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編者序 本書是香港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基金(Strategic Public Policy Grant)的一項研究成果,該項目研究有關香港嘗試超越市場經濟的 新方向,並探索香港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可能性。 該項目並不是要對市場和經濟作負面檢討,而是致力探討一個長 期持續的經濟如何能在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中取得平衡。研究目標是 建設具創意的社區經濟,它認真考慮到 3 E”的核心原則,即生態 Ecology)、經濟(Economy)和平等(Equality)。香港社會正處於 發展的十字路口,不僅在金融領域、貿易和工業,而且在食品安全衛 生、污染、住房、勞工權利和扶貧方面,均面對全面的挑戰。 本書主要關注的是,如何重新定位經濟與社會發展,以公平貿易 輔助自由貿易,以社會企業和合作社取代大型和壟斷企業,並由此建 立一個秉持經濟發展、社會平等和環境保護等原則的社會。我們主張 一種新的經濟生活:立足社區、互助合作、民主參與;我們重視人與 土地的和諧共生,創造共同永續富裕,實行多元化的社羣所有制。 潘毅 陳鳳儀 顧靜華 盧燕儀 2013 年 9 月 4 日 20131129_香港社會經濟new_另排版_yip.indd 3 13年12月2日 下午4:00

第一章 香港社會經濟宣言 - CP1897 · 第七章 從馬寶寶出發:新型的社會支持農業, 141 新型的社會運動 胡嘉明 盧燕儀 第八章 公平貿易運動︰為全球貿易尋找“公平點”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一章 香港社會經濟宣言 - CP1897 · 第七章 從馬寶寶出發:新型的社會支持農業, 141 新型的社會運動 胡嘉明 盧燕儀 第八章 公平貿易運動︰為全球貿易尋找“公平點”

編者序

本書是香港策略性公共政策研究基金(Strategic Public Policy

Grant)的一項研究成果,該項目研究有關香港嘗試超越市場經濟的

新方向,並探索香港的社會經濟發展的可能性。

該項目並不是要對市場和經濟作負面檢討,而是致力探討一個長

期持續的經濟如何能在經濟增長與社會發展中取得平衡。研究目標是

建設具創意的社區經濟,它認真考慮到 3 “E”的核心原則,即生態

(Ecology)、經濟(Economy)和平等(Equality)。香港社會正處於

發展的十字路口,不僅在金融領域、貿易和工業,而且在食品安全衛

生、污染、住房、勞工權利和扶貧方面,均面對全面的挑戰。

本書主要關注的是,如何重新定位經濟與社會發展,以公平貿易

輔助自由貿易,以社會企業和合作社取代大型和壟斷企業,並由此建

立一個秉持經濟發展、社會平等和環境保護等原則的社會。我們主張

一種新的經濟生活:立足社區、互助合作、民主參與;我們重視人與

土地的和諧共生,創造共同永續富裕,實行多元化的社羣所有制。

潘毅 陳鳳儀 顧靜華 盧燕儀

2013 年 9月 4日

20131129_香港社會經濟new_另排版_yip.indd 3 13年12月2日 下午4:00

Page 2: 第一章 香港社會經濟宣言 - CP1897 · 第七章 從馬寶寶出發:新型的社會支持農業, 141 新型的社會運動 胡嘉明 盧燕儀 第八章 公平貿易運動︰為全球貿易尋找“公平點”

目 錄

編者序 i

第一部分 香港社會經濟的誕生 1

第一章 香港社會經濟宣言 香港社會經濟聯盟 2

第二章 社會經濟對話 12

2.1 社會經濟解讀 許寶強 12

2.2 社會經濟是甚麼?許寶強、潘毅、 26

嚴海蓉三方對談 許寶強 潘毅 嚴海蓉

2.3 香港的社區經濟實踐 黃洪 32

附錄︰黃洪與理工大學師生和聯盟對話 60

2.4 香港與珠三角跨境連結再想像 鄧永成 79

第二部分 向社會經濟出發 85

第三章 社會經濟在香港─超越主流經濟的 86

多元性實踐 潘毅 陳鳳儀

20131202_香港社會經濟new_另排版_yip.indd 4 13年12月4日 上午9:23

Page 3: 第一章 香港社會經濟宣言 - CP1897 · 第七章 從馬寶寶出發:新型的社會支持農業, 141 新型的社會運動 胡嘉明 盧燕儀 第八章 公平貿易運動︰為全球貿易尋找“公平點”

第四章 在社區經濟的基礎上開枝散葉 林瑞含 黎婉薇 97

第五章 女工合作新天地 陳鳳儀 111

第六章 不一樣的貨幣、不一樣的社區經濟︰ 131

St. James – C.O.M.E. 社區經濟互助計劃 顧靜華

第七章 從馬寶寶出發:新型的社會支持農業, 141

新型的社會運動 胡嘉明 盧燕儀

第八章 公平貿易運動︰為全球貿易尋找“公平點” 154

阮耀啟

第三部分 反思社會企業 165

第九章 社會企業還是社會企業化? 許寶強 166

第十章 當社區遇上經濟,社工碰到企業 林麗玲 173

第十一章 重新認識社會企業 阮耀啟 184

參考文獻 199

20131129_香港社會經濟new_另排版_yip.indd 5 13年12月2日 下午4:00

Page 4: 第一章 香港社會經濟宣言 - CP1897 · 第七章 從馬寶寶出發:新型的社會支持農業, 141 新型的社會運動 胡嘉明 盧燕儀 第八章 公平貿易運動︰為全球貿易尋找“公平點”

第七章 從馬寶寶出發:新型的社會支持

農業,新型的社會運動

胡嘉明 盧燕儀

踏入馬屎埔村那天是一個夏天的下午,我們倆在粉嶺馬適路下

車,一邊是高聳入雲的私人住宅高樓,另外一邊就是村口,進村的小

路很窄,村屋子零落的分散在菜田之間,不時有村民騎車路過。放眼

北望,綠瑩菜田,連綿不絕。馬寶寶社區農場(下稱“馬寶寶”)在馬

屎埔佔地約六萬多呎,農場的四名全職農夫,包括歐先生、歐太太、

鄭太及蝦嫂,每月產出約 2,000斤有機蔬菜,供給訂戶及在地的馬寶

寶農墟。

在村口憑肉眼當然看不見馬寶寶這幾萬呎農地,較為人熟悉的可

能就是在村口側馬路旁的一個上有頂棚,約 600呎的空間,裏面設

有幾張大圓桌子、四個大烤箱、洗手盤、爐具,鋪上水泥的地上一角

放着三個洗碗大膠盤,隨時用天然去油的椰子洗擦碗具,循環再用沒

有化學劑的洗碗水。在這個地方有限但五臟齊全的空間,馬寶寶舉辦

麵包班、肥皂製作班、有機蔬菜晚餐、泥塑班、農場導賞、昆蟲介

紹,還有有機耕種講解。他們也透過逢週三、週六的農墟,出售他們

生產的有機蔬菜給附近屋苑的居民,讓城市人了解有機耕種,本土產

出的重要性,扭轉一般香港人以為本地農業已死的概念。

20131129_香港社會經濟new_另排版_yip.indd 141 13年12月2日 下午4:01

Page 5: 第一章 香港社會經濟宣言 - CP1897 · 第七章 從馬寶寶出發:新型的社會支持農業, 141 新型的社會運動 胡嘉明 盧燕儀 第八章 公平貿易運動︰為全球貿易尋找“公平點”

尋求自主的土地生機。

馬寶寶社區農場。

20131129_香港社會經濟new_另排版_yip.indd 142 13年12月2日 下午4:01

Page 6: 第一章 香港社會經濟宣言 - CP1897 · 第七章 從馬寶寶出發:新型的社會支持農業, 141 新型的社會運動 胡嘉明 盧燕儀 第八章 公平貿易運動︰為全球貿易尋找“公平點”

143

社區支持農業 反資本 撐小農運動

雖然自稱為社區農場,但馬寶寶並沒有一個龐大的社區支援網

絡,它也跟歐洲或者北美很多所謂“社區支持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下稱 CSA)非常不一樣。CSA的概念源自

60年代以來的德國、瑞士和日本工業社會,是市民直接回應農地工

業化和食物安全危機的一種民間運動。CSA運動在 80年代移植到加

拿大和美國,發展至今,挑戰的對象是大型資本跨國公司對農業的控

制(agribusiness),如 Monsanto、Ocean Spray等公司。這些公司

包攬所有農業生產過程,包括種子、肥料、殺蟲劑的供應、食品加

工、存放運輸到後期的銷售和廣告,形成一個直線壟斷的巨型工業

鏈。為了賺取最大利潤,這些巨農公司採取廣泛面積單一耕種、濫用

化學劑,甚至轉基因種植方法,不但造成生態破壞,也趕盡殺絕小農

戶的生存空間,把農業產出淪為跨國資本的一條生產線,和只為賺錢

的商品。

為了反抗跨國企業壟斷農業,歐美 CSA着重與小農交流,重視

有機農業生產和農業可持續性。通過大家協商的種植方法,比如說是

有機耕種,或者不以產量為目標,而是以生態互動(bio-dynamic)

為本的方法,計算出不同季節農產品的成本,包括農夫的勞動力,風

險成本如乾旱、過多雨水、冰雹等,然後再按訂戶的人數,算出一個

雙方都滿意的定價。

CSA認為“不時不種、不時不食”的做法最能支持有機耕種,消

費者所謂“多選擇、超方便”其實只遮蔽了工業化下的農業透支土地

20131129_香港社會經濟new_另排版_yip.indd 143 13年12月2日 下午4:01

Page 7: 第一章 香港社會經濟宣言 - CP1897 · 第七章 從馬寶寶出發:新型的社會支持農業, 141 新型的社會運動 胡嘉明 盧燕儀 第八章 公平貿易運動︰為全球貿易尋找“公平點”

第二部分 向社會經濟出發144

和能源、高成本低回報的殘酷現實。比如說,番茄其實是一種夏天的

農產品,可是我們在香港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是因為溫室種植,需要

消耗極多的電、水和化肥才能產出。透過消費者與生產者的對話,

CSA讓消費者明白,不挑選和不按自己的喜愛來吃蔬菜,反而等待

季節當造的產品,才能支持可持續性的農業種植。訂戶在豐收的時候

有很多驚喜,可是產量少甚至失收的時候,可能就沒有甚麼選擇了。

這樣跟香港某些中產屋苑集體訂購有機蔬菜很不一樣,因為 CSA並

不是一種簡單的、每月交費後便可以收到固定公斤的交易。反之,它

更是一種以分擔農夫風險為本,讓農夫無需顧慮經濟回報,集中照顧

農田,減少污染,節省能源,務求達致一種對人類、生態、動物和消

費者都有利的、公民對抗巨資農業的運動。

反地產資本 重申城市農業生存

香港今天也面對食物安全的問題,可這裏沒有跨國公司壟斷農

業,而是地產資本入侵到所有的社會經濟領域。香港的公共休閒空

間、社區需要、房屋政策、長遠產業規劃全部都得讓步。在香港,不

要說農業,連工業,和提倡多年的創意藝術工業、街坊小本生意也難

以生存。雖然說馬寶寶那綠瑩瑩的農田延綿不絕,給城市人一種世外

桃源的感覺,但仔細留心觀察,田與田之間除了小水池,還夾着許多

已長滿野草的荒田,這些野草長得跟人一樣高的荒田週邊被已經曬白

的紅條子圍起來。本來這些紅條子沒有甚麼殺傷力,時會隨風飛揚,

20131129_香港社會經濟new_另排版_yip.indd 144 13年12月2日 下午4:01

Page 8: 第一章 香港社會經濟宣言 - CP1897 · 第七章 從馬寶寶出發:新型的社會支持農業, 141 新型的社會運動 胡嘉明 盧燕儀 第八章 公平貿易運動︰為全球貿易尋找“公平點”

145

遊人經過也不一定很留意它們,可它們正是地產商在這裏圈地的標

誌。紅帶子雖柔軟,卻霸道的宣示着村民不能超越紅線,土地不可以

再種菜,只能長野草。換句話說,香港沒有隱歸田園,馬屎埔村也不

是城市邊緣的一塊樂土,相反,這些紅條子是一種詭異的預言,一言

不發,卻道出馬適路對面的石屎住宅高樓可能是這塊綠田園的殘酷下

場。

在這種政治經濟現實下,在粉嶺的馬寶寶堅持做社區農場,提倡

CSA,在非常緊張的人力和資源下,推展各種有機蔬菜、生活及耕種

知識,只為了一個目的:重申本土農業的重要性。它當然不可能做到

與歐美的“共同承擔收穫與風險”制度(shared risk and reward),

也不可能奢想有一天會有很多屋苑家庭成為這個農場的股東,共同支

持本土有機耕種。可是,任何參與馬寶寶活動的人都要來到這個簡陋

的頂棚空間,不斷被蚊子叮,重新感受沒有任何現代冷暖技術過濾的

空氣,然後看農場乾草堆肥,明白農夫歐生、歐太到附近街市回收魚

雜、豆渣作為肥料,一方面就地製造有機肥料,一方面有機處理城市

廢物。

我們倆在這裏與香汗淋漓的參與者一起搓麵粉,聽麵包導師

Bella介紹酸種原來是麵包的基本,了解現代麵包工業為了節省時

間、金錢轉用化學劑把麵包發大,大家吃了多少也不知道。在這裏,

我們訪問了 80後全職農夫俊彥,他跟專業導師 TV學習有機耕種。我

們有天跟他一起摘豆角,說到去年他試驗種植的有機番茄,種子是從

外國網站購入的品種,產出後大受歡迎,很多大酒店的廚師也爭相跟

他訂購。俊彥因為種種原因,後來也沒有繼續這個職業,但在閒暇時

20131129_香港社會經濟new_另排版_yip.indd 145 13年12月2日 下午4:01

Page 9: 第一章 香港社會經濟宣言 - CP1897 · 第七章 從馬寶寶出發:新型的社會支持農業, 141 新型的社會運動 胡嘉明 盧燕儀 第八章 公平貿易運動︰為全球貿易尋找“公平點”

社區農場保護着生物多樣性與食物安全,年輕人都愛聽它的故事。

20131129_香港社會經濟new_另排版_yip.indd 146 13年12月2日 下午4:01

Page 10: 第一章 香港社會經濟宣言 - CP1897 · 第七章 從馬寶寶出發:新型的社會支持農業, 141 新型的社會運動 胡嘉明 盧燕儀 第八章 公平貿易運動︰為全球貿易尋找“公平點”

147

也會到菜園新村幫忙耕種。馬寶寶也繼續堅持,TV還在訓練更多的

兼職農夫,希望有更多人參與其中。我們跟其中一個兼職農夫 Emily

聊天,知道她的一班農夫同學非常熱心,努力學習,希望好好照料土

地,學會翻地不要殺害蚯蚓,種出好蔬菜的同時,也尊重大自然。

縱然艱難,但馬寶寶在這個高度被地產資本壟斷的城市,努力提

高市民對農地和有機農業的關注,在已被圈地的農地裏發展一個本

土 CSA運動。它跟現有的一些休閒或者假日農場或者觀看自然花鳥

的保育基地不一樣,它主動出擊,不視農業為花瓶,不把耕種作為消

閒,而是回應當下香港發展模式面對的窮途末路,讓參與者身體力行

地明白地產霸權,與自主生活和健康的城市發展模式之間的關係。

馬寶寶 新型社區農場 社會經濟運動

兩位經濟地理學者 Katherine Gibson和 Julia Graham曾提出

社區經濟作為回應資本主義危機的方法(A Postcapitalist Politics,

2005)。以下,我們希望透過她們對社區經濟的理解,進一步討論馬

寶寶在當下香港的具體意義。

首先,Gibson和 Graham認為,人類存在狀態隱含共存意義,

經濟活動也不例外,是由一組組互相依存的社會關係組成,而資本主

義卻遮蔽了這些社會關係,把很多其實是資本對勞工的剝削、發展對

公共資源如土地、水源的掠奪,以及對人倫的破壞等簡約地稱為商品

和交易。在香港,比較普遍的說法是,“做生意嘛,沒有那麼複雜”。

20131129_香港社會經濟new_另排版_yip.indd 147 13年12月2日 下午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