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印象派之父-莫內

印象派之父 莫內 - sip.csjh.tp.edu.twsip.csjh.tp.edu.tw/sites/art/DocLib6/九年級品味藝術家/99-909/印象派之父... · 生平 「印象派之父」的克勞德.莫內出生於巴黎,在他五歲的

  • Upload
    others

  • View
    1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印象派之父-莫內

生平「印象派之父」的克勞德.莫內出生於巴黎,在他五歲的時候全家搬到了諾曼第的勒阿弗爾。他的父親希望他繼承家裡的雜貨店,但莫內則想成為一個藝術家。在諾曼第的海灘上,莫內的作品被風景畫家歐仁·布丹看見了,布丹很欣賞他,之後布丹成了莫內第一個學畫的老師。布丹經常帶著他出去畫風景,並且傳授他一些理念,布丹認為畫畫必須要到大自然去,只是關在家中作畫是畫不好的。布丹的一席話深深的影響著這位未來印象派大師的心靈。

在哈佛港地區,莫內和布丹以及一個荷蘭畫家戎金在一起作畫。布丹與戎金對於莫內早期的藝術發展均產生莫大影響。但父親卻相當反對莫內和這些自由派人士的交往,由於父命難違, 不久之後莫內在巴黎加入了夏爾(Charles Gleyre)畫室。在那裡他結認了雷諾瓦、巴奇耶(Frederic Bazille)以及西斯莉(Alfred Sisley)。他們共同創造了一種新的藝術手法,即在戶外和自然光線下用濃厚的油彩作畫,後來被稱為印象派

生平

莫內在戰後回到法國後,1872年以勒阿弗爾的一處風景為背景創作了《印象·日出》。它在1874年第一次印象派畫家展上亮相,根據這幅畫的題目,藝術評論家路易·勒魯瓦提出了「印象派」的說法。1870年代是他開始印象派推動的重要十年,在這十年中印象派舉辦了4次聯合畫展,莫內都有參加。 1883年4月,莫內搬到了Giverny。他在那種植了一個大花園並完成了他餘生的繪畫創作。

生平

何謂印象派?• 印象派,是於1860年代法國展開的藝術運動、畫風。印

象派的命名源自於莫內於1874年的畫作《印象·日出》,遭到學院派的攻擊,並被評論家路易斯·勒羅伊挖苦是「印象派」。

• 印象派畫作常見的特色是筆觸未經修飾而顯見,構圖寬廣無邊,尤其著重於光影的改變、對時間的印象,並以生活中的平凡事物做為描繪對象。著名的藝術家有克勞德·莫內、愛德華·馬奈、竇加、皮耶-奧古斯特·雷諾瓦等,其中塞尚後開創了後印象派。

主要風格• 莫內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

表現技法。• 最重要的風格是他改變了

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莫內曾長期探索光色與空氣的表現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象作多幅的描繪,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抒發瞬間的感覺。

各時期風格特色 (1840~1926)

少年時代:諷刺漫畫就已具備了驚人的

形似能力。早期:

Monet和十九世紀中葉風景畫家的朦朧概括迥然不 同。他的風景畫完全以主題的視覺經驗感知為首要的考慮,忽視傳統的概念﹝構圖、題材、潤飾等﹞。

• 1870 年代:以不加琢磨的手法來呈現視覺經驗中片段的紊亂素材:雜陳的彩色筆觸同時襲向眼睛,因視覺的混合作用而成為炫目的幻影。

各時期風格特色 (1840~1926)

各時期風格特色 (1840~1926)

• 晚期:多半描繪自己家裡的庭園。莫內晚期的一些連作(約1890年以後),雖依然保有印象主義率性,但也表現了一種似能用圖像來表達的自然神秘主義。側重於同一主題在不同光線和空氣下變幻無窮的外觀。因而油彩記錄下來的,不是所見物體的本身,而是觀看的過程。

畫作介紹

《日出印象》

莫內在1872年造訪家鄉時完成《日出˙印象》,他極簡潔地描繪太陽從充滿霧氣的勒阿弗爾外港升起。莫內運用粗線條描繪出薄薄的橙橘色,使得白色底從中透出,反映出天空和水中的光線倒影。灰色和淡紫色調,以時而粗線條、時而稀疏的筆觸,表現出朦朧清晨的霧氣和幾乎靜止的水面。如同其他時期的畫作,白色底從中透出,給予這些陰暗的色調一種明亮感。

日出印象﹝Impression, Sunrise﹞1873 年油彩‧畫布,48 x 63 公分馬蒙丹美術館,巴黎﹝Paris﹞,法國

《蛙塘》蛙塘﹝La Grenouillere﹞1869 年油彩‧畫布,75 x 100 公分大都會美術館,紐約﹝New York﹞,美國

畫中的蛙塘,是賽納河畔一處露天咖啡和遊艇中心,靠近莫內當時居住的布吉瓦爾,莫內時常和他的朋友雷諾瓦等人去那裡作畫。這幅畫背景中的樹用橄欖綠,人物用白色和藏青,他用纖細的筆觸簡單幾筆就可以爛熟地勾出輪廓。平塗的藍色和白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產生天空;褚色和藍色,藍色和黑色則表現水上的倒影。

《聖德尼街的節日》• 聖德尼街的節日

﹝The Rue Saint-Denis, 30th of June 1878﹞ 1878 年

• 油彩‧畫布,76 x 52 公分

• 盧昂美術館,盧昂﹝Rouen﹞,法國

莫內於 1878 年舉家暫時遷往巴黎。在巴黎,莫內於1878 年 6 月 30 日,聖德尼街的節在陽臺上俯瞰全國性節日慶典時快速繪成的,顯示了莫內運用紅、黃、藍三原色隨意揮灑的技巧。

《坐在柳樹下的女人 》

本圖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印象主義業已完成的表現效果。畫家希望捉住純現實的僅僅一瞬,這種性格反射在染遍一切物體的玫瑰色空氣之中,包括天空、樹木、房屋、及融入周圍風景的人物等。莫內使用清晰可辨的無數快速筆觸,覆蓋在塗底色的顏料之上,其目的不只在明示形體,也在於捕捉光的影響。

大規模連作

大規模的連作~盧昂主大教堂

• 1890年和1893年,莫內兩度到盧昂畫大教堂,時間都是在晚冬到早春。這系列的製作,在構圖上限制得很緊,哥德式教堂的正面幾乎佔滿整個畫面,光與影不斷地交錯變動,色彩也在游移之中,從深藍而逐漸一幕一幕地變為眩目的黃色。

大規模的連作~盧昂主大教堂• 莫內在初期極端反對以素

描味的筆法,做傳統式、沒個性的「潤飾完工」的工作;但在進到群體連作時期,卻對「潤飾」建立了一個新觀念。

• 他認為「潤飾」並不意味是「滑順」或「細膩」;而是以「完整性」為目的的整理工作、塑造與連作中的其他作品之間的關聯性,並且也是把他當時的感覺與記憶,作番完全滿意的表現。

大規模的連作~盧昂主大教堂

大規模的連作~盧昂大教堂

大規模的連作~盧昂主大教堂

大規模的連作~麥草堆

• 莫內家的北邊,有一大片種麥的斜坡,在收成之後,麥稈堆得像一座一座的小山,散落在各處。平凡的田園景觀,在莫內眼中,卻是從光、大氣及色彩的觀點,來做不同的闡釋。

田野中的麥草堆 麥草堆(陰天的雪景)

大規模的連作~麥草堆

麥草堆(冬天的清晨)

麥草堆(日落) 麥草堆(陽光照射下的雪景)

大規模的連作~麥草堆

麥草堆(日落時的雪景) 麥草堆(寒冬)

麥草堆(夏末)

大規模的連作~麥草堆

麥草堆(秋天日落)

麥草堆(清晨) 麥草堆(夕陽)

大規模的連作~睡蓮

• 莫內在逝世前的27年,不斷地以睡蓮池為畫題從事連作。他重覆地畫著自家的「庭園」,其實並非畫睡蓮和橋,而是描繪反映四週環境的「水的表情」,描繪從對象反射過來的「光的波動」穿過空氣而傳來的印象。

睌上的睡蓮

大規模的連作~睡蓮

池中之雲

大規模的連作~睡蓮

大規模的連作~睡蓮

Q&A

Q&A

• 1.請問莫內起初是從事哪方面的繪畫?

Q&A

• A:諷刺漫畫

Q&A

• 請問莫內是因為哪一幅畫作被戲弄稱為”印象派“?

Q&A

A:日出印象

Q&A

• 請列舉兩個莫內的大規模連作名稱

Q&A

• A:睡蓮,稻草堆,盧昂大教堂,日本橋……….

The End

工作分配• 組長:

劉宇珊-power point製作• 組員:

郭芳妤-power point製作羅濟函-資料提供林宜萱-資料提供古季軒-資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