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17 2019 年 3 月 26 日(星期二) 責任編輯:張夢微 版面設計:邱少聰 九九艷陽天,一切都泛着新意,在鄭州人 春天的打卡之地櫻桃溝,今年不僅有漫 山櫻花將濃稠春光一股腦傾瀉而出的暢快, 更多了一泉藝術清流潺潺吟唱的悠遠與清 爽。日前,陳瑤、陳幻、井曉雪、劉蓓、劉 君湘、李春燕、呂靜雯、孟蘭、孫喬喬、肖 彩、袁征、趙易鑫、張麗娟、張麗軍、張超 迪 15 位河南女雕塑家陶藝家,60 餘件雕塑和 陶藝作品於櫻桃溝藝術園區集中展出,其間 裹挾的藝術養分如一汪清泉般沁入人們心 間。 參展的 15 位藝術家均係河南籍或於河南生 活工作的女雕塑家和陶藝家,有高校教師、 自由藝術家、在讀的研究生,都有着扎實的 專業功底。她們用風格多樣的雕塑和陶藝作 品,從女性的視角吟唱出她們的內心世界。 本次展覽的學術主持,鄭州大學美術學院 院長魏小傑於現場為大家如是解讀:「她們 的作品總的視角比較女性化,多以自我生活 為題,從女性的角度對自我、人性、世界進 行着審視與思考,注重真情實感與個人情緒 的表達,有一定的私密化傾向。如劉蓓《她 系列》、陳幻《依》、陳瑤《覺醒的果 殼》、袁征《你我之間》、呂靜雯《祖國的 花朵》、肖彩《脂肪紀念碑》、張麗娟《物 語系列》等幾位的作品;在材料選擇上也多 以個人能駕馭、有溫度、有質感的材料,如 黏土、陶瓷、木材、樹脂等;展陳方面有架 上、有裝置,架上如孟蘭的《兩個人》,就 是全國美展的入選作品,比較成熟,裝置如 劉蓓《雌性的草地》、張超迪《半壺紗》、 趙易鑫《小豬一家人》,作品內涵豐富,引 人思考,體現一定的女性意識;內容表現上 圍繞與個人生活經歷相關的題材,關注樸實 的生活,如劉君湘、井曉雪、李春燕、張麗 君幾位,她們比較留心生活中的細微點滴之 處,富有愛心和童心,觀看她們的作品我們 能感受到世界的溫暖與人性的美好」。 為讓大家更好地感受陶藝,現場還專設了 陶泥體驗區,在藝術家的指導下孩子們稚嫩 的小手間陶泥傳遞着他們五彩斑斕的世界, 也為他們種下了藝術的種子。活動當天,到 場的藝術嘉賓及參展藝術家們還舉行了別開 生面的對話式研討會。藝術嘉賓們對十五位 參展藝術家的作品給予肯定的同時並給出著 他們獨到的藝術見解,更期盼着看到他們創 作出更多更好的藝術佳作。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蕊 漫山櫻花間 藝術在吟唱 河南省女雕塑家陶藝家聯袂展藝 日前,沈嘉蔚個展 《為我們偉大祖國站 崗》在龍美術館(重 慶館)正式對觀眾開 放,這是藝術家沈嘉 蔚作品首次在重慶進 行公開展出,展覽圍 繞《為我們偉大祖國 站崗》的形成過程, 展現出藝術家在二十 世紀七十年代孜孜不 倦的藝術探索之路,管窺當時知識青年建設偉大 中國的歷史,以及一個即將被遺忘的一個時代和 時代中的藝術家。本次展覽將持續到 5 月 26 日, 全程免費對觀眾開放。 這是一個只有一幅畫的展覽此次個展圍 繞沈嘉蔚的油畫《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的創作 過程展開,集中呈現了藝術家上世紀 70 年代創 作的手稿、速寫、素描、油畫等各類作品 70 餘 件,它見證了一個時代。40 餘年後,當一切都 成為歷史,回望特殊歷史背景下創作的《為我們 偉大祖國站崗》其中既有難以抹去的時代烙印, 卻又與同時代的許多作品有所區隔,在它連接的 「知青美術」「組織創作」「展覽策劃」「集體 改畫」等複雜的美術創作機制下,沈嘉蔚的《為 我們偉大祖國站崗》極具藝術價值與歷史價值。 沈嘉蔚 1948 年 9 月出生於上海,曾五次獲得 全國美展各類獎項。1970 年 6 月,時年 22 歲的 沈嘉蔚自願支邊黑龍江,參與開發建設北大荒, 次年任宣傳組美術員。1971 年至 1976 年,沈嘉 蔚每年均有數月借調至黑龍江密山與佳木斯從事 美術創作。這期間,藝術家創作出反映中蘇關係 的油畫作品《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成為二十 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標誌性美術作品之一。這件作 品曾經被中國美術館收藏,1982 年作品回歸藝 術家本人,隨後被束之床底十五載,1997 年經 藝術家修復,其後,該畫幾經輾轉,2009 年被 龍美術館館長王薇關注並為之感動,成為龍美術 館的收藏,2016 年與之相關創作素材被龍美術 館整體收藏。此次展覽便是基於一張畫以及與之 相關的作品構成。 據陳都在《沈嘉蔚的<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 與兵團美術兼論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美術 體制》一文中的描述,從「3 月 21 日回到『學習 班』,每天平均奔波(在泥濘道路和沒路的積雪 中行走)三至四小時以上,二人(沈嘉蔚、劉宇 廉)共畫有 50 多幅油畫和 50 多張頭像,而且獲 得了無法計算的印象和生活體驗。以油畫平均三 小時一張,頭像平均兩小時一張計算,平均每天 畫畫時間大約是 10 小時,而且其中至少有三分 之一的時間是立於嚴寒的室外,甚至直接坐在雪 堆裡,且一坐就是兩小時以上,留給每天睡眠的 時間僅約 6 個半小時,而經由此次經驗所形成的 修改,則成為《站崗》最終的素描稿。」同時陳 都也認為「這種『下鄉寫生』的強度,實際是基 於『學習班』的影響力。一方面,隔絕兵團的其 他事務,從而讓學員沒有後顧之憂;另一方面, 則必然具有一種頗具影響力的權力,沈嘉蔚能再 次上到大架子,獲得極大的權限,看到想看的, 畫到想畫的。」 《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先後於美國紐約與 西班牙畢爾巴鄂的古根海姆美術館(1998年) 和亞洲協會博物館(2008年)展出,最終成為 龍美術館的收藏。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蕊、孟冰 《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首度亮相重慶 坐落於上海徐匯濱江的又一個新藝術地標 坐落於上海徐匯濱江的又一個新藝術地標上海油罐藝術中心經過六年的設計與改造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經過六年的設計與改造日前正式對公 日前正式對公 眾開放 眾開放開幕季特選了三場突破創作界限 開幕季特選了三場突破創作界限重在學術探討的展覽 重在學術探討的展覽集聚 集聚 13 13 位當代藝術家實驗性作品的 位當代藝術家實驗性作品的 建立中 建立中》, 》,阿根廷藝術家阿德里安 阿根廷藝術家阿德里安 · · 維拉 維拉 · · 羅哈斯 羅哈斯Adrian Villar Rojas Adrian Villar Rojas的個展 的個展有時候你會想 有時候你會想在一個相互連接的宇宙中 在一個相互連接的宇宙中誰在夢到誰 誰在夢到誰?」, ?」,以及日本藝術團體 以及日本藝術團體 teamLab teamLab 於上海的首次大型 於上海的首次大型 個展 個展teamLab 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 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 」。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帆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帆 海油罐藝術中心位於崛起中的滬上新的文 化項目集聚區西岸藝術圈。這一帶原 來是中國最早的機場上海龍華機場。伴隨 着城市現代化的步伐,舊機場停用後被完整保 留,不少老建築煥發了新生,如舊飛機庫被改 造成當代藝術館,舊跑道被改造成新馬路等 等。而 5 個巨大的純厚鋼板結構航油油罐自 1966 年機場停用後也一直沒有拆除,如今終於也實 現華麗變身。 最早機場華麗變身 油罐藝術中心創辦人,著名收藏家喬志兵向記者 介紹,此次油罐藝術中心整體改造由 OPEN 建築事 務所負責,在項目伊始便提出保留油罐的整體外觀 結構,賦予這個工業遺蹟全新的當代感。部分油罐 體高達 15 米的內部空間被完整地保留並變身為藝 術與生活的載體,空間內部的區域被重新分隔與規 劃,可用於多重形式的藝術作品的展示。在這建築 群中 1 號油罐和 2 號油罐相對獨立,3 號至 5 號油罐 被覆土綠化的「超級表面」相互連通,同時連接室 內外空間,創造性地在藝術展覽、公共空間和休閒 娛樂的功能中靈活轉換,也為群落打造了整體而不 失流動的美感。 OPEN 建築事務所創始合夥人李虎表示,以中空 油罐作為藝術項目的展示空間是全球範圍內少見的 改造實例。對於藝術家來說,在油罐藝術中心展示 作品是一種積極的挑戰,如何在非傳統空間內詮釋 作品與空間的關係成為其面對的命題;對於公眾來 說,這些空間不僅提供了更為新穎的和包容性的藝 術鑒賞機會,也提供了思考藝術、建築、都市及歷 史關係的機會。 伴隨着油罐藝術中心的開幕,三場突破創作界 限、深度學術探討的展覽為公眾開啟全新的視角。 展覽《建立中》聚集了 13 位在國內與國際當代 藝術界最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丁乙、何翔宇、胡 曉媛、賈藹力、劉韡、劉小東、唐狄鑫、徐震、嚴 培明、楊福東、曾梵志、張曉剛及張培力。邀請他 們將長期創作生涯中不為人知但有重要實驗性意義 的作品展示,試圖闡釋藝術實踐或藝術機構實踐 「起點」及「終點」的動態流變關係,同時旨在思 索並探討「建設過程」的意義。 廣受全球重要藝術機構關注的阿根廷藝術家阿德 里安.維拉.羅哈斯(Adrian Villar Rojas)的個 展《有時候你會想,在一個相互連接的宇宙中,誰 在夢到誰?》代表了國際當代藝術界前沿和嚴肅性 的發展思潮。藝術家希望在創作中反思人類文明史 的眾多重要轉捩點,並激發觀眾以藝術為媒介,重 新思索自我與世界的關係。 備受矚目的日本藝術團體teamLab於上海的首 次大型個展《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則 以其標誌性創作方式將油罐藝術中心的 5 號罐改 造為大型沉浸式互動空間,鼓勵觀賞者在宏大卻 不失親近的藝術作品中思考「我」與世界的意 義。teamLab通過高超的創作方式結合了藝術與 科技等不同領域,體現了全球文化發展的重要方 向。 惠及本地面向世界 喬志兵說,5 個油罐並非突兀的個體,而將融入 到一個大型的藝術空間中。除了主題結構,周邊還 同時配套了公共藝術公園、都市森林、城市廣場、 草坪廣場及項目空間等功能區域。李虎也介紹,在 改造整個油罐群落時,OPEN 建築事務所在「超級 表面」的概念中,以創新性、整體性的綠化平面將 原本諸多高低錯落的位面凝結成一個整體。表面之 上是開闊的藝術公園,表面之下則是展覽與服務空 間。相對獨立的油罐和空間以數條流暢的路徑聯 通,為公眾在欣賞藝術的同時親近自然,煥活自 我。 「油罐藝術中心希望以小到社區的尺度、大到城 市的視野,為上海煥發全新的藝術活力。」在喬志 兵的設想裡,油罐藝術中心將同時兼顧惠及本地和 面向世界。未來不僅將繼續支持並向全世界展現中 國藝術家優秀的創作,還將構建國際藝術文化對話 的平台。 變身地標藝術中心 變身地標藝術中心 三場展覽打開全新觀看視角 三場展覽打開全新觀看視角 孫喬喬作品《逐夢》 劉君湘作品《老爹》(陶 瓷) 陳瑤作品《叛逆的花》 (陶瓷) 陶泥體驗區,在藝術家的指導下孩子們稚 嫩的小手間陶泥傳遞着他們五彩斑斕的世 界。 《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素材稿 畫作《為我們偉大祖國 站崗》 teamLab teamLab油罐 油罐 中的水粒子世界 中的水粒子世界 生死無止盡 生死無止盡刻即永恒 刻即永恒 沉浸式的展覽近年來頗受公眾喜愛,這是日本藝術團體 teamLab 於上海的首次大型個展《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中的一 《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 展覽《建立中》的現場 《teamLab: 油 罐中的水粒子世 界》展出《圓相- 冷 光》 現場不少展品頗具觀賞價值。 飛機航油罐 飛機航油罐

漫山櫻花間藝術在吟唱 - Wen Wei Popdf.wenweipo.com/2019/03/26/a17-0326.pdf · 能感受到世界的溫暖與人性的美好」。 為讓大家更好地感受陶藝,現場還專設了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漫山櫻花間藝術在吟唱 - Wen Wei Popdf.wenweipo.com/2019/03/26/a17-0326.pdf · 能感受到世界的溫暖與人性的美好」。 為讓大家更好地感受陶藝,現場還專設了

藝粹A17

2019年3月26日(星期二)

20192019年年33月月2626日日((星期二星期二))

2019年3月26日(星期二)■責任編輯:張夢微 ■版面設計:邱少聰

九九艷陽天,一切都泛着新意,在鄭州人春天的打卡之地——櫻桃溝,今年不僅有漫山櫻花將濃稠春光一股腦傾瀉而出的暢快,更多了一泉藝術清流潺潺吟唱的悠遠與清爽。日前,陳瑤、陳幻、井曉雪、劉蓓、劉君湘、李春燕、呂靜雯、孟蘭、孫喬喬、肖彩、袁征、趙易鑫、張麗娟、張麗軍、張超迪15位河南女雕塑家陶藝家,60餘件雕塑和陶藝作品於櫻桃溝藝術園區集中展出,其間裹挾的藝術養分如一汪清泉般沁入人們心間。參展的15位藝術家均係河南籍或於河南生

活工作的女雕塑家和陶藝家,有高校教師、自由藝術家、在讀的研究生,都有着扎實的專業功底。她們用風格多樣的雕塑和陶藝作品,從女性的視角吟唱出她們的內心世界。本次展覽的學術主持,鄭州大學美術學院

院長魏小傑於現場為大家如是解讀:「她們的作品總的視角比較女性化,多以自我生活為題,從女性的角度對自我、人性、世界進行着審視與思考,注重真情實感與個人情緒的表達,有一定的私密化傾向。如劉蓓《她系列》、陳幻《依》、陳瑤《覺醒的果殼》、袁征《你我之間》、呂靜雯《祖國的花朵》、肖彩《脂肪紀念碑》、張麗娟《物語系列》等幾位的作品;在材料選擇上也多以個人能駕馭、有溫度、有質感的材料,如黏土、陶瓷、木材、樹脂等;展陳方面有架上、有裝置,架上如孟蘭的《兩個人》,就是全國美展的入選作品,比較成熟,裝置如劉蓓《雌性的草地》、張超迪《半壺紗》、趙易鑫《小豬一家人》,作品內涵豐富,引人思考,體現一定的女性意識;內容表現上圍繞與個人生活經歷相關的題材,關注樸實

的生活,如劉君湘、井曉雪、李春燕、張麗君幾位,她們比較留心生活中的細微點滴之處,富有愛心和童心,觀看她們的作品我們能感受到世界的溫暖與人性的美好」。為讓大家更好地感受陶藝,現場還專設了陶泥體驗區,在藝術家的指導下孩子們稚嫩的小手間陶泥傳遞着他們五彩斑斕的世界,也為他們種下了藝術的種子。活動當天,到場的藝術嘉賓及參展藝術家們還舉行了別開生面的對話式研討會。藝術嘉賓們對十五位參展藝術家的作品給予肯定的同時並給出著他們獨到的藝術見解,更期盼着看到他們創作出更多更好的藝術佳作。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劉蕊

漫山櫻花間藝術在吟唱河南省女雕塑家陶藝家聯袂展藝

日前,沈嘉蔚個展《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在龍美術館(重慶館)正式對觀眾開放,這是藝術家沈嘉蔚作品首次在重慶進行公開展出,展覽圍繞《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的形成過程,展現出藝術家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孜孜不倦的藝術探索之路,管窺當時知識青年建設偉大中國的歷史,以及一個即將被遺忘的一個時代和時代中的藝術家。本次展覽將持續到5月26日,全程免費對觀眾開放。這是一個只有一幅畫的展覽——此次個展圍繞沈嘉蔚的油畫《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的創作過程展開,集中呈現了藝術家上世紀70年代創作的手稿、速寫、素描、油畫等各類作品70餘件,它見證了一個時代。40餘年後,當一切都成為歷史,回望特殊歷史背景下創作的《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其中既有難以抹去的時代烙印,卻又與同時代的許多作品有所區隔,在它連接的「知青美術」「組織創作」「展覽策劃」「集體改畫」等複雜的美術創作機制下,沈嘉蔚的《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極具藝術價值與歷史價值。沈嘉蔚1948年9月出生於上海,曾五次獲得

全國美展各類獎項。1970年6月,時年22歲的沈嘉蔚自願支邊黑龍江,參與開發建設北大荒,次年任宣傳組美術員。1971年至1976年,沈嘉蔚每年均有數月借調至黑龍江密山與佳木斯從事美術創作。這期間,藝術家創作出反映中蘇關係的油畫作品《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成為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標誌性美術作品之一。這件作品曾經被中國美術館收藏,1982年作品回歸藝術家本人,隨後被束之床底十五載,1997年經藝術家修復,其後,該畫幾經輾轉,2009年被龍美術館館長王薇關注並為之感動,成為龍美術

館的收藏,2016年與之相關創作素材被龍美術館整體收藏。此次展覽便是基於一張畫以及與之相關的作品構成。據陳都在《沈嘉蔚的<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與兵團美術——兼論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美術體制》一文中的描述,從「3月21日回到『學習班』,每天平均奔波(在泥濘道路和沒路的積雪中行走)三至四小時以上,二人(沈嘉蔚、劉宇廉)共畫有50多幅油畫和50多張頭像,而且獲得了無法計算的印象和生活體驗。以油畫平均三小時一張,頭像平均兩小時一張計算,平均每天畫畫時間大約是10小時,而且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立於嚴寒的室外,甚至直接坐在雪堆裡,且一坐就是兩小時以上,留給每天睡眠的時間僅約6個半小時,而經由此次經驗所形成的修改,則成為《站崗》最終的素描稿。」同時陳都也認為「這種『下鄉寫生』的強度,實際是基於『學習班』的影響力。一方面,隔絕兵團的其他事務,從而讓學員沒有後顧之憂;另一方面,則必然具有一種頗具影響力的權力,沈嘉蔚能再次上到大架子,獲得極大的權限,看到想看的,畫到想畫的。」《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先後於美國紐約與

西班牙畢爾巴鄂的古根海姆美術館(1998年)和亞洲協會博物館(2008年)展出,最終成為龍美術館的收藏。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蕊、孟冰

《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首度亮相重慶

坐落於上海徐匯濱江的又一個新藝術地標坐落於上海徐匯濱江的又一個新藝術地標--上海油罐藝術中心經過六年的設計與改造上海油罐藝術中心經過六年的設計與改造,,日前正式對公日前正式對公

眾開放眾開放。。開幕季特選了三場突破創作界限開幕季特選了三場突破創作界限、、重在學術探討的展覽重在學術探討的展覽::集聚集聚1313位當代藝術家實驗性作品的位當代藝術家實驗性作品的

《《建立中建立中》,》,阿根廷藝術家阿德里安阿根廷藝術家阿德里安··維拉維拉··羅哈斯羅哈斯((Adrian Villar RojasAdrian Villar Rojas))的個展的個展「「有時候你會想有時候你會想,,

在一個相互連接的宇宙中在一個相互連接的宇宙中,,誰在夢到誰誰在夢到誰?」,?」,以及日本藝術團體以及日本藝術團體teamLabteamLab於上海的首次大型於上海的首次大型

個展個展「「teamLab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 文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帆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帆

上海油罐藝術中心位於崛起中的滬上新的文化項目集聚區——西岸藝術圈。這一帶原

來是中國最早的機場——上海龍華機場。伴隨着城市現代化的步伐,舊機場停用後被完整保留,不少老建築煥發了新生,如舊飛機庫被改造成當代藝術館,舊跑道被改造成新馬路等等。而5個巨大的純厚鋼板結構航油油罐自1966年機場停用後也一直沒有拆除,如今終於也實現華麗變身。

最早機場華麗變身油罐藝術中心創辦人,著名收藏家喬志兵向記者介紹,此次油罐藝術中心整體改造由OPEN建築事務所負責,在項目伊始便提出保留油罐的整體外觀結構,賦予這個工業遺蹟全新的當代感。部分油罐體高達15米的內部空間被完整地保留並變身為藝術與生活的載體,空間內部的區域被重新分隔與規劃,可用於多重形式的藝術作品的展示。在這建築群中1號油罐和2號油罐相對獨立,3號至5號油罐被覆土綠化的「超級表面」相互連通,同時連接室內外空間,創造性地在藝術展覽、公共空間和休閒娛樂的功能中靈活轉換,也為群落打造了整體而不失流動的美感。

OPEN建築事務所創始合夥人李虎表示,以中空油罐作為藝術項目的展示空間是全球範圍內少見的改造實例。對於藝術家來說,在油罐藝術中心展示作品是一種積極的挑戰,如何在非傳統空間內詮釋作品與空間的關係成為其面對的命題;對於公眾來說,這些空間不僅提供了更為新穎的和包容性的藝術鑒賞機會,也提供了思考藝術、建築、都市及歷史關係的機會。伴隨着油罐藝術中心的開幕,三場突破創作界

限、深度學術探討的展覽為公眾開啟全新的視角。展覽《建立中》聚集了13位在國內與國際當代藝術界最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家:丁乙、何翔宇、胡曉媛、賈藹力、劉韡、劉小東、唐狄鑫、徐震、嚴培明、楊福東、曾梵志、張曉剛及張培力。邀請他們將長期創作生涯中不為人知但有重要實驗性意義的作品展示,試圖闡釋藝術實踐或藝術機構實踐「起點」及「終點」的動態流變關係,同時旨在思索並探討「建設過程」的意義。廣受全球重要藝術機構關注的阿根廷藝術家阿德

里安.維拉.羅哈斯(Adrian Villar Rojas)的個展《有時候你會想,在一個相互連接的宇宙中,誰在夢到誰?》代表了國際當代藝術界前沿和嚴肅性的發展思潮。藝術家希望在創作中反思人類文明史的眾多重要轉捩點,並激發觀眾以藝術為媒介,重新思索自我與世界的關係。備受矚目的日本藝術團體teamLab於上海的首

次大型個展《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則以其標誌性創作方式將油罐藝術中心的5號罐改造為大型沉浸式互動空間,鼓勵觀賞者在宏大卻不失親近的藝術作品中思考「我」與世界的意義。teamLab通過高超的創作方式結合了藝術與科技等不同領域,體現了全球文化發展的重要方向。

惠及本地面向世界喬志兵說,5個油罐並非突兀的個體,而將融入到一個大型的藝術空間中。除了主題結構,周邊還同時配套了公共藝術公園、都市森林、城市廣場、草坪廣場及項目空間等功能區域。李虎也介紹,在改造整個油罐群落時,OPEN建築事務所在「超級表面」的概念中,以創新性、整體性的綠化平面將原本諸多高低錯落的位面凝結成一個整體。表面之上是開闊的藝術公園,表面之下則是展覽與服務空間。相對獨立的油罐和空間以數條流暢的路徑聯通,為公眾在欣賞藝術的同時親近自然,煥活自我。「油罐藝術中心希望以小到社區的尺度、大到城市的視野,為上海煥發全新的藝術活力。」在喬志兵的設想裡,油罐藝術中心將同時兼顧惠及本地和面向世界。未來不僅將繼續支持並向全世界展現中國藝術家優秀的創作,還將構建國際藝術文化對話的平台。

變身地標藝術中心變身地標藝術中心三場展覽打開全新觀看視角三場展覽打開全新觀看視角

■孫喬喬作品《逐夢》

■劉君湘作品《老爹》(陶瓷)

■陳瑤作品《叛逆的花》(陶瓷)

■陶泥體驗區,在藝術家的指導下孩子們稚嫩的小手間陶泥傳遞着他們五彩斑斕的世界。

■《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素材稿 ■畫作《為我們偉大祖國站崗》

■■《《teamLabteamLab::油罐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中的水粒子世界》》--生死無止盡生死無止盡,,此此刻即永恒刻即永恒

■沉浸式的展覽近年來頗受公眾喜愛,這是日本藝術團體teamLab於上海的首次大型個展《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中的一景

■《teamLab: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 ■展覽《建立中》的現場

■ 《teamLab: 油罐中的水粒子世界》展出《圓相-冷光》

■現場不少展品頗具觀賞價值。

飛機航油罐飛機航油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