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110 城市 空间 设计 建筑教育 开题 Education A Salon for Essays 1 Moneo的类型学见解 1.1“类型”问题是建筑的根本问题 在拉菲尔·莫内欧(Rafael Moneo )看 来,理论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何为建筑” 的疑问,进而追溯到类型的概念。一方 面,建筑作品具有其自身的完整性和独特 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是不能划入类 别的范畴的,是不可复制的现象。而另 一方面,建筑又可以被视作具有共性的 群体,同手工艺品有许多共同点,都需 要解决形式和设计的问题,因而建筑物 应当具有可复制性,并应对时间作出回 应。另外,建筑的命名即涉及分类,比如 “柱”、“法院”等就暗示了类型。 因而在对“类型”的定义上,莫内欧认为 类型(type)可简单定义为对一群具有相 同内部形式与形态结构的对象的描述,既 非空间图解也非群体平均的产物,强调了 内部结构的相似性——形式特征。类型的 概念表面排除个性,实则回归个体建筑的 本源。因而建筑不仅用类型来描述也从中 摘要 从建筑类型学出发,对拉菲尔·莫内欧的《 On Typology》一文进行分析,介绍他的一个核心思想—— 类型学,并结合中国城市更新背景下西溪湿地艺术会 所案例的解读,展开由此引发的思考。 关键词 类型学 建筑 拉菲尔·莫内欧 西溪湿地 传统空间类型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lains architectural typology theory, and analyzes On Typology written by Rafael Moneo to introduce one of his most famous theories. In the meantime, the analysis of an art clubhouse case in Xixi wetland is included, contemplating on the urban renewal in China. Key Words Typology: ArchitectureRafael MoneoXixi WetlandTypes of Traditional Space 拉斐尔·莫内欧类型学思想分析 及西溪艺术会所的类型学解读 TYPOLOGY OF RAFAEL MONEO AND TYPOLOGICAL ANALYSIS OF AN ARTHOUSE CASE IN XIXI WETLAND 吕婷婷 Lv Tingting 生成,设计成为将一种类型的元素转化到 表现作品特征的贴切状态的过程。 建筑具有“形式结构”的类型,诸如集中 式或者线性、组团状或者网格,抽象的几 何形式与社会活动以及房屋建造共同定义 类型。而当形式结构中的根本元素改变 了,类型就会由一种转变为另一种,类型 因此又具有了变化的隐喻。除了建筑师的 创造性之外,通常外部事件诸如新工艺、 社会变革是产生新类型的动因。当新类型 出现时,建筑特征的法则又具有了普遍性 和匿名性,类型的思想揭示了建筑艺术 永恒的特性, 体现了人类共同的心理结构 (图1),因此它是理解建筑对象的一个 关键因素对类型问题的理解也就是对建筑 本质的理解。 1.2 需求与本质、功能与形式的“类型” 之争 18世纪末德·昆西(De Quincey)的类型 概念使得建筑重建与历史的关联,人类史 上第一次将建筑问题与形式并置在一起, 图1 Cheyenne 村,美国西部平原

Education A Salon for Essays 拉斐尔·莫内欧类型学思想分析 …

  • Upload
    others

  • View
    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110 城市 空间 设计

建筑教育 开题 Education A Salon for Essays

1 Moneo的类型学见解

1.1“类型”问题是建筑的根本问题

在拉菲尔·莫内欧(Rafael Moneo)看

来,理论的首要问题是解决“何为建筑”

的疑问,进而追溯到类型的概念。一方

面,建筑作品具有其自身的完整性和独特

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筑是不能划入类

别的范畴的,是不可复制的现象。而另

一方面,建筑又可以被视作具有共性的

群体,同手工艺品有许多共同点,都需

要解决形式和设计的问题,因而建筑物

应当具有可复制性,并应对时间作出回

应。另外,建筑的命名即涉及分类,比如

“柱”、“法院”等就暗示了类型。

因而在对“类型”的定义上,莫内欧认为

类型(type)可简单定义为对一群具有相

同内部形式与形态结构的对象的描述,既

非空间图解也非群体平均的产物,强调了

内部结构的相似性——形式特征。类型的

概念表面排除个性,实则回归个体建筑的

本源。因而建筑不仅用类型来描述也从中

摘要

从建筑类型学出发,对拉菲尔·莫内欧的《O n

Typology》一文进行分析,介绍他的一个核心思想——

类型学,并结合中国城市更新背景下西溪湿地艺术会

所案例的解读,展开由此引发的思考。

关键词

类型学 建筑 拉菲尔·莫内欧 西溪湿地 传统空间类型

Abstract

The article explains architectural typology theory,

and analyzes On Typology written by Rafael Moneo

to introduce one of his most famous theories. In the

meantime, the analysis of an art clubhouse case in Xixi

wetland is included, contemplating on the urban renewal

in China.

Key Words

Typology: Architecture;Rafael Moneo;Xixi Wetland;

Types of Traditional Space

拉斐尔·莫内欧类型学思想分析及西溪艺术会所的类型学解读TYPOLOGY OF RAFAEL MONEO AND TYPOLOGICAL ANALYSIS OF AN ARTHOUSE CASE IN XIXI WETLAND

吕婷婷

Lv Tingting

生成,设计成为将一种类型的元素转化到

表现作品特征的贴切状态的过程。

建筑具有“形式结构”的类型,诸如集中

式或者线性、组团状或者网格,抽象的几

何形式与社会活动以及房屋建造共同定义

类型。而当形式结构中的根本元素改变

了,类型就会由一种转变为另一种,类型

因此又具有了变化的隐喻。除了建筑师的

创造性之外,通常外部事件诸如新工艺、

社会变革是产生新类型的动因。当新类型

出现时,建筑特征的法则又具有了普遍性

和匿名性,类型的思想揭示了建筑艺术

永恒的特性, 体现了人类共同的心理结构

(图1),因此它是理解建筑对象的一个

关键因素对类型问题的理解也就是对建筑

本质的理解。

1.2 需求与本质、功能与形式的“类型”

之争

18世纪末德·昆西(De Quincey)的类型

概念使得建筑重建与历史的关联,人类史

上第一次将建筑问题与形式并置在一起,

图1 Cheyenne 村,美国西部平原

URBAN FLUX 111

建筑教育 开题 Education A Salon for Essays

拉斐尔·莫内欧类型学思想分析及西溪艺术会所的类型学解读TYPOLOGY OF RAFAEL MONEO AND TYPOLOGICAL ANALYSIS OF AN ARTHOUSE CASE IN XIXI WETLAND

类型因而与“需求和本质”关联,强调了

类型(type)与范式(model)的不同,逻辑

性也暗含其中。

而19世纪对类型的定义与之完全相反,关

于理论的建筑手册均提供了范式或实例,

将重点转向了构成(composition)——需

要一种理论提供应对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策

略,而难以在已知的类型范围内解决。

在这个意义上,构成可以理解为处理形式

和功能之间关联的一种机制,这也是迪朗

(Durand)的类型学不同于德·昆西之处。

对迪朗而言,建筑的首要目标不再是模仿

自然或者追求艺术感,而在于“构成”或

者“布置”,柱、梁、基础、拱顶等的布

置按材料和使用的需求而定比例形式,进

而将建筑元素组合形成复杂的整体。他有

两种构成的法则来组织建筑:一是连续

网格,二是轴线作为元素布局的配合,

都同德·昆西的基本“原型”背道而驰。

网格加轴线确保了灵活性,类型和形式

之间的关联也随之消失(图2)。迪朗用

“genre”代替了“type”,后来又补充了

根据功能区分的建筑类型,比如庙宇、教

堂、广场、市场等,认为构成反映功能,

而定义建筑的结构、风格则是可以附加上

去的形式要素(图3),批判了德·昆西

对于对象本身特性的关注。

1.3“类型”并非“原型”

20世纪现代主义运动否定了之前的类型

学概念,格罗比乌斯(Walter Gropius)反

对用类型学对建筑进行分类,寻求描述世

界的新方式;密斯(Mies van de Rohe)受

新造型主义和包豪斯的影响,通过抽象

构建的定义来创造理想空间,非功能、

非材料而是形式空间(图4)。在工业化

进程下,大规模生产的态度同现代主义

自身对空间对象的限定不同,其理论的各

方面存在矛盾,但对拒绝类型作为理解

建筑的这一关键点上是一致的。工业化

要求新建筑可预制,类型继而转为原型

(prototype),在柯布的作品中可以看到

工业化原型的重要性。他在20世纪二三十

年代早期提出的多米诺住宅和巴黎重建计

划以及光辉城市中的塔楼,都强调了相同

的主题(图5); 后来的马赛公寓更是一

个明显的例子: 它是一个居住单元, 一个

工业生产过程的结果,它可以被重新建造

在任何地方——马赛、南希、柏林——而

不需要任何的改变。

但莫内欧认为,这实际上否认了过去

所认为的类型概念——建筑对象的特殊

性——这个在19世纪就允许建筑在一个

结构的范围内灵活适应场地和适应用途

的特性,现在却被极端地排斥了,而使

得建筑成为了大规模生产的产物。同19

世纪类型学概念相悖的还有功能主义引

发的争论,关于需求和形式的因果关

系——功能主义注意关乎方法,而新的

类型则分别涉及空间和生产。

1.4 城市与设计中的“类型”

从城市角度看待现代主义运动的失败,需

要一种理论来阐释传统城市形式和结构的

连续性,建筑被认为具有了时间和过程的

涵义,是不同尺度的城市塑造者。阿尔

多·罗西(Aldo Rossi)进行了系统性、复

杂的理论发展,将类型学限定在城市分析

的领域——形态学;阿尔冈(Argan)回

归概念本身,更系统地阐释了德·昆西的

定义,类型被定义为内部形式结构;其后

罗杰斯(Rogers)作为方法论者,认为建

筑是各种需求的形式表达,而设计始于对

类型的定义,他将“模糊、未定义”的类

型与特定文脉形成某种连续性,文脉化亦

可更多地视作类型,他的设计将抽象类型

转为现实;阿尔多·罗西在20世纪60年代

末将形态学与阿尔冈、罗杰斯的传统方法

进行了融合,建筑类型的定义基于历史记

忆和需求的并置,类型保留和定义形式本

身的内在逻辑,而不是技术或者功能,比

如“走廊”即为一种原型,无论它是出现

在小住宅中还是学生公寓抑或教学楼中;

阿兰·柯尔孔(Alan Colquhoun)认为建筑

类型作为传统法则,承载了社会交流的意

义,需要具有可解读性和清晰度,因而主

张从意识形态的视角阅读城市和建筑,形

成了“自发决定”式(voluntary decision)

的建筑类型学。

正如乔治·库布勒(George Kuble r)

在《时间的形状》中言,“历史的时间

过于粗糙和简要,不似物理学家眼中的

时间那般具有均质的持续性;它更像被

有限类型的无数生命形式所限定的海

图2 迪郎(Durand)-柱廊平面,1809 

图3 迪郎(Durand)-立面组合,1809

图4 密斯(Mies van de Rohe)-庭院住宅平面,1938 

图5 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光辉城市 ,1922

112 城市 空间 设计

建筑教育 开题 Education A Salon for Essays

洋”,建筑的历史则在于对这些“生命

“类型的描述。

路易·康(Louis Kahn)对本源的追溯似乎

又回到了德·昆西的类型学观点,克里

尔(Krier)兄弟在设计中体现了“类型学

视角”,老城中类型的概念用以控制新形

式,具有连续性,当代类型学被视作一

种构成原理,其研究仅仅是怀旧式意象

(image)的复制及传统类型的重组。莫内

欧认为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的

Nantucket住宅只有外在的形象被保留了下

来,而且文丘里只将他所需要的元素放了

进去——如窗子楼梯等,而没有更多关注

原始的模型。因此,定义住宅的建筑形象

包含了许多仅有一般特征的元素,而当这

些元素几乎都成为标准组件的时候,它们

也就丧失了与形式结构间任何意义上的明

显联系(图6)。文丘里打破类型整体,

类型学从模仿自然转向模仿建筑自身。就

像阿尔多·罗西的建筑似乎主张连续性,

而拱顶下的底层架空柱又打破了平面墙体

的结构(图7),文丘里的设计也带来了

对存在的现实以及历史中传统角色的质

疑,类型似乎不再体现建筑内部意识与外

在张力的冲突。莫内欧的讨论最终回到根

本的出发点——理解类型即是理解当代建

筑物的本质,设计的类型学阶段代表了设

计与过去之间的关系,形式生成阶段则展

现了设计与现在及未来的互动。

2 我国城市更新背景下的类型学思

考——以西溪湿地会所为例

通过以上对类型学定义的重新解读不难看

出,以罗西为代表的新理性主义类型学理

论是以欧洲历史悠久和内容丰富的城市文

化为基础的,而由于过分强调从古典建筑

形式中提取“原型”,用最简单的几何图

式来表达建筑的“类型”,因此限制了建

筑新形式的创造。空谈类型学或许不切实

际,但类型学理论的核心——即城市中的

建筑设计需要从历史和传统中寻找“类型

依据”的基本观点,对于当前中国的城市

更新具有很强的现实和借鉴意义。

在湿地保护、水主题湿地公园、文化产业

发展3个主题的共生指导下,西溪国家湿

地公园恢复重建了多处以文人文化宅院为

核心的文化主题建筑,并在此基础上,规

划建设了占地400多亩、总建筑面积5万多

平方米的“西溪国家公园艺术家村落”。

其中,王昀设计的三期H地块艺术家会所

(图8)即为代表性的湿地艺术建筑群之

一,在传统聚落、古典城市、现代主义、

江南传统建筑等层面对传统空间的类型都

有所继承。

2.1 传统聚落

王昀建筑师多年致力于聚落的研究,在西

溪湿会所中体现了对传统聚落空间类型的

继承:

2.1.1 离散式聚落表征

通过典型传统聚落(图9)与西溪艺术会

所的建筑分布(图10)的对比,可以看出

二者的传承关系——均为不同尺度的体量

有机组合+自由生长布局。“地块中散落

着11个重要功能的建筑集合A,以及若干

零散附属建筑集合B。由A和B所构成的系

统,形成了设计人心目中的离散式聚落的

形态”。不同于中国古建筑清晰的轴线和

院落的递进关系,离散式的建筑体块切分

使得会所与西溪所在的湿地形态更加紧密

地融合在一起。

2.1.2 共同理想及空间结构的展现

共同幻想是基于地域性长时间形成的结

果,诸如某些家族和群落在百年间都聚居

在某个地方,大家的生活目的逐渐趋同,

从而形成一种内部发酵的效应叫“共同幻

图6 文丘里(Venturi)- Trubeck住宅立面,1970  图7 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Sasa Baj住宅,1970

图8 三期H地块艺术家会所总平面 图9 典型传统聚落的建筑布局示意 图10 西溪艺术会所的建筑分布

URBAN FLUX 113

建筑教育 开题 Education A Salon for Essays

14),西溪艺术会所项目继承了古典城市

的部分空间类型(图15):

2.2.1 外环绕空间体验的倾向

古希腊城市建立的是路径-场地-神庙间的

关系,建筑内部空间便显得次要,建构其

实是解说神祗与人存在的意义,建筑的个

体单元作为基地象征环境的一部分,对场

所的个别性进行阐释。西溪艺术会所的设

计同这一点十分相似,离散的体块是对场

所的定义,凸显的是人行路径-湿地环境-

会所空间的互动,因而外环绕空间的体验得

到了强调。

2.2.2 多重视点、多重形式表现的转换(图

16、17、18)

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提到,

雅典卫城中“建筑角度的变化使得景观丰

富而细致,建筑物不对称的体型造成了强

烈的节奏,这景色是厚实的、有弹性的、

有力的、异常敏锐的统治者”。西溪艺术

会所亦是如此,人在行走路径中有着不同的

视角和体验,在建筑体量的疏密转换之间形

成了强烈的场所感。不同之处在于,没有在

高度上建立视线与秩序的关系,没有将场地

人格化的考虑,而是在水面、大地、绿化与

建筑的转换中使建筑群融于自然。

2.3 现代主义

上世纪基于技术革新的现代主义的诞生

给建筑设计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以

勒·柯布西耶的设计为代表的现代建筑

摆脱了装饰和古典秩序的限制,走向了

自由的新纪元。

而在当代建筑师王昀看来,现代主义是用

最简单的方式解决复杂的问题,因而他仍

想”。聚落体系中建筑的布局反映出建造

者或者聚落居民的共同理想,与之相似,

西溪三期H地块的设计凸显的不仅仅是建

筑体量,更是设计者沉淀之后对艺术聚落

理解的空间结构信念,基于群体的共同理

想之上(图11)。聚落中居民通过生产和

生活的方式改造着聚落本身,而聚落形态

则对居民的行为产生新的影响;该地块中

艺术会所通过建筑的组合和分布定义着场

地,而场地固有的植被、湿地形态又反作

用于建筑空间的结构和层次,这都给会所

的使用者以共通的空间体验。

2.1.3 空间与想象之间的多种可能性

有机生长的传统聚落从不限定空间的界

限,同样地,建筑师坚持:“任何一座风

景建筑都没有办法媲美风景本身。”在西

溪,无处不在的湿地是一种水体和绿色植

被结合的地貌形态,因而或渐近或消散的

建筑轮廓在这片随时被风景割裂成片段的

区域之中,离散的形式就显得更加贴切,

建筑亦成为风景的重要内容(图12)。此

外,结合中国画中留白的特点,“白”正

是空间塑造之余想象余地之所在。白色建

筑体量采用明确的几何形体组合,使项目

整体形成具有共同幻想的离散式聚落,同

时形体之间以及布局的差异性又丰富了空

间与想象的体验(图13)。

2.2 古典城市

古希腊雅典卫城的建筑似乎是随意地放置

在场地上,其中又隐含了特殊的秩序(图

图11 基于共同理想的空间结构类比分析

图12 建筑形体与环境  图13 建筑组合与差异

图14 雅典卫城外环绕空间与视点转换分析 图15 西溪艺术会所外环绕空间与视点转换分析

114 城市 空间 设计

建筑教育 开题 Education A Salon for Essays

希望在西溪会所项目中体现现代性。通过

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把先前经验中不同

的东西综合起来,从而产生很丰富的表

达。该项目体现了自由平面、自由立面、

自由结构、横向长窗等现代主义的空间设

计原则和类型(图19、20)。

2.4 江南传统建筑

会所项目位于杭州西溪湿地,对江南水乡

传统建筑的考虑和尊重不可或缺,H地块

建筑复杂多变的形体和丰富的天际线以抽

象的形式对江南建筑的空间类型进行了一

定再现:

2.4.1 以新的手法阐释了粉墙黛瓦的建筑

意象

不同于传统民居屋顶、墙面与地面色调的

截然分明(图21),艺术会所中通过墙与

窗、地面与建筑之间的色调处理,形成了

新的黑白灰关系。并以离散的物质形态形

成了体块之间与天际线的层次(图22),

表达了精神与地域的部分融合。

2.4.2 天井、院落空间(图23)的再现

当代的建筑材料与空间塑造手法之下,建

筑的现代性似乎超越了传统,而建筑内部

的天窗、建筑体量的围合又在某种程度上

隐喻了天井与院落(图24、25)。虽然与

传统江南建筑相比,天井有着室内与室外

之别,功能及空间意象也不近相同;院落

有着实与虚的限定之分,私密与公共的属

性也有所差别。然而总体上,湿地会所跟

江南传统建筑的空间类型十分迥异——前

者建筑布局紧凑,往往形成明确的组团,

并且轴线和空间递进的序列清晰;后者建

筑呈离散式分布,对场地没有明确的定

义。再者同水的关系处理上,水塘更多的

是限定空间体验路径,而并没有传统水乡

中观水、亲水、戏水等的多重考虑。

2.5 结语

提到传统聚落,人们会联想到山水之间的

民居、村落,总能给人提供一种自由、丰

富、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想象;讲到现代建

筑,人们会联想到“少就是多”、“住宅

是居住的机器”等口号,以及纯粹的白色

墙面、大片的玻璃幕墙以及反自然的机器

美学。因此在通常的理解中,传统聚落和

现代建筑是相差甚远的两种类型,然而在

西溪湿地会所项目中二者却融合在了一

起,而且在此之外也呈现出了古典城市中

的组织与秩序。

在建筑类型学的发展脉络中,在当代中国

的城市更新背景下,该会所项目未言其类

型却隐喻其中,其空间设计体现着复杂和

单纯的关系,有一种内向性的关注,同时

又是建筑师富有“中国性”的文化自觉行

为,值得思考与借鉴。uf

图片来源:

图1-7: Rafael Moneo,《On Typology》。

图21、23: 引自网络。

图8-11、14、15: 作者自绘。

图16-20、22、24、25: 作者拍摄。

参考文献:

[1] Rafael Moneo,“On Typology”,Oppositions,

NO. 13, 1978,MIT Press,22-45.

[2] Aldo Rossi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city”,Tenth

printing,1999,MIT Press.

[3] 吴放 .拉菲尔·莫内欧的类型学思想浅析[J] . 北

京:建筑师,2004(1):54-61.

[4] 王昀.西溪湿地三期工程H地块设计[J]. 北京:城

市环境设计,2009(9): 72-75.

[5] 方振宁,王昀 .杭州西溪湿地国家公园H地块

离散式聚落设计[J] . 北京:建筑知识,2011(10) :

81-82.

[6] 王昀,西溪湿地艺术村H地块会所建筑群[J]. 北

京:中华建筑报2011/12/13:16.

[7] 勒.柯布西耶 著.走向新建筑[M]. 陕西:陕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4.

[8] 王昀 著.空间的界限[M]. 辽宁:辽宁科学技术出

版社,2009:28-30.

吕婷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读硕士

图16、17、18 多视点的建筑体量表现

图19、20 会所内部摆脱装饰、横向长窗、自由平面等的体现 图23 传统院落 

图21 传统江南民居 图22 会所对传统意象的新阐释

图24、25 会所建筑中天井与院落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