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版联系方式 本版联系方式65233629 65233629 电子信箱 电子信箱lydaily lydaily618 618@ @163 163.com .com 选稿基地 选稿基地洛阳网 洛阳网 · · 河洛文苑 河洛文苑 选图基地 选图基地河图网 河图网 洛阳网 洛阳网 · · 摄影天地 摄影天地 洛浦秋水 toadyq 2018 10 12 日 星期五 编辑咏娟 校对樊战涛 组版雪薇 10 南山后湖 □木子铁 秋雨淅淅沥沥下了多日,敲打着 窗棂遮篷,滴答声绕梁不去,气温迅 速跌落,长衣长裤犹嫌不足。也是在 这样烟雨迷蒙的日子,先生身着青布 长衫,一把油纸雨伞罩着,行走在能 映出倒影的石板小巷,不疾不徐,悠 悠然。 到扬州,必去拜访朱自清先生的故 居。我去这个小巷的时候,也是这样细 雨湿衣衫的天,从扬州的东关门楼走出, 城门洞避雨人群的喧嚣声渐渐远去,根 据大街上的招贴指引,拐进了这条小 巷。雨不算大,地皮已湿,细雨滴活泼调 皮,轻轻地敲打在遮阳篷、雨伞上,极像 扬州咿咿呀呀的小调。行人大概也是习 惯了这样的小雨,也都走得不慌不忙。 有买菜归来的大妈,撑着一把青绿 的雨伞,她朝我们一努嘴,喏,顺着小巷 走过去就是。 小巷二三米宽的样子,墙是灰色 的,不似乡村民居的粉白,顶上的瓦黑 黝黝的一片,地面不是我臆想中的青石 板,而是水泥制成的方砖,却也被岁月 的脚步打磨得清亮,眼光伸展开去,湿 漉漉的地面能够映出影影绰绰的人 影。巷子深处,一把红色的雨伞走得婀 娜,走得袅袅婷婷。巷子上方的簇簇线 路不规整,倒是有序,电线杆子的上面 侧伸出一招贴,朱自清先生深沉地凝望 着浅灰色的天空。安乐巷27号,朱自清 先生的故居就在此了。 先生故居的门框用青砖砌成,宽大 的两扇门是黑色的,有门鼻扣环,应该是 旧时模样吧。周围的墙体也是小青砖, 用白石灰勾线,墙上房顶有雕花的瓦当, 呈黛色,有着古朴的淡然。这模样,从周 边的民居突兀出来。墙体被打湿了,青 青的色彩凝重了许多。可是不巧,偏逢 周一,故居不开放。我们伫立故居一侧, 打量着,不免遗憾,但是也将骚动的心平 静下来。我在心里描绘先生故居,大约 是典型的扬州民居模样,天井回廊,灰砖 铺地,并且由青石条揽边,屏门应是精细 的雕花,一应的木质家具也应是朱红色 的。中堂应该有古人的山水画和书法作 品,也应该有他慈爱的父亲的挂像。 认识朱自清先生,是从《背影》《荷塘 月色》始,那种清新自然并沉静的叙述, 那蓄满了浓浓诗意的语言,使后学者难 以企及,并滋养着我们的文学之路。先 生一生不算富裕,亦是清贫,但是他正直 的文人气节和高尚情操,成为那一代知 识分子的代表与楷模。他说:穷有穷干, 苦有苦干,世界那么大,凭自己的身手, 哪儿就打不开一条路?何必老是向人愁 眉苦脸唉声叹气的!时光逝去七十载, 但先生依然稳稳地踱向远方,其背影在 日月的映照下,越拉越长。 那天的雨终是不停,返回东关门楼, 在运河岸边一侧的浮雕上,看到了一条 蜿蜒大河,河的一端,镌刻着“洛阳”两 个字。先生曾在北京寻觅绿牡丹,但是 错过了花期。如今朱自清先生与运河 与洛阳,就这样并行在我的旅途中。 后湖,听名字你一定认为是湖泊, 其实是一处高山草甸。它位于嵩县车 村镇,静卧于海拔1600多米的南山上。 这里平坦开阔,碧草无垠,有着大草原 的气魄和壮美。 后湖,极易让我联想到北京的后 海。后海是个极热闹的地方,后湖却 很寂静。只是近年随着乡村旅游的 兴起,再高的山也挡不住人们探寻的 脚步,这一高山草场如同深山俊女, 撩开神秘面纱,以原生态展现在人们 面前。 20 多年前,我在车村镇工作,因工 作上的事上过南山。一个“山”字,足见 其险远。一条崎岖不平、满是石子儿的 简易公路连接着山上山下。由于山高 路远,交通不便,若无紧要事,山下的人 不上去,山上的人也不下来。因此,即 使有这么好的地方,也是藏在深闺无人 识。想不到20多年后再上南山,却是为 了玩。原来的石子儿路早已变成水泥 路。便利的交通、良好的植被、凉爽的 气候,把这里变成了避暑胜地,引来不 少城里人。山上建了不少农家宾馆,村 民的收入增加了,有的家庭还买了小汽 车。南山已不再封闭,敞开胸怀迎接四 方宾朋。 据说以前靠近后湖有座寺院叫五 倾寺,建于元朝,毁于战火,如今仅剩两 座石塔依然挺立,守望着这片空寂的草 原。联想到后湖这一叫法,和现在草场 上丰沛的水资源,我想,多少年前这里 应该是个湖,只是后来湖水慢慢退去, 形成了现在的沼泽草原。可以想象,那 时的后湖一定美得很,湖水碧蓝,微波 荡漾,岸边牛羊成群,远处青山如黛,天 上白云朵朵,寺里钟声悠扬……这是一 幅多美的画面啊! 在历史的长河里,没有亘古不变, 五倾寺已成传说,后湖变成了碧草连天 的高山草场。如今的它,正以超然的姿 态吸引着远方的游客,惠及着南山的村 民。站在草场,草青云低,溪水潺潺,凝 望远方,心中不觉感慨。第一次上南 山,刚 20 岁出头,如今再上南山,已鬓生 白发,真是岁月如梭啊! 后湖的美在于高,如同绿色的绒 毯平铺在高山之巅,远处冒出来的山 头就像手拉毯角的人,默默矗立在那 里。想起李白的诗《夜宿山寺》:“危楼 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 惊天上人。”这里的寺虽不复存在,也 不见危楼,但居高凛然之势,昔日如 此,今亦如此。 草场边有一石碾,留存着过往生活 的痕迹。石碾旁有一石板,上刻楚河汉 界,是一个棋盘,四周围着四个石凳,不 知是哪位闲云野鹤的杰作。不远处的 水潭边有一巨石,形似蛤蟆,正卧草观 天,做跳跃状。在草场徜徉,密草中不 时有潺潺水声,一洼洼的水潭旁,满是 牛蹄印痕,看来牛经常光顾这里。这高 山的草和水,估计有着不一样的味道和 营养吧? 回程走到垭口,只听牛铃叮当,响 成一片。先是三五头,紧接着一群群从 坡下涌上来向草场漫去。我在农村长 大,小时候经常放牛、喂牛,却是第一次 见这么多牛、这么大个子的牛。它们一 个个毛色发亮,体格高大健壮。见放牛 人,一问方知,都是他们自家的牛,有一 百多头呢。 回头再望后湖,那山,那草,那人, 那牛……又是一番感慨涌上心头:春风 从不遗忘任何角落,愿南山村民的生活 更美好! 心香一缕 □庄学 维扬细雨映背影 □梁凌 中年始懂桂花香 旅人凝望 桂树很低调,不到秋天,你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 在。古人佳句曰: “窗前谁浸木犀黄,花也香,梦也香。” 桂香氤氲的日子,无限美好。某个睡意蒙眬的早晨,或 案牍劳形的黄昏,突然被阵阵花香吵醒,循着香,你会 发现一棵棵桂树,开着米一样的小花。闻香识桂,数了 数,我居住的小区,桂树竟有三十多棵! 采来桂花,洗净晾干,一层糖一层花,放在罐子 里,过不久就洇成了桂花糖。放在蜜里,就是桂花 蜜。还有桂花龙井。春上在杭州灵隐寺外见有卖桂 花龙井的,泡一杯品尝,可惜桂花味儿太冲,反倒夺 了龙井的香。 《浮生六记》中芸娘制茶,把茶叶放入荷花中,熏染 花香。我如法炮制,用纱布包龙井茶,放在盛满桂花的 碗里,盖上盖,第二天,茶里就有了袅袅的桂香,不多不 少,恰到好处。 有一次秋去江南人家,女主人擅长烹饪,做了一道 西米羹。她不喝,只笑眯眯地望着我们:“尝出来什么 味道了?”有人说糖,有人说酒,有人说,有很醇的香气, 不知是什么。她笑: “桂花啊……”往盘里看,果然有几 粒细碎的黄。“秋天去树林里采的,要是在市场买,不好 遇,再说,要几十元一两呢!”她说。 写桂花的文,印象最深的,是台湾作家琦君的《桂 花雨》。桂花作为农家的收成,是要“摇”下来的。她 写到,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 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 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 忆起前些年,他要在阳台上种桂花,我曾极力反 对。人到中年,现在才稍稍明白,一个人一种花。“兰叶 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你早慧,我晚成;你惊艳,我芬 芳;大花欢喜圆满,小花谨慎香远。桂花不是养眼的, 它抚慰的,是嗅觉、味蕾和心灵。就像那些容貌普通心 底澄澈的人,人生初见,你根本没注意到他们的存在, 然随着时光消逝,其魅力才逐渐散发出来,征服你的, 是灵魂的香气。 秋,韵味无穷,枝头黄叶,篱畔菊香,一片一缕之间 尽显秋意。连日秋雨,我端坐于书桌前,品味文字里多 姿多彩的秋天。 老舍的秋天是诗意的。清溪、山影、红袄绿裤的小 妞妞;那城,那河,那古路,染了秋色,古朴的画境就转 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没 有用华丽的词语,但字里行间无不透着对济南的深 爱。忽凉忽暖的阳光,让秋山的颜色由深到浅,再由浅 及深,山顶、山腰及山脚的颜色便也相应变换。水中绿 藻的鲜绿,如美人姣花照水,秋山秋水,山清水秀,山和 水一般清凉。朴实、精致的细腻呈现,将济南的秋天描 绘得如诗如画,充分体现出老舍惬意、幸福、充实的生 活方式。 秋天在汪曾祺的眼里,是简,是淡,淡极始知花更 艳。他在《淡淡秋光》一文中,以女道士来喻秋葵,开 着淡黄色的花,淡若无质,风致楚楚。黄色花蕊的秋 海棠,不动声色,自开自落,和没给他留下多少印象 的母亲一样,没有感伤情绪,只是看见了,会想到母 亲去世前是住在这里的。汪老用最最平凡的字眼, 组成最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最平凡的事情,却深 入人心。 张晓风的秋出场晚了些。远山黛蓝,小溪在原野 写着无人懂的行书,如一阕小令,婉约明快。她用诗 意的笔触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别样的秋,让我们沉醉 不知归路。用“阳光是耀眼的白,像锡,像许多发光 的金属”,突出秋天的坚硬与明朗,让我们在感触 “秋”的绚丽、多彩和多姿的同时感受到了生命的深 沉与严肃。 谁言春日胜秋光,秋自心来情自浓。秋窗日午,独 自在家,暂且关了手机,忘掉琐事,捧一书在手,品读纸 上的秋天。踏一路轻盈,置身于层林尽染的秋境,什么 都不去想,只静静享受眼前的清静时光。 时令走笔 □半卷 读秋 河洛览胜 扫二维码,了解小记者精彩活动 小记者热线: 63232410 明日,2018洛阳晚报读者节将与大 家见面。洛阳晚报,咱家的报,今日小记 者,明日栋梁才,广大小记者作为《洛阳 晚报》的忠实读者群体之一,怎能缺席这 一盛事?10 月 13 日,小记者“家乡面面 观”系列活动之走进2018洛阳晚报读者 节现场,我们将邀请100组小记者家庭 前往洛邑古城,共同见证这一盛事。 “上头条”与记者面对面 往年的洛阳晚报读者节最吸引孩 子的活动,莫过于“上头条”了。小记者 们,如果你也想“上头条”过把瘾,如果 你想在朋友圈分享一下“登上《洛阳晚 报》头条”的喜悦……在 2018 洛阳晚报 读者节现场,将设置《洛阳晚报》制作的 巨幅“晚报头版”,满足你这一心愿。《洛 阳晚报》的摄影记者将在现场用镜头记 录下你们的可爱笑脸,并将带有《洛阳 晚报》报头和你们照片的“报纸”打印出 来,让你们带回家。 在2018洛阳晚报读者节现场,报社 主编及多个部门的记者将亲临现场。 届时,小记者们可以向大记者们学习采 访、写作技巧,了解他们日常工作中的 趣事。同时,小记者们还可以与《洛阳 晚报》多个栏目的资深编辑面对面,听 他们讲哪种稿件内容和写作形式最受 青睐。 此外,现场还有水务、电力、燃气、 医疗等多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部 门为读者解答问题。小记者们可以一 展采访技能,现场采访相关部门的工作 人员,说出自己和家人在生活中遇到的 问题,寻求解决方法。 挑战自我 当一回报童吧 为了让小记者全面参与读者节,小 记者洛阳晚报读者节活动还设置了售卖 报纸环节。活动当天,小记者们可以成 本价领取报纸进行售卖,卖多少钱,自己 说了算。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挑战性? 洛阳晚报读者节一年仅一次,赶快 报名参加活动吧!每场活动仅 100 个名 额,欲报从速。 (李丽影) 活动时间10 月 13 日上午 9:00 活动地点洛邑古城 活动人数100 组小记者家庭 报名电话李老师13333889763(微 信同号) 报名电话接听时间8:30 至 12:00, 15:00 至 19:00 温馨提示1.请参加活动的小记者穿戴小记者 装备(红帽子、红马甲)到场; 2.为保证活动效果,本次活动要求家 长在报名成功后两小时内交纳 20 元押 金。如临时有事,请于 10 月 12 日 12:00 前 打电话请假,若不按时到场,押金不退还。 即日起开始报名,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小记者们,快来参加洛阳晚报读者节吧 小记者在往届洛阳晚报读者节现场(资料图片)

维扬细雨映背影 - lyd.com.cnlyrb.lyd.com.cn/images2/1/2018-10/12/010/20181012010_pdf.pdf · 城门洞避雨人群的喧嚣声渐渐远去,根 据大街上的招贴指引,拐进了这条小

  • Upload
    others

  • View
    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维扬细雨映背影 - lyd.com.cnlyrb.lyd.com.cn/images2/1/2018-10/12/010/20181012010_pdf.pdf · 城门洞避雨人群的喧嚣声渐渐远去,根 据大街上的招贴指引,拐进了这条小

本版联系方式本版联系方式::6523362965233629 电子信箱电子信箱::lydailylydaily618618@@163163.com.com 选稿基地选稿基地::洛阳网洛阳网··河洛文苑河洛文苑 选图基地选图基地::河图网河图网 洛阳网洛阳网··摄影天地摄影天地

洛浦秋水 toadyq 摄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编辑:咏娟 校对:樊战涛 组版:雪薇洛 浦10

南山后湖□木子铁

秋雨淅淅沥沥下了多日,敲打着窗棂遮篷,滴答声绕梁不去,气温迅速跌落,长衣长裤犹嫌不足。也是在这样烟雨迷蒙的日子,先生身着青布长衫,一把油纸雨伞罩着,行走在能映出倒影的石板小巷,不疾不徐,悠悠然。

到扬州,必去拜访朱自清先生的故居。我去这个小巷的时候,也是这样细雨湿衣衫的天,从扬州的东关门楼走出,城门洞避雨人群的喧嚣声渐渐远去,根据大街上的招贴指引,拐进了这条小巷。雨不算大,地皮已湿,细雨滴活泼调皮,轻轻地敲打在遮阳篷、雨伞上,极像扬州咿咿呀呀的小调。行人大概也是习惯了这样的小雨,也都走得不慌不忙。

有买菜归来的大妈,撑着一把青绿的雨伞,她朝我们一努嘴,喏,顺着小巷走过去就是。

小巷二三米宽的样子,墙是灰色的,不似乡村民居的粉白,顶上的瓦黑黝黝的一片,地面不是我臆想中的青石板,而是水泥制成的方砖,却也被岁月的脚步打磨得清亮,眼光伸展开去,湿漉漉的地面能够映出影影绰绰的人影。巷子深处,一把红色的雨伞走得婀娜,走得袅袅婷婷。巷子上方的簇簇线路不规整,倒是有序,电线杆子的上面侧伸出一招贴,朱自清先生深沉地凝望着浅灰色的天空。安乐巷27号,朱自清先生的故居就在此了。

先生故居的门框用青砖砌成,宽大

的两扇门是黑色的,有门鼻扣环,应该是旧时模样吧。周围的墙体也是小青砖,用白石灰勾线,墙上房顶有雕花的瓦当,呈黛色,有着古朴的淡然。这模样,从周边的民居突兀出来。墙体被打湿了,青青的色彩凝重了许多。可是不巧,偏逢周一,故居不开放。我们伫立故居一侧,打量着,不免遗憾,但是也将骚动的心平静下来。我在心里描绘先生故居,大约是典型的扬州民居模样,天井回廊,灰砖铺地,并且由青石条揽边,屏门应是精细的雕花,一应的木质家具也应是朱红色的。中堂应该有古人的山水画和书法作品,也应该有他慈爱的父亲的挂像。

认识朱自清先生,是从《背影》《荷塘月色》始,那种清新自然并沉静的叙述,

那蓄满了浓浓诗意的语言,使后学者难以企及,并滋养着我们的文学之路。先生一生不算富裕,亦是清贫,但是他正直的文人气节和高尚情操,成为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与楷模。他说:穷有穷干,苦有苦干,世界那么大,凭自己的身手,哪儿就打不开一条路?何必老是向人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时光逝去七十载,但先生依然稳稳地踱向远方,其背影在日月的映照下,越拉越长。

那天的雨终是不停,返回东关门楼,在运河岸边一侧的浮雕上,看到了一条蜿蜒大河,河的一端,镌刻着“洛阳”两个字。先生曾在北京寻觅绿牡丹,但是错过了花期。如今朱自清先生与运河与洛阳,就这样并行在我的旅途中。

后湖,听名字你一定认为是湖泊,其实是一处高山草甸。它位于嵩县车村镇,静卧于海拔1600多米的南山上。这里平坦开阔,碧草无垠,有着大草原的气魄和壮美。

后湖,极易让我联想到北京的后海。后海是个极热闹的地方,后湖却很寂静。只是近年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再高的山也挡不住人们探寻的脚步,这一高山草场如同深山俊女,撩开神秘面纱,以原生态展现在人们面前。

20 多年前,我在车村镇工作,因工作上的事上过南山。一个“山”字,足见其险远。一条崎岖不平、满是石子儿的简易公路连接着山上山下。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若无紧要事,山下的人不上去,山上的人也不下来。因此,即使有这么好的地方,也是藏在深闺无人

识。想不到20多年后再上南山,却是为了玩。原来的石子儿路早已变成水泥路。便利的交通、良好的植被、凉爽的气候,把这里变成了避暑胜地,引来不少城里人。山上建了不少农家宾馆,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有的家庭还买了小汽车。南山已不再封闭,敞开胸怀迎接四方宾朋。

据说以前靠近后湖有座寺院叫五倾寺,建于元朝,毁于战火,如今仅剩两座石塔依然挺立,守望着这片空寂的草原。联想到后湖这一叫法,和现在草场上丰沛的水资源,我想,多少年前这里应该是个湖,只是后来湖水慢慢退去,形成了现在的沼泽草原。可以想象,那时的后湖一定美得很,湖水碧蓝,微波荡漾,岸边牛羊成群,远处青山如黛,天上白云朵朵,寺里钟声悠扬……这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

在历史的长河里,没有亘古不变,五倾寺已成传说,后湖变成了碧草连天的高山草场。如今的它,正以超然的姿态吸引着远方的游客,惠及着南山的村民。站在草场,草青云低,溪水潺潺,凝望远方,心中不觉感慨。第一次上南山,刚20岁出头,如今再上南山,已鬓生白发,真是岁月如梭啊!

后湖的美在于高,如同绿色的绒毯平铺在高山之巅,远处冒出来的山头就像手拉毯角的人,默默矗立在那里。想起李白的诗《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的寺虽不复存在,也不见危楼,但居高凛然之势,昔日如此,今亦如此。

草场边有一石碾,留存着过往生活的痕迹。石碾旁有一石板,上刻楚河汉界,是一个棋盘,四周围着四个石凳,不

知是哪位闲云野鹤的杰作。不远处的水潭边有一巨石,形似蛤蟆,正卧草观天,做跳跃状。在草场徜徉,密草中不时有潺潺水声,一洼洼的水潭旁,满是牛蹄印痕,看来牛经常光顾这里。这高山的草和水,估计有着不一样的味道和营养吧?

回程走到垭口,只听牛铃叮当,响成一片。先是三五头,紧接着一群群从坡下涌上来向草场漫去。我在农村长大,小时候经常放牛、喂牛,却是第一次见这么多牛、这么大个子的牛。它们一个个毛色发亮,体格高大健壮。见放牛人,一问方知,都是他们自家的牛,有一百多头呢。

回头再望后湖,那山,那草,那人,那牛……又是一番感慨涌上心头:春风从不遗忘任何角落,愿南山村民的生活更美好!

心香一缕

□庄学

维 扬 细 雨 映 背 影

□梁凌

中年始懂桂花香

旅人凝望

桂树很低调,不到秋天,你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古人佳句曰:“窗前谁浸木犀黄,花也香,梦也香。”桂香氤氲的日子,无限美好。某个睡意蒙眬的早晨,或案牍劳形的黄昏,突然被阵阵花香吵醒,循着香,你会发现一棵棵桂树,开着米一样的小花。闻香识桂,数了数,我居住的小区,桂树竟有三十多棵!

采来桂花,洗净晾干,一层糖一层花,放在罐子里,过不久就洇成了桂花糖。放在蜜里,就是桂花蜜。还有桂花龙井。春上在杭州灵隐寺外见有卖桂花龙井的,泡一杯品尝,可惜桂花味儿太冲,反倒夺了龙井的香。

《浮生六记》中芸娘制茶,把茶叶放入荷花中,熏染花香。我如法炮制,用纱布包龙井茶,放在盛满桂花的碗里,盖上盖,第二天,茶里就有了袅袅的桂香,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有一次秋去江南人家,女主人擅长烹饪,做了一道西米羹。她不喝,只笑眯眯地望着我们:“尝出来什么味道了?”有人说糖,有人说酒,有人说,有很醇的香气,不知是什么。她笑:“桂花啊……”往盘里看,果然有几粒细碎的黄。“秋天去树林里采的,要是在市场买,不好遇,再说,要几十元一两呢!”她说。

写桂花的文,印象最深的,是台湾作家琦君的《桂花雨》。桂花作为农家的收成,是要“摇”下来的。她写到,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任它开过谢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那就湿漉漉的,香味差太多了。

忆起前些年,他要在阳台上种桂花,我曾极力反对。人到中年,现在才稍稍明白,一个人一种花。“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你早慧,我晚成;你惊艳,我芬芳;大花欢喜圆满,小花谨慎香远。桂花不是养眼的,它抚慰的,是嗅觉、味蕾和心灵。就像那些容貌普通心底澄澈的人,人生初见,你根本没注意到他们的存在,然随着时光消逝,其魅力才逐渐散发出来,征服你的,是灵魂的香气。

秋,韵味无穷,枝头黄叶,篱畔菊香,一片一缕之间尽显秋意。连日秋雨,我端坐于书桌前,品味文字里多姿多彩的秋天。

老舍的秋天是诗意的。清溪、山影、红袄绿裤的小妞妞;那城,那河,那古路,染了秋色,古朴的画境就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老舍在《济南的秋天》一文中,没有用华丽的词语,但字里行间无不透着对济南的深爱。忽凉忽暖的阳光,让秋山的颜色由深到浅,再由浅及深,山顶、山腰及山脚的颜色便也相应变换。水中绿藻的鲜绿,如美人姣花照水,秋山秋水,山清水秀,山和水一般清凉。朴实、精致的细腻呈现,将济南的秋天描绘得如诗如画,充分体现出老舍惬意、幸福、充实的生活方式。

秋天在汪曾祺的眼里,是简,是淡,淡极始知花更艳。他在《淡淡秋光》一文中,以女道士来喻秋葵,开着淡黄色的花,淡若无质,风致楚楚。黄色花蕊的秋海棠,不动声色,自开自落,和没给他留下多少印象的母亲一样,没有感伤情绪,只是看见了,会想到母亲去世前是住在这里的。汪老用最最平凡的字眼,组成最最平凡的句子,说一件最最平凡的事情,却深入人心。

张晓风的秋出场晚了些。远山黛蓝,小溪在原野写着无人懂的行书,如一阕小令,婉约明快。她用诗意的笔触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别样的秋,让我们沉醉不知归路。用“阳光是耀眼的白,像锡,像许多发光的金属”,突出秋天的坚硬与明朗,让我们在感触

“秋”的绚丽、多彩和多姿的同时感受到了生命的深沉与严肃。

谁言春日胜秋光,秋自心来情自浓。秋窗日午,独自在家,暂且关了手机,忘掉琐事,捧一书在手,品读纸上的秋天。踏一路轻盈,置身于层林尽染的秋境,什么都不去想,只静静享受眼前的清静时光。

时令走笔

□半卷

读 秋

河洛览胜

专 题

扫二维码,了解小记者精彩活动小记者热线:63232410

明日,2018洛阳晚报读者节将与大家见面。洛阳晚报,咱家的报,今日小记者,明日栋梁才,广大小记者作为《洛阳晚报》的忠实读者群体之一,怎能缺席这一盛事?10月13日,小记者“家乡面面观”系列活动之走进2018洛阳晚报读者节现场,我们将邀请100组小记者家庭前往洛邑古城,共同见证这一盛事。

“上头条”与记者面对面往年的洛阳晚报读者节最吸引孩

子的活动,莫过于“上头条”了。小记者们,如果你也想“上头条”过把瘾,如果你想在朋友圈分享一下“登上《洛阳晚报》头条”的喜悦……在2018洛阳晚报读者节现场,将设置《洛阳晚报》制作的

巨幅“晚报头版”,满足你这一心愿。《洛阳晚报》的摄影记者将在现场用镜头记录下你们的可爱笑脸,并将带有《洛阳晚报》报头和你们照片的“报纸”打印出来,让你们带回家。

在2018洛阳晚报读者节现场,报社主编及多个部门的记者将亲临现场。届时,小记者们可以向大记者们学习采访、写作技巧,了解他们日常工作中的趣事。同时,小记者们还可以与《洛阳晚报》多个栏目的资深编辑面对面,听他们讲哪种稿件内容和写作形式最受青睐。

此外,现场还有水务、电力、燃气、医疗等多个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部门为读者解答问题。小记者们可以一

展采访技能,现场采访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说出自己和家人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

挑战自我 当一回报童吧为了让小记者全面参与读者节,小

记者洛阳晚报读者节活动还设置了售卖报纸环节。活动当天,小记者们可以成本价领取报纸进行售卖,卖多少钱,自己说了算。听起来是不是很有挑战性?

洛阳晚报读者节一年仅一次,赶快报名参加活动吧!每场活动仅100个名额,欲报从速。 (李丽影)

活动时间:10月13日上午9:00活动地点:洛邑古城活动人数:100组小记者家庭

报名电话:李老师 13333889763(微信同号)

报名电话接听时间:8:30至12:00,15:00至19:00温馨提示:1.请参加活动的小记者穿戴小记者

装备(红帽子、红马甲)到场;2.为保证活动效果,本次活动要求家

长在报名成功后两小时内交纳 20 元押金。如临时有事,请于10月12日12:00前打电话请假,若不按时到场,押金不退还。

即日起开始报名,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小记者们,快来参加洛阳晚报读者节吧

小记者在往届洛阳晚报读者节现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