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星雲大師╱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遇挫折不順遂時, 要將「原因」找出來, 並痛切改過不推諉, 在人生道上 自然能暢行無阻。 現代的道場 不睡覺 會頭痛? 文/星雲大師 文/吳娟瑜 文詞探源 出爾反爾不帶貶味 文/曾昭安 師友古人 親子心橋 蘇東坡的月亮 星雲大師佛教裡找到歡喜人生 自古以來,寺院就是藝術的殿堂 ,佛像雕刻、繪畫,乃至寺院本身 的建築之美,令人自然心生寧靜祥 和之感。置身其間,聆聽晨鐘暮鼓 、磬漁梵唱,帶給人心靈的淨化、 精神的鼓舞、思想的啟發,對社會 人心產生一股道德的自我約束力。 時至現代化的今日,道場的功能又 擴大了,有那些功用呢? 第一、傳統與現代結合:傳統叢 林有著早晚課誦、鐘板號令、禪修 念佛與法會等修持特色,現代的寺 院,除此之外,更具有現代化的設 備,如千人用餐的齋堂、寬敞的會 議室、講說的經堂、方便的視聽室 等等,針對不同根機的眾生,給予 契理契機的接引因緣。 結合寺院傳統的特色與現代化的 功能,發揮淨化人心、改善社會風 氣的力量更大。 第二、僧眾與信眾共有:過去的 寺院道場都是出家人所有,過去的 佛教,也主要靠出家人來弘揚發展 。時至今日,佛教已經傳播到全球 五大洲,僅憑少數出家人的努力, 顯然不足;尤其隨著教育的普及, 在家眾中,才學豐富者也不在少數 。因此,現代化的寺院道場,在一 個教主佛陀的感召之下,寺院道場 為僧信二眾共有,彼此敞開心胸, 相互融和幫助;在一個人間佛教的 信仰之下動員,彼此尊重包容,共 同發揮弘化的力量。 第三、行持與慧解並重:現代的 寺院道場,有著行解並重的功能。 所謂:「行在禪淨雙修,解在一切 佛法。」除了禪堂、念佛、禮懺、 法會等共修課程,讓身心達到安定 、淨化之效,並有講經說法,以增 進慧解,消除煩惱。此外,也舉辦 各種社教課程、活動,從自利利他 中,福慧雙修、知行合一。 第四、宗教與藝文合一:傳統寺 院本來就具有藝文之美,雕樑畫棟 、歌唄讚詠、詩書畫作等,都給予 眾生有著不同的心靈感受。現代化 的寺院道場,更是重視藝文的內涵 ,其舉辦各種文學、心理、藝術等 講座,各種講習會、讀書會、研習 營,並設有滴水坊、陳列館、展覽 館、寶藏館、美術館等,可以說, 讓佛教與藝文結合外,更展現寺院 多元化的功能。 佛教寺院的意義何在?世間的錢 財,只能拯救肉身生命,濟人燃眉 之急,但無法息滅貪瞋癡三毒;佛 法的布施,能更進一步地淨化心靈 ,孕育法身慧命,使人斷除煩惱, 了生脫死,其影響及於生生世世, 這才是最徹底的慈善事業。今日現 代化的佛教,寺院道場就是學校, 就是加油站,就是百貨公司,它淨 化我們的心靈,豐富我們的生活, 擴大我們的願心,昇華我們的生命 。現代寺院道場的功能有這四點: 第一、傳統與現代結合, 第二、僧眾與信眾共有, 第三、行持與慧解並重, 第四、宗教與藝文合一。 黃昏時刻,我正在一家幼稚園演講, 家長帶著孩子們聚集在校內操場,煞是 熱鬧。 當我問起:「最近惹爸媽不高興的小 朋友,請站到前面來。」這時,跑來一 對可愛的小兄弟,一個約五歲,一個約 三歲,哥哥指著頭頂說:「媽媽說,不 乖乖睡覺,我會頭痛。」 站立一旁,眼睛咕嚕咕嚕轉的弟弟, 依樣畫葫蘆地說:「我會頭痛!」 一定要早睡早起? 乍聽之下有點奇怪,我立刻請教了他 們的媽媽。 媽媽很靦腆,約莫三十多歲,她面露 尷尬地說:「看他們不好好睡,一直吵 鬧,我就講一些話嚇他們。」 「早睡早起當然是好習慣,但為什麼 告訴孩子會頭痛呢?」 「我也不知道,可能聽過有人這麼說 吧。」年輕媽媽很誠實,她大概沒想到 自己是受到「集體潛意識」的影響。 集體潛意識,按照瑞士心理學家榮格 的說法,是指人格結構最底層的無意識 ,也包括了與祖先相關的遺傳痕跡。若 要細分,這類的遺傳又可分為「原生家 庭」和「原生家族」的潛意識。 此外,集體潛意識也包括非血脈相傳 的影響,涵蓋於各個民族、社群自然形 成的一些想法,深植在價值觀裡,自己 不一定清楚來源。 目前,3C產品不斷演化,國際交通便 捷,全球各地的人透過了網路與運輸的 大量交流,更醞釀出許多新的集體潛意 識。 不自覺的錯誤暗示 這位年輕媽媽,就是從報章雜誌或電 視新聞等環境暗示中,形成了一項「集 體潛意識」──早睡早起身體好,如果 不這樣,可能會傷害到身體。 夜晚入睡前,若兩個兒子吵鬧不休無 計可施時,她就出言恐嚇,但兩個幼兒 尚未有足夠的覺知能力,只是把那些字 句當成遊戲。 這些話語,在懵懵懂懂的年紀裡看似 無傷大雅。但講久了,深植於潛意識, 身體、心靈接受了這樣的負面暗示,又 會產生另一番的影響。 年輕媽媽聽了我的分析後心生警惕, 也願意接受建議。我告訴兩兄弟:「你 們去盪鞦韆,但不要說『我會頭痛』, 要說『我很健康,我很好』,好嗎?」 活潑可愛的男孩們,歡喜地奔向遊樂 場,年輕媽媽也笑著說:「吳老師,我 懂妳的意思了。我要改變說法,不要給 孩子錯誤的暗示。」 「沒錯!」我讚許她能快速領悟,也 讓現場的家長們見識到,集體潛意識在 親子關係裡原來有這樣的威力。 扭轉潛意識 集體潛意識,以社會群體共生所形成 的占大多數,例如:小孩網路遊戲玩多 了會成癮;這個時代養兒不能防老啊; 成年子女不婚不生,家長也無可奈何; 或是,失智人口愈來愈多,哪一天會不 會輪到我? 然而集體潛意識並非全屬負面,例如 :尊重子女的自由意志,鼓勵他們探索 自己;或是女兒一樣是人才,需要好好 栽培等等。這些,就是正向的、積極面 的,屬於新一代的集體潛意識。 人生的選擇,有多少受到集體潛意識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佛 光山第九十四期短期出家修道會大眾堂 日前恭請得戒和尚星雲大師,於佛光山 雲居樓二樓,為來自英國、法國、比利 時、西班牙、葡萄牙、加拿大、澳洲、 智利、新馬等十五個國家地區六百多名 佛子開示,現場提問踴躍,大師予以釋 疑,並叮嚀大家要找到歡喜,時時記得 給人歡喜、給人快樂。 星雲大師敘述自己十二歲出家至今, 一生只做過一件事,就是做和尚。「我 這一生在寺院裡度過,寺院就是我的家 。」大師說:「佛教很好,做和尚很好 。」自幼勤勞作務,尤其擅長典座,自 信能煮出最美味的飯菜。沒受過正式教 育的大師,還在二十二歲那年受他師父 的朋友之邀,擔任小學校長。 來來去去 自在豁達 星雲大師從年少經歷生病、戰亂,可 文/楊晨 以說是「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對此 豁達表示:「來就來,去就去,在人間 非常自在。」二十三歲到台灣,算算至 今七十年了,光陰過得很快,如今世界 各地都有佛光山的道場,想到坐落在各 地的寺院就覺得很歡喜,歡迎大家前往 ,大家都是同道,如兄弟般。 「佛光山開山今年是五十三年」,星 雲大師說:「我的人生歲月充滿快樂、 歡喜,在佛教裡要能找到這些歡喜快樂 ,我做和尚很自在歡喜,希望你們也能 有這體會。各位不一定要出家做和尚, 在寺院住一段時期人生會很有趣味。」 有佛子問大師,至今仍堅持寫書法, 是什麼樣的力量在支撐著?如何踐行人 間佛教?星雲大師說,給人歡喜,給人 快樂,不給人麻煩。「你們平常做人不 給人歡喜嗎?如果有得罪別人,應該覺 得抱歉。」大師說:「我這一生就是希 望給人歡喜,給人歡喜我就覺得很快樂 的影響而不自知,等到回頭追溯時,才 發現這些念頭早已烙印在成長路上。 以我為例,十歲即喜歡閱讀世界名著 ,無形中吸收了許多成功人士的思維和 作風。長大後從國中教師、報社主編轉 到電視台、企業機構,之後又到美國留 學。此刻回想起來,我因為閱讀的潛移 默化,吸收了一個集體潛意識──人需 要不斷自我突破! 我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然而那兩個小 兄弟,就需要有人從旁拉一把了。 半小時後,他們蹦蹦跳跳地跑回來, 一路念著:「我很健康,我很好!」家 長們忍不住鼓掌歡迎他們。可見只要及 時調整,一切都還來得及的。 。」 任教南華大學的李姿瑩提問,如何接 引更多佛教研究者參與短期出家修道會 ,大師回答:「可以跟他們分享你的歡 喜。」佛光山大慈佛社信徒,也是佛門 親家的杜金釵,經常被人詢問為何讓讀 到美國史丹福大學數學博士的孩子出家 ,杜金釵說,唯有修道才最究竟,很歡 喜成就二個女兒出家,如今證明,成為 星雲大師的弟子,追隨大師修道是最好 的選擇。 誠心拜佛 有助身心 來自美國、馬來西亞、葡萄牙等地海 外佛子也問及,在寺院很好運用佛法, 回去後如何在生活中繼續?現代人壓力 大,憂鬱症、躁鬱症的人愈來愈多,身 為佛弟子如何幫助他們?還有沒進過學 校的大師如何自學?大師說,要靠自己 發心,別人無法代替;多多拜佛,對身 心會有幫助。 來自越南的四名佛子表示,希望接引 越南的僧青年到佛光山學習,期盼藉由 大師的威德力,將人間佛教帶回越南。 星雲大師為此讚歎,希望全世界的人都 能像他們這般努力,期許一起加油。 現場唱誦〈無相頌〉、太虛大師〈 五十生日感言〉、〈十修歌〉等。在場 有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傳燈會 會長慈容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 南法師、萬年寺住持妙淨法師、叢林學 院男眾學部學務長慧豪法師、菲律賓光 明大學校長Dr. Helen Correa,由佛光 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擔任 英文翻譯。 佛光山第九十四期短期出家修道會大 眾堂恭請得戒和尚星雲大師,為十五個 國家地區的六百多名佛子開示。 圖╱人間社記者莊佳穎 蘇東坡寫月亮,巧妙各不同。〈水調 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 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 嬋娟」,訴說感傷;〈赤壁賦〉中,七 月既望、十月之望,有抒情和意境。 〈前赤壁賦〉:「誦明月之詩,歌窈 窕之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以明 月形容美人,有相思渴慕,但「抱明月 而長終」並非能懷抱美女,「不知東方 之既白」。 〈後赤壁賦〉:「人影在地,仰見明 月」,人影如雜念,在明月洗禮下全然 解脫,而「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即是「知不可乎驟得」的修行方法,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正可呼應:「 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 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 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 ,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 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 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 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 悲仰。」蘇東坡以明月形容十方圓明, 貼切傳神。 在黃州第三年,蘇東坡還寫了〈臨江 仙〉。教我們如何「倚杖聽江聲」:「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 餘生。」翻攪內心歸於平靜,此身如小 舟,消逝無蹤,得道成仙。 〈卜算子〉又是另一番光景:「缺月 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 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幽居定慧院,齋戒誦經、參禪打坐,彷 彿孤鴻消失天際,片刻卻又亂上心頭, 孤寂冷颼颼,毫無輕安暖意。 缺月較明月,力有未逮,由「客喜而 笑」至道士顧笑」,楊世昌僅費時三個 月,即享「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以長 終」清風明月無窮之樂!以禪悅為食。 「出爾反爾」,在今天是個貶味十足 的成語,它的意思很明顯:說了又反悔 ,說了卻不做,表示言行前後自相矛盾 ,反復無常。 但是,「出爾反爾」最初並不讓人討 厭。《孟子.梁惠王下》有這樣的故事 :鄒魯之戰,鄒國的官員戰死了三十三 人,而老百姓卻沒有一個願意隨長官而 去。鄒穆公很糾結:如果殺百姓的話, 人數太多殺不完;如果不殺的話,又難 解心頭之恨。於是,他向孟子討教。 孟子的回答很果斷:「眼前是飢荒年 頭,老百姓不是餓死,就是逃亡;可您 呢,糧食堆滿,金銀囤積,您的官員卻 沒有一個實話實說。這就是對上怠慢國 君,對下殘害百姓!曾子說:『戒之戒 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鄒穆 公這才明白,老百姓見死而不救,是那 些官員咎由自取。如果他們當官時能夠 施行仁政,愛民親民,能不受百姓親近 、愛戴? 可見,「出爾反爾」的原意是,你怎 麼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麼對待你,並 不帶貶味。

星雲大師╱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現代的道場 不睡覺 會 …「早睡早起當然是好習慣,但為什麼 ... 智利、新馬等十五個國家地區六百多名

  • Upload
    others

  • View
    7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星雲大師╱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現代的道場 不睡覺 會 …「早睡早起當然是好習慣,但為什麼 ... 智利、新馬等十五個國家地區六百多名

星雲大師╱Venerable Master Hsing Yun

遇挫折不順遂時,要將「原因」找出來,並痛切改過不推諉,在人生道上自然能暢行無阻。

現代的道場 不睡覺,會頭痛?文/星雲大師

文/吳娟瑜

文詞探源

出爾反爾不帶貶味 文/曾昭安

師友古人

親子心橋

蘇東坡的月亮

星雲大師:佛教裡找到歡喜人生

自古以來,寺院就是藝術的殿堂

,佛像雕刻、繪畫,乃至寺院本身

的建築之美,令人自然心生寧靜祥

和之感。置身其間,聆聽晨鐘暮鼓

、磬漁梵唱,帶給人心靈的淨化、

精神的鼓舞、思想的啟發,對社會

人心產生一股道德的自我約束力。

時至現代化的今日,道場的功能又

擴大了,有那些功用呢?

第一、傳統與現代結合:傳統叢

林有著早晚課誦、鐘板號令、禪修

念佛與法會等修持特色,現代的寺

院,除此之外,更具有現代化的設

備,如千人用餐的齋堂、寬敞的會

議室、講說的經堂、方便的視聽室

等等,針對不同根機的眾生,給予

契理契機的接引因緣。

結合寺院傳統的特色與現代化的

功能,發揮淨化人心、改善社會風

氣的力量更大。

第二、僧眾與信眾共有:過去的

寺院道場都是出家人所有,過去的

佛教,也主要靠出家人來弘揚發展

。時至今日,佛教已經傳播到全球

五大洲,僅憑少數出家人的努力,

顯然不足;尤其隨著教育的普及,

在家眾中,才學豐富者也不在少數

。因此,現代化的寺院道場,在一

個教主佛陀的感召之下,寺院道場

為僧信二眾共有,彼此敞開心胸,

相互融和幫助;在一個人間佛教的

信仰之下動員,彼此尊重包容,共

同發揮弘化的力量。

第三、行持與慧解並重:現代的

寺院道場,有著行解並重的功能。

所謂:「行在禪淨雙修,解在一切

佛法。」除了禪堂、念佛、禮懺、

法會等共修課程,讓身心達到安定

、淨化之效,並有講經說法,以增

進慧解,消除煩惱。此外,也舉辦

各種社教課程、活動,從自利利他

中,福慧雙修、知行合一。

第四、宗教與藝文合一:傳統寺

院本來就具有藝文之美,雕樑畫棟

、歌唄讚詠、詩書畫作等,都給予

眾生有著不同的心靈感受。現代化

的寺院道場,更是重視藝文的內涵

,其舉辦各種文學、心理、藝術等

講座,各種講習會、讀書會、研習

營,並設有滴水坊、陳列館、展覽

館、寶藏館、美術館等,可以說,

讓佛教與藝文結合外,更展現寺院

多元化的功能。

佛教寺院的意義何在?世間的錢

財,只能拯救肉身生命,濟人燃眉

之急,但無法息滅貪瞋癡三毒;佛

法的布施,能更進一步地淨化心靈

,孕育法身慧命,使人斷除煩惱,

了生脫死,其影響及於生生世世,

這才是最徹底的慈善事業。今日現

代化的佛教,寺院道場就是學校,

就是加油站,就是百貨公司,它淨

化我們的心靈,豐富我們的生活,

擴大我們的願心,昇華我們的生命

。現代寺院道場的功能有這四點:

第一、傳統與現代結合,

第二、僧眾與信眾共有,

第三、行持與慧解並重,

第四、宗教與藝文合一。

黃昏時刻,我正在一家幼稚園演講,

家長帶著孩子們聚集在校內操場,煞是

熱鬧。

當我問起:「最近惹爸媽不高興的小

朋友,請站到前面來。」這時,跑來一

對可愛的小兄弟,一個約五歲,一個約

三歲,哥哥指著頭頂說:「媽媽說,不

乖乖睡覺,我會頭痛。」

站立一旁,眼睛咕嚕咕嚕轉的弟弟,

依樣畫葫蘆地說:「我會頭痛!」

一定要早睡早起?

乍聽之下有點奇怪,我立刻請教了他

們的媽媽。

媽媽很靦腆,約莫三十多歲,她面露

尷尬地說:「看他們不好好睡,一直吵

鬧,我就講一些話嚇他們。」

「早睡早起當然是好習慣,但為什麼

告訴孩子會頭痛呢?」

「我也不知道,可能聽過有人這麼說

吧。」年輕媽媽很誠實,她大概沒想到

自己是受到「集體潛意識」的影響。

集體潛意識,按照瑞士心理學家榮格

的說法,是指人格結構最底層的無意識

,也包括了與祖先相關的遺傳痕跡。若

要細分,這類的遺傳又可分為「原生家

庭」和「原生家族」的潛意識。

此外,集體潛意識也包括非血脈相傳

的影響,涵蓋於各個民族、社群自然形

成的一些想法,深植在價值觀裡,自己

不一定清楚來源。

目前,3C產品不斷演化,國際交通便

捷,全球各地的人透過了網路與運輸的

大量交流,更醞釀出許多新的集體潛意

識。

不自覺的錯誤暗示

這位年輕媽媽,就是從報章雜誌或電

視新聞等環境暗示中,形成了一項「集

體潛意識」──早睡早起身體好,如果

不這樣,可能會傷害到身體。

夜晚入睡前,若兩個兒子吵鬧不休無

計可施時,她就出言恐嚇,但兩個幼兒

尚未有足夠的覺知能力,只是把那些字

句當成遊戲。

這些話語,在懵懵懂懂的年紀裡看似

無傷大雅。但講久了,深植於潛意識,

身體、心靈接受了這樣的負面暗示,又

會產生另一番的影響。

年輕媽媽聽了我的分析後心生警惕,

也願意接受建議。我告訴兩兄弟:「你

們去盪鞦韆,但不要說『我會頭痛』,

要說『我很健康,我很好』,好嗎?」

活潑可愛的男孩們,歡喜地奔向遊樂

場,年輕媽媽也笑著說:「吳老師,我

懂妳的意思了。我要改變說法,不要給

孩子錯誤的暗示。」

「沒錯!」我讚許她能快速領悟,也

讓現場的家長們見識到,集體潛意識在

親子關係裡原來有這樣的威力。

扭轉潛意識

集體潛意識,以社會群體共生所形成

的占大多數,例如:小孩網路遊戲玩多

了會成癮;這個時代養兒不能防老啊;

成年子女不婚不生,家長也無可奈何;

或是,失智人口愈來愈多,哪一天會不

會輪到我?

然而集體潛意識並非全屬負面,例如

:尊重子女的自由意志,鼓勵他們探索

自己;或是女兒一樣是人才,需要好好

栽培等等。這些,就是正向的、積極面

的,屬於新一代的集體潛意識。

人生的選擇,有多少受到集體潛意識

【人間社記者李生鳳大樹報導】佛

光山第九十四期短期出家修道會大眾堂

日前恭請得戒和尚星雲大師,於佛光山

雲居樓二樓,為來自英國、法國、比利

時、西班牙、葡萄牙、加拿大、澳洲、

智利、新馬等十五個國家地區六百多名

佛子開示,現場提問踴躍,大師予以釋

疑,並叮嚀大家要找到歡喜,時時記得

給人歡喜、給人快樂。

星雲大師敘述自己十二歲出家至今,

一生只做過一件事,就是做和尚。「我

這一生在寺院裡度過,寺院就是我的家

。」大師說:「佛教很好,做和尚很好

。」自幼勤勞作務,尤其擅長典座,自

信能煮出最美味的飯菜。沒受過正式教

育的大師,還在二十二歲那年受他師父

的朋友之邀,擔任小學校長。

來來去去 自在豁達

星雲大師從年少經歷生病、戰亂,可

文/楊晨

以說是「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對此

豁達表示:「來就來,去就去,在人間

非常自在。」二十三歲到台灣,算算至

今七十年了,光陰過得很快,如今世界

各地都有佛光山的道場,想到坐落在各

地的寺院就覺得很歡喜,歡迎大家前往

,大家都是同道,如兄弟般。

「佛光山開山今年是五十三年」,星

雲大師說:「我的人生歲月充滿快樂、

歡喜,在佛教裡要能找到這些歡喜快樂

,我做和尚很自在歡喜,希望你們也能

有這體會。各位不一定要出家做和尚,

在寺院住一段時期,人生會很有趣味。」

有佛子問大師,至今仍堅持寫書法,

是什麼樣的力量在支撐著?如何踐行人

間佛教?星雲大師說,給人歡喜,給人

快樂,不給人麻煩。「你們平常做人不

給人歡喜嗎?如果有得罪別人,應該覺

得抱歉。」大師說:「我這一生就是希

望給人歡喜,給人歡喜我就覺得很快樂

的影響而不自知,等到回頭追溯時,才

發現這些念頭早已烙印在成長路上。

以我為例,十歲即喜歡閱讀世界名著

,無形中吸收了許多成功人士的思維和

作風。長大後從國中教師、報社主編轉

到電視台、企業機構,之後又到美國留

學。此刻回想起來,我因為閱讀的潛移

默化,吸收了一個集體潛意識──人需

要不斷自我突破!

我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然而那兩個小

兄弟,就需要有人從旁拉一把了。

半小時後,他們蹦蹦跳跳地跑回來,

一路念著:「我很健康,我很好!」家

長們忍不住鼓掌歡迎他們。可見只要及

時調整,一切都還來得及的。

。」

任教南華大學的李姿瑩提問,如何接

引更多佛教研究者參與短期出家修道會

,大師回答:「可以跟他們分享你的歡

喜。」佛光山大慈佛社信徒,也是佛門

親家的杜金釵,經常被人詢問為何讓讀

到美國史丹福大學數學博士的孩子出家

,杜金釵說,唯有修道才最究竟,很歡

喜成就二個女兒出家,如今證明,成為

星雲大師的弟子,追隨大師修道是最好

的選擇。

誠心拜佛 有助身心

來自美國、馬來西亞、葡萄牙等地海

外佛子也問及,在寺院很好運用佛法,

回去後如何在生活中繼續?現代人壓力

大,憂鬱症、躁鬱症的人愈來愈多,身

為佛弟子如何幫助他們?還有沒進過學

校的大師如何自學?大師說,要靠自己

發心,別人無法代替;多多拜佛,對身

心會有幫助。

來自越南的四名佛子表示,希望接引

越南的僧青年到佛光山學習,期盼藉由

大師的威德力,將人間佛教帶回越南。

星雲大師為此讚歎,希望全世界的人都

能像他們這般努力,期許一起加油。

現場唱誦〈無相頌〉、太虛大師〈

五十生日感言〉、〈十修歌〉等。在場

有佛光山開山寮特助慈惠法師、傳燈會

會長慈容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妙

南法師、萬年寺住持妙淨法師、叢林學

院男眾學部學務長慧豪法師、菲律賓光

明大學校長Dr. Helen Correa,由佛光

山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擔任

英文翻譯。

⬆佛光山第九十四期短期出家修道會大眾堂恭請得戒和尚星雲大師,為十五個

國家地區的六百多名佛子開示。

圖╱人間社記者莊佳穎

蘇東坡寫月亮,巧妙各不同。〈水調

歌頭〉:「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

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

嬋娟」,訴說感傷;〈赤壁賦〉中,七

月既望、十月之望,有抒情和意境。

〈前赤壁賦〉:「誦明月之詩,歌窈

窕之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以明

月形容美人,有相思渴慕,但「抱明月

而長終」並非能懷抱美女,「不知東方

之既白」。

〈後赤壁賦〉:「人影在地,仰見明

月」,人影如雜念,在明月洗禮下全然

解脫,而「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即是「知不可乎驟得」的修行方法,

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正可呼應:「

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

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

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

,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

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

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

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

悲仰。」蘇東坡以明月形容十方圓明,

貼切傳神。

在黃州第三年,蘇東坡還寫了〈臨江

仙〉。教我們如何「倚杖聽江聲」:「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

餘生。」翻攪內心歸於平靜,此身如小

舟,消逝無蹤,得道成仙。

〈卜算子〉又是另一番光景:「缺月

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

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幽居定慧院,齋戒誦經、參禪打坐,彷

彿孤鴻消失天際,片刻卻又亂上心頭,

孤寂冷颼颼,毫無輕安暖意。

缺月較明月,力有未逮,由「客喜而

笑」至「道士顧笑」,楊世昌僅費時三個

月,即享「挾飛仙以遨遊,抱明月以長

終」清風明月無窮之樂!以禪悅為食。

「出爾反爾」,在今天是個貶味十足

的成語,它的意思很明顯:說了又反悔

,說了卻不做,表示言行前後自相矛盾

,反復無常。

但是,「出爾反爾」最初並不讓人討

厭。《孟子.梁惠王下》有這樣的故事

:鄒魯之戰,鄒國的官員戰死了三十三

人,而老百姓卻沒有一個願意隨長官而

去。鄒穆公很糾結:如果殺百姓的話,

人數太多殺不完;如果不殺的話,又難

解心頭之恨。於是,他向孟子討教。

孟子的回答很果斷:「眼前是飢荒年

頭,老百姓不是餓死,就是逃亡;可您

呢,糧食堆滿,金銀囤積,您的官員卻

沒有一個實話實說。這就是對上怠慢國

君,對下殘害百姓!曾子說:『戒之戒

之!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鄒穆

公這才明白,老百姓見死而不救,是那

些官員咎由自取。如果他們當官時能夠

施行仁政,愛民親民,能不受百姓親近

、愛戴?

可見,「出爾反爾」的原意是,你怎

麼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麼對待你,並

不帶貶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