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自去年六月,香港衝突不斷,放眼望去,仇恨叢 生,信任瓦解,絕望瀰漫。在令人痛心的遍地狼煙 中,一張張印著黑色的側影、臉龐上浮現香江輪廓的 邀請卡,落到香港各處青年人的手中。卡上除了道出 香港人的沉痛,更帶來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衝突過 後,我們還剩下甚麼? 半載哀歌 尚餘甚麼 這便是職青佈道會的負擔。「如今常存的有信,有 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十三13) 舞台一黑,隨著影片、舞台劇、音樂的交替,娓娓 道出現代職青失望、失信、失愛的光景。演獨腳戲的 弟兄訴盡職場的無奈與落寞,歌手聲聲唱出動盪社會 中的悲鳴。穿插在絕望的循環中,是微微的曙光。領 詩的在故事的縫隙中點出,黑暗終必過去,因那信、 望、愛的源頭掌管明天。 從演員入木三分的演繹,樂隊與歌手聲情並茂的唱 奏,到影片華麗具感染力的剪接,三者的無縫配合, 除了見證背後長時間的禱告、準備、磨合和練習,更 令人感受到弟兄姊妹盡用恩賜智慧,在有限的時間與 器材下,要以現代的語言和形式,向世界傳講不變的 愛與真理,那重重的迫切的負擔。 舞台劇落幕,鬆土後,更令人動容的,是證道弟兄 的當頭棒喝:經過六個月,我們生命中還剩下甚麼? 敏感時刻 直言警戒 證道弟兄在分享中坦言,主在六月中呼召他預備福 音信息時,他也曾戰兢退縮:「當時社會運動剛剛開 始,還未有暴力流血的事件。但事件每況愈下,越演 越烈,以致出現不能收拾的局面。社會充滿仇恨撕 裂,教會中也有不同呼聲,好像每說一句話,尤其講 台上,都要小心翼翼,以免挑動情緒,造成紛爭。而 我的情緒因社會的事情或多或少都受到影響,有時不 知如何禱告,面對要預備傳福音真是沒有把握,不知 道如何去講。在我裡面總是有種莫名的恐懼,所以我 一直在逃避,沒有預備講章,也沒有特別思考主題經 文。」 演獨腳戲的弟兄,訴盡在社會和職場的無奈與落寞。 職青 系列 「如今常存的」 And Now Remains... 1 編輯/出版:香港教會總執事室 地址:尖沙嘴天文臺道五號 電話:2369 5106 傳真:2311 6897 網址:www.churchinhk.org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上版家訊 去年,我們向大家介紹神家裡的不同專項,有為失聰 和菲律賓姊妹翻譯的服事,有在背後造餅洗杯的服事, 甚至陪伴聖徒最後一程的喪事服事。另一方面,不論你 是少年、大專、初在職到退休,身邊總有服事該年齡專 項。今年家訊,一起認識神家裡不同年齡的家人和專 項,在香港一起同行。 引言: 2 0 2 0 1 8 6 7 然而神藉祂的話和聖徒的見證,再次激勵弟兄作守 望者,勇敢警戒人:「於是我重新好好禱告預備,當 我禱讀主題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3節,很被『有』 這個字摸著,正正在這一切都不可信、絕望、仇恨的 時代,仍然有信,有望,有愛!信望愛的源頭穌基督仍在,仍活著要拯救人 「我還有一個很深的感受,就是青年人正正就是神 的權益,是神的材料,是金子、寶石、珍珠,如果一 班有理想、肯拼命、謹守崗位的青年人歸向主,為主 全奉獻,相信教會便要復興起來!我們不能放棄,要 服事了這個時代才能見主!」 弟兄證道時鏗鏘有力的指出,在仇恨充斥的世代, 惟有主願意為罪人死,彰顯饒恕的愛;在苦難頻仍的 人世,惟有復活的主帶來永恆的盼望,讓人得著真正 的平安;也惟有完全信靠這位主,才能讓失落信望愛 的人生得到轉機,因有祂參與並一同面對人生的高低 起跌。 基督帥領 擺陣得勝 佈道會當天出席人數為201人,共42名福音朋友, 記名的有28人,其中16人表示願意繼續參與Hit The Mark福音茶聚,1人回轉,4人決志。 筆者是樂隊的一員,記得佈道會前三天綵排前一起 禱告時,仍為練習進度、朋友會否出席以及社會情況 感到忐忑,當時證道弟兄跟我們分享歷代志下二十章 約沙法王擺陣讚美、大獲全勝的記載:「…這次你們 不要爭戰,要擺陣站著,看耶和華為你們施行拯救。 不要恐懼,也不要驚惶。明日當出去迎敵,因為耶和 華與你們同在。」(17節)在主話語的堅固下,我們同 心禱告讚美,深深摸著:主必同在並施行拯救!不需 懼怕,甚至不需爭戰,只要擺陣站著,就必見證主的 得勝! 當天我們擺好陣,見證局勢縱仍動盪,主卻吸引多 人前來,願意接受祂、繼續認識祂!阿利路亞,主已 得勝! 烽煙之中 更新異象 職青佈道會中,蒙恩的除了福音朋友外,還有參與 籌備的配搭聖徒。有弟兄經歷主應時的恢復與供應, 有樂手在配搭中被主光照陶造,有演員驚歎於主奇妙 的預備安排。而其中最深刻的,是主藉這次籌備,在 我們這些屬祂的人心深處一再問:經過這六個月,我 們的生命中又剩下甚麼?我們所信所望的,究竟是甚 麼?又如何能以我們所堅信的祝福、醫治這城市? 一位配搭弟兄在佈道會後分享道:「歷時半年的社 運,對我的信仰有一定的衝擊。其中最糾結的問題在 於面對當今世代的黑暗與不公,生命被踐踏蹂躪之 時,我當如何自處,而不至於僭越神的主權,也不至 於淪為安之若素的旁觀者。」 在佈道會中,主向他說話了:「神讓小子看見永恆 盼望的異象,深刻地感受到基督復活的權柄和新天新 地中榮耀的應許。」「我們在世的生命也許渺小如微 塵,卑微如螻蟻,但神卻應許那日在新城耶路撒冷, 祂要親自與我們同在,要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不再 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 都過去了。」 「回顧這段日子,最難渡過是情緒的關口。對立中 各人彷彿非要打個你死我活不可,然而,如何衝破對 立,實踐基督的愛,是我們每人作為基督徒所要面對 的挑戰。「的確,傷痕依舊存在,what is done cannot be undone (覆水難收),但神的公義、權柄、榮耀與 應許將永遠長存。願基督的生命扭轉我們的生命,叫 我們活出榮耀的樣式。」 如何在壁壘分明、衝突日增的時代中活出基督的 生命和教訓,實在是值得一再深思和尋求的。願主榮 耀的福音在所有已播種的心田、在慕道者,也在我們 的身上發動,以致即使滿目瘡痍,在這城裡長存的, 有信,有望,有愛!有信,有望,有愛! 陪談時段 呼召時段 2

烽煙之中 更新異象 「如今常存的」 And Now Remains · 令人感受到弟兄姊妹盡用恩賜智慧,在有限的時間與 器材下,要以現代的語言和形式,向世界傳講不變的

  • Upload
    others

  • View
    2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烽煙之中 更新異象 「如今常存的」 And Now Remains · 令人感受到弟兄姊妹盡用恩賜智慧,在有限的時間與 器材下,要以現代的語言和形式,向世界傳講不變的

自去年六月,香港衝突不斷,放眼望去,仇恨叢生,信任瓦解,絕望瀰漫。在令人痛心的遍地狼煙中,一張張印著黑色的側影、臉龐上浮現香江輪廓的邀請卡,落到香港各處青年人的手中。卡上除了道出香港人的沉痛,更帶來一個極其重要的問題:衝突過後,我們還剩下甚麼?

半載哀歌 尚餘甚麼這便是職青佈道會的負擔。「如今常存的有信,有

望,有愛;這三樣,其中最大的是愛。」(林前十三13)

舞台一黑,隨著影片、舞台劇、音樂的交替,娓娓道出現代職青失望、失信、失愛的光景。演獨腳戲的弟兄訴盡職場的無奈與落寞,歌手聲聲唱出動盪社會中的悲鳴。穿插在絕望的循環中,是微微的曙光。領詩的在故事的縫隙中點出,黑暗終必過去,因那信、望、愛的源頭掌管明天。

從演員入木三分的演繹,樂隊與歌手聲情並茂的唱奏,到影片華麗具感染力的剪接,三者的無縫配合,除了見證背後長時間的禱告、準備、磨合和練習,更令人感受到弟兄姊妹盡用恩賜智慧,在有限的時間與器材下,要以現代的語言和形式,向世界傳講不變的愛與真理,那重重的迫切的負擔。

舞台劇落幕,鬆土後,更令人動容的,是證道弟兄的當頭棒喝:經過六個月,我們生命中還剩下甚麼?

敏感時刻 直言警戒證道弟兄在分享中坦言,主在六月中呼召他預備福

音信息時,他也曾戰兢退縮:「當時社會運動剛剛開始,還未有暴力流血的事件。但事件每況愈下,越演越烈,以致出現不能收拾的局面。社會充滿仇恨撕裂,教會中也有不同呼聲,好像每說一句話,尤其講台上,都要小心翼翼,以免挑動情緒,造成紛爭。而我的情緒因社會的事情或多或少都受到影響,有時不知如何禱告,面對要預備傳福音真是沒有把握,不知道如何去講。在我裡面總是有種莫名的恐懼,所以我一直在逃避,沒有預備講章,也沒有特別思考主題經文。」演獨腳戲的弟兄,訴盡在社會和職場的無奈與落寞。

職青系列

「如今常存的」 And Now Remains...

1

編輯/出版:香港教會總執事室地址:尖沙嘴天文臺道五號

電話:2369 5106  傳真:2311 6897網址:www.churchinhk.org  電郵:[email protected]

網上版家訊

去年,我們向大家介紹神家裡的不同專項,有為失聰和菲律賓姊妹翻譯的服事,有在背後造餅洗杯的服事,甚至陪伴聖徒最後一程的喪事服事。另一方面,不論你是少年、大專、初在職到退休,身邊總有服事該年齡專項。 今年家 訊,一起認 識神家 裡不同 年齡的 家人和專項,在香港一起同行。

引言:

2020年1月

867期

然而神藉祂的話和聖徒的見證,再次激勵弟兄作守望者,勇敢警戒人:「於是我重新好好禱告預備,當我禱讀主題經文哥林多前書十三章13節,很被『有』這個字摸著,正正在這一切都不可信、絕望、仇恨的時代,仍然有信,有望,有愛!信望愛的源頭—耶穌基督仍在,仍活著要拯救人

「我還有一個很深的感受,就是青年人正正就是神的權益,是神的材料,是金子、寶石、珍珠,如果一班有理想、肯拼命、謹守崗位的青年人歸向主,為主全奉獻,相信教會便要復興起來!我們不能放棄,要服事了這個時代才能見主!」

弟兄證道時鏗鏘有力的指出,在仇恨充斥的世代,惟有主願意為罪人死,彰顯饒恕的愛;在苦難頻仍的人世,惟有復活的主帶來永恆的盼望,讓人得著真正的平安;也惟有完全信靠這位主,才能讓失落信望愛的人生得到轉機,因有祂參與並一同面對人生的高低起跌。

基督帥領 擺陣得勝佈道會當天出席人數為201人,共42名福音朋友,

記名的有28人,其中16人表示願意繼續參與Hit The Mark福音茶聚,1人回轉,4人決志。

筆者是樂隊的一員,記得佈道會前三天綵排前一起禱告時,仍為練習進度、朋友會否出席以及社會情況感到忐忑,當時證道弟兄跟我們分享歷代志下二十章約沙法王擺陣讚美、大獲全勝的記載:「…這次你們

不要爭戰,要擺陣站著,看耶和華為你們施行拯救。不要恐懼,也不要驚惶。明日當出去迎敵,因為耶和華與你們同在。」(17節)在主話語的堅固下,我們同心禱告讚美,深深摸著:主必同在並施行拯救!不需懼怕,甚至不需爭戰,只要擺陣站著,就必見證主的得勝!

當天我們擺好陣,見證局勢縱仍動盪,主卻吸引多人前來,願意接受祂、繼續認識祂!阿利路亞,主已得勝!

烽煙之中 更新異象職青佈道會中,蒙恩的除了福音朋友外,還有參與

籌備的配搭聖徒。有弟兄經歷主應時的恢復與供應,有樂手在配搭中被主光照陶造,有演員驚歎於主奇妙的預備安排。而其中最深刻的,是主藉這次籌備,在我們這些屬祂的人心深處一再問:經過這六個月,我們的生命中又剩下甚麼?我們所信所望的,究竟是甚麼?又如何能以我們所堅信的祝福、醫治這城市?

一位配搭弟兄在佈道會後分享道:「歷時半年的社運,對我的信仰有一定的衝擊。其中最糾結的問題在於面對當今世代的黑暗與不公,生命被踐踏蹂躪之時,我當如何自處,而不至於僭越神的主權,也不至於淪為安之若素的旁觀者。」

在佈道會中,主向他說話了:「神讓小子看見永恆盼望的異象,深刻地感受到基督復活的權柄和新天新地中榮耀的應許。」「我們在世的生命也許渺小如微塵,卑微如螻蟻,但神卻應許那日在新城耶路撒冷,祂要親自與我們同在,要擦去我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回顧這段日子,最難渡過是情緒的關口。對立中各人彷彿非要打個你死我活不可,然而,如何衝破對立,實踐基督的愛,是我們每人作為基督徒所要面對的挑戰。「的確,傷痕依舊存在,what is done cannot be undone (覆水難收),但神的公義、權柄、榮耀與應許將永遠長存。願基督的生命扭轉我們的生命,叫我們活出榮耀的樣式。」

如何在壁壘分明、衝突日增的時代中活出基督的生命和教訓,實在是值得一再深思和尋求的。願主榮耀的福音在所有已播種的心田、在慕道者,也在我們的身上發動,以致即使滿目瘡痍,在這城裡長存的,有信,有望,有愛!有信,有望,有愛!

陪談時段

呼召時段

2

Page 2: 烽煙之中 更新異象 「如今常存的」 And Now Remains · 令人感受到弟兄姊妹盡用恩賜智慧,在有限的時間與 器材下,要以現代的語言和形式,向世界傳講不變的

社會運動震盪全香港,影響席捲每個家庭。統計顯示,百分之四十二的青年過去半年曾和父母爭拗的主要原因,就是社會事件。在這艱難時候,父母如何與子女同行?教會在十二月十三日晚上為家長安排「和你•同行—跨越兩代鴻溝」專題聚會,旨在幫助父母從神的話中得力,調整自己,衝破障礙,保持與子女溝通,護衛他們成長。當晚聚會共有94名聖徒出席。

神在家庭的心意

神在人墮落前設立了婚姻和家庭,是要人繁衍虔誠的下一代。神的設計是讓兩代人共同生活,父母有屬靈的責任帶領新一代事奉神。然而仇敵卻用盡各種計謀破壞家庭,帶來紛爭和撕裂關係。父母要站穩,同心抵擋仇敵(雅四7),維護神在家庭中的權益,尊主為聖(太六9-13)。父母在家中是代禱的戰士(雅五13、16)、和平之子(太五9),肩負造就別人的責任(弗四29)。神不單給父母使命,同時賦予能力:靠著禱告(腓四5-7),能以謙和寬容的心面對事情;有節制,能治服心中的怒氣(箴十六32);更賜下夥伴能互相扶持(傳四9-12),在爭戰中彼此支援。

同行須先理解

要與子女同行,父母須了解子女的想法。有別於過去,這一代活在資訊爆炸的世代;青少年要尋找真相,不能接受表裡不一的虛偽,致力求真。他們從這場運動中找到強烈認同感,十分看重同路人的關係—大家雖然互不相識,但因追求同一理想,就堅固地結連起來,彼此以「手足」相稱,「不指責」、「不背叛」、「不割席」、「齊上齊落」;青少年若與父母或家人關係疏離,就會加倍投入。

三個實戰例子

一位父親的分享:兒子讀初中,社運開始,風暴就在家中發生。感恩的是兒子自小在教會中成長,學習尊重神。談及社會事件,他經常觸碰爸媽的底線。當我謙卑下來,就能繼續與他對談,並協助他與媽媽恢復溝通。「神賜恩給謙卑的人」真不錯!我抓緊與孩子外出用膳的時間,在輕鬆氣氛下多聆聽、了解他。在情緒繃緊時,實在不能好好溝通。若父母不虛偽,做到表裡一致,孩子就會佩服父母。

一位母親的分享:高中的女兒本不關心社會事件,但隨著運動升溫,她的參與越來越多。最難忘的是「理大事件」,因她有同學被困,事發當晚她多方預備營救行動。我在這事上學了許多功課:我和她成長的時代大相逕庭,我要學習放下自己,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她身上;要等待時機溝通,關鍵是要了解她,耐心聆聽,不急於發表己見。即使女兒的話令我覺得刺耳,我學習從她的角度去理解,為她祈禱。在一些兩可的事情上不跟她計較,例如:看哪個電視台?到哪兒買蛋糕?女兒近來也發現自己實在太受事件影響,因此向主禱告,求主幫助她能放下。

另一位父親的分享:在職的女兒積極參與社運,我曾經兩次因等待她回家而夜不能眠。我認識自己是「受託」於主人的管家,所以為著與女兒的關係,我來到主面前調整自己,承認自己的「無有」,也不憑過去的經驗處理事情。為了父女關係,我主動向女兒表達溝通意願。有一回女兒在社交平台上公開批評聖徒,我向神求了三個小時,冀與女兒深入討論,了解她內心所想。在溝通前我也預備了三個小時,感恩的是所預備的經文能應對她,她答應與我每週一次一起晨更。從這些不安、苦難當中,我學習了認識自己,提醒自己「幸福不是必然的」,要凡事謝恩。我需要更親近神,重新調整自己與神的關係,並體恤那些面對同樣困苦的人。

神要父母一直學習,在祂面前更新;常存謙卑的靈,一直靠著禱告(包括與配偶、兒女禱告)經營家庭;禱告的果效,往往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父母若肯花時間在子女身上,同時把他們帶到主面前,主必幫助我們,使我們能成為別人的祝福。

家庭系列

 和你•同行 —跨越兩代鴻溝

3

Page 3: 烽煙之中 更新異象 「如今常存的」 And Now Remains · 令人感受到弟兄姊妹盡用恩賜智慧,在有限的時間與 器材下,要以現代的語言和形式,向世界傳講不變的

筲箕灣區邀請高中和大專弟兄們加入幼童看管服事

幼嬰看管服事 不同得就不完全

在這項服事日子久了,姊妹們看到不同年代父母的不同。以前的媽媽把小孩交給服事就離開,十分放心;而新一代媽媽可能因為孩子數目少,非常疼惜,捨不得放手,有些會在幼嬰房外徘徊、觀望,但這卻令小孩更加「扭計」,頗叫服事們為難。姊

妹說,明白特別是新手媽媽對BB很緊張,她們會多和媽媽溝通,了解她們緊張的原因,讓她們明白既然來到神的家,可嘗試放手,小孩日後上學去,家

感恩見證 一代一代成長

幼嬰/幼童看管服事(以下簡稱幼嬰服事)主要職責是照顧零至三歲的孩子,其中分為兩班:二十個月以下是幼嬰、以上是幼童。目前全教會幼嬰服事由三位姊妹統籌,她們加上來自多區的姊妹組成十一人總管團隊,而十二區共有一百四十位幼嬰服事,其中七十四人會在集合主日輪值。

三位統籌的姊妹在幼嬰服事上已有十多廿年,單是擔任「總管統籌」也已經八年。她們接受家訊訪問時坦言是疲累的,分區和集合主日都要服事,沒有停下來的時候,但當她們分享到服事中的喜樂、困難、感恩、挑戰時,或是淊淊不絕,或是笑聲不斷,那份認真、殷勤和忠心,讓人留下極深印象。

為親子、服事、交棒代禱

尿片奶樽中的殷勤愛心

認識專項

幼 嬰 服 事全 部 都 是 媽 咪 級 姊

妹 ? 答 案 是 不 。 的 確 , 服事主力是姊妹,但不一定是媽

咪 輩 , 其 中 甚 至 有 未 婚 的 姊妹。而筲箕灣區及集合主日更有中五、六或大專弟兄們配搭照顧幼童,旨在讓幼童早些開始

接觸大哥哥、大姐姐,有助他們適應日後升到

兒童聚會。

咪級

才能服事?

幼嬰服事最重要是孩子的安全。集合主日和

部 分 分 區 要 求 服 事 們 收 起 手機,以專心照顧孩子。小孩都是活潑好動的,偶爾總有一些突發事故,所以服事以先必須禱告,憑信心愛心去做,遇事

時也有智慧應對。

起手

機 一眼關七

給父母的愛心提醒

聚會前盡量早些帶BB來放心交給服事們,不要徘徊窺看,要相信主會負孩子完全的責任。預先為小孩的物品貼上標籤, 避免弄錯。

2019年11月亞博集合擘餅和特會上,三位幼嬰項總管統籌胡煥娣、梁顯佩、洪英姊妹(後排右二至右四)和服事們合照。

長也不能跟著進課室的,親子都要學習成長。

姊妹們說,服事和家長建立關係很重要。曾經有一位信主多年的總管姊妹很擅長和媽媽們交手,一句「你把BB給我,你不信我,不要緊,你相信主 吧 ! 」 就 化 解 了 問題。那麼,如何建立互 信 呢 ? 姊 妹 有 個小 貼 士 : 把 小 孩在幼嬰房的情形拍 照 發 給 家長,讓對方知道小 孩 安 好 , 對 方會很開心;加上每次散會時都和家長聊 一 聊 小 孩 的 情況,例如BB今天把奶 飲 光 了 , 或 者 不願吃東西…家長就會漸漸信任服事。

此外,配搭關係亦很重要,總管其中一個職責就是在基督裡維

繫 各 人 , 讓 姊 妹 們 在 主 面 前 學 習 順服,互相配搭,彼此相助。雖然集合主

日的服事們來自不同分區,但配搭起來就在一裡,神亦帶領各人在這項服事中彼此認

識、扶持,互相代禱。當中有些姊妹因受到身體、家庭或工作種種限制,但仍然願意投入集主

服事,令人感恩,如此事奉能叫神得著滿足,叫人將榮耀歸給神。

回望多年的服事,三位姊妹異口同聲地說,最感恩是見到一代一代的長大,由BB開始,看著他們學走路、說話,懂得打招呼、唱詩歌,長在教會中、沒有離開,甚至開始服事、一起配搭,這種喜樂是無可取代的。

姊妹們又分享了許多學習和感恩之處—和其他服事一樣,幼嬰服事都不能憑著能力、經驗、知識…而是經歷主,靠著主的憐憫和恩典,要在主的光中察看自己在服事上是否真的討主喜悅,因為「外面做的不是,裡面做的才是。」她們提到當年按教會的邀請,為幼嬰項接棒時,只是靠著禱告,一心順服,學習全然交託主,往後一切全是神親自引導她們如何開始如

何服事…因著被神陶造,才得以成長,獲益良多,一生受用。她們盼望將來接棒的姊妹也學習這功課:專一倚靠神,因我們的神是信實的。

展望幼嬰服事,希望聖徒為三方面代禱。

一、為親子

求主叫弟兄姊妹願意把幼嬰帶來,如同以色列人一家大小同到聖殿,若只有大人聚會,BB交給工人照顧,就不美了。盼望作父母的聖徒看遠一點,讓孩子從小在教會中認識屬靈同伴,一同成長,否則教 會 下 一 代 會 越 來 越 少 、 越 來 越 散 , 投 入 程 度 也弱。同得才完全,由BB開始。

二、為服事

三位姊妹八年前接手總管統籌時,集合主日共有八十三位幼嬰服事,現在只剩下七十四人,退出的主因是身體負荷不了,如關節痛等。因此需要為服事的姊妹們禱告,家庭、身體、工作都求主祝福。

三、為交棒

舊人的精神體力都漸漸不足,祈求神興起願意殷勤投入的年輕一代姊妹加入服事。三位總管統籌為接 棒 人 選 尋 求 了 兩 年 , 仍 在 仰 望 和 等 候 。 她 們 直言,這不單是服事的兩個多小時,而是需要花上更多時間,因為背後還有其他工作如聯絡、調配人手等。服事要專注才看到當中的需要。

教會服事的對象,年紀最小的就是初生嬰兒及牙牙學語的幼童。坊間託兒所管好吃、管好睡就合格了,而教會的幼嬰/幼童看管服事卻是顧小又顧大,孩子和家長的需要都要關心,求的是服事和家長都在合一裡;而神是「世世代代作我們的居所」(詩九十1),教會需要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服事們打從心裡說:「若不同得就不完全,應該由BB就開始。」既有這個領受,難怪服事的姊妹說,當看到租用的課室佈置妥當成為幼嬰室的一剎那,「像是建成了會幕一樣,好喜樂!」

4 5

Page 4: 烽煙之中 更新異象 「如今常存的」 And Now Remains · 令人感受到弟兄姊妹盡用恩賜智慧,在有限的時間與 器材下,要以現代的語言和形式,向世界傳講不變的

鄺勤龍弟兄平易近人,作為長老的他,還笑言大家可以稱呼他「龍仔」,因為他覺得在主裡大家都是弟兄姊妹。龍仔為爭取時間到教會服事,二十多年只打一份工,沒有跳槽打拼。家庭裡雖有掙扎,但他仍放下職業事奉神。今期家訊,龍仔向我們分享他一生的感恩和學習。

勤龍弟兄你是如何信主的?信主後的生活是怎樣?

我在一九七五年尾得救。當年我在一所基督教學校就讀中二,學校有週會和福音聚會。我有一個同學是第三代基督徒,而我的班主任也是基督徒,跟我們關係很好,常邀請我們到他家吃飯。所以我是在一個充滿基督信仰的氛圍下,在福音聚會中信主,並跟老師一起聚會。

當時教會有一位負責弟兄專為中學生開設查經班,逢週二放學後我們查讀創世記和其他書卷。神又給我們託付,叫我們在學校傳福音,因此當時班上有不少基督徒,我們一起過教會生活、追求主。

中學畢業後的路向如何?當時年長的肢體教導我:你要期盼有更多的時

間去聚會。我在中學畢業後未有升學,就到房屋署做實習生。我選擇工作並不是以前途為考慮因素,而這份是政府工,假期多,所以逢聚會、特會我都能出席。這份工作一做,就是廿二年,直到我參與全職事奉。

為甚麼沒有考慮過轉工?工作中有甚麼特別的經歷?

我找工作的原則也是剛才所說的:爭取更多時間聚會。政府工不像私人公司,我沒有花紅,我的工資連扣稅其實只得十一個半月。然而我的假期一直累積上去的話,一年可以有四十日半。這些假期足夠我聚會和服事。

我在工作中沒甚麼大風大浪,並且我很寶貴每個部門都總有一群基督徒同事。教會曾經推出一款寫著「神愛世人」的大字掛曆,我便把它掛在自己的辦公桌上,路過的基督徒同事就會「相認」了。工作上失意時,只要經過基督徒同事的座位,我都會得著激勵。神也藉著這些弟兄姊妹提醒自己,要儆醒、忠心工作。

在午膳時,我們會一起查經、看福音電影。我們看誰在辦公室有空,就邀請他一起看福音電影。雖然我們來自不同教會團體,仍配搭在一起傳福音。

為甚麼會放下工作全職事奉?家中有甚麼攔阻?

我在二○○三年十一月正式放下工作,參與全職服事。我放下工作前常和唐崇基弟兄在大埔區一起事奉,弟兄的擔子很重,我覺得教會有需要,便有感覺打算全職事奉。我本來的工作跟建築用畫圖有關,也希望在事務上能和崇基弟兄好好配搭。

當我考慮全職事奉時,兒女年紀尚小,太太全職照顧小朋友,她有些憂慮家裡的經濟。我知道服事是一家人都要同心的,於是我學習等待,和太太一直禱告,三年後,神就開路了。有一天晚上,禱告畢了,姊妹就說:「如果神真的呼召你去全職服事,神一定會為我們有所預備。」我就坦然覺得這是神給我們的憑據了。

起初事奉較著重事務,後來你在事奉上有轉變嗎?

起初是事務較多,最近十幾年我和崇基弟兄著力全教會十二區的裝修,以及安排去九龍灣展貿中心聚會的事務,包括租旅遊巴、編排座位、聚會前後的事務等等。現在事務的工作都交給其他肢體承接,我便有更多時間探望和關心肢體。

我事奉的重心也隨著教會的開展而轉變。譬如之前葵涌區開展,我在葵涌服事三年。後來粉嶺區也開展,我請纓做開荒牛一同配搭,神就感動我在策劃上多參與。當時粉嶺區只在學校聚會實在不敷應用,神就為我們預備了一所村屋,在那裡就開始了聚會。

你覺得教會最大的難處是甚麼?教會的最大難處應該是建立青年人的生命。

青年人越來越少,這不但是我們的難處,也是各個教會團體共同的難處。

外在環境當然是忙碌。有時候我約青年人吃飯,他們會提到工作上的壓力、教會服事的忙碌,甚至會被迫去進修。這個環境正考驗弟兄姊妹的心志。年長弟兄姊妹不能替他們做決定,只能提點。就算是我的女兒問我可否做這件事,我也只會提醒她去到神面前尋求,不是我給她答案。

我們覺得無奈的是,外在環境難以改變,但是青年聖徒也不能不上班。他們也不想加班,卻是有壓力。我也知道有些聖徒付很大的代價,先來聚會,再去上班,卻很蒙恩。

這一位主對你來說,是怎樣的一位主?

祂是一位顧念我需要的主,祂叫我的家庭沒有缺欠。姊妹全職照顧家庭,我們仍有衣有食,主從沒有虧負我們。雖然大兒子有很多特別的需要,可是一家人仍然很有盼望,因為神給我們應時的供應。

聖徒專訪

 鄺勤龍弟兄專訪「我的恩典夠你用」

2018年兒童聖經班延續篇(粉嶺區)

2019年青年特會合照

鄺弟兄家庭照

與聖徒聚餐我的大兒子在兩歲時發現有發展遲緩的問

題,加上有癲癇,我們在照顧他的初期的確費心費力。現在大兒子已經二十多歲,我和姊妹只能感恩,因為神給我們力量去照顧、訓練他。現在他能夠自己照顧自己,去庇護工場上班,週六到另一個團體聚會,主日和我們一同到粉嶺區聚會。我們住沙田,他能自己到北角聚會,非常喜樂。我實在感謝神給我們足夠的力量,去渡過每一個難關。

6 7

Page 5: 烽煙之中 更新異象 「如今常存的」 And Now Remains · 令人感受到弟兄姊妹盡用恩賜智慧,在有限的時間與 器材下,要以現代的語言和形式,向世界傳講不變的

社會運動震盪全香港,影響席捲每個家庭。統計顯示,百分之四十二的青年過去半年曾和父母爭拗的主要原因,就是社會事件。在這艱難時候,父母如何與子女同行?教會在十二月十三日晚上為家長安排「和你•同行—跨越兩代鴻溝」專題聚會,旨在幫助父母從神的話中得力,調整自己,衝破障礙,保持與子女溝通,護衛他們成長。當晚聚會共有94名聖徒出席。

神在家庭的心意

神在人墮落前設立了婚姻和家庭,是要人繁衍虔誠的下一代。神的設計是讓兩代人共同生活,父母有屬靈的責任帶領新一代事奉神。然而仇敵卻用盡各種計謀破壞家庭,帶來紛爭和撕裂關係。父母要站穩,同心抵擋仇敵(雅四7),維護神在家庭中的權益,尊主為聖(太六9-13)。父母在家中是代禱的戰士(雅五13、16)、和平之子(太五9),肩負造就別人的責任(弗四29)。神不單給父母使命,同時賦予能力:靠著禱告(腓四5-7),能以謙和寬容的心面對事情;有節制,能治服心中的怒氣(箴十六32);更賜下夥伴能互相扶持(傳四9-12),在爭戰中彼此支援。

同行須先理解

要與子女同行,父母須了解子女的想法。有別於過去,這一代活在資訊爆炸的世代;青少年要尋找真相,不能接受表裡不一的虛偽,致力求真。他們從這場運動中找到強烈認同感,十分看重同路人的關係—大家雖然互不相識,但因追求同一理想,就堅固地結連起來,彼此以「手足」相稱,「不指責」、「不背叛」、「不割席」、「齊上齊落」;青少年若與父母或家人關係疏離,就會加倍投入。

三個實戰例子

一位父親的分享:兒子讀初中,社運開始,風暴就在家中發生。感恩的是兒子自小在教會中成長,學習尊重神。談及社會事件,他經常觸碰爸媽的底線。當我謙卑下來,就能繼續與他對談,並協助他與媽媽恢復溝通。「神賜恩給謙卑的人」真不錯!我抓緊與孩子外出用膳的時間,在輕鬆氣氛下多聆聽、了解他。在情緒繃緊時,實在不能好好溝通。若父母不虛偽,做到表裡一致,孩子就會佩服父母。

一位母親的分享:高中的女兒本不關心社會事件,但隨著運動升溫,她的參與越來越多。最難忘的是「理大事件」,因她有同學被困,事發當晚她多方預備營救行動。我在這事上學了許多功課:我和她成長的時代大相逕庭,我要學習放下自己,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她身上;要等待時機溝通,關鍵是要了解她,耐心聆聽,不急於發表己見。即使女兒的話令我覺得刺耳,我學習從她的角度去理解,為她祈禱。在一些兩可的事情上不跟她計較,例如:看哪個電視台?到哪兒買蛋糕?女兒近來也發現自己實在太受事件影響,因此向主禱告,求主幫助她能放下。

另一位父親的分享:在職的女兒積極參與社運,我曾經兩次因等待她回家而夜不能眠。我認識自己是「受託」於主人的管家,所以為著與女兒的關係,我來到主面前調整自己,承認自己的「無有」,也不憑過去的經驗處理事情。為了父女關係,我主動向女兒表達溝通意願。有一回女兒在社交平台上公開批評聖徒,我向神求了三個小時,冀與女兒深入討論,了解她內心所想。在溝通前我也預備了三個小時,感恩的是所預備的經文能應對她,她答應與我每週一次一起晨更。從這些不安、苦難當中,我學習了認識自己,提醒自己「幸福不是必然的」,要凡事謝恩。我需要更親近神,重新調整自己與神的關係,並體恤那些面對同樣困苦的人。

神要父母一直學習,在祂面前更新;常存謙卑的靈,一直靠著禱告(包括與配偶、兒女禱告)經營家庭;禱告的果效,往往出乎我們意料之外。父母若肯花時間在子女身上,同時把他們帶到主面前,主必幫助我們,使我們能成為別人的祝福。

家庭系列

 和你•同行 —跨越兩代鴻溝

3

教會書室大優惠

教會書室由現時至三月八日舉 行 大 優 惠 , 售 價 低 至 二折 , 歡 迎 聖 徒 選 購 各 類 屬靈書籍。

家訊是屬於神家每位家人,我們誠邀弟兄姊妺投稿分享,如獲採納,將刊登在家訊。請留意以下事項:

1. 內容包括:讀經得著、聚會感想、生活經歷(如倚靠主、傳福音)、服事專項、感恩事項、教會活動(如特別聚會、佈道會)等等。

2. 字數不多於1200字,需以中文書面語撰寫,歡迎附上不少於500KB的圖片。

3. 如獲接納,家訊組將修飾及校對稿件。

4. 視乎內容是否合適、版面是否足夠等因素,來稿未必能以刊登,或只上載至教會網頁。家訊組有最終決定權,並會與投稿者交代和聯絡。

5. 聖徒可將稿件及圖片電郵至 [email protected]。如有任何建議,如「聖經小知識」的題材建議,也可電郵給家訊組。

感謝主藉著哥林多前書向教會說話,去年主日信息的總題是「基督 十架 建造 聖化」,這正是林前的重點內容。

經歷基督哥林多教會問題多多,完全走了樣。教會的正

常光景是像主、彰顯主,而哥林多教會的最大問題就是不像主、不要主,容讓肉體、世俗進來,以致有世界的樣子,卻沒有基督的樣子。

保羅的對應方法,是將基督擺出來:「神是信實的,你們原是被祂所召,好與祂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分。」(一9)「好與祂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一同得分」,可譯作:「好進入祂兒子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交通裡」。神呼召我們的目的,是與祂兒子有交通;回顧過去一年,我們有 否 多 與 主 相 交 ? 在 新 的 一 年 , 我 們 要 多 轉 向主,多倚靠主,多認識主,多經歷主。我們多經歷基督,祂就成為我們的一切,叫我們更像祂。

接受十架哥 林 多 人 高 舉 世 上 的 智 慧 聰 明 , 保 羅 卻 說 :

「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二2)世人以十字架的道理為愚拙,神卻藉十字架拯救人;當人謙卑下來接受十字架,就得著救恩。

我們已信主得救,需要接受十架救恩更深的工作,改變我們的人生觀,叫我們不再自誇,不用高 舉 人 , 不 用 隨 從 世 界 。 十 字 架 要 破 碎 我 們 的己,使我們認識自己是無有,惟有主是萬有,這是我們一生都要學習的功課。

同被建造我們經歷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目的是被建造起

來。基督徒的道路並非孤單獨行,而是與弟兄姊妹一起配搭、彼此相顧、同被建造。「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處。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十23)「…凡事都當造就人。」(十四26)我們在基督裡有自由,但必須顧及別人,要造就人而不是絆倒人。

我們就是神所建造的房屋(三9),建造需要真材實料—金、銀、寶石,即是基督的成分。我們接受十字架的工作,基督的成分就加多,使我們適合建造。

聖化工作神建造我們,是要我們被變化成為聖潔的教會。今

天教會仍有很多瑕疵,但主沒有放棄,不斷用祂的話潔淨教會(弗五26-27)。

哥林多教會百病叢生,仍是神的教會,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一2)。我們蒙恩得救,就是聖徒,要將自己交在神手中,接受神在我們身上的聖化工作。在這過程中,我們會覺得愁苦,因為要被神管教,卻達致正面目的—要我們得益處,使我們在祂的聖潔上有分,並且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來十二10-11)。

以上四方面不但是哥林多前書的重點,也是神的心意和工作。求神施恩幫助我們,一直行在祂的心意中。

(主日信息詳細版可於教會網頁「資源庫」中的「主日信息集」瀏覽)

主日信息

歡迎投稿分享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