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友人得魏紫熙章草长卷,嘱余请宋玉麐先生 题引首。是日,展卷,问怎么题?若“魏紫熙先生书 法卷”似也寡味,故有“高古”二字云云。当即难掩 心愧:请人题字,焉能不事先做好功课?后查,方知 “月仪”乃索靖所书名帖。余与宋皆非书家,世有不 知非过,玩家当对过手之物知其然也。于是越俎代 为细过一遍,发现帖之尾尚缺十数行未竟。作好事 之议:找人续貂,增一玩味。近代章草大家沈曾植, 传钵者王遽常早亦作古;余爱吾扬孙龙父所书,得章 草神气,形更飞扬开合,皆绝代书!若然,岂不锦上 添花?当代书画甚,与文日远,不好玩。推荐孙海莎 女史补书,女子手笔,谨慎隽秀,全一事也。画家张 伟先生跋,此亦难得通文达古者。卷尾尚多空白,友 再嘱余弄笔,遂记事之经过忝后。癸巳长夏日于金 陵客次孔祥东。 宋玉麐“高古”下小款:“魏紫熙先生以画名天 下,其书法高古而朴拙。斯卷以章草为本,习古而 具自家风貌,为先生书法之精品也。癸巳年二月于 金陵梅花山下之草玄室。”事后我向宋检讨未做功 课。受人之托一般只需把关真假,但有时朋友的东 西,又不得不藉口是自己的,这里的微妙之处,所涉 人情世故,大家都懂的,不必细述。艺术品市场高 烧,书画作品多数情况下已经偏离了欣赏、使用、研 究的功能,普遍只是把它当作与货币相当的一般等 价物。 关于补书,可以说无人胜任。当代书法圈中, 南京一地似也有以章草传名者,朋友与之无交往 是一方面,我也觉得写字者都太匆忙地写成了自 我,说得直接一点:为自我而自我,实为习气。孙 海莎女士,中书协会员,从镇江随先生迁金陵,圈 内名不甚张,然其字功力深厚,真草隶均擅。问及 《月仪帖》,说曾经写过,于是好事成。写好后于一 饭局交件,两幅练习舍弃之纸包着成品和魏紫熙 原件。包装所书让我眼前一亮,成品自不待说。 看过成品,我指包装说:这个好。海莎说:这个写 坏了,不行。人多,我也不便深说。 次日,朋友将之送至裱画店,我嘱裱画师帮我 把包装纸保管好。见到时,还是缺了一角。 为什么我认为书家练习的废品好,而成品不 好呢?说到底,书法首先是书写,离不开功能。补 书《月仪帖》,要与原作形似或神似,得有一似,写 成自己就让找不到合适的人补书不成立了。而她 练习时小心谨慎未敢离开范本,熟练了离开范本 就不自觉地写成了自己。书画家总是不忘表现自 我而忽略功用,到头来缘木求鱼,就落入了舍本求 末的窠臼。书法理论中,生与熟历来是人们评价 书法优劣的重要标准,因为“生”的形式各各不同, 所以带有更大的欺骗性。我认为,离开具体的书 写要求,生硬、刻意,为了自我表现的不同与没有 灵性的相同一样都不是好的书法! 就书法的运用功能,网上热传的郭沫若书“山 东博物馆”,被网友搞笑成“山东情妇馆”、“心系情 妇波”,颇能说明问题。不是郭的字写得不好,而 是公共建筑上的字首先要让人认识。估计这不是 郭沫若为山东博物馆专门题写的,而是信札上的 字被放大移用的。 因为与海莎夫妇是朋友,将所想和盘说出,谅 也不会招致误解,此实乃当代书画之诟病也!书 画界赞扬之声充斥,根本没有批评,只好拿朋友说 事。这是余语,也就是多话。 在今年香港的艺术品拍卖会上,有两件艺术品 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在香港苏富比的秋拍中,清乾 隆郎世宁等作《纯惠皇贵妃朝服像》作品自开拍前便 报道不断,在竞投者争持20分钟后一名匿名买家以 1.374亿港币天价投得,并刷新中国御制画像世界纪 录;在香港保利的秋拍中,首次露面的冯宁《金陵图》 以5192万港元成交,也给市场带来了惊喜。一个有 意思的细节是,拍卖市场的“任性哥” —刘益谦虽 然都参与了竞拍,但最终都只是前一口,并没有成为 最终的“标王”。 其实,在今年的香港秋拍市场上,刘益谦还是有 所斩获的:在嘉德香港的拍卖中,刘益谦以624.5万 港元的价格买下了一件青铜烙银瑞兽纹杯,在业内 人士看来,其第一次出手购买青铜器,应该也算是市 场的一种信号了。同时,在香港苏富比的秋拍中,刘 益谦以 750 万港元的落槌价竞得明嘉靖黄地红彩穿 云龙纹罐,应该也是为了丰富龙美术馆的馆藏。 其实,今年香港的拍卖市场虽然看上去天价频 出,但是总的市场趋势却依然不是很强劲,就从香港 保利的秋拍中来看,古代书画全部拍品的总成交额 为 5681 万港元,而冯宁《金陵图》的成交就占到了九 成以上;《纯惠皇贵妃朝服像》虽然突破亿元成交,但 是同场的另外两件贵妃像最终无人问津,而且古代 书画部分中许多重量级拍品也纷纷流标。 刘益谦不再做“标王”,从一个侧面显示出成熟 藏家对于目前艺术品市场的态度,即拥有自己的价 值判断,不为了成为媒体的“头条”而花冤枉钱。事 实上,从今年秋季香港拍卖市场的情况来看,老藏家 对于自己钟爱的拍品还是志在必得,像在保利香港 的拍卖会上,清乾隆妆花缎七佛像(一套七幅),估价 31万至100万港元,最终的成交价则达到了672.6万 港元。据悉,竞拍到这一组拍品的是收藏家蔡铭 超。在佛教文物的收藏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藏家 竞拍物品更多还是与自己的收藏品位有关。在香港 翰海的首拍中, 17世纪藏东地区的却英多吉像,估价 600万至900万港元,成交价为1400万港元,据资深 业内人士透露,竞拍到这件拍品的就是以收藏天珠 而闻名业界的杨子。 对于广大的藏家来说,究竟应该选择怎么样的 拍品,如何判断拍卖价格的高与低,有时候不妨多关 注一下市场“大鳄”的拍场表现,他们的取舍在一定 程度上会对于整个市场产生不小的影响。 / Ֆਾၭన҂ᄜቓo ѓpඪఏll /《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富丽豪华而又温绵雅 致,《题临安邸》中的南宋岌岌可危却纵情欢歌,两 宋的历史繁华而微妙,柔弱却不短命,是两汉以降 唯一立国超过三百年的封建王朝。在这个帝国里, 庙堂之高有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政治家纵横 捭阖,图强变法;奸臣榜上有高俅、秦桧等小人弄权 专擅,祸国殃民;绿林在野有水泊梁山、方腊揭竿等 莽夫杀富济贫;民间演义有“铁面无私包青天”、 “满 门忠烈杨家将”、 “精忠报国岳武穆”等碧血丹青,辉 耀千秋。 然而这一切历史都随云烟湮灭,能够铭记这一 繁华风流的,唯有瑰丽多姿的宋代瓷器。现在已经 发现的宋窑遗址分布于全国130多个县,而源远流 长的中华瓷器史上有制瓷记载的有170个县,可见 宋瓷分布之广、影响之大历代无出其右者。宋代瓷 林中除了为世人所熟知的官、哥、汝、定、钧五大名 窑,还根据各地窑厂产品、工艺、釉色、造型和装饰 的不同,分为“八大窑瓷体系”,即定窑系、磁州窑 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窑 系、越窑系、建窑系黑瓷,再加上富有浓郁地方色彩 并“招式奇崛”的江西吉州窑,河南鹤壁窑、当阳峪 窑、扒村窑、巩县窑、登封曲河窑,广东西村窑、潮州 窑,广西永福窑等,共同构筑了宋瓷百家争鸣百花 齐放的“门派与江湖”,为宋代瓷业的辉煌留下了光 辉灿烂的一笔。 定窑系是宋代瓷林的“名门大派”,主要生产 刻花白瓷、印花白瓷,以精湛的工艺和优美富丽 的装饰盛名江湖,“持中守正、内功深厚”是定窑 系的“武林风格”。磁州窑系虽不能与五大官窑 齐名,在“江湖”中的地位却不可小觑。概因没 有“官家身份”,民间窑瓷若想在瓷林中扬名立 万,必须有过硬的釉色和造型。因该系所有产品 都直面市井大众,物美价廉的要求使磁州窑系在 粗瓷黏土原料上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内功。耀 州窑系是北方青瓷的代表,以耀州窑为中心,形 成了一个颇为壮观的瓷林派系。包括当时颇有 名气的河南临汝窑、宝丰窑、宜阳窑、盂县窑、内 乡窑、新安城关窑釉色和造型也受其影响。钧瓷 无疑兼具貂蝉之美艳妖娆和昭君之雍容典雅,一 瓷“坐拥”两美,可谓难得。龙泉窑始烧于北宋 早期,在宋代瓷林中属于资历尚浅的“后起之 秀”,初时龙泉青瓷保留有仿越窑、瓯窑和婺州 窑的遗风,南宋中期才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自 成一家并“开宗立派”,以“梅子青”和“粉青”两 大绝技著称于世。 景德镇青白瓷窑系主要在景德镇和受其影 响的窑厂烧制,是当时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时代 特征的“新新人类”。该系不属于传统的“青瓷”和 “白瓷”,因“亦正亦邪”,独树一帜而开宗立派。 越窑系在宋代瓷林中“德高望重”,可谓“耆老名 宿”。越窑系在瓷林中成名较早,公元三世纪时, 在今浙江上虞、宁波、绍兴地区形成了早期越窑 系,彼时“血气方刚”,釉色不凡。建窑系以“黑 瓷”扬名,该系黑瓷黑而润泽,器物内外均施釉,底 足露胎,釉厚而釉汁垂流,并以“兔毫釉”和“油滴 釉”两大特色冠绝当代。建阳窑黑瓷影响着福建 北部一大批瓷窑,附近几乎县县都烧黑釉瓷器。 සՌop 刘英杰 (洛阳) 编剧,作家, 《文化收藏》杂志副主编。 孔祥东 (南京) 作家 、收藏 家。江苏省作协书画联谊会副 秘书长,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理事。 Ϛu ሬ༄ਢᄅ၎v Ⴥე 文/孔祥东 方翔 (上 海) 资 深 媒 体 人 , 艺术品市场观察者,艺术品专栏 作者。 10/16/2015 B18 ү щğᅦဇğᡀ 冯宁《金陵图》(局部) 《魏紫熙章草长卷》(局部)

듓쇵틦잫늻퓙ퟶꆰ뇪췵ꆱ쮵웰ꆭꆭepaper.yzwb.net/images/2015-10/16/B18/20151016B18_pdf.pdf为什么我认为书家练习的废品好,而成品不 好呢?说到底,书法首先是书写,离不开功能。补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듓쇵틦잫늻퓙ퟶꆰ뇪췵ꆱ쮵웰ꆭꆭepaper.yzwb.net/images/2015-10/16/B18/20151016B18_pdf.pdf为什么我认为书家练习的废品好,而成品不 好呢?说到底,书法首先是书写,离不开功能。补

友人得魏紫熙章草长卷,嘱余请宋玉麐先生

题引首。是日,展卷,问怎么题?若“魏紫熙先生书

法卷”似也寡味,故有“高古”二字云云。当即难掩

心愧:请人题字,焉能不事先做好功课?后查,方知

“月仪”乃索靖所书名帖。余与宋皆非书家,世有不

知非过,玩家当对过手之物知其然也。于是越俎代

为细过一遍,发现帖之尾尚缺十数行未竟。作好事

之议:找人续貂,增一玩味。近代章草大家沈曾植,

传钵者王遽常早亦作古;余爱吾扬孙龙父所书,得章

草神气,形更飞扬开合,皆绝代书!若然,岂不锦上

添花?当代书画甚,与文日远,不好玩。推荐孙海莎

女史补书,女子手笔,谨慎隽秀,全一事也。画家张

伟先生跋,此亦难得通文达古者。卷尾尚多空白,友

再嘱余弄笔,遂记事之经过忝后。癸巳长夏日于金

陵客次孔祥东。

宋玉麐“高古”下小款:“魏紫熙先生以画名天

下,其书法高古而朴拙。斯卷以章草为本,习古而

具自家风貌,为先生书法之精品也。癸巳年二月于

金陵梅花山下之草玄室。”事后我向宋检讨未做功

课。受人之托一般只需把关真假,但有时朋友的东

西,又不得不藉口是自己的,这里的微妙之处,所涉

人情世故,大家都懂的,不必细述。艺术品市场高

烧,书画作品多数情况下已经偏离了欣赏、使用、研

究的功能,普遍只是把它当作与货币相当的一般等

价物。

关于补书,可以说无人胜任。当代书法圈中,

南京一地似也有以章草传名者,朋友与之无交往

是一方面,我也觉得写字者都太匆忙地写成了自

我,说得直接一点:为自我而自我,实为习气。孙

海莎女士,中书协会员,从镇江随先生迁金陵,圈

内名不甚张,然其字功力深厚,真草隶均擅。问及

《月仪帖》,说曾经写过,于是好事成。写好后于一

饭局交件,两幅练习舍弃之纸包着成品和魏紫熙

原件。包装所书让我眼前一亮,成品自不待说。

看过成品,我指包装说:这个好。海莎说:这个写

坏了,不行。人多,我也不便深说。

次日,朋友将之送至裱画店,我嘱裱画师帮我

把包装纸保管好。见到时,还是缺了一角。

为什么我认为书家练习的废品好,而成品不

好呢?说到底,书法首先是书写,离不开功能。补

书《月仪帖》,要与原作形似或神似,得有一似,写

成自己就让找不到合适的人补书不成立了。而她

练习时小心谨慎未敢离开范本,熟练了离开范本

就不自觉地写成了自己。书画家总是不忘表现自

我而忽略功用,到头来缘木求鱼,就落入了舍本求

末的窠臼。书法理论中,生与熟历来是人们评价

书法优劣的重要标准,因为“生”的形式各各不同,

所以带有更大的欺骗性。我认为,离开具体的书

写要求,生硬、刻意,为了自我表现的不同与没有

灵性的相同一样都不是好的书法!

就书法的运用功能,网上热传的郭沫若书“山

东博物馆”,被网友搞笑成“山东情妇馆”、“心系情

妇波”,颇能说明问题。不是郭的字写得不好,而

是公共建筑上的字首先要让人认识。估计这不是

郭沫若为山东博物馆专门题写的,而是信札上的

字被放大移用的。

因为与海莎夫妇是朋友,将所想和盘说出,谅

也不会招致误解,此实乃当代书画之诟病也!书

画界赞扬之声充斥,根本没有批评,只好拿朋友说

事。这是余语,也就是多话。

在今年香港的艺术品拍卖会上,有两件艺术品

引发了市场的关注。在香港苏富比的秋拍中,清乾

隆郎世宁等作《纯惠皇贵妃朝服像》作品自开拍前便

报道不断,在竞投者争持20分钟后一名匿名买家以

1.374亿港币天价投得,并刷新中国御制画像世界纪

录;在香港保利的秋拍中,首次露面的冯宁《金陵图》

以5192万港元成交,也给市场带来了惊喜。一个有

意思的细节是,拍卖市场的“任性哥”——刘益谦虽

然都参与了竞拍,但最终都只是前一口,并没有成为

最终的“标王”。

其实,在今年的香港秋拍市场上,刘益谦还是有

所斩获的:在嘉德香港的拍卖中,刘益谦以624.5万

港元的价格买下了一件青铜烙银瑞兽纹杯,在业内

人士看来,其第一次出手购买青铜器,应该也算是市

场的一种信号了。同时,在香港苏富比的秋拍中,刘

益谦以750万港元的落槌价竞得明嘉靖黄地红彩穿

云龙纹罐,应该也是为了丰富龙美术馆的馆藏。

其实,今年香港的拍卖市场虽然看上去天价频

出,但是总的市场趋势却依然不是很强劲,就从香港

保利的秋拍中来看,古代书画全部拍品的总成交额

为5681万港元,而冯宁《金陵图》的成交就占到了九

成以上;《纯惠皇贵妃朝服像》虽然突破亿元成交,但

是同场的另外两件贵妃像最终无人问津,而且古代

书画部分中许多重量级拍品也纷纷流标。

刘益谦不再做“标王”,从一个侧面显示出成熟

藏家对于目前艺术品市场的态度,即拥有自己的价

值判断,不为了成为媒体的“头条”而花冤枉钱。事

实上,从今年秋季香港拍卖市场的情况来看,老藏家

对于自己钟爱的拍品还是志在必得,像在保利香港

的拍卖会上,清乾隆妆花缎七佛像(一套七幅),估价

31万至100万港元,最终的成交价则达到了672.6万

港元。据悉,竞拍到这一组拍品的是收藏家蔡铭

超。在佛教文物的收藏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藏家

竞拍物品更多还是与自己的收藏品位有关。在香港

翰海的首拍中,17世纪藏东地区的却英多吉像,估价

600万至900万港元,成交价为1400万港元,据资深

业内人士透露,竞拍到这件拍品的就是以收藏天珠

而闻名业界的杨子。

对于广大的藏家来说,究竟应该选择怎么样的

拍品,如何判断拍卖价格的高与低,有时候不妨多关

注一下市场“大鳄”的拍场表现,他们的取舍在一定

程度上会对于整个市场产生不小的影响。

文/ 刘英杰

从刘益谦不再做“标王”说起⋯⋯ 文/方翔

《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富丽豪华而又温绵雅

致,《题临安邸》中的南宋岌岌可危却纵情欢歌,两

宋的历史繁华而微妙,柔弱却不短命,是两汉以降

唯一立国超过三百年的封建王朝。在这个帝国里,

庙堂之高有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等政治家纵横

捭阖,图强变法;奸臣榜上有高俅、秦桧等小人弄权

专擅,祸国殃民;绿林在野有水泊梁山、方腊揭竿等

莽夫杀富济贫;民间演义有“铁面无私包青天”、“满

门忠烈杨家将”、“精忠报国岳武穆”等碧血丹青,辉

耀千秋。

然而这一切历史都随云烟湮灭,能够铭记这一

繁华风流的,唯有瑰丽多姿的宋代瓷器。现在已经

发现的宋窑遗址分布于全国130多个县,而源远流

长的中华瓷器史上有制瓷记载的有170个县,可见

宋瓷分布之广、影响之大历代无出其右者。宋代瓷

林中除了为世人所熟知的官、哥、汝、定、钧五大名

窑,还根据各地窑厂产品、工艺、釉色、造型和装饰

的不同,分为“八大窑瓷体系”,即定窑系、磁州窑

系、耀州窑系、钧窑系、龙泉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窑

系、越窑系、建窑系黑瓷,再加上富有浓郁地方色彩

并“招式奇崛”的江西吉州窑,河南鹤壁窑、当阳峪

窑、扒村窑、巩县窑、登封曲河窑,广东西村窑、潮州

窑,广西永福窑等,共同构筑了宋瓷百家争鸣百花

齐放的“门派与江湖”,为宋代瓷业的辉煌留下了光

辉灿烂的一笔。

定窑系是宋代瓷林的“名门大派”,主要生产

刻花白瓷、印花白瓷,以精湛的工艺和优美富丽

的装饰盛名江湖,“持中守正、内功深厚”是定窑

系的“武林风格”。磁州窑系虽不能与五大官窑

齐名,在“江湖”中的地位却不可小觑。概因没

有“官家身份”,民间窑瓷若想在瓷林中扬名立

万,必须有过硬的釉色和造型。因该系所有产品

都直面市井大众,物美价廉的要求使磁州窑系在

粗瓷黏土原料上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内功。耀

州窑系是北方青瓷的代表,以耀州窑为中心,形

成了一个颇为壮观的瓷林派系。包括当时颇有

名气的河南临汝窑、宝丰窑、宜阳窑、盂县窑、内

乡窑、新安城关窑釉色和造型也受其影响。钧瓷

无疑兼具貂蝉之美艳妖娆和昭君之雍容典雅,一

瓷“坐拥”两美,可谓难得。龙泉窑始烧于北宋

早期,在宋代瓷林中属于资历尚浅的“后起之

秀”,初时龙泉青瓷保留有仿越窑、瓯窑和婺州

窑的遗风,南宋中期才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自

成一家并“开宗立派”,以“梅子青”和“粉青”两

大绝技著称于世。

景德镇青白瓷窑系主要在景德镇和受其影

响的窑厂烧制,是当时具有独特风格和鲜明时代

特征的“新新人类”。该系不属于传统的“青瓷”和

“白瓷”,因“亦正亦邪”,独树一帜而开宗立派。

越窑系在宋代瓷林中“德高望重”,可谓“耆老名

宿”。越窑系在瓷林中成名较早,公元三世纪时,

在今浙江上虞、宁波、绍兴地区形成了早期越窑

系,彼时“血气方刚”,釉色不凡。建窑系以“黑

瓷”扬名,该系黑瓷黑而润泽,器物内外均施釉,底

足露胎,釉厚而釉汁垂流,并以“兔毫釉”和“油滴

釉”两大特色冠绝当代。建阳窑黑瓷影响着福建

北部一大批瓷窑,附近几乎县县都烧黑釉瓷器。

宋瓷“江湖”

刘英杰(洛阳) 编剧,作家,

《文化收藏》杂志副主编。

孔祥东(南京) 作家、收藏

家。江苏省作协书画联谊会副

秘书长,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理事。

跋《魏紫熙临月仪帖》余语 文/孔祥东

方翔(上海) 资深媒体人,

艺术品市场观察者,艺术品专栏

作者。

10/16/2015 星期五B18茶坊 编辑:张艳 校对:王瑾

冯宁《金陵图》(局部)

《魏紫熙章草长卷》(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