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師大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生陳婉琳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師大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生陳婉琳

Page 2: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齊白石出生於清同治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1即西元 1864 年 1 月 1 日,歿於

西元 1957 年 9 月 16 日。2齊白石的一生,橫跨了兩個世紀,歷經了朝代更迭、

西方思潮的衝擊,但他卻始終堅持在中國畫傳統的道路上持續耕耘,也因此達到

了極高的藝術成就。而在他近百年的人生之中,有將近一半的時間是在家鄉湖南

湘潭度過,直至客居北京之後,齊白石衰年變法,方發展出了獨樹一格的藝術風

格,並享譽畫壇。而齊白石的一生,從木匠到一代大師,總共曾正式拜入七位老

師門下,他們分別是齊仙佑、齊長齡、周之美、蕭傳鑫、胡沁園、陳之蕃、王湘

綺,3而他們在齊白石的人生中,也都扮演著推波助瀾、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由此可知,若欲釐清齊白石的藝術風格發展脈絡,則須先了解其人生歷程。本文

即先以齊白石的人生經歷為立基,並將接續針對齊白石的書法、篆刻藝術分述並

討論之。

一、齊白石的人生經歷

齊白石原名齊純芝,4幼時家貧,初和祖父學習認字,上私塾後開始展現出

繪畫的天份,在課餘時常畫家鄉常見的花草、禽鳥、蟲魚等。5十二歲時娶妻陳

春君,6十五歲時始學習木匠手藝維生,初學大器作,7十六歲時改學小器作。8二

十歲時,在一主顧家中見到一殘缺《芥子園畫譜》,便商借勾影,此後畫譜內的

1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2014),頁 9。 2 郎紹君著,《齊白石研究》(北京市: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頁 12。 3 郎紹君著,《齊白石研究》,頁 50-58。 4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5。 5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7-27。 6 為了增加家中做事的人手,而讓家中男孩在年幼時即娶親,是齊白石湖南家鄉的風俗。齊白石

也是因此在十二歲時即和長他一歲的陳春君成親。詳情請見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

人自述》,頁 32-33。 7 大器作即為粗木作,主要工作為在建造房屋時立木架,或是製造較粗糙的桌椅等家具。詳情請

見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28-37。 8 小器作主要工作為雕花或是製造細緻小巧的用品,地位較大器作木匠為高。詳情請見齊白石口

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38。

Page 3: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內容成為他雕花的靈感來源,也開始在雕花之餘積存了畫稿,並在家鄉小有畫名。

9二十六歲時,齊白石拜擅於畫像及山水人物的蕭傳鑫為師。10二十七歲時受到胡

沁園鼓勵,走上讀書學畫、賣畫養家之途,並拜胡沁園為師學習工筆花鳥草蟲,

拜陳少蕃為師學習讀書,兩位老師並為他取單名「璜」字,號「瀕生」,另取別

號「白石山人」以備題畫之用。11然而,由於他人稱呼時往往略過「山人」二字

不提,而僅稱呼其「白石」,「齊白石」之名即由此而來。12此外,齊白石初學寫

字時原本學的是館閣體,13也是在拜入胡沁園、陳之蕃兩位老師門下之後,因著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和王仲言、羅真吾、羅醒吾、陳茯根、譚子荃、胡立三共七人組成龍山詩社,被

稱為「龍山七子」,而由於齊白石年紀最長,故為社長。16齊白石三十七歲時,

在因詩而結緣、同樣出身工匠的張仲颺介紹之下,拜見了當時的湘潭名士王湘綺,

並拜其為師。17

齊白石四十歲以前沒有出過遠門,來往之處都在家鄉湘潭附近,直至四十

歲那年的秋天,方應夏午詒之邀,前往西安教導其如夫人姚無雙作畫。18藉此機

會,齊白石結識了樊樊山,遠遊了西安及北京,回程時並繞道天津、上海,而這

9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38-43。 10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48。 11 由於齊白石住家與白石鋪相近,故得此白石山人之別號。詳情請見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

《白石老人自述》,頁 48-55。 12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5。 13 館閣體所指為官方使用、流行於科舉考場及館閣的字體,屬於楷體的一種。詳情請見齊白石

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62。 14 何紹基以書法聞名於世,其書法中以草書之藝術成就最高。詳情請見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

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62;陳志明,《鄧石如與何紹基法古書風之比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0)。 15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5。 16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56。 17 張仲颺原為鐵匠出身,發憤用功且讀書有成,當時為王湘綺門下的弟子。詳請請見齊白石口

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59-66。 18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75。

Page 4: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也成為了齊白石的首度遠遊。19齊白石四十二歲時,應其師王湘綺之邀同遊南昌,

並遊覽了滕王閣、百花洲等名勝之地,而這也是齊白石的第二次遠遊。20齊白石

四十三歲時,應汪頌年之邀前往桂林遊玩,並在桂林賣畫刻印為生,後於四十四

歲時為尋從軍的四弟齊純培及長子齊良元而到了欽州,並在當地教郭葆生的如夫

人學畫,並得以臨摹了許多郭葆生收藏的八大山人、徐渭、金農等的真跡,而這

也成為了齊白石的第三次遠遊。21齊白石四十五歲那年,循上年之約,再度前往

欽州教導郭葆生的如夫人作畫,並隨其到了肇慶、東興等地,而此行也成為齊白

石的第四次遠遊。22到了齊白石四十六歲時,應羅醒吾之邀,前往廣州遊玩,並

在當地賣畫刻印為生,期間短暫回家小住之後,又再前往欽州接四弟齊純培及長

子齊良元回家,直至隔年,也就是四十七歲時才返家,而這也是齊白石人生中的

第五次遠遊。23在四十歲至四十七歲之間,齊白石五度出門遠遊又返回家鄉的這

段歷程,也就是其人生中著名的「五出五歸」。

經歷了「五出五歸」之後,齊白石原不欲再度出門遠遊,而欲長留家鄉,

然因時勢動盪,湘潭常有軍隊甚或土匪出沒,因此 1917 年,齊白石五十五歲時,

在樊樊山來信相勸之下,前往北京。24齊白石在北京暫住法源寺期間,當時在北

京畫壇已享有盛名的陳師曾因見其所刻之印章,而特地來訪,兩人並因此結為好

友。25當時,齊白石曾請陳師曾品評他所畫的《借山圖卷》,該圖是齊白石十分

寶貴的作品,平常不輕易示人。26陳師曾看了畫之後,認為齊白石畫格很高,並

19 樊樊山時任陝西臬臺,是當時的名士、名詩人。詳情請見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

人自述》,頁 75-81。 20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81。 21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82-84。 22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87-92。 23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92-96。 24 樊增祥,字樊山,是當時的著名詩人,曾數度幫助當時在北京沒沒無聞的齊白石在北京謀生。

詳情請見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07;郎紹君著,《齊白石研究》,頁

50-58。 25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07。 26 胡佩衡、胡橐,《齊白石畫法與欣賞》(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頁 41-48。

Page 5: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題詩相贈:

曩於刻印知齊君,今復見畫如篆文。

叢蠶束紙寫行腳,腳底山川生亂雲。

齊君印工而畫拙,皆有妙處難區分。

但恐世人不識畫,能似不能非所聞。

正如論書喜姿媚,無怪杜甫譏右軍。

畫吾自畫自合古,何必低首求同群?27

陳師曾在詩中指出和齊白石相識始於其刻印,齊白石的印藝精湛,而畫雖不至精

湛,卻與印相同,也有其絕妙之處。齊白石看了這首詩之後,認為陳師曾之意在

鼓勵他自創風格。28然而,齊白石原本的畫風受到八大山人影響較明顯,卻不受

到當時的北京藝術市場所歡迎,齊白石卻由於返家又再次上京定居等因素,直到

1919 年才真正開始「衰年變法」,自創了紅花墨葉的畫法。29

此次北京行返家後,家鄉動亂卻日漸嚴重,而由於齊白石在家鄉已有名聲,

更是成為土匪放話綁票的目標。30有鑑於此,齊白石遂下定決心於 1919 年前往

北京定居。由於其父母年事已高,其妻陳春君也捨不得拋下家鄉的少許產業,因

此決定留在家鄉,並為齊白石在北京添一副室胡寶珠,以就近照料其生活起居。

27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07-108。 28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08。 29 根據《白石老人自述》,齊白石指出紅花墨葉的畫法為陳師曾的鼓勵所自創。然而,根據胡佩

衡及胡橐合著的《齊白石畫法與欣賞》,則指出齊白石為聽從了陳師曾的勸告而改學吳昌碩的大

寫意畫法,並在「衰年變法」後獨創出自己的畫法。郎紹君則在《齊白石研究》中指出,由於陳

師曾受吳昌碩影響頗深,曾得吳昌碩親傳,而齊白石在自述中並未指出陳師曾鼓勵其改變的方向

為效法吳昌碩,也完全規避提及在變法時向其學習一事,可能是由於心理因素。詳情請見齊白石

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20-123;胡佩衡、胡橐,《齊白石畫法與欣賞》,頁

20;郎紹君著,《齊白石研究》,頁 134-161。 30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13-116。

Page 6: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31

1919 年,齊白石五十七歲時,在陳師曾的影響之下改變畫法,世稱「衰年

變法」。32同年,齊白石結識梅蘭芳,其後亦收梅蘭芳為徒。33而和梅蘭芳的相識,

對齊白石而言,最大影響在於得見梅蘭芳家中所種植的許多花木,尤其是高達百

種的牽牛花,從此啟發了齊白石摹繪牽牛花的興趣。341922 年,在陳師曾的介紹

之下,齊白石的畫作被帶到日本展覽出售,並大受歡迎;隔年,陳師曾因病逝世,

齊白石悲痛不已。351927 年,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校長林風眠邀請齊白石前往該校

教導中國畫。36隔年,齊白石與當時擔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院長的徐悲鴻結識,

並在其延請之下擔任該校教授。37

1937 年,齊白石七十五歲時,因聽信舒貽上之鎏為其所算之八字,為了趨

吉避凶而改稱自己為七十七歲。38同年七月,發生蘆溝橋事變,日軍進佔後,齊

白石也辭去了教職,深居簡出39。其後,陸續有許多日軍、商人等登門求見,齊

白石以病婉拒,不願與他們往來,僅將賣畫事宜交由南紙店代為處理。401940 年

時,其妻陳春君病逝於家鄉,享年七十九歲;隔年,齊白石扶副室胡寶珠為繼室,

並將財產分給在家鄉湘潭跟北京的子女。411942 年時,齊白石因不堪假藉買畫名

義之人登門打擾,因此在門口貼上「停止賣畫」四字;同年,繼室胡寶珠亦病逝,

31 齊白石聘副室胡寶珠時,已五十七歲,而胡寶珠為十八歲,此次成家之事全為其妻陳春君所

安排。詳情請見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16-120。 32 齊白石對於自己定居北京後,於年老之時方改變畫風的這件事情稱之為「衰年變法」。根據郎

紹君的研究,齊白石雖然於 1917 結識陳師曾,但「衰年變法」則始於 1919 年。詳情請見齊白石

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20-123;郎紹君著,《齊白石研究》,頁 134-161。 33 梅蘭芳為京劇大師,更於三〇年代被評為「四大名旦」之一,其於 1925 年正式拜齊白石為師

學畫草蟲。詳情請見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23-135。 34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23-127 35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30-132。 36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37-139。 37 郎紹君著,《齊白石研究》,頁 343。 38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71。 39 郎紹君著,《齊白石研究》,頁 347。 40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74-175。 41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77-184。

Page 7: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令齊白石頓失依靠,悲傷不已。42 1945 年時,日軍無條件投降,齊白石十分欣

喜,亦於隔年正式恢復賣畫刻印,潤格照舊。43

抗戰結束之後,齊白石在藝壇的地位跟名聲也扶搖直上。1946 年,徐悲鴻

擔任北平藝專校長,延聘齊白石擔任名譽教授。441947 年,李可染拜齊白石為師,

而齊白石也相當看重李可染。1949 年時,徐悲鴻擔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亦聘

請齊白石擔任名譽教授。到了 1951 年時,老舍的夫人胡絜青也正式拜齊白石為

師,也因此老舍和齊白石多有來往,曾以前人詩句為題請齊白石作畫,齊白石也

因應老舍的要求而激盪出了不同以往的藝術火花。45

1953 年時,齊白石 93 歲大壽,北京文藝界特別為此召開了祝壽會;同年,

齊白石當選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一任理事會主席及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461954

年,齊白石被湖南省選為全國人大代表。471955 年,德國總理拜訪齊白石,並授

與其德國藝術科學院通訊院士榮譽狀。481956 年,齊白石被授與 1955 年度的國

際和平獎金。491957 年,齊白石九十七歲時,北京中國畫院成立,齊白石擔任名

譽院長。50同年 9 月 16 日,齊白石因病逝世,其後於 1963 年被選為世界十大文

化名人之一。51

二、齊白石的書法藝術

齊白石對書法藝術的鑽研,主要是源自於繪畫題跋的需要,而進一步將書法

42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87。 43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98-200。 44 郎紹君著,《齊白石研究》,頁 350。 45 郎紹君著,《齊白石研究》,頁 352。 46 郎紹君著,《齊白石研究》,頁 353。 47 郎紹君著,《齊白石研究》,頁 354。 48 郎紹君著,《齊白石研究》,頁 354。 49 郎紹君著,《齊白石研究》,頁 354。 50 北京中國畫院即現在的北京畫院。詳情請見郎紹君著,《齊白石研究》,頁 355。 51 郎紹君著,《齊白石研究》,頁 355。

Page 8: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的筆墨技巧融入於繪畫之中。52而齊白石在書法藝術上的成就,起初也來自於繪

畫作品上的題跋,然而在畫名漸起之後,由於越來越多人請他題字,也才保留下

了獨立的書法作品。53有關齊白石學習各種字體的書法風格,簡要整理於圖表

2-1:

圖表 2-1:齊白石書法風格簡表

字體 年代/作品名稱 作品圖片

何紹基行書 1893 年/《梅花天

竹白頭翁》題跋

《爨龍顏碑》碑

1940 年/《借山

館》

金農抄經體楷

1912 年/《水族四

屏—游鴨圖》題跋

52 馬明宸,《借山煮畫:齊白石的人生與藝術》,頁 169-174。 53 當時如齊白石的好友胡佩衡,即曾請齊白石為《湖社月刊》題寫刊名。詳情請見馬明宸,《借

山煮畫:齊白石的人生與藝術》,頁 169-174。

Page 9: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李邕行書 1924 年/《題畫詩

之一》

《天發神讖碑》

《三公山碑》

秦權

1920 年/《竹》題

個人風格字體 1953 年/《和平》

齊白石初學寫字時,所學的是館閣體,在二十七歲時拜入胡沁園、陳少蕃門

下之後,才改學何紹基的字體。54由於初學館閣體,讓齊白石打下了楷書的基礎,

而齊白石所學的何紹基字體,則僅限於行書。55齊白石這個時期的書法風格,可

由他三十一歲的花鳥畫作品《梅花天竹白頭翁》的題跋(圖表 2-1)了解。56《梅

花天竹白頭翁》的題跋全文為:

笑煞錦鴛鴦,浮沉浴大江。

不如枝上鳥,頭白也成雙。

54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62-64。 55 黃惇,〈齊白石書法的發展脈絡與風格形成——兼論北京畫院藏齊白石書法作品〉,收錄於《齊

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頁 62-71。 56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人巧勝天:齊白石書畫展:遼寧省博物館藏精品》(臺北市:

國立歷史博物館,2011),頁 66-67。

Page 10: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夫子大人之命,光緒十九年夏四月,受業齊璜。57

根據題跋可知,這幅畫為齊白石受到當時的老師胡沁園之命而繪製的,而當時齊

白石所學習的即為何紹基的字體。這首題跋描繪的是不需要羨慕美麗的鴛鴦,生

活的範圍只有在江河之中,還不如枝頭上自在的白頭翁。詩句中透露出一種閒適

的悠然自得感,更巧妙地運用了白頭翁名字中的「白頭」二字,和鴛鴦呼應成雙

成對的意境,並用囿於江河的鴛鴦對比枝頭上白頭翁的自在。齊白石書寫題跋的

字體秀美中帶著瀟灑,筆勢略偏左低右高,如同題跋的意境一般,整體流露出行

雲流水、怡然自得之感。

到了 1903 年,齊白石四十一歲時,在北京時認識了李筠庵,並在他的影響

下學寫魏碑,並臨《爨龍顏碑》,從此即採此書風直到 1933 年。58這個時期齊白

石的書法作品,則可以 1904 年所書的《借山館》(圖表 2-1)橫幅做為代表。59該

橫幅主體僅「借山館」三字,字體方正整齊,並如同《爨龍顏碑》般兼具楷書、

隸書之特色。60

此外,齊白石是在 1902 年,也就是四十歲時,認識了樊樊山,並因此看到

了他八大山人及揚州八怪的畫作收藏,也得見了金農冊頁上的題款,由此齊白石

寫詩、題畫則都模仿金農「抄經體楷書」,而這也影響了齊白石的藝術風格。61齊

57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人巧勝天:齊白石書畫展:遼寧省博物館藏精品》(臺北市:

國立歷史博物館,2011),頁 66-67。 58 根據《白石老人自述》,齊白石自言:「以前我寫字,是學何子貞的,在北京遇到了李筠庵,

跟他學寫魏碑,他叫我寫《爨龍顏碑》,我一直寫到現在。」由於《白石老人自述》為齊白石 1933

年請張次溪為其記述,故推知齊白石直到 1933 年仍採用《爨龍顏碑》之書風。詳情請見齊白石

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81-82。 59 朱天曙,〈清代以來的碑派書風與齊白石書法〉,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北

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頁 576-591。 60 朱天曙,〈清代以來的碑派書風與齊白石書法〉,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

頁 576-591。 61 黃惇,〈齊白石書法的發展脈絡與風格形成——兼論北京畫院藏齊白石書法作品〉,收錄於《齊

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頁 62-71。

Page 11: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白石學習金農風格的書法作品,則可由其繪製於 1912 年的《水族四屏—游鴨圖》

的題跋(圖表 2-1)了解。該圖的題跋全文為:

古人作畫,不似之似,天趣自然,固曰「神品」。鄒小山謂:未有形不似

而能神似者。此語板刻,《桐陰論畫》所謂真不妄也。萍翁。62

齊白石在這段題跋中提到了自己對於作畫的看法,認為所謂「不似之似」,才是

最上乘的作品。並且也提出鄒一桂的看法偏頗且刻板,並且表示贊同《桐陰論畫》

中對畫作的品評。這段題跋的文字即為金農「抄經體楷書」的風格,字體偏方正,

錯落整齊,橫筆較細瘦而其餘筆畫則較為渾厚,整體呈現古拙質樸之感。另一方

面,明明是書寫在紙上的平面字體,卻因為筆畫的安排及錯落的方式,予人彷彿

躍然紙上、像是木雕作品般的立體感。

而到了大約四十七、八歲時,齊白石又將行書風格改為學習李邕的《麓山寺

碑》和《雲麾將軍碑》,而完全拋下了曾經熟練的何紹基行書風格。63而齊白石

對於李邕行書的學習,也是他「五出五歸」後所花費時間最長的。64此外,齊白

石在行書上亦曾學習鄭板橋的筆法,並受其影響頗深。65齊白石這個時期的行書

作品,則可以《題畫詩之一》(圖表 2-1)作為了解。《題畫詩之一》的全文為:

不教磨墨苦人難,一日揮毫十日閒。

且喜楊枝慰愁寂,一春家在雨中山。

62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人巧勝天:齊白石書畫展:遼寧省博物館藏精品》(臺北市:

國立歷史博物館,2011),頁 106-107。 63 黃惇,〈齊白石書法的發展脈絡與風格形成——兼論北京畫院藏齊白石書法作品〉,收錄於《齊

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頁 62-71。 64 朱天曙,〈清代以來的碑派書風與齊白石書法〉,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

頁 576-591。 65 胡佩衡、胡橐,《齊白石畫法與欣賞》,頁 179-183。

Page 12: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自題雨景山水畫幅

煥如仁兄兩正 齊璜66

齊白石在書寫《題畫詩之一》時,所使用的即為受到李邕風格所影響的行書。此

時的書寫,與早期學習何紹基行書時的字體相較,明顯更加雄渾豪邁,氣勢十足。

除了筆畫更為渾厚有力之外,連筆的部分也明顯增多,看來更有一氣呵成之感。

而字裡行間的錯落有致,更讓整篇書法動勢十足、躍然紙上。

而在齊白石的書法藝術中,則以其風格鮮明的篆書影響最大。67齊白石是在

學習何紹基的行書之後,由於想學習刻印,而開始學習鐘鼎篆隸。68由此可知,

齊白石的篆書和其篆刻藝術之間的因果關係,而其篆書的風格,亦需和其篆刻的

風格演變一併考量。在篆書上,齊白石取《天發神讖碑》中蒼勁的「方」筆,以

及《三公山碑》的精神並將其篆書字體加以改良成較易懂的形式,並如同篆刻藝

術上取法於喜愛的秦權一般,也在篆書上融合了秦權的短促感與細瘦的筆畫,最

終發展出獨樹一格、帶有隸書用筆風格的篆書。69此外,齊白石寫篆書時,筆力

往往透入紙內,也是源自於他篆刻時使用的刀法。70

根據黃惇的研究,齊白石的畫作上最早出現的篆書為作於 1920 年的《竹》

上題跋之一的「吾友」(圖 2.5)二字。71以時間點來看,1920 年也正是齊白石進

行衰年變法的開端,在此時將篆書加入畫作的題跋之中,除了具實驗性質之外,

66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33。 67 朱天曙,〈清代以來的碑派書風與齊白石書法〉,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

頁 576-591。 68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62-64。 69 齊白石的篆書藝術發展到成熟期時,篆書的風格已經和篆刻非常類似,而篆書的筆意也會融

合到繪畫之中。詳情請見杜佳穎,《齊白石書法線條之探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碩

士論文,2011 年),頁 108-127;崔峻豪,《齊白石篆刻藝術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

系碩士論文,1991),頁 82-88。 70 崔峻豪,《齊白石篆刻藝術的研究》,頁 82-88。 71 黃惇,〈齊白石書法的發展脈絡與風格形成——兼論北京畫院藏齊白石書法作品〉,收錄於《齊

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頁 62-71。

Page 13: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更別具意義。此時的齊白石,已見過並開始學習《天發神讖碑》的筆法,72故此

「吾友」二字,亦如《天發神讖碑》的風格般,方筆較多,並蒼勁有力。

齊白石是在大約六十歲時,將自己所臨過的碑帖集大成之後,在其書法已看

不出是特別學習哪一家風格的情況之下,形成了所謂的「齊白石體」。73而齊白

石薈萃出的個人風格字體,可藉由其晚年的作品《和平》(圖表 2-1)了解。74此

橫幅作於齊白石九十三歲之時,雖然僅「和平」兩大字,卻仍看得出其運筆之穩

健。而此時的篆書字體,雖然仍似方筆,但又帶有圓潤之感,而收筆時的篤定,

也讓短短兩字卻充滿氣勢。

關於自己對各家書法的學習與融會貫通,齊白石嘗言:

書法得於李北海、何紹基、金冬心、鄭板橋與《天發神讖碑》的最多。寫

何體容易有肉無骨,寫李體容易有骨無肉,寫金冬心的古拙,學《天發神

讖碑》的蒼勁。75

正如齊白石所言,由何紹基的字體中學得「肉」,也就是書法的形體,學李邕的

字體則學得「骨」,即為書法的骨幹,而在書法呈現出的氣勢與氛圍上則兼學金

農的「古拙」以及《天發神讖碑》的「蒼勁」,最終融合而成齊白石的個人特色。

三、齊白石的篆刻藝術

篆刻藝術之於齊白石,除了是其抒發己志的媒介,而和齊白石的書法扮演著

72 齊白石約在 1919 年時開始學習《天發神讖碑》的篆刻筆法,有關這個部分在本文後續探討篆

刻的部分會有更詳細的論述。 73 胡佩衡、胡橐,《齊白石畫法與欣賞》,頁 179-183。 74 胡佩衡、胡橐,《齊白石畫法與欣賞》,頁 179-183。 75 胡佩衡、胡橐,《齊白石畫法與欣賞》,頁 180。

Page 14: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相同的角色,更是其在繪畫作品畫面上精心安排、不可或缺的藝術風格要素。尤

其,齊白石一生自用圖章高達數百個,但全部都是自己親手所刻,可區分為名字

印、吉語印、齋館印、閒文印等。76而其中單以閒文印而言,又可依照印文種類

區分為十一種。77由此可知,篆刻藝術等同於齊白石在不說話、不書寫時,表達

自己真實想法的另一個窗口,在他的生命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齊白石更以

「三百石印富翁」78自稱。因此,繼前文對齊白石書法藝術風格進行重點爬梳之

後,接下來即對於齊白石的篆刻藝術風格進行脈絡發展上的簡述。

齊白石年少時的木匠經歷,使他手部的力量強勁,加上他很少用硬度較高的

石料,使得他篆刻時呈現出的刀法更為雄健有力。79除此之外,他在篆刻作品的

構圖上常使用錯落的方式排列文字、強調文字筆畫疏與密之間的對比、為製造自

然的殘破效果而將刻好的印章敲邊,80展現出齊白石獨有的篆刻美學。而齊白石

篆刻時在朱文與白文之間的運用,對白文的明顯偏好也是其特色之一。81

1928 年,齊白石在《白石印草》自序中,提到了他與篆刻開始接觸的契機:

余之刻印,始於二十歲以前。最初自刻名字印。82

根據此自序,齊白石是從二十歲以前即開始刻印,代表著齊白石在仍為木匠、未

正式拜師學畫之時就已經涉略於篆刻。然而,在《白石老人自述》中最早關於齊

76 胡佩衡、胡橐,《齊白石畫法與欣賞》,頁 184-187。 77 郎紹君著,《齊白石研究》,頁 322-327。 78 齊白石指出,「三百石印富翁」的稱號,實為其自嘲自己收藏石章的數量龐大。詳情請見齊白

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56-74。 79 齊白石刻印時,較常使用壽山、青田或是價格較低廉的玉石,而較少使用昂貴的石料。詳情

請見郎紹君著,《齊白石研究》,頁 312-321。 80 郎紹君著,《齊白石研究》,頁 312-321。 81 黃惇,〈印從書出 膽敢獨造——北京畫院藏齊白石三百方印章研究〉,收錄於《齊白石國際

研討會論文集(上)》,頁 72-95。 82 齊良遲主編,《齊白石文集》,頁 106-107。

Page 15: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白石的刻印記敘則是發生在三十二歲之後,當時也是刻名章。83因此,自序此處

的「始於二十歲之前」的「自刻名字印」,和《白石老人自述》中相似的場景但

卻是發生在不同年歲,兩者之間或許存在著是非關係。84不過,不論是根據自序

或是《白石老人自述》,齊白石刻印始於刻名章,的確是毋庸置疑的。

在闡明了與篆刻接觸的開始之後,齊白石在《白石印草》自序中,也說明了

自己學習篆刻的歷程:

友人黎松安借以丁、黃印譜原拓本,得其門徑。後數年,得《二金蝶堂印

譜》,方知老實為正,疏密自然,乃一變。85

齊白石在三十四歲那年,由黎松安處獲得丁龍泓和黃小松的刻印拓片,而三

十六歲時又得到黎筱蓀贈送丁龍泓和黃小松的印譜,由此齊白石真正開始學習了

丁、黃兩家的精密刀法,而其印也於其後受到王湘綺的欣賞。86根據自序所言,

丁龍泓和黃小松的刻印拓片,也是齊白石篆刻入門的開始。過了幾年,在齊白石

四十三歲、第二次遠遊返家後,他在黎薇蓀家中見到《二金蝶堂印譜》,齊白石

借回勾臨了一本,此後篆刻改為學習趙之謙的風格。87而關於齊白石對於趙之謙

83 根據《白石老人自述》,最早關於齊白石刻印的記敘出現在三十四歲那年的部分,提及前兩年

在別人家畫像時,曾遇一長沙篆刻家,齊白石向其求刻名章卻遭到刁難鄙視,齊白石一氣之下,

雖然不懂篆法及刀法,只是詩友們教給他一些初步的方法,卻自己用修腳刀刻了名章,後被主人

家看到卻大為讚賞。筆者由此段記敘的時間以及提及篆刻初步手法為詩友所教,而龍山詩社成立

於齊白石三十二歲之時,故推知齊白石這段刻名章的往事發生在三十二歲之後。詳情請見齊白石

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56-74。 84 《白石印草》自序作於 1928 年,《白石老人自述》則是於 1933 年起由齊白石口述,張次溪

為其筆錄。以時間順序而言,《白石印草》自序著作較早,時間上可能也較準確。然而,若根據

是詩友教授齊白石初步篆刻刀法來推斷,時間點又落於齊白石三十二歲之後。崔峻豪在他的碩士

論文中則指出,齊白石是在三十二歲時自學刻印,但是直到三十四歲時才向朋友學習刻印的方法。

詳情請見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56-74;郎紹君著,《齊白石研究》,

頁 312-321;崔峻豪,《齊白石篆刻藝術的研究》,頁 82-88。 85 齊良遲主編,《齊白石文集》,頁 106-107。 86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56-74。 87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75-106。

Page 16: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二金蝶堂印譜》的推崇與學習,他在 1938 年的《半聾樓印草》序中也提及:

刻印者能變化而成大家,得天趣之混成,別開蹊徑而不失古碑之刻法,從

來惟有趙撝叔一人。予年以至四十五歲時尚師《二金蝶堂印譜》。趙之朱

文近娟秀,與白文之篆法異,故予稍稍變為剛健超縱,入刀不削不作,絕

摹仿,惡整理。再觀古名碑刻法,皆如是。苦工十年,自以為刻印能矣。

88

根據此段序文,齊白石認為古往今來眾多刻印家中,只有趙之謙能夠完美融合天

然之趣以及古碑之刻法。在這段序文中,齊白石也點出了自己學習《二金蝶堂印

譜》的時間起始於四十五歲之前,而「苦工十年」,也表示了其直到五十五歲都

還是學習趙之謙的風格。89而到大約四十八歲時,齊白石並將治印的參考擴展到

了漢印。90齊白石並指出,趙之謙的朱文和白文的篆法不同,而較為娟秀,齊白

石自己將其稍微改變為「剛健超縱」的風格,下刀之後不回刀也不補刀,91和古

代名碑的刻法相同。

而齊白石在《白石印草》自序中,在闡述了丁龍泓和黃小松的刻印拓片以及

趙之謙的《二金蝶堂印譜》對他學習的影響之後,又指出其後自己篆刻藝術學習

對象的改變:

再後喜《天發神讖碑》,刀法一變。再後喜《三公山碑》,篆法一變。最後

88 齊良遲主編,《齊白石文集》,頁 150。 89 黃惇,〈印從書出 膽敢獨造——北京畫院藏齊白石三百方印章研究〉,收錄於《齊白石國際

研討會論文集(上)》,頁 72-95。 90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97。 91 齊白石在這段文中表現出的治印態度與《白石老人自述》中關於齊白石對於治印態度的敘述

相同。原文為:「我刻印,同寫字一樣。寫字,下筆不重描,刻印,一刀下去,決不回刀。」詳

情請見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63-165。

Page 17: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喜秦權縱橫平直,一任自然,又一大變。92

根據自序所言,在這之後,齊白石見到了《天發神讖碑》,而改變了刀法,而在

這之後又見到了《三公山碑》,而改變了篆法。93由《半聾樓印草》序可知,齊

白石見到《天發神讖碑》並改變刀法的時間,大約是在五十五歲之後。無獨有偶,

也是在齊白石五十五歲時,由於陳師曾賞識齊白石的篆刻,更曾有「齊君印工而

畫拙」之詩句,兩人並由此相識相交於北京。94最後,齊白石在定居北京之後,

轉而喜愛秦權的自然。此外由於此自序撰於齊白石六十六歲之時,可知齊白石篆

刻藝術學習的對象,由《天發神讖碑》到《三公山碑》,再到秦權,這三階段的

變化,均發生於五十五歲至六十六歲之間。95在六十六歲之後,齊白石的篆刻藝

術,才開始真正融合了各家所長,並開創自己的風格。96

根據以上對齊白石學習篆刻歷程及風格發展的爬梳,將其篆刻發展歷程整理

如下圖表 3-1:97

92 齊良遲主編,《齊白石文集》,頁 106-107。 93 此部分的轉變,也和齊白石在《白石老人自述》中的描述相同,惟在該書中並未指出見到此

二碑文確切的時間點。詳情請見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55。 94 有關齊白石與陳師曾的交遊往來,本章第一節中有詳細論述。詳情請見齊白石口述,張次溪

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07-108。 95 黃惇,〈印從書出 膽敢獨造——北京畫院藏齊白石三百方印章研究〉,收錄於《齊白石國際

研討會論文集(上)》,頁 72-95。 96 黃惇,〈印從書出 膽敢獨造——北京畫院藏齊白石三百方印章研究〉,收錄於《齊白石國際

研討會論文集(上)》,頁 72-95。 97 此表格為本文作者依照對齊白石《白石印草》自序、《半聾樓印草》序及自跋印,並綜合《白

石老人自述》,及參考黃惇所撰〈印從書出 膽敢獨造——北京畫院藏齊白石三百方印章研究〉

一文所整理而成。

Page 18: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圖表 3-1:齊白石篆刻風格簡表

齊白石年歲 學習對象 精選作品 精選作品印文

/時間

三十四至約四十二歲 丁龍泓

黃小松

漢印

我生無田食破硯

/作於齊白石三十

六歲時(1898 年)98

四十三至五十五歲 趙之謙

五十以後始學填詞

記/作於齊白石四

十八歲時(1912 年)

99

五十五至六十六歲 《天發神讖碑》

《三公山碑》

秦權

三百石印富翁

/作於齊白石五十

五歲時(1919 年)100

六十六至九十歲 獨創風格

七十三歲後鐫

/作於齊白石七十

三歲時(1935 年)101

由上表可知,以齊白石學習篆刻第一個階段的作品《我生無田食破硯》(圖

表 3-1)為例,其篆刻作品筆畫較細瘦,文字排列整齊,畫面整體安排雖然是未

98 圖片及相關資訊來源請見北京畫院編,《齊白石三百石印朱蹟》(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

2012),頁 50-51。 99 圖片及相關資訊來源請見北京畫院編,《齊白石三百石印朱蹟》,頁 80-81。 100 圖片及相關資訊來源請見北京畫院編,《齊白石三百石印朱蹟》,頁 96-97。 101 圖片及相關資訊來源請見北京畫院編,《齊白石三百石印朱蹟》,頁 396-397。

Page 19: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曾留白、布滿版面的,卻因為字體的秀麗,以及字與字之間適當的間隔錯落,使

得此印觀來,頗具清爽俊逸之風格。再者,推移到第二個階段,以篆刻作品《五

十以後始學填詞記》(圖表 3-1)為例,可發現此階段之字體和第一階段明顯區隔,

以齊白石的話來說,即為將「娟秀」稍變為「剛健超縱」。若以此印和《我生無

田食破硯》對比,明顯的是在此印的版面安排上,對於字與字間的區隔已不再如

此注重,反而更注重整體印文的呈現。

若是再推移到齊白石學習篆刻的第三個階段,此時的代表作品則為《三百石

印富翁》(圖表 3-1)。此印的文字,明顯地出現高低錯落的安排,而將下排字的

筆畫安插在間隔之中的巧妙安排,更呈現出匠心獨具的效果。此外,此印文右上

的缺角亦明顯為刻意敲邊而製造出來的效果。然而,畫面的不完整,卻和本印筆

畫最少的「三」字的橫筆,形成了交叉的視覺映像,如此虛實之間的交錯,更讓

印文整體更添立體感。

最後,在齊白石學習篆刻的第四個階段,也是其從前面三階段的學習淬煉之

後,所得出的獨創風格。此處所列舉的作品《七十三歲後鐫》(圖表 3-1),由印

文得知此印作於齊白石七十三歲之時。此印印文安排為右高左低之勢,因此產生

的留白,配合整體文字的版面安排,營造出充滿動勢的效果。而配合著印文筆畫

的安排,第一行「七」字和「十」字的橫筆巧妙地穿插在第二行的「三」字和「歲」

之中,更在視覺上創造出緊密的連結感。若是以此印中的「十」字和第二階段《五

十以後始學填詞記》中的「十」字相比,字體上明顯為此印穩健老練許多,尤其

是「十」字的豎筆結尾,更是有著如同用毛筆書寫一般的效果。此外,若是以此

印中的「三」

字和《三百石印富翁》中的「三」字相比,筆法上面也明顯地較為圓潤渾厚。

齊白石從不避談自己學習的來源之一即為古人,然而他卻總是能師古而不拘

Page 20: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泥於古,融合各家之長而更進一步發展出自己的獨創風格。齊白石在為自己所作

的自跋印中曾有文云:

予之刻印,少時即刻意古人篆法,然後即追求「刻」字之解義,不為

「摹」、「作」、「削」三字所害,虛擲精神。人譽之,一笑,人罵之,一笑。102

在刻印上,齊白石也是抱持著師古而不拘泥於古的精神,年輕時學習古人的

篆法,然後追求的是篆刻的「刻」字。「刻」字所代表的精神,之於齊白石,則

是「不摹」、「不作」、「不削」,下刀之後不補刀,也不再額外修飾,以齊白石的

話來說,就是「痛快」二字。103也就是因為刻印求的是痛快,齊白石獨創風格之

後,不論世人喜歡讚譽,抑或是貶抑之,他都可以抱持著這份堅持和灑脫,擇善

固執地從事篆刻創作了。

四、結論

齊白石雖然以畫聞名世界,更有著二十世紀中國最偉大畫家的美譽,但是他

的書法及篆刻藝術,也不因畫名而黯淡,反而更有著獨到之處,並和繪畫本身相

得益彰地讓作品的畫面更趨完整。

齊白石的書法,起初以題跋依附在畫作之上,才逐漸受到世人的注意。但他

博學且努力,行書兼學何紹基、金農、魏碑、李邕,篆書則取《天發神讖碑》、《三

公山碑》及秦權,吸收各家之長之後,最終融合成自己的特色。另一方面,齊白

石的篆刻,則是先從丁龍泓、黃小松的風格開始,融合漢印,其後又學習趙之謙,

102 李祥林編著,《中國書畫名家畫語圖解:齊白石》(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頁 116。 103 根據《白石老人自述》,齊白石嘗言:「我常說:世間事,貴痛快。何況篆刻是風雅事,豈是

拖泥帶水,做得好的呢?」。詳情請見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頁 164-165。

Page 21: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最後又轉為學習《天發神讖碑》、《三公山碑》直至秦權,最後發展出自己獨特的

風格。

綜觀齊白石的書法及篆刻的學習歷程,最大的特色在於他從不因學成某種風

格而自滿,他持續地吸收汲取自己所欣賞的藝術風格,而不囿於朝代及作品形式。

此外,齊白石更不固守學習而來的前人風格,而是能夠獨立思考,大膽地融入自

己的想法創新改革,最終才能成功開創出屬於自己的書法、篆刻藝術特色。正如

他的人生經歷一般,從木匠到畫家,從家鄉湘潭到北京,持續不斷地突破自我,

才有了今天享譽世界的齊白石。

Page 22: 齊白石書法、篆刻研究 - NTNUarts.ntnu.edu.tw/uploadfiles/files/20160510_160847_7068.pdf · 兩位老師的影響,而改學何紹基的字體。 14 齊白石三十歲以後,畫名漸起,家裡的生活也因而改善。15三十二歲時,

參考書目

一、中文專書

1. 北京畫院編,《齊白石三百石印朱蹟》,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2012。

2. 李祥林編著,《中國書畫名家畫語圖解:齊白石》,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

版社,2009。

3. 郎紹君著,《齊白石研究》,北京市: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

4. 胡佩衡、胡橐,《齊白石畫法與欣賞》,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

5. 馬明宸,《借山煮畫:齊白石的人生與藝術》,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2013。

6.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白石老人自述》,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2014。

7. 齊良遲主編,《齊白石文集》,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05。

8.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人巧勝天:齊白石書畫展:遼寧省博物館

藏精品》,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2011。

二、期刊文章

1. 朱天曙,〈清代以來的碑派書風與齊白石書法〉,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

會論文集(下)》,(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頁 576-591。

2. 黃惇,〈齊白石書法的發展脈絡與風格形成——兼論北京畫院藏齊白石書法

作品〉,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北京市:文化藝術

出版社,2010),頁 62-71。

三、論文

1. 杜佳穎,《齊白石書法線條之探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碩士

論文,2011 年。

2. 陳志明,《鄧石如與何紹基法古書風之比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碩士論文,2010。

3. 崔峻豪,《齊白石篆刻藝術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