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B4 2018 年 4 月 26 日 本版编辑 赵雪峰 本版美编 李晓婷 本版审校 李小琳 热线电话:(010)51895634 E-mail:[email protected] 工程聚焦 建设动态 “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 天”,这是水目山风景区茶花开放时的 盛景。 地处新老广大铁路的大理水目山 因其地理位置特殊,中国中铁二局 集团在此完美诠释了一幕“夹角” 生存。 近日,中铁二局集团新运公司牵头 负责施工的水目山物流专用线经过反复 压道试验,终于顺利开通。 走马西南,茶马古道焕新生 滇藏茶马古道作为一条商贸道路, 大约在公元六世纪后期,就在这一地区 的茶马互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苍山洱 海,石林滇池,两座城市的暧昧在茶马 古道暗涌了千年。 告别了马背上的茶马古道,火车驶入 彩云之南。泛亚铁路西线和滇藏铁路的重 要组成部分—广大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的 开通运营将为两座城市穿针引线。届时, 昆明到大理的行程将缩短至 2 小时左右, 并实现新老广大线间的客货分流。 为有效解决大理东站货运堵塞问 题,保障滇西煤炭、矿石的供需,水 目山公铁联运物流园及铁路专用线应 运而生,于 2018 1 25 日开工建设。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祥云县是滇西交通咽喉,位于楚大 高速公路和广大铁路旁,是大理白族自 治州的东大门。 至今,祥云县云南驿仍保存有较好 的茶马古道遗址,水目山物流专用线便 坐落于其西南。该工程是利用中铁二局 集团新广大线祥云铺架基地以及部分新 增用地改建的。 水目山物流专用线是面向滇西地区 乃至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物流疏解 工程,其建设对加快推动祥云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3 30 日要达到接车条件,水目山 物流专用线工期紧、工序多、协调难度 大。中铁二局集团新运公司临危受命, 成为该专用线建设的主力军。 知难而进,始知天高云淡 时间太紧,面临着新老广大线“夹角” 一时无法交付使用的征地问题。建设者只能 见缝插针,在117 亩的原祥云基地做文章。 由于新广大线祥云制梁场占用了水 目山物流专用线部分线路,致使新广大线 施工进度制约水目山货场清场。为此,建 设者迅速将 T 梁及轨排运至新广大线现 场,以尽快实现转场、腾地,形成了“撤 出一部分、施工一部分”的完美衔接。 两个月来,新运公司科学组织、合 理调配资源,奋勇作战,破解了一个又 一个的难题。 工程涉及土石方、桥涵、房建等众多 工程。为此,施工方“化整为零”,建立 了一套科学的施工组织管理体系,并实行 轮班作业制,保证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跟 得上,8 个作业队全面开花,确保完成施 工任务。不久后,列车将在茶马古道呼啸 而过,在滇西地区激扬起新时代的韵律。 茶马古道激扬新时代韵律 —中铁二局集团水目山物流专用线施工纪实 本报通讯员 杜剑秋 4 月初,太行山的夜晚还有一丝凉 意,而此时,太 (原) 焦 (作) 高铁云 竹隧道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 象。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三公司太焦高 铁项目部经理宋志荣不时抬手看看手 表,又低头看手中图纸,他的目光中带 着些许期待,又有着一丝不安—今天 是他们即将穿越困扰了施工数月之久的 细粉沙地质黄土层的关键时间节点。 宁静。项目部所有施工指战员都在 静静等待着施工现场的消息。 “报告,施工已经穿越黄土层,进 入岩石层!”当施工电台传来前方施工 人员激动的声音后,宋志荣长舒了一口 气。大家都知道,这场与黄土层施工的 较量,以他们完胜告终,这比预计的施 工节点提前了一个月。 云竹隧道是太焦高铁全线 48 座隧 道中的两个极高风险隧道之一,3850 米的隧道里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存在细 粉沙地质、超浅埋深、穿越 7 条褶皱断 层等几大难点。自 2016 12 月开工以 来,建设者面对这条极高风险隧道,与 困难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较量,攻克了 一道又一道难关,在全线各标段中树立 了标杆,受到业主肯定。 “在云竹隧道施工,安全控制必保 万无一失!”在每天的施工交班会上, 项目部总工程师马占凯布置完任务后, 最后总会叮嘱这样的一句话。因为他深 深知道,在这个隧道里,影响安全的因 素极其复杂。 3850 米的云竹隧道洞身被 7 条断层 7 条褶皱“切割”。褶皱和断层就意味 着洞体内的岩石碎脆,石块之间存在滑 面,再加上岩石含水量较大,导致开挖 作业时冒顶坍塌的安全风险增加。为 此,项目部把科技保障和人工排险结合 起来,全方位保证施工安全。他们在隧 道出口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对关键作 业点实行全天候 24 小时监控。在施工作 业之前,工区长都要组织人员提前排 险,以防石块跌落。为加强地质异常超 前预报,他们采用 TSP 技术进行围岩量 测,利用红外探水技术监测含水量的大 小。在管理制度上,他们实行项目领导 和技术主管的双带班制度,24 小时跟班 作业。他们与责任人签订包保协议,成 立质量安全督查组,定期对关键工序点 核查整改。 1.47 米的超浅埋深,在云竹隧道 约有 120 米“站在原地表就能看见预支 管棚的钢管,站在洞内能看见密密麻 麻的草根”,从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梁胜 国的描述中可以看到这一段区域的施 工难度。超前注浆是最常规也是最有 效的办法,项目部通过采用加密小导 管注浆,由原来的 1.8 米注浆一次改为 1.2 米,加强围岩超前预加固。他们通 过缩短开挖进尺,加强支护参数,把 原设计的开挖 60 厘米立拱架变更为 50 厘米,还通过加大锁脚、锚管与钢拱 架的焊接接触面,使其稳固性大大增 强。浅埋深地段给施工带来的一个结 果是偏压,隧道穿越浅埋深地段时, 由于是丘陵状地貌,地表土的覆盖厚 度不均产生的压力也不同,受外力大 的地方就容易出现较大变形,从而易 引发坍塌冒顶。项目部引进了手机信 息化监测系统 APP 对洞顶地表沉降进 行观测,测量队将测完的数据上传至 信息系统后,无论是现场的技术主管 还是项目部的管理人员,都能随时随 地查看。 针对云竹隧道地质结构复杂的实 际情况,他们采用了“升级版”的三 台阶开挖工法。开工前期,大家首先 要面对的是 150 平方米细粉沙层大断面 开挖难题,挖掘机很难在松软的台阶 上“立足”。为此,他们在台阶之间增 加临时仰拱支护桩,在掘进之前安装 超前中管棚,然后再在超前管棚的下 面预支超前小导管往里面注浆,实现 加固底层,加速胶结,形成一个稳定 的胶结圈,从而保证了隧道施工的顺 利进行。 截至目前,项目部在一次次与复杂 施工的较量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 利,“大断面粉沙地层快速施工技术” 已经在中铁十二局集团科技部立项,另 外一项“隧道衬砌蒸汽养护装置”预计 在今年 5 月投入使用。项目部还组织工 程技术部申请了 8 个工艺工法创新课 题,预计于明年年初全部完成。 鏖战黄土隧道 —中铁十二局集团太焦高铁云竹隧道施工纪实 本报通讯员 冯学亮 郭俊江 4 17 日,经中国中铁十局集团青 岛公司 600 余名施工人员连续 6 个半小 时的艰苦奋战,济青高铁首组要点在胶 州北站插铺的 42 号道岔顺利完成。这 次道岔插入采用人工配合道岔换铺设备 整组进行要点插铺,道岔提前对位预铺 并调试完成,并经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 有限公司提前验收合格。 根据设计施工方案,济青高铁建设 需利用既有胶济客专马店线路所 67 119.863 米处上、下行线插入两组 42 号道岔,实现胶济客专与济青高铁的互 联互通。 中铁十局集团青岛公司承建的 42 号道岔插铺工程,道岔全长 157.2 米、 总重量 232 吨,该大型号的道岔在既有 线采用换铺设备整组一次整体插铺在国 内尚属首次,施工过程中共使用换铺设 备上位机 20 台。 4 16 21 50 分封锁命令下达 后,施工人员立即上道锯轨、拆卸扣 件、进行旧轨拨移清除、旧枕抬移至轨 枕堆码场、对岔区范围扒砟、捡底、测 量控制、道岔整组横移、道岔对位落 位、人工上砟整道、大机养护捣固,最 后再进行道岔装杆、设备安装、配线、 电务联锁试验,每道工序有序衔接,顺 利完成插铺任务。 据悉,42 号道岔代表了当前我国 道岔的最高技术水平,这是全国高铁既 有线插铺施工型号最大、长度最长的有 砟高速道岔,也是全国首组采用换铺设 备整组一次拉铺就位的道岔。 我国最长有砟高速道岔一次拉铺就位 本报记者 李锡秉 刘毅华 本报通讯员 苑兴国 八达岭长城,巍峨雄 壮,险峻秀美。近日,在 “人”字形铁路地下 4 米深 处,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 17 个工作面上人头攒动,机器 轰鸣。在隧道施工现场,人 们可以看到一名中等个子、 身板结实、目光深邃的汉子 在指挥大家施工,他就是中国中铁五局集团京张高铁 3 标项 目部经理蒋思。 “斗罢艰险又出发,我在西南交大读书时就很喜欢听 《西游记》主题歌,走进铁路建设工地的 20 多年,也是我享 受挑战带来快乐的 20 年。”蒋思自豪地说。 京张高铁 3 标全长 12 公里,主要工程为一隧一站,一 隧即八达岭隧道,是京张高铁全线最长隧道,一站即八达 岭长城站,是京张高铁唯一一座地下站,它是目前世界和 国内埋深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站。干过工程的人都知道这 是一块硬骨头,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其施工难度大、技术 要求高、工期要求紧、安全形势严峻。 尽管“压力山大”,但是蒋思每天都是笑呵呵的。他合 理配置生产要素,从科学的施工方案、严密的施工组织和 先进的管理上要进度。项目部投入 1.2 亿元,配备三臂凿岩 台车、多功能三臂拱架安装台车、混凝土喷射机械手、整 体液压式模板台车、自行式仰拱栈桥、自行式水沟电缆槽 模板台车等全套装备,实现了全机械化施工。他高兴地 说:“以往群钻法需要钻工 22 人、18 把风钻,一般需要 4 时至 5 小时,对比之下,采用三臂凿岩台车施工加快了速 度,降低了安全风险,提高功效 40%。” 八达岭隧道、八达岭长城站是京张高铁的明星工程,这里先后接待过 500 多个前来观摩取经的国内外团队。他们为震撼的超级工程而来,为工程质量 点赞,也对中铁五局集团频频竖起大拇指。 “在詹天佑雕像的脚下干工程,如果没夺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 建设工程鲁班奖就是问心有愧。”每次召开月度安全质量专题会,蒋思都这样 激励大家。项目部以“开工必优、一次成优、样板引路、全面创优”为总体 思路,先后制定出台 50 多项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蒋思还分专业编制了 27 关键工序的 《作业指导书》《工序作业要点卡》《安全操作规程》。 不到长城非好汉。2016 年,京张高铁开工,走南闯北的蒋思第一次登上 长城。两年来,他大多是夜里一两点睡觉,早上六点多就起床准备工作,每 一天都精神抖擞,劲头十足。他说:“感谢这个新时代,如果不是这个机会, 我一辈子可能都没法参与修这么伟大的工程,这是所有铁路建设者的荣光。” 近日,上海首条无人驾驶轨道交通 浦江线开通试运营,这是上海投入运营 的第 17 条轨交线 (含磁悬浮),也是上 海地铁首次纳入全网络的新型中运量轨 道交通系统。 浦江线采用世界最先进全自动无人 驾驶技术。线路始于 8 号线终点站沈杜 公路站,止于汇臻路站,全长 6.68 里,设 6 座高架车站。 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电气化公司承 担核心机电供电轨及配套设备系统、 轨旁信号以及车地无线通信等工程施 工。自 2016 11 月进场以来,面对一 系列施工及技术难题,项目部制定了 针对性措施。他们还形成了“城市轨 道交通胶轮路轨 APM 供电系统施工技 术研究”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工程 建设。 上海首条无人驾驶轨道交通试运营 本报通讯员 “公司首届接触网专业培训班以工 艺展示、专家授课、集中讨论的形式进 行,直观而贴近现场,是我们建精品工 程的指南!”近日,刚刚参加完接触网 专业培训班的中国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 团上海分公司员工冶维伦说。 为大力推进员工队伍建设,在全公 司搭建“想干事就有机会,能干事就有 舞台”的员工成长平台,近日,上海分 公司工会、人力资源部在连镇铁路项目 部举办首届接触网专业培训班,开展 “练电化精兵、做开路先锋”岗位大练 兵活动。 60 余名学员的岗位涉及技术、安 质、物资和一线施工等。培训班根据 学员岗位特点,采取“集中培训+增项 培训+分组讨论”的模式开展。培训内 容包括接触网技术标准和规范、各工 序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 交底等。他们还邀请专家授课,建设 适应电气化专业分公司全面发展的员 工队伍。 练电化精兵 做开路先锋 本报通讯员 雒亚琴 4 11 日,我国首部全面系统阐述 超长深埋隧道 TBM (隧 道 掘 进 机) 掘 进成套技术的专著—《超长深埋隧道 TBM 掘进成套技术》出版,该书能满 足从事长大深埋隧道工程设计、TBM 施工和管理等人员的需要,部分内容为 前沿技术研究。 该专著以中国铁建十一局集团五公 司参建的超长深埋隧道工程为例,重点阐 述了深埋超长隧道设计、TBM 选型与附 属设备、TBM 快速施工及支护、超长隧 道出渣及物料运输设备与技术、超长隧 道通风、超长隧道施工供电与给排水、 TBM 检修与拆修、远程监测技术、特殊 地段处治技术以及质量和安全管理等。 据悉,近 20 年来,长大深埋隧道 工程在我国蓬勃发展,涌现出青藏铁路 关角隧道、上海长江隧道、港珠澳大桥 沉管隧道等一大批“超级工程”,取得 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首部超长深埋隧道 TBM 掘进成套技术专著出版 本报记者 唐克军 本报通讯员 温州市域铁路 S1 线 温州站牵引变电所成功受电 日前,经过中国铁建十一局集 团电务公司温州市域铁路 S1 线项目 部送电人员 30 多个小时的紧张操 作,温州站牵引变电所每台牵引变 压器和电力变压器经过 5 次冲击试 验及其他保护试验后顺利受电运 行。温州市域铁路 S1 线为东西走向 的都市快线,是构建未来温州大都 市核心区的两大中心—中心城和 瓯江口新城的快速联系通道。 刘栋发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立 近日,中国中铁北京工程局集 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北京揭牌成 立,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 地区首家挂牌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 心的单位。目前,该集团财务共享 服务系统平台运行稳定,实现了与 多个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交换和业务 融合,已有近 160 个工程项目纳入 共享服务范围,以“战略财务、业 务财务、共享财务”为构架的新型 财务管理体系正在形成。 李慧敏 近日,中国中铁九局集团公布了 2017 年度企业级科技成果名录。其 中,高速铁路 CRTSⅢ型板式先张法无 砟轨道施工综合技术研究等 9 项为企业 级科研课题;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 施工工法等 28 项为企业级工法。 近年来,中铁九局集团以服务现场 施工为主线,不断优化完善企业的科技 创新管理体系,着力解决了施工现场技 术难题,逐步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 力。同时,他们积极大力开展重点领 域、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注重科技成果 转化。 中铁九局集团坚持自主创新与合作 开发相结合的研发理念,联合开展重大技 术难题攻关,并实现成果共享,逐步培养 了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创新 注重成果转化 本报特约通讯员 牡佳客专 9 第一个承台浇筑完成 近日,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 哈建公司牡佳客专 9 标第一个承台 顺利浇筑完成,标志着该标段正式 进入桥梁主体工程施工阶段。首个 浇筑的卫东村中桥承台长 10.4 米、 7.6 米、高 2 米,属于双线一字 形桥台。为确保首个承台浇筑顺利 完成,项目部每晚召开班组会议, 确保关键工序的管控。现场施工人 员精心施工,做好清理基坑、绑 筋、支模、加固等工作。 王欢欢 工程看点 协办 近日,中国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公司蒙华铁路 14 标项目部四分部承担施工的灞底河特大桥跨三淅高速公路连续梁正在有序 施工。四分部承担施工工程的桥隧占线路的 87%,他们精心组织,全力确保施工安全有序推进。 姬昆生 施工人员对仰拱边坡预留筋进行调直。 冯学亮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符夹铁路 项目获标准化文明工地称号 近日,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 一公司符夹铁路项目被中国铁路上 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授予标准化文明 工地称号。在施工中,全体施工人 员以优异的工程质量、标准化的文 明施工现场,高质量确保了线路顺 利开通。 山东米科思专业研发、生产、销售适用于高 性能混凝土、特种混凝土搅拌的设备,是高铁、机 场、水利以及军工等基础工程施工的不二之选。

工程看点 鏖战黄土隧道 - peoplerail.com · 滇藏茶马古道作为一条商贸道路, 大约在公元六世纪后期,就在这一地区 的茶马互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苍山洱

  • Upload
    others

  • View
    2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工程看点 鏖战黄土隧道 - peoplerail.com · 滇藏茶马古道作为一条商贸道路, 大约在公元六世纪后期,就在这一地区 的茶马互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苍山洱

B4 2018年4月26日

本版编辑 赵雪峰 本版美编 李晓婷 本版审校 李小琳 热线电话:(010)51895634 E-mail:[email protected] 工程聚焦

建设动态

“树头万朵齐吞火,残雪烧红半个天”,这是水目山风景区茶花开放时的盛景。

地处新老广大铁路的大理水目山因 其 地 理 位 置 特 殊 , 中 国 中 铁 二 局集 团 在 此 完 美 诠 释 了 一 幕 “ 夹 角 ”生存。

近日,中铁二局集团新运公司牵头负责施工的水目山物流专用线经过反复压道试验,终于顺利开通。

走马西南,茶马古道焕新生

滇藏茶马古道作为一条商贸道路,大约在公元六世纪后期,就在这一地区的茶马互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苍山洱海,石林滇池,两座城市的暧昧在茶马古道暗涌了千年。

告别了马背上的茶马古道,火车驶入彩云之南。泛亚铁路西线和滇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的开通运营将为两座城市穿针引线。届时,昆明到大理的行程将缩短至2小时左右,

并实现新老广大线间的客货分流。为有效解决大理东站货运堵塞问

题,保障滇西煤炭、矿石的供需,水目山公铁联运物流园及铁路专用线应运而生,于 2018年 1月 25日开工建设。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祥云县是滇西交通咽喉,位于楚大高速公路和广大铁路旁,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东大门。

至今,祥云县云南驿仍保存有较好的茶马古道遗址,水目山物流专用线便坐落于其西南。该工程是利用中铁二局集团新广大线祥云铺架基地以及部分新增用地改建的。

水目山物流专用线是面向滇西地区乃至面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物流疏解工程,其建设对加快推动祥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月 30日要达到接车条件,水目山物流专用线工期紧、工序多、协调难度大。中铁二局集团新运公司临危受命,

成为该专用线建设的主力军。

知难而进,始知天高云淡

时间太紧,面临着新老广大线“夹角”一时无法交付使用的征地问题。建设者只能见缝插针,在117亩的原祥云基地做文章。

由于新广大线祥云制梁场占用了水目山物流专用线部分线路,致使新广大线施工进度制约水目山货场清场。为此,建设者迅速将T梁及轨排运至新广大线现场,以尽快实现转场、腾地,形成了“撤出一部分、施工一部分”的完美衔接。

两个月来,新运公司科学组织、合理调配资源,奋勇作战,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的难题。

工程涉及土石方、桥涵、房建等众多工程。为此,施工方“化整为零”,建立了一套科学的施工组织管理体系,并实行轮班作业制,保证技术标准、管理标准跟得上,8个作业队全面开花,确保完成施工任务。不久后,列车将在茶马古道呼啸而过,在滇西地区激扬起新时代的韵律。

茶马古道激扬新时代韵律——中铁二局集团水目山物流专用线施工纪实

■本报通讯员 臧 衡 杜剑秋 罗 俊

4月初,太行山的夜晚还有一丝凉意,而此时,太 (原) 焦 (作) 高铁云竹隧道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中国铁建十二局集团三公司太焦高铁项目部经理宋志荣不时抬手看看手表,又低头看手中图纸,他的目光中带着些许期待,又有着一丝不安——今天是他们即将穿越困扰了施工数月之久的细粉沙地质黄土层的关键时间节点。

宁静。项目部所有施工指战员都在静静等待着施工现场的消息。

“报告,施工已经穿越黄土层,进入岩石层!”当施工电台传来前方施工人员激动的声音后,宋志荣长舒了一口气。大家都知道,这场与黄土层施工的较量,以他们完胜告终,这比预计的施工节点提前了一个月。

云竹隧道是太焦高铁全线 48 座隧道中的两个极高风险隧道之一,3850米的隧道里地质条件非常复杂,存在细粉沙地质、超浅埋深、穿越 7条褶皱断层等几大难点。自 2016年 12月开工以来,建设者面对这条极高风险隧道,与困难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较量,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难关,在全线各标段中树立了标杆,受到业主肯定。

“在云竹隧道施工,安全控制必保万无一失!”在每天的施工交班会上,项目部总工程师马占凯布置完任务后,最后总会叮嘱这样的一句话。因为他深

深知道,在这个隧道里,影响安全的因素极其复杂。

3850 米的云竹隧道洞身被 7条断层及7条褶皱“切割”。褶皱和断层就意味着洞体内的岩石碎脆,石块之间存在滑面,再加上岩石含水量较大,导致开挖作业时冒顶坍塌的安全风险增加。为此,项目部把科技保障和人工排险结合起来,全方位保证施工安全。他们在隧道出口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对关键作

业点实行全天候24小时监控。在施工作业之前,工区长都要组织人员提前排险,以防石块跌落。为加强地质异常超前预报,他们采用TSP技术进行围岩量测,利用红外探水技术监测含水量的大小。在管理制度上,他们实行项目领导和技术主管的双带班制度,24小时跟班作业。他们与责任人签订包保协议,成立质量安全督查组,定期对关键工序点核查整改。

1.47 米的超浅埋深,在云竹隧道约有 120米“站在原地表就能看见预支管棚的钢管,站在洞内能看见密密麻麻的草根”,从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梁胜国的描述中可以看到这一段区域的施工难度。超前注浆是最常规也是最有效的办法,项目部通过采用加密小导管注浆,由原来的 1.8米注浆一次改为1.2 米,加强围岩超前预加固。他们通过缩短开挖进尺,加强支护参数,把原设计的开挖 60厘米立拱架变更为 50厘米,还通过加大锁脚、锚管与钢拱架的焊接接触面,使其稳固性大大增强。浅埋深地段给施工带来的一个结果是偏压,隧道穿越浅埋深地段时,由于是丘陵状地貌,地表土的覆盖厚度不均产生的压力也不同,受外力大的地方就容易出现较大变形,从而易引发坍塌冒顶。项目部引进了手机信息化监测系统 APP 对洞顶地表沉降进行观测,测量队将测完的数据上传至信息系统后,无论是现场的技术主管还是项目部的管理人员,都能随时随地查看。

针对云竹隧道地质结构复杂的实际情况,他们采用了“升级版”的三台阶开挖工法。开工前期,大家首先要面对的是 150平方米细粉沙层大断面开挖难题,挖掘机很难在松软的台阶上“立足”。为此,他们在台阶之间增加临时仰拱支护桩,在掘进之前安装超前中管棚,然后再在超前管棚的下面预支超前小导管往里面注浆,实现加固底层,加速胶结,形成一个稳定的胶结圈,从而保证了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

截至目前,项目部在一次次与复杂施工的较量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大断面粉沙地层快速施工技术”已经在中铁十二局集团科技部立项,另外一项“隧道衬砌蒸汽养护装置”预计在今年 5月投入使用。项目部还组织工程技术部申请了 8 个工艺工法创新课题,预计于明年年初全部完成。

鏖战黄土隧道——中铁十二局集团太焦高铁云竹隧道施工纪实

■本报通讯员 冯学亮 郭俊江

4月 17日,经中国中铁十局集团青岛公司 600余名施工人员连续 6个半小时的艰苦奋战,济青高铁首组要点在胶州北站插铺的 42 号道岔顺利完成。这次道岔插入采用人工配合道岔换铺设备整组进行要点插铺,道岔提前对位预铺并调试完成,并经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提前验收合格。

根据设计施工方案,济青高铁建设

需利用既有胶济客专马店线路所 67 公里 119.863米处上、下行线插入两组 42号道岔,实现胶济客专与济青高铁的互联互通。

中铁十局集团青岛公司承建的 42号道岔插铺工程,道岔全长 157.2 米、总重量 232吨,该大型号的道岔在既有线采用换铺设备整组一次整体插铺在国内尚属首次,施工过程中共使用换铺设

备上位机 20台。4 月 16 日 21 时 50 分封锁命令下达

后,施工人员立即上道锯轨、拆卸扣件、进行旧轨拨移清除、旧枕抬移至轨枕堆码场、对岔区范围扒砟、捡底、测量控制、道岔整组横移、道岔对位落位、人工上砟整道、大机养护捣固,最后再进行道岔装杆、设备安装、配线、电务联锁试验,每道工序有序衔接,顺利完成插铺任务。

据悉,42 号道岔代表了当前我国道岔的最高技术水平,这是全国高铁既有线插铺施工型号最大、长度最长的有砟高速道岔,也是全国首组采用换铺设备整组一次拉铺就位的道岔。

我国最长有砟高速道岔一次拉铺就位■本报记者 李锡秉 刘毅华 本报通讯员 宋 磊 苑兴国

八 达 岭 长 城 , 巍 峨 雄壮,险峻秀美。近日,在

“人”字形铁路地下 4 米深处,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 17个工作面上人头攒动,机器轰鸣。在隧道施工现场,人们可以看到一名中等个子、身板结实、目光深邃的汉子

在指挥大家施工,他就是中国中铁五局集团京张高铁 3标项目部经理蒋思。

“斗罢艰险又出发,我在西南交大读书时就很喜欢听《西游记》 主题歌,走进铁路建设工地的 20多年,也是我享受挑战带来快乐的 20年。”蒋思自豪地说。

京张高铁 3标全长 12公里,主要工程为一隧一站,一隧即八达岭隧道,是京张高铁全线最长隧道,一站即八达岭长城站,是京张高铁唯一一座地下站,它是目前世界和国内埋深最大的高速铁路地下站。干过工程的人都知道这是一块硬骨头,是一个烫手的山芋,其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工期要求紧、安全形势严峻。

尽管“压力山大”,但是蒋思每天都是笑呵呵的。他合理配置生产要素,从科学的施工方案、严密的施工组织和先进的管理上要进度。项目部投入 1.2亿元,配备三臂凿岩台车、多功能三臂拱架安装台车、混凝土喷射机械手、整体液压式模板台车、自行式仰拱栈桥、自行式水沟电缆槽模板台车等全套装备,实现了全机械化施工。他高兴地说:“以往群钻法需要钻工 22人、18把风钻,一般需要 4小时至 5小时,对比之下,采用三臂凿岩台车施工加快了速度,降低了安全风险,提高功效 40%。”

八达岭隧道、八达岭长城站是京张高铁的明星工程,这里先后接待过 500多个前来观摩取经的国内外团队。他们为震撼的超级工程而来,为工程质量点赞,也对中铁五局集团频频竖起大拇指。

“在詹天佑雕像的脚下干工程,如果没夺得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就是问心有愧。”每次召开月度安全质量专题会,蒋思都这样激励大家。项目部以“开工必优、一次成优、样板引路、全面创优”为总体思路,先后制定出台 50多项管理制度和实施办法。蒋思还分专业编制了 27项关键工序的 《作业指导书》《工序作业要点卡》《安全操作规程》。

不到长城非好汉。2016年,京张高铁开工,走南闯北的蒋思第一次登上长城。两年来,他大多是夜里一两点睡觉,早上六点多就起床准备工作,每一天都精神抖擞,劲头十足。他说:“感谢这个新时代,如果不是这个机会,我一辈子可能都没法参与修这么伟大的工程,这是所有铁路建设者的荣光。”

八达岭下写忠诚

■本报通讯员

谢崇志

肖勇勇

近日,上海首条无人驾驶轨道交通浦江线开通试运营,这是上海投入运营的第 17条轨交线 (含磁悬浮),也是上海地铁首次纳入全网络的新型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

浦江线采用世界最先进全自动无人驾驶技术。线路始于 8号线终点站沈杜公路站,止于汇臻路站,全长 6.68 公里,设 6座高架车站。

中国中铁四局集团电气化公司承担核心机电供电轨及配套设备系统、轨旁信号以及车地无线通信等工程施工。自 2016年 11月进场以来,面对一系列施工及技术难题,项目部制定了针对性措施。他们还形成了“城市轨道交通胶轮路轨 APM 供电系统施工技术研究”科研成果,成功应用于工 程建设。

上海首条无人驾驶轨道交通试运营■本报通讯员 陈 锋

“公司首届接触网专业培训班以工艺展示、专家授课、集中讨论的形式进行,直观而贴近现场,是我们建精品工程的指南!”近日,刚刚参加完接触网专业培训班的中国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上海分公司员工冶维伦说。

为大力推进员工队伍建设,在全公司搭建“想干事就有机会,能干事就有舞台”的员工成长平台,近日,上海分公司工会、人力资源部在连镇铁路项目部举办首届接触网专业培训班,开展

“练电化精兵、做开路先锋”岗位大练兵活动。

60 余名学员的岗位涉及技术、安质、物资和一线施工等。培训班根据学员岗位特点,采取“集中培训+增项培训+分组讨论”的模式开展。培训内容包括接触网技术标准和规范、各工序作业指导书及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等。他们还邀请专家授课,建设适应电气化专业分公司全面发展的员工队伍。

练电化精兵 做开路先锋■本报通讯员 雒亚琴

4月 11日,我国首部全面系统阐述超长深埋隧道 TBM (隧道掘进机) 掘进成套技术的专著—— 《超长深埋隧道TBM 掘进成套技术》 出版,该书能满足从事长大深埋隧道工程设计、TBM施工和管理等人员的需要,部分内容为前沿技术研究。

该专著以中国铁建十一局集团五公司参建的超长深埋隧道工程为例,重点阐述了深埋超长隧道设计、TBM选型与附

属设备、TBM快速施工及支护、超长隧道出渣及物料运输设备与技术、超长隧道通风、超长隧道施工供电与给排水、TBM检修与拆修、远程监测技术、特殊地段处治技术以及质量和安全管理等。

据悉,近 20 年来,长大深埋隧道工程在我国蓬勃发展,涌现出青藏铁路关角隧道、上海长江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等一大批“超级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我国首部超长深埋隧道TBM掘进成套技术专著出版■本报记者 唐克军 本报通讯员 侯 利

温州市域铁路S1线温州站牵引变电所成功受电

日前,经过中国铁建十一局集团电务公司温州市域铁路S1线项目部送电人员 30 多个小时的紧张操作,温州站牵引变电所每台牵引变压器和电力变压器经过 5次冲击试验及其他保护试验后顺利受电运行。温州市域铁路S1线为东西走向的都市快线,是构建未来温州大都市核心区的两大中心——中心城和瓯江口新城的快速联系通道。

刘栋发 徐 干

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立

近日,中国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北京揭牌成立,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地区首家挂牌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单位。目前,该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系统平台运行稳定,实现了与多个信息化系统的数据交换和业务融合,已有近 160个工程项目纳入共享服务范围,以“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为构架的新型财务管理体系正在形成。

李慧敏

近日,中国中铁九局集团公布了2017 年 度 企 业 级 科 技 成 果 名 录 。 其中,高速铁路 CRTSⅢ型板式先张法无砟轨道施工综合技术研究等 9项为企业级科研课题;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施工工法等 28项为企业级工法。

近年来,中铁九局集团以服务现场施工为主线,不断优化完善企业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着力解决了施工现场技术难题,逐步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他们积极大力开展重点领域、重大关键技术攻关,注重科技成果转化。

中铁九局集团坚持自主创新与合作开发相结合的研发理念,联合开展重大技术难题攻关,并实现成果共享,逐步培养了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科技创新注重成果转化■本报特约通讯员 王 宾

牡佳客专9标第一个承台浇筑完成

近日,中国铁建二十二局集团哈建公司牡佳客专 9标第一个承台顺利浇筑完成,标志着该标段正式进入桥梁主体工程施工阶段。首个浇筑的卫东村中桥承台长 10.4米、宽 7.6 米、高 2 米,属于双线一字形桥台。为确保首个承台浇筑顺利完成,项目部每晚召开班组会议,确保关键工序的管控。现场施工人员精心施工,做好清理基坑、绑筋、支模、加固等工作。

王欢欢

工程看点协办

近日,中国中铁七局集团郑州公司蒙华铁路14标项目部四分部承担施工的灞底河特大桥跨三淅高速公路连续梁正在有序施工。四分部承担施工工程的桥隧占线路的87%,他们精心组织,全力确保施工安全有序推进。 姬昆生 摄

施工人员对仰拱边坡预留筋进行调直。 冯学亮 摄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符夹铁路项目获标准化文明工地称号

近日,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一公司符夹铁路项目被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授予标准化文明工地称号。在施工中,全体施工人员以优异的工程质量、标准化的文明施工现场,高质量确保了线路顺利开通。

刘 媛

山东米科思专业研发、生产、销售适用于高

性能混凝土、特种混凝土搅拌的设备,是高铁、机

场、水利以及军工等基础工程施工的不二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