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身為陪伴者或家屬,我們可能在陪 伴悲傷和承受悲傷之前,就必須先面臨 陪伴臨終者的問題。 安寧運動的任務 也是陪伴臨終者與家屬,讓臨終者可以 帶著尊嚴面對死亡,讓家屬有準備面對 悲傷。陪伴臨終者的首要任務就是聆聽 臨終者的話語,特別是他們常使用的圖 像語言。例如,他們想要去某處旅行, 他們描繪出旅遊的畫面;或者他們想要 把房子打掃乾淨,描繪出清淨空間的畫 臨終陪伴 吳信如提供 54 1

臨終陪伴 - peacegarden.org.t · 帶著尊嚴面對死亡,讓家屬有準備面對 悲傷。陪伴臨終者的首要任務就是聆聽 ... 當病人到了疾病末期而依然願意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臨終陪伴 - peacegarden.org.t · 帶著尊嚴面對死亡,讓家屬有準備面對 悲傷。陪伴臨終者的首要任務就是聆聽 ... 當病人到了疾病末期而依然願意

身為陪伴者或家屬,我們可能在陪

伴悲傷和承受悲傷之前,就必須先面臨

陪伴臨終者的問題。 安寧運動的任務

也是陪伴臨終者與家屬,讓臨終者可以

帶著尊嚴面對死亡,讓家屬有準備面對

悲傷。陪伴臨終者的首要任務就是聆聽

臨終者的話語,特別是他們常使用的圖

像語言。例如,他們想要去某處旅行,

他們描繪出旅遊的畫面;或者他們想要

把房子打掃乾淨,描繪出清淨空間的畫

臨終陪伴吳信如提供

54

1

Page 2: 臨終陪伴 - peacegarden.org.t · 帶著尊嚴面對死亡,讓家屬有準備面對 悲傷。陪伴臨終者的首要任務就是聆聽 ... 當病人到了疾病末期而依然願意

2 3

臨終陪伴臨終陪伴

面。前者就是他們對於未竟之事的渴

望與對於世界的不捨與痊癒的期待;

後者就是他們希望重新整頓生命中凌

亂、破碎的事物與關係。對於臨終者

而言,最重要的事就是與他的生命

及周遭的人和好。有些人甚至無法安

心離世,因為他們與至親的關係依然

破碎。這時候,陪伴者的責任就是幫

助臨終者與自己的生命經歷,與那些

破碎的關係和好。我們不需要進行道

德勸說,但可以創造出一個信任的空

間,讓臨終者願意說出內心的期待與

遺憾。

陪伴臨終者還有一項重要的任

務,就是讓他有機會跟親友道別。我

們可以鼓勵他,跟親友說出可以陪

伴他們一生的話語,祝福的話語,或

者表達出一生都很難說出口的情感。

他可以讓自己的離世,也成為親友的

祝福,而不只是留下悲傷與遺憾。同

樣地,我們也應該讓親友對臨終者說

出內心的話:一生都無法說出口的感

激,臨終者對他們的重要性,他們從

他身上獲得與學習的,他們與他共享

的生活。

彼此可以好好道別當然是臨終陪

伴的理想圖像,但是在現實情況下,

這往往很難達成。有些得到絕症的病

人,因為病痛的壓力、治療的艱辛、

心情的混亂,實在不願意跟人談到死

亡。或者也不願意主動談及身後事與

財務問題。又或者陪伴者基於給予

病人勇氣、希望,而不忍心與之談到

死後的種種安排。有些病人也因為抱

著痊癒的希望和心境,專注於接受治

療,與疾病奮戰而在潛意識中逃避談

及死亡問題。在亞洲,若陪伴者是晚

輩,更因為孝道因素而不便與長輩主

動談及身後安排,怕引起不必要的猜

疑與誤解。所以,身為陪伴者必須接

納病人的所有反應,我們不可以強迫

他人一定要談及自己的死亡。不管是

基於任何理由,我們都不可以加以評

斷。

當病人到了疾病末期而依然願意

竭盡全力與病魔對抗,而無力也不願

思考死亡問題時,我們還是可以用間

接的方式與他們告別。我們可以在每

次探病時,對病人表達我們的謝意。

可以藉由一起回憶過去共處的經驗,

感謝他們的陪伴與付出。我們可以

告訴他們,我們對他的關懷與愛,以

及衷心的祝福與代禱。也可以表達出

我們會在他生病時,盡力協助與陪伴

他的家人。我們可以透過握手、擁抱

與祝福禱告,來表示我們對他的重視

和喜愛。藉由這些間接的表達方式,

至少在他有一天過世時,彼此都是在

感受到對方關懷與陪伴下離別的,雖

然沒有直接談及死亡的議題,但依然

可以劃下充滿愛的句點。我們可以確

信,這些親密的溝通與情感的交流,

會穿越各種阻礙達到對方的靈魂深

處,在他的內心深處,會有面對死亡

的準備與交託,也會在潛意識中帶著

感激與愛走向生命的終點,即使他到

最後一刻依然不願或無法直接談到死

亡的話題。

尤其是在家屬的關係中,晚輩更

難主動找到適當的時刻與重病的長輩

談到死亡的準備。但是,在陪伴重病

長輩臨終時,晚輩依然可以隨時說出

對長輩的尊重與感恩。或許,這時長

輩會意識到自己的生命已鄰近終點,

而願意有所預備。面對敏感的死亡議

題,總是需要智慧與愛心來找到適當

的討論時機。當長輩從晚輩間接但充

滿愛的話語感受到信任,知道自己不

會被孤單地拋下,知道晚輩的真心照

顧與陪伴時,他或許就願意面對死亡

的恐懼。特別是他如果瞭解,他不會

孤單地在恐懼中,而是可以透過在愛

中與晚輩的真誠對話,感受到晚輩的

支持與承諾,他就不必一直活在死亡

的恐懼中,而是可以與家人攜手面對

未知的不安,那麼,他就願意在親友

的陪伴中,面對自己的死亡。

我曾經陪伴一位教會的同年摯

友走過生命的最後兩個月。她在45歲

生日前的六月間,因為肺積水緊急住

院,被診斷肺癌末期,兩個月內病情

疾速惡化。在這期間,她努力抗癌,

但她知道自己是非常膽小的人,所以

一直主觀地認為自己的病可能可以痊

癒,即便醫師告知已經是第四期,她

依然認為不嚴重,只要依照醫師指

示,就可以痊癒。而家人與朋友在她

這樣的心理與期待下,自然不敢主動

與她談及死亡,我曾試著將話題帶到

生命的脆弱與家人的安排,但我深深

察覺到,她就是不願直接談到死亡的

話題。家人也不捨得點破這個負面的

主題,怕引起她內心的恐懼。十多年

的相處,我理解她的性格軟弱之處,

言談間我們就是回憶過去教會生活的

點點滴滴,以及她對獨生女兒的期

待,還有她對於財務上的擔憂。就在

這樣的模糊地帶中,她進入了最後階

段的腎衰竭、昏睡、失去意識。臨終

前一晚,我去陪伴她時,她已經完全

昏迷,我並不想用「傳統」的方式來

與她告別,而是在她耳邊稱讚她的勇

氣,告訴她我們還是會一直陪她與家

人,然後就含淚說:「妳休息吧!我

回去了。」這時她儀器上的血壓突然

變為正常,我對上帝說:「請用適合

她的方式,帶她回到你身邊吧!結束

一切的痛苦。」直到過世,我們依然

不知道,她在整個治療中是否意識到

自己生命的終點將到。她的膽小,上

帝和我們都心知肚明。或許這樣的模

糊,在我們與她,以及上帝與她的默

契中,卻是充滿愛與體諒的清晰。

因此,如果在所有的努力之後,

臨終者還是不願意談,我們也必須接

受,不應該給自己或臨終者壓力, 一

定要有所準備地離世或正式道別。道

別永遠不嫌晚,即使在臨終前無法圓

滿道別,我們還是可以在摯愛的親友

過世後,完成道別的過程。我們也可

以深信,在我們真誠的陪伴後,上帝

會讓臨終者以最適合他自己的方式離

開世界,進入祂的愛中。或許他需要

在完全失去意識的情況下,進入靈魂

深處,單獨面對上帝,並在潛意識中

告別生命。每一個人的死亡都是一種

奧祕,就像每個人的出生一樣。我們

應該接受這個屬於個人的奧祕,上帝

也會以獨特的方式接納每個人回到祂

永恆的愛中 。

Page 3: 臨終陪伴 - peacegarden.org.t · 帶著尊嚴面對死亡,讓家屬有準備面對 悲傷。陪伴臨終者的首要任務就是聆聽 ... 當病人到了疾病末期而依然願意

4 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

人欲斷魂。」這是唐朝詩人杜牧

的一首詩裡面的句子,充分且寫

實的描繪出時令的情景及人心裡

悼念過往親人不捨的心情。

  農民曆上有二十四節氣,其

中自「冬至」日起算的第一百零

五天就是「清明節」。在華人社

會絕大部分都是非基督徒的民間

宗教信仰者,在傳統上在「清明

節」亦是家族的重大節慶,在台

灣亦有人選在農曆的三月三日,

即俗稱的「三日節」。早期在這

一天,外出的人一定都得趕回家

鄉,除非是有不可抗力的因素。

一方面是家族的團聚,另一方面

是要祭祖掃墓。

  在民間宗教的習俗,祭祖掃

墓是很隆重莊嚴的事,早期都

是土葬,後代子孫在大家長或族

長的帶領下,帶著家中婦女事先

準備好的紅龜、剌榖粿、發粿、

麵龜及十二菜碗,並備銀紙、五

色紙、香燭等供品前往祖墳掃墓

(培墓),就是清除及整理祖墳

周邊的雜草,並將五色紙用土丸

或小石子壓在墓龜上,叫做「掛

墓紙」,這具有慎終追遠外,亦

有感念祖靈一年來庇蔭之意。因

為祖靈亦是鬼神之一,如果子孫

供養侍奉得很好,則袓靈會庇佑

闔家平安,事業順利,反之則家

中雞犬不寧、問題重重。

  但身為基督徒的我們絕不能

以「迷信」一詞,以偏概全的

來完全否定另一方面的美德,因

為「慎終追遠」就是「孝」的表

現。正如早期民智未開時,他們

不了解基督教的真正信仰真諦一

樣,以為基督徒真的大不孝,無

公無媽(沒祖先),「信基督

教,死沒人哭」這句台語的順口

溜,真的一針見血道出了民間宗

教信仰者因誤解(或可說不了

解)的恐懼和輕昧的譏笑言詞。

在他們的信仰中,過往的親人到

陰間仍和生者過一樣的生活,但

一切所需仰賴在世的親人供給,

所以在家中設有「公媽」牌位,

早晚供奉餐食,以免過往親人餓

著,定期燒銀紙供他們花用,這

樣才叫「友孝」。

  台灣話有句俚語「在生一粒

土豆,卡贏死後一粒豬頭」,是

在譏笑一些生者在長輩在世時不

好好侍奉對待,而在死後的喪禮

卻辦得豪華氣派的人,認為這種

行為是「假友孝」。而基督徒不

設牌位亦不供養,以民間信仰的

角度來講是大不孝。但真的是如

此嗎?我們打開聖經來看,首先

上帝透過摩西賜給以色列子孫的

十條誡命中,除前四戒是神與人

的關係外,後六戒則是人與人的

關係,而首先要求的就是要「孝

敬父母」(第五戒)。還有雅各

臨終前交代眾子孫,在他死後一

定要歸葬與其祖其父同處(創

四九:29),其子約瑟亦遵照雅

各的要求請埃及的法老(國王)

准許,將雅各歸葬迦南地的祖

墳。而約瑟亦遺囑其弟兄將來若

離開埃及地時亦須將其骸骨帶回

迦南地的祖墳(創五十:24~

25)。經過四百三十年後雅各

(以色列)的子孫摩西帶領族人

離開埃及時,即遵照列祖列宗的

交代將約瑟的骸骨一同帶離埃及

(出十三:19)。可見基督徒一

樣很注重孝道,只不過追思悼念

的方式和思想不同罷了。

  因為基督徒相信「人」在世

時只是過客、寄居者,死後會

回到上帝的身邊(天堂),是上

帝息了他世間的勞苦,接他回天

家享福,且可和歷代祖先相見同

住,日後我們也一樣,時間一到

我們也會回到上帝那裡,和祖先

團聚。在那裡衣食無缺、鳥語花

香。所以沒有祭拜供養的問題,

所以對死不會畏懼也不忌諱。

  一般民間宗教者不講「死」

而講「往生」就是畏懼和忌諱的

關係,對清明掃墓的行為雖然立

意良善但一樣也有諸多忌諱。而

基督徒在清明掃墓除了在墓前放

上鮮花外就是唱聖詩讀聖經及讓

後輩子孫認識祖先並追思和懷念

外,就是由長輩講述祖先的豐功

偉業或良善事蹟,好讓後輩子孫

得以效法及遵循,特別是在信仰

的美善榜樣。

  所以基督教與其它宗教同樣

都很注重「孝道」,對「往生」

者只有懷念沒有忌諱和懼怕。唯

一不同的就是基督徒所敬拜的神

是唯一的真神,而非由人所設立

的神。

基督徒的清明節陳英明

Page 4: 臨終陪伴 - peacegarden.org.t · 帶著尊嚴面對死亡,讓家屬有準備面對 悲傷。陪伴臨終者的首要任務就是聆聽 ... 當病人到了疾病末期而依然願意
Page 5: 臨終陪伴 - peacegarden.org.t · 帶著尊嚴面對死亡,讓家屬有準備面對 悲傷。陪伴臨終者的首要任務就是聆聽 ... 當病人到了疾病末期而依然願意

20142014

基督教平安園現行各項收費標準表

區別安放人數

價格(含使用權、工

程費及第一人

永久管理費)

永久管理費(第二人起)

重開墓穴工程費(每穴)

墓碑刻字費

墓碑相片費

骨灰區(第七區) 1~4人 $ 160,000

$5,000 $10,000起●姓名+生息年月日: $2,000/組

●經文(以實際字數計費): $150/字

●黑白: $2,000起

●彩色: $5,000起

骨灰區(第八區) 1~4人 $ 200,000

骨灰區(第九區) 1~8人 $ 500,000

棺木區(單 號) 1~16人 $ 850,000$10,000 $25,000

棺木區(雙 號) 1~16人 $ 730,000

墓穴內部裝潢 白色大理石南非黑花崗岩

玫瑰紅花崗岩

註:●證件補發或過戶手續費:$500/每件●更換新墓碑費用: 骨灰區:$ 5,000/每塊 棺木區:$10,000/每塊

骨灰區 $15,000 $17,500 $17,500

棺木區 $37,000 $50,000 $50,000

一、329的聯合追思禮拜即將到來、當日上午10時及下午2:30在園區舉行、請報名要搭交通

車的弟兄姊妹準時上車、地點就在古亭國小的南方門口捷運台電大樓站2號出口、辛亥

路上。自行開車到園區請停在路旁、因當天不能進入。

二、清明節也有連續三天的假期、如果未能參加聯合追思禮拜的弟兄姊妹可以自行開車上山

追思、特別向一些弟兄姊妹因為來不及報名無法趕上聯合追思禮拜感到抱歉。

三、園區的追思是隨時可以進入的、我們沒有門禁或管制、只有全時間錄影監視、若需要管

理員協助、請到管理室或在涼亭即可看到告示牌、請用手機直接聯絡即可。

四、清明期間是掃墓潮、上山的車輛非常多、請大家都注意灣道會車、或能提前上山追思、

或早一點前往可避開塞車。

五、祖先墓穴若是遇到必需遷葬、請直接聯絡本園協助、因有些手續必需先辦理申請、請事

先預備。平安園原來的雙人墓穴、已開放可放四個骨灰罐、檢骨的金斗甕仍維持兩個、

請多多利用。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