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6 02 23 日 星期二 编辑:贾晶晶 E-mail[email protected] 校对:筱华美编:王祯磊 大势 1 月份制造业 PMI 持续低位,外 贸也再现低迷,引发广泛关注。业内 专家指出,该现象预示着中国经济第 一季度或将继续下行。预计决策层将 通过清晰的政策意图提高实体经济投 资意愿,疏通宽松政策传导渠道,同时 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加码,保持实 体经济资金面持续宽松。 《中国企业报》记者在调查中了 解到,经济下行,让不少企业面临经 营困境。 经济形势仍不乐观 2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 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 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 数。2016 年 1 月份,中国制造业 PMI 为49.4%,这一数据创2012年8月以来 新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 53.5%,比上月回落 0.9 个百分点。这 是否预示中国经济一季度或继续下 行?业内对此较为关注。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中国企 业报》记者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尚未 企稳,中国经济亦难以独善其身,面临 较大的下行压力。制造业 PMI 持续低 位,预示着中国经济第一季度或将继 续下行,政府应该密切关注宏观经济 走势,仍需继续实施较为宽松的财政 货币政策,给市场信心。当下中国政 府正在平衡增长和改革之间的关系, 更多的宽松政策值得市场期待。 记者了解到,在制造业PMI持续 低位的同时, 1 月外贸再现低迷。海关 总署近日发布的 1 月进出口数据显 示,以人民币计价,1 月份我国进出口 总值1.88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 9.8% 。 其 中 出 口 1.14 万 亿 元 ,下 降 6.6%;进口 7375.4 亿元,下降 14.4%;贸 易顺差4062亿元,扩大12.2% 对此,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 高向记者表示,出口增速放缓部分由 于春节因素,但即使剔除春节因素,出 口跌幅依然加大,显示外需继续疲 弱。以美元计价,今年1月进口同比下 跌18.8%,跌幅较上月扩大11.4个百分 点,显示内需同样出现疲弱态势。 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是近年来多 重因素累加造成的。业内人士指出, 从2014年开始,房地产市场开始退 烧,经济开始减速,制造业已经明显感 觉到订单大幅下滑。2015 年是中国制 造业整体更加困难的一年,美联储加 息,回收全球流动性,国内房地产企业 库存高企,融资环境恶化,不少传统制 造企业减产或陷入困境。 “根据近期对一些地区企业的实 地走访发现,大型制造企业经营非常 困难,多数甚至濒临倒闭的边缘,甚至 连中小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宋清辉 表示,中国经济开年不佳,持续的货币 宽松政策和稳增长措施没有明显地改 变经济下行趋势,预计未来宏观政策 的宽松力度会继续加码,出台其它的 宽松政策。 一家国有大型房企总经理也对 《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 “2015 年企业 业绩不是太好,不过因为我们是国企, 所以经营情况还是比较稳定。但是据 我了解,业内一部分小型民营房企可 以说是十分困难,利润下滑较大。” 据记者了解,国内上市房企业绩 也逊于预期,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 1 月 25 日,沪深两市共计 50 家上 市房企公布了 2015 年年报业绩预告, 其中 15 家房企预告净利润亏损。剔 除数据公布不全的6家房企,按照预 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下限来看,净利润 同比下滑企业达23家,占比约5成。 “一些企业面临着营业收入增长 但利润下滑的问题。”一家通信企业高 管对记者表示,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 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纠纷、人力和物 流成本的提升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 营和利润压力。 “有的企业对于去年一些合同到 期的员工就没有再续约,同时今年制 定招工计划时也比较谨慎。”某光伏企 业内部人士向记者坦言,由于光伏行 业近几年大起大落以及宏观经济不景 气的原因,银行出于资金安全考虑,对 光伏制造企业的投资意愿仍较为谨 慎,甚至对部分企业不仅不续贷,反而 抽贷,造成企业经营困难。 某车企内部人士表示,相比新兴 制造业企业,传统制造业企业销售压 力更大。因此去年所在的企业也加大 促销力度,而且及时调整营销布局,例 如布局电商,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新兴 制造业企业也并没有裹足不前,而是 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保持核心竞争 力。一家数控企业工作人员对记者表 示,去年企业积极创新传统销售理念, 开发了云数控服务平台,提升了服务 质量。虽然加大了投入,但是从长期 来看对企业的影响是正面的。 徐高对记者表示,数据方面也显 示出企业生产面景气程度恶化:六大 发电集团耗煤量跌幅有所扩大。受当 前去产能预期增强影响,企业主动减 少产量动机增加,生产面持续恶化。 此外,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对经济前 景缺乏信心,导致企业补库存意愿下 降。1 月原材料库存指数环比下跌 0.8 个百分点至46.8%,而产成品库存指数 环比下跌 0.7 个百分点至 44.6%。 基建投资 是经济企稳关键 谈及未来经济走势,徐高对记 者表示,如果实体经济未出现企稳 回升,经济增速将在一季度继续下 滑。经济下行带来的就业失稳和金 融风险爆发可能性加大导致稳增长 迫切性上升,预计决策层将通过清 晰的政策意图提高实体经济投资意 愿,疏通宽松政策传导渠道;同时宽 松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加码,保持实 体经济资金面持续宽松。 “在众多举措中,基建投资是稳 增长政策发力最为主要和有效的抓 手,因而也是经济企稳的关键。”徐 高进一步指出,因为房地产受制于 高库存压力,制造业受制于产能过 剩和通货紧缩压力,投资均难以出 现明显企稳回升。政策面将继续通 过各种方式加大对基建投资的资金 支持。但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不足可 能继续对投资回升形成抑制,未来 基建投资能否显著回升依然存在不 确定性。 宋清辉表示,从整体来看,在经 济下行周期中,政府需要规划合理 的稳增长措施。新兴产业需要发 展,高科技产业需要发展,传统产业 也需要发展,发展的底线是要满足 人们生活生产的基本需求。因此, 政府依然需对各种产业进行扶持并 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同时积极 采用合理手段如资产证券化、国有 企业改革、兼并重组等方式,对企业 的生产结构进行稳步调整。实际 上,领导层在“十二五”末期就开始 了准备工作,为我国经济未来的发 展积蓄着能量。 “去产能、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去杠杆”被中央列 入 2016 年五大结构性改革,而“去产能”被认为是五大任 务之首。作为产能过剩的重灾区,钢铁行业无疑会成为当 下“去产能”的主战场。 2月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 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十三 五”时期钢铁工业化解产能目标: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 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 能1亿—1.5亿吨,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结 构得到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能利用率趋于合 理,产品质量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经济效 益好转,市场预期明显向好。 我国“十三五”时期压缩钢铁产能的力度超过以往,直 至彻底化。但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采用中 国钢铁企业人均吨钢生产率粗略计算,目前中国钢厂人均 产钢300吨,按照再压缩粗钢产能1亿到1.5亿吨的目标, 将有 50 万左右的钢铁职工面对调整或重新选择。 因此,严峻两难现实和千钧重任是,如何既要压缩粗 钢产能,推动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要确保50万 钢铁职工再就业,福惠民生?笔者认为,只有多管齐下刚 柔相济,才能既压缩产能又确保就业。主要应抓好以下五 点: 一要改革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通过调整考核体 系,引导地方干部合理决策施政。例如中央可出台明确意 见,指导各级地方政府在考核中将因过剩产能化解而导致 的GDP变化因素单列,只考虑GDP其余部分的增速变化,由 此形成“不因产能缩减影响GDP增速排名”的考核格局。同 时,相应地多给地方政府一些政策上和财政上的补偿,使 其从“维持甚至扩张产能上更能受益”转向“地方政府从缩 减已有过剩产能更能受益”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 地减轻化解产能过剩推进过程中的阻力。 二要严格依法办事。《意见》明确要严格执法。随着依 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在环保、能耗、质量、安全和技术等方 面,均有与钢铁产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达不到标准 要求的钢铁产能要依法依规退出,对违法违规者要坚决予 以惩处。 三要多管齐下治理产能过剩。以往,受部分地方政府 单纯追究GDP指标影响,一些钢铁落后产能长期不得化 解。在强制依法淘汰的同时,此次《意见》还强调了政策引 导淘汰。主要是对已经主动退出市场,或者不符合地方发 展规划,需要搬迁改造以及主动进行兼并重组类的企业, 政府要引导主动退出。如完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通过主 动压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国际产能合作等 途径,完善退出机制,退出部分钢铁产能。 四要加强奖补支持,合理安排职工安置。安置好50万 钢铁职工再就业,是与去产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问 题,因为这直接牵涉社会稳定。毫无疑问,职工安置应全 部由财政托底。《意见》指出,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 奖补资金,按规定统筹对地方化解过剩产能中的人员分流 安置给予奖补,引导地方综合运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 破产清算等方式,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 使用专项奖补资金要与退出产能的困难程度特别是安置 职工等情况紧密结合,对地方实行梯级奖补。据悉,中央 财政将每年出资 1000 亿元,持续 4—5 年,支持煤炭、钢铁 等行业去产能,主要用于人员安置。钢铁行业涉及就业人 员多,还涉及地方财政税收等诸多问题,解决起来需要诸 多配套政策同时跟进,逐步协调解决。 五是国企要当好排头兵。钢铁企业不分所有制,都应 去掉过剩产能,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国有企业应 是去产能的核心,国企应多用兼并重组的手段,少用、缓用 直接破产的方式,力争重组后去产能提效益。当然,政府 应重点考虑国有企业呆坏账核销政策,因为他们历史上 承担了很多的社会责任。 这便是这场影响深远的供给侧改革的现实图景:改革 的目的是要解放中华民族再次起飞所需的人力和信贷资 源,但却不得不先用巨大的代价,来解开那些在产能过剩 行业盘错已久的人和信贷的死结。单边政策已经很难根 本化解钢铁产能过剩和解决职工再就业问题,把“大棒乱 舞”转为“善舞”,多管齐下刚柔并济,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 把“人”和“GDP”两大问题并举,辨证施治,最大限度地调动 政府和企业的改革积极性,方是钢铁业改革的唯一出路。 一季度经济或继续下探 企业普遍承压运行 本报记者 朱虹 钢铁供给侧改革 如何既压产能又保就业? 特约评论员 李宏 《中国企业报》每周二出版,若一周内收不到报纸,敬请读者致电010-68735752,我们将及时回复解决。 weibo.com/zgqybnews 中国企业报法人微博 中国企业网微信 zhongguoqiyewang 中国企业报法人微信 zgqybnews 中国企业网 www.zqcn.com.cn 中国企业掌上通 登录中国企业网下载 欢迎关注中国企业报多媒体 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现对《中国企 业报》员工金开尔进行申领记者证公示。 2016年2月23日 观察 CNS 供图 (上接第一版) 消费者监管问题是造成这一纠 纷的主要起因。店家的结账清单上 写的是14.4斤,而陈先生咬定是 10.4斤。从客观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首先是出在陈先生及其同行人员身 上。因为点菜的时候,店家给的“双 单”,也就是陈先生手里同时拿到一 份。这个时候陈先生有注意义务,如 果发现斤数不对,可以当场要求服务 员更正。等到鳇鱼都吃到肚里去了, 再说分量不对,除了商家主动承认自 己的疏忽,难免会陷入“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的困境中。 如果证实了店家在这个环节上 有欺诈行为,根据新《消费者权益保 护法》,应当由店家按欺诈数额的 3 倍 赔偿陈先生。按4斤鳇鱼,每斤398 元计算,赔偿金额为1600元。在相 关部门的调解下,本来结账清单上为 10302 元 ,打 折 后 陈 先 生 实 付 7200 元。假定店家数量欺诈事实存在,其 打折的幅度也已经大大超出所应当 支付的惩罚性赔偿。至此,这一事件 本应画上句号。 在欧美发达国家企业信用的形成 过程中,除了政府监管、媒体监管、行 业监管、社会监管外,消费者本身的维 权意识和监管行为也非常重要。正是 因为消费者的挑剔和苛刻,才让商家 在对待消费者时不敢掉以轻心。由于 消费者陈先生对店家过于信任,在点 菜后没有及时核对菜品清单,才造成 了后来两败俱伤的结局。 从更普遍的意义来看,中国消费 者怕麻烦、不愿意较真的心态,对那 些品质低下的产品和服务是一种事 实上的纵容。其结果是,中国企业被 惯坏了,致使低质产品横行于世。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个原本 “跑题”的调查,却查出涉事饭店“北 岸野生渔村”餐饮许可证已经过期。 再加上哈尔滨市场上长期存在售卖 所谓“野生”鳇鱼的问题,政府监管、 行业监管、社会监管全部缺位得到集 中暴露。 拓展开来看,这也是中国各行业 特别是“中国制造”所面临的问题。比 较典型的是,一些产品质量不过关、环 保不达标的“僵尸企业”非但得不到及 时清理,相反却能够在政府和银行的 “输血”下存活。由此导致市场优胜劣 汰的机制和作用不能发挥,培养“中国 好产品”的生态环境还远没有形成。 几乎所有让“中国制造”不受待 见的原因,都能在哈尔滨“天价鱼”事 件中找到原因。这是一种巧合,也是 问题普遍存在的证明。从“中国制 造”向“优质制造”进化,不是单靠企 业个体的力量能够完成的,而是必须 形成相应的制度和文化。只有所有 机构和个人都“较起真”来,不给劣质 产品和服务生存空间,劣币驱逐良币 的逆淘汰现象才能终结。 中国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现实, 已经在倒逼“中国制造”的升级。如果 想让“中国制造”像“德国制造”一样受 欢迎,就必须有比“欧盟标准”、“日本 标准”和“美国标准”更严苛的“中国标 准”,同时还要培养出“较真”的民族性 格和文化。这必然是一个痛苦而艰难 的过程,但我们已别无选择。

一季度经济或继续下探 企业普遍承压运行epaper.zqcn.com.cn/attachement/1/2016-02/23/02/...2002/02/23  · 是否预示中国经济一季度或继续下 行?业内对此较为关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中国企

  • Upload
    others

  • View
    2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一季度经济或继续下探 企业普遍承压运行epaper.zqcn.com.cn/attachement/1/2016-02/23/02/...2002/02/23  · 是否预示中国经济一季度或继续下 行?业内对此较为关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中国企

2016年02月23日星期二编辑:贾晶晶 E-mail:[email protected] 校对:筱华美编:王祯磊大势

1 月份制造业 PMI 持续低位,外

贸也再现低迷,引发广泛关注。业内

专家指出,该现象预示着中国经济第

一季度或将继续下行。预计决策层将

通过清晰的政策意图提高实体经济投

资意愿,疏通宽松政策传导渠道,同时

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加码,保持实

体经济资金面持续宽松。

《中国企业报》记者在调查中了

解到,经济下行,让不少企业面临经

营困境。

经济形势仍不乐观

2月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

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了

中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

数。2016 年 1 月份,中国制造业 PMI

为49.4%,这一数据创2012年8月以来

新低。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

53.5%,比上月回落0.9个百分点。这

是否预示中国经济一季度或继续下

行?业内对此较为关注。

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对《中国企

业报》记者表示,当前,全球经济尚未

企稳,中国经济亦难以独善其身,面临

较大的下行压力。制造业PMI持续低

位,预示着中国经济第一季度或将继

续下行,政府应该密切关注宏观经济

走势,仍需继续实施较为宽松的财政

货币政策,给市场信心。当下中国政

府正在平衡增长和改革之间的关系,

更多的宽松政策值得市场期待。

记者了解到,在制造业PMI持续

低位的同时,1月外贸再现低迷。海关

总署近日发布的 1 月进出口数据显

示,以人民币计价,1月份我国进出口

总值 1.88 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

9.8%。其中出口 1.14 万亿元,下降

6.6%;进口7375.4亿元,下降14.4%;贸

易顺差4062亿元,扩大12.2%

对此,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

高向记者表示,出口增速放缓部分由

于春节因素,但即使剔除春节因素,出

口跌幅依然加大,显示外需继续疲

弱。以美元计价,今年1月进口同比下

跌18.8%,跌幅较上月扩大11.4个百分

点,显示内需同样出现疲弱态势。

企业普遍经营困难

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是近年来多

重因素累加造成的。业内人士指出,

从 2014 年开始,房地产市场开始退

烧,经济开始减速,制造业已经明显感

觉到订单大幅下滑。2015年是中国制

造业整体更加困难的一年,美联储加

息,回收全球流动性,国内房地产企业

库存高企,融资环境恶化,不少传统制

造企业减产或陷入困境。

“根据近期对一些地区企业的实

地走访发现,大型制造企业经营非常

困难,多数甚至濒临倒闭的边缘,甚至

连中小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宋清辉

表示,中国经济开年不佳,持续的货币

宽松政策和稳增长措施没有明显地改

变经济下行趋势,预计未来宏观政策

的宽松力度会继续加码,出台其它的

宽松政策。

一家国有大型房企总经理也对

《中国企业报》记者表示:“2015年企业

业绩不是太好,不过因为我们是国企,

所以经营情况还是比较稳定。但是据

我了解,业内一部分小型民营房企可

以说是十分困难,利润下滑较大。”

据记者了解,国内上市房企业绩

也逊于预期,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1月25日,沪深两市共计50家上

市房企公布了2015年年报业绩预告,

其中 15 家房企预告净利润亏损。剔

除数据公布不全的6家房企,按照预

告净利润同比增长下限来看,净利润

同比下滑企业达23家,占比约5成。

“一些企业面临着营业收入增长

但利润下滑的问题。”一家通信企业高

管对记者表示,在整体经济增速放缓

的大背景下,知识产权纠纷、人力和物

流成本的提升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

营和利润压力。

“有的企业对于去年一些合同到

期的员工就没有再续约,同时今年制

定招工计划时也比较谨慎。”某光伏企

业内部人士向记者坦言,由于光伏行

业近几年大起大落以及宏观经济不景

气的原因,银行出于资金安全考虑,对

光伏制造企业的投资意愿仍较为谨

慎,甚至对部分企业不仅不续贷,反而

抽贷,造成企业经营困难。

某车企内部人士表示,相比新兴

制造业企业,传统制造业企业销售压

力更大。因此去年所在的企业也加大

促销力度,而且及时调整营销布局,例

如布局电商,积极拓展国际市场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新兴

制造业企业也并没有裹足不前,而是

不断加大创新力度,保持核心竞争

力。一家数控企业工作人员对记者表

示,去年企业积极创新传统销售理念,

开发了云数控服务平台,提升了服务

质量。虽然加大了投入,但是从长期

来看对企业的影响是正面的。

徐高对记者表示,数据方面也显

示出企业生产面景气程度恶化:六大

发电集团耗煤量跌幅有所扩大。受当

前去产能预期增强影响,企业主动减

少产量动机增加,生产面持续恶化。

此外,经济下行压力下企业对经济前

景缺乏信心,导致企业补库存意愿下

降。1月原材料库存指数环比下跌0.8

个百分点至46.8%,而产成品库存指数

环比下跌0.7个百分点至44.6%。

基建投资是经济企稳关键

谈及未来经济走势,徐高对记

者表示,如果实体经济未出现企稳

回升,经济增速将在一季度继续下

滑。经济下行带来的就业失稳和金

融风险爆发可能性加大导致稳增长

迫切性上升,预计决策层将通过清

晰的政策意图提高实体经济投资意

愿,疏通宽松政策传导渠道;同时宽

松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加码,保持实

体经济资金面持续宽松。

“在众多举措中,基建投资是稳

增长政策发力最为主要和有效的抓

手,因而也是经济企稳的关键。”徐

高进一步指出,因为房地产受制于

高库存压力,制造业受制于产能过

剩和通货紧缩压力,投资均难以出

现明显企稳回升。政策面将继续通

过各种方式加大对基建投资的资金

支持。但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不足可

能继续对投资回升形成抑制,未来

基建投资能否显著回升依然存在不

确定性。

宋清辉表示,从整体来看,在经

济下行周期中,政府需要规划合理

的稳增长措施。新兴产业需要发

展,高科技产业需要发展,传统产业

也需要发展,发展的底线是要满足

人们生活生产的基本需求。因此,

政府依然需对各种产业进行扶持并

设立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同时积极

采用合理手段如资产证券化、国有

企业改革、兼并重组等方式,对企业

的生产结构进行稳步调整。实际

上,领导层在“十二五”末期就开始

了准备工作,为我国经济未来的发

展积蓄着能量。

“去产能、降成本、去库存、补短板、去杠杆”被中央列

入2016年五大结构性改革,而“去产能”被认为是五大任

务之首。作为产能过剩的重灾区,钢铁行业无疑会成为当

下“去产能”的主战场。

2月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

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提出“十三

五”时期钢铁工业化解产能目标:在近年来淘汰落后钢铁

产能的基础上,从2016年开始,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

能1亿—1.5亿吨,行业兼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结

构得到优化,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产能利用率趋于合

理,产品质量和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企业经济效

益好转,市场预期明显向好。

我国“十三五”时期压缩钢铁产能的力度超过以往,直

至彻底化。但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采用中

国钢铁企业人均吨钢生产率粗略计算,目前中国钢厂人均

产钢300吨,按照再压缩粗钢产能1亿到1.5亿吨的目标,

将有50万左右的钢铁职工面对调整或重新选择。

因此,严峻两难现实和千钧重任是,如何既要压缩粗

钢产能,推动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要确保50万

钢铁职工再就业,福惠民生?笔者认为,只有多管齐下刚

柔相济,才能既压缩产能又确保就业。主要应抓好以下五

点:

一要改革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通过调整考核体

系,引导地方干部合理决策施政。例如中央可出台明确意

见,指导各级地方政府在考核中将因过剩产能化解而导致

的GDP变化因素单列,只考虑GDP其余部分的增速变化,由

此形成“不因产能缩减影响GDP增速排名”的考核格局。同

时,相应地多给地方政府一些政策上和财政上的补偿,使

其从“维持甚至扩张产能上更能受益”转向“地方政府从缩

减已有过剩产能更能受益”上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

地减轻化解产能过剩推进过程中的阻力。

二要严格依法办事。《意见》明确要严格执法。随着依

法治国的全面推进,在环保、能耗、质量、安全和技术等方

面,均有与钢铁产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达不到标准

要求的钢铁产能要依法依规退出,对违法违规者要坚决予

以惩处。

三要多管齐下治理产能过剩。以往,受部分地方政府

单纯追究GDP指标影响,一些钢铁落后产能长期不得化

解。在强制依法淘汰的同时,此次《意见》还强调了政策引

导淘汰。主要是对已经主动退出市场,或者不符合地方发

展规划,需要搬迁改造以及主动进行兼并重组类的企业,

政府要引导主动退出。如完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通过主

动压减、兼并重组、转型转产、搬迁改造、国际产能合作等

途径,完善退出机制,退出部分钢铁产能。

四要加强奖补支持,合理安排职工安置。安置好50万

钢铁职工再就业,是与去产能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的问

题,因为这直接牵涉社会稳定。毫无疑问,职工安置应全

部由财政托底。《意见》指出,设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

奖补资金,按规定统筹对地方化解过剩产能中的人员分流

安置给予奖补,引导地方综合运用兼并重组、债务重组和

破产清算等方式,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实现市场出清。

使用专项奖补资金要与退出产能的困难程度特别是安置

职工等情况紧密结合,对地方实行梯级奖补。据悉,中央

财政将每年出资1000亿元,持续4—5年,支持煤炭、钢铁

等行业去产能,主要用于人员安置。钢铁行业涉及就业人

员多,还涉及地方财政税收等诸多问题,解决起来需要诸

多配套政策同时跟进,逐步协调解决。

五是国企要当好排头兵。钢铁企业不分所有制,都应

去掉过剩产能,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国有企业应

是去产能的核心,国企应多用兼并重组的手段,少用、缓用

直接破产的方式,力争重组后去产能提效益。当然,政府

应重点考虑国有企业呆坏账核销政策,因为他们历史上

承担了很多的社会责任。

这便是这场影响深远的供给侧改革的现实图景:改革

的目的是要解放中华民族再次起飞所需的人力和信贷资

源,但却不得不先用巨大的代价,来解开那些在产能过剩

行业盘错已久的人和信贷的死结。单边政策已经很难根

本化解钢铁产能过剩和解决职工再就业问题,把“大棒乱

舞”转为“善舞”,多管齐下刚柔并济,在政策制定和执行上

把“人”和“GDP”两大问题并举,辨证施治,最大限度地调动

政府和企业的改革积极性,方是钢铁业改革的唯一出路。

一季度经济或继续下探企业普遍承压运行

本报记者 朱虹

钢铁供给侧改革如何既压产能又保就业?

特约评论员 李宏

《中国企业报》每周二出版,若一周内收不到报纸,敬请读者致电010-68735752,我们将及时回复解决。

weibo.com/zgqybnews中国企业报法人微博 中国企业网微信

zhongguoqiyewang中国企业报法人微信zgqybnews

中国企业网www.zqcn.com.cn

中国企业掌上通

登录中国企业网下载

欢迎关注中国企业报多媒体

公示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要求,现对《中国企

业报》员工金开尔进行申领记者证公示。

2016年2月23日

观察

CNS供图

(上接第一版)

消费者监管问题是造成这一纠

纷的主要起因。店家的结账清单上

写的是 14.4 斤,而陈先生咬定是

10.4斤。从客观的角度看,这个问题

首先是出在陈先生及其同行人员身

上。因为点菜的时候,店家给的“双

单”,也就是陈先生手里同时拿到一

份。这个时候陈先生有注意义务,如

果发现斤数不对,可以当场要求服务

员更正。等到鳇鱼都吃到肚里去了,

再说分量不对,除了商家主动承认自

己的疏忽,难免会陷入“公说公有理,

婆说婆有理”的困境中。

如果证实了店家在这个环节上

有欺诈行为,根据新《消费者权益保

护法》,应当由店家按欺诈数额的3倍

赔偿陈先生。按4斤鳇鱼,每斤398

元计算,赔偿金额为1600 元。在相

关部门的调解下,本来结账清单上为

10302 元,打折后陈先生实付 7200

元。假定店家数量欺诈事实存在,其

打折的幅度也已经大大超出所应当

支付的惩罚性赔偿。至此,这一事件

本应画上句号。

在欧美发达国家企业信用的形成

过程中,除了政府监管、媒体监管、行

业监管、社会监管外,消费者本身的维

权意识和监管行为也非常重要。正是

因为消费者的挑剔和苛刻,才让商家

在对待消费者时不敢掉以轻心。由于

消费者陈先生对店家过于信任,在点

菜后没有及时核对菜品清单,才造成

了后来两败俱伤的结局。

从更普遍的意义来看,中国消费

者怕麻烦、不愿意较真的心态,对那

些品质低下的产品和服务是一种事

实上的纵容。其结果是,中国企业被

惯坏了,致使低质产品横行于世。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一个原本

“跑题”的调查,却查出涉事饭店“北

岸野生渔村”餐饮许可证已经过期。

再加上哈尔滨市场上长期存在售卖

所谓“野生”鳇鱼的问题,政府监管、

行业监管、社会监管全部缺位得到集

中暴露。

拓展开来看,这也是中国各行业

特别是“中国制造”所面临的问题。比

较典型的是,一些产品质量不过关、环

保不达标的“僵尸企业”非但得不到及

时清理,相反却能够在政府和银行的

“输血”下存活。由此导致市场优胜劣

汰的机制和作用不能发挥,培养“中国

好产品”的生态环境还远没有形成。

几乎所有让“中国制造”不受待

见的原因,都能在哈尔滨“天价鱼”事

件中找到原因。这是一种巧合,也是

问题普遍存在的证明。从“中国制

造”向“优质制造”进化,不是单靠企

业个体的力量能够完成的,而是必须

形成相应的制度和文化。只有所有

机构和个人都“较起真”来,不给劣质

产品和服务生存空间,劣币驱逐良币

的逆淘汰现象才能终结。

中国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现实,

已经在倒逼“中国制造”的升级。如果

想让“中国制造”像“德国制造”一样受

欢迎,就必须有比“欧盟标准”、“日本

标准”和“美国标准”更严苛的“中国标

准”,同时还要培养出“较真”的民族性

格和文化。这必然是一个痛苦而艰难

的过程,但我们已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