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陆萍 陆萍玩转语文 玩转语文 主编:马朝宏电话:010-82296738 执行主编:宋鸽电话:010-82296728 投稿信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JIAO SHI CHENG ZHANG 2017年6月28日 探寻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8 特约通讯员 王爱华 玩出幸福 哲学家罗素说,幸福生活是一种由爱 鼓舞,由知识引导的生活。 苏教版语文教材《小露珠》一课有这样 的句子: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早哇, 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比喻句教学 从概念到技巧训练,学生是不喜欢的,怎样 从中诱导出人心的力量? 师: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秦阳阳。 生: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陆老师。 师: 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张园园。 生: 早哇,像仙子一样美丽的陆老师。 师: 早哇,像蝴蝶一样舞蹈的吕洋,来 这样夸夸你的同桌吧。 生: 早哇,像蜜蜂一样勤劳的张洋。 生: 早哇,像蒲公英一样可爱的秦 亚楠。 师: 你脸上笑得这样甜,说说你的 感觉。 生: 我觉得很幸福。 生: 我觉得这样打招呼,心里甜甜的。 师: 多么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啊。 如果说比喻句的修辞教学是对真的把 握,那么课堂里温暖的诗意就是延展出来 的善的力量。陆萍在这一课的教学札记中 写道:“生命因‘世界’的要求,得到他的资 产;因爱的要求,得到他的价值。如此说 来,我们都是一群幸福的人。因为总有那 一股股爱的暖流在我们胸中涌动,生命在 那一刻熠熠生辉。” 陆萍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心灵 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而思想具有穿透 人心的力量。她的班上有个小女孩在日记 中流露对父母的不满情绪,因为他们经常 叫她让着小弟弟,她认为这是父母偏心。 看到这样的日记,陆萍和学生讲起了《灰姑 娘》的故事,通过故事疏导学生心中的不 满,然后与学生一起回忆父母对她的好,以 及小弟弟的可爱。灰姑娘最终和王子过上 了幸福的生活,而她的学生换一种角度感 受到家庭的温暖。在中国人的眼里,《灰姑 娘》是一个后母的故事,在童话世界里,这 是一个妒忌的故事,学生在童话世界里将 “恶”诱导出来,学会了自我控制。德谟克 里特说,“人类之所以感到幸福的原因,并 不是身体健康,也不是财产富足,幸福的感 受是由于心多诚直,智慧丰硕”。至此,我 明白了,为什么在她的教育生活里总能遇 见这样小小的幸福。 玩出癖好 陆萍用行动与思考凝练课堂,用实践和 反思点亮智慧,在梦想的家园里乐此不疲。 《九色鹿》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课 文。为了理解教材,陆萍研读了民间文学 的文体理论;查找了佛教故事“九色鹿”的 前世今生;研究了中国民间故事的结构原 型。陆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课堂。 第一次教学《九色鹿》,她以“佛教故事”的 文本、以民间故事的原型结构为抓手,从九 色鹿的上善若水品性体会佛教故事的善施 教化;第二次教学,她以“作为故事”的文 本,引领学生如何通过角色换位把故事讲 得入情入境,如何加入想象把故事讲得生 动形象;第三次教学,她带领学生体会《九 色鹿》文本语言的机智,课堂上创设情境用 这样的语言智慧为“九色鹿”辩护。她把这 称为一个人的同课异构,她沉醉于这样的 事情,乐此不疲。《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 课,陆萍修改了20多遍教案。如果你看到 她坐在办公桌前自言自语,那是她已经进 入了思考的状态;她的微信圈经常发一组 相关主题的文章,那是她在为自己的思考 寻找突破口;如果深夜她还在与志同道合 的人一起研讨备课,你也不要惊讶。有老 师问她: “你哪有时间和精力这样折腾?”她 说,如果你喜欢打毛衣,你一定不会嫌毛衣 花样烦琐,越是烦琐你可能越想去琢磨。 醉心于某种癖好的人是幸福的,陆萍 是在玩教育。农村孩子对蔬菜有着特别的 情感。围绕“我和蔬菜交朋友”的主题,她 创设了低年级的“写话课”,在看一看、摸一 摸、闻一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用生动形象 的语言描述蔬菜;她设计了低年级的“趣味 识字课”,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认识事 物,学会识字—走在田间,看看韭菜的田 垄,就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么创造韭菜的 “韭”字的;她给中段学生开设了“综合实践 活动课”,与学生一起研究蔬菜的种植、吃 法以及营养价值;她给高段学生开设了“文 学欣赏课”,阅读文学作品里的蔬菜,了解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蔬菜在历史上的地 位。她开发的这些主题情境创设课程,让 孩子们喜欢上了她和她的课。 陆萍还以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为源 泉,创设学习情境,让儿童在一个个活动中 学会解决问题,落点不是在某一个具体的 知识点上,在活动中体验幸福。毕业的学 生与她再聚首时,最爱回忆的便是这些项 目式活动,这些活动滋养了儿童也滋养了 她,深深地留在了彼此的记忆和生命里。 玩出团队 互联网时代,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巴赫 金的对话论,寻找尺码相同的人,幸福和大 家分享,从而增加自己的幸福值。 2013年,陆萍带领学校语文组在凤凰 语文网上研讨童诗教学,围绕“童诗的教 学价值”“童诗文本的特点”“童诗文本的教 材解读”“童诗如何教”等问题展开讨论,引 起了巨大反响,点击量达到3万多人次。 接着,陆萍以《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为例,把 研讨的结果运用到实践中,整个课堂萦绕 着语言之美、童心之美、音乐之美。 陆萍还利用备课群进行好书共读、集 体备课、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等活动,给一 线教师做公益讲座,辅导素不相识的新教 师上课;指导一位网名叫“荒原森林”的教 师备课到黎明,指导另一位安徽教师在特 级教师评比过关中得到了最高分……陆萍 说,自己的思考、教学设计被大家采纳,转 化为教学生产力,这本身就是自我成长和 自我价值的实现。 就这样,陆萍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 好朋友,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小学语文 研究团队。这个团队并不是由某一部门 命名的名师工作室,成员或许也名不见经 传,但是他们都热爱小学语文,在教育教 学中都有着无限的热情,并享受到无限的 乐趣。从低年级的识字课到高年段的阅 读课,哪些地方是老师困惑的他们就在哪 儿多下功夫。这么多热爱语文的人会聚 在一起,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个又一个难 题,消灭了一个又一个拦路虎,“陆萍们” 正幸福地走在语文教研的路上,朝着天空 的方向生长。 玩成“民间高手” 陆萍是上世纪70年代毕业的老“中师 生”,没有经历过全日制大学的学习,但她身 上有着勤奋、踏实、向上的品质和自我学习的 能力。在陆萍眼里,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立 起来,需要广泛的专业阅读作为底气。做一 个有专业自觉的语文老师,是她对自己最朴 素的要求。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将“文 体” “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提到理论层面,引 起了许多一线教师的关注,陆萍在这方面也 早有兴趣。2006 年,陆萍在《江苏教育》上发 表的《神话·儿童·诗》被当年语文教研综述作 为类文本研究的代表。为了研究神话文本教 学,陆萍阅读了卡希尔的《人论》、买了列维斯 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荣格的《儿童原型心 理学》、阿兰·邓迪斯编的《西方神话学论选》、 邓启耀的《中国神话思维结构》、刘晓东的《儿 童精神哲学》、刘小枫的《诗化哲学》等。她梳 理了苏教版语文教材所有的神话类文本,把 苏教版和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神话类文本进行 对比,把两个版本的神话类文本都上了一 遍。她从神话里神奇的因子、想象的色彩、矛 盾冲突的力量、神话的原型、内在结构的统一 性等不同角度考察文本,寻找儿童和神话之 间的联系,并抓准这些联系点切入文本教 学。以神话文本教学为起点,她向民间故事、 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方向开拓,随着阅读研 究的深入,她关注到“文体”更为丰富的内涵。 “文体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文体研 究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类文本”的教学上。 在“文体学”中的文体包含了修辞、风格、技 巧、表达方式、形式等诸多内容,在这些诸 多内容后面是哲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 支撑。由此,陆萍又开始关注中西方文体 学理论研究的新动态,阅读修辞学、语境 学、文体学等相关理论,并且自觉用相关的 理论解读文本,作为学习策略转化成儿童 的学习能力。 执教《锄禾》这首古诗,为了理解“粒粒 皆辛苦”,她向福建师大教授孙绍振请教; 为了研究神话文本的教学,她向民俗学家 田兆元请教神话叙事在社会和人的日常生 活中的价值;为了让“具身认知”的哲学思 考在教育实践中落地,她向心理学专家叶 浩生求助;读不懂黑格尔、康德时,她就去 读邓晓芒先生的《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 《康德〈判断力批判〉释义》。就是这样,陆 萍在语文教育中发现一个个问题,并以此 问题为切入口深入下去,孜孜不倦。 许多教师说,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 有必要读这么多理论书籍吗?有必要进行 这么深入的思考吗?我不读那么多书,不是 也教得挺好吗?但是在陆萍眼中,即使是小 学教师、一介草根,也不应该停下学习研究 的脚步,因为草根的力量是强大的,正是民 间草根的力量托起了教育的希望。 陆萍不是在教语文,她是在玩乐,像一 个自由奔放的孩子,满怀着对这个世界的 好奇心,一头扎进语文世界的自由王国;她 不是在工作,她是在享受、寻找、发现、探 索,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生存的愉悦和生命 力的饱满和昂扬,还有生命的节律与和 谐。她徜徉在语文教育的王国,生命在其 中获得自由。 伴着夕阳的余晖,我送学生走 向校门口。 “喂,小皮,听话,我马上要到家 了。”晶晶把右手放在耳边,做了个 打电话的手势,假装打起电话。“皮 皮,你吵什么,怎么不听话,真烦 人。”晶晶今年 6 岁,皮皮是他的一 个小木偶玩具。 我问晶晶:“你的皮皮中午谁给 喂饭呢?”晶晶笑着对我说:“其实我 知道这不是真的。”我笑着问:“不是 真的,你还给它打电话?”“我觉得好 玩呗。”“觉得好玩”一语道破了儿童 的秘密。不仅是晶晶,许多孩子都 会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故事中,自得 其乐。 一次,我在火车上遇到一个上 中班的小男孩,他精力旺盛,一刻也 不能闲着。他一边嘴里念念有词, 一边拿着动物玩具进行摆放。爸爸 见他如此兴奋,就和他编起了故 事。爸爸说:你看现在周围这样黑 暗,天怎么一下子突然暗下来了 呢?儿子说:大怪兽来了。爸爸问: 这个大怪兽长什么样呢?儿子说: 它头上有八个角,眼睛很大很大,像 灯泡,嘴巴像山洞一样。爸爸说:他 有多高?儿子说:有两个百货大楼 那么高。只要脚一踩,“嘭”,房子就 被踩塌了。爸爸又问:谁会来拯救 我们呢?儿子说:宇宙英雄。爸爸 继续诱导:什么样的英雄才能打败 这样的怪兽,他有怎么样高级的武 功呢?他又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 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呢……我沉浸在 小男孩编织的故事里,故事里描述 的超级武功,让我脑洞大开。 每个孩子心中都住着这样小小 的英雄,英雄的能量在想象的王国里 得到实现。伴随着想象发生的必定是 语言的神奇。语言像什么呢?像一棵 神奇的草,在想象的世界里疯长。 语言这棵草,与多数植物一样 都爱听音乐,而语言尤其偏爱古典 音乐。 一个孩子唱起来:“里鲁姆,拉 鲁姆……”所有的孩子都跟着唱起 来:“勺子柄,来接令。老太婆,吃得 多;小伙子,要吃素。一切按我说的 做,不要啰里又啰嗦。”这是《玻璃塔 里的小公主》故事中魔鸟的咒语。 要知道,这个魔咒我只给孩子念过 一遍。所有的儿童都是天才吗?除 了魔咒里神奇的力量,还有其他秘 密吗?语言这棵草,伴随着孩子内 心的节奏,蓬蓬勃勃生长着。 为孩子的游戏寻找那些带有 音乐性的节奏和诗意的句子,唱属 于他们的歌谣,是我的心愿。跳大 绳的时候、跳皮筋的时候、玩贴烧 饼的时候……我跟孩子们唱金波 爷爷的“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 ……”和孩子们讲金波爷爷跟海边 少年的故事,告诉他们每一首诗歌 里包含的情感。我和孩子们一起 念童谣,读童诗,读金子美玲,寻找 适合的曲调,跟孩子们吟唱,和他 们一起“向着明亮那方”,这是怎样 欢乐的情景呀? 想象与音乐,犹如阳光与雨 露。没有阳光雨露,不敢想象草的 世界会怎样? 一棵野草究竟会长成怎样? “老师,昨天我哥哥来我家了,然后 我们一起玩,然后我拿了许多好东 西给他吃,然后他把他的玩具送给 我,然后……”嘉伟拉着我的手告诉 我。“喂,‘然后’是个可恶的虫子,爬 到你的话里去了。把‘然后’扔掉。” 我噘着嘴巴,他又重新说了一遍。 我继续说“你爱哥哥,哥哥也爱你 哦。”“我们两个的爱+爱=许多 爱”。多可爱的孩子。语言这棵草, 必须把根深入大地,同时给予必要 的精神营养。 每一棵语言草都有权利健康地 成长为自己的模样。 语言这棵草 陆萍 江苏省苏州市陆 慕实验小学教师陆萍, 有一种对语文教育的 痴迷劲儿。她专注于 教学与研究时,浑然忘 我、心无旁骛,全然忘 却周遭其他事物甚至 是时间的存在……陆 萍是语文世界里的游 戏者,她用行走的姿态 告诉我们,这就是她所 要的幸福。 非常教师

陆萍:玩转语文 - chinateacher.com.cn€¦ · 执教《锄禾》这首古诗,为了理解“粒粒 皆辛苦”,她向福建师大教授孙绍振请教; 为了研究神话文本的教学,她向民俗学家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陆萍陆萍::玩转语文玩转语文

主编:马朝宏 电话:010-82296738 执行主编:宋鸽 电话:010-82296728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J I A O S H I C H E N G Z H A N G2017年6月28日 探寻教师专业成长路径 8版

□特约通讯员 王爱华

玩出幸福

哲学家罗素说,幸福生活是一种由爱鼓舞,由知识引导的生活。

苏教版语文教材《小露珠》一课有这样的句子:“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小露珠”“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比喻句教学从概念到技巧训练,学生是不喜欢的,怎样从中诱导出人心的力量?

师: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秦阳阳。生:早哇,像水晶那么透明的陆老师。师: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张园园。生:早哇,像仙子一样美丽的陆老师。师:早哇,像蝴蝶一样舞蹈的吕洋,来

这样夸夸你的同桌吧。生:早哇,像蜜蜂一样勤劳的张洋。生:早哇,像蒲公英一样可爱的秦

亚楠。师:你脸上笑得这样甜,说说你的

感觉。生:我觉得很幸福。生:我觉得这样打招呼,心里甜甜的。师:多么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啊。如果说比喻句的修辞教学是对真的把

握,那么课堂里温暖的诗意就是延展出来的善的力量。陆萍在这一课的教学札记中写道:“生命因‘世界’的要求,得到他的资产;因爱的要求,得到他的价值。如此说来,我们都是一群幸福的人。因为总有那一股股爱的暖流在我们胸中涌动,生命在那一刻熠熠生辉。”

陆萍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心灵的和谐达到完美的境地,而思想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她的班上有个小女孩在日记中流露对父母的不满情绪,因为他们经常叫她让着小弟弟,她认为这是父母偏心。看到这样的日记,陆萍和学生讲起了《灰姑娘》的故事,通过故事疏导学生心中的不满,然后与学生一起回忆父母对她的好,以及小弟弟的可爱。灰姑娘最终和王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而她的学生换一种角度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在中国人的眼里,《灰姑娘》是一个后母的故事,在童话世界里,这是一个妒忌的故事,学生在童话世界里将

“恶”诱导出来,学会了自我控制。德谟克里特说,“人类之所以感到幸福的原因,并不是身体健康,也不是财产富足,幸福的感受是由于心多诚直,智慧丰硕”。至此,我明白了,为什么在她的教育生活里总能遇见这样小小的幸福。

玩出癖好

陆萍用行动与思考凝练课堂,用实践和反思点亮智慧,在梦想的家园里乐此不疲。

《九色鹿》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四年级课文。为了理解教材,陆萍研读了民间文学的文体理论;查找了佛教故事“九色鹿”的前世今生;研究了中国民间故事的结构原型。陆萍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课堂。第一次教学《九色鹿》,她以“佛教故事”的文本、以民间故事的原型结构为抓手,从九色鹿的上善若水品性体会佛教故事的善施教化;第二次教学,她以“作为故事”的文

本,引领学生如何通过角色换位把故事讲得入情入境,如何加入想象把故事讲得生动形象;第三次教学,她带领学生体会《九色鹿》文本语言的机智,课堂上创设情境用这样的语言智慧为“九色鹿”辩护。她把这称为一个人的同课异构,她沉醉于这样的事情,乐此不疲。《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一课,陆萍修改了20多遍教案。如果你看到她坐在办公桌前自言自语,那是她已经进入了思考的状态;她的微信圈经常发一组相关主题的文章,那是她在为自己的思考寻找突破口;如果深夜她还在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研讨备课,你也不要惊讶。有老师问她:“你哪有时间和精力这样折腾?”她说,如果你喜欢打毛衣,你一定不会嫌毛衣花样烦琐,越是烦琐你可能越想去琢磨。

醉心于某种癖好的人是幸福的,陆萍是在玩教育。农村孩子对蔬菜有着特别的情感。围绕“我和蔬菜交朋友”的主题,她创设了低年级的“写话课”,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的过程中学会如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蔬菜;她设计了低年级的“趣味识字课”,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学习认识事物,学会识字——走在田间,看看韭菜的田垄,就知道我们的祖先是怎么创造韭菜的

“韭”字的;她给中段学生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学生一起研究蔬菜的种植、吃法以及营养价值;她给高段学生开设了“文学欣赏课”,阅读文学作品里的蔬菜,了解我国作为农业大国,蔬菜在历史上的地位。她开发的这些主题情境创设课程,让孩子们喜欢上了她和她的课。

陆萍还以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为源泉,创设学习情境,让儿童在一个个活动中学会解决问题,落点不是在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上,在活动中体验幸福。毕业的学生与她再聚首时,最爱回忆的便是这些项目式活动,这些活动滋养了儿童也滋养了她,深深地留在了彼此的记忆和生命里。

玩出团队

互联网时代,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巴赫金的对话论,寻找尺码相同的人,幸福和大家分享,从而增加自己的幸福值。

2013年,陆萍带领学校语文组在凤凰语文网上研讨童诗教学,围绕“童诗的教学价值”“童诗文本的特点”“童诗文本的教材解读”“童诗如何教”等问题展开讨论,引起了巨大反响,点击量达到 3 万多人次。

接着,陆萍以《送给盲婆婆的蝈蝈》为例,把研讨的结果运用到实践中,整个课堂萦绕着语言之美、童心之美、音乐之美。

陆萍还利用备课群进行好书共读、集体备课、同课异构、专题研讨等活动,给一线教师做公益讲座,辅导素不相识的新教师上课;指导一位网名叫“荒原森林”的教师备课到黎明,指导另一位安徽教师在特级教师评比过关中得到了最高分……陆萍说,自己的思考、教学设计被大家采纳,转化为教学生产力,这本身就是自我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就这样,陆萍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形成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小学语文研究团队。这个团队并不是由某一部门命名的名师工作室,成员或许也名不见经传,但是他们都热爱小学语文,在教育教学中都有着无限的热情,并享受到无限的乐趣。从低年级的识字课到高年段的阅读课,哪些地方是老师困惑的他们就在哪儿多下功夫。这么多热爱语文的人会聚在一起,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消灭了一个又一个拦路虎,“陆萍们”正幸福地走在语文教研的路上,朝着天空的方向生长。

玩成“民间高手”

陆萍是上世纪70年代毕业的老“中师生”,没有经历过全日制大学的学习,但她身上有着勤奋、踏实、向上的品质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在陆萍眼里,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立起来,需要广泛的专业阅读作为底气。做一个有专业自觉的语文老师,是她对自己最朴素的要求。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王荣生将“文体”“语文教学内容的确定”提到理论层面,引起了许多一线教师的关注,陆萍在这方面也早有兴趣。2006年,陆萍在《江苏教育》上发表的《神话·儿童·诗》被当年语文教研综述作为类文本研究的代表。为了研究神话文本教学,陆萍阅读了卡希尔的《人论》、买了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人类学》、荣格的《儿童原型心理学》、阿兰·邓迪斯编的《西方神话学论选》、邓启耀的《中国神话思维结构》、刘晓东的《儿童精神哲学》、刘小枫的《诗化哲学》等。她梳理了苏教版语文教材所有的神话类文本,把苏教版和人教版语文教材中神话类文本进行对比,把两个版本的神话类文本都上了一遍。她从神话里神奇的因子、想象的色彩、矛盾冲突的力量、神话的原型、内在结构的统一性等不同角度考察文本,寻找儿童和神话之间的联系,并抓准这些联系点切入文本教学。以神话文本教学为起点,她向民间故事、寓言故事、童话故事等方向开拓,随着阅读研究的深入,她关注到“文体”更为丰富的内涵。

“文体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文体研究绝不能仅仅停留在“类文本”的教学上。在“文体学”中的文体包含了修辞、风格、技巧、表达方式、形式等诸多内容,在这些诸多内容后面是哲学、美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支撑。由此,陆萍又开始关注中西方文体学理论研究的新动态,阅读修辞学、语境学、文体学等相关理论,并且自觉用相关的理论解读文本,作为学习策略转化成儿童的学习能力。

执教《锄禾》这首古诗,为了理解“粒粒皆辛苦”,她向福建师大教授孙绍振请教;为了研究神话文本的教学,她向民俗学家田兆元请教神话叙事在社会和人的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为了让“具身认知”的哲学思考在教育实践中落地,她向心理学专家叶浩生求助;读不懂黑格尔、康德时,她就去读邓晓芒先生的《黑格尔辩证法讲演录》

《康德〈判断力批判〉释义》。就是这样,陆萍在语文教育中发现一个个问题,并以此问题为切入口深入下去,孜孜不倦。

许多教师说,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读这么多理论书籍吗?有必要进行这么深入的思考吗?我不读那么多书,不是也教得挺好吗?但是在陆萍眼中,即使是小学教师、一介草根,也不应该停下学习研究的脚步,因为草根的力量是强大的,正是民间草根的力量托起了教育的希望。

陆萍不是在教语文,她是在玩乐,像一个自由奔放的孩子,满怀着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一头扎进语文世界的自由王国;她不是在工作,她是在享受、寻找、发现、探索,所追求的不仅仅是生存的愉悦和生命力的饱满和昂扬,还有生命的节律与和谐。她徜徉在语文教育的王国,生命在其中获得自由。

伴着夕阳的余晖,我送学生走向校门口。

“喂,小皮,听话,我马上要到家了。”晶晶把右手放在耳边,做了个打电话的手势,假装打起电话。“皮皮,你吵什么,怎么不听话,真烦人。”晶晶今年 6 岁,皮皮是他的一个小木偶玩具。

我问晶晶:“你的皮皮中午谁给喂饭呢?”晶晶笑着对我说:“其实我知道这不是真的。”我笑着问:“不是真的,你还给它打电话?”“我觉得好玩呗。”“觉得好玩”一语道破了儿童的秘密。不仅是晶晶,许多孩子都会沉浸在自己编织的故事中,自得其乐。

一次,我在火车上遇到一个上中班的小男孩,他精力旺盛,一刻也不能闲着。他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一边拿着动物玩具进行摆放。爸爸见他如此兴奋,就和他编起了故事。爸爸说:你看现在周围这样黑暗,天怎么一下子突然暗下来了呢?儿子说:大怪兽来了。爸爸问:这个大怪兽长什么样呢?儿子说:它头上有八个角,眼睛很大很大,像灯泡,嘴巴像山洞一样。爸爸说:他有多高?儿子说:有两个百货大楼那么高。只要脚一踩,“嘭”,房子就

被踩塌了。爸爸又问:谁会来拯救我们呢?儿子说:宇宙英雄。爸爸继续诱导:什么样的英雄才能打败这样的怪兽,他有怎么样高级的武功呢?他又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呢?想到了什么好办法呢……我沉浸在小男孩编织的故事里,故事里描述的超级武功,让我脑洞大开。

每个孩子心中都住着这样小小的英雄,英雄的能量在想象的王国里得到实现。伴随着想象发生的必定是语言的神奇。语言像什么呢?像一棵神奇的草,在想象的世界里疯长。

语言这棵草,与多数植物一样都爱听音乐,而语言尤其偏爱古典音乐。

一个孩子唱起来:“里鲁姆,拉鲁姆……”所有的孩子都跟着唱起来:“勺子柄,来接令。老太婆,吃得多;小伙子,要吃素。一切按我说的做,不要啰里又啰嗦。”这是《玻璃塔里的小公主》故事中魔鸟的咒语。要知道,这个魔咒我只给孩子念过一遍。所有的儿童都是天才吗?除了魔咒里神奇的力量,还有其他秘密吗?语言这棵草,伴随着孩子内心的节奏,蓬蓬勃勃生长着。

为孩子的游戏寻找那些带有音乐性的节奏和诗意的句子,唱属

于他们的歌谣,是我的心愿。跳大绳的时候、跳皮筋的时候、玩贴烧饼的时候……我跟孩子们唱金波爷爷的“海鸥,海鸥,我们的朋友……”和孩子们讲金波爷爷跟海边少年的故事,告诉他们每一首诗歌里包含的情感。我和孩子们一起念童谣,读童诗,读金子美玲,寻找适合的曲调,跟孩子们吟唱,和他们一起“向着明亮那方”,这是怎样欢乐的情景呀?

想象与音乐,犹如阳光与雨露。没有阳光雨露,不敢想象草的世界会怎样?

一棵野草究竟会长成怎样?“老师,昨天我哥哥来我家了,然后我们一起玩,然后我拿了许多好东西给他吃,然后他把他的玩具送给我,然后……”嘉伟拉着我的手告诉我。“喂,‘然后’是个可恶的虫子,爬到你的话里去了。把‘然后’扔掉。”我噘着嘴巴,他又重新说了一遍。我继续说“你爱哥哥,哥哥也爱你哦 。”“ 我 们 两 个 的 爱 + 爱 = 许 多爱”。多可爱的孩子。语言这棵草,必须把根深入大地,同时给予必要的精神营养。

每一棵语言草都有权利健康地成长为自己的模样。

语言这棵草□陆 萍

江苏省苏州市陆慕实验小学教师陆萍,有一种对语文教育的痴迷劲儿。她专注于教学与研究时,浑然忘我、心无旁骛,全然忘却周遭其他事物甚至是时间的存在……陆萍是语文世界里的游戏者,她用行走的姿态告诉我们,这就是她所要的幸福。

非常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