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西日报特刊部重磅打造 江西日报新媒体微信公众号 8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 李芳芳 李芳芳 吴琳君 吴琳君 jbly jbly9527 9527@ @163 163.com .com 2019 2019 7 7 24 24 星期三 星期三 JIANGXI DAILY 德兴 获评“中国天然氧吧” 日前,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公布了 2019 年度“中国 天然氧吧”创建活动结果,德兴市成功入选“中国天然 氧吧”。该创建活动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审议认定, 获评的地区需符合“年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达‘舒适’ 的月份不少于 3 个月,年负氧离子平均浓度不低于 1000 /立方厘米,年均 AQI 指数不大于 100,旅游设 施齐全、服务管理规范”等基本条件。 德兴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处,森林覆盖率达76.2%全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达到2238 /立方厘米,空气质 量优良率天数达到96.7%,一年中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 “舒适”以上天数达到5 个月,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先 进市、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 宜游城市、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以及全国绿色 食品原料(水稻)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 (程志强) 新干 葡萄采摘正当时 7 21 日,游客在新干县大洋洲镇新市村葡萄基 地采摘葡萄。近年来,该县大洋洲镇创新探索“党建+ 产业”“党建+旅游”工作机制,采取“合作社+党建基 +农户”的产业运行模式,大力发展葡萄产业。目 前,该镇 1000 余亩优质葡萄基地全部进入盛果期,吸 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 (邓慧峰 罗小群 靖安中源乡三坪村拟入选 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7 12 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公示第 一批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的公 告》,对第一批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进行 公示。靖安县中源乡三坪村成功入选,成为宜春市唯 一拟入选乡村。 中源乡三坪村位于宜春市靖安县西南部,海拔 655 米,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 86%,山清水秀, 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为 14~15.8,比县城低 3 ~5夏季平均气温为 20~22,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 10 万个/立方厘米,是个天然大森林、大氧吧,素有“小庐 山”之美誉,是避暑休闲旅游的胜地。截至目前,三坪 村已发展农家乐 207 家(全乡共 360 家),其中大型山庄 10 家,床位达 8600 余张,旅游从业人员达 1000 余人, 每年旅游旺季,到中源乡三坪村避暑旅游的常住游客 多达 1 万余人。 (彭治贤 何竹林 杨赣英) 赣州 首届漂流狂欢季活动在上犹开幕 炎炎夏日,相约赣州,激情一夏。7 22 日,赣 州市首届漂流狂欢季活动在上犹县梅水乡大金山景 区开幕。活动当天,游客们在大金山景区进行了惊 险刺激漂流体验。据悉,本次漂流狂欢季持续到 9 月底。 黄传章 摄) 铜鼓 全域旅游手绘地图上线 近日,为方便广大游客享受更好的旅游体验,铜 鼓全域旅游手绘地图正式上线。铜鼓全域旅游手绘 地图包含地图导览、语音讲解、图文介绍、游客服务等 服务功能,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地展示了铜鼓县吃住 行游购娱等旅游资源。游客可通过实时定位直接导 航至铜鼓县的旅游景区(点)、乡村旅游点等旅游目的 地,并听取每个点位的语音讲解,查看周边旅游配套 服务,实现导游、导览、导购智慧化,让游客实现“一机 在手,游遍铜鼓”。 据介绍,游客进入铜鼓全域旅游手绘地图有两种 方式,关注“铜鼓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点击“游遍铜 鼓”进入导览系统;或者关注“铜鼓旅游”官方微信公 众号,点击“智慧旅游” —“智慧导览”进入导览系 统。铜鼓全域旅游手绘地图的全新上线,实现了铜鼓 旅游的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服务,有助于铜鼓智慧 旅游建设,促进铜鼓全域旅游产业发展。 (彭出虎 记者赵影 实习生张宇轩) 顶层设计 上下联动 “以承办 2020 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 为契机,增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 紧迫感,继续像主攻工业一样抓好旅游产业 发展,加快打造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目的 地,推动赣州市全域旅游发展上台阶、上水 平,为赣南老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7 19 日下午召开的赣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 筹备 2020 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动员会, 既是调度会,又是动员会,还是部署会,意义 重大,举全市之力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赣州市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连续三 年高规格召开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 “像抓工业一样抓旅游”,高位推动各片区旅 游发展,形成步调一致、上下联动的强大合 力,掀起全域旅游发展高潮。市委、市政府 相继出台了《赣州市发展全域旅游行动方案 2017-2019 年)》《赣州市推进全 域旅游发展奖励办法》《关于 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的实 施意见》等指导 性文件。市 县两级编 制了《全域 旅游发展 总体规划》,明确 了发展布局,为旅 游发展指明了方向。 项目建设 成果斐然 赣州龙川极地海洋世界自 去年 6 28 日试营业以来,接 待游客已达 30 多万人次,馆内 北极熊、白鲸和企鹅都是首次 落户江西,实现了南北极动物的 齐聚一堂。据悉,赣州极地海洋 世界作为“2018 年六大攻坚战”的 文旅项目,被列为必看项目之一。 在赣州市、县两级共同努力下,全域旅游项 目建设成效显著, 116 个全域旅游重点景区 项目已开工 111 个,开工率为 95.69%,累计 完成投资 615.03 亿元。除赣州龙川极地海 洋世界外,龙南关西围屋群、龙南南武当山、 上犹油画创意产业园、会昌汉仙温泉、安远 东生围等项目已投入运营。在项目引进上, 积极“走出去、请进来”, 2017 年以来,先后引 113 个文旅项目,签约金额达 1817.9 亿元, 其中 10 亿元以上项目 35 个,包括全南县引 进投资额 100 亿元的十里桃江国际芳香度假 区项目、崇义县引进投资额 80 亿元的阳明古 镇综合文旅项目等。 红色旅游 热点纷呈 6 29 日,赣州—遵义红色航线顺利 首航;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长征国家文化 公园(于都段)、瑞金红色天街、大型户外红 色实景演艺等重大红色文旅项目顺利推进; 中央红军长征论坛成功举办…… 为打响“红色故都”品牌,赣州市高度重 视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围绕“一核三区”战略 定位,着力打造以瑞金、兴国、于都、宁都、会 昌、寻乌、石城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区。同时,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以传承红色 文化为基调,以红色遗迹为核心,以开展主 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红色精品景区 建设,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丰富旅游互 动体验项目,逐步向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 的地迈进。特别是 5 20 日习近平总书记 亲临赣州视察后,红色旅游成为热点,仅于 5 21 日至 7 月中旬就接待游客近 2200 余批 26 万余人。 六大要素 短板补齐 旅行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美 食了。位于赣州城区的客家大院曾被 CCTV 发现之旅频道报道,可见它的名气有 多大。在这里吃过饭,就可以到周边的郁孤 台、八境台、古城墙逛逛。近几年,赣州全面 提升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 补齐短板,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目前全市已 18 个县(市、区)完成 20 条美食街建设,各 县(市、区)均推出了一桌特色菜,全市共创 评了 21 家赣州客家美食旅游旗舰店。现有 四星级标准以上酒店 45 家,另有在建四星级 以上标准酒店 43 家,预计 2020 年可全部投 入运营,届时赣州市四星级标准以上酒店可 88 家(其中五星级标准 26 家,四星级标准 62 家)。开通中心城区至重点旅游景区的旅 游直通车 10 条。各县(市、区)积极推动设立 “赣州礼物”旅游商品旗舰店,现已设立 13 家。19 个县(市、区)创排了演艺节目。扎实 推进“厕所革命”,共建设 A 级以上标准旅游 厕所 560 座,基本覆盖全市主要旅游景点和 乡村旅游点。 品牌影响 全面提升 近三年来,赣州市开展了“同饮一江水 · 赣港一家亲香港市民探源行”“包机、专列、 直通车游赣州”、赣南脐橙采摘旅游季、赣南 客家美食节、乡村旅游节等 300 多项文化旅 游节庆活动。在深圳、广州、香港、台湾、厦 门、南昌等地实施“引客入赣”项目,持续拓展 客源市场,大幅提升了游客接待量。在德国 汉堡市举办了城市旅游推介会,并设立了“赣 州市旅游推广驿站”,“红色故都客家摇篮” 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一部手机游赣州,一张年卡全域游。目 前,赣州市已有近 40 个景区参与年卡发行, 销售超过 10 万张。全市共有 3A 级以上景区 40 处(其中 5A4A3A 级分别为 1 处、 23 处、 16 处), 3A 级以上乡村旅游点 52 处(其中 5A4A3A 级分别为 3 处、 16 处、 33 处),省级全域 旅游示范区 1 处,省级旅游度假区 2 处,省级 生态旅游示范区 5 处,省旅游风情小镇 5 处。 其中,三百山创 5A 级景区获得了国家文旅部 支持,被省厅列为全省首位推荐单位。 赣州,正在向全国红色旅游“一线城市” 大步迈进。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 春光。”对于整天呆在城市渐感喧嚣烦闷的都市人来说,别样的 山村田园生活总如北宋词人秦观的《行香子》这首词一样,有一 种特别的吸引力。在烟雨迷蒙的初春,草木葱茏的仲夏,抑或萧 萧落木的深秋,若是想趁着闲暇、背起行囊,去探寻一处静心之 地,曾经“养在深闺无人识”,如今成为旅游网红打卡地的奉新县 柳溪乡东庄村温沙坪村小组算得上是个好去处。 7 月中旬的一天,微风不燥,阳光不火。驱车从县城出发,沿着 蜿蜒起伏的盘山公路行驶,窗外莽莽竹林绵延不绝。经过约1 个半 小时的爬坡、下坡,眼前突然一亮,只见茫茫林海中生长着一片奇 特的“S”形毛竹。林中毛竹犹如曼妙少女,婀娜多姿。 “这片毛竹林有 100 多亩,幼笋从破土开始,便东倒西歪,长 大成竹后,多为一个或两个‘S’型,人称翘竹,又名‘龙竹’”。同 行的村主任胡祖祥介绍。每当晨曦初照,竹影摇曳,犹如千龙竞 舞,腾云驾雾,欲冲云霄;旭日凌空,微风习习,又酷似群龙戏珠, 多姿多彩,令人遐想。相传,唐宣宗李忱游百丈时,适逢经过这 里,由于山高路陡,行走艰难,便用手攀着竹子上山,把竹子攀翘 了,自此这片林海成了千古奇观的翘竹窝。 告别迷人的翘竹窝,经过山路十八弯的盘旋,来到了林海深 处的温沙坪。“我要 1 斤古迹茶”“我要 2 斤杨梅干肉”“我要 60 土鸡蛋”……一批游客正在农家乐里挑选大山里的“土货”。“背 枕青山竹海,环抱郁郁葱葱的稻田,来此度假避暑、休闲赏景,既 不失风雅,又颇具情趣。累了,可以在凉亭饮杯清茶或读几篇佳 文,让茶香书香在心头弥散;饿了,各具特色的农家乐餐馆,一道 道纯天然、无公害的农家菜让你体验舌尖上的妙不可言,那感觉 真是美极了!”来自南昌的游客罗先生对温沙坪这个小村庄赞不 绝口。 温沙坪优美的风景令人陶醉,村民平时以“抖音”“短视频” 等方式推销好山好水更让她名声远扬,并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 村。花甲老人龙涛是土生土长的的温沙坪人,曾任东庄村村长, 对温沙坪近年来的发展了如指掌。据他介绍,温沙坪四年前还 是一个十分闭塞的小村庄。2015 年,通过引进一家生态农业开 发公司,成功种植了高山有机稻、高山蔬菜等有机农产品,产品 远销省内外。村里还对全村的客家民宿进行改造,成立游客接 待中心,实现吃住游玩“一条龙”服务,带动 20 余户农户一同发展 民宿,一天可接待游客 300 人,年户均增收 3 万元。 温沙坪景美人更美。这里民风淳朴,村民的稻谷、毛竹、木 料等农林产品,以及腊月里腌制的南瓜干、笋干、香肠等年货,吊 挂在门外屋檐下,从不被偷窃。在平时的生活中,村民们更是孝 亲敬老、和睦相处,遇事讲道理、重谦让,温沙坪是远近闻名的文 明村、和谐村。 去温沙坪走走看看,真的不虚此行。 卢金星 卢金星 近期,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江西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 计划( 2019-2021 年)》。《三年行动计划》既对标中央要求,又紧密结合江西实际。为切实配合 《三年行动计划》落实落地,本刊特别推出《高质量发展在行动》专栏,就全省各地、景区产品大提 升、环境大优化、市场大开拓、资源大整合等四大行动进行报道,探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途径、 方式和方法,助推全省旅游产业大发展。 加快打造全国一流红色旅游目的地 加快打造全国一流红色旅游目的地 欧阳远媛 欧阳远媛 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 李芳芳 李芳芳 实习生 实习生 郭聿昕 郭聿昕 高质量发展在行动 赣州,“红色故 都”“客家摇篮”“江 南宋城”“生态家 园”。2018 年,全市 10803.44 万人次, 实现旅游收入 1120.26 亿元。今 年上半年,全市接 待旅游人数 5160.8 万人次,同比增长 31%,旅游综合收入 523.7 亿元,同比 增长 30.6%开栏的 深闺 深闺 温沙坪 温沙坪 网红打卡地 古城墙航拍 古城墙航拍 中央长征红军第一渡 温沙坪高端民宿 瑞金叶坪旧址群 瑞金叶坪旧址群 彭学平摄 彭学平摄

加快打造全国一流红色旅游目的地epaper.jxwmw.cn/resfile/2019-07-24/08/08.pdf · 为契机,增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 紧迫感,继续像主攻工业一样抓好旅游产业

  • Upload
    others

  • View
    2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加快打造全国一流红色旅游目的地epaper.jxwmw.cn/resfile/2019-07-24/08/08.pdf · 为契机,增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 紧迫感,继续像主攻工业一样抓好旅游产业

江西日报特刊部重磅打造江西日报新媒体微信公众号

8 旅旅 游游 ■■ 责任编辑责任编辑 李芳芳李芳芳 王王 崟崟 美美 编编 吴琳君吴琳君 邮邮 箱箱 jblyjbly95279527@@163163.com.com20192019年年77月月2424日日星期三星期三JIANGXI DAILY

德 兴获评“中国天然氧吧”

日前,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公布了2019 年度“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活动结果,德兴市成功入选“中国天然氧吧”。该创建活动由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审议认定,获评的地区需符合“年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达‘舒适’的月份不少于 3 个月,年负氧离子平均浓度不低于1000个/立方厘米,年均AQI指数不大于 100,旅游设施齐全、服务管理规范”等基本条件。

德兴地处赣浙皖三省交界处,森林覆盖率达76.2%,全年平均负氧离子浓度达到2238个/立方厘米,空气质量优良率天数达到96.7%,一年中人居环境气候舒适度

“舒适”以上天数达到5个月,先后获得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市、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中国最具魅力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百强县市以及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生产基地等荣誉称号。 (程志强)

新 干葡萄采摘正当时

7月21日,游客在新干县大洋洲镇新市村葡萄基地采摘葡萄。近年来,该县大洋洲镇创新探索“党建+产业”“党建+旅游”工作机制,采取“合作社+党建基地+农户”的产业运行模式,大力发展葡萄产业。目前,该镇 1000余亩优质葡萄基地全部进入盛果期,吸引众多游客前来采摘。 (邓慧峰 罗小群 摄)

靖安中源乡三坪村拟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7月 12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公示第一批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的公告》,对第一批拟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进行公示。靖安县中源乡三坪村成功入选,成为宜春市唯一拟入选乡村。

中源乡三坪村位于宜春市靖安县西南部,海拔655米,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86%,山清水秀,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为14~15.8℃,比县城低3 ~5℃ ,夏季平均气温为 20~22℃,空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 10万个/立方厘米,是个天然大森林、大氧吧,素有“小庐山”之美誉,是避暑休闲旅游的胜地。截至目前,三坪村已发展农家乐207家(全乡共360家),其中大型山庄10家,床位达 8600余张,旅游从业人员达 1000余人,每年旅游旺季,到中源乡三坪村避暑旅游的常住游客多达1万余人。 (彭治贤 何竹林 杨赣英)

赣 州首届漂流狂欢季活动在上犹开幕

炎炎夏日,相约赣州,激情一夏。7 月 22 日,赣州市首届漂流狂欢季活动在上犹县梅水乡大金山景区开幕。活动当天,游客们在大金山景区进行了惊险刺激漂流体验。据悉,本次漂流狂欢季持续到 9月底。 (黄传章 摄)

铜 鼓全域旅游手绘地图上线

近日,为方便广大游客享受更好的旅游体验,铜鼓全域旅游手绘地图正式上线。铜鼓全域旅游手绘地图包含地图导览、语音讲解、图文介绍、游客服务等服务功能,生动活泼、形象直观地展示了铜鼓县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资源。游客可通过实时定位直接导航至铜鼓县的旅游景区(点)、乡村旅游点等旅游目的地,并听取每个点位的语音讲解,查看周边旅游配套服务,实现导游、导览、导购智慧化,让游客实现“一机在手,游遍铜鼓”。

据介绍,游客进入铜鼓全域旅游手绘地图有两种方式,关注“铜鼓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点击“游遍铜鼓”进入导览系统;或者关注“铜鼓旅游”官方微信公众号,点击“智慧旅游”——“智慧导览”进入导览系统。铜鼓全域旅游手绘地图的全新上线,实现了铜鼓旅游的智能化、便捷化、个性化服务,有助于铜鼓智慧旅游建设,促进铜鼓全域旅游产业发展。

(彭出虎 记者赵 影 实习生张宇轩)

顶层设计 上下联动

“以承办2020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增强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像主攻工业一样抓好旅游产业发展,加快打造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推动赣州市全域旅游发展上台阶、上水平,为赣南老区人民带来更多福祉。”7月 19日下午召开的赣州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筹备2020年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动员会,既是调度会,又是动员会,还是部署会,意义重大,举全市之力推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已经吹响。

赣州市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连续三年高规格召开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提出

“像抓工业一样抓旅游”,高位推动各片区旅游发展,形成步调一致、上下联动的强大合力,掀起全域旅游发展高潮。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赣州市发展全域旅游行动方案

(2017-2019年)》《赣州市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奖励办法》《关于

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的实施意见》等指导

性文件。市县两级编制了《全域旅 游 发 展

总体规划》,明确了发展布局,为旅

游发展指明了方向。

项目建设成果斐然

赣州龙川极地海洋世界自去年 6 月 28 日试营业以来,接待游客已达 30多万人次,馆内北极熊、白鲸和企鹅都是首次落户江西,实现了南北极动物的齐聚一堂。据悉,赣州极地海洋世界作为“2018年六大攻坚战”的文旅项目,被列为必看项目之一。

在赣州市、县两级共同努力下,全域旅游项目建设成效显著,116个全域旅游重点景区项目已开工 111 个,开工率为 95.69%,累计完成投资 615.03 亿元。除赣州龙川极地海洋世界外,龙南关西围屋群、龙南南武当山、上犹油画创意产业园、会昌汉仙温泉、安远东生围等项目已投入运营。在项目引进上,积极“走出去、请进来”,2017年以来,先后引进113个文旅项目,签约金额达1817.9亿元,其中 10亿元以上项目 35个,包括全南县引进投资额100亿元的十里桃江国际芳香度假区项目、崇义县引进投资额80亿元的阳明古镇综合文旅项目等。

红色旅游 热点纷呈

6月 29日,赣州——遵义红色航线顺利首航;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于都段)、瑞金红色天街、大型户外红色实景演艺等重大红色文旅项目顺利推进;中央红军长征论坛成功举办……

为打响“红色故都”品牌,赣州市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围绕“一核三区”战略定位,着力打造以瑞金、兴国、于都、宁都、会昌、寻乌、石城为主体的红色旅游区。同时,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旅游资源,以传承红色文化为基调,以红色遗迹为核心,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红色精品景区建设,完善红色旅游产品体系,丰富旅游互动体验项目,逐步向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迈进。特别是 5月 2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赣州视察后,红色旅游成为热点,仅于都 5 月 21 日至 7 月中旬就接待游客近 2200余批26万余人。

六大要素 短板补齐

旅行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就是美食 了 。 位 于 赣 州 城 区 的 客 家 大 院 曾 被CCTV发现之旅频道报道,可见它的名气有多大。在这里吃过饭,就可以到周边的郁孤台、八境台、古城墙逛逛。近几年,赣州全面提升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

补齐短板,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目前全市已有18个县(市、区)完成20条美食街建设,各县(市、区)均推出了一桌特色菜,全市共创评了 21家赣州客家美食旅游旗舰店。现有四星级标准以上酒店45家,另有在建四星级以上标准酒店 43家,预计 2020年可全部投入运营,届时赣州市四星级标准以上酒店可达88家(其中五星级标准26家,四星级标准62家)。开通中心城区至重点旅游景区的旅游直通车10条。各县(市、区)积极推动设立

“赣州礼物”旅游商品旗舰店,现已设立 13家。19个县(市、区)创排了演艺节目。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共建设A级以上标准旅游厕所 560座,基本覆盖全市主要旅游景点和乡村旅游点。

品牌影响 全面提升

近三年来,赣州市开展了“同饮一江水·赣港一家亲香港市民探源行”“包机、专列、直通车游赣州”、赣南脐橙采摘旅游季、赣南客家美食节、乡村旅游节等 300多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深圳、广州、香港、台湾、厦门、南昌等地实施“引客入赣”项目,持续拓展客源市场,大幅提升了游客接待量。在德国汉堡市举办了城市旅游推介会,并设立了“赣州市旅游推广驿站”,“红色故都 客家摇篮”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一部手机游赣州,一张年卡全域游。目前,赣州市已有近 40个景区参与年卡发行,销售超过10万张。全市共有3A级以上景区40处(其中 5A、4A、3A级分别为 1处、23处、16处),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52处(其中5A、4A、3A级分别为3处、16处、33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1处,省级旅游度假区2处,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5处,省旅游风情小镇5处。其中,三百山创5A级景区获得了国家文旅部支持,被省厅列为全省首位推荐单位。

赣州,正在向全国红色旅游“一线城市”大步迈进。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对于整天呆在城市渐感喧嚣烦闷的都市人来说,别样的山村田园生活总如北宋词人秦观的《行香子》这首词一样,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在烟雨迷蒙的初春,草木葱茏的仲夏,抑或萧萧落木的深秋,若是想趁着闲暇、背起行囊,去探寻一处静心之地,曾经“养在深闺无人识”,如今成为旅游网红打卡地的奉新县柳溪乡东庄村温沙坪村小组算得上是个好去处。

7月中旬的一天,微风不燥,阳光不火。驱车从县城出发,沿着蜿蜒起伏的盘山公路行驶,窗外莽莽竹林绵延不绝。经过约1个半小时的爬坡、下坡,眼前突然一亮,只见茫茫林海中生长着一片奇特的“S”形毛竹。林中毛竹犹如曼妙少女,婀娜多姿。

“这片毛竹林有 100多亩,幼笋从破土开始,便东倒西歪,长大成竹后,多为一个或两个‘S’型,人称翘竹,又名‘龙竹’”。同行的村主任胡祖祥介绍。每当晨曦初照,竹影摇曳,犹如千龙竞舞,腾云驾雾,欲冲云霄;旭日凌空,微风习习,又酷似群龙戏珠,多姿多彩,令人遐想。相传,唐宣宗李忱游百丈时,适逢经过这里,由于山高路陡,行走艰难,便用手攀着竹子上山,把竹子攀翘了,自此这片林海成了千古奇观的翘竹窝。

告别迷人的翘竹窝,经过山路十八弯的盘旋,来到了林海深处的温沙坪。“我要 1斤古迹茶”“我要 2斤杨梅干肉”“我要 60个土鸡蛋”……一批游客正在农家乐里挑选大山里的“土货”。“背

枕青山竹海,环抱郁郁葱葱的稻田,来此度假避暑、休闲赏景,既不失风雅,又颇具情趣。累了,可以在凉亭饮杯清茶或读几篇佳文,让茶香书香在心头弥散;饿了,各具特色的农家乐餐馆,一道道纯天然、无公害的农家菜让你体验舌尖上的妙不可言,那感觉真是美极了!”来自南昌的游客罗先生对温沙坪这个小村庄赞不绝口。

温沙坪优美的风景令人陶醉,村民平时以“抖音”“短视频”等方式推销好山好水更让她名声远扬,并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花甲老人龙涛是土生土长的的温沙坪人,曾任东庄村村长,对温沙坪近年来的发展了如指掌。据他介绍,温沙坪四年前还是一个十分闭塞的小村庄。2015年,通过引进一家生态农业开发公司,成功种植了高山有机稻、高山蔬菜等有机农产品,产品远销省内外。村里还对全村的客家民宿进行改造,成立游客接待中心,实现吃住游玩“一条龙”服务,带动20余户农户一同发展民宿,一天可接待游客300人,年户均增收3万元。

温沙坪景美人更美。这里民风淳朴,村民的稻谷、毛竹、木料等农林产品,以及腊月里腌制的南瓜干、笋干、香肠等年货,吊挂在门外屋檐下,从不被偷窃。在平时的生活中,村民们更是孝亲敬老、和睦相处,遇事讲道理、重谦让,温沙坪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和谐村。

去温沙坪走走看看,真的不虚此行。 ((卢金星卢金星))

近期,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江西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

计划(2019-2021年)》。《三年行动计划》既对标中央要求,又紧密结合江西实际。为切实配合

《三年行动计划》落实落地,本刊特别推出《高质量发展在行动》专栏,就全省各地、景区产品大提

升、环境大优化、市场大开拓、资源大整合等四大行动进行报道,探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的途径、

方式和方法,助推全省旅游产业大发展。

加快打造全国一流红色旅游目的地加快打造全国一流红色旅游目的地欧阳远媛欧阳远媛 本报记者本报记者 李芳芳李芳芳 实习生实习生 郭聿昕郭聿昕

高质量发展在行动

赣州,“红色故

都”“客家摇篮”“江

南 宋 城 ”“ 生 态 家

园”。2018年,全市

共 接 待 游 客

10803.44 万 人 次 ,

实 现 旅 游 收 入

1120.26 亿 元 。 今

年上半年,全市接

待旅游人数 5160.8万人次,同比增长

31%,旅游综合收入

达 523.7 亿元,同比

增长30.6%。

开栏的话

深闺深闺 温沙坪温沙坪

网红打卡地

古城墙航拍古城墙航拍中央长征红军第一渡

温沙坪高端民宿

瑞金叶坪旧址群瑞金叶坪旧址群 彭学平摄彭学平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