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借助暗能量 探索意识本 质,审视重大 神经疾病 默认模式是 大脑运行方 式的某个基 础方面 求新知 2019年8月23日 星期五 B2 编辑/颜菁 美编/尹莉 责校/李克明 下载北京头条 App 让现在告诉未来 神经科学家告诉你 当你发呆时大脑在做什么? 当你还在为自己的拖延行为而自责时,科学家似 乎已经为你准备好了借口,拖延的倾向可能是受你的 基因控制的。不过,以目前的结果来看,新发现的基 因机制只对女性有效。 鲜为人知的遗传学基础 拖延症被定义为自愿推迟完成某些目标的行 为。虽然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它的遗传学基 础 却 鲜 为 人 知 。 近 期 ,由 生 物 心 理 学 系 教 授 Erhan Genc领导的德国研究小组的研究可能找到了引起该 症状的部分机制。 德国波鸿大学的Erhan Genc多年来一直在研究 拖延症与大脑之间的联系。现有基于大脑的数据 表明,有拖延症的人不只是想简单地拖延时间,而 是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身对任务感觉的影响。换 言之,那些能够选择立即完成任务而不是拖延的 人,会表现出良好的控制能力,包括认知、动机和情 绪各方面。 这种能力使得个体能够评估实现一个特定目标 需要投入多少努力,从而推动自己行动并朝着这个目 标前进。当这种控制能力较差时,人们很容易让其他 活动分散注意力,使他们无法采取实现目标所需的具 体行动,从而形成慢性拖延。通常,拖延症相关的控 制通路与大脑中的多巴胺释放有关。 近期发表在《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的研究 中, Genc等人找到了影响大脑多巴胺释放的基因,该基 因负责编码酪氨酸羟化酶,它的表达量决定了大脑中 包括多巴胺在内的各种儿茶酚胺递质的数量。 不过,在该研究中,TH基因似乎只对女性拖延 产生了影响。他们发现,位于TH基因中某一位点 碱基的差异会影响多 巴胺的分泌,多巴胺分 泌略多的女性会更容 易做事拖延。 早在 2018 年,Genc 的研究就曾将杏仁核(参 与情绪处理的大脑结构) 与容易拖延的行为联系 起来。当时的结果表 明,有拖延倾向的人杏 仁核更大。 不过,在最新的研 究中,研究人员并没有发现TH基因型与杏仁核形态 和功能连接的关系。这表明,基因、脑结构和机能差 异是各自独立地在影响拖延症。 一个碱基的影响 此次研究,Erhan Genc小组对278名健康男性和 女性进行了基因分析与问卷调查,通过决策相关行动 控制(AOD)来衡量遗传与个体间拖延症差异的关系, AOD得分越低,表示越容易拖延。 在分析结果中,他们发现TH基因中的 rs10770141(C-824T)位点碱基的类型与拖延症有很 大关系,并且具有性别特异性,只会影响女性。 在女性中,如果两条染色体的 rs10770141 位点 至少有了一个T碱基,则女性更容易拖延。那些携带 两个C碱基的女性,AOD的分数都普遍较高,这意味着 她们不易犯拖延症。而在男性中,TH基因型对AOD分 数没有显著的影响。 Genc发现,当rs10770141位点是T碱基时,TH基 因的活性更强,因此会 带来更高的多巴胺水 平。所以,研究认为,具 有较高的多巴胺水平的 女性会增加拖延的倾 向。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 2014 年,一 篇综述文章曾指出,高 水平的多巴胺(无论是 由积极情绪引起的,还 是 由 基 因 差 异 引 起 的) 会提高认知灵活性,并 拓宽注意力的范围。 “这是一种同时处理许多不同想法 或瞬间转换思维的能力。”虽然这对一心多用很有帮 助,但研究小组认为, “这也更容易使人分心,让人不能 坚持完成一件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TH基因不仅影响多巴胺的 分泌,也会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因此,去甲肾 上腺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与拖延症的个体差异有 关。尽管去甲肾上腺素不会直接产生兴奋或抑制信 号,而是通过改变其他神经递质产生的作用,但已有 研究表明去甲肾上腺素系统与认知控制过程调节有 关,有助于优化表现行为。 Genc指出,作为紧张性激活的结果,高水平的去 甲肾上腺素与注意力分散有关。因此,可以想象,如 果携带至少一个 T 碱基的遗传倾向会引起去甲肾上 腺素水平的增加,同样可能会影响行动控制并增加个 体拖延的倾向。 “未来的研究可能会分别研究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 素对拖延症的作用,以理清它们的影响。”研究小组表示。 性别的差异 为什么TH基因会对男性和女性产生不同的影 响?这个问题至今仍未解决。不过,Genc并不是第一 个报道 TH 基因型和心理测量的结果存在性别差异。 2010年,日本山形大学医学院Sadahiro研究小组的研 究表明,TH基因某些位点的碱基差异会影响男性对新 事物探索的性格特征,但该差异不影响女性。 “而在这次研究中,TH基因型和AOD结果之间存 在性别特异性,可能是因为女性T碱基携带者对大脑 中多巴胺数量的响应性要比男性更高。”Genc表示, “以上描述的这些激素调控机制可能在女性中更为明 显,导致了 TH 基因的性别效应。” 在关于拖延症的分析中,Genc指出,虽然性别、 TH基因型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尚未完全阐明,但推 测雌激素在女性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因为已经有研 究表明,雌激素可以刺激TH的表达,促进生产多巴胺 的神经元的发育和分化。 下一步,他们将确定雌激素对TH基因的影响程 度,从而确定雌激素与拖延症的关系。“这需要更仔细 地观察月经周期和参与者雌激素水平的相关波动。” 该研究的合作者 Caroline Schlüter 说。 关于拖延症的成因还需要更细致的研究,但是对 于女性来说,她们现在找到了一个基因上的“借口”。 文/鲁婧涵 选自环球科学公众号 拖延症的基因找到了!不过只对女性产生影响 曾不为人知 的大脑系统 —默认模 式神经网络 “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大脑停止了转动”,如果你还在用这样的语言形容自己发呆时的情形, 那就大错特错了:神经成像研究发现,当我们休息或发呆时,大脑中始终存在着一些神秘的“背景” 神经活动。更让人惊讶的是,当我们有意识地做事时,大脑所耗能量却仅为“背景活动”的 1/20。 这些看不见的神经活动,就是“大脑暗能量”。 长期以来,神经科学家一直认为,人在休息 时,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基本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的 神经活动属于“随机噪声”,就像没收到信号的电 视机显示的雪花状图案。 现已证实,当我们坐在椅子上发呆、躺在床 上睡觉或接受了麻醉,各个脑区之间仍在不停 地传递信息。这种不间断的信息传递被称作大 脑的默认模式,它所消耗的能量是我们有意识 地对其他外在刺激作出反应时所耗能量的20倍。实际上,我们有意 识去吃饭或演讲等,都是对大脑默认模式下基准神经活动的背离。 理解大脑默认模式的关键,是要找到此前不为人知的大脑系 —默认模式神经网络。在组织神经活动的过程中,默认模式 神经网络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现在仍在研究当中,但我们知 道,大脑在形成记忆、组织其他各种需要为未来事件做准备的神经 系统时,可能就是采用默认模式神经网络预先设定好的方式。 在使脑区行为同步方面,默认模式神经网络可能也发挥了重要 作用—让各个脑区就像赛跑运动员一样,在发令枪打响的一刹 那都处于合理的“预备”状态。另外神经科学家还推测,默认模式神 经网络遭到破坏,可能会引起精神错乱,以及从阿尔茨海默症到抑 郁症的一系列复杂大脑疾病。 “大脑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并非 新观点,脑电图的发明者汉斯·伯格 就是这个观点的支持者。他在一系 列开创性论文中,根据仪器检测到的 不间断脑电波推测,“中枢神经系统 始终处于相当活跃的状态,而不仅仅 是在人们清醒的时候”。 只需对大脑成像图进行肉眼观测,就能找到大脑背 景活动存在的证据:无论来自对照组还是试验组,大脑 成像图总是显示,多个脑区都处于相当忙碌的状态。进 一步分析发现,在执行特定任务时,大脑消耗能量的上 升幅度不会超过基础神经活动的5%。在神经回路中,大 部分神经活动都与外部事件无关,这些活动消耗的能量 占大脑总消耗能量的60%~80%。因此我们借鉴天文学 家的说法,把这些固定存在的神经活动称为大脑的暗能 —正如看不见的暗能量占据了宇宙中物质能量的 绝大多数。 推测大脑暗能量可能存在的另一个理由是,研究发现 只有极少的感官信息能够真正抵达大脑的中枢处理区域。 视觉信息从眼睛传向视觉皮层的过程中,信号强度会大幅 衰减。 我们周围存在无数信息,每秒约有上百亿比特的信息 抵达视网膜,但与之相连的视觉输出神经连接只有100万 个,每秒钟视网膜传向大脑的信息只有600万比特,最终能 到达视觉皮层的信息只有 1 万比特。 经过进一步处理,视觉信息才能进入负责产生意识知 觉的脑区。令人惊讶的是,最终形成意识知觉的信息每秒 钟不足 100 比特。如果这些是大脑所能利用的全部信息, 如此少的信息量显然不大可能形成知觉,因此固定存在的 大脑神经活动必定在此过程中发挥了某种作用。 神经突触的数量也暗示大脑暗能量可能存在。突触是 神经元间的连接点。在视觉皮层中,负责传递视觉信息的 突触数量还不到全部突触的10%。因此,大部分突触肯定 是用于建立视觉皮层内部神经元间的联系。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意外 发现,受试者执行某种任务时,特定 脑区的活跃程度会低于休息时的基 准水平。当其他脑区执行特定任务 (如大声朗读)时,这些脑区的活跃 程度也会下降,尤其是内侧顶叶皮 层(位于大脑中部,负责记忆人们生 活中的私人事件)上的部分区域。 这是一个让人费解的现象,我们把 活跃程度下降最多的区域称为“内侧谜样顶叶区”。 此后的一系列正电子断层扫描实验证实,大脑在无意识 状态下绝非处于“闲置状态”。实际上,包括内侧谜样顶叶区 在内的大多数脑区一直都很活跃,直到大脑开始执行某一特 定任务时,一些脑区固有的神经活动水平才会有所下降。 最初,这样的结论曾遭到质疑,被认为实验数据有误。 但后来其他科学家在针对内侧顶叶皮层和内侧前叶皮层 (负责推测他人想法,并与自身情绪状态有关)的研究中,也 得出了一致的结果。现在,这两个脑区都被认为是默认模 式神经网络的重要组成区域。 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的发现,让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 考大脑的固有神经活动。在此之前,神经生理学家从未把组 成神经网络的脑区看作是一个系统,因为在过去的大脑成像 实验中,他们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现象:大脑在休息状态下,多 个脑区之间可能都有相互联系。那么,是否只有默认模式神 经网络中,脑区之间才有这种相互联系?还是说这种休息状 态下的神经联系在大脑里普遍存在?在分析大脑磁共振成像 图时,一个惊人的发现把我们带到了通往问题答案的路口。 功能性磁共振信号通常是指血氧水平依赖信号,因为这 种成像方式依赖于大脑血管血流改变引起的氧含量变化。在 静息状态下,各个脑区的血氧水平依赖信号会缓慢波动,大约 每 10 秒完成一个周期。如此缓慢的波动曾被认为只不过是 “噪声”,因此为了更好地反映执行特定任务时的大脑活动,仪 器检测到的这些“噪声”信号会直接从大脑成像图中消除。 到了 1995 年,从大脑成像图上消除低频“噪声”信号的 做法受到了质疑—当时,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的巴拉特· 比斯沃尔和同事发现,即便受试者静止不动,控制右手运动 的脑区中的“噪声”波动也与对侧控制左手的脑区中的神经 活动是同步的。本世纪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迈克尔·格雷 丘斯和合作者发现,当受试者处于休息状态时,默认模式神 经网络中也存在类似的同步波动。 格雷丘斯等人的发现犹如一颗投向湖面的石子,引起 了全球实验室的注意,科学家纷纷开始进行大脑成像研究, 所有的“噪声”信号(即重要大脑系统的固有神经活动)都被 记录下来。结果发现,即使在全身麻醉和浅度睡眠期间,受 试者大脑内的固有神经活动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暗 示这些神经活动不单单是“噪声”,而应该是大脑运行方式 的某个基础方面。 上述发现清楚地说明,尽管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的作用 很重要,但它只是大脑固有神经活动的一部分,大脑中所有 系统都具有这样的默认模式。 经证实,大脑信 号的频率范围很广, 从低频的皮层慢电位 到每秒波动超过100 次的信号都有。神经 科学面临的一个重大 挑战,就是弄清楚不 同频率的信号如何发 生相互作用。 研究证实,皮层慢电位具有非常重 要的作用,频率高于皮层慢电位的电活 动可以和皮层慢电位发生同步振动。这 就像演奏交响乐一样,各种乐器发出的 声音都按同一节奏交织在一起,而皮层 慢电位就是指挥家手中的指挥棒。不同 的是,演奏交响乐只要掌握好各种乐器 的发声时间即可,神经信号则须协调每 个大脑系统从海量的记忆和其他信息中 读取所需数据—这些信息都是我们在 这个复杂且不断变化的世界上生存所必 需的。皮层慢电位的存在,能保证数据读 取过程在和谐的环境下和准确的时间点 上正确进行。 但大脑要比交响乐团复杂得多。每 个具有独立功能的大脑系统,比如控制 视觉活动和控制肌肉运动的系统,都有 自己的皮层慢电位发放模式。由于每个 系统都不相同,因此有效地避免了混 乱。各个系统的电信号发放也有先后之 分,排在最前面的,就是默认模式神经网 络,它就像一个总指挥,保证各个系统发 出的电信号不会相互干扰,因为大脑并 非相互独立的神经系统集群,而是由各 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组成的联盟。 与此同时,这些复杂的固有神经活 动有时必须给外界需求让步。为了实现 这种调节,当我们由于新的或意外的感 觉信息输入大脑(比如开车回家的路上 突然记起要买盒牛奶回去)而需要保持 警觉时,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的皮层慢电 位会有所减弱。但在需要集中精力处理 的事情做完以后,皮层慢电位又会恢复 至原有水平。我们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 努力维持既定反应和即时需求反应之间 的动态平衡。 默认模式神经网络 的状态起伏,让我们有 机会窥探大脑最深处 的秘密。它已经让科 学家对意识活动的基 本组成 —注意力的 本质有了新的认识。2008年,一个跨国研究 小组报道称,通过监测默认模式神经网络, 他们可以提前30秒预测接受扫描的受试者会 不会在一个计算机测试中犯错—如果默认 模式神经网络控制了大脑,注意力相关脑区的 神经活动减弱,受试者就会犯错。 未来,大脑暗能量或许会提供有关意识本 质的线索。大多数神经科学家承认,我们对外 界的意识反应只占大脑活动的一小部分。在 意识层面之下,那些神秘的大脑活动(如大脑 暗能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正是因为它们 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背景内容,我们才能透过 “狭小”的意识窗口体验到大千世界的存在。 除了揭示日常意识活动背后的大脑机制, 研究大脑暗能量或许还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全 新的角度去审视重大神经疾病。将来,不必进 行头脑体操或复杂运动就可以完成这些疾病 的诊断。病人只需要静静地呆在扫描仪内,让 默认模式神经网络和其他脑区的暗能量按自 己的节奏运行即可。 这类研究已为疾病分析开拓了新的思 路。大脑成像研究已经发现,在阿尔茨海默 病、抑郁症、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默认 模式神经网络内,脑细胞之间的连接已发生改 变。实际上,阿尔茨海默症将来可能被归为默 认模式神经网络相关疾病。在大脑成像图上,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病变脑区与组成默认模 式神经网络的脑区完全吻合。这一模式不仅 可作为诊断阿尔茨海默症的生物学标志,还有 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疾病成因,寻找治疗方法。 未来,科学家必须要弄清楚两个问题:在 细胞水平上,各个大脑系统内部及其之间的协 作性神经活动如何实现;默认模式神经网络如 何促使化学和电信号在神经回路间传递。我 们还需要一个新理论,用于整合来自细胞、神 经回路、神经系统等各层面的数据,从而更全 面地描述作为大脑暗能量主要组织者的大脑 默认模式究竟如何工作。 文/马库斯·雷切尔 (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神经科学家) 译/冯泽君 选自环球科学公众号,有删节 大脑每时每刻 都在努力维持 既定反应和即 时需求反应之 间的动态平衡 寻找大脑 的暗能量 有拖延症的人杏仁核与无拖延症的人杏仁核大小对比

神经科学家告诉你 当你发呆时大脑在做什么? - YNET.comepaper.ynet.com/images/2019-08/23/B02/bjbqb20190823B02.pdf · 经网络遭到破坏,可能会引起精神错乱,以及从阿尔茨海默症到抑

  • Upload
    others

  • View
    2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神经科学家告诉你 当你发呆时大脑在做什么? - YNET.comepaper.ynet.com/images/2019-08/23/B02/bjbqb20190823B02.pdf · 经网络遭到破坏,可能会引起精神错乱,以及从阿尔茨海默症到抑

借助暗能量探索意识本质,审视重大神经疾病默认模式是

大脑运行方式的某个基础方面

求新知 2019年8月23日 星期五B2

编辑/颜菁 美编/尹莉 责校/李克明

下载北京头条App让现在告诉未来

神经科学家告诉你当你发呆时大脑在做什么?

当你还在为自己的拖延行为而自责时,科学家似乎已经为你准备好了借口,拖延的倾向可能是受你的基因控制的。不过,以目前的结果来看,新发现的基因机制只对女性有效。

鲜为人知的遗传学基础拖延症被定义为自愿推迟完成某些目标的行

为。虽然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但它的遗传学基础却鲜为人知。近期,由生物心理学系教授ErhanGenc领导的德国研究小组的研究可能找到了引起该症状的部分机制。

德国波鸿大学的Erhan Genc多年来一直在研究拖延症与大脑之间的联系。现有基于大脑的数据表明,有拖延症的人不只是想简单地拖延时间,而是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自身对任务感觉的影响。换言之,那些能够选择立即完成任务而不是拖延的人,会表现出良好的控制能力,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各方面。

这种能力使得个体能够评估实现一个特定目标需要投入多少努力,从而推动自己行动并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当这种控制能力较差时,人们很容易让其他活动分散注意力,使他们无法采取实现目标所需的具体行动,从而形成慢性拖延。通常,拖延症相关的控制通路与大脑中的多巴胺释放有关。

近期发表在《社会认知与情感神经科学》的研究中,Genc等人找到了影响大脑多巴胺释放的基因,该基因负责编码酪氨酸羟化酶,它的表达量决定了大脑中包括多巴胺在内的各种儿茶酚胺递质的数量。

不过,在该研究中,TH基因似乎只对女性拖延产生了影响。他们发现,位于 TH 基因中某一位点

碱基的差异会影响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分泌略多的女性会更容易做事拖延。

早在2018年,Genc的研究就曾将杏仁核(参与情绪处理的大脑结构)与容易拖延的行为联系起来。当时的结果表明,有拖延倾向的人杏仁核更大。

不过,在最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并没有发现TH基因型与杏仁核形态和功能连接的关系。这表明,基因、脑结构和机能差异是各自独立地在影响拖延症。

一个碱基的影响此次研究,Erhan Genc小组对278名健康男性和

女性进行了基因分析与问卷调查,通过决策相关行动控制(AOD)来衡量遗传与个体间拖延症差异的关系,AOD得分越低,表示越容易拖延。

在 分 析 结 果 中 ,他 们 发 现 TH 基 因 中 的rs10770141(C-824T)位点碱基的类型与拖延症有很大关系,并且具有性别特异性,只会影响女性。

在女性中,如果两条染色体的rs10770141位点至少有了一个T碱基,则女性更容易拖延。那些携带两个C碱基的女性,AOD的分数都普遍较高,这意味着她们不易犯拖延症。而在男性中,TH基因型对AOD分数没有显著的影响。

Genc发现,当rs10770141位点是T碱基时,TH基

因的活性更强,因此会带来更高的多巴胺水平。所以,研究认为,具有较高的多巴胺水平的女性会增加拖延的倾向。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2014年,一篇综述文章曾指出,高水平的多巴胺(无论是由积极情绪引起的,还是由基因差异引起的)会提高认知灵活性,并

拓宽注意力的范围。“这是一种同时处理许多不同想法或瞬间转换思维的能力。”虽然这对一心多用很有帮助,但研究小组认为,“这也更容易使人分心,让人不能坚持完成一件事。”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TH基因不仅影响多巴胺的分泌,也会影响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因此,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变化也可能与拖延症的个体差异有关。尽管去甲肾上腺素不会直接产生兴奋或抑制信号,而是通过改变其他神经递质产生的作用,但已有研究表明去甲肾上腺素系统与认知控制过程调节有关,有助于优化表现行为。

Genc指出,作为紧张性激活的结果,高水平的去甲肾上腺素与注意力分散有关。因此,可以想象,如果携带至少一个T碱基的遗传倾向会引起去甲肾上腺素水平的增加,同样可能会影响行动控制并增加个体拖延的倾向。

“未来的研究可能会分别研究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对拖延症的作用,以理清它们的影响。”研究小组表示。

性别的差异为什么TH基因会对男性和女性产生不同的影

响?这个问题至今仍未解决。不过,Genc并不是第一个报道TH基因型和心理测量的结果存在性别差异。2010年,日本山形大学医学院Sadahiro研究小组的研究表明,TH基因某些位点的碱基差异会影响男性对新事物探索的性格特征,但该差异不影响女性。

“而在这次研究中,TH基因型和AOD结果之间存在性别特异性,可能是因为女性T碱基携带者对大脑中多巴胺数量的响应性要比男性更高。”Genc表示,

“以上描述的这些激素调控机制可能在女性中更为明显,导致了TH基因的性别效应。”

在关于拖延症的分析中,Genc指出,虽然性别、TH基因型与行为之间的相互作用尚未完全阐明,但推测雌激素在女性中起到了一定作用。因为已经有研究表明,雌激素可以刺激TH的表达,促进生产多巴胺的神经元的发育和分化。

下一步,他们将确定雌激素对TH基因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雌激素与拖延症的关系。“这需要更仔细地观察月经周期和参与者雌激素水平的相关波动。”该研究的合作者Caroline Schlüter说。

关于拖延症的成因还需要更细致的研究,但是对于女性来说,她们现在找到了一个基因上的“借口”。

文/鲁婧涵选自环球科学公众号

拖延症的基因找到了!不过只对女性产生影响

曾不为人知的大脑系统——默认模式神经网络

“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大脑停止了转动”,如果你还在用这样的语言形容自己发呆时的情形,

那就大错特错了:神经成像研究发现,当我们休息或发呆时,大脑中始终存在着一些神秘的“背景”

神经活动。更让人惊讶的是,当我们有意识地做事时,大脑所耗能量却仅为“背景活动”的1/20。

这些看不见的神经活动,就是“大脑暗能量”。

长期以来,神经科学家一直认为,人在休息时,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基本处于关闭状态,此时的神经活动属于“随机噪声”,就像没收到信号的电视机显示的雪花状图案。

现已证实,当我们坐在椅子上发呆、躺在床上睡觉或接受了麻醉,各个脑区之间仍在不停地传递信息。这种不间断的信息传递被称作大脑的默认模式,它所消耗的能量是我们有意识

地对其他外在刺激作出反应时所耗能量的20倍。实际上,我们有意识去吃饭或演讲等,都是对大脑默认模式下基准神经活动的背离。

理解大脑默认模式的关键,是要找到此前不为人知的大脑系统——默认模式神经网络。在组织神经活动的过程中,默认模式神经网络到底发挥了怎样的作用,现在仍在研究当中,但我们知道,大脑在形成记忆、组织其他各种需要为未来事件做准备的神经系统时,可能就是采用默认模式神经网络预先设定好的方式。

在使脑区行为同步方面,默认模式神经网络可能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各个脑区就像赛跑运动员一样,在发令枪打响的一刹那都处于合理的“预备”状态。另外神经科学家还推测,默认模式神经网络遭到破坏,可能会引起精神错乱,以及从阿尔茨海默症到抑郁症的一系列复杂大脑疾病。

“大脑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并非新观点,脑电图的发明者汉斯·伯格就是这个观点的支持者。他在一系列开创性论文中,根据仪器检测到的不间断脑电波推测,“中枢神经系统始终处于相当活跃的状态,而不仅仅是在人们清醒的时候”。

只需对大脑成像图进行肉眼观测,就能找到大脑背景活动存在的证据:无论来自对照组还是试验组,大脑成像图总是显示,多个脑区都处于相当忙碌的状态。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执行特定任务时,大脑消耗能量的上升幅度不会超过基础神经活动的5%。在神经回路中,大部分神经活动都与外部事件无关,这些活动消耗的能量占大脑总消耗能量的 60%~80%。因此我们借鉴天文学家的说法,把这些固定存在的神经活动称为大脑的暗能量——正如看不见的暗能量占据了宇宙中物质能量的绝大多数。

推测大脑暗能量可能存在的另一个理由是,研究发现只有极少的感官信息能够真正抵达大脑的中枢处理区域。视觉信息从眼睛传向视觉皮层的过程中,信号强度会大幅衰减。

我们周围存在无数信息,每秒约有上百亿比特的信息抵达视网膜,但与之相连的视觉输出神经连接只有100万个,每秒钟视网膜传向大脑的信息只有600万比特,最终能到达视觉皮层的信息只有1万比特。

经过进一步处理,视觉信息才能进入负责产生意识知觉的脑区。令人惊讶的是,最终形成意识知觉的信息每秒钟不足100比特。如果这些是大脑所能利用的全部信息,如此少的信息量显然不大可能形成知觉,因此固定存在的大脑神经活动必定在此过程中发挥了某种作用。

神经突触的数量也暗示大脑暗能量可能存在。突触是神经元间的连接点。在视觉皮层中,负责传递视觉信息的突触数量还不到全部突触的10%。因此,大部分突触肯定是用于建立视觉皮层内部神经元间的联系。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意外发现,受试者执行某种任务时,特定脑区的活跃程度会低于休息时的基准水平。当其他脑区执行特定任务(如大声朗读)时,这些脑区的活跃程度也会下降,尤其是内侧顶叶皮层(位于大脑中部,负责记忆人们生活中的私人事件)上的部分区域。这是一个让人费解的现象,我们把

活跃程度下降最多的区域称为“内侧谜样顶叶区”。此后的一系列正电子断层扫描实验证实,大脑在无意识

状态下绝非处于“闲置状态”。实际上,包括内侧谜样顶叶区在内的大多数脑区一直都很活跃,直到大脑开始执行某一特定任务时,一些脑区固有的神经活动水平才会有所下降。

最初,这样的结论曾遭到质疑,被认为实验数据有误。但后来其他科学家在针对内侧顶叶皮层和内侧前叶皮层(负责推测他人想法,并与自身情绪状态有关)的研究中,也得出了一致的结果。现在,这两个脑区都被认为是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的重要组成区域。

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的发现,让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大脑的固有神经活动。在此之前,神经生理学家从未把组成神经网络的脑区看作是一个系统,因为在过去的大脑成像实验中,他们都忽略了这样一个现象:大脑在休息状态下,多个脑区之间可能都有相互联系。那么,是否只有默认模式神经网络中,脑区之间才有这种相互联系?还是说这种休息状

态下的神经联系在大脑里普遍存在?在分析大脑磁共振成像图时,一个惊人的发现把我们带到了通往问题答案的路口。

功能性磁共振信号通常是指血氧水平依赖信号,因为这种成像方式依赖于大脑血管血流改变引起的氧含量变化。在静息状态下,各个脑区的血氧水平依赖信号会缓慢波动,大约每10秒完成一个周期。如此缓慢的波动曾被认为只不过是

“噪声”,因此为了更好地反映执行特定任务时的大脑活动,仪器检测到的这些“噪声”信号会直接从大脑成像图中消除。

到了1995年,从大脑成像图上消除低频“噪声”信号的做法受到了质疑——当时,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的巴拉特·比斯沃尔和同事发现,即便受试者静止不动,控制右手运动的脑区中的“噪声”波动也与对侧控制左手的脑区中的神经活动是同步的。本世纪初,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迈克尔·格雷丘斯和合作者发现,当受试者处于休息状态时,默认模式神经网络中也存在类似的同步波动。

格雷丘斯等人的发现犹如一颗投向湖面的石子,引起了全球实验室的注意,科学家纷纷开始进行大脑成像研究,所有的“噪声”信号(即重要大脑系统的固有神经活动)都被记录下来。结果发现,即使在全身麻醉和浅度睡眠期间,受试者大脑内的固有神经活动都会表现出明显的同步性,暗示这些神经活动不单单是“噪声”,而应该是大脑运行方式的某个基础方面。

上述发现清楚地说明,尽管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的作用很重要,但它只是大脑固有神经活动的一部分,大脑中所有系统都具有这样的默认模式。

经证实,大脑信号的频率范围很广,从低频的皮层慢电位到每秒波动超过100次的信号都有。神经科学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就是弄清楚不同频率的信号如何发生相互作用。

研究证实,皮层慢电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频率高于皮层慢电位的电活动可以和皮层慢电位发生同步振动。这就像演奏交响乐一样,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按同一节奏交织在一起,而皮层慢电位就是指挥家手中的指挥棒。不同的是,演奏交响乐只要掌握好各种乐器的发声时间即可,神经信号则须协调每个大脑系统从海量的记忆和其他信息中读取所需数据——这些信息都是我们在这个复杂且不断变化的世界上生存所必

需的。皮层慢电位的存在,能保证数据读取过程在和谐的环境下和准确的时间点上正确进行。

但大脑要比交响乐团复杂得多。每个具有独立功能的大脑系统,比如控制视觉活动和控制肌肉运动的系统,都有自己的皮层慢电位发放模式。由于每个系统都不相同,因此有效地避免了混乱。各个系统的电信号发放也有先后之分,排在最前面的,就是默认模式神经网络,它就像一个总指挥,保证各个系统发出的电信号不会相互干扰,因为大脑并非相互独立的神经系统集群,而是由各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组成的联盟。

与此同时,这些复杂的固有神经活动有时必须给外界需求让步。为了实现这种调节,当我们由于新的或意外的感觉信息输入大脑(比如开车回家的路上突然记起要买盒牛奶回去)而需要保持警觉时,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的皮层慢电位会有所减弱。但在需要集中精力处理的事情做完以后,皮层慢电位又会恢复至原有水平。我们的大脑每时每刻都在努力维持既定反应和即时需求反应之间的动态平衡。

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的状态起伏,让我们有机会窥探大脑最深处的秘密。它已经让科学家对意识活动的基本组成——注意力的

本质有了新的认识。2008年,一个跨国研究小组报道称,通过监测默认模式神经网络,他们可以提前30秒预测接受扫描的受试者会不会在一个计算机测试中犯错——如果默认模式神经网络控制了大脑,注意力相关脑区的神经活动减弱,受试者就会犯错。

未来,大脑暗能量或许会提供有关意识本质的线索。大多数神经科学家承认,我们对外界的意识反应只占大脑活动的一小部分。在意识层面之下,那些神秘的大脑活动(如大脑暗能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正是因为它们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背景内容,我们才能透过

“狭小”的意识窗口体验到大千世界的存在。除了揭示日常意识活动背后的大脑机制,

研究大脑暗能量或许还能为我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重大神经疾病。将来,不必进行头脑体操或复杂运动就可以完成这些疾病的诊断。病人只需要静静地呆在扫描仪内,让默认模式神经网络和其他脑区的暗能量按自

己的节奏运行即可。这类研究已为疾病分析开拓了新的思

路。大脑成像研究已经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默认模式神经网络内,脑细胞之间的连接已发生改变。实际上,阿尔茨海默症将来可能被归为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相关疾病。在大脑成像图上,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的病变脑区与组成默认模式神经网络的脑区完全吻合。这一模式不仅可作为诊断阿尔茨海默症的生物学标志,还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疾病成因,寻找治疗方法。

未来,科学家必须要弄清楚两个问题:在细胞水平上,各个大脑系统内部及其之间的协作性神经活动如何实现;默认模式神经网络如何促使化学和电信号在神经回路间传递。我们还需要一个新理论,用于整合来自细胞、神经回路、神经系统等各层面的数据,从而更全面地描述作为大脑暗能量主要组织者的大脑默认模式究竟如何工作。

文/马库斯·雷切尔(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神经科学家)

译/冯泽君选自环球科学公众号,有删节

大脑每时每刻都在努力维持既定反应和即时需求反应之间的动态平衡

寻找大脑的暗能量

有拖延症的人杏仁核与无拖延症的人杏仁核大小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