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 4 责任编辑:徐健 宋晗 电话:(010)65389071 电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华文文学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HUA XIN 2020年7月24日 星期五 黄庆云 黄庆云 一座爱与美的纪念碑 一座爱与美的纪念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邮政编码:100125总编室电话/传真:(010)65003319新闻部电话/传真:(010)65002492宣传发行部电话:(010)65935482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20170145号零售每份1.50元印刷:中国青年报社印刷厂 纪念黄庆云诞辰百年 纪念黄庆云诞辰百年1950 1950 年代初期 年代初期黄庆云 黄庆云 右一 右一与冰心 与冰心 右二 右二)、 )、 梦醒 梦醒 左一 左一 )、 )、 日本作家松冈洋子 日本作家松冈洋子 左二 左二 在宝岛台湾,抗日战争可追溯至清 朝光绪年间,即公元 1895 年。长达 50 年 的抗争,半个世纪的光阴,巨大的伤痛长 久地铭刻在台湾人民的心上,挥之不去。 中国台湾女作家简媜截取了台湾抗 日之初的一个片段,高度浓缩地为读者 呈现了昔日惨痛的历史。长篇纪实文学 《朝露》,正如其副题“献给一八九五年抗 日英魂”,返回到历史现场,再现了当年 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抗战场景。阅读《朝 露》,几乎无法察觉这篇作品出自一位女 性作家之手,冷峻的笔触、悲壮的情感,出 色地刻画出一个又一个抗日英烈的生动 形象。简媜文风如斯,有人分析:“由于早 年丧父,简媜对人生的幻灭及时间无法抚 平的伤痛有着深刻的体验与记忆……” 1993 年,简媜参加台湾《联合报》组 织的“原乡行”活动,在福建漳州不期而 遇“本家” —“简大狮蒙难处”石碑,触 发出书写的意愿,作者写道:“执刑时正 是清晨日出时分,当简大狮气绝倒下,初 春的朝露纷纷然坠落,以滋润一名三十 二岁血性男子之—死不瞑目。”或许正 出于对人生遭遇有透彻的认识,简媜才 给这篇作品起名为《朝露》,其寓意大约 是人生如朝露般短暂、脆弱,但即便渺小 如朝露,却也可映照出太阳灿烂的光辉。 这正是对无数抗日志士的绝佳比喻,他 们的人生是短暂的,但却用一个个弱小 的生命照亮了历史幽暗的天空,悲壮而 又凄美。 简媜的作品一向与众不同,“简媜的 散文绝大多数以女性为题材,却不同于 常见的女性主义散文的温柔、妩媚、委 婉。有人说她载满奇情侠气、微妙义谛, 认为她的散文以走险道、斩故常,题材丕 变,狂狷著称。”正如以上引述,研究者大 多注重在简媜的女性题材文学作品的分 析和评介上下功夫。这是简媜创作的重 要组成部分,但除了这些女性意识相对 浓厚的文学作品外,也不乏一些重大历 史题材或具有硬朗的刚性风格之作。此 类作品同样值得研究者和读者重视,本 文所分析的《朝露》,正是此类题材的优 秀之作。 简媜这篇作品在情节安排上颇有讲 究。1895年那段历史面貌是遥远而模糊 的,其间牵涉到各种各样的人物,涉及的 事件更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而简媜仅 用 4 万字就叙述了纷繁复杂的事件和人 物,并勾勒得井井有条,如同一个善战的 将军虽指挥千军万马,却驾驭得体,张弛 有度,其功力和技巧令人赞叹。简媜在文 中运用了多种对比的写法,对比可使所 比较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从而 凸显人物的个性和命运。 第一个对比,是两个外国人之间巨 大的反差。马偕牧师来自加拿大,看到美 丽的淡水河之后,马偕牧师就决定在这 里定居下来。他徒步四方,为人们治病传 道,深受当地人的爱戴。马偕牧师在日记 中写道:“好像有无形的绳,引我到这美 丽之岛。”而日本的海军大将桦山资纪则 被清政府的一纸“卖身契”引来。他踏上 台湾的土地后,手下的士兵烧杀抢掠,把 台湾变成一个哀鸿遍野的凄凉之地。简 媜有意对比二人:“绳和纸竟有天渊之 别,同是异国异族人,马偕带给台湾的温 暖与爱百年不灭,而桦山一上岸就叫台 湾人民流血。”温暖与爱同淋漓的鲜血之 间对比如此强烈,马偕牧师的善良与桦 山资纪的残忍也似黑白之分明。两位都 是来自异国他乡,也都被铭记于史册,却 带给台湾人民截然不同的影响。最终,马 偕牧师青史留名,桦山资纪则臭名昭著。 另一个对比是仓皇逃跑的朝廷官员 和奋起反抗的普通民众。清廷派到台湾 的官员唐景崧在基隆失陷后连夜逃走, 其他一些大臣也仓皇逃离。朝廷命官在 危难时刻丝毫没有顾及老百姓的安危, 只顾惜自家性命。而由吴汤兴率领的义 勇军却是由普通的台湾子弟组成。“这些 人,有父亲带着儿子、兄长带着弟妹,叔 带侄、舅带甥,为保卫尊严与家园而投入 战场,他们成为日军南下路程中最‘顽 固’、最‘狡猾’的绊脚石。”他们大多在史 册上是“无名氏”,抵抗并不能给他们带 来任何好处,有的只是流血牺牲。这些平 民百姓在几乎手无寸铁的情况下,以飞蛾 扑火般的精神义无反顾地投入战斗,前仆 后继的英勇精神令人钦敬。昏官唐景崧给 日军留下了大量的枪炮火药,而普通民众 则用血肉之躯抵挡着敌人的炮火,两相对 比,清廷官员的懦弱自私和台湾民众的顽 强英勇跃然纸上,令人感慨万端。 第三个对比是关于两支签。两位抽 签的人分别是辜显荣的妻子和吴汤兴的 妻子。同样是抽签,辜显荣的妻子抽到了 上上签,而吴汤兴的妻子抽的则是下下 签。一签成谶,辜显荣竟以“日本臣民”的 身份,充当日本侵略者的马前卒,为虎作 伥。之后,辜显荣又建立了远及日本的商 业王国,不但家财万贯,而且获得无数奖 章,在其生前身后,辜显荣都享尽荣华富 贵,风光无限。而妻子抽到下下签的吴汤 兴的命运则黯淡悲凉。在距离日军登陆、 唐景崧等内渡已有两个多月,台湾已经 落入日本人之手的时候,吴汤兴及其他 志士仍然在拼死抵抗。没有军械粮食,没 有衣服鞋袜,吴汤兴们却没有放弃,屡战 屡败,却又屡败屡战。最终,吴汤兴溅血 阵亡,吴妻亦投水自尽。众多抗日志士都 捐躯战场,他们大多是家中的顶梁柱,却 默默无闻地埋骨荒野。 这样鲜明的对比,无比残酷又格外 清晰。在两相对比中,读者自然明辨孰是 孰非,自然对整个事件一览无余,英雄、 懦夫、逃兵、侵略者、投机者……在简媜 的笔下一一呈现,在历史的舞台上轮番 演出或悲壮、或凄凉,或令人钦敬、或令 人不齿的一幕幕场景。这正是简媜谋篇 布局的高妙之处,虽然人物事件纷繁众 多,但对她来说,犹如孙武子用兵,多多 益善。1895 年那段历史,因此而浮出水 面,日军登岛的来龙去脉,叙述得脉络分 明,让读者们得以一探究竟。 简媜这篇作品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 色。乍看,她似乎是一个不动声色的叙述 者,然而在平静的叙述中却暗藏着汹涌 的情感。这正是简媜鲜明的语言风格。正 如有人评述:“简媜散文更大的魅力在于 其作品情感表现的‘孤意’与‘深情’的双 重展现和交织。这两种风格贯穿于她对 生命的剖析,对男女情爱的态度以及对 都市生活的感叹中。‘深情’指的是简媜 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命、情爱以及周遭 的人事的深爱和同情、体恤;而‘孤意’则 指文中对情感及亲密者的刻意疏离、保 持适当的距离,甚至拒绝。”在《朝露》中, 也细腻体现了这种风格。不过,在此篇文 章中,“孤意”也许并不是对情感的刻意 疏离或拒绝,而是为了在合适的距离和 角度更清晰地还原事件的真相,因为过 于亲近或情绪激昂可能会损伤历史的真 实,使事件变得模糊。当然,简媜仍是用 情的,那情似乎是静水深流,要细细品味 才可体味出简媜的深情。 叙述简大狮的事迹,简媜藉着是本 家的由头,用亲昵的第二人称来称呼他, 仿佛简大狮是她亲近的弟兄。简大狮的 面貌和生平被简媜娓娓道来:“你长得不 算高,大约一百六十七厘米;一张圆扁脸 配了浓眉大眼,颇有慑人气势,往下凸出 狮仔鼻,面相缓和,添了几分温煦。”这样 的语言给人的印象仿佛是简媜在叙说自 己的亲人,平淡中透出亲切感。“若你用 了狮号得几分懒洋洋的狮性倒也好,偏 偏你成天雄赳赳、气昂昂,专等着路见不 平,拔刀相助。”这口气如同姐姐用半是 怜爱半是埋怨的口吻在劝戒淘气的弟 弟。介绍简大狮这一小节,作者的语气从 血战令人窒息的紧张中抽离出来,细致 入微地刻画出一个英武可爱的热血青 年。然而,到了最后一节描写简大狮英勇 就义时,简媜不再使用第二人称,这一转 变也使气氛陡然转为悲怆肃穆,此时简 媜用简洁平实的语言描写出锥心之痛: “简大狮心已死,容颜如槁木。船靠岸,他 抬头看了观音山一眼,听取永恒爱恋的 淡水河送给他的挽歌。”简大狮为国献 身,简媜对他的态度已转为景仰与敬佩, 所以不能再用亲昵的第二人称,而是要 以庄重的口吻相待。这种转换自然而然, 十分恰切。蒙尘的历史,远去的壮士,在 简媜的笔下又苏醒了过来,让今日读者 重新认识这位如朝露般逝去的先烈,他 值得我们永久铭记和敬重。 简媜因为自身的遭遇,对于生命有 着比常人更透彻的认识和思考,她用作 品记录人生,有自己的,也有他人的。生 命是短暂的,犹如春日的朝露般短暂,但 是文学长存。简媜用文字保留那些珍贵 的记忆,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朝露》既 是对于抗战历史的一段真实记录,也是 对无数抗日志士在天之灵的告慰。那一 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犹如一颗颗晶莹 的朝露,虽微小、短暂,却可以在某一瞬 间映照出太阳的耀眼的光辉。 2012 2012 年秋天 年秋天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第十二届双年会暨海 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第十二届双年会暨海 外华文文学论坛 外华文文学论坛在武汉东湖边开幕 在武汉东湖边开幕我应约作了一个主题演 我应约作了一个主题演 在冰心先生的慈辉里 在冰心先生的慈辉里—华文女作家对儿童文学的引领与 —华文女作家对儿童文学的引领与 贡献 贡献 》。 》。 在这篇演讲中 在这篇演讲中我分别以中国大陆的葛翠琳先生 我分别以中国大陆的葛翠琳先生香港 香港 地区的黄庆云先生 地区的黄庆云先生台湾地区的林海音先生为例 台湾地区的林海音先生为例描述了她们 描述了她们 的创作对冰心所倡导的儿童文学精神的传承 的创作对冰心所倡导的儿童文学精神的传承以及她们在不同 以及她们在不同 的地区对儿童文学的引领与贡献 的地区对儿童文学的引领与贡献在这三位女作家的作品里 在这三位女作家的作品里我们能感受到冰心生前对儿童文学所寄予的那些美好的信念 我们能感受到冰心生前对儿童文学所寄予的那些美好的信念那就是 那就是对孩子们的热爱 对孩子们的热爱对儿童文学事业的热爱 对儿童文学事业的热爱对真善美的 对真善美的 永恒的热爱与追求 永恒的热爱与追求黄庆云是继叶圣陶 黄庆云是继叶圣陶冰心等第一代作家之后 冰心等第一代作家之后第二代儿童 第二代儿童 文学作家里的代表人物之一 文学作家里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儿童文学创作和编辑生涯起 她的儿童文学创作和编辑生涯起 步于 步于 20 20 世纪 世纪 40 40 年代 年代18 18 岁那年发表第一篇作品算起 岁那年发表第一篇作品算起一直 一直 2018 2018 年仙逝的前一年 年仙逝的前一年她都在勤勤恳恳地为少年儿童们工 她都在勤勤恳恳地为少年儿童们工 黄庆云先生享年 黄庆云先生享年 98 98 为儿童们写作 为儿童们写作服务竟持续了 服务竟持续了 80 80 毕生创作 毕生创作编写和翻译的各类儿童文学著译作品有 编写和翻译的各类儿童文学著译作品有 500 500 1000 1000 万字之巨 万字之巨这在整个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 这在整个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 史上 史上也是罕见的 也是罕见的她不仅是一位真正的 她不仅是一位真正的 老祖母级 老祖母级的女作家 的女作家儿童文学创作领域的巨擘 儿童文学创作领域的巨擘也是香港地区儿童文学事业 也是香港地区儿童文学事业儿童 儿童 教育和儿童读物编辑和出版的拓荒者 教育和儿童读物编辑和出版的拓荒者奠基人 奠基人她的一生 她的一生称得 称得 上是 上是 为孩子们的一生 为孩子们的一生终生不渝的爱与追寻 终生不渝的爱与追寻 黄庆云祖籍广东省南海番禺 黄庆云祖籍广东省南海番禺她的童年时代是跟着父母在 她的童年时代是跟着父母在 香港沙田度过的 香港沙田度过的她在童年回忆录 她在童年回忆录 亲亲小时候 亲亲小时候 里说 里说如果你 如果你 问我 问我香港我最爱哪个地方 香港我最爱哪个地方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 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沙田 是沙田在她的心目中 在她的心目中沙田 沙田是我最初懂得什么叫做世界 是我最初懂得什么叫做世界从而走进 从而走进 世界的地方 世界的地方1938 1938 18 18 岁的黄庆云还在中山大学文学院念书时 岁的黄庆云还在中山大学文学院念书时发表 发表 了第一篇童话 了第一篇童话 跟着我们的月亮 跟着我们的月亮 》。 》。 这个时候 这个时候她深受鲁迅先生 她深受鲁迅先生 救救孩子 救救孩子的感召和影响 的感召和影响暗自立志 暗自立志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 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 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1939 1939 年她从中山大学文学院毕业 年她从中山大学文学院毕业苦难的中国和整 苦难的中国和整 个世界 个世界正在进入战火纷飞 正在进入战火纷飞风雨激荡的 风雨激荡的 40 40 年代 年代她的童话写 她的童话写 以及她后来的全部儿童文学创作 以及她后来的全部儿童文学创作都不是从虚无缥缈的幻 都不是从虚无缥缈的幻 想城堡和象牙塔里飘出来的故事 想城堡和象牙塔里飘出来的故事而是在时代的风雨 而是在时代的风雨现实的 现实的 泥土中长出的茁壮的幼林 泥土中长出的茁壮的幼林正如她后来所说的 正如她后来所说的我做孩子的时 我做孩子的时 也是很爱读童话的 也是很爱读童话的从前 从前我以为童话里说的都是人们头脑 我以为童话里说的都是人们头脑 里幻想出来的事 里幻想出来的事后来 后来我长大了 我长大了也写童话了 也写童话了才知道 才知道童话都 童话都 是有现实做依据的……世界上发生了强者欺负弱者的事 是有现实做依据的……世界上发生了强者欺负弱者的事童话 童话 家便写了以弱胜强 家便写了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童话……童话既是反映了现 以小胜大的童话……童话既是反映了现 又是寄托人们的理想的 又是寄托人们的理想的童话集 童话集 月亮的女儿 月亮的女儿 后记 后记 1941 1941 黄庆云创办并主编了香港有史以来第一本儿童 黄庆云创办并主编了香港有史以来第一本儿童 文学半月刊 文学半月刊 新儿童 新儿童 》。 》。 当时 当时现代文学家许地山 现代文学家许地山 落华生 落华生 正在 正在 香港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 香港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黄庆云向这位名作家约稿 黄庆云向这位名作家约稿许地山 许地山 新儿童 新儿童 创刊号和第二期上分别发表了 创刊号和第二期上分别发表了 萤火虫 萤火虫 》《 》《 桃金娘 桃金娘 两篇儿童文学名篇 两篇儿童文学名篇可惜的是 可惜的是也就在这一年 也就在这一年许地山溘然长 许地山溘然长 黄庆云后来一直视许地山为 黄庆云后来一直视许地山为 恩师 恩师说自己是许地山播撒 说自己是许地山播撒 在香港的一粒儿童文学的种子 在香港的一粒儿童文学的种子她还在 她还在 新儿童 新儿童 上开办了一个 上开办了一个 和小朋友谈心的 和小朋友谈心的 云姊姊信箱 云姊姊信箱解答幼童们的各种提问 解答幼童们的各种提问一时 一时 ,《 ,《 新儿童 新儿童 云姊姊 云姊姊在香港和东南亚地区的很多家庭和小 在香港和东南亚地区的很多家庭和小 朋友中间 朋友中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小读者都成了云姊姊的 许多小读者都成了云姊姊的 其中不少小读者长大后也成了作家 其中不少小读者长大后也成了作家如香港儿童文学家何 如香港儿童文学家何 丰子恺的女儿 丰子恺的女儿画家丰一吟 画家丰一吟现在在哈佛大学任教的女作家 现在在哈佛大学任教的女作家 木令耆 木令耆 刘年玲 刘年玲 ), ), 都是黄庆云当年的小读者 都是黄庆云当年的小读者几十年后 几十年后,《 ,《 新儿 新儿 当年的小读者们 当年的小读者们甚至相约着 甚至相约着 组团 组团从海外各地齐聚香港 从海外各地齐聚香港看望他们心中最美丽的 看望他们心中最美丽的 云姊姊 云姊姊木令耆教授回忆说 木令耆教授回忆说云姊 云姊 和她的作品与通信 和她的作品与通信为那一代小朋友 为那一代小朋友 带来了光明的世界 带来了光明的世界也带来了爱的教育 也带来了爱的教育后来因为战乱 后来因为战乱黄庆云离开香港 黄庆云离开香港辗转桂 辗转桂 广州等地 广州等地继续为小读者写作和编辑出版 继续为小读者写作和编辑出版 新儿童 新儿童 》。 》。 无论是从她的童话作品里 无论是从她的童话作品里还是从 还是从 她编辑的儿童刊物中 她编辑的儿童刊物中读者们都能听到她在 读者们都能听到她在 冬日里期盼春天 冬日里期盼春天在黑夜里呼唤黎明的声音 在黑夜里呼唤黎明的声音能看到她给孩子们送来的光明 能看到她给孩子们送来的光明进步和安慰 进步和安慰 的力量 的力量她带着 她带着 新儿童 新儿童 》, 》, 在战乱年月的颠沛 在战乱年月的颠沛 流离中 流离中断断续续坚持了 断断续续坚持了 15 15 年之久 年之久无数的小 无数的小 读者深受其惠 读者深受其惠1948 1948 黄庆云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 黄庆云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 范学院 范学院攻读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专业 攻读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专业黄庆云的知心老友 黄庆云的知心老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 翠琳后来评价说 翠琳后来评价说中国去海外的留学生中 中国去海外的留学生中这个专业攻读学位的学子 这个专业攻读学位的学子恐怕只有她一人 恐怕只有她一人可见她是从人生道路的开始 可见她是从人生道路的开始就立志为儿童文 就立志为儿童文 学事业贡献一生的 学事业贡献一生的这是十分难得的决心 这是十分难得的决心新中国成立后 新中国成立后改天换地的新时代和朝 改天换地的新时代和朝 气蓬勃的一代代新人的成长故事 气蓬勃的一代代新人的成长故事为黄庆云 为黄庆云 的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 的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绚丽和取之不 绚丽和取之不 竭的题材 竭的题材也给她的创作带来了无限的活力 也给她的创作带来了无限的活力 和多姿多彩的气象 和多姿多彩的气象20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世纪五六十年代她继续为孩子们编辑 她继续为孩子们编辑 报刊读物 报刊读物勤奋笔耕 勤奋笔耕迎来了第一个引人瞩目的创作高峰期 迎来了第一个引人瞩目的创作高峰期伴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春天 伴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春天已经从 已经从 云姊姊 云姊姊变成 变成 奶奶 奶奶的黄庆云在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事业的园地里 的黄庆云在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事业的园地里从没停 从没停 下过辛勤耕耘和孜孜探索的脚步 下过辛勤耕耘和孜孜探索的脚步她曾在一首小诗里 她曾在一首小诗里如此表 如此表 达过自己毕生对儿童和儿童文学事业的热爱 达过自己毕生对儿童和儿童文学事业的热爱我走过九十九 我走过九十九 条河 条河我描绘过花儿一千零一朵 我描绘过花儿一千零一朵只有童年的花园 只有童年的花园永远永远地 永远永远地 占有我 占有我这道理我无法说出来 这道理我无法说出来别问我十万个为什么 别问我十万个为什么植根民族文化土壤的中国故事 植根民族文化土壤的中国故事 从题材上看 从题材上看黄庆云的儿童文学世界可谓辽阔博大 黄庆云的儿童文学世界可谓辽阔博大丰盈 丰盈 多彩 多彩她用 她用 80 80 年的岁月和数百 年的岁月和数百 本作 本作品集一层一层堆叠起来的一 品集一层一层堆叠起来的一 儿童文学的青山 儿童文学的青山既巍峨耸 既巍峨耸 又妩媚多 又妩媚多姿 姿其中最具代表 其中最具代表 也最能显示 也最能显示 云奶奶 云奶奶创作个性的 创作个性的是以下三类题材的作品 是以下三类题材的作品奇异的红星 奇异的红星 》《 》《 月亮的女儿 月亮的女儿 》《 》《 七个哥哥和一个妹妹 七个哥哥和一个妹妹 》《 》《 鸟天堂 鸟天堂 》《 》《 小鱼仙的礼物 小鱼仙的礼物 等为代表 等为代表这些短篇童话带有民间故 这些短篇童话带有民间故 事风味和神韵 事风味和神韵黄庆云早期的童话创作 黄庆云早期的童话创作有安徒生童话那种与 有安徒生童话那种与 现实生活和人间悲欢息息相关的幻想故事的影响 现实生活和人间悲欢息息相关的幻想故事的影响更多的是汲 更多的是汲 取了中国民间故事 取了中国民间故事乡土文化的滋养 乡土文化的滋养。《 。《 月亮的女儿 月亮的女儿 全篇用拟 全篇用拟 人化的手法 人化的手法用民间故事的单纯明快的叙事方式 用民间故事的单纯明快的叙事方式讲述了善良 讲述了善良 无私的月亮和孩子们之间不为人知的故事 无私的月亮和孩子们之间不为人知的故事故事最后说 故事最后说这就 这就 是月亮的女儿 是月亮的女儿—星星的故事 —星星的故事没有月亮的晚上 没有月亮的晚上星星总是替 星星总是替 月亮照着大地 月亮照着大地孩子们也最爱星星 孩子们也最爱星星他们唱着星星的歌 他们唱着星星的歌用小手 用小手 指数着星星 指数着星星星星是数不尽的 星星是数不尽的因为它们是要陪伴许许多多的 因为它们是要陪伴许许多多的 小朋友的 小朋友的天下的小朋友数不尽 天下的小朋友数不尽星星也是数不尽的 星星也是数不尽的这篇童 这篇童 就是置入全世界最美的短篇童话宝库里 就是置入全世界最美的短篇童话宝库里也熠熠闪光 也熠熠闪光毫不 毫不 逊色 逊色我记得葛翠琳曾对黄庆云的另一篇童话代表作 我记得葛翠琳曾对黄庆云的另一篇童话代表作 奇异的 奇异的 红星 红星 也极为推崇 也极为推崇认为是用童话形式表现革命题材的成功的 认为是用童话形式表现革命题材的成功的 创作实践 创作实践不仅内容生动 不仅内容生动寓意深刻 寓意深刻充满浪漫的激情 充满浪漫的激情而且童 而且童 话意境优美 话意境优美极富艺术感染力 极富艺术感染力也不仅仅是这个时期 也不仅仅是这个时期从黄庆云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里创作 从黄庆云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里创作 的一些童话和儿童故事里 的一些童话和儿童故事里也不难感受到 也不难感受到她一直都在默默地 她一直都在默默地自觉地把自己的文学之根深扎在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 自觉地把自己的文学之根深扎在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 去汲取养分 去汲取养分去发掘故事 去发掘故事去淘洗出闪光的金子 去淘洗出闪光的金子因为作家 因为作家 的心灵 的心灵情感和精神气度时刻连通着国家 情感和精神气度时刻连通着国家民族和儿童的世界 民族和儿童的世界所以她每个时期的作品都能很接 所以她每个时期的作品都能很接 地气 地气洋溢着饱满的家国情 洋溢着饱满的家国情 怀和鲜活的 怀和鲜活的 中国式的童年 中国式的童年气息 气息越是民族的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越是世界的是当代的 是当代的越是历史的 越是历史的黄庆云的童话再次证实了这些朴素的 黄庆云的童话再次证实了这些朴素的 真理 真理从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看 从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看其实也是如此 其实也是如此安徒生与丹麦和 安徒生与丹麦和 北欧民间故事 北欧民间故事格林兄弟与德国民间故事 格林兄弟与德国民间故事卡尔维诺与意大利 卡尔维诺与意大利 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普希金 普希金托尔斯泰与俄罗斯民间故事 托尔斯泰与俄罗斯民间故事埃梅与法国民 埃梅与法国民 间故事 间故事聂姆佐娃与捷克民间故事 聂姆佐娃与捷克民间故事小川未明 小川未明新美南吉与日本 新美南吉与日本 民间故事……无不有着密不可分的水乳交融的关系 民间故事……无不有着密不可分的水乳交融的关系给香江的孩子们讲述香江故事 给香江的孩子们讲述香江故事 香港的历史和文化 香港的历史和文化香江孩子们的童年生活 香江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是黄庆云儿 是黄庆云儿 童文学创作的另一个题材特色 童文学创作的另一个题材特色在她的一生中 在她的一生中童年时代 童年时代青年 青年 时代和老年时代里 时代和老年时代里有许多日子都是在香港生活和工作的 有许多日子都是在香港生活和工作的不仅了解和洞悉香港的历史 不仅了解和洞悉香港的历史文化和生活风习 文化和生活风习也熟悉饮着香 也熟悉饮着香 江水长大的一代代香港孩子的童年生活和心灵秘密 江水长大的一代代香港孩子的童年生活和心灵秘密所以 所以的不少作品都取材于独特的 的不少作品都取材于独特的 香江故事 香江故事其中以长篇历史小说 其中以长篇历史小说 香港归来的孩子 香港归来的孩子 》、 》、 长篇游记故事 长篇游记故事 可爱的香港 可爱的香港 等作品为代 等作品为代 此外 此外她还有不少儿童小说 她还有不少儿童小说童话 童话儿童生活故事和儿童诗 儿童生活故事和儿童诗 描述和表现的也是香江风情和香江孩子们的生活 描述和表现的也是香江风情和香江孩子们的生活香港归来的孩子 香港归来的孩子 是我迄今见到的唯一一部以中国现代 是我迄今见到的唯一一部以中国现代 香港大罢工 香港大罢工事件为背景 事件为背景给今天的孩子们讲述香港那段渐渐 给今天的孩子们讲述香港那段渐渐 被人淡 被人淡忘的风雨历程的小说 忘的风雨历程的小说这部小说的故事从 这部小说的故事从1922 1922 年发生的 年发生的 香港海员大罢工开始 香港海员大罢工开始以两个海员家庭及其年幼子女的经历为 以两个海员家庭及其年幼子女的经历为 主线 主线再现了 再现了 1925 1925 年省港大罢工爆发后 年省港大罢工爆发后觉醒的一代年轻人 觉醒的一代年轻人着腥风血雨 着腥风血雨勇敢地冲破黑暗 勇敢地冲破黑暗纷纷离开香港北上 纷纷离开香港北上最终走上追 最终走上追 寻光明 寻光明真理和远大理想的征程的真实故事 真理和远大理想的征程的真实故事君自故乡来 君自故乡来应知 应知 故乡事 故乡事万水千山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 不忘来时路香港的一代代青少年都应该 香港的一代代青少年都应该 好好读一读 好好读一读 香港归来的孩子 香港归来的孩子 》。 》。 它是一部真实和生动的香港 它是一部真实和生动的香港 史教科书 史教科书又是一部汩汩流淌着中华民族滚烫的爱国热血 又是一部汩汩流淌着中华民族滚烫的爱国热血述香港奋斗 述香港奋斗抗争和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的文学佳作 抗争和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的文学佳作童年生活和童年故事 童年生活和童年故事作为儿童文学的一个永恒的 作为儿童文学的一个永恒的 也是黄庆云一生中 也是黄庆云一生中 百写不厌 百写不厌的题材 的题材这类题材 这类题材她的长 她的长 篇童年回忆录 篇童年回忆录 亲亲小时候 亲亲小时候 可以作为代表性作品 可以作为代表性作品这部追忆自 这部追忆自 己在香港度过的童年时光的长篇散文 己在香港度过的童年时光的长篇散文是一部充满童趣盎然 是一部充满童趣盎然童年亲情的回忆之书 童年亲情的回忆之书全书由 全书由 30 30 多篇短小而完整 多篇短小而完整可以单独存 可以单独存 在又互有衔接的小美文组成 在又互有衔接的小美文组成以童真的眼光 以童真的眼光细腻的感觉 细腻的感觉明亮 明亮 和单纯的文笔 和单纯的文笔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点点滴滴的成长细节 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点点滴滴的成长细节画了那个年代的香港孩子们的真实生活情景 画了那个年代的香港孩子们的真实生活情景整个作品不是以 整个作品不是以 复杂的故事情节取胜 复杂的故事情节取胜而是像一幅幅童年生活的明丽的风俗 而是像一幅幅童年生活的明丽的风俗 凭借许多细小的 凭借许多细小的温暖的 温暖的真实的 真实的充满童真童趣的细节 充满童真童趣的细节起了韵味悠长和调子明亮的叙事 起了韵味悠长和调子明亮的叙事通过小女孩眼中的现实生 通过小女孩眼中的现实生 周围世界 周围世界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邻里关系 邻里关系小伙伴之间的友谊的观察 小伙伴之间的友谊的观察 和描写 和描写真实和准确地呈现了孩子们纯真 真实和准确地呈现了孩子们纯真友爱的成长心理状 友爱的成长心理状 刻画了小女孩在日常生活中对生活 刻画了小女孩在日常生活中对生活对世界 对世界对未来的好 对未来的好 梦想与渴求 梦想与渴求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总是具有一项异于一般作家的才能 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总是具有一项异于一般作家的才能就是这个人能够 就是这个人能够 返回童年 返回童年能够 能够 再来一次童年 再来一次童年或者说 或者说够去 够去 重新发现童年 重新发现童年瑞典的 瑞典的 童话老奶奶 童话老奶奶林格伦有一句名 林格伦有一句名 为了写好给孩子们看的作品 为了写好给孩子们看的作品必须回到你的童年去 必须回到你的童年去回想 回想 你童 你童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的 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的她说 她说童年时代的 童年时代的 那个孩子 那个孩子活在 活在 我的心灵中 我的心灵中一直活到今天 一直活到今天亲亲小时候 亲亲小时候 我们看到 我们看到个纯真 个纯真友善 友善好奇和美丽的小女孩 好奇和美丽的小女孩也一直 也一直 活在 活在黄庆云奶奶 黄庆云奶奶 的心中 的心中就像她在那首童诗里所写的 就像她在那首童诗里所写的我走过九十九条河 我走过九十九条河我描 我描 绘过花儿一千零一朵 绘过花儿一千零一朵只有童年的花园 只有童年的花园永远永远地占有我 永远永远地占有我儿童文学事业是纯净的天使和仁慈的圣母般的事业 儿童文学事业是纯净的天使和仁慈的圣母般的事业儿童 儿童 文学是爱的文学 文学是爱的文学是真善美的文学 是真善美的文学也是广阔和博大的 也是广阔和博大的 大文 大文 只要人类的童年如涓涓的溪流奔腾不息 只要人类的童年如涓涓的溪流奔腾不息儿童文学事业的 儿童文学事业的 薪火也会代代相传 薪火也会代代相传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纪念黄庆云诞辰百年: 一座爱与美的纪念碑wyb.chinawriter.com.cn/attachment/202007/24/a... · 第一个对比,是两个外国人之间巨 大的反差。马偕牧师来自加拿大,看到美

  • Upload
    others

  • View
    3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纪念黄庆云诞辰百年: 一座爱与美的纪念碑wyb.chinawriter.com.cn/attachment/202007/24/a... · 第一个对比,是两个外国人之间巨 大的反差。马偕牧师来自加拿大,看到美

34责任编辑:徐健 宋晗 电话:(010)65389071 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华文文学

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HUA XIN

2020年7月24日 星期五

黄庆云黄庆云

一座爱与美的纪念碑一座爱与美的纪念碑□□徐徐 鲁鲁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邮政编码:100125 总编室电话/传真:(010)65003319 新闻部电话/传真:(010)65002492 宣传发行部电话:(010)65935482 广告许可证:京朝工商广字20170145号 零售每份1.50元 印刷:中国青年报社印刷厂

纪念黄庆云诞辰百年纪念黄庆云诞辰百年::

19501950年代初期年代初期,,黄庆云黄庆云((右一右一))与冰心与冰心((右二右二)、)、廖廖梦醒梦醒((左一左一)、)、日本作家松冈洋子日本作家松冈洋子((左二左二))

在宝岛台湾,抗日战争可追溯至清朝光绪年间,即公元1895年。长达50年的抗争,半个世纪的光阴,巨大的伤痛长久地铭刻在台湾人民的心上,挥之不去。

中国台湾女作家简媜截取了台湾抗日之初的一个片段,高度浓缩地为读者呈现了昔日惨痛的历史。长篇纪实文学《朝露》,正如其副题“献给一八九五年抗日英魂”,返回到历史现场,再现了当年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抗战场景。阅读《朝露》,几乎无法察觉这篇作品出自一位女性作家之手,冷峻的笔触、悲壮的情感,出色地刻画出一个又一个抗日英烈的生动形象。简媜文风如斯,有人分析:“由于早年丧父,简媜对人生的幻灭及时间无法抚平的伤痛有着深刻的体验与记忆……”

1993年,简媜参加台湾《联合报》组织的“原乡行”活动,在福建漳州不期而遇“本家”——“简大狮蒙难处”石碑,触发出书写的意愿,作者写道:“执刑时正

是清晨日出时分,当简大狮气绝倒下,初春的朝露纷纷然坠落,以滋润一名三十二岁血性男子之——死不瞑目。”或许正出于对人生遭遇有透彻的认识,简媜才给这篇作品起名为《朝露》,其寓意大约是人生如朝露般短暂、脆弱,但即便渺小如朝露,却也可映照出太阳灿烂的光辉。这正是对无数抗日志士的绝佳比喻,他们的人生是短暂的,但却用一个个弱小的生命照亮了历史幽暗的天空,悲壮而又凄美。

简媜的作品一向与众不同,“简媜的散文绝大多数以女性为题材,却不同于常见的女性主义散文的温柔、妩媚、委婉。有人说她载满奇情侠气、微妙义谛,认为她的散文以走险道、斩故常,题材丕

变,狂狷著称。”正如以上引述,研究者大多注重在简媜的女性题材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介上下功夫。这是简媜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除了这些女性意识相对浓厚的文学作品外,也不乏一些重大历史题材或具有硬朗的刚性风格之作。此类作品同样值得研究者和读者重视,本文所分析的《朝露》,正是此类题材的优秀之作。

简媜这篇作品在情节安排上颇有讲究。1895年那段历史面貌是遥远而模糊的,其间牵涉到各种各样的人物,涉及的事件更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而简媜仅用4万字就叙述了纷繁复杂的事件和人物,并勾勒得井井有条,如同一个善战的将军虽指挥千军万马,却驾驭得体,张弛有度,其功力和技巧令人赞叹。简媜在文中运用了多种对比的写法,对比可使所比较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更加鲜明,从而凸显人物的个性和命运。

第一个对比,是两个外国人之间巨大的反差。马偕牧师来自加拿大,看到美丽的淡水河之后,马偕牧师就决定在这里定居下来。他徒步四方,为人们治病传道,深受当地人的爱戴。马偕牧师在日记中写道:“好像有无形的绳,引我到这美丽之岛。”而日本的海军大将桦山资纪则被清政府的一纸“卖身契”引来。他踏上台湾的土地后,手下的士兵烧杀抢掠,把台湾变成一个哀鸿遍野的凄凉之地。简媜有意对比二人:“绳和纸竟有天渊之别,同是异国异族人,马偕带给台湾的温暖与爱百年不灭,而桦山一上岸就叫台湾人民流血。”温暖与爱同淋漓的鲜血之间对比如此强烈,马偕牧师的善良与桦山资纪的残忍也似黑白之分明。两位都是来自异国他乡,也都被铭记于史册,却带给台湾人民截然不同的影响。最终,马

偕牧师青史留名,桦山资纪则臭名昭著。另一个对比是仓皇逃跑的朝廷官员

和奋起反抗的普通民众。清廷派到台湾的官员唐景崧在基隆失陷后连夜逃走,其他一些大臣也仓皇逃离。朝廷命官在危难时刻丝毫没有顾及老百姓的安危,只顾惜自家性命。而由吴汤兴率领的义勇军却是由普通的台湾子弟组成。“这些人,有父亲带着儿子、兄长带着弟妹,叔带侄、舅带甥,为保卫尊严与家园而投入战场,他们成为日军南下路程中最‘顽固’、最‘狡猾’的绊脚石。”他们大多在史册上是“无名氏”,抵抗并不能给他们带来任何好处,有的只是流血牺牲。这些平民百姓在几乎手无寸铁的情况下,以飞蛾扑火般的精神义无反顾地投入战斗,前仆后继的英勇精神令人钦敬。昏官唐景崧给日军留下了大量的枪炮火药,而普通民众则用血肉之躯抵挡着敌人的炮火,两相对比,清廷官员的懦弱自私和台湾民众的顽强英勇跃然纸上,令人感慨万端。

第三个对比是关于两支签。两位抽签的人分别是辜显荣的妻子和吴汤兴的妻子。同样是抽签,辜显荣的妻子抽到了上上签,而吴汤兴的妻子抽的则是下下签。一签成谶,辜显荣竟以“日本臣民”的身份,充当日本侵略者的马前卒,为虎作伥。之后,辜显荣又建立了远及日本的商业王国,不但家财万贯,而且获得无数奖章,在其生前身后,辜显荣都享尽荣华富贵,风光无限。而妻子抽到下下签的吴汤兴的命运则黯淡悲凉。在距离日军登陆、唐景崧等内渡已有两个多月,台湾已经落入日本人之手的时候,吴汤兴及其他志士仍然在拼死抵抗。没有军械粮食,没有衣服鞋袜,吴汤兴们却没有放弃,屡战屡败,却又屡败屡战。最终,吴汤兴溅血阵亡,吴妻亦投水自尽。众多抗日志士都

捐躯战场,他们大多是家中的顶梁柱,却默默无闻地埋骨荒野。

这样鲜明的对比,无比残酷又格外清晰。在两相对比中,读者自然明辨孰是孰非,自然对整个事件一览无余,英雄、懦夫、逃兵、侵略者、投机者……在简媜的笔下一一呈现,在历史的舞台上轮番演出或悲壮、或凄凉,或令人钦敬、或令人不齿的一幕幕场景。这正是简媜谋篇布局的高妙之处,虽然人物事件纷繁众多,但对她来说,犹如孙武子用兵,多多益善。1895年那段历史,因此而浮出水面,日军登岛的来龙去脉,叙述得脉络分明,让读者们得以一探究竟。

简媜这篇作品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乍看,她似乎是一个不动声色的叙述者,然而在平静的叙述中却暗藏着汹涌的情感。这正是简媜鲜明的语言风格。正如有人评述:“简媜散文更大的魅力在于其作品情感表现的‘孤意’与‘深情’的双重展现和交织。这两种风格贯穿于她对生命的剖析,对男女情爱的态度以及对都市生活的感叹中。‘深情’指的是简媜散文中表现出的对生命、情爱以及周遭的人事的深爱和同情、体恤;而‘孤意’则指文中对情感及亲密者的刻意疏离、保持适当的距离,甚至拒绝。”在《朝露》中,也细腻体现了这种风格。不过,在此篇文章中,“孤意”也许并不是对情感的刻意疏离或拒绝,而是为了在合适的距离和角度更清晰地还原事件的真相,因为过于亲近或情绪激昂可能会损伤历史的真实,使事件变得模糊。当然,简媜仍是用情的,那情似乎是静水深流,要细细品味才可体味出简媜的深情。

叙述简大狮的事迹,简媜藉着是本家的由头,用亲昵的第二人称来称呼他,仿佛简大狮是她亲近的弟兄。简大狮的

面貌和生平被简媜娓娓道来:“你长得不算高,大约一百六十七厘米;一张圆扁脸配了浓眉大眼,颇有慑人气势,往下凸出狮仔鼻,面相缓和,添了几分温煦。”这样的语言给人的印象仿佛是简媜在叙说自己的亲人,平淡中透出亲切感。“若你用了狮号得几分懒洋洋的狮性倒也好,偏偏你成天雄赳赳、气昂昂,专等着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这口气如同姐姐用半是怜爱半是埋怨的口吻在劝戒淘气的弟弟。介绍简大狮这一小节,作者的语气从血战令人窒息的紧张中抽离出来,细致入微地刻画出一个英武可爱的热血青年。然而,到了最后一节描写简大狮英勇就义时,简媜不再使用第二人称,这一转变也使气氛陡然转为悲怆肃穆,此时简媜用简洁平实的语言描写出锥心之痛:

“简大狮心已死,容颜如槁木。船靠岸,他抬头看了观音山一眼,听取永恒爱恋的淡水河送给他的挽歌。”简大狮为国献身,简媜对他的态度已转为景仰与敬佩,所以不能再用亲昵的第二人称,而是要以庄重的口吻相待。这种转换自然而然,十分恰切。蒙尘的历史,远去的壮士,在简媜的笔下又苏醒了过来,让今日读者重新认识这位如朝露般逝去的先烈,他值得我们永久铭记和敬重。

简媜因为自身的遭遇,对于生命有着比常人更透彻的认识和思考,她用作品记录人生,有自己的,也有他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犹如春日的朝露般短暂,但是文学长存。简媜用文字保留那些珍贵的记忆,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朝露》既是对于抗战历史的一段真实记录,也是对无数抗日志士在天之灵的告慰。那一个个曾经鲜活的生命,犹如一颗颗晶莹的朝露,虽微小、短暂,却可以在某一瞬间映照出太阳的耀眼的光辉。

20122012年秋天年秋天,,““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第十二届双年会暨海海外华文女作家协会第十二届双年会暨海外华文文学论坛外华文文学论坛””在武汉东湖边开幕在武汉东湖边开幕,,我应约作了一个主题演我应约作了一个主题演讲讲《《在冰心先生的慈辉里在冰心先生的慈辉里———华文女作家对儿童文学的引领与—华文女作家对儿童文学的引领与贡献贡献》。》。在这篇演讲中在这篇演讲中,,我分别以中国大陆的葛翠琳先生我分别以中国大陆的葛翠琳先生、、香港香港地区的黄庆云先生地区的黄庆云先生、、台湾地区的林海音先生为例台湾地区的林海音先生为例,,描述了她们描述了她们的创作对冰心所倡导的儿童文学精神的传承的创作对冰心所倡导的儿童文学精神的传承,,以及她们在不同以及她们在不同的地区对儿童文学的引领与贡献的地区对儿童文学的引领与贡献。。在这三位女作家的作品里在这三位女作家的作品里,,我们能感受到冰心生前对儿童文学所寄予的那些美好的信念我们能感受到冰心生前对儿童文学所寄予的那些美好的信念,,那就是那就是::对孩子们的热爱对孩子们的热爱,,对儿童文学事业的热爱对儿童文学事业的热爱,,对真善美的对真善美的永恒的热爱与追求永恒的热爱与追求。。

黄庆云是继叶圣陶黄庆云是继叶圣陶、、冰心等第一代作家之后冰心等第一代作家之后,,第二代儿童第二代儿童文学作家里的代表人物之一文学作家里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儿童文学创作和编辑生涯起她的儿童文学创作和编辑生涯起步于步于2020世纪世纪4040年代年代,,从从1818岁那年发表第一篇作品算起岁那年发表第一篇作品算起,,一直一直到到20182018年仙逝的前一年年仙逝的前一年,,她都在勤勤恳恳地为少年儿童们工她都在勤勤恳恳地为少年儿童们工作作。。黄庆云先生享年黄庆云先生享年9898岁岁,,为儿童们写作为儿童们写作、、服务竟持续了服务竟持续了8080年年,,毕生创作毕生创作、、编写和翻译的各类儿童文学著译作品有编写和翻译的各类儿童文学著译作品有500500多多种种、、10001000万字之巨万字之巨,,这在整个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这在整个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儿童教育儿童教育史上史上,,也是罕见的也是罕见的。。她不仅是一位真正的她不仅是一位真正的““老祖母级老祖母级””的女作家的女作家、、儿童文学创作领域的巨擘儿童文学创作领域的巨擘,,也是香港地区儿童文学事业也是香港地区儿童文学事业、、儿童儿童教育和儿童读物编辑和出版的拓荒者教育和儿童读物编辑和出版的拓荒者、、奠基人奠基人。。她的一生她的一生,,称得称得上是上是““为孩子们的一生为孩子们的一生””。。

终生不渝的爱与追寻终生不渝的爱与追寻黄庆云祖籍广东省南海番禺黄庆云祖籍广东省南海番禺,,她的童年时代是跟着父母在她的童年时代是跟着父母在

香港沙田度过的香港沙田度过的。。她在童年回忆录她在童年回忆录《《亲亲小时候亲亲小时候》》里说里说::““如果你如果你问我问我,,香港我最爱哪个地方香港我最爱哪个地方??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沙田是沙田!!””在她的心目中在她的心目中,,““沙田沙田,,是我最初懂得什么叫做世界是我最初懂得什么叫做世界,,从而走进从而走进世界的地方世界的地方””。。

19381938年年,,1818岁的黄庆云还在中山大学文学院念书时岁的黄庆云还在中山大学文学院念书时,,发表发表了第一篇童话了第一篇童话《《跟着我们的月亮跟着我们的月亮》。》。这个时候这个时候,,她深受鲁迅先生她深受鲁迅先生

““救救孩子救救孩子””的感召和影响的感召和影响,,暗自立志暗自立志,,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要从事儿童文学创作和儿童教育儿童教育。。19391939年她从中山大学文学院毕业年她从中山大学文学院毕业。。苦难的中国和整苦难的中国和整个世界个世界,,正在进入战火纷飞正在进入战火纷飞、、风雨激荡的风雨激荡的4040年代年代。。她的童话写她的童话写作作,,以及她后来的全部儿童文学创作以及她后来的全部儿童文学创作,,都不是从虚无缥缈的幻都不是从虚无缥缈的幻想城堡和象牙塔里飘出来的故事想城堡和象牙塔里飘出来的故事,,而是在时代的风雨而是在时代的风雨、、现实的现实的泥土中长出的茁壮的幼林泥土中长出的茁壮的幼林。。正如她后来所说的正如她后来所说的::““我做孩子的时我做孩子的时候候,,也是很爱读童话的也是很爱读童话的。。从前从前,,我以为童话里说的都是人们头脑我以为童话里说的都是人们头脑里幻想出来的事里幻想出来的事。。后来后来,,我长大了我长大了,,也写童话了也写童话了,,才知道才知道,,童话都童话都是有现实做依据的……世界上发生了强者欺负弱者的事是有现实做依据的……世界上发生了强者欺负弱者的事,,童话童话家便写了以弱胜强家便写了以弱胜强、、以小胜大的童话……童话既是反映了现以小胜大的童话……童话既是反映了现实实,,又是寄托人们的理想的又是寄托人们的理想的。。””((童话集童话集《《月亮的女儿月亮的女儿》》后记后记))

19411941年年,,黄庆云创办并主编了香港有史以来第一本儿童黄庆云创办并主编了香港有史以来第一本儿童文学半月刊文学半月刊《《新儿童新儿童》。》。当时当时,,现代文学家许地山现代文学家许地山((落华生落华生))正在正在香港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香港大学担任文学院院长,,黄庆云向这位名作家约稿黄庆云向这位名作家约稿,,许地山许地山在在《《新儿童新儿童》》创刊号和第二期上分别发表了创刊号和第二期上分别发表了《《萤火虫萤火虫》《》《桃金娘桃金娘》》两篇儿童文学名篇两篇儿童文学名篇。。可惜的是可惜的是,,也就在这一年也就在这一年,,许地山溘然长许地山溘然长逝逝。。黄庆云后来一直视许地山为黄庆云后来一直视许地山为““恩师恩师””,,说自己是许地山播撒说自己是许地山播撒在香港的一粒儿童文学的种子在香港的一粒儿童文学的种子。。她还在她还在《《新儿童新儿童》》上开办了一个上开办了一个和小朋友谈心的和小朋友谈心的““云姊姊信箱云姊姊信箱””,,解答幼童们的各种提问解答幼童们的各种提问。。一时一时间间,《,《新儿童新儿童》》和和““云姊姊云姊姊””在香港和东南亚地区的很多家庭和小在香港和东南亚地区的很多家庭和小朋友中间朋友中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许多小读者都成了云姊姊的许多小读者都成了云姊姊的““粉粉丝丝””,,其中不少小读者长大后也成了作家其中不少小读者长大后也成了作家,,如香港儿童文学家何如香港儿童文学家何紫紫;;丰子恺的女儿丰子恺的女儿、、画家丰一吟画家丰一吟;;现在在哈佛大学任教的女作家现在在哈佛大学任教的女作家木令耆木令耆((刘年玲刘年玲),),都是黄庆云当年的小读者都是黄庆云当年的小读者。。几十年后几十年后,《,《新儿新儿童童》》当年的小读者们当年的小读者们,,甚至相约着甚至相约着““组团组团””从海外各地齐聚香港从海外各地齐聚香港,,看望他们心中最美丽的看望他们心中最美丽的““云姊姊云姊姊””。。木令耆教授回忆说木令耆教授回忆说::““云姊云姊姊姊””和她的作品与通信和她的作品与通信,,为那一代小朋友为那一代小朋友““带来了光明的世界带来了光明的世界,,也带来了爱的教育也带来了爱的教育””。。

后来因为战乱后来因为战乱,,黄庆云离开香港黄庆云离开香港,,辗转桂辗转桂林林、、广州等地广州等地,,继续为小读者写作和编辑出版继续为小读者写作和编辑出版《《新儿童新儿童》。》。无论是从她的童话作品里无论是从她的童话作品里,,还是从还是从她编辑的儿童刊物中她编辑的儿童刊物中,,读者们都能听到她在读者们都能听到她在冬日里期盼春天冬日里期盼春天、、在黑夜里呼唤黎明的声音在黑夜里呼唤黎明的声音,,能看到她给孩子们送来的光明能看到她给孩子们送来的光明、、进步和安慰进步和安慰的力量的力量。。她带着她带着《《新儿童新儿童》,》,在战乱年月的颠沛在战乱年月的颠沛流离中流离中,,断断续续坚持了断断续续坚持了1515年之久年之久,,无数的小无数的小读者深受其惠读者深受其惠。。

19481948年年,,黄庆云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黄庆云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范学院,,攻读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专业攻读儿童教育和儿童文学专业。。对对此此,,黄庆云的知心老友黄庆云的知心老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葛翠琳后来评价说翠琳后来评价说::““中国去海外的留学生中中国去海外的留学生中,,选选这个专业攻读学位的学子这个专业攻读学位的学子,,恐怕只有她一人恐怕只有她一人。。可见她是从人生道路的开始可见她是从人生道路的开始,,就立志为儿童文就立志为儿童文学事业贡献一生的学事业贡献一生的。。这是十分难得的决心这是十分难得的决心。。””

新中国成立后新中国成立后,,改天换地的新时代和朝改天换地的新时代和朝气蓬勃的一代代新人的成长故事气蓬勃的一代代新人的成长故事,,为黄庆云为黄庆云的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儿童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绚丽和取之不绚丽和取之不竭的题材竭的题材,,也给她的创作带来了无限的活力也给她的创作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和多姿多彩的气象和多姿多彩的气象。。20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纪五六十年代,,她继续为孩子们编辑她继续为孩子们编辑报刊读物报刊读物,,勤奋笔耕勤奋笔耕,,迎来了第一个引人瞩目的创作高峰期迎来了第一个引人瞩目的创作高峰期。。

伴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春天伴随着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春天,,已经从已经从““云姊姊云姊姊””变成变成““云云奶奶奶奶””的黄庆云在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事业的园地里的黄庆云在儿童文学和儿童教育事业的园地里,,从没停从没停下过辛勤耕耘和孜孜探索的脚步下过辛勤耕耘和孜孜探索的脚步。。她曾在一首小诗里她曾在一首小诗里,,如此表如此表达过自己毕生对儿童和儿童文学事业的热爱达过自己毕生对儿童和儿童文学事业的热爱::““我走过九十九我走过九十九条河条河,,我描绘过花儿一千零一朵我描绘过花儿一千零一朵,,只有童年的花园只有童年的花园,,永远永远地永远永远地占有我占有我,,这道理我无法说出来这道理我无法说出来,,别问我十万个为什么别问我十万个为什么。。””

植根民族文化土壤的中国故事植根民族文化土壤的中国故事从题材上看从题材上看,,黄庆云的儿童文学世界可谓辽阔博大黄庆云的儿童文学世界可谓辽阔博大、、丰盈丰盈

多彩多彩。。她用她用8080年的岁月和数百年的岁月和数百本作本作品集一层一层堆叠起来的一品集一层一层堆叠起来的一座座““儿童文学的青山儿童文学的青山””,,既巍峨耸既巍峨耸立立,,又妩媚多又妩媚多姿姿。。其中最具代表其中最具代表

性性,,也最能显示也最能显示““云奶奶云奶奶””创作个性的创作个性的,,是以下三类题材的作品是以下三类题材的作品。。以以《《奇异的红星奇异的红星》《》《月亮的女儿月亮的女儿》《》《七个哥哥和一个妹妹七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小小

鸟天堂鸟天堂》《》《小鱼仙的礼物小鱼仙的礼物》》等为代表等为代表,,这些短篇童话带有民间故这些短篇童话带有民间故事风味和神韵事风味和神韵。。黄庆云早期的童话创作黄庆云早期的童话创作,,有安徒生童话那种与有安徒生童话那种与现实生活和人间悲欢息息相关的幻想故事的影响现实生活和人间悲欢息息相关的幻想故事的影响,,更多的是汲更多的是汲取了中国民间故事取了中国民间故事、、乡土文化的滋养乡土文化的滋养。《。《月亮的女儿月亮的女儿》》全篇用拟全篇用拟人化的手法人化的手法,,用民间故事的单纯明快的叙事方式用民间故事的单纯明快的叙事方式,,讲述了善良讲述了善良无私的月亮和孩子们之间不为人知的故事无私的月亮和孩子们之间不为人知的故事。。故事最后说故事最后说::““这就这就是月亮的女儿是月亮的女儿———星星的故事—星星的故事。。没有月亮的晚上没有月亮的晚上,,星星总是替星星总是替月亮照着大地月亮照着大地。。孩子们也最爱星星孩子们也最爱星星,,他们唱着星星的歌他们唱着星星的歌,,用小手用小手指数着星星指数着星星。。星星是数不尽的星星是数不尽的,,因为它们是要陪伴许许多多的因为它们是要陪伴许许多多的小朋友的小朋友的。。天下的小朋友数不尽天下的小朋友数不尽,,星星也是数不尽的星星也是数不尽的。。””这篇童这篇童话话,,就是置入全世界最美的短篇童话宝库里就是置入全世界最美的短篇童话宝库里,,也熠熠闪光也熠熠闪光、、毫不毫不逊色逊色。。我记得葛翠琳曾对黄庆云的另一篇童话代表作我记得葛翠琳曾对黄庆云的另一篇童话代表作《《奇异的奇异的红星红星》》也极为推崇也极为推崇,,认为是用童话形式表现革命题材的成功的认为是用童话形式表现革命题材的成功的创作实践创作实践,,不仅内容生动不仅内容生动,,寓意深刻寓意深刻,,充满浪漫的激情充满浪漫的激情,,而且童而且童话意境优美话意境优美,,极富艺术感染力极富艺术感染力。。

也不仅仅是这个时期也不仅仅是这个时期。。从黄庆云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里创作从黄庆云在改革开放新时期里创作的一些童话和儿童故事里的一些童话和儿童故事里,,也不难感受到也不难感受到,,她一直都在默默地她一直都在默默地、、自觉地把自己的文学之根深扎在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自觉地把自己的文学之根深扎在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里,,去汲取养分去汲取养分,,去发掘故事去发掘故事,,去淘洗出闪光的金子去淘洗出闪光的金子。。因为作家因为作家的心灵的心灵、、情感和精神气度时刻连通着国家情感和精神气度时刻连通着国家、、民族和儿童的世界民族和儿童的世界,,所以她每个时期的作品都能很接所以她每个时期的作品都能很接““地气地气””,,洋溢着饱满的家国情洋溢着饱满的家国情怀和鲜活的怀和鲜活的““中国式的童年中国式的童年””气息气息。。越是民族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越是世界的;;越越是当代的是当代的,,越是历史的越是历史的。。黄庆云的童话再次证实了这些朴素的黄庆云的童话再次证实了这些朴素的真理真理。。从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看从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看,,其实也是如此其实也是如此::安徒生与丹麦和安徒生与丹麦和北欧民间故事北欧民间故事,,格林兄弟与德国民间故事格林兄弟与德国民间故事,,卡尔维诺与意大利卡尔维诺与意大利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普希金普希金、、托尔斯泰与俄罗斯民间故事托尔斯泰与俄罗斯民间故事,,埃梅与法国民埃梅与法国民间故事间故事,,聂姆佐娃与捷克民间故事聂姆佐娃与捷克民间故事,,小川未明小川未明、、新美南吉与日本新美南吉与日本民间故事……无不有着密不可分的水乳交融的关系民间故事……无不有着密不可分的水乳交融的关系。。

给香江的孩子们讲述香江故事给香江的孩子们讲述香江故事香港的历史和文化香港的历史和文化,,香江孩子们的童年生活香江孩子们的童年生活,,是黄庆云儿是黄庆云儿

童文学创作的另一个题材特色童文学创作的另一个题材特色。。在她的一生中在她的一生中,,童年时代童年时代、、青年青年时代和老年时代里时代和老年时代里,,有许多日子都是在香港生活和工作的有许多日子都是在香港生活和工作的。。她她不仅了解和洞悉香港的历史不仅了解和洞悉香港的历史、、文化和生活风习文化和生活风习,,也熟悉饮着香也熟悉饮着香江水长大的一代代香港孩子的童年生活和心灵秘密江水长大的一代代香港孩子的童年生活和心灵秘密。。所以所以,,她她的不少作品都取材于独特的的不少作品都取材于独特的““香江故事香江故事””。。其中以长篇历史小说其中以长篇历史小说

《《香港归来的孩子香港归来的孩子》、》、长篇游记故事长篇游记故事《《可爱的香港可爱的香港》》等作品为代等作品为代表表。。此外此外,,她还有不少儿童小说她还有不少儿童小说、、童话童话、、儿童生活故事和儿童诗儿童生活故事和儿童诗等等,,描述和表现的也是香江风情和香江孩子们的生活描述和表现的也是香江风情和香江孩子们的生活。。

《《香港归来的孩子香港归来的孩子》》是我迄今见到的唯一一部以中国现代是我迄今见到的唯一一部以中国现代““香港大罢工香港大罢工””事件为背景事件为背景,,给今天的孩子们讲述香港那段渐渐给今天的孩子们讲述香港那段渐渐被人淡被人淡忘的风雨历程的小说忘的风雨历程的小说。。这部小说的故事从这部小说的故事从19221922年发生的年发生的香港海员大罢工开始香港海员大罢工开始,,以两个海员家庭及其年幼子女的经历为以两个海员家庭及其年幼子女的经历为主线主线,,再现了再现了19251925年省港大罢工爆发后年省港大罢工爆发后,,觉醒的一代年轻人觉醒的一代年轻人,,冒冒着腥风血雨着腥风血雨,,勇敢地冲破黑暗勇敢地冲破黑暗,,纷纷离开香港北上纷纷离开香港北上,,最终走上追最终走上追寻光明寻光明、、真理和远大理想的征程的真实故事真理和远大理想的征程的真实故事。。““君自故乡来君自故乡来,,应知应知故乡事故乡事””,,““万水千山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不忘来时路””。。香港的一代代青少年都应该香港的一代代青少年都应该好好读一读好好读一读《《香港归来的孩子香港归来的孩子》。》。它是一部真实和生动的香港它是一部真实和生动的香港““历历史教科书史教科书””,,又是一部汩汩流淌着中华民族滚烫的爱国热血又是一部汩汩流淌着中华民族滚烫的爱国热血,,讲讲述香港奋斗述香港奋斗、、抗争和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的文学佳作抗争和追求光明的光荣传统的文学佳作。。

童年生活和童年故事童年生活和童年故事,,作为儿童文学的一个永恒的作为儿童文学的一个永恒的““母母题题””,,也是黄庆云一生中也是黄庆云一生中““百写不厌百写不厌””的题材的题材。。这类题材这类题材,,她的长她的长篇童年回忆录篇童年回忆录《《亲亲小时候亲亲小时候》》可以作为代表性作品可以作为代表性作品。。这部追忆自这部追忆自己在香港度过的童年时光的长篇散文己在香港度过的童年时光的长篇散文,,是一部充满童趣盎然是一部充满童趣盎然、、童年亲情的回忆之书童年亲情的回忆之书。。全书由全书由3030多篇短小而完整多篇短小而完整、、可以单独存可以单独存在又互有衔接的小美文组成在又互有衔接的小美文组成,,以童真的眼光以童真的眼光、、细腻的感觉细腻的感觉、、明亮明亮和单纯的文笔和单纯的文笔,,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点点滴滴的成长细节讲述了作者童年时代点点滴滴的成长细节,,描描画了那个年代的香港孩子们的真实生活情景画了那个年代的香港孩子们的真实生活情景。。整个作品不是以整个作品不是以复杂的故事情节取胜复杂的故事情节取胜,,而是像一幅幅童年生活的明丽的风俗而是像一幅幅童年生活的明丽的风俗画画,,凭借许多细小的凭借许多细小的、、温暖的温暖的、、真实的真实的、、充满童真童趣的细节充满童真童趣的细节,,撑撑起了韵味悠长和调子明亮的叙事起了韵味悠长和调子明亮的叙事。。通过小女孩眼中的现实生通过小女孩眼中的现实生活活、、周围世界周围世界、、自然环境自然环境、、邻里关系邻里关系、、小伙伴之间的友谊的观察小伙伴之间的友谊的观察和描写和描写,,真实和准确地呈现了孩子们纯真真实和准确地呈现了孩子们纯真、、友爱的成长心理状友爱的成长心理状态态,,刻画了小女孩在日常生活中对生活刻画了小女孩在日常生活中对生活、、对世界对世界、、对未来的好对未来的好奇奇、、梦想与渴求梦想与渴求。。

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总是具有一项异于一般作家的才能杰出的儿童文学作家总是具有一项异于一般作家的才能,,就是这个人能够就是这个人能够““返回童年返回童年””,,能够能够““再来一次童年再来一次童年””,,或者说或者说,,能能够去够去““重新发现童年重新发现童年””。。瑞典的瑞典的““童话老奶奶童话老奶奶””林格伦有一句名林格伦有一句名言言::““为了写好给孩子们看的作品为了写好给孩子们看的作品,,必须回到你的童年去必须回到你的童年去,,回想回想你童你童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的年时代是什么样子的。。””她说她说,,““童年时代的童年时代的‘‘那个孩子那个孩子’’活在活在我的心灵中我的心灵中,,一直活到今天一直活到今天。。””在在《《亲亲小时候亲亲小时候》》里里,,我们看到我们看到,,那那个纯真个纯真、、友善友善、、好奇和美丽的小女孩好奇和美丽的小女孩,,也一直也一直““活在活在””黄庆云奶奶黄庆云奶奶的心中的心中。。就像她在那首童诗里所写的就像她在那首童诗里所写的::““我走过九十九条河我走过九十九条河,,我描我描绘过花儿一千零一朵绘过花儿一千零一朵,,只有童年的花园只有童年的花园,,永远永远地占有我永远永远地占有我。。””

儿童文学事业是纯净的天使和仁慈的圣母般的事业儿童文学事业是纯净的天使和仁慈的圣母般的事业;;儿童儿童文学是爱的文学文学是爱的文学,,是真善美的文学是真善美的文学,,也是广阔和博大的也是广阔和博大的““大文大文学学””。。只要人类的童年如涓涓的溪流奔腾不息只要人类的童年如涓涓的溪流奔腾不息,,儿童文学事业的儿童文学事业的薪火也会代代相传薪火也会代代相传,,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

简媜简媜《《朝露朝露》:》:

悲壮而凄美

悲壮而凄美

的纪实文学

的纪实文学

□□王王

茹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