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编:褚清源 电话:010-82296784 编辑:钟原 电话:010-82296569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周刊 现代课堂 现代课堂 建设新课堂 4 2020年9月2日 语文教育的“化与成” 徐海元 我见 化成语文教育是以语文实践应用 和人文人格教育交融相通为本质特征 的一种学科教育教学活动。 在化成语文教育语境中,化是过 程,是状态,是关键;成是方向,是目 的,是结果;化成是化而致成,是主体 对客体进行示范和引领的结果。化成 语文教育既具有独特的中国气派,又 显示了自身的母语教育特质。在化成 语文教育语境中,德行教化、人文教 育、致人成才为其道,听说读写、能力 实践、学以致用为其术,道术兼善、文 道融通、师生相长为其心。 化成语文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有 四条: 一是以人化人,不教之教。语文 教师要通过不教之教将自身的业务能 力、德行修为作用于学生,实现师生的 同频共振和互促互进。此“化”为感 化、同化,主要表现为教师主体对学生 受体的示范引领作用。这种不教之教 的“诗外功夫”,强调教师要注重自身 的专业修炼,以不言之教正向引导学 生的学业发展和人生成长。所谓“不 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此其 谓也。 二是以文化人,浸润涵养。语文 教师要以浸润滋养之法将典文美篇赋 能于学生,将文化元素滋润其心田,从 而增强其母语感受能力。此“文”为文 章 、文化;此“化”为润化 、强化。课堂 之内,教师在进行古文精品教学时,要 善于采用诵读润化、以诵触悟、以读强 化之法,让学生在反复多样的诵读中 享受母语文化的美感;课堂之外,则要 充分用好语文教育素材,以指导群文 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组织读书交流报 告会、开展主题阅读研讨等方式,使学 生浸润其中。 三是以道化人,启思赋能。 文教师要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启发 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其良好的向 学志趣和思维品质,进而使其逐步 增强探究问题、追究真相的意识,逐 步养成穿透现象发现本质、归纳总 结掌握规律的能力。这里的“道”, 一则为道义、道德、道衷之道,即教 育性话题;一则为门道、道理、道行 之道,即规律、方法、技巧等。这里 的“化”,是深化、内化。以道化人的 关键在教师,教师首先要以立德树 人的视角深研教材,善于从文本中 挖掘教育性话题;其次要有教育科 研的自觉,能够对语文学习中的重 点难点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和突破, 并将提炼的语文学习规律运用于教 学;最后是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 中做到启发有序,诱导得法。 四是以言化人,触抵灵魂。 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要以说话训练为切入口,探求 以说为主、兼练听读写、兼育身心灵 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不断优化大语 文教育。这里的“言”是指语文听说 读写中的“说”,即口头表达;这里的 “化”是净化、点化之“化”。做好以 言化人,一是要把说话训练纳入对 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考评中;二是 要将制定实施细则和评分标准作为 学生的基本遵循;三是要选准说话 主题和素材,体现时代性、生活性、 应用性,激发思维火花,发挥学生自 我教育、相互教育的作用;四是训练 内容要有渐进性、综合性、开放性和 教育性,既谨慎保护其积极性,使其 不断体验成功,又具备一定的难度, 使其受到多种训练和教育;五是训 练方式要提倡多点位、多样态、小型 化,方便组织开展,尽量避免摊大 饼、大规模;六是要坚持训导结合、 练评结合、听说读写结合、育品与赋 能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 化成教育是一种化己立人、化己 达人的教育,是一种以人化人、以文化 人、以道化人、以言化人的教育,是一 种感化、同化,润化、强化,深化、内化, 净化、点化的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 醒志励学、循序渐进、静待花开的教 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 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 灵魂”的教育。 (作者系广州市增城区教师发展 中心主任)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以终为始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 通常,教师都是严格按照教材编 写顺序教学,第一单元教完教第二单 元,第二单元教完教第三单元……小 学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大都由“精读 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 文园地”等组成,按照教材顺序,一篇 课文教完教下一篇,所有课文教完教 口语交际、写作、语文园地。年复一 年,没有谁去质疑这种顺向教学法是 否有问题。 那么,一个单元能否先教习作、口 语交际,再教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呢? 能不能把一个个教学单元放在一个更 大、更连贯、更结构化的课程和项目框 架上进行教学?这种逆向教学是否可 行?世界上有没有相关的学术理论支 持这样的教学变革?我们在大量的理 论著作中终于找到了一本,这本书叫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是一本能 让一线教师脑洞大开、推进开展教学改 革的书。多年前,我细读过“多元智能 理论”,知道书中有“为理解而教”,但始 终没有明白如何为理解而教,这部书让 我通透了,知道了理解的复杂性,清楚 了“理解”有 6个侧面,即解释、阐明、应 用、洞察、神入、自知。当然,这本书给 予我们最大的智慧是逆向教学设计,即 从结果出发进行设计。 翻看着一个又一个教学单元,每个 单元最真实的那个“结果”是什么呢? 以前,我们的单元教学从未有过这种结 果的寻找。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设 定几个目标,假如一个单元有4篇课文, 单元目标总量肯定会有10余条,再加 上口语交际目标、习作教学目标、语文 园地目标,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总量肯 定会超过20个。很显然,这么多目标 并不是我们要寻找的“结果”。当然, “结果”找不到自然无法进行逆向教学 设计。反复思考,觉得一个语文学科的 单元学习,学生能写出一篇本单元相关 主题的文章应该是“结果”。找到这个 结果并从此出发,便有了一种新的教 学。先教习作(不要指导,让学生按照 习作要求自由写一篇文章,学生写的 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存 在哪些问题。学生自改,誊写不交给 老师),然后教口语交际(通过口语交 际真实主题的相关教学,让学生有序、 完整地说,说的目标达成后,最后让学 生看看能否以自己所说、自己的文章, 再来一次修改?这是口语交际给予学 生的第二次自主修改习作的智慧),接 着教单元课文(教师应细致研究课文, 看看这组课文是否能够一一解决本次 习作学生出现的若干问题。教师要根 据问题重新编排课文的教学顺序。这 种教法不是把课文教学原本的教学任 务丢弃,而是要把课文隐藏着的写作 智慧找到,让学生根据每一课的写作 智慧,进一步修改文章),最后再教习 作,让每个学生的单元习作变成作 品。有人说,你这是指向写作的单元 教学。不是的,这是从结果出发、语文 单元学习本然的教学样式,这是逆向 单元教学给予学生真实的学习范式。 这么做不仅没有降低课文的“理解”教 学,相反课文教学有了更多层面的深 度,因为课文给予学生的写作智慧需 要多种理解的参与才能找到。更重要 的是,学生习作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自 改一回(他们改了什么?从小学到高 中,学生的修改大多是改改错别字,改 改不通顺的句子)就交给老师改了,而 要经历多次多元性修改(因为每篇课 文因写作智慧不同,给予学生的修改 策略也不同),这样的修改是有效的, 所以最终形成的文章是真正意义上的 合格作品。这是顺向性教学很难有的 教学效果。 比如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第 一单元,教材的编写及教师的教学顺序 是:(1)古诗三首;(2)祖父的园子;(3)月 是故乡明;(4)梅花魂;口语交际(走进他 们的童年岁月);习作(那一刻,我长大 了);语文园地(最后有一首古诗)。逆向 型教学设计的顺序是:(1)先习作;(2)口 语交际;(3)《祖父的园子》;(4)《梅花 魂》;(5)《月是故乡明》;(6)四首古诗; (7)完成作品。不教,学生写下的作品存 在哪些问题?一是绝大多数学生会用 “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目;二是 100% 的学生不会用诗歌的方式来写;三是许 多学生的文章缺少对话句,或者对话句 形式非常单一;四是不少学生的文章中 有趣的文字少。 《祖父的园子》给予学生四种写作 修改智慧:一是课文与书,作者使用了 大量的对话句,使用了多种类型的对 话句;二是《祖父的园子》中有很多“有 趣的文字或段落”,文章有趣,读者读 了都会笑;三是这篇课文有多处环境 描写;四是这篇文章写的是祖父,很多 学生都写父母。 《梅花魂》给予学生两种可以接受 的写作智慧:一是《梅花魂》三个字,尤 其“魂”字,有着一种力量,那就是能让 读者迫不及待地读这篇文章,你们都用 “那一刻,我长大了”,能有这样的力量 吗?二是这篇文章写了外祖父的哭。 你见过你的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 哭过吗?你的文章写过他们的哭吗? 那一刻,是你哭,还是大人哭? 《月是故乡明》给予学生两种独特 的写作智慧:一是这篇文章是篇末点 题,简短的一句话,力量很强大!二是 这篇文章出现了“三潭印月”(西湖的 景),引用了苏东坡《前赤壁赋》中的句 子,谈了洞庭湖,还写了北京、济南、欧 洲的月亮,瑞士湖上的、非洲大沙漠中 的、大海中的、高山上的,还有朗润园 里的……不写这一切,如何才能显现 “月是故乡明”?这种写法,实在高啊! “四首古诗”给予学生的写作智慧 是:可以用诗的方式(比如新诗)来写 “那一刻,我长大了”。课文还是那篇课 文,原来的教学目标一个不少,但加上 几条写作智慧,促使学生多次修改,最 终形成的文章不就是作品了吗?小学 四至六年级,绝大多数的单元可以这么 做,假如四年小学语文的单元都这么 教,学生的习作都变成了作品,还会有 谁说孩子的语文素养没有形成呢? 当教师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 才会让课堂充满创造性。看我国百年 语文教学史会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还 有不少问题,也许与大多数教师没有用 这种逆向思维进行教学有关。 (作者系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 学校语文特级教师) 特别策划 ·逆向教学设计笔谈从单元逆向设计出发 高子阳 一谈到说明文,往往给人一种枯 燥乏味的感觉,这是许多人对说明文 的“刻板印象”。所以,在教“说明的顺 序”的写作课时,我尝试用“逆向设计” 来打破这种“刻板印象”。 我是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设计这堂 课的:一个思路,即逆向设计的项目式学 习;一个方法,即评估先行,评价引导学 习;一个理念,即教是为了更好的学习。 对于说明文的写作教学可以从三 方面展开:教写“说明对象的特征”,教 写“说明的顺序”,教写“说明文语言特 点”。但我翻遍语文统编版教材的六 册书,“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是八年 级上册五单元的写作要求,“说明的顺 序”是八年级下册二单元的写作要求, 而“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教学在六册书 里没有出现,不知道是编者遗漏还是 有意设计,我想是希望教师在教其他 两项时把它融入进去吧。 于是,我做了一次这样的尝试。 先创设情境,把前置性学习任务及要 求出示给学生:翠苑中学马上要开始 招生宣传工作,为了让更多的优秀小 学毕业生选择到我们学校就读,学校 发起了“我是翠中宣传员”活动。 任务: 以《翠苑中学》为题,写一篇 说明文。 读者: 你曾就读小学六年级的学 弟学妹。 目的: 让读者能了解翠苑中学,并 在毕业后选择到翠苑中学就读。 按照逆向设计的项目式学习要 求,备课时需要评价先行来引导学生 学习。因为量规和描述性反馈能够帮 助学生回答“我现在在哪里”这个问 题,同时也为“我如何填补差距”指明 道路,所以我设计的评估量规表是这 样的 (见下表) 这样,学生明确了任务,了解了读 者,知道了目的,并且清楚评价的量规 表,又有参考的范例,他们就可以进行 第一次写作了。当学生写完之后,我 把学生的作品进行诊断性评价。 在学生第一次写作中,要参照量 表明确指出学生的问题,给予精准的 指导。然后要分析学情,诊断聚焦性 教学需求。从交上来的学生习作中发 现,学生的主要问题有:顺序杂乱无 章,天马行空想到哪写到哪;堆砌材 料,基本都是写学校历史、师资力量和 办学成果等信息。 如以时间顺序为例,判断文章 是否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是容易的, 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写出按照时间 顺序写的文章,但是拿到文章一看 会发现,文章变成百度学校信息的 罗列。问题出在哪里了?时间的洪 流里,学校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 的事情,但是哪些事情是值得被写 出来的呢?时间轴上有效材料筛选 就非常重要,这才是学生真正的困 扰。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设计就 在此基础上展开。 在时间轴上罗列若干学校大事, 让学生选择一件或几件说明理由。学 生此时无法做到很好取舍,我们就可 以给出分析范例和支架。比如《大自 然的语言》第一自然段立春过后,大地 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 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 来了。这段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在写 春天时,竺可桢其实可以选择立春、雨 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这 6个节气, 但是他却只选择“立春”,为什么?这 背后的原因是,“立春”在春天具有代 表性:“大地”在此时“苏醒”,冰雪化 了,草木萌发了,花开放了……这些是 春天最典型的特点。竺可桢选择“立 春”这一时间点,想表达的目的是“立 春”是春天到来的标志。 所以,我们在选择时间点时,指 向的是时间点背后的事件,该事件要 能实现自己表达的目的。支架:时间 —典型事件 —表达目的要让 学生明白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有一 个想要表达的目的。 这就要考虑到读者,这就要建立 起“用户思维”。我的文章是给六年级 学弟学妹看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他们 报考我校,所以事件要为目的服务。 学生基于量表,在原有的作品上 开始进行修改优化 (见上表) 我一直跟学生强调“我的文章,就 是我的宝贝”这样的理念,写完了不能 直接把它压在箱底“遗弃”了,而应精 心养育,把文章“嫁”出去。比如晒到 班级圈子、公众号,向报纸、杂志投稿, 请同学、父母来阅读等。所以这篇文 章我要求学生将她“嫁”回小学。用工 整优美的字体把文章写到信纸上,将 你的文章带回小学,交给小学六年级 班主任或语文老师,并收集反馈意见, 与同学分享你的成果。 总之,不管是教师教写作课,还是 学生写作文,都需要做到心中有“听 众”,笔下有“读者”,不然就变成了自 说自话、自言自语了。所以,创新设计 的底层逻辑就是建立“用户思维”,这 就是我把这堂课设计成“评估先行”的 原因。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翠苑中学 教育集团语文教研组长) 逆向设计,让“说明”更有序 林俊华 项目及描述 水平等级 说明顺序 4 以一种顺序为 主,兼用其他顺 序,条理清楚地 写一篇说明文。 3 能条理清 楚、顺序合 理地写一篇 说明文。 2 能运用说明 顺序较完整 地写一篇说 明文。 1 较完整地 写一篇说 明文。 范例: 《大自然的语言》《中国石拱桥》《核舟记》 项目及描述 水平等级 说明顺序 修改前的等级 习作修改 1. 选取哪几个时间点? 2. 重点描写哪些事件? …… 修改后的等级 4 以一种顺序为 主,兼用其他顺 序,条理清楚地 写一篇说明文。 3 能条理清 楚、顺序合 理地写一篇 说明文。 2 能运用说明 顺序较完整 地写一篇说 明文。 1 较完整地 写一篇说 明文。 逆向教学设计是从预期教学结果出发,明确教学实施之后的 结果是什么,然后设计出可实现结果的内容、方法和活动。它对 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怎么实施? 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逆向教学设计笔谈”系列,敬请关注。

现代课堂 - paper.chinateacher.com.cnpaper.chinateacher.com.cn/zgjsb/images/2020-09/02/... · 策略也不同),这样的修改是有效的, 所以最终形成的文章是真正意义上的

  • Upload
    others

  • View
    12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现代课堂 - paper.chinateacher.com.cnpaper.chinateacher.com.cn/zgjsb/images/2020-09/02/... · 策略也不同),这样的修改是有效的, 所以最终形成的文章是真正意义上的

主编:褚清源 电话:010-82296784 编辑:钟原 电话:010-82296569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周刊现代课堂现代课堂建 设 新 课 堂

4版2020年9月2日

语文教育的“化与成”□ 徐海元

我见化成语文教育是以语文实践应用

和人文人格教育交融相通为本质特征

的一种学科教育教学活动。

在化成语文教育语境中,化是过

程,是状态,是关键;成是方向,是目

的,是结果;化成是化而致成,是主体

对客体进行示范和引领的结果。化成

语文教育既具有独特的中国气派,又

显示了自身的母语教育特质。在化成

语文教育语境中,德行教化、人文教

育、致人成才为其道,听说读写、能力

实践、学以致用为其术,道术兼善、文

道融通、师生相长为其心。

化成语文教育的具体实施路径有

四条:

一是以人化人,不教之教。语文

教师要通过不教之教将自身的业务能

力、德行修为作用于学生,实现师生的

同频共振和互促互进。此“化”为感

化、同化,主要表现为教师主体对学生

受体的示范引领作用。这种不教之教

的“诗外功夫”,强调教师要注重自身

的专业修炼,以不言之教正向引导学

生的学业发展和人生成长。所谓“不

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此其

谓也。

二是以文化人,浸润涵养。语文

教师要以浸润滋养之法将典文美篇赋

能于学生,将文化元素滋润其心田,从

而增强其母语感受能力。此“文”为文

章、文化;此“化”为润化、强化。课堂

之内,教师在进行古文精品教学时,要

善于采用诵读润化、以诵触悟、以读强

化之法,让学生在反复多样的诵读中

享受母语文化的美感;课堂之外,则要

充分用好语文教育素材,以指导群文

阅读和整本书阅读、组织读书交流报

告会、开展主题阅读研讨等方式,使学

生浸润其中。

三是以道化人,启思赋能。语

文教师要用循循善诱的方法,启发

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其良好的向

学志趣和思维品质,进而使其逐步

增强探究问题、追究真相的意识,逐

步养成穿透现象发现本质、归纳总

结掌握规律的能力。这里的“道”,

一则为道义、道德、道衷之道,即教

育性话题;一则为门道、道理、道行

之道,即规律、方法、技巧等。这里

的“化”,是深化、内化。以道化人的

关键在教师,教师首先要以立德树

人的视角深研教材,善于从文本中

挖掘教育性话题;其次要有教育科

研的自觉,能够对语文学习中的重

点难点问题展开专题研究和突破,

并将提炼的语文学习规律运用于教

学;最后是在课堂教学和课外辅导

中做到启发有序,诱导得法。

四是以言化人,触抵灵魂。语

文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

能力,要以说话训练为切入口,探求

以说为主、兼练听读写、兼育身心灵

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不断优化大语

文教育。这里的“言”是指语文听说

读写中的“说”,即口头表达;这里的

“化”是净化、点化之“化”。做好以

言化人,一是要把说话训练纳入对

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考评中;二是

要将制定实施细则和评分标准作为

学生的基本遵循;三是要选准说话

主题和素材,体现时代性、生活性、

应用性,激发思维火花,发挥学生自

我教育、相互教育的作用;四是训练

内容要有渐进性、综合性、开放性和

教育性,既谨慎保护其积极性,使其

不断体验成功,又具备一定的难度,

使其受到多种训练和教育;五是训

练方式要提倡多点位、多样态、小型

化 ,方 便 组 织 开 展 ,尽 量 避 免 摊 大

饼、大规模;六是要坚持训导结合、

练评结合、听说读写结合、育品与赋

能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

化成教育是一种化己立人、化己

达人的教育,是一种以人化人、以文化

人、以道化人、以言化人的教育,是一

种感化、同化,润化、强化,深化、内化,

净化、点化的教育,是一种春风化雨、

醒志励学、循序渐进、静待花开的教

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

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

灵魂”的教育。

(作者系广州市增城区教师发展

中心主任)

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以终为始 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逆向设计

通常,教师都是严格按照教材编

写顺序教学,第一单元教完教第二单

元,第二单元教完教第三单元……小

学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大都由“精读

课文+略读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

文园地”等组成,按照教材顺序,一篇

课文教完教下一篇,所有课文教完教

口语交际、写作、语文园地。年复一

年,没有谁去质疑这种顺向教学法是

否有问题。

那么,一个单元能否先教习作、口

语交际,再教略读课文、精读课文呢?

能不能把一个个教学单元放在一个更

大、更连贯、更结构化的课程和项目框

架上进行教学?这种逆向教学是否可

行?世界上有没有相关的学术理论支

持这样的教学变革?我们在大量的理

论著作中终于找到了一本,这本书叫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这是一本能

让一线教师脑洞大开、推进开展教学改

革的书。多年前,我细读过“多元智能

理论”,知道书中有“为理解而教”,但始

终没有明白如何为理解而教,这部书让

我通透了,知道了理解的复杂性,清楚

了“理解”有6个侧面,即解释、阐明、应

用、洞察、神入、自知。当然,这本书给

予我们最大的智慧是逆向教学设计,即

从结果出发进行设计。

翻看着一个又一个教学单元,每个

单元最真实的那个“结果”是什么呢?

以前,我们的单元教学从未有过这种结

果的寻找。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设

定几个目标,假如一个单元有4篇课文,

单元目标总量肯定会有 10 余条,再加

上口语交际目标、习作教学目标、语文

园地目标,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总量肯

定会超过 20 个。很显然,这么多目标

并不是我们要寻找的“结果”。当然,

“结果”找不到自然无法进行逆向教学

设计。反复思考,觉得一个语文学科的

单元学习,学生能写出一篇本单元相关

主题的文章应该是“结果”。找到这个

结果并从此出发,便有了一种新的教

学。先教习作(不要指导,让学生按照

习作要求自由写一篇文章,学生写的

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巡视发现学生存

在哪些问题。学生自改,誊写不交给

老师),然后教口语交际(通过口语交

际真实主题的相关教学,让学生有序、

完整地说,说的目标达成后,最后让学

生看看能否以自己所说、自己的文章,

再来一次修改?这是口语交际给予学

生的第二次自主修改习作的智慧),接

着教单元课文(教师应细致研究课文,

看看这组课文是否能够一一解决本次

习作学生出现的若干问题。教师要根

据问题重新编排课文的教学顺序。这

种教法不是把课文教学原本的教学任

务丢弃,而是要把课文隐藏着的写作

智慧找到,让学生根据每一课的写作

智慧,进一步修改文章),最后再教习

作,让每个学生的单元习作变成作

品。有人说,你这是指向写作的单元

教学。不是的,这是从结果出发、语文

单元学习本然的教学样式,这是逆向

单元教学给予学生真实的学习范式。

这么做不仅没有降低课文的“理解”教

学,相反课文教学有了更多层面的深

度,因为课文给予学生的写作智慧需

要多种理解的参与才能找到。更重要

的是,学生习作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自

改一回(他们改了什么?从小学到高

中,学生的修改大多是改改错别字,改

改不通顺的句子)就交给老师改了,而

要经历多次多元性修改(因为每篇课

文因写作智慧不同,给予学生的修改

策略也不同),这样的修改是有效的,

所以最终形成的文章是真正意义上的

合格作品。这是顺向性教学很难有的

教学效果。

比如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下册第

一单元,教材的编写及教师的教学顺序

是:(1)古诗三首;(2)祖父的园子;(3)月

是故乡明;(4)梅花魂;口语交际(走进他

们的童年岁月);习作(那一刻,我长大

了);语文园地(最后有一首古诗)。逆向

型教学设计的顺序是:(1)先习作;(2)口

语交际;(3)《祖父的园子》;(4)《梅花

魂》;(5)《月是故乡明》;(6)四首古诗;

(7)完成作品。不教,学生写下的作品存

在哪些问题?一是绝大多数学生会用

“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目;二是100%

的学生不会用诗歌的方式来写;三是许

多学生的文章缺少对话句,或者对话句

形式非常单一;四是不少学生的文章中

有趣的文字少。

《祖父的园子》给予学生四种写作

修改智慧:一是课文与书,作者使用了

大量的对话句,使用了多种类型的对

话句;二是《祖父的园子》中有很多“有

趣的文字或段落”,文章有趣,读者读

了都会笑;三是这篇课文有多处环境

描写;四是这篇文章写的是祖父,很多

学生都写父母。

《梅花魂》给予学生两种可以接受

的写作智慧:一是《梅花魂》三个字,尤

其“魂”字,有着一种力量,那就是能让

读者迫不及待地读这篇文章,你们都用

“那一刻,我长大了”,能有这样的力量

吗?二是这篇文章写了外祖父的哭。

你见过你的父母、外公外婆、爷爷奶奶

哭过吗?你的文章写过他们的哭吗?

那一刻,是你哭,还是大人哭?

《月是故乡明》给予学生两种独特

的写作智慧:一是这篇文章是篇末点

题,简短的一句话,力量很强大!二是

这篇文章出现了“三潭印月”(西湖的

景),引用了苏东坡《前赤壁赋》中的句

子,谈了洞庭湖,还写了北京、济南、欧

洲的月亮,瑞士湖上的、非洲大沙漠中

的、大海中的、高山上的,还有朗润园

里的……不写这一切,如何才能显现

“月是故乡明”?这种写法,实在高啊!

“四首古诗”给予学生的写作智慧

是:可以用诗的方式(比如新诗)来写

“那一刻,我长大了”。课文还是那篇课

文,原来的教学目标一个不少,但加上

几条写作智慧,促使学生多次修改,最

终形成的文章不就是作品了吗?小学

四至六年级,绝大多数的单元可以这么

做,假如四年小学语文的单元都这么

教,学生的习作都变成了作品,还会有

谁说孩子的语文素养没有形成呢?

当教师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

才会让课堂充满创造性。看我国百年

语文教学史会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还

有不少问题,也许与大多数教师没有用

这种逆向思维进行教学有关。

(作者系江苏省昆山市玉峰实验

学校语文特级教师)

特别策划·逆向教学设计笔谈①

从单元逆向设计出发□ 高子阳

一谈到说明文,往往给人一种枯

燥乏味的感觉,这是许多人对说明文

的“刻板印象”。所以,在教“说明的顺

序”的写作课时,我尝试用“逆向设计”

来打破这种“刻板印象”。

我是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设计这堂

课的:一个思路,即逆向设计的项目式学

习;一个方法,即评估先行,评价引导学

习;一个理念,即教是为了更好的学习。

对于说明文的写作教学可以从三

方面展开:教写“说明对象的特征”,教

写“说明的顺序”,教写“说明文语言特

点”。但我翻遍语文统编版教材的六

册书,“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是八年

级上册五单元的写作要求,“说明的顺

序”是八年级下册二单元的写作要求,

而“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教学在六册书

里没有出现,不知道是编者遗漏还是

有意设计,我想是希望教师在教其他

两项时把它融入进去吧。

于是,我做了一次这样的尝试。

先创设情境,把前置性学习任务及要

求出示给学生:翠苑中学马上要开始

招生宣传工作,为了让更多的优秀小

学毕业生选择到我们学校就读,学校

发起了“我是翠中宣传员”活动。

任务:以《翠苑中学》为题,写一篇

说明文。

读者:你曾就读小学六年级的学

弟学妹。

目的:让读者能了解翠苑中学,并

在毕业后选择到翠苑中学就读。

按照逆向设计的项目式学习要

求,备课时需要评价先行来引导学生

学习。因为量规和描述性反馈能够帮

助学生回答“我现在在哪里”这个问

题,同时也为“我如何填补差距”指明

道路,所以我设计的评估量规表是这

样的(见下表)。

这样,学生明确了任务,了解了读

者,知道了目的,并且清楚评价的量规

表,又有参考的范例,他们就可以进行

第一次写作了。当学生写完之后,我

把学生的作品进行诊断性评价。

在学生第一次写作中,要参照量

表明确指出学生的问题,给予精准的

指导。然后要分析学情,诊断聚焦性

教学需求。从交上来的学生习作中发

现,学生的主要问题有:顺序杂乱无

章,天马行空想到哪写到哪;堆砌材

料,基本都是写学校历史、师资力量和

办学成果等信息。

如 以 时 间 顺 序 为 例 ,判 断 文 章

是否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是容易的,

学生也能轻而易举地写出按照时间

顺序写的文章,但是拿到文章一看

会发现,文章变成百度学校信息的

罗列。问题出在哪里了?时间的洪

流里,学校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

的事情,但是哪些事情是值得被写

出来的呢?时间轴上有效材料筛选

就非常重要,这才是学生真正的困

扰。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设计就

在此基础上展开。

在时间轴上罗列若干学校大事,

让学生选择一件或几件说明理由。学

生此时无法做到很好取舍,我们就可

以给出分析范例和支架。比如《大自

然的语言》第一自然段立春过后,大地

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

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

来了。这段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在写

春天时,竺可桢其实可以选择立春、雨

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这6个节气,

但是他却只选择“立春”,为什么?这

背后的原因是,“立春”在春天具有代

表性:“大地”在此时“苏醒”,冰雪化

了,草木萌发了,花开放了……这些是

春天最典型的特点。竺可桢选择“立

春”这一时间点,想表达的目的是“立

春”是春天到来的标志。

所以,我们在选择时间点时,指

向的是时间点背后的事件,该事件要

能实现自己表达的目的。支架:时间

点——典型事件——表达目的要让

学生明白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有一

个想要表达的目的。

这就要考虑到读者,这就要建立

起“用户思维”。我的文章是给六年级

学弟学妹看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他们

报考我校,所以事件要为目的服务。

学生基于量表,在原有的作品上

开始进行修改优化(见上表)。

我一直跟学生强调“我的文章,就

是我的宝贝”这样的理念,写完了不能

直接把它压在箱底“遗弃”了,而应精

心养育,把文章“嫁”出去。比如晒到

班级圈子、公众号,向报纸、杂志投稿,

请同学、父母来阅读等。所以这篇文

章我要求学生将她“嫁”回小学。用工

整优美的字体把文章写到信纸上,将

你的文章带回小学,交给小学六年级

班主任或语文老师,并收集反馈意见,

与同学分享你的成果。

总之,不管是教师教写作课,还是

学生写作文,都需要做到心中有“听

众”,笔下有“读者”,不然就变成了自

说自话、自言自语了。所以,创新设计

的底层逻辑就是建立“用户思维”,这

就是我把这堂课设计成“评估先行”的

原因。

(作者系浙江省杭州市翠苑中学

教育集团语文教研组长)

逆向设计,让“说明”更有序□ 林俊华

项目及描述

水平等级

说明顺序

4

以 一 种 顺 序 为

主,兼用其他顺

序,条理清楚地

写一篇说明文。

3

能 条 理 清

楚、顺序合

理地写一篇

说明文。

2

能运用说明

顺序较完整

地写一篇说

明文。

1

较完整地

写一篇说

明文。

范例:《大自然的语言》《中国石拱桥》《核舟记》

项目及描述

水平等级

说明顺序

修改前的等级

习作修改

1. 选取哪几个时间点?

2. 重点描写哪些事件?

……

修改后的等级

4

以一种顺序为

主,兼用其他顺

序,条理清楚地

写一篇说明文。

3

能 条 理 清

楚、顺序合

理地写一篇

说明文。

2

能运用说明

顺序较完整

地写一篇说

明文。

1

较完整地

写一篇说

明文。

逆向教学设计是从预期教学结果出发,明确教学实施之后的

结果是什么,然后设计出可实现结果的内容、方法和活动。它对

教师提出了什么样的挑战?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怎么实施?

从本期开始我们推出“逆向教学设计笔谈”系列,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