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4 年 12 月 17 日 星期三 责编/胡贝 美编/颜鹏 海南档案 16 穿越历史,讲述海南过往…… 都市 生活圈 万宁老街有着一个统一的叫法 —“ 八 街”,意为万宁老街共有8条老街道。生活在老 街的人被称为八街仔,据称这是上世纪 90 年代 前万宁当地人对生活在老街上的人的称谓。 上世纪90年代前,万宁人集市都是集中到万 宁老街,而老街的人祖祖辈辈都会做生意,头脑精 灵,能掐会算,因此,当地人称呼生活在老街的人 为“八街仔”,既是一种尊称,也是一种羡慕。在上 世纪 90 年代前,家住乡下的人,能认识个“八街 仔”当朋友,脸面上也沾光,如果和“八街仔”一起 做生意,那就是村里的大红人。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直以日出而作日入而 息的安逸生活为主的“八街仔”,如今已经渐渐 被人们遗忘在老街的小街小巷中。 对于“八街仔”的称呼,至今,很多上了年纪的 万宁人还记忆犹新。记者在万宁老街考究“八街” 时,走访了近10位居民,竟无人能准确说出万宁 老街的 8 条老街道。 万宁老街,是万宁的灵 魂和记忆。青砖黛瓦、圆柱、 木阁楼……岁月悠悠,风雨飘 曳,斑驳的墙体、残缺不全的 雕塑,窄小的街道两旁,依立 成排的两层木阁楼,在斜阳下 散发出古朴的气息,显示了万 城老街与众不同的风韵和独 特的风采,见证了万宁人文历 史和那些远古的故事。如今 的万宁老街繁华褪尽、满目沧 桑,写满岁月痕迹的古街小巷 老宅,却是一段永不退色的历 史记忆和写照。 万宁老街,街道很窄,在空荡 荡的街巷里,见不到几个人,显得 孤独、苍老、黯然,却又多了几分 恬静。漫步在这斑驳古朴的老街 中,不禁让人追思岁月的流逝,曾 经的熟悉和亲近,却浑然间变得那 么陌生和遥远。街道两边的店铺, 依然镶嵌着旧式的门板,似乎是古 朴的屏风,偶然有几个老人坐在门 前的小板凳上,神情落寞而淡然。 万宁老街,分为东南西北四个 门,还有城内、城后、朝阳街、武丁 街、仙河街等,但老街不大,据老人 们说,这里以前是万宁最繁华的街 道,每天一大早,方圆几十里的老百 姓,都要来这里集市,远远近近的乡 民,卖的买的全都在这里;五天一个 墟期,墟日比平时热闹得多,天蒙蒙 亮,就陆续有人挑着家禽、番薯苗、 番薯干、谷子、大米、芋头、薯类、竹 器和瓜菜等来卖。 老街还有一个令人无法考究的 文化,那就是街道手艺文化。在东 门,你可以买到万宁当地人手工制 作的各种各样的土瓷品,价廉物 美。南门,俗称打铁行,那里家家户 户都懂打铁、打刀等,应有尽有。西 门,是预制水泥和铭刻石碑的好地 方,现在万宁当地还是很出名。北 门,盛产当地薯饼、椰子糖、“糖勾” 等特色小吃,你到万宁,如想品尝小 吃,只要到北门,让你吃一路。 在万宁老街,如今还有“万安 书院”“潮州会馆”等历史古迹, 虽然如今它们已经斑驳不堪,但每 一个老街人依旧记得他们儿时在两 个古迹里捉迷藏、会书。 随着光阴的逝去,时代的变迁, 老街没有了当年的繁荣昌盛,那几条 老街,看起来倒像是几条小巷;老街 的居民还是那些老居民,他们如老街 一样,亲切、安详,在他们的内心,老 街不仅是个符号,更是他们内心的家 园。他们早已读懂老街上每一片青 砖和瓦片,读懂了老街沉淀的文化。 也许,过不了多久,老街会面临拆迁 的可能,但那些随着老街流逝的岁 月却永远烙在他们记忆深处。 回望万宁老街,它们可能不再 繁华,但我们心里却依然保留着从 前的那份记忆,在破旧的木阁楼和 交叉的胡同里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 喧嚣,遵循着记忆的纹理,回到久 远的往昔,抚摸那些穿越过光阴阡 陌的事物,彼一时,分明能够闻得 见万宁往事的醇香。 破旧的木阁楼 诉说曾经的喧嚣 现年89岁的罗文哲是土生土长的老街人, 历经两个世纪的他,见证了万宁老街的繁荣昌盛 和衰败。记者找到罗文哲时,他正躺在朝阳街 32 号的家门口大木凳上,望着墙壁上的斑驳旧痕, 回忆着老街那点点滴滴的变化。 虽然耳朵有些背了,但罗文哲还是吃力地与 记者交流起来。据罗文哲介绍,他是1935年出 生在老街的十字街,在他儿时,老街只有东南西 北和城内、城后、朝阳街,后来才建设了后街、 新街等。那时的街道都是凹凸不平的石板路, 1943年,日军侵占万宁后,将司令部设立在 “万书院”内,并将十字街、南门、城内的几条 巷铺设水泥路,还开设了后街、仙河街等街道。 “日军侵占万宁时,派飞机投下了几个炸 弹,将十字街的石板路炸出几个大洞。”罗文哲 称。罗文哲指着他家的房子告诉记者,他家就是 日军投下炸弹时将前墙壁和柱子炸歪了,至今还 没修复。记者注意看罗文哲家的前墙,斑驳不堪 的墙体以及柱子果然向西歪。 “那时,十字街是万宁最繁华的街道,每天一 大早,周边的村民都会挑着东西到这来卖,市场也 很热闹,从早上 6 点开始一直到晚上。”望着如今 变得有些落寞、孤寂的街道,罗文哲回忆道。 罗文哲还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听老人说,朝 阳街建设已多年,他也无法考究是在哪个朝代建 设的。老人曾经多次跟他说,朝阳街是当地一位 有名的算命先生掐算出来的,街邻相信该算命先 生后,自发买地建设出来的街道,在上世纪都是 名门富豪的集居地。“朝阳街与其它地方的朝阳 街来历不同,意义也不同。”罗文哲称,万宁老 街的朝阳街,老人说街名的来历是该街自东向 西,每天上午太阳升起时,就能照耀到朝阳街。 那街那屋那人 讲述着老街的故事 漫步万宁老街,映入眼帘的是 满眼沧桑,但不知道多少年前,这 里随便一处都是名家院落,曾经这 些楼宇是何等高贵,那些雕着各种 图案的阳台,那些柱廊、敞廊,那 些临街的木板门窗,给人留下了很 深的记忆。 在万宁老街,保存最为完好的 是十字街,其实,十字街是朝阳 街、新街和南门街三条街道相交叉 形成。但到万宁老街的人,只要细 心观看,就不难看出该三条街道的 不同之处。 朝阳街的西侧和南门路是具有 南阳风格的旧骑楼,朝阳街东侧和 新街是有着独特风格的沿街一整排 的两层木板阁楼,骑楼和木板阁楼 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罗文哲说, 在解放前,居住在老街的人都是万 宁本地的大富大贵之人,有钱有势 的官绅人家就叫人设计出骑楼建 筑,做生意发财的人家就按照木板 阁楼自觉建房。 万宁老街 古有“八街” 十字街 万宁老街的象征 1 2 3 4 北门卖各式糖果小吃 如今的老街依然在卖各式各样的小玩意 万宁老街的街道 走近万宁老街 走近万宁老街 聆听岁月故事 聆听岁月故事 斑驳的墙体 斑驳的墙体, ,残缺不全的雕塑 残缺不全的雕塑街道两旁依立成排的两层木阁楼…… 街道两旁依立成排的两层木阁楼…… 本报记者 琼文 文/图

走近万宁老街 聆听岁月故事 - ngdsb.hinews.cnngdsb.hinews.cn/resfile/2014-12-17/048/ngdsb20141217048.pdf · 作的各种各样的土瓷品,价廉物 美。南门,俗称打铁行,那里家家户

  • Upload
    others

  • View
    1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走近万宁老街 聆听岁月故事 - ngdsb.hinews.cnngdsb.hinews.cn/resfile/2014-12-17/048/ngdsb20141217048.pdf · 作的各种各样的土瓷品,价廉物 美。南门,俗称打铁行,那里家家户

2014年12月17日 星期三 责编/胡贝 美编/颜鹏海南档案 16 穿越历史,讲述海南过往……都市生活圈

万宁老街有着一个统一的叫法——“八街”,意为万宁老街共有8条老街道。生活在老街的人被称为八街仔,据称这是上世纪90年代前万宁当地人对生活在老街上的人的称谓。

上世纪90年代前,万宁人集市都是集中到万宁老街,而老街的人祖祖辈辈都会做生意,头脑精灵,能掐会算,因此,当地人称呼生活在老街的人为“八街仔”,既是一种尊称,也是一种羡慕。在上世纪90年代前,家住乡下的人,能认识个“八街

仔”当朋友,脸面上也沾光,如果和“八街仔”一起做生意,那就是村里的大红人。

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一直以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安逸生活为主的“八街仔”,如今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在老街的小街小巷中。

对于“八街仔”的称呼,至今,很多上了年纪的万宁人还记忆犹新。记者在万宁老街考究“八街”时,走访了近10位居民,竟无人能准确说出万宁老街的8条老街道。

万宁老街,是万宁的灵魂和记忆。青砖黛瓦、圆柱、木阁楼……岁月悠悠,风雨飘曳,斑驳的墙体、残缺不全的雕塑,窄小的街道两旁,依立成排的两层木阁楼,在斜阳下散发出古朴的气息,显示了万城老街与众不同的风韵和独特的风采,见证了万宁人文历史和那些远古的故事。如今的万宁老街繁华褪尽、满目沧桑,写满岁月痕迹的古街小巷老宅,却是一段永不退色的历史记忆和写照。

万宁老街,街道很窄,在空荡荡的街巷里,见不到几个人,显得孤独、苍老、黯然,却又多了几分恬静。漫步在这斑驳古朴的老街中,不禁让人追思岁月的流逝,曾经的熟悉和亲近,却浑然间变得那么陌生和遥远。街道两边的店铺,依然镶嵌着旧式的门板,似乎是古朴的屏风,偶然有几个老人坐在门前的小板凳上,神情落寞而淡然。

万宁老街,分为东南西北四个门,还有城内、城后、朝阳街、武丁街、仙河街等,但老街不大,据老人们说,这里以前是万宁最繁华的街道,每天一大早,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都要来这里集市,远远近近的乡民,卖的买的全都在这里;五天一个墟期,墟日比平时热闹得多,天蒙蒙亮,就陆续有人挑着家禽、番薯苗、番薯干、谷子、大米、芋头、薯类、竹器和瓜菜等来卖。

老街还有一个令人无法考究的文化,那就是街道手艺文化。在东门,你可以买到万宁当地人手工制作的各种各样的土瓷品,价廉物美。南门,俗称打铁行,那里家家户户都懂打铁、打刀等,应有尽有。西门,是预制水泥和铭刻石碑的好地方,现在万宁当地还是很出名。北门,盛产当地薯饼、椰子糖、“糖勾”等特色小吃,你到万宁,如想品尝小吃,只要到北门,让你吃一路。

在万宁老街,如今还有“万安书院”“潮州会馆”等历史古迹,虽然如今它们已经斑驳不堪,但每一个老街人依旧记得他们儿时在两个古迹里捉迷藏、会书。

随着光阴的逝去,时代的变迁,老街没有了当年的繁荣昌盛,那几条老街,看起来倒像是几条小巷;老街的居民还是那些老居民,他们如老街一样,亲切、安详,在他们的内心,老街不仅是个符号,更是他们内心的家园。他们早已读懂老街上每一片青砖和瓦片,读懂了老街沉淀的文化。也许,过不了多久,老街会面临拆迁的可能,但那些随着老街流逝的岁月却永远烙在他们记忆深处。

回望万宁老街,它们可能不再繁华,但我们心里却依然保留着从前的那份记忆,在破旧的木阁楼和交叉的胡同里向人们诉说着曾经的喧嚣,遵循着记忆的纹理,回到久远的往昔,抚摸那些穿越过光阴阡陌的事物,彼一时,分明能够闻得见万宁往事的醇香。

破旧的木阁楼诉说曾经的喧嚣

现年89岁的罗文哲是土生土长的老街人,历经两个世纪的他,见证了万宁老街的繁荣昌盛和衰败。记者找到罗文哲时,他正躺在朝阳街32号的家门口大木凳上,望着墙壁上的斑驳旧痕,回忆着老街那点点滴滴的变化。

虽然耳朵有些背了,但罗文哲还是吃力地与记者交流起来。据罗文哲介绍,他是1935年出生在老街的十字街,在他儿时,老街只有东南西北和城内、城后、朝阳街,后来才建设了后街、新街等。那时的街道都是凹凸不平的石板路,1943 年,日军侵占万宁后,将司令部设立在

“万书院”内,并将十字街、南门、城内的几条巷铺设水泥路,还开设了后街、仙河街等街道。

“日军侵占万宁时,派飞机投下了几个炸弹,将十字街的石板路炸出几个大洞。”罗文哲称。罗文哲指着他家的房子告诉记者,他家就是

日军投下炸弹时将前墙壁和柱子炸歪了,至今还没修复。记者注意看罗文哲家的前墙,斑驳不堪的墙体以及柱子果然向西歪。

“那时,十字街是万宁最繁华的街道,每天一大早,周边的村民都会挑着东西到这来卖,市场也很热闹,从早上6点开始一直到晚上。”望着如今变得有些落寞、孤寂的街道,罗文哲回忆道。

罗文哲还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听老人说,朝阳街建设已多年,他也无法考究是在哪个朝代建设的。老人曾经多次跟他说,朝阳街是当地一位有名的算命先生掐算出来的,街邻相信该算命先生后,自发买地建设出来的街道,在上世纪都是名门富豪的集居地。“朝阳街与其它地方的朝阳街来历不同,意义也不同。”罗文哲称,万宁老街的朝阳街,老人说街名的来历是该街自东向西,每天上午太阳升起时,就能照耀到朝阳街。

那街那屋那人讲述着老街的故事

漫步万宁老街,映入眼帘的是满眼沧桑,但不知道多少年前,这里随便一处都是名家院落,曾经这些楼宇是何等高贵,那些雕着各种图案的阳台,那些柱廊、敞廊,那些临街的木板门窗,给人留下了很深的记忆。

在万宁老街,保存最为完好的是十字街,其实,十字街是朝阳街、新街和南门街三条街道相交叉形成。但到万宁老街的人,只要细心观看,就不难看出该三条街道的不同之处。

朝阳街的西侧和南门路是具有南阳风格的旧骑楼,朝阳街东侧和新街是有着独特风格的沿街一整排的两层木板阁楼,骑楼和木板阁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据罗文哲说,在解放前,居住在老街的人都是万宁本地的大富大贵之人,有钱有势的官绅人家就叫人设计出骑楼建筑,做生意发财的人家就按照木板阁楼自觉建房。

万宁老街古有“八街”

十字街万宁老街的象征

1

2

3

4

北门卖各式糖果小吃

如今的老街依然在卖各式各样的小玩意万宁老街的街道

走近万宁老街走近万宁老街 聆听岁月故事聆听岁月故事

斑驳的墙体斑驳的墙体,,残缺不全的雕塑残缺不全的雕塑,,街道两旁依立成排的两层木阁楼……街道两旁依立成排的两层木阁楼……

□本报记者琼文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