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5.27 星期一 主编杨道 版式王凤龙 B14 悦读 荐阅 书单 《中国自然影像志》 IBE 2019 4 《明代宦官》 2019 4 《一神论的影子》 · 2019 3 这本书是一群中国野生生 物摄影师在十年时间里,行走30 多万公里,记录下8000种野生生 物物种的精华。它们是中国荒 野中的珍稀物种,很多是中国的 特有物种,比起来自地球上其他 遥远所在的照片,本土的生命能 给我们更多的触动。 看着这些照片,我们首先会 感叹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有着 辽阔土地和丰富地形的中国,生 活着世界上 15%的陆栖脊椎动物 和12%的植物,它们的色彩与姿 态,本身就是“美”之定义的来源 之一。除此之外,野生生物影像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保护,以及以 保护为目的的研究。影像生物 调查所收集带有科学数据的影 像作为证据来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每次调查 均由多位专业自然摄影师合作完成,他们分工 拍摄不同生物类群,之后将影像、科学数据汇 总成为调查成果。 这是一本法国人类学家与中 国哲学家的通信集,在诸多矛盾点 中触及了东西方文化、宗教与哲学 的关键命题,既达成了温情的交 锋,也没有脱离日常对话的亲切 感。哲学家赵汀阳,与他的老朋友 阿兰·乐比雄(欧洲跨文化研究院 主席),一个是中国的泛神论者,一 个是法国的天主教徒,尽管他们在 宗教问题上持不同观点,但在其他 事情上有很多共识,而一神论正是 他们展开跨文化辩论的共识,与世 界和生活有关的各种竞争性的观 点都必须面对面地互相回应。 跨文化不同于所谓的文化 交流,而是试图以不同文化为出 发点来共同创作一种新文化。 因此,跨文化的方法论变成了跨 文化的首要难题。 美国学者蔡石山的这部著 作,将研究目光集中在明代 (1368-1644 年)宦官制度,从政 治、经济、外交、军事、司法、礼仪 等多个维度,介绍宦官在明朝政 治体系运转中所扮演的角色。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并不认 同宦官制度,他深知宦官为害之 烈,因而决定将宦官人数限制在 100人以下。然而,随着宫廷机 构的增加和皇室规模的扩大,宦 官的人数和势力也在急剧膨 胀。到明朝末年,宦官人数已逼 近十万人,大宦官魏忠贤和曹化 淳的专权成为明朝覆亡的重要 推手。本书以持平的立场,精彩 地再现了明朝宦官体制的崛起 过程,书中指出,宦官不是明朝 政治系统中可有可无的角色,而是与文官体系 并驾齐驱并相互制衡的政治力量。宦官中也有 许多聪明能干的人才,但他们的成就和名声被 那些乖戾、邪恶的宦官头子所掩盖。虽然本书 的研究范围限定于明朝,但管中窥豹,可以借此 了解深刻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宦官体制。 《新宋》是一本从 2004 年开始创作 并在网上连载的历史穿越小说,作者 阿越讲述了一个当代的历史系大学生 石越回到北宋,利用千年的知识积累, 欲对北宋王朝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 故事。这部 400 多万字的小说创作了 近15年,如今故事终于讲完。 这是一部现象级网络小说。日 前,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了《新宋》作 者阿越,听他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大 宋王朝。 历史学博士竟然写穿越小说?阿 越说,他是先开始写小说,然后才去读 博士的,不过做这两件事的原因,都是 一样的,都是因为他对中国历史的热 爱。区别只是,读历史学博士是为了 他自己,为了解答他心中的一些疑惑; 而写小说,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却是 为了将自己热爱的东西,分享给更多 的人,让更多的人能感受到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的魅力。 “我的《新宋》从一开始就以历史 细节的真实性而倍受赞誉,也成为这 本小说的一个与众不同的特征。”阿越 表示,他在历史学方面受过的专业训 练,对他创作小说也有很大的帮助。 阿越通过严谨的历史推演与流 畅的文笔,为《新宋》塑造了一个个鲜 活的形象,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 石等北宋名人均在书中大放光彩;王 安石变法、宋夏之间的战争……文武 之学、朝堂纷争、战场厮杀等众所周 知的北宋故事,都在此一一再现。并 且,《新宋》并没有随着脑洞大开的情 节而否认历史事实,反而更加尊重历 史,以真实存在的北宋为故事背景, 对宋朝的风俗、礼节、服饰、建筑、制 度、科举、官场等细节都有着严谨的 历史考究。 阿越表示,他读过的史料,掌握的 历史知识,可能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 写《新宋》这部分,他查过的参考资料, 仅仅关于宋朝的历史文献,堆起来就 比他的身高还要高。 从皇宫到市井、从黎民百姓到士 大夫,阿越用数百万字全景还原了一 个真实、有趣且好玩的大宋王朝。他 还提到,《新宋》里面还有大量关于海 上丝绸之路的情节,他称之为“香瓷 之路”,因为这条商路的标志性商品 不是丝绸,而是香料和瓷器。“这方 面,我算是较早的鼓吹手,我经常利 用各种机会,跟大家介绍宋朝的海外 贸易。” “从东南亚到南亚,海上丝绸之路 对于中国的未来,其实是很重要的。” 阿越之前尝试过写一部《新宋》同人小 说,叫《柔嘉传》,目的是介绍东南亚地 区十一世纪的风土人情与历史,以传 播从宋到清这一段历史文化。为此, 他阅读了大量中西交通史的文献与学 术著作,但写起来仍然很困难,就没能 坚持下来。 阿越表示他期待来海南采风,他 提到,宋代沉船“华光礁 I 号”打捞的 文物是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的主 要展品,很多影视作品都会以沉船 故事为背景进行创作,这段历史会 是个很有意思的创作题材,如果未 来他以此创作小说,他准备将重点 放到南宋时代的东南亚,通过小说 描绘那个时代东南亚地区的风土人 情和历史文化,“文以载道”地讲述 这段历史故事。 阿越说《新宋》: 还原真实的大宋王朝 文\海南日报记者 徐晗溪 访谈 读书月的一个下午,我读了一本 由冯亦同编著的《南京诗歌地图》。 在这本书里,冯亦同选取了上至 六朝,下迄民国八十余位作者近百篇 民歌、童谣和诗词,清晰立体地塑造出 南京这座六朝古都、十代首府独有的 文化形象与脉络。 这是一本值得认真品读的书,所 选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与南京的发展史有着密切的关联, 都能在今天的南京现代都市生活,或 者文化视野中,寻找到历史发展的影 子。 第一篇章“山水城史”中,从谢脁 的《入朝曲》到李煜的《渡中江望石城 泣下》,从杜牧的《泊秦淮》到于右任的 《雨花台》,从朱元璋的《燕子矶》到毛 泽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脍炙 人口的诗句摹画出这座城市高低起伏 的繁华沧桑,成败兴衰的历史发展。 借助这样的诗词品读,就相当于神游 了金陵的古往今来。 非常喜欢“人文故里”这一章。 “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是王献之 在秦淮河边的爱情吟唱;“同居长干 里,两小无嫌猜”是李白描摹的健康 闾巷中的纯真美好;“怪他啼鸟惊忽 飞,唯有白云不让我”是袁枚在清凉 山的率真随性;“红剪一林巫峡杳,烟 深千里楚江边”则是民国学者朱偰立 足栖霞山,放眼大江两岸的深远意 境。这每一首的婉约低唱,亦或是慷 慨高歌,都是文人情怀的在这座山河 城池里挥洒写意。 第三章是“风景名胜”篇。23 首诗 词,莫愁湖、牛首山、玄武湖、五马渡、 落星冈、乌龙潭……涉及江南江北23 处盛名已久的风景名胜,正是验证了 “江南佳丽地”的美誉。 如果你是这座城里的人,这一首 首美好的诗词会让你为此而自豪。而 你若是城外人,那将让你产生探究它 的欲望,甚至觉得它的魅力无可阻挡。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 雨中。”当梵音禅唱在岁月中慢慢飘 渺,佛舍庙宇在时光中渐渐颓圮,能 在人们心灵中永恒留存的,就是这些 经典的诗句了。“寺庙遗踪篇”中,《登 瓦官阁》是李白的赞美,《达摩洞》是 焦竑眼中的回望。还有杜甫、韩熙 载、苏轼、王安石……在他们的笔下, 这些寺庙遗踪渐渐清晰,重现曾经的 鼎盛高峰。 一首接一首地读过,南京这座城 市,渐渐生动起来。脑海中一座水墨 长卷般的山水古城逐渐清晰起来,一 如这本书所附的那一张,清新美丽的 诗行及南京手绘示意图。 除此,本书最大的亮点还在于每 首诗后,除了诗人介绍、注释,还有冯 亦同的精彩赏析和 46 则“小博士”栏 目。这二者不同于一般诗词欣赏。冯 亦同把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对南京 掌故的掌控倾注于此,去芜存菁,把诗 歌、诗人与南京的渊源和联系,在史实 的基础上,进行了生动的交代,也更富 有故事性。特别是“小博士”栏目,还 介绍了南京不少博物馆,有很多是不 太为人所熟知的,比如六朝博物馆、南 京明城垣史陈列馆、文天祥诗碑亭 ……其中的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里 的汤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它的规模之 大和它那源于基地现有地貌等高线的 外观造型,着实令人震撼。而这一切, 使得这本书兼具了很强的实用性,可 以引领孩子们去探索这座诗城的历史 和厚重文化,也使得这本主题诗集成 为一本通俗易懂的诗词解读经典,不 仅适宜中小学生学习使用,也包括那 些愿意了解南京的历史文化,喜欢诗 词的读者们。 反复翻读后,看着清新淡雅的青 绿色调的封面,心中藏满了喜爱。虽 然,冯亦同在后记中谦虚地说,这本 《南京诗歌地图》仅仅是一次大胆的尝 试和有限的“索引”。但作为读者的 我,却是沿着这条索引,漫溯进古典文 化的深处,和金陵城的最美处。 《南京诗歌地图》: 神游金陵的古往今来 文\本刊特约撰稿 王霞 《南京诗歌地图》 编著:冯亦同 版本:南京出版社 时间: 2019 年 3 月

荐阅 书单 还原真实的大宋王朝hnrb.hinews.cn/resfile/2019-05-27/022/hnrb20190527022.pdf · 美国学者蔡石山的这部著 作,将研究目光集中在明代 (1368-1644年)宦官制度,从政

  • Upload
    others

  • View
    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2019.5.27 星期一主编│杨道 版式│王凤龙B14 悦读

    荐阅 书单

    《中国自然影像志》

    作者:影像生物调查所(IB

    E

    版本:北京出版社

    时间:2019

    年4

    《明代宦官》

    作者:蔡石山

    译者:黄中宪

    版本:浙江大学出版社

    时间:2019

    年4

    《一神论的影子》

    作者:赵汀阳(法)阿兰·乐比雄

    译者:王惠民

    版本:中信出版集团

    时间:2019

    年3

    这本书是一群中国野生生物摄影师在十年时间里,行走30多万公里,记录下8000种野生生物物种的精华。它们是中国荒野中的珍稀物种,很多是中国的特有物种,比起来自地球上其他遥远所在的照片,本土的生命能给我们更多的触动。

    看着这些照片,我们首先会感叹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有着辽阔土地和丰富地形的中国,生活着世界上15%的陆栖脊椎动物和12%的植物,它们的色彩与姿态,本身就是“美”之定义的来源之一。除此之外,野生生物影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保护,以及以保护为目的的研究。影像生物调查所收集带有科学数据的影像作为证据来进行生物多样性研究;每次调查均由多位专业自然摄影师合作完成,他们分工拍摄不同生物类群,之后将影像、科学数据汇总成为调查成果。

    这是一本法国人类学家与中国哲学家的通信集,在诸多矛盾点中触及了东西方文化、宗教与哲学的关键命题,既达成了温情的交锋,也没有脱离日常对话的亲切感。哲学家赵汀阳,与他的老朋友阿兰·乐比雄(欧洲跨文化研究院主席),一个是中国的泛神论者,一个是法国的天主教徒,尽管他们在宗教问题上持不同观点,但在其他事情上有很多共识,而一神论正是他们展开跨文化辩论的共识,与世界和生活有关的各种竞争性的观点都必须面对面地互相回应。

    跨文化不同于所谓的文化交流,而是试图以不同文化为出发点来共同创作一种新文化。因此,跨文化的方法论变成了跨文化的首要难题。

    美国学者蔡石山的这部著作 ,将 研 究 目 光 集 中 在 明 代(1368-1644 年)宦官制度,从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司法、礼仪等多个维度,介绍宦官在明朝政治体系运转中所扮演的角色。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并不认同宦官制度,他深知宦官为害之烈,因而决定将宦官人数限制在100 人以下。然而,随着宫廷机构的增加和皇室规模的扩大,宦官的人数和势力也在急剧膨胀。到明朝末年,宦官人数已逼近十万人,大宦官魏忠贤和曹化淳的专权成为明朝覆亡的重要推手。本书以持平的立场,精彩地再现了明朝宦官体制的崛起过程,书中指出,宦官不是明朝政治系统中可有可无的角色,而是与文官体系并驾齐驱并相互制衡的政治力量。宦官中也有许多聪明能干的人才,但他们的成就和名声被那些乖戾、邪恶的宦官头子所掩盖。虽然本书的研究范围限定于明朝,但管中窥豹,可以借此了解深刻影响中国两千多年的宦官体制。

    《新宋》是一本从2004年开始创作并在网上连载的历史穿越小说,作者阿越讲述了一个当代的历史系大学生石越回到北宋,利用千年的知识积累,欲对北宋王朝的各个方面进行改革的故事。这部400多万字的小说创作了近15年,如今故事终于讲完。

    这是一部现象级网络小说。日前,海南日报记者采访了《新宋》作者阿越,听他还原历史上真实的大宋王朝。

    历史学博士竟然写穿越小说?阿越说,他是先开始写小说,然后才去读博士的,不过做这两件事的原因,都是一样的,都是因为他对中国历史的热爱。区别只是,读历史学博士是为了他自己,为了解答他心中的一些疑惑;而写小说,很重要的一部分原因,却是为了将自己热爱的东西,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能感受到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魅力。

    “我的《新宋》从一开始就以历史细节的真实性而倍受赞誉,也成为这本小说的一个与众不同的特征。”阿越表示,他在历史学方面受过的专业训练,对他创作小说也有很大的帮助。

    阿越通过严谨的历史推演与流

    畅的文笔,为《新宋》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形象,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等北宋名人均在书中大放光彩;王安石变法、宋夏之间的战争……文武之学、朝堂纷争、战场厮杀等众所周知的北宋故事,都在此一一再现。并且,《新宋》并没有随着脑洞大开的情节而否认历史事实,反而更加尊重历史,以真实存在的北宋为故事背景,对宋朝的风俗、礼节、服饰、建筑、制度、科举、官场等细节都有着严谨的历史考究。

    阿越表示,他读过的史料,掌握的历史知识,可能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写《新宋》这部分,他查过的参考资料,仅仅关于宋朝的历史文献,堆起来就比他的身高还要高。

    从皇宫到市井、从黎民百姓到士大夫,阿越用数百万字全景还原了一个真实、有趣且好玩的大宋王朝。他还提到,《新宋》里面还有大量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情节,他称之为“香瓷之路”,因为这条商路的标志性商品不是丝绸,而是香料和瓷器。“这方面,我算是较早的鼓吹手,我经常利用各种机会,跟大家介绍宋朝的海外贸易。”

    “从东南亚到南亚,海上丝绸之路对于中国的未来,其实是很重要的。”阿越之前尝试过写一部《新宋》同人小说,叫《柔嘉传》,目的是介绍东南亚地区十一世纪的风土人情与历史,以传播从宋到清这一段历史文化。为此,他阅读了大量中西交通史的文献与学术著作,但写起来仍然很困难,就没能坚持下来。

    阿越表示他期待来海南采风,他提到,宋代沉船“华光礁 I号”打捞的文物是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的主要展品,很多影视作品都会以沉船故事为背景进行创作,这段历史会是个很有意思的创作题材,如果未来他以此创作小说,他准备将重点放到南宋时代的东南亚,通过小说描绘那个时代东南亚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文以载道”地讲述这段历史故事。

    阿越说《新宋》:

    还原真实的大宋王朝文\海南日报记者 徐晗溪

    访谈

    读书月的一个下午,我读了一本由冯亦同编著的《南京诗歌地图》。

    在这本书里,冯亦同选取了上至六朝,下迄民国八十余位作者近百篇民歌、童谣和诗词,清晰立体地塑造出南京这座六朝古都、十代首府独有的文化形象与脉络。

    这是一本值得认真品读的书,所选的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与南京的发展史有着密切的关联,都能在今天的南京现代都市生活,或者文化视野中,寻找到历史发展的影子。

    第一篇章“山水城史”中,从谢脁的《入朝曲》到李煜的《渡中江望石城泣下》,从杜牧的《泊秦淮》到于右任的《雨花台》,从朱元璋的《燕子矶》到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脍炙人口的诗句摹画出这座城市高低起伏的繁华沧桑,成败兴衰的历史发展。借助这样的诗词品读,就相当于神游了金陵的古往今来。

    非常喜欢“人文故里”这一章。“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是王献之在秦淮河边的爱情吟唱;“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是李白描摹的健康闾巷中的纯真美好;“怪他啼鸟惊忽飞,唯有白云不让我”是袁枚在清凉山的率真随性;“红剪一林巫峡杳,烟深千里楚江边”则是民国学者朱偰立足栖霞山,放眼大江两岸的深远意境。这每一首的婉约低唱,亦或是慷慨高歌,都是文人情怀的在这座山河

    城池里挥洒写意。第三章是“风景名胜”篇。23首诗

    词,莫愁湖、牛首山、玄武湖、五马渡、落星冈、乌龙潭……涉及江南江北23处盛名已久的风景名胜,正是验证了

    “江南佳丽地”的美誉。如果你是这座城里的人,这一首

    首美好的诗词会让你为此而自豪。而你若是城外人,那将让你产生探究它的欲望,甚至觉得它的魅力无可阻挡。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当梵音禅唱在岁月中慢慢飘渺,佛舍庙宇在时光中渐渐颓圮,能在人们心灵中永恒留存的,就是这些经典的诗句了。“寺庙遗踪篇”中,《登瓦官阁》是李白的赞美,《达摩洞》是焦竑眼中的回望。还有杜甫、韩熙载、苏轼、王安石……在他们的笔下,这些寺庙遗踪渐渐清晰,重现曾经的鼎盛高峰。

    一首接一首地读过,南京这座城市,渐渐生动起来。脑海中一座水墨长卷般的山水古城逐渐清晰起来,一如这本书所附的那一张,清新美丽的诗行及南京手绘示意图。

    除此,本书最大的亮点还在于每首诗后,除了诗人介绍、注释,还有冯亦同的精彩赏析和46则“小博士”栏目。这二者不同于一般诗词欣赏。冯亦同把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对南京掌故的掌控倾注于此,去芜存菁,把诗歌、诗人与南京的渊源和联系,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了生动的交代,也更富

    有故事性。特别是“小博士”栏目,还介绍了南京不少博物馆,有很多是不太为人所熟知的,比如六朝博物馆、南京明城垣史陈列馆、文天祥诗碑亭……其中的汤山方山国家地质公园里的汤山地质公园博物馆,它的规模之大和它那源于基地现有地貌等高线的外观造型,着实令人震撼。而这一切,使得这本书兼具了很强的实用性,可以引领孩子们去探索这座诗城的历史和厚重文化,也使得这本主题诗集成为一本通俗易懂的诗词解读经典,不仅适宜中小学生学习使用,也包括那些愿意了解南京的历史文化,喜欢诗词的读者们。

    反复翻读后,看着清新淡雅的青绿色调的封面,心中藏满了喜爱。虽然,冯亦同在后记中谦虚地说,这本《南京诗歌地图》仅仅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有限的“索引”。但作为读者的我,却是沿着这条索引,漫溯进古典文化的深处,和金陵城的最美处。

    《南京诗歌地图》:

    神游金陵的古往今来文\本刊特约撰稿 王霞

    《南京诗歌地图》编著:冯亦同版本:南京出版社时间:2019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