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量。IBM出版的《雲端時代的殺手 級應用:Big Data 海量資料分析》 一書也強調,全球一年可產生資 料量達1.8ZB,相當於1.8兆GB, IBM為了更清楚說明1.8ZB這個數 據代表的意義,特別強調,如果 用32GB的iPad儲存1.8ZB的資料, 所有iPad將可鋪滿8,000座大安森 林公園。 科技大廠紛推解決方案 事實上,正以極度瘋狂速度 被創造出來的資料,如果沒有被 善加利用,充其量不過是一堆雜 亂無章的資訊,但是如果這些資 料經過整合、分析、歸納,並從 中找出特定軌跡,將為許多企業 帶來新的商業契機。 IDC亞太區巨量資料與分析研 究總監Craig Stires指出,巨量資 料分析技術是一套有助於企業大 量蒐集、分析各種數據資料的解 決方案,透過此技術,企業得以 因應動態的市場競爭,提出最適 切的決策與解決方案。 「巨量資料(Big Data)不等 2006年雲端運算科技在全 球快速發展以來,隨著個 人與企業紛紛躍上雲端,創造出 大量資訊,於焉引爆巨量資料時 代的來臨。 根據國際調查機構IDC的研究 報告顯示,伴隨資料被以多元形 式及多重來源創造出來,2020年 資料量將比現在成長44倍。 另外,網路媒體ReadWrite Web更直言,現在只需要兩天的 時間,人類就能創造出自文明誕 生以來至2003年所產生的資料總 巨量資料時代全面來臨 發展新商業模式 掌握先機 以驚人速度不斷被創造出來的巨量資料(Big Data),為各產業的營運模式帶來新契機,同時也逐漸改 變人們的生活樣貌,究竟巨量資料從何而來,它將為企業帶來哪些創新應用與服務,備受各界矚目。 ◎撰文/劉麗惠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60 TRADE MAGAZINE 產業趨勢 Industry Trend

巨量資料時代全面來臨 發展新商業模式 掌握先機 · 發展新商業模式 掌握先機 以驚人速度不斷被創造出來的巨量資料(Big Data),為各產業的營運模式帶來新契機,同時也逐漸改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巨量資料時代全面來臨 發展新商業模式 掌握先機 · 發展新商業模式 掌握先機 以驚人速度不斷被創造出來的巨量資料(Big Data),為各產業的營運模式帶來新契機,同時也逐漸改

量。IBM出版的《雲端時代的殺手

級應用:Big Data 海量資料分析》

一書也強調,全球一年可產生資

料量達1.8ZB,相當於1.8兆GB,

IBM為了更清楚說明1.8ZB這個數

據代表的意義,特別強調,如果

用32GB的iPad儲存1.8ZB的資料,

所有iPad將可鋪滿8,000座大安森

林公園。

科技大廠紛推解決方案

事實上,正以極度瘋狂速度

被創造出來的資料,如果沒有被

善加利用,充其量不過是一堆雜

亂無章的資訊,但是如果這些資

料經過整合、分析、歸納,並從

中找出特定軌跡,將為許多企業

帶來新的商業契機。

IDC亞太區巨量資料與分析研

究總監Craig Stires指出,巨量資

料分析技術是一套有助於企業大

量蒐集、分析各種數據資料的解

決方案,透過此技術,企業得以

因應動態的市場競爭,提出最適

切的決策與解決方案。

「巨量資料(Big Data)不等

自2006年雲端運算科技在全

球快速發展以來,隨著個

人與企業紛紛躍上雲端,創造出

大量資訊,於焉引爆巨量資料時

代的來臨。

根據國際調查機構IDC的研究

報告顯示,伴隨資料被以多元形

式及多重來源創造出來,2020年

資料量將比現在成長44倍。

另外,網路媒體ReadWrite

Web更直言,現在只需要兩天的

時間,人類就能創造出自文明誕

生以來至2003年所產生的資料總

巨量資料時代全面來臨

發展新商業模式 掌握先機以驚人速度不斷被創造出來的巨量資料(Big Data),為各產業的營運模式帶來新契機,同時也逐漸改

變人們的生活樣貌,究竟巨量資料從何而來,它將為企業帶來哪些創新應用與服務,備受各界矚目。

◎撰文/劉麗惠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60 TRADE MAGAZINE

產業趨勢Industry Trend

Page 2: 巨量資料時代全面來臨 發展新商業模式 掌握先機 · 發展新商業模式 掌握先機 以驚人速度不斷被創造出來的巨量資料(Big Data),為各產業的營運模式帶來新契機,同時也逐漸改

於巨量價值(Big Vaule),」英

丰寶資訊總經理林哲斌指出,在

巨量資料時代,人們就好像坐在

龐大的金礦(Data)上,但是金

礦裡多數的雜質如果未被去除,

大家就只能望著金礦興嘆。

因 此 , 如 何 挖 掘 金 礦

(Data)並提煉純金(商業價

值),成為巨量資料解決方案提

供商爭相投入的重點。

目前,包括NEC、IBM、英

丰寶等國際廠商,皆不斷針對巨

量資料分析科技提出相關解決方

案。其中NEC整合「臉部影像分

析」、「行動分析」、「不變性

分析」、「異種混合學習」、

「文字含意辨識」等科技,開發

出可連續進行資料蒐集、加工、

累積以及分析的巨量資料平台,

並以此平台為基礎,發展出「來

店者分析服務」、「可疑人物監

控安全服務」、「車載通訊服

務」在內的多種解決方案,協助

企業降低營運成本與創新應用服

呈現強勢成長的趨勢,而全球巨

量資料技術與服務的市場規模年

複合成長率(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 , CAGR)將高達

31.7%,至2016年總收益將會達

到238億美元。

在亞太地區,IDC台灣市場

分析師蔡宜秀指出,不含日本

在內,亞太區的巨量資料市場規

模將從2012年的3億美元成長到

2016年的17.6億美元,年複合成

長率達47%;其中台灣巨量資料

市場規模將從2012年的1,130萬

美元成長到2016年的4,610萬美

元,年複合成長率亦達到40%。

服 務 商 機 之 外 , 巨 量 資 料

也將帶動建置大型資料中心的需

求。根據工研院IEK預估,全球資

料中心資訊硬體支出從2013年到

2017年,以年複合成長率6%的速

度持續增長。

面對龐大商機,工研院IEK建

議,台灣科技廠商可掌握巨量資

料對資料中心產業價值鏈帶來的

務模式。

其中「來店者分析服務」主

要利用臉部辨識技術,自動對來

店者進行人物辨識。NEC指出,店

家透過此系統,即可對來店者進

行年齡、性別等資訊的辨識,透

過累積來店者年齡、性別、來店

次數等資訊的分析,可進一步發

展出優質的客戶服務,例如依照

來店族群進行店內商品擺設,提

升營運績效。

台商加強軟體能力贏商機

當巨量資料時代來臨,全球

廠商也紛紛投入發展相關解決方

案,再加上企業加速導入相關應

用,於是造就巨量資料產業的快

速成長。

Visiongain研究機構預測,

2013年全球巨量資料的市場收

益,將會因企業大量採用巨量資

料服務而達到124億美元。另外,

國際數據資訊(IDC)預期,2012

至2016年間巨量資料市場仍會

2

1. 巨量資料分析技術有助於企業蒐集各種數據,以因應瞬息萬變的市場競爭,並從中提出最適切的解決方案。

2. 迪士尼電影利用巨量資料分析,針對天氣不佳的時段,推出折扣活動,刺激民眾消費,提升電影院業續。

1

612013.10 no.268

Page 3: 巨量資料時代全面來臨 發展新商業模式 掌握先機 · 發展新商業模式 掌握先機 以驚人速度不斷被創造出來的巨量資料(Big Data),為各產業的營運模式帶來新契機,同時也逐漸改

變革契機,發展整體方案輸出全

球,也就是說,台灣既有伺服器

業者可以利用代工業務的基礎,

強化新型資料中心管理軟體的開

發能力,掌握國際新興市場雲端

服務廠商,例如百度、阿里巴

巴、騰訊等公司建置資料中心需

求的商機。

巨量資料應用於各行各業

在 巨 量 資 料 趨 勢 下 , 企 業

應積極透過新型智慧運算科技,

將原本看似雜亂無章的資料,分

析、歸納成為有價值的資訊,從

而優化企業運作流程,以及找出

更精確的業務策略,帶動企業向

上成長。

「巨量資料正對企業帶來變

革。」台灣IBM系統暨科技事業

處總經理黃維德表示,巨量資料

的結構化、非結構化以及匯流資

料,正廣泛被運用,因此,企業

需要重新審視既有資訊應用模式

並加以改變,如此才能化解巨量

資料帶來的資料風險,並從中獲

取商機以領先市場。

目前,巨量資料分析科技已

廣泛應用於全球各產業,包括農

業、零售、醫療、政府、能源、

電信、金融、製造與娛樂等產

業,不限企業規模大小,皆有許

多企業利用巨量資料創造新的營

運模式。

例 如 , 美 國 專 門 種 植 和 運

輸農產品的中型企業 Sun World

好時不愛出門的特性,因此迪士

尼制定出:只要天氣連續數日不

佳,即推出折扣活動,讓消費者

願意在雨天或下雪天出門觀看迪

士尼電影,提升業績。

台商重視程度逐漸提升

面對此一潮流,台商對於巨

量資料分析技術的需求也不斷提

高,根據IDC針對我國企業是否想

採用巨量資料的態度訪查,已有

超過4成的企業表示,受巨量資料

趨勢影響,2013年會增加相關資

訊預算,蔡宜秀強調:「台灣的

金融、製造、電信與零售等企業

客戶,正在嘗試或者計畫透過巨

量資料分析技術,優化其營運績

效與創新服務。」

例如國內某IC晶圓製造業者

透過廣泛蒐集生產過程中的資

料,並對其進行分析,藉此確認

製造過程中影響最終產品良率的

因素,如此一來,即可預先對製

程可能出現的相關問題及早因

應,藉以提高製程良率,優化生

產效率。

另 外 , 紅 谷 資 訊 旗 下 的 美

食資訊分享平台「iPeen」(愛

評網),也藉由導入智慧型裝置

應用程式與巨量資料分析科技,

創造出將美食店家與消費者結

合的虛實整合(O2O,Online to

Offline)創新商業服務。

投資紅谷資訊並協助愛評網

導入O2O應用的NEC指出,愛評

International,面對全球化競爭

趨勢,必須在國際採購市場上,

提升其價格優勢,才能持續獲得

客戶青睞,面對此一挑戰,Sun

World透過導入巨量資料分析科

技,整合水成本、燃料成本以及

消費者購買模式變化等參數資

料,重新設計灌溉系統流程,成

功在水資源短缺的區域,以高效

滴灌法取代傳統地面灌溉。

透 過 導 入 巨 量 資 料 分 析 科

技,Sun World不僅有效降低5%收

割成本與20%的燃料使用量,更

因此增加50%產量,過程中也大

幅縮減人力,減少550萬美元的人

事開銷,而掌握消費者購買模式

的能力,使該公司每年增加20%

的客戶數量,大幅提升在全球市

場的競爭力。

另外,零售業應用巨量資料

分析也有許多成功案例,例如,

規模僅次於7-11的日本便利商店

羅森(Lawson),藉由導入巨量

資料分析科技,對社群媒體和網

站討論區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

運用分析後的資訊,提升對顧客

意見的即時回覆速度,並且調整

店內的行銷活動策略,此一巨量

資料應用估計可為該公司帶來5年

內60%的成長幅度。

另外,迪士尼電影利用巨量

資料分析過去10幾年的銷售資料

發現,一旦連續3天出現氣候不

佳的狀況,電影票的銷售量就會

下降,由此掌握消費者在天氣不

62 TRADE MAGAZINE

產業趨勢Industry Trend

Page 4: 巨量資料時代全面來臨 發展新商業模式 掌握先機 · 發展新商業模式 掌握先機 以驚人速度不斷被創造出來的巨量資料(Big Data),為各產業的營運模式帶來新契機,同時也逐漸改

網透過導入客戶關係管理機制的

資料累積及分析技術,可完整蒐

集消費者行為,如消費時間、地

點、品項與金額等,然後再整合

愛評網既有網路社群資源,可以

對銷售資訊進行更深層的詳細分

析。透過最後分析資訊,愛評網

可進一步與實體通路的消費行為

結合,提供店家有效促進消費者

到店消費的行銷方案,協助合作

店家提高營業額。

企業迎上巨量資料潮流

儘 管 國 內 已 經 不 乏 企 業 導

入巨量資料分析技術,不過多以

電子製造、電信業等大型企業為

主,台灣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

面對巨量資料時代的來臨,較難

以跟上此一潮流。資策會前瞻所

技術長王可言指出,台灣超過

95%以上的公司為中小企業,資

金、人力不足,往往難以跟上巨

量資料這個新科技洪流,這是台

灣產業發展需急迫解決的問題。

I B M 巨 量 資 料 首 席 架 構 師

Nagui Halim指出,不管是哪一個

國家,要解決中小企業缺乏資源

的問題,首要關鍵在於政府的支

持,包括協助企業發展可導入巨

量分析資料的IT架構,或是提升

企業創新服務的能力,都是政府

應該努力的重點。

憑藉政府支援之外,中小企

業可尋求與大型企業合作,實現

使用巨量資料分析科技的目的,

Nagui Halim舉例,美國知名零售

商店克羅格(Kroger)透過建置

本身的巨量資料分析平台,找出

消費者喜好,並將資訊提供給上

游供應商,而供應商每一個月只

要支付小額平台使用費,即可取

得巨量資料分析平台的好處,增

加產品銷售,至於Kroger則藉此

成功串聯供應鏈,創造更佳的營

運績效。

EMC亞太區金融界顧問業務

發展總監李凱翔認為,要中小

企業以有限的資金發展出雲端巨

量資料分析平台,確實是強人所

難,他建議中小企業可利用政

府、電信公司或者是大型零售商

所發展出來的平台,發展屬於自

己的創新服務,藉以跟上時代,

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隨著科技持續演進,相信未

來資料量的產生速度只會愈來愈

快,面對這股科技洪流,台灣不

管是解決方案提供商或是想要導

入巨量資料分析科技的企業,都

應該對巨量資料分析科技有更深

入的了解與掌握,才能以此新趨

勢成長、蛻變,創造更堅實的核

心競爭力。■

2

1. 巨量資料除服務商機外,將帶動建置大型資料中心的需求,延伸出另一個龐大商機,值得業者投入。

2. 日本羅森便利商店導入巨量資料應用,提升顧客服務滿意度,大幅提高公司營運成長。

1

632013.10 no.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