, 店里顾客络绎不绝。一位老 婆婆要买五号电池,说她家的 电表该换电池了。她刚走,又 来一老婆婆,称家里血压计要 用五号电池。虽然还没到夏 天,便利店的雪糕销售已呈迅 猛之势,来店顾客都是一袋子 一袋子地买,他们拉开大冰柜 挑自己喜欢的口味,然后付钱 走人。还有老人来找小瓶香 油的。小赵跟记者说,店里最 近卖的比较好的是雪糕、各种 零食、啤酒,可乐也一直卖得 比较好,可能现在大家空闲时 间比较多了,所以这些东西卖 得好吧。 得空采访小贺。“有的便 利店门口加了一块挡板,回到 了以前供销社柜台卖货模式, 你们这边好像没有?”记者 问。戴着口罩和手套,只露出 一双明亮大眼睛的小贺笑笑 说: “店里每天都用酒精消毒, 进来买东西的顾客,不戴口罩 是不让进门的。”她边帮顾客 拿酒精消毒纸巾,边给记者介 绍店里情况。“周围小区封闭 管理后,店里会根据顾客订 单,把东西配送到每个小区的 检疫门前,然后打电话让顾客 来取,最近这段时间,网上订 单接的比较多。” “平常见你们都是一个 人盯店,这个时候怎么反而 是两个人呢?”记者问。“小 赵主要给小区配送网上订 单,都是附近的,不很远。” 小贺回答。是啊,现在便利 店客流量增加,自然需要两 人联手打理。 便利店里顾客络绎不绝 这一段时间,大人们似乎忘记生活中还 有蛋糕的滋味,但孩子们仍然记得,巧克力, 奶油,或者水果味的。一条街上的萌饼店、 泡芙店和面包房,每到放学时刻,整条街上 都飘着各式面点特别的香味。 小乔是一家面包店的售货员,她家的店 最近开门营业,已经趋于正轨。推门进去, 扑面而来的面包香味,玻璃橱窗里摆放着各 种口味的蛋糕,面包师傅正在后厨工作间埋 头工作,一幅一切如常的景象。若不是门口 贴的营业时间告示,我们灵敏的鼻子沐浴其 中不会觉得与以往有任何区别。 小乔介绍: “春节期间,店里蛋糕的网上 订单差不多要占到6成以上,顾客在网上选 好口味和尺寸,我们做好后,交给外卖小哥 送过去。春节期间,赶上很多小孩过生日。 与往年比,蛋糕订单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小乔说。至于面包、甜饼这一块,店里开业 后,一开始,顾客来的人不是很多,大多数也 都是从网上订购,这几天,进店选各种口味 的面包的人陆陆续续多了起来。 生机勃勃的菜店,治愈系的便利店,香 气扑鼻的面包店,让我们一下子又找到了生 活的日常节奏。这些小店分布在城市大街 小巷,与社区紧密相连,某种程度上,它们的 身份不仅仅是一家店,而是整个社区有机体 的一部分。它们灵活机动地保持着正常运 转,稳健、有序地推动着城市慢慢复苏,迎接 春天的到来。 面包店久违的香气飘起来了 学生正在上网课 学生正在上网课小贺便利店的顾客多起来了 小贺便利店的顾客多起来了

迎春花开,街边小店重焕生机 - hebnews.cnyzdsb.hebnews.cn/pc/paper/att/202003/03/7b020def... · 周围小区的顾客习惯到小叶的店里买 菜和水果。小叶家的价目表清清楚楚,她

  • Upload
    others

  • View
    1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迎春花开,街边小店重焕生机 - hebnews.cnyzdsb.hebnews.cn/pc/paper/att/202003/03/7b020def... · 周围小区的顾客习惯到小叶的店里买 菜和水果。小叶家的价目表清清楚楚,她

2020年3月3日 本版编辑/王建雄 美术编辑/陈媛

探探访访

05

迎春花开,街边小店重焕生机

许个愿给春天

心愿我现在上高一,学业紧张,课程安

排密集紧凑。按计划,我们正月十六报

到,新冠肺炎疫情彻底打乱了节奏。

网络上很多人说的“云课堂”,说通

俗点就是“网课”。我们从正月十七开

始上网课,基本上跟以前在学校的课程

安排类似,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

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轮番

上阵。每天有4到5节课需要听,早中

晚都要打卡,剩下的时间,我们用来写

作业、整理笔记和向老师提问题。

“网课”真是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

东西。上网课,总比停止学习强。网课

的缺点也很明显:网速慢,上课断断续

续;没有上课活跃的气氛,有些知识点

不如上课记得牢;长时间盯着手机看,

眼睛也受不了。还有一点,我感觉很突

出,就是“网课”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求很高。我自律性一般吧,有时候写

着作业就玩起手机了。在学校寄宿时,

有老师看管,这些散漫根本不可能。

早中晚都要打卡

想念学校的老师,想念食堂的掉渣饼 燕都融媒体记者 崔中波

网民“加油中国”(16岁,唐山学生):我希望疫情

早点过去,可以早点开学,

我很想念我的老师们,很想

念学校的食堂,想念学校的

掉渣饼,希望在疫情期间我

的家人都健健康康的。

shandaiqixin:结束吧,

结束吧,我想把所有直播软

件都卸载!

田小田:卸载云课堂!

想念师生面对面的日子。

老师傅:弄课件,试平

台,我是熬红了眼,熬瘦了

脸,可就是这样,一到上课,

学生还是信息不断“老师,

卡了卡了……”

爱飞翔:明明是老师,

非得做主播,心累。我想出

去,我想上班。

钱钟书《围城》里有句名言:婚姻是

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

出来。学校也有点像一座围城,平时在

学校的时间久了,我和同学难免会吐槽

学校的种种不是,什么学习太枯燥啦,食

堂饭菜太差啦等等;可是疫情来了,闷在

家里太久了,反倒念起学校的美好了。

深夜里,常常梦回校园。十分想念

学校班主任和其他上课的老师,哪怕批

评我几句也行,我知道那都是为了我

好。我想念老师的语重心长,想念老师

的诙谐幽默,想念课堂的积极互动,想念

敞开心扉地开班会,想念和好朋友说说

悄悄话,想念操场上自由自在的蹦蹦跳

跳,打打闹闹……

宅在家里,一日三餐,主要是爸妈

做,吃多了,难免有一些单调。十分想念

学校的食堂,那里饭菜样式很多,物美价

廉。我十分想念食堂的掉渣饼,香味扑

鼻,油而不腻,咬起来嘎巴嘎巴的。想得

流口水,可惜家里吃不到啊。

常常梦回校园

扫描二维码,在评论区留言

心愿链接

进入2月下旬,城郊的迎春花开了,这

些金色的小花是春天的信使。抬头遥望,春

光洒满整条大街。绿意盎然的菜店、治愈系

的便利店和街角的面包店都已开张营业,城

市慢慢动起来了。小店汇成有序的生活细

流,淙淙流淌,迎接每天的太阳。

燕都融媒体记者 栗强 文/图

恒州南街上的八零菜店在正定县城小

有名气。菜店老板叫叶淑美,她不仅经营菜

店,还热爱跑步。小叶爱整洁,进店第一件

事就是把菜码得整整齐齐漂漂亮亮,清掉那

些蔫巴的蔬果,她家的蔬菜新鲜,水果口感

好,远近闻名。

菜店正月十一就开门了,那时气氛明显

不同,街上其他店铺都还关着门,而且根据

街道办事处发的通知,这些店近期不会开

门。街上虽然冷冷清清的,但小叶的菜店不

能停,菜店也是菜篮子工程的一部分。特殊

时期,小店需要特别打理,她和丈夫给店里

做了消毒,贴了顾客进店戴口罩的提示,门

口还备了体温登记表。

特殊时期,大家更加需要一家菜店正常

营业,这一点小叶开张第一天就在自己的朋

友圈里得到了印证,“菜店供应着周围几个

小区,来店里买菜的都是老顾客,大家问菜

店什么时候开门,很多人还不忘强调一句

‘小叶挺住,要不我们就断顿儿了’。”小叶对

记者说。

周围小区的顾客习惯到小叶的店里买

菜和水果。小叶家的价目表清清楚楚,她

说:“与平时一样,我不会涨价,大家都是老

主顾,我非常珍惜大家对店里的那份信任。

再说,这个时候涨价,也不符合我的做事风

格啊。”

疫情期间,大家进店购物每个人买东西

的速度都是短平快,而且每次都要尽量装满

整个购物车。“以前大家来店里,都是买一顿

儿两顿儿的菜,现在都是囤,一下子买好多

菜。”小叶说。大家到店支付的方式也有变

化,平常都是微信、支付宝,最近有人开始刷

信用卡买菜,一买就是几大包蔬果。

平常时候,小叶和丈夫两人轮流看店,过

完年菜店开张后,丈夫心疼小叶,他一个人负

责盯店,小叶居家照顾两个孩子,陪两个孩子

上网课。疫情结束后,小叶的愿望是去正定

园博园跑个10公里,畅快感受一下春天的气

息。

“小叶挺住,要不我们就断顿儿了”

龙腾路是一条普通小街,

可能因为走得多了,觉得它颇

有气象,特别之处在于,沿着

龙腾路向西 3 公里可直达石

家庄火车站。佳乐百货便利

店就在龙腾路上,其位置差不

多就在我每次去车站的起点,

可以说是一家普通的社区小

店,有时候锻炼归来会去店里

买水,有时候应急去店里换零

钱坐公交,80 后店主人小赵

和小贺夫妻俩总是微笑着有

求必应。

疫情期间,发现小店功能

强大。这个时候的便利店不

仅仅是卖货,还担负着社区生

活稳定器的功能。实际情况

也正是如此,临近中午时分,

店里顾客络绎不绝。一位老

婆婆要买五号电池,说她家的

电表该换电池了。她刚走,又

来一老婆婆,称家里血压计要

用五号电池。虽然还没到夏

天,便利店的雪糕销售已呈迅

猛之势,来店顾客都是一袋子

一袋子地买,他们拉开大冰柜

挑自己喜欢的口味,然后付钱

走人。还有老人来找小瓶香

油的。小赵跟记者说,店里最

近卖的比较好的是雪糕、各种

零食、啤酒,可乐也一直卖得

比较好,可能现在大家空闲时

间比较多了,所以这些东西卖

得好吧。

得空采访小贺。“有的便

利店门口加了一块挡板,回到

了以前供销社柜台卖货模式,

你们这边好像没有?”记者

问。戴着口罩和手套,只露出

一双明亮大眼睛的小贺笑笑

说:“店里每天都用酒精消毒,

进来买东西的顾客,不戴口罩

是不让进门的。”她边帮顾客

拿酒精消毒纸巾,边给记者介

绍店里情况。“周围小区封闭

管理后,店里会根据顾客订

单,把东西配送到每个小区的

检疫门前,然后打电话让顾客

来取,最近这段时间,网上订

单接的比较多。”

“平常见你们都是一个

人盯店,这个时候怎么反而

是两个人呢?”记者问。“小

赵主要给小区配送网上订

单,都是附近的,不很远。”

小贺回答。是啊,现在便利

店客流量增加,自然需要两

人联手打理。

便利店里顾客络绎不绝

这一段时间,大人们似乎忘记生活中还

有蛋糕的滋味,但孩子们仍然记得,巧克力,

奶油,或者水果味的。一条街上的萌饼店、

泡芙店和面包房,每到放学时刻,整条街上

都飘着各式面点特别的香味。

小乔是一家面包店的售货员,她家的店

最近开门营业,已经趋于正轨。推门进去,

扑面而来的面包香味,玻璃橱窗里摆放着各

种口味的蛋糕,面包师傅正在后厨工作间埋

头工作,一幅一切如常的景象。若不是门口

贴的营业时间告示,我们灵敏的鼻子沐浴其

中不会觉得与以往有任何区别。

小乔介绍:“春节期间,店里蛋糕的网上

订单差不多要占到6成以上,顾客在网上选

好口味和尺寸,我们做好后,交给外卖小哥

送过去。春节期间,赶上很多小孩过生日。

与往年比,蛋糕订单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

小乔说。至于面包、甜饼这一块,店里开业

后,一开始,顾客来的人不是很多,大多数也

都是从网上订购,这几天,进店选各种口味

的面包的人陆陆续续多了起来。

生机勃勃的菜店,治愈系的便利店,香

气扑鼻的面包店,让我们一下子又找到了生

活的日常节奏。这些小店分布在城市大街

小巷,与社区紧密相连,某种程度上,它们的

身份不仅仅是一家店,而是整个社区有机体

的一部分。它们灵活机动地保持着正常运

转,稳健、有序地推动着城市慢慢复苏,迎接

春天的到来。

面包店久违的香气飘起来了

学生正在上网课学生正在上网课。。

小贺便利店的顾客多起来了小贺便利店的顾客多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