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
1 污水處理物化單元設計概要 污水處理物化單元設計概要 及常見缺失與解決對策 及常見缺失與解決對策 技師 技師 94 94 7 7 28 28

污水處理物化單元設計概要 及常見缺失與解決對策ebooks.lib.ntu.edu.tw/1_file/moeaidb/013440/940728c.pdf18 調勻池的功能與設計要點 調勻池的功能 均勻廢水水質,儘可能使進入後續處理單元之廢水水質

  • Upload
    others

  • View
    2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1

    污水處理物化單元設計概要污水處理物化單元設計概要

    及常見缺失與解決對策及常見缺失與解決對策

    林林 正正 祥祥 技師技師

    9494年年77月月2828日日

  • 2

    廢水物化處理法適切性探討廢水物化處理法適切性探討

    物化處理單元之流程物化處理單元之流程------ 化學反應化學反應------ 固液分離固液分離物化處理單元之功能物化處理單元之功能------ 去除之水質對象去除之水質對象------ 去除之原理去除之原理------ 注意事項注意事項物化處理單元評估方式物化處理單元評估方式------杯瓶實驗與沉降實驗杯瓶實驗與沉降實驗------評估指標評估指標常見問題與系統整合性考量常見問題與系統整合性考量------考量整體水理狀況考量整體水理狀況------掌握混凝、膠凝個別之目的掌握混凝、膠凝個別之目的------維持沉澱理想之水力條件維持沉澱理想之水力條件

  • 3

    物化處理之步驟物化處理之步驟

    ------ 化學反應化學反應: : Precipitation, Precipitation, Coagulation, FlocculationCoagulation, Flocculation------ 固液分離固液分離: : Sedimentation,FloatationSedimentation,Floatation

    PrecipitationPrecipitation→→CoagulationCoagulation→→FlocculationFlocculation→→Sedimentation Sedimentation (Dissolved Material) (Colloids) (Primary Particles) (Dissolved Material) (Colloids) (Primary Particles) ((SettleableSettleable FlocsFlocs) )

    物化處理之單元物化處理之單元

    ------ 化學反應化學反應: : 快混槽、快混槽、慢混槽慢混槽------ 固液分離固液分離: : 沉澱槽、浮除槽沉澱槽、浮除槽

    物化處理單元之流程物化處理單元之流程

  • 4

    化學處理單元之流程化學處理單元之流程 ------ 化學反應與固液分離化學反應與固液分離

  • 5

    各種金屬氫氧化物適當沈降 pH 值

    金屬離子名稱 pH 範圍 殘留濃度(mg/L) 說 明

    Al3+ 5.0~8.0 3 pH6.5 以下、8.5 以上附近再溶解

    Cr3+ 7~9 2 pH9.0 附近再溶解

    Mn2+ 10~14 1 pH12.0 附近再溶解

    Fe3+ 5~12 1 --

    Ni2+ 9 以上 1 --

    Cu2+ 7~14 1 --

    Zn2+ 9~10.5 1 pH10.5 附近再溶解

    Sn2+ 5~8 1 --

    Pb2+ 9~9.5 1 pH9.5 附近再溶解

  • 6

  • 7

    化學處理單元之流程化學處理單元之流程(續)(續)

    處理流程均須經快、慢混與沉澱之過程,惟功能診處理流程均須經快、慢混與沉澱之過程,惟功能診

    斷上區分是否經斷上區分是否經precipitationprecipitation階段相當重要。如去階段相當重要。如去除懸浮固體可由長成之膠羽大小與其沉降性加以直除懸浮固體可由長成之膠羽大小與其沉降性加以直接判斷,但若去除重金屬則溶解性金屬是否有接判斷,但若去除重金屬則溶解性金屬是否有

    precipitationprecipitation直接關乎去除率之高低。直接關乎去除率之高低。

    診斷上須明確區分問題所在為化學反應或固液分診斷上須明確區分問題所在為化學反應或固液分離。分析進出流之懸浮性與溶解性污染物質濃度以離。分析進出流之懸浮性與溶解性污染物質濃度以利判斷。利判斷。

  • 8

    物化處理單元之功能物化處理單元之功能

    去除之水質對象

    --- 懸浮固體、濁度、 COD 、鐵、磷、色度、硬度、 氟等。

    去除之原理

    --- Precipitation: M(OH)n(s), CaF2(s), CaCO3(s), Mg(OH)2(s) --- Coagulation: 電雙層壓縮、吸附及電性中和、沉澱掃曳、吸附及架橋。

    注意事項

    --- 去除之對象應用何種原理。

  • 9

    物化處理單元評估方式物化處理單元評估方式

    杯瓶實驗與沉降實驗杯瓶實驗與沉降實驗------ 沉降實驗沉降實驗部分同等重要。部分同等重要。評估指標評估指標------ 外觀檢視外觀檢視

    是否必然以是否必然以膠羽大小膠羽大小為判斷之依據?溶解性污染物質?污泥為判斷之依據?溶解性污染物質?污泥量?量?

    ------ 水質分析水質分析需考量區分需考量區分懸浮性懸浮性與與溶解性溶解性項目。項目。

    ------ 經濟性經濟性低加藥量與低污泥產生量。低加藥量與低污泥產生量。

    評估對象評估對象------ 加藥量與種類外多注意加藥量與種類外多注意加藥順序加藥順序、、攪拌能量攪拌能量與與沉降速度沉降速度。。

  • 10

    物物化處理單元評估方式化處理單元評估方式 ------ 杯瓶實驗杯瓶實驗

  • 11

    化學處理單元評估方式化學處理單元評估方式 ------ 沉降實驗沉降實驗

  • 12

    常見問題與系統整合性考量常見問題與系統整合性考量

    考量整體水理狀況考量整體水理狀況------ 比較功能設計計算書與實際操作時比較功能設計計算書與實際操作時水理條件水理條件之差異,注之差異,注意調整池液位控制泵與生物加化學單元中間之抽水井。意調整池液位控制泵與生物加化學單元中間之抽水井。

    掌握混凝掌握混凝、、膠凝個別之目的膠凝個別之目的------ 注意注意個別藥劑之功能個別藥劑之功能,該功能是否達成亦應分別確認。,該功能是否達成亦應分別確認。加鹼除重金屬?加鹼除重金屬? 加無機鹽提高懸浮固體量?加無機鹽提高懸浮固體量? 加高分子凝聚加高分子凝聚劑架橋?劑架橋?

    ------ 確認去除對象為確認去除對象為懸浮性懸浮性或或溶解性溶解性項目。項目。------ 進流進流SSSS高低與鹼度相當重要。高低與鹼度相當重要。

  • 13

    常見問題與系統整合性考量(續)常見問題與系統整合性考量(續)

    掌握混凝膠凝個別之目的(續)掌握混凝膠凝個別之目的(續)------ 當僅去除當僅去除SSSS時,過多混凝劑徒增污泥量,可考慮適時,過多混凝劑徒增污泥量,可考慮適量之量之化學污泥迴流化學污泥迴流。。

    ------ 當程序為化學處理與生物處理並聯時,可考慮當程序為化學處理與生物處理並聯時,可考慮廢棄廢棄生物污泥迴流共沉生物污泥迴流共沉進流懸浮固體。進流懸浮固體。

    ------ 去除對象為重金屬時,注意去除對象為重金屬時,注意precipitationprecipitation部分之成部分之成效。效。 膠羽大小,加藥種類與順序須配合污泥產生量加膠羽大小,加藥種類與順序須配合污泥產生量加以考慮。以考慮。

  • 14

    常見問題與系統整合性考量(續)常見問題與系統整合性考量(續)

    掌握混凝膠凝個別之目的(續)掌握混凝膠凝個別之目的(續)------ 空氣攪拌易造成局部高剪力狀態,慢混單元避免使空氣攪拌易造成局部高剪力狀態,慢混單元避免使用。用。

    ------ 就就Precipitation, Precipitation, Coagulation, FlocculationCoagulation, Flocculation之需求之需求仔仔細評估快、慢混池槽數。細評估快、慢混池槽數。

    維持沉澱理想之水力條件維持沉澱理想之水力條件------ 沉澱基本上為一物理性之固液分離設施,注意符合沉澱基本上為一物理性之固液分離設施,注意符合「理想「理想」」之水力條件之水力條件。進流井、整流牆、溢流堰、排泥。進流井、整流牆、溢流堰、排泥設施均須妥為設置。設施均須妥為設置。

    ------以化學單元去除有機物應注意排泥,以免污泥以化學單元去除有機物應注意排泥,以免污泥厭氧厭氧上浮。上浮。

  • 15

    標準化的處理流程標準化的處理流程

    前處理單元 調勻池 快混池 慢混池 固液分離

    浮除

    沈澱

    最終pH調整

    廢水 放流或

    生物處理

    生物處理

    活性污泥

    接觸濾床

    最終沈澱池 放流或高級處理

    貯槽Ⅰ

    貯槽Ⅱ

    P

    P

    廢液Ⅰ

    廢液Ⅱ

  • 16

    前處理單元前處理單元——最常被忽略的單元最常被忽略的單元

    前處理單元包括那些?前處理單元包括那些?

    初沈池或沈砂池初沈池或沈砂池

    除油設備除油設備

    細篩機或攔污柵細篩機或攔污柵

    前處理單元的重要前處理單元的重要

    油脂對化學處理單元的影響油脂對化學處理單元的影響

    油脂對生物處理單元的影響油脂對生物處理單元的影響

    油脂對放流水的影響油脂對放流水的影響

    細篩機或攔污柵對皮革、造紙、染整業廢水的重要細篩機或攔污柵對皮革、造紙、染整業廢水的重要

    初沈(或沈砂)池的功能初沈(或沈砂)池的功能

  • 17

    前處理單元常見缺失前處理單元常見缺失

    未設置前處理機制未設置前處理機制

    除油設備功能不佳或根本沒有功能除油設備功能不佳或根本沒有功能

    細篩機或攔污柵細篩機或攔污柵meshmesh數太小,功能不足數太小,功能不足

    初沈或沈砂池無排泥機制初沈或沈砂池無排泥機制

  • 18

    調勻池的功能與設計要點調勻池的功能與設計要點

    調勻池的功能調勻池的功能

    均勻廢水水質,儘可能使進入後續處理單元之廢水水質均勻廢水水質,儘可能使進入後續處理單元之廢水水質

    趨於均一趨於均一

    避免單位時間處理水水質變化過大,影響最終排放水水避免單位時間處理水水質變化過大,影響最終排放水水

    質穩定質穩定

    設計要點設計要點(1)(1)槽體形式槽體形式

    不限,但以方形或圓形為佳。不限,但以方形或圓形為佳。

    (2)(2)槽體大小/停留時間槽體大小/停留時間應依行業別不同或每單位時間廢水水質變化調整調應依行業別不同或每單位時間廢水水質變化調整調

    勻池停留時間。勻池停留時間。

  • 19

    調勻池的功能與設計要點調勻池的功能與設計要點((續續))

    (3)(3)宜設置機械或空氣曝氣攪拌設施宜設置機械或空氣曝氣攪拌設施

    ——攪拌均勻,避免死角。攪拌均勻,避免死角。

    ——有機性廢水(如食品、皮革廢水有機性廢水(如食品、皮革廢水……)應有足夠)應有足夠

    的溶氧,避免發臭。的溶氧,避免發臭。

    (4)(4)強酸性(如鉛蓄電池)或強強酸性(如鉛蓄電池)或強性廢水(如電鍍脫性廢水(如電鍍脫

    脂廢水)可於調勻池先行調整脂廢水)可於調勻池先行調整pHpH值,即採二段式值,即採二段式

    調整廢水酸調整廢水酸值之方式設計。值之方式設計。

  • 20

    調勻池常見缺失調勻池常見缺失

    未考量生產特性與單位時間廢水水質變化,致未考量生產特性與單位時間廢水水質變化,致

    後續處理單元負荷不穩定,最終排放水水質亦後續處理單元負荷不穩定,最終排放水水質亦

    不穩定不穩定

    攪拌不均勻,有死角產生攪拌不均勻,有死角產生

    曝氣風量不足,廢水有臭味產生曝氣風量不足,廢水有臭味產生

  • 21

    快混池的設計要領快混池的設計要領

    快混的功能快混的功能快混的目的,在使混凝劑與廢水快速混合,藉快速的攪拌作快混的目的,在使混凝劑與廢水快速混合,藉快速的攪拌作

    用,破壞粒子穩定性而增加粒子與粒子間彼此碰撞之機率。用,破壞粒子穩定性而增加粒子與粒子間彼此碰撞之機率。

    快混池的設計要求快混池的設計要求(1)(1)槽體形狀槽體形狀

    不特別要求,但以方形或圓形為佳。不特別要求,但以方形或圓形為佳。

    (2)(2)停留時間停留時間一般以一般以11~~55分鐘即可。分鐘即可。

    (3)(3)攪拌方式攪拌方式機械攪拌或空氣攪拌均可。機械攪拌或空氣攪拌均可。

    (4)(4)攪拌機轉速設計攪拌機轉速設計攪拌機轉速以攪拌機轉速以 8080~~100100rpm rpm 或相當於槽內流速約在或相當於槽內流速約在1.51.5m/secm/sec以上。以上。

  • 22

    快混池的設計要領快混池的設計要領((續續))

    (5)(5)藥劑藥劑((NaOHNaOH、、PACPAC))的添加應注意使藥劑與廢水充份混合,且停留時的添加應注意使藥劑與廢水充份混合,且停留時間最長,一般設計時於廢水流入口處添加,且流入口與流出口呈對間最長,一般設計時於廢水流入口處添加,且流入口與流出口呈對

    角位置,避免短流或藥劑浪費。角位置,避免短流或藥劑浪費。

    (6)(6)混凝劑混凝劑((PACPAC、、FeClFeCl33、、……))一般呈微酸性,添加時應注意其對廢水一般呈微酸性,添加時應注意其對廢水pHpH值的影響,混凝劑的添加量取決於杯瓶試驗所得之最佳結果。值的影響,混凝劑的添加量取決於杯瓶試驗所得之最佳結果。

    (註:一般而言,混凝劑的添加量約為(註:一般而言,混凝劑的添加量約為150150~~200200mg/lmg/l間)間)(7)(7)快混單元的水質快混單元的水質pHpH值係指攪拌均勻後欲進入慢混單元之水質值係指攪拌均勻後欲進入慢混單元之水質pHpH值,值,

    故故pHpH監測控制設備應設於快混單元的流出口附近,相關位置圖如監測控制設備應設於快混單元的流出口附近,相關位置圖如下:下:

    快混池pH監測控制

    慢混池

    調勻池

    NaOHPAC

  • 23

    快混池常見的缺失快混池常見的缺失

    混凝劑選用不適當混凝劑選用不適當

    pHpH值控制不當值控制不當可能原因:可能原因:

    (1)(1)未對廢水進行杯瓶試驗,或未依水質變化適時調未對廢水進行杯瓶試驗,或未依水質變化適時調

    整最適當之整最適當之pHpH值範圍與最適當之混凝劑添加量。值範圍與最適當之混凝劑添加量。

    (2)(2)加藥位置不正確。加藥位置不正確。

    (3)(3)pHpH監測控制器位置不正確。監測控制器位置不正確。

    加藥量或加藥位置不正確(出現短流現象)加藥量或加藥位置不正確(出現短流現象)

  • 24

    慢混池的設計要領慢混池的設計要領

    慢混池的功能慢混池的功能藉著凝集劑(或稱助凝劑)的添加使各自帶藉著凝集劑(或稱助凝劑)的添加使各自帶⊕⊕-電之微細、-電之微細、不穩定膠羽粒子在緩慢的攪拌下,彼此凝聚成較大而重之不穩定膠羽粒子在緩慢的攪拌下,彼此凝聚成較大而重之膠羽粒子,進而可藉自身重力而達沈降分離去除之目的。膠羽粒子,進而可藉自身重力而達沈降分離去除之目的。

    慢混池的設計要點慢混池的設計要點(1)(1)槽體形狀槽體形狀

    最好為方形或圓形。最好為方形或圓形。(2)(2)停留時間停留時間

    1010~~1515分鐘(約為快混池的分鐘(約為快混池的33倍)倍)說明:因所需停留時間約為快混池之說明:因所需停留時間約為快混池之33倍,故槽體所需倍,故槽體所需

    容積亦約為快混池之容積亦約為快混池之33倍。倍。(3)(3)攪攪拌方式拌方式

    為利宜攪拌速度之控制,慢混池之攪拌方式宜採慢速機為利宜攪拌速度之控制,慢混池之攪拌方式宜採慢速機械攪拌機設計。械攪拌機設計。

  • 25

    慢混池的設計要領慢混池的設計要領((續續))

    (4)(4)攪拌機轉速設計攪拌機轉速設計2020~~3030rpm(rpm(約為快混池之約為快混池之1/3)1/3)或維持流速於或維持流速於1515~~6060cm/seccm/sec間。間。說明:說明:a.a.若採曝氣攪拌方式設計,應注意風量之大小,以避若採曝氣攪拌方式設計,應注意風量之大小,以避

    免過高之風量對膠羽產生衝擊,一般而言,所需風免過高之風量對膠羽產生衝擊,一般而言,所需風

    量以可將膠羽由下往上帶動,不致往下沈即可。量以可將膠羽由下往上帶動,不致往下沈即可。

    bb..一般而言,流速在一般而言,流速在99cm/seccm/sec以下時即產生沈澱,而流以下時即產生沈澱,而流速大於速大於7575cm/seccm/sec時則膠羽遭破壞。時則膠羽遭破壞。

    (5)(5)凝集劑(或稱助凝劑、凝集劑(或稱助凝劑、polymerpolymer))的添加應注意使藥劑與廢水充份的添加應注意使藥劑與廢水充份混合,且停留時間最長,避免短流或藥劑浪費。混合,且停留時間最長,避免短流或藥劑浪費。

    (6)(6)凝集劑的添加量應取決於杯瓶試驗所得最佳結果之加藥量(註:凝集劑的添加量應取決於杯瓶試驗所得最佳結果之加藥量(註:一般而言,凝集劑之添加量僅約為一般而言,凝集劑之添加量僅約為22mg/Lmg/L即可)。即可)。

    (7)(7)慢混池與沈澱池間的水位差以慢混池與沈澱池間的水位差以1010~~1515cmcm為原則,水位落差愈大,為原則,水位落差愈大,水流流速愈快,對膠羽的衝擊愈大,愈不利於污泥的重力沈降現水流流速愈快,對膠羽的衝擊愈大,愈不利於污泥的重力沈降現

    象。象。

  • 26

    慢混池常見的缺失慢混池常見的缺失

    凝集劑濃稠度不足且加藥量過多/藥劑注入處不凝集劑濃稠度不足且加藥量過多/藥劑注入處不

    當,有短流現象當,有短流現象

    凝集劑採管中加藥方式注入,停留時間不足,且凝集劑採管中加藥方式注入,停留時間不足,且

    未加設未加設steady mixersteady mixer

    攪拌機轉速過快或曝氣風量過大,膠羽遭破壞攪拌機轉速過快或曝氣風量過大,膠羽遭破壞

    慢混池與終沈池間的水位差過大慢混池與終沈池間的水位差過大

    慢混池位於底部而以高揚程泵抽引至沈澱池頂部慢混池位於底部而以高揚程泵抽引至沈澱池頂部

    慢混池位置高於沈澱池進流端慢混池位置高於沈澱池進流端11~~22mm

  • 27

    快混快混//膠凝池之異常原因與解決對策膠凝池之異常原因與解決對策

    異常現象 可能原因 解決對策 1.膠羽的形成

    不良 1a.快混時化學藥品沒有足夠的分散 1b.快混時間過長 1c.不適當的混凝藥劑量 1d.混凝劑加藥地點不適當 1e.助凝劑加藥時機不適當 1f.槽體設計不良,不致造成流況短

    流 1g.膠凝機攪拌速率過快或太慢 1h.廢水之 pH 調整不佳

    1a.增加快混機的攪拌程度 1b.減少快混時間(一般在 1~5 分

    鐘) 1c.根據每一次的杯瓶試驗以決定

    正確的混凝劑量 1d.更改加藥地點,一般混凝劑之加

    藥地點為快混池入口處附近 1e.更改加藥地點,一般助凝劑之加

    藥地點為慢混池入口處 1f.可增設隔板,以改善流況,避免

    短流 1g.調整膠凝機適當的攪拌轉速或

    更換之 1h.校正 pH 計及加藥系統

    2.有良好的膠羽形成,但沉降效果不佳

    2a.膠凝單元及沉澱單元之間的水流速度過高

    2b.膠凝後之膠羽以泵浦抽送至沉澱單元,以致破壞膠羽

    2a.減低流速,使其不致破壞膠羽 2b.加高膠凝單元之高程,使出水採重力流方式流至沉澱單元

    3.膠凝池底沉積污泥

    4a.膠凝機轉速太慢 4b.膠凝機輪葉變形或掉落 4c.池體過大

    4a.調高膠凝機轉速 4b.輪葉修復 4c.更換大馬力膠凝機

    4.池內壁腐蝕剝落

    5a.池內壁耐蝕處理不良 5b.池內壁耐蝕材老化

    5a.依廢水特性及化學加藥種類,選用合適耐蝕材料,重新施工處理

    5b.同 5a.方式解決

  • 28

    固液分離固液分離——沈澱池之設計要領沈澱池之設計要領

    沈澱池的功能沈澱池的功能

    使慢混池所形成之較大顆粒膠羽,以重力且自然沈使慢混池所形成之較大顆粒膠羽,以重力且自然沈

    降之方式進入沈澱槽,再藉由其後之重力沈降及壓降之方式進入沈澱槽,再藉由其後之重力沈降及壓

    密沈降作用進入沈澱池底部,而達固液二個分離界密沈降作用進入沈澱池底部,而達固液二個分離界

    面層之目的。面層之目的。

    沈澱池構造及設計概要沈澱池構造及設計概要

    沈澱池內部可區分為流入部、沈澱部、流出部及污沈澱池內部可區分為流入部、沈澱部、流出部及污

    泥部等四個區間,池體一般由鋼筋混凝土或鋼板所泥部等四個區間,池體一般由鋼筋混凝土或鋼板所

    構成,需具水密度,若為鋼板應予以防腐蝕粉刷或構成,需具水密度,若為鋼板應予以防腐蝕粉刷或

    塗佈。塗佈。

  • 圓形沉澱池圓形沉澱池

  • 正方形沉澱池正方形沉澱池

  • 31

    固液分離固液分離——沈澱池之設計要領沈澱池之設計要領((續續1)1)

    1.1.流入部流入部(1)(1)廢水流入方式廢水流入方式

    廢水流入沈澱池之方式,應考慮下列因素,以防止擾流廢水流入沈澱池之方式,應考慮下列因素,以防止擾流

    及偏流現象發生。及偏流現象發生。

    水位差水位差

    流入位置流入位置

  • 32

    固液分離固液分離——沈澱池之設計要領沈澱池之設計要領((續續11AA))

    (2)(2)整流裝置(或整流板或整流井)整流裝置(或整流板或整流井)a.a.水平流式沈澱池之阻流板一般設置於流入口水平流式沈澱池之阻流板一般設置於流入口6060~~9090cmcm處,高度處,高度9090cmcm左右(水面上左右(水面上2020cmcm,,水面下水面下7070cmcm左右)。左右)。

    b.b.圓形或正方形沈澱池採中心進流設計時,可採圓柱形圓形或正方形沈澱池採中心進流設計時,可採圓柱形整流井設計,整流井之半徑及長度應適當,半徑過大整流井設計,整流井之半徑及長度應適當,半徑過大

    或長度太深則反會產生干擾,造成底泥上浮。或長度太深則反會產生干擾,造成底泥上浮。

  • 33

    固液分離固液分離——沈澱池之設計要領沈澱池之設計要領((續續2)2)

    2.2.沈澱部沈澱部

    (1)(1)沈澱部內之流速沈澱部內之流速

    一般水平流式沈澱池之流速,以不大於沈澱速度之一般水平流式沈澱池之流速,以不大於沈澱速度之99~~

    1212倍為宜,亦即應在倍為宜,亦即應在0.30.3~~0.40.4m/minm/min左右。左右。

    (2)(2)沈澱時間(停留時間)沈澱時間(停留時間)

    一般沈澱時間依粒子的性質採用一般沈澱時間依粒子的性質採用22~~66小時(依行業別廢小時(依行業別廢

    水特性不同而有不同),雖沈澱時間長、去除率高,但水特性不同而有不同),雖沈澱時間長、去除率高,但

    腐敗性的廢水若時間太長,則常因腐敗而使水質發生惡腐敗性的廢水若時間太長,則常因腐敗而使水質發生惡

    化。一般沈澱時間示如下表:化。一般沈澱時間示如下表:

  • 34

    固液分離固液分離——沈澱池之設計要領沈澱池之設計要領((續續3)3)

    廢水種類 沈澱時間 (hr)

    最初沈澱池 1~ 3污水 最終沈澱池 2~ 4

    金屬表面處理廢水 2~ 4

    社區污水廠 4~ 6

  • 35

    固液分離固液分離——沈澱池之設計要領沈澱池之設計要領((續續4)4)

    (3)(3)水深水深

    有效水深一般為有效水深一般為2.52.5~~44mm,,小規模處理設施有較淺者。有效小規模處理設施有較淺者。有效

    水深依沈澱池種類而異,如下圖所示。水深依沈澱池種類而異,如下圖所示。

    圖 沈澱池有效水深

  • 36

    固液分離固液分離——沈澱池之設計要領沈澱池之設計要領((續續5)5)

    (4)(4)表面積負荷表面積負荷

    沈澱池表面積負荷=沈澱池表面積負荷=

    一般有機廢水處理之表面積負荷,初級沈澱池以一般有機廢水處理之表面積負荷,初級沈澱池以2020~~4040mm33/m/m22••dd,,二級沈澱池以二級沈澱池以1515~~3030mm33/m/m22••dd為宜。為宜。

    3.3.流出部流出部(1)(1)溢流堰水平之調整溢流堰水平之調整

    應有能調整溢流堰維持其水平之構造。應有能調整溢流堰維持其水平之構造。

    (2)(2)溢流堰負荷溢流堰負荷溢流堰負荷為單位長度溢流堰於單位時間內溢流之水量,溢流堰負荷為單位長度溢流堰於單位時間內溢流之水量,

    為避免已沈澱之污泥上浮,應維持在一定值以下。原則為避免已沈澱之污泥上浮,應維持在一定值以下。原則

    上溢流堰負荷以上溢流堰負荷以150150mm33/m/m••dd以下為宜。以下為宜。

    處理水量(m3/d)沈澱池表面(1/2π r3)

  • 37

    固液分離固液分離——沈澱池之設計要領沈澱池之設計要領((續續6)6)

    (3)(3)浮渣截留設備浮渣截留設備

    浮渣截留設備為防止沈澱池發生之浮渣流出之設備,通浮渣截留設備為防止沈澱池發生之浮渣流出之設備,通

    常設置於溢流堰之前,此擋板大小為水面上常設置於溢流堰之前,此擋板大小為水面上1010cmcm左右,左右,

    而水面下而水面下2020~~4040cmcm之間之間。。

    4.4.污泥部污泥部(1)(1)集泥方法集泥方法

    沈澱污泥之集泥方法有藉重力集泥斗及利用機械設備之沈澱污泥之集泥方法有藉重力集泥斗及利用機械設備之

    刮泥設備。規模較小者用集泥斗,大者由於集泥困難須刮泥設備。規模較小者用集泥斗,大者由於集泥困難須

    採用刮泥設備。集泥斗之角度依污泥性質而異,一般以採用刮泥設備。集泥斗之角度依污泥性質而異,一般以

    6060°以上,表面呈平滑狀。°以上,表面呈平滑狀。

  • 38

    固液分離固液分離——沈澱池之設計要領沈澱池之設計要領((續續7)7)

    (2)(2)污泥泵污泥泵排泥泵有離心泵、氣升泵及單軸螺旋泵等。排泥泵有離心泵、氣升泵及單軸螺旋泵等。

    集泥方式 注意事項 使用池

    漏斗式 漏斗角度 60° 以上,手動式 正方形池、圓形池

    鏈條式 刮集速度

     最初沈澱池 0.6m/min

     最終沈澱池 0.3m/min

    底部坡度 1/100

    長方形池

    中央驅動式或

    周邊驅動式

    刮集速度

     周邊速度 3m/min 以下,1~2

    周/hr,底部坡度 5/100~10/100

    正方形池

    圓形池

  • 39

    固液分離固液分離——沈澱池之設計要領沈澱池之設計要領((續續8)8)

    沈澱池操作要點沈澱池操作要點

    沈澱池之操作管理,主要為沈澱時間之調整、刮泥機之集沈澱池之操作管理,主要為沈澱時間之調整、刮泥機之集

    泥、排泥及浮渣去除等。泥、排泥及浮渣去除等。

    (1)(1)沈澱時間之調整沈澱時間之調整

    (2)(2)污泥刮泥機污泥刮泥機

    (3)(3)沈澱污泥之排除沈澱污泥之排除

    污泥產生量污泥產生量

    排泥操作排泥操作

  • 40

    沈澱池之異常原因與解決對策沈澱池之異常原因與解決對策異常現象 可能原因 檢查項目 解決對策

    1.浮泥上浮 1a.池中污泥分解1b.刮泥板磨損或故障1c.排泥管阻塞1d.入口阻流板損壞

    1a.檢核排泥狀況1b.目測刮泥板1c.污泥泵輸出量1d.阻流板

    1a.加速排泥頻率及速率1b.修理或更換1c.以逆流清理管線1d.修理或更換

    2.沈澱池內廢水變黑,並腐敗產生惡臭

    2a.污泥刮集設備磨損或故障2b.排泥泵操作不當

    2c.易腐敗之有機廢水處理不當2d.污水在收集系統中分解腐敗

    2e.消化上澄液迴流過多

    2a.目測刮泥機2b.污泥密度

    2c.前處理狀況2d.收集管線之滯留時間及

    流速

    2e.消化上澄液水質及水量

    2a.修理或更換2b.增加排泥頻率及延長排泥時

    間直至污泥密度降至要求值

    2c.廢水預曝氣2d.於收集系統加氯

    2e.迴流前先處理或減低迴流率3.刮泥機停止運轉 3a.剪力梢斷裂、刮泥板損壞

    3b.破片、異物掉入池底3c.過度污泥堆積

    3a.剪力梢、刮泥板3b.刮泥機3c.探測池底

    3a.修理或更換損壞零件3b.去除破片、異物3c.增加排泥頻率

    4.浮渣溢流 4a.浮渣刮除器去除效率不足4b.含高量浮渣廢水排入4c.浮渣刮集板損壞4d.刮板設置定位不當

    4a.浮渣去除效率4b.流入廢水4c.刮集板4d.定位

    4a.提高去除效率4b.限制廢水排放限值4c.清理或更換4d.調整定位

    5.刮泥機鏈條及剪力梢經常損壞

    5a.剪力尺寸及刮集板定位不當

    5b.刮泥機負荷過高

    5a.剪力梢尺寸及刮集板定位

    5b.污泥負荷

    5a.調整刮集板尺寸及更換剪力梢尺寸

    5b.以較長週期操作刮泥機或提高排泥頻率

  • 41

    沈澱池之異常原因與解決對策沈澱池之異常原因與解決對策((續續1)1)異常現象 可能原因 檢查項目 解決對策

    6.污泥淤積變硬排泥困難 6a.過量之砂黏土或其它易積厚之物質

    6b.排泥管流速過低6c.排泥管線或污泥泵阻塞

    6a.除砂系統之操作

    6b.排泥速度6c.污泥泵之流量

    6a.改進除砂系統操作

    6b.增加排泥管流速6c.反沖洗阻塞管線並增加排泥

    頻率7.污泥中固體含量低於要求

    7a.水力超負荷7b.短流

    7c.排泥過量

    7a.進流廢水量及沈澱池負荷7b.使用染料,其他水流追

    蹤劑檢查流況7c.污泥泵操作頻率、時

    間、SS 濃度

    7a.如使用複數池,使分水更均勻7b.見 8a 及 8b

    7c.減低排泥頻率及時間

    8.短流 8a.溢流堰出水不均8b.阻流板損壞

    8a.堰設置位置8b.阻流板

    8a.調整堰設置8b.修理或更換

    9.水流湧動 9a.進流泵操作不良 9a.進流泵操作 9a.修正泵操作穩定進流流量10.進水渠中過度沈澱 10a.流速過低 10a.流速 10a.增加流速或以空氣攪拌以防

    止沈澱11.表面及堰生物過度生長 11.固體堆積致生物生長 11a.目測 11a.經常清理表面

    12.過度腐蝕 2a.污水腐敗 12a.污水顏色及臭味 12a.以防蝕塗料塗裝表面13.鏈條發生噪音 13a.移動零件、磨擦固定零件

    13b.鏈條與齒輪不合13c.鏈條太鬆13d.潤滑不當13e.定位或組合不當13f.零件磨損

    13a.定位

    13d.潤滑13e.定位及組合

    13a.鎖緊及調整鏈條、去除塵埃及其他干擾物質

    13b.更換正確零件13c.隨時維持鏈條拉緊13d.適當潤滑13e.改正定位及組合13f.更換磨損鏈條或軸承更換前

    倒轉磨損齒輪

  • 42

    沈澱池之異常原因與解決對策沈澱池之異常原因與解決對策((續續2)2)異常現象 可能原因 檢查項目 解決對策

    14.鏈條快速磨損 14a.潤滑不當14b.零件太鬆或定位不當

    14a.潤滑作業14b.定位

    14a.適當潤滑14b.調整並上緊整個鏈條

    15.鏈條爬上齒輪 15a.鏈條不適合齒輪15b.齒輪或鏈條磨損15c.鏈條太鬆

    15a.更換鏈條或齒輪15b.更換鏈條,倒轉或更換齒輪15c.上緊

    16.鏈條僵硬 16a.潤滑錯誤16b.生銹或腐蝕16c.定位或組合不當16d.鏈條或齒輪磨損

    16a.潤滑作業

    16c.定位及組合

    16a.適當潤滑16b.清理並潤滑16c.改正定位及組合16d.更換鏈條,反轉或更換齒輪

    17.鏈條或齒輪損壞 17a.突增或超負荷17b.鏈條尺寸錯誤或不適合

    齒輪

    17c.生銹或腐蝕17d.定位錯誤17e.干擾

    17a.進流量

    17d.排列

    17a.避免突增及超負荷或分離同時發生

    17b.更換鏈條,反轉或更換齒輪17c.更換零件、改正腐蝕狀況17d.改正排列17e.確定鏈條及齒輪之齒間無固

    體干擾,如必要鬆開齒輪

    18.油封洩漏 18a.油封失效 18a.油封 18a.更換油封19.軸承或萬向接頭失效 19a.過度磨損

    19b.缺乏潤滑 19b.潤滑作業19a.更換接頭或軸承19b.潤滑接頭或軸承

  • 43

    固液分離固液分離——浮除單元設計要領浮除單元設計要領浮除法的功能浮除法的功能浮除法為固液分離技術之一種,適用於分離比重與水接近之浮除法為固液分離技術之一種,適用於分離比重與水接近之懸浮固體物,與傳統的沈澱法比較,浮除法具有高效率、處懸浮固體物,與傳統的沈澱法比較,浮除法具有高效率、處理時間短、佔地小等優點。理時間短、佔地小等優點。

    浮除原理浮除原理浮除法的技術關鍵即在水中通入或產生大量的微細氣泡,使浮除法的技術關鍵即在水中通入或產生大量的微細氣泡,使其附著在懸浮顆粒上,造成密度小於水的狀態,利用浮力作其附著在懸浮顆粒上,造成密度小於水的狀態,利用浮力作用,使懸浮顆粒浮至水面,達到固液分離的目的。用,使懸浮顆粒浮至水面,達到固液分離的目的。浮除過程大致可分為下列三個步驟:首先在廢水中加入適浮除過程大致可分為下列三個步驟:首先在廢水中加入適當的混凝劑與膠凝劑,在合宜的操作條件下進行混凝、膠凝當的混凝劑與膠凝劑,在合宜的操作條件下進行混凝、膠凝反應、使廢水中的微細顆粒凝聚成疏水性的粗大膠羽。在反應、使廢水中的微細顆粒凝聚成疏水性的粗大膠羽。在廢水中儘可能地產生多量的微細氣泡。使細小氣泡與膠羽廢水中儘可能地產生多量的微細氣泡。使細小氣泡與膠羽顆粒充份接觸,以形成良好的膠羽+氣泡結合體(比重<顆粒充份接觸,以形成良好的膠羽+氣泡結合體(比重<水),有效地於廢水中浮上分離。水),有效地於廢水中浮上分離。

  • 44

    固液分離固液分離——浮除單元設計要領浮除單元設計要領((續續1)1)影響浮除效果之因素影響浮除效果之因素氣泡附著於懸浮固體物表面,產生浮上分離作用之形態有氣泡附著於懸浮固體物表面,產生浮上分離作用之形態有

    三種:三種:

    (1)(1)上升之氣泡與懸浮固體顆粒相吸附而共同上浮。上升之氣泡與懸浮固體顆粒相吸附而共同上浮。(2)(2)膠羽顆粒將上升之氣泡截留在其內部而共同上浮。膠羽顆粒將上升之氣泡截留在其內部而共同上浮。(3)(3)在膠羽的凝集過程中,微小氣泡析出,附著於膠羽結構內而上在膠羽的凝集過程中,微小氣泡析出,附著於膠羽結構內而上

    浮。浮。

    在設計過程為確保浮除系統之浮上分離效果,必須注意下在設計過程為確保浮除系統之浮上分離效果,必須注意下

    列影響因素:列影響因素:

    (1)(1)微細氣泡尺寸微細氣泡尺寸(2)(2)空氣空氣——固體比,即氣固比(固體比,即氣固比(L/solidL/solid或或gg--air/gair/g--solidsolid))(3)(3)進流水進流水SSSS濃度、操作壓力、浮除槽停留時間等。濃度、操作壓力、浮除槽停留時間等。(4)(4)化學混凝單元操作,即膠羽形成效果。化學混凝單元操作,即膠羽形成效果。

  • 45

    固液分離固液分離——浮除單元設計要領浮除單元設計要領((續續2)2)

    浮除設施構造及設計概要浮除設施構造及設計概要於系統設計之前必須確認之主要參數包括:於系統設計之前必須確認之主要參數包括:1.1.原廢水特性,包括流量、水質原廢水特性,包括流量、水質pHpH、、SSSS、、CODCOD、、BODBOD、、油脂及懸浮固油脂及懸浮固

    體物之比重大小等體物之比重大小等。。

    2.2.化學混凝操作條件及膠羽凝集效果。化學混凝操作條件及膠羽凝集效果。3.3.溶氣槽、浮除槽停留時間及操作壓力。溶氣槽、浮除槽停留時間及操作壓力。4.4.加壓迴流水比,即加壓迴流水量與廢水進流量的比值。加壓迴流水比,即加壓迴流水量與廢水進流量的比值。5.5.氣固比,即在大氣壓力下釋放出之微細氣泡空氣量與去除原廢氣固比,即在大氣壓力下釋放出之微細氣泡空氣量與去除原廢水中懸浮固體物量之比值。水中懸浮固體物量之比值。

    6.6.加壓迴流水量與懸浮固體物上浮速度之關係。加壓迴流水量與懸浮固體物上浮速度之關係。7.7.浮渣濃度及體積。浮渣濃度及體積。8.8.表面積負荷與出流水水質關係。表面積負荷與出流水水質關係。加壓溶氣浮除系統之設備詳如下圖所示,其主要設備包括:加壓加壓溶氣浮除系統之設備詳如下圖所示,其主要設備包括:加壓

    泵、溶氣槽、浮除槽、浮渣刮除機等,各項設備之功能及設計參泵、溶氣槽、浮除槽、浮渣刮除機等,各項設備之功能及設計參

    數說明如下:數說明如下:

  • 加壓溶氧浮除系統設備流程圖

  • 47

    固液分離固液分離——浮除單元設計要領浮除單元設計要領((續續3)3)

    1.1.加壓泵加壓泵其主要功用為泵送加壓迴流水供溶氣之用,迴流水量一般為進流水量的其主要功用為泵送加壓迴流水供溶氣之用,迴流水量一般為進流水量的

    2525~~5050%,泵之揚程為%,泵之揚程為4040~~6060mm,,加壓泵通常採用陸上型自吸式離心加壓泵通常採用陸上型自吸式離心泵,一般小型浮除設備之加壓泵亦可採用正排量螺旋泵。泵,一般小型浮除設備之加壓泵亦可採用正排量螺旋泵。

    2.2.溶氣槽溶氣槽溶氣槽的主要功用是使注入之空氣充份且快速地溶解於迴流水中,使能溶氣槽的主要功用是使注入之空氣充份且快速地溶解於迴流水中,使能

    於浮除槽中產生足量的微細氣泡,以發揮浮除效果,溶氣槽的水力停留於浮除槽中產生足量的微細氣泡,以發揮浮除效果,溶氣槽的水力停留

    時間一般為時間一般為33~~55分鐘。常用之溶氣槽型式如下圖,其中溶氣效率最高的分鐘。常用之溶氣槽型式如下圖,其中溶氣效率最高的是填充式溶氣槽,其溶氣效率可達是填充式溶氣槽,其溶氣效率可達8080%以上。%以上。

    3.3.浮除槽浮除槽浮除槽之表面積水力負荷為一重要之設計參數,欲獲致良好之浮除效浮除槽之表面積水力負荷為一重要之設計參數,欲獲致良好之浮除效

    果,表面積水力負荷一般不宜超過果,表面積水力負荷一般不宜超過66mm33/m/m22••dd((未包含加壓迴流水),理未包含加壓迴流水),理想之設計值為想之設計值為44mm33/m/m22••hrhr。。浮除槽之容量,一般設計值為水力停留時間浮除槽之容量,一般設計值為水力停留時間20 20 分鐘以上(未包含加壓迴流水)。分鐘以上(未包含加壓迴流水)。

  • 48

    固液分離固液分離——浮除單元設計要領浮除單元設計要領((續續4)4)

    溶氣槽型式程圖

  • 49

    固液分離固液分離——浮除單元設計要領浮除單元設計要領((續續6)6)

    回形上流式浮除槽 矩形平流式浮除槽

  • 50

    固液分離固液分離——浮除單元設計要領浮除單元設計要領((續續7)7)

    浮除設施操作維護要點浮除設施操作維護要點加壓溶氣浮除法係綜合運用物理化學原理構成之廢水處理技術,加壓溶氣浮除法係綜合運用物理化學原理構成之廢水處理技術,

    操作人員於處理系統日常之操作運轉過程中,必須細心觀察並操作人員於處理系統日常之操作運轉過程中,必須細心觀察並

    記錄各種設備運轉狀況及操作參數條件,長此以往,方能累積記錄各種設備運轉狀況及操作參數條件,長此以往,方能累積

    正確且豐富之操作技術與經驗,有關加壓溶氣浮除系統之主要正確且豐富之操作技術與經驗,有關加壓溶氣浮除系統之主要

    操作參數及控制重點列述如下:操作參數及控制重點列述如下:

    1.1.原廢水進流量及污染濃度原廢水進流量及污染濃度2.2.化學混凝單元之加藥量及化學混凝單元之加藥量及pHpH控制範圍控制範圍3.3.加壓泵流量、壓力及迴流比加壓泵流量、壓力及迴流比4.4.溶氣槽壓力、液位高低與水力停留時間溶氣槽壓力、液位高低與水力停留時間5.5.空壓機輸出壓力及運轉情況空壓機輸出壓力及運轉情況6.6.注入溶氣槽之空氣流量及壓力注入溶氣槽之空氣流量及壓力7.7.氣固比或氣液比氣固比或氣液比8.8.浮除槽廢水微細氣泡數量與懸浮顆粒上浮速度浮除槽廢水微細氣泡數量與懸浮顆粒上浮速度

  • 51

    固液分離固液分離——浮除單元設計要領浮除單元設計要領((續續8)8)

    9.9.浮除槽水力停留時間。浮除槽水力停留時間。10.10.浮除槽表面積負荷浮除槽表面積負荷11.11.浮除槽水位高低(水位調節器刻度)浮除槽水位高低(水位調節器刻度)12.12.浮渣刮除機轉動或運行速度浮渣刮除機轉動或運行速度13.13.浮渣刮除量大小(浮渣刮除量調節器刻度)浮渣刮除量大小(浮渣刮除量調節器刻度)14.14.浮渣產生量及濃度浮渣產生量及濃度15.15.浮除槽表面浮渣厚度及濃稠度浮除槽表面浮渣厚度及濃稠度16.16.底泥量及排泥狀況底泥量及排泥狀況17.17.處理後出流水水質濃度與去除率處理後出流水水質濃度與去除率18.18.運轉操作費用,包括藥品費、電力費等運轉操作費用,包括藥品費、電力費等19.19.各項設備之維護記錄各項設備之維護記錄20.20.其他異常狀況紀錄其他異常狀況紀錄

    加壓溶氣浮除系統之各種異常現象、發生原因;檢查項目及解加壓溶氣浮除系統之各種異常現象、發生原因;檢查項目及解

    決對策,如下表所示:決對策,如下表所示:

  • 52

    加壓溶氣浮除系統之異常原因與解決對策加壓溶氣浮除系統之異常原因與解決對策

    異常現象 可能原因 檢查項目 解決對策

    1.浮渣濃度過稀 1a.處理水量超過負荷

    1b.浮除槽水位太高

    1c.浮渣刮除機轉速過快1d.浮渣刮除量過大

    1e.化學混凝單元操作異常,膠羽凝集效果不佳

    1f.空氣—固體比值太高1g.溶解空氣量不足浮上分

    離效果不良

    1a.查核操作處理水量及浮除槽面積負荷

    1b.檢視浮除槽操作水位是否過高,造成浮渣刮除

    過量

    1c.浮渣刮除情況檢視1d.參考 1c

    1e.檢視原廢水水質及化學混凝單位操作條件

    1f.浮渣是否泡沫狀?1g.參考異常現象 3

    1a.調整系統操作條件

    1b.調整水位調節器,降低水位高度

    1c.視需要進行轉速調整1d.調整浮渣刮除量調節

    器,減少刮除量

    1e.進行化學混凝單元操作調整

    1f.減少空氣供給量1g.參考異常現象 3

    2.浮除槽浮渣刮除不良

    2a.浮渣刮除機轉速過慢2b.刮板位置過高,刮除量

    太少

    2c.刮臂、傾斜未保持水平2d.橡皮刮板磨損破裂、變

    形或彈性疲乏

    2e.浮除槽水位過低

    2a.浮渣刮除情形檢視2b.檢視刮板浸水深度及浮

    渣刮除情況

    2c.浮渣刮除情形檢視2d.橡皮刮板外觀檢視,並

    查核異常原因

    2e.檢視浮除槽操作水位是否過低,影響浮渣刮除

    2a.視需要進行轉速調整2b.視需要重新調整刮板位

    2c.進行刮臂水平校正及調整2d.排除造成橡皮刮板異常

    磨耗之原因並更新橡皮

    刮板

    2e.調整水位調節器,提高水位

  • 53

    加壓溶氣浮除系統之異常原因與解決對策加壓溶氣浮除系統之異常原因與解決對策((續續1)1)

    異常現象 可能原因 檢查項目 解決對策

    3.溶解空氣量不足 3a.溶氣槽壓力不足

    3b.加壓泵揚程不足或流量不足

    3c.減壓閥或空氣釋放器阻塞

    3d.空氣供給設備故障或損壞

    3a.檢視容氣槽壓力計是否壓力偏低

    3b.檢視加壓泵之壓力計及流量計

    3c.操作狀況及外觀檢視

    3d.檢視空壓機、空氣管線、壓力調節器、電磁閥、逆

    止閥等是否障礙或洩漏

    3a.調整減壓閥,提高溶氣槽壓力或提高注入空氣

    壓力

    3b.進行加壓泵之故障排除或維修

    3c.進行減壓閥或空氣釋放器之拆裝清洗

    3d.進行必要之維修或更新

    4.溶氣槽內水位過低

    4a.加壓泵阻塞或故障或停止操作

    4b.空壓機注入空氣壓力過高

    4c.液位控制器失效

    4a.檢視泵是否運轉及操作壓力、流量是否正常

    4b.檢視空壓機壓力調節器及注入空氣壓力

    4c.檢查液位控制器是否故障

    4a.進行加壓泵之故障排除或維修

    4b.降低注入空氣壓力至適當值

    4c.視需要以維修或更新

    5.溶氣槽水位過高 5a.注入空氣壓力太低

    5b.注入空氣量不足5c.液位控制器失效5d.空氣供給設備故障或損

    5a.參考 4b

    5b.參考3d並檢視空氣流量計5c.參考 4c5d.參考 3d

    5a.調高注入空氣壓力至適當值

    5b.參考 3d 或 5a5c.參考 4c5d.參考 3d

  • 54

    加壓溶氣浮除系統之異常原因與解決對策加壓溶氣浮除系統之異常原因與解決對策((續續2)2)

    異常現象 可能原因 檢查項目 解決對策

    6.加壓泵泵送水量過低

    6a.溶氧槽壓力過高6b.加壓泵揚程不足或輪葉

    磨損

    6a..檢視溶氣槽壓力計6b.參考 4a

    6a.調整減壓閥6b.參考 4a

    7.膠羽上浮速度緩慢

    7a.處理水量超負荷7b.空氣溶解量過低7c.化學混凝單元操作異

    常,膠羽凝集果不佳

    7a.參考 1a7b.參考異常現象 37c.參考 1e

    7a.參考 1a7b.參考異常現象 37c.參考 1e

    8.浮除槽表面劇烈翻攪,有大氣泡

    冒出

    8a.溶氣槽排空,大量壓空氣噴出

    8b.液位控制器失效

    8a.檢視減壓閥是否故障8b.參考 4c

    8a.重新調整背壓或維修更換

    8b.參考 4c9.放流水懸浮固體物濃度過高

    9a.處理水量超負荷9b.化學混凝單元操作異

    常,膠羽凝集效果不佳

    9c.浮渣刮除機停止或浮渣刮除速度太慢

    9d.浮渣刮除機轉速過高,擾動過於劇烈

    9e.空氣—固體比值過低

    9f.溶氣量不足

    9a.參考 1a9b.參考 1e

    9c.檢視浮渣刮除機運轉情形及浮渣刮除量

    9d.檢視浮渣刮除機運轉速度及水體擾動情形

    9e.取樣檢視懸浮固體物浮上分離情形及有無大量

    固體物沈降

    9f.參考異常現象 3

    9a.參考 1a9b.參考 1c

    9c.調整刮除機轉速,或調節浮渣刮除量調節器,

    加大刮除量

    9d.調整浮渣刮除機運行速度

    9e.加大注入空氣量

    9f.參考異常現象 3

  • 55

    實際診斷案例實際診斷案例(1(1--1)1)

  • 56

    實際診斷案例實際診斷案例(1(1--1)1)成效成效

    案例廠之廢水處理(案例廠之廢水處理(234CMD234CMD))經瓶經瓶杯試驗加藥量最佳化及初沉污泥回流杯試驗加藥量最佳化及初沉污泥回流助凝元後,處理效果提升,藥劑助凝元後,處理效果提升,藥劑polymerpolymer用量可降低用量可降低63kg/63kg/月,費用可月,費用可節省節省112,000112,000元元//年。年。

  • 57

    實際診斷案例實際診斷案例(1(1--2)2)

  • 58

    物化單元有機物含量高物化單元有機物含量高

    污水處理物化單元設計概要�及常見缺失與解決對策廢水物化處理法適切性探討物化處理單元之流程化學處理單元之流程 --- 化學反應與固液分離化學處理單元之流程(續)物化處理單元之功能物化處理單元評估方式物化處理單元評估方式 --- 杯瓶實驗化學處理單元評估方式 --- 沉降實驗常見問題與系統整合性考量常見問題與系統整合性考量(續)常見問題與系統整合性考量(續)標準化的處理流程前處理單元—最常被忽略的單元前處理單元常見缺失調勻池的功能與設計要點調勻池的功能與設計要點(續)調勻池常見缺失快混池的設計要領快混池的設計要領(續)快混池常見的缺失慢混池的設計要領慢混池的設計要領(續)慢混池常見的缺失快混/膠凝池之異常原因與解決對策固液分離—沈澱池之設計要領圓形沉澱池正方形沉澱池固液分離—沈澱池之設計要領(續1)固液分離—沈澱池之設計要領(續1A)固液分離—沈澱池之設計要領(續2)固液分離—沈澱池之設計要領(續3)固液分離—沈澱池之設計要領(續4)固液分離—沈澱池之設計要領(續5)固液分離—沈澱池之設計要領(續6)固液分離—沈澱池之設計要領(續7)固液分離—沈澱池之設計要領(續8)沈澱池之異常原因與解決對策沈澱池之異常原因與解決對策(續1)沈澱池之異常原因與解決對策(續2)固液分離—浮除單元設計要領固液分離—浮除單元設計要領(續1)固液分離—浮除單元設計要領(續2)固液分離—浮除單元設計要領(續3)固液分離—浮除單元設計要領(續4)固液分離—浮除單元設計要領(續6)固液分離—浮除單元設計要領(續7)固液分離—浮除單元設計要領(續8)加壓溶氣浮除系統之異常原因與解決對策加壓溶氣浮除系統之異常原因與解決對策(續1)加壓溶氣浮除系統之異常原因與解決對策(續2)實際診斷案例(1-1)實際診斷案例(1-1)成效實際診斷案例(1-2)物化單元有機物含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