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
第六篇 科技发展

第六篇 科技发展...之后按“五年减半”补助。(4)省级软件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园区本级地方留 成部分,在2005年以前,由园区财政给予补助。(5)软件企业用于研究、开

  • Upload
    others

  • View
    2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第六篇

科技发展

第六篇 

科技发展

287

第一章  发展环境

● 第一节 扶持政策

苏州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中充分利用其政策优势,多次出台优惠政策,扶

持推动科技产业发展。2001年起,园区相继颁布实施6个法规性文件,使扶持

政策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形成配套,推动科技产业加快发展。

2001年5月8日,园区管委会颁布《苏州工业园区鼓励技术创新、促进科技

发展的若干意见(暂行)》,共16条,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其主要内容有:

(1)每年将不少于3%的可用财力充实科技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技术创新和成

果转化项目的投入和贴息,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及大型民营科技企业产业化的

引导资金,院校及科研机构建立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创办高科技企业的

引导资金,科技孵化基地的扶持资金。(2)2000年起园区财政增设科技专项

资金,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及软件企业,给予为期五年的专项补

助,之后五年减半补助;对经认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和园区

高新技术产品,分别给予两年专项补助。(3)区内高新技术企业用于研究开

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按实际发生额税前列支,

不受销售额限制。(4)鼓励国内科技人员和出国人员在园区内设立高新技术

企业和研发机构;鼓励大院、大所和大学在园区设立国家级研发机构、博士后

流动工作站和高科技产业化基地。(5)进入园区高新产业创业中心和孵化基

地的投资项目和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进入园区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的博士后,进

入园区工作的紧缺和急需专业应届大学毕业生,分别享受有关优惠政策。

第六篇 

科技发展

288

2002年12月15日,园区管委会颁布《关于苏州工业园区鼓励软件和集成电

路设计企业发展的实施细则》,共27条,自2003年1月1日起施行。其主要内容

有:(1)园区财政每年按可用财力的3%设立科技发展资金,其中安排不少于

1/3用于支持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软件项目、集成电路设计产

品,软件技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高级软件研发人才的培养,软件和集成电路

设计企业通过国际资质认证所需费用的补助。(2)园区创业投资公司、中小

企业创业担保公司加大对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投融资及担保力度。

(3)经省级主管部门认定,新创办软件企业自获利年度起,享受企业所得税

“两免三减半”优惠政策;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的,第三年至第五年,

根据企业当年实现并实际入库的企业所得税园区本级地方留成部分予以补助,

之后按“五年减半”补助。(4)省级软件企业缴纳的增值税园区本级地方留

成部分,在2005年以前,由园区财政给予补助。(5)软件企业用于研究、开

发、设计软件技术、软件产品的费用,按当年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在税前

扣除。(6)软件企业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

(含软件)及配套件、备件,除列入《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

录》和《国内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的商品外,可免征关税和进

口环节增值税。(7)政府投资的重大工程和重点应用系统进行招投标,在条

件相同或相近情况下,可优先考虑由区内软件企业承担。

2003年6月9日,园区管委会颁布《关于鼓励外国跨国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

设立地区总部的若干意见》,共16条,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其主要内容有:

(1)外国跨国公司在园区设立地区总部,自设立之日起五年内,对其实现的

增加值、利润形成的园区地方财力部分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跨国公司地区

总部发挥功能,之后五年减半支持;对其实现的营业收入、城市房地产税额形

成的园区地方财力部分纳入上述专项基金。(2)在园区设立的具有研究开发

功能的外国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经有权机构认定和批准,享受先进技术企业优

惠政策和研发企业优惠政策。(3)支持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园区依法设立投

资性公司;鼓励和支持地区总部在园区设立跨国采购中心、国际物流公司。

(4)经外汇管理部门批准,外国跨国公司园区地区总部在银行除开设外汇资

本金账户外,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一个或多个外汇结算账户,依法在境内划转

外汇资金。(5)外国跨国公司在园区成立的地区销售中心,拥有自主知识产

第六篇 

科技发展

289

权的中资著名特大型企业在园区设立的总部(含地区总部或销售中心),参照

上述政策执行。

是日,园区管委会又颁布《关于鼓励在苏州工业园区设立科技研究开发机

构的若干意见》,共18条,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其主要内容有:(1)研发机

构实行独立核算的,自设立之日起,将其5年内实现的增加值、营业收入形成

的园区地方财力部分建立专项基金,用于支持研发机构的研究开发,之后按

“五年减半”支持;自获利年度起,将其5年内实现的利润形成的园区地方财

力部分纳入上述专项基金,支持研发机构的研究开发;之后按“五年减半”

支持。(2)研发机构进口的自用设备及其配套的技术、配件、备件,符合国

家现行优惠政策且限于不构成生产规模的实验室或中试范畴的,免征关税和

进口环节增值税。(3)研发机构实行独立核算的,其从事技术转让、技术

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活动所取得的收入,可免征营业

税;研究开发的软件,在销售时将著作权、所有权一并转让所取得的收入免

征营业税。研发机构在园区完成的发明、发现等科技成果在集团公司内进行

技术转让(包括技术许可),所取得的收入形成的园区地方财力部分纳入上

述专项基金,支持研发机构的研究开发。(4)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

发生的相关费用,比上年实际发生额增长10%以上(含10%)的,可再按技术

开发费实际发生额50%直接抵扣当年度应纳税所得额。(5)外资研发机构可

申请承担园区计划内的科技项目,内、外资研发机构可通过竞标承担政府投资

的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园区给予一定的配套经费。(6)研发机构申请发明专

利,给予申请补助;对于专利申请大户,年终给予一次性奖励。(7)鼓励研

发机构与国内外高校开展多种形式合作。(8)外资研发机构在银行除开设外

汇资本金账户外,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一个或多个外汇结算账户,依法在境内

划转外汇资金。

2003年10月14日,园区工委、管委会联合颁布《苏州工业园区鼓励留学

人员回国创业的实施意见》,共15条,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其主要内容有:

(1)自主创业的留学人员注册外商投资企业或内资企业,其注册资本可分期

到位;设立科技型企业的,最低注册资本为3万元;创办企业条件尚欠但一年

内能完善的,按企业预备期登记注册,营业执照加盖“预备期企业”印章。

(2)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可以其高新技术成果作价投资,其作价出资额可占企

第六篇 

科技发展

290

业注册资本35%;企业注册资本低于50万元,其成果作价部分可不进行资产评

估。(3)留学人员运用其专利、技术、管理等知识为单位创造的经济效益,3

年内按其新增税收中地方实得财力部分10%~30%给予奖励。(4)海外留学

和工作人员在高新技术项目孵化基地创业,租赁自用研发用房享受“第一年免

租金,第二年租金减半”优惠。(5)留学人员企业申报国家、省、市科技计

划,获得上级资金补助的,可享受园区的资金配套政策。(6)海外留学人员

到园区创业、工作和生活不受其出国前户籍的限制。(7)持国外绿卡(取得

境外永久居留权)的海外留学人员工资、奖金、津贴等人民币收入的兑付可参

照外国籍人员管理办法办理。

是日,园区工委、管委会又联合颁布《苏州工业园区人才开发资金管理暂

行办法》,共7条,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其主要内容有:(1)设立园区人才开

发资金,每年列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人才的培养、引进、奖励及人力资源开

发的研究及人才项目的补贴等。(2)人才开发资金下设若干专门项目,使用

范围主要为: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人才学历和业务培训;外商投资企业设

立的奖学金配套资金;进站博士后经费补贴;研究生城优秀教师引进等资助;

引进特殊优秀人才的住房特别补贴;机关企事业单位参加政府统一组织的海内

外招聘活动补贴;人才开发研究及政府主办的高层次人才赴海外学术交流资

助;其他需要资助项目。(3)人才开发资金按项目管理程序审批,实行专款

专用,当年结余额转入下年度使用。

● 第二节 发展基金

园区积极构建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组建高科技产业投融资平台,并设立

多项科技发展基金,从资金上不断加大对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扶持力度。

中新苏州工业区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简称“中新创投”,为园区高科

技产业的投融资平台。2001年11月28日设立,注册资金17.3亿元。

公司由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占34%)、中国·苏州工业园区

股份有限公司(占23%)、苏州工业园区地产经营管理公司(占25%)、苏州

工业园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占16%)、苏州科技创业投资公司(占2%)共

同出资组建,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企业初创和成长阶段的直接投资,科技型中小

第六篇 

科技发展

291

企业高新技术项目的贷款

担保,相关产业的创业投

资基金和创业投资管理公

司的发起与管理等业务。

自成立起,公司先后与台

湾怡和创业投资集团、以

色列英菲尼迪(Infinity)

创业投资公司、国家开发

银行合作设立风险创投基金,投资于半导体、电子通讯、生物医药等高科技产

业。2002年7月,公司投资8000万元控股设立苏州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担保

有限公司。至2005年底,公司在投项目共27个,投资金额21.13亿元,规模位

居全国第五位。

苏州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担保有限公司  为园区中小型私营企业的投融

资平台,2002年7月10日设立,注册资金1.5亿元。

公司由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占53.34%)、中新苏州

工业园区置地有限公司(占13.33%)、苏州工业园区建屋有限公司(占

13.33%)、园区财政税务局(占13.33%)、园区工商行政管理局(占

6.67%)共同出资组建,主要从事为区内中小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等筹资方

式担保以及政府批准的其他担保业务。2004年,公司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批准为全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并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再担

保协议,由国家开发银行3年提供3亿元再担保额度。2005年,公司为30家企业

提供37笔担保业务,担保金额1.31亿元。

苏州工业园区平行创业投资基金  为海外资金在中国开展创业投资业务的

新合作模式,规模为6000万美元。

2001年8月13日,园区管委会、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CSSD)

与台湾怡和财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决定建立平行投资基金,共

同对集成电路、通讯及软件等高新技术产业进行投资。双方商定:台湾怡和财

务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在开曼群岛设立怡华科技创业投资基金,募集资金4000万

美元;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出资设立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

限公司,由该公司以2000万美元等值人民币出资;同时在园区设立外商独资企

园区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金(2005)

第六篇 

科技发展

292

业苏州怡和创投管理顾问有限公司,作为平行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对各种可供

双方投资的方案进行评估、审核和研究。11月30日,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

资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金华与怡华科技创业投资基金授权代表、苏州怡和创投管

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伯元在苏州签署设立平行创业投资基金协议,并签署

委托苏州怡和创投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管理投资项目合同。至2005年底,苏州工

业园区平行创业投资基金先后投资6个项目,投资金额为426.85万美元。

英菲尼迪-中新创业投资企业  简称“中以基金”,国内首家中外合资非

法人制创业投资企业,首期规模1000万美元。

2004年3月29日,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科

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以色列英菲尼迪创业投资公司签订合作备忘录,决定共同出

资成立英菲尼迪-中新创业投资企业,将以色列高科技研发成果转移到中国并

实现产业化。5月12日,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以色列英菲尼

迪创业投资公司签署合同、章程,双方各出资6.25万美元组建华亿创业投资管

理(苏州)有限公司,并于10月21日获商务部批准。6月22日,中新苏州工业

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以色列英菲尼迪创

业投资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协议,成立英菲尼迪-中新创业投资企业;

以色列副总理奥尔默与我商务部部长薄熙来出席仪式并作见证。2005年2月17

日,商务部批准英菲尼迪-中新创业投资企业设立,为非法人制中外合作创业

投资企业;其认缴出资额1000万美元,由华亿创业投资管理(苏州)有限公

司认缴出资10万美元、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认缴出资495万美

元、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认缴出资100万美元、色列英菲尼迪创业

投资公司认缴出资395万美元。4月1日,英菲尼迪-中新创业投资企业在国家

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获准注册,领到“企作国非字第00001号”营业执照。4月11

日,英菲尼迪-中新创业投资企业与华忆创业投资管理(苏州)有限公司签署

委托管理协议,并于6月6日获商务部批准。至年底,英菲尼迪-中新创业投资

企业共完成3个投资项目,投资金额630万美元,投向为集成电路、通讯设备、

新材料等领域。

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国内首个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模10亿

元。

2003年1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与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签

第六篇 

科技发展

293

署银企合作协议,承诺5年内提供20亿元授信贷款,支持公司根据园区产业发

展规划投资参股高科技产业。2005年,园区启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筹建。该

基金由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国家开发银行共同组建,以投

资形式支持设立创业投资企业,减轻社会创业投资资本的投资风险,吸引更

多的风险投资进入园区创业投资领域,解决科技创新企业特别是初创期企业

融资问题,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根据商定,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引导基

金设立后由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管理,并按国际商业模式进行

市场化运作[注]。

苏州工业园区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基金  简称“软件基金”,规

模2亿元。

2004年8月,园区管委会决定筹建软件和集成电路专项发展基金,扶持中

小企业在该领域中的发展。10月20日,园区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指导委员

会第一次工作会议通过由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园区财政税务

局和园区科技发展局拟订的《苏州工业园区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基金

管理办法》。2005年1月,苏州工业园区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基金设

立,基金规模为1亿元,由园区管委会与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共同出资。11月,经园区管委会决定,基金规模增至2亿元,扶持企业扩大到

动漫产业领域。至年底,基金共完成5个投资项目,投资总额3636万元。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产业发展基金  简称“纳米基金”,规模1

亿元。

2005年10月,园区管委会决定筹措设立生物纳米专项发展基金,扶持中小

企业在该领域中的发展。11月,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产业发展基金设

立,基金规模为1亿元,由园区管委会与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共同出资。

● 第三节 高新技术产业

园区在开发建设中坚持科技发展方向,通过招商择商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

    [注]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于2006年3月22日设立。

第六篇 

科技发展

294

业,形成以集成电路、液晶面板、软件、动漫、汽车与航空零部件为特色的高

新技术产业集群,并先后建成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中国软件欧美出口

工程试点基地、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等6个国家级产业基地。至2005年

底,园区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01家(表6-1-1)、省级软件企业57家、

研发机构51家。2005年,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892.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

54%,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总量28%;其中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

值711.7亿元、利税64.3亿元,分别占全市23%和36.6%。

2005年末苏州工业园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一览表

序  号 企业名称 序  号 投资项目

1 苏州印刷总厂 52 苏州迪迅软件开发有限公司

2 格兰富水泵(苏州)有限公司 53 苏州南大苏富特科技有限公司

3 西门子听力仪器(苏州)有限公司 54 贰陆光学(苏州)有限公司

4 富士通多媒体部品(苏州)有限公司 55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5 苏州商贸信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56 中美合资苏州华能仪控有限公司

6 楼氏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57 东风汽车传动轴有限公司

7 苏州亿迪电脑公司 58 葛兰素史克制药(苏州)有限公司

8 苏州工业园区热处理设备厂 59 宏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9 苏州兰博高科技企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0 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

10苏州工业园区新海宜电信发展股份有

限公司61 艾默生电气(苏州)有限公司

11 爱德万测试(苏州)有限公司 62 安伏(苏州)电子有限公司

12 德尔福德科电子系统(苏州)有限公司 63 苏州益高电动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13 旭电(苏州)科技有限公司 64 苏州工业园区宝通科技有限公司

14 苏拉(苏州)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65 苏州仁和汽车有限公司

15 苏州工业园区东方电池有限公司 66 苏州工业园区信通科技有限公司

16 高达计算机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67 泰诺风保泰(苏州)隔热材料有限公司

17 苏州东风精冲工程有限公司 68 苏州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

18 苏州工业园区和鑫电器有限公司 69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19 苏州工业园区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70 苏州开元民生化学科技有限公司

20 维苏威高级陶瓷(苏州)有限公司 71 苏州联合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表6-1-1

第六篇 

科技发展

295

21 苏州智能开关有限公司 72 苏州立邦雅士利涂料有限公司

22 艾佩斯(苏州)不间断电源有限公司 73 苏州生益科技有限公司

23 苏州工业园区高事达电子有限公司 74 苏州住友电木有限公司

24 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75 维苏威赛璐珂陶瓷(苏州)有限公司

25 苏州工业园区大禹水处理机械有限公司 76 苏州世纪辰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6 苏州电器一厂 77 苏州工业园区明志铸造装备有限公司

27 国信信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78 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28 盖茨霓塔传动带(苏州)有限公司 79苏州工业园区隆盛电器成套设备制造

有限公司

29 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80苏州工业园区美柯乐制版印务有限责

任公司

30 马尔精密量仪(苏州)有限公司 81 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

31 苏州工业园区安固电器有限公司 82 苏州江南电梯(集团)有限公司

32 苏州小羚羊电动车有限公司 83 苏州苏大维格数码光学有限公司

33 苏州工业园区天华超净科技有限公司 84 志合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34 苏州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85 苏州计算机开发应用研究所

35 安德鲁电信器材(中国)有限公司 86 苏州市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36 嘉合实业(苏州)有限公司 87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37 苏州市东南液压电梯制造有限公司 88 苏州工业园区富事达塑业有限责任公司 

38 迅达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89 苏州联创图讯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39 苏州工业园区华西泵业有限公司 90 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40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91 诚研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41 苏州智能配电自动化有限公司 92 苏州科大恒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42 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93 捷可勃斯夹头制造(苏州)有限公司

43 联建(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94 苏州工业园区科贝金融机具厂

44 苏州市苏源信息网络工程有限公司 95 苏州工业园区中控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

45 苏州金园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96贝克曼库尔特实验系统(苏州)有限

公司

46 苏州工业园区兰佩铸造设备有限公司 97 苏州工业园区禾盛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47苏州工业园区广福汽保机电设备有限

公司98 苏州江钻新锐硬质合金有限公司

48 苏州工业园区赛康德万马化工有限公司 99 汉宁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49 苏州工业园区和昌电器有限公司 100 金华盛纸业(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

50 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 101 旭化成电子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51 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

第六篇 

科技发展

296

集成电路产业  园区重要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简称“IC[注]产业”,兴起

于1994年。

1994年9月,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和超微半导体(苏州)有

限公司两个外商投资项目首批签约,成为最早进入园区的集成电路企业。1995

年起,随着园区对高新技术投资项目优惠政策的陆续出台,日立半导体(苏

州)有限公司(1995年12月设立)、诺基亚(苏州)电信有限公司(1998

年9月设立)、世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1999年10月设立,原名“旺宏

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天弘(苏州)科技有限公司(2000年12月设

立)、菲利浦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2001年5月设立)、和舰科技(苏

州)有限公司(2001年11月设立)等一批由世界知名企业投资的集成电路企业

纷纷落户园区。

2003年起,园区集

成电路产业发展再上台

阶。5月,和舰科技(苏

州)有限公司第一家8

英寸晶圆制造厂投产,

并导入0.25~0.18um等

先进工艺技术,最大月

产量6万片,良品率达

世界一流晶圆代工生产

水平。8月8日,苏州中

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在

园区国际科技园挂牌;

中心由市政府与中国科

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共

同组建,为苏州市集成

电路产业开放式公共技

术平台。至此,园区集

    [注]“集成电路”英文Integrated Circuit的缩写。

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2003)

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开业(2003)

第六篇 

科技发展

297

    [注]“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英文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的缩写。

成电路产业形成包括设

计、制造、测试、封

装、应用在内的完整产

业链。2004年8月20日,

园区提出软件和集成电

路产业发展总体思路,

要求“以设计研发为突

破口,重点发展加工制

造业,不断提高软件和

集成电路的设计、生产和供给能力,努力增强核心技术开发能力和主流生产技

术升级能力,大力推动园区制造向园区研发转型。” 2005年1月31日,世宏科

技(苏州)有限公司和金科集成电路(苏州)有限公司通过信息产业部第一批

86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认定。6月29日,信息产业部在武汉东湖宾馆举行首批

31个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园授牌仪式,园区被授予“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奖

牌。年底,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苏州国微工大微电子有限

公司、希迪亚微电子(苏州)有限公司和苏州银河龙芯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

业通过信息产业部第三批45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认定。2005年,园区集成电路

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13.5亿元,占全国集成电路产业总产值15.7%,仅次于上

海,成为国内第二大集成电路产业基地。其中,世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等20多家研发设计企业实现销售1.6亿

元;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飞索半导体(中国)有限公司等15家

封装测试企业实现销售89.4亿元,占据全国1/4市场份额。

至2005年底,园区共集聚集成电路相关企业50多家,投资总额逾60亿美

元,成为国内产业链最为完整、相关企业集聚度最高、产业发展最快的区域

之一。

液晶面板产业   园区重要高新技术产业之一,简称“TFT-LCD[注]产

业”,兴起于2000年。

2000年起,世界液晶面板市场巨头日本日立(第五)、台湾友达(第三)

台湾大众电脑公司的代工生产线迁入园区(2004)

第六篇 

科技发展

298

和韩国三星(第一)开

始在园区投资液晶面板

项目。2000年9月,投资

总额9000万美元的日立

显示器件(苏州)有限

公司设立。2001年6月,

投资总额2.1亿美元的友

达光电(苏州)有限公

司设立。2002年9月,投

资总额3.75亿美元的苏

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器

有限公司设立。至此,

园区液晶面板产业以3家

公司为龙头形成规模。

2003年起,园区成

为全国最大液晶面板制

造基地;其中友达光电

(苏州)有限公司生产

的1.5~46英寸液晶面板

产品,覆盖显示器、计算机、电视机、照相机、摄录机、游戏机、手机等全系

列。2003年上半年,园区液晶面板产业进出口总值16.36亿美元(不含国内结

转),占全区进出口总值31.2%。随着国际龙头企业落户,东和光电(苏州)

有限公司等一批配套供应企业也纷纷进驻,使园区液晶面板产业形成包括显示

材料、面板及组件、产品应用在内的产业链,制造成本有效降低。2005年,园

区液晶面板产业总产值达178亿元。

至2005年底,园区共集聚液晶面板相关企业40多家,成为世界上仅次于日

本、韩国、台湾之外的最大液晶面板制造基地。

软件产业  园区重要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兴起于1998年。

1998年11月起,园区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计算机技术研究所合作,

开始筹建国际科技园,打造应用软件开发中心和创新软件出口、信息技术

日立显示器件(苏州)有限公司的产品陈列(2003)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2003)

第六篇 

科技发展

299

(IT)人才培训、软件

产品商品化基地。2001

年1月16日,园区管委

会决定在国际科技园内

建立苏州软件园,将首

期3万平方米建筑供其

使用,作为软件产业发

展基地,并于7月23日获

市政府批准。3月1日,

国际科技园首期建成开

园,吸引众多软件企业进驻。是月,苏州工业园区国信方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设立。8月,捷迅软件(苏州)有限公司设立。11月,苏州浩辰科技发展有限

公司设立。至年底,国际科技园入驻企业有65家。2002年1月4日,园区工委、

管委会成立苏州软件园发展管理中心。3月,市政府决定苏州软件园按照“一

园多区”模式发展(园区软件园、高新区软件园、昆山软件园),园区软件

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2003年7月,园区已集聚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日

本、新加坡等国的软件开发企业90多家,开发领域涉及计算机应用系统、数字

通讯、办公自动化软件、多媒体产品、电子商务、网上信息发布和信息技术咨

询等方面,研发人员超过2000人。2003年,园区软件出口额近1500万美元。

2004年起,园区软件产业发展再上台阶。1月18日,江苏省软件产品检测

中心苏州分中心落户国

际科技园,并从3月22日

起受理苏州地区软件企

业的软件产品登记检测

业务。3月12日,捷迅软

件(苏州)有限公司、

苏州工业园区联创国际

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科学

技术部火炬中心评审,

成为全省首批(3家)入

苏州工业园区国信方舟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开业(2001)

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座谈会(2004)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00

选“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企业。6月18日,以国际科技园为主体的苏

州软件园通过科学技术部火炬中心专家组验收;在其250多家注册企业、近200

家入驻企业中,园区软件企业超过3/5。9月28日,苏州市被信息产业部列为

首批(9家)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苏州软件园在国际科技园揭牌。10月12

日,经科学技术部批准,苏州软件园成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12

月8日,园区26家软件外包企业成立苏州工业园区软件出口联盟(SIPSOU),

对外采用统一品牌拓展国际市场,对内实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2004年,园

区纯软件(即不包括嵌入式软件)出口额为1800万美元,分别占全市和全省

纯软件出口额的95%和21%。2005年3月,经科学技术部批准,苏州软件园成

为继北京、杭州、大连、广州、上海、深圳之后第七家“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

程”试点基地。3月12日,新宇软件(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新电信息科

技(苏州)有限公司、苏州欧索软件有限公司和宏智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苏州南大苏富特科技有限公司通过科学技术部火炬中心评审,分别入选“中国

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软件外包型A类和B类试点企业;至此,苏州市共有7家软

件企业入选,全部在园区,占全省入选企业总数78%。12月5日,高达计算机

技术(苏州)有限公司首批通过国家CMM/CMMI(能力成熟度模型)认证,

省信息产业厅颁奖30万元。2005年,园区软件销售额达28亿元,软件出口额达

1亿美元,分别占全市和全省软件出口总额的90%和60%;其中纯软件(不含

嵌入式软件)出口额3000万美元,分别占全市和全省纯软件出口总额的85%和

40%。

至2005年底,园区共集聚软件企业150多家,其中省级软件企业57家,研

发人员3000多人,形成以应用软件为主、重点发展嵌入式软件和软件外包的特

色。其中,40多家软件外包企业异军突起,以新宇软件、宏智科技、新电信息

科技3家企业为龙头,形成面向欧美、日本、东南亚三大软件外包企业群,产

品60%出口欧美和新加坡,40%出口日本。

动漫产业  园区重要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兴起于2000年。

2000年10月,苏州蜗牛电子有限公司设立。2002年3月,苏州泰山动画有

限公司设立;11月,神游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设立。2003年6月,园区开始

培养动漫专业人才,并由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与苏州泰山动画有限公司

联合创办艺术系,面向全国招生;到2005年底,共开设影视动画、环境艺术设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01

计、产品造型设计、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

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等

5个专业,学生600多

人。10月,神游科技

(中国)有限公司推

出全球首款采用系统

级芯片设计、具有超

像素技术和一体化结构的3D游戏机——“iQue神游机”。12月,苏州蜗牛电

子有限公司经3年研发推出全球首款航海题材3D网络游戏《航海世纪》,被业

界誉为“游戏史中第一款以中世纪航海为题材的网络游戏”。 2004年3月,苏

州蜗牛电子有限公司开始研发多人全3D网络游戏《机甲世纪》。10月,《航

海世纪》首批入选“中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100个项目,并以15亿韩元

(折人民币约1000万元)价格打入“世界网游强国”韩国市场,成为国内首款

打入国际市场的3D网络游戏。12月,《航海世纪》打入德国市场。是年,苏

州泰山动画有限公司参与制作的26集动画片《树袋熊历险记(WOMBAT CITY 

Ⅱ)》获法国吕松电影节最佳动画片奖(该片于2005年5月在全球推出)。

2005年1月,随着国际科技园动漫产业培育基地“科技广场”投入使用,

园区动漫产业发展再上台阶。2月22日,国际科技园动画产业分园建立。5月,

苏州天堂卡通数码制作有限公司30集原创动画片《沙家浜新传》投入制作。

5月27日,国家广播

电影电视总局批准国

际科技园为“国家动

画产业基地”,并于

6月2日在杭州全国影

视动画工作会议上为

园区等6家第二批国家

动画产业基地授牌。6

月,苏州汉文动画有

限公司推出全省第一

3D网络游戏《航海世纪》(2004)

苏州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揭牌(2005)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02

部24集原创动画片《灵觉小和尚》,标志园区动漫产业从代工制作进入原创发

展。7月9日,国际科技园挂牌“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基地集聚动漫企业10多

家,研发制作人员近1000人,其中泰山动画、神游科技、蜗牛电子等都具一定

规模。12月,苏州蜗牛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的新款3D网络游戏《机甲世纪》封

测。是年,园区动漫产业总产值逾4.5亿元;其中神游科技、蜗牛电子两家企

业销售分别为2.4亿元和5000万元。

至2005年底,园区共集聚动漫企业30余家,动漫产业包括从设计、制作到

运营的产业链初步形成,并形成动画和游戏两大产业群。其中,动画产业群有

泰山动画、汉文动画等企业,主要从事二维、三维动画产品设计制作;游戏产

业群有神游科技、蜗牛电子等企业,主要从事网络游戏、在线游戏、掌上游戏

产品设计制作。

汽车与航空零部件产业  园区重要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为汽车零部件产业

与航空零部件产业之合称,兴起于1995年。

1995年1月,新达精密机械(苏州)有限公司设立,成为进入园区的首家

航空零部件企业。1998年3月,凯联航空发动机(苏州)有限公司设立。2000

年11月,美西航空制造(苏州)有限公司设立。2002年12月,新宇航空制造

(苏州)有限公司设

立。2003年4月,史密

斯航空机件(苏州)有

限公司设立。2004年3

月,普美航空制造(苏

州)有限公司设立;7

月,福瑞盛航空机件

(苏州)有限公司设

立。2005年12月,梅西

埃航空(苏州)有限公

司、斯奈克玛航空工业

(苏州)有限公司同日设立。是年,园区航空零部件产业销售额3.3亿元,进

出口额1.02亿美元。至2005年底,园区集聚航空零部件企业9家,其中新宇、

史密斯、普美、福瑞盛、梅西埃、斯奈克玛等6家企业落户出口加工区,总投

新宇航空制造(苏州)有限公司奠基(2003)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03

资2.11亿美元,形成具有飞机结构件、传动件、起落装置、发动机部件等系列

航空配件产品制造优势的产业群,客户涉及世界四大民用飞机制造商的美国波

音公司、法国空中客车公司和加拿大庞巴迪公司。

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也兴起于1995年。1995年11月和12月,盖茨优霓塔

传动系统(苏州)有限公司、德尔福德科电子系统(苏州)有限公司先后设

立,成为最早进入园区的汽车零部件企业。1997年12月,东风汽车传动轴有

限公司苏州分公司设立。1998年1月,苏州工业园区安固电器有限公司设立。

6月,苏州工业园区和

昌电器有限公司设立。

12月,金龙联合汽车工

业(苏州)有限公司设

立。1999年8月,博世

汽车部件(苏州)有限

公司设立。2003年起,

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

发展再上台阶。7月26

日,金龙联合汽车工业

(苏州)有限公司40万

平方米新厂建成投产;

新厂总投资3亿元,建

有国内最大的新型客车

生产线,形成1.5万辆

客车及底盘的年产能

力。12月,具有整车开

发能力的专业设计公司苏州市奥杰汽车技术有限公司落户园区国际科技园。

2004年4月,西哲罗伯特汽车制品(苏州)有限公司设立。6月,博世技术中心

(苏州)有限公司、3M材料技术(苏州)有限公司设立。8月30日,东风汽车

传动轴有限公司园区新厂竣工。11月,曙光制动器(苏州)有限公司设立。

2004年,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58.22亿元,占全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总产值

55%。2005年9月,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和昌

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2004)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2004)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04

电器有限公司被科学技术部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9月

22日,苏州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注]通过科学技术部组织的国家火炬计划汽车

零部件产业基地专家评审。11月,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建立新

型高速客车研究中心。2005年,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销售额达60亿元;其中金

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销售额为26.33亿元,占全国客车市场1/10

强,并以10180台客车的年产销量成为继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全国

第二家大中型客车年产销量超万台企业。至2005年底,园区集聚汽车零部件制

造企业54家,并形成包括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设计、动力推进系统、制动系统、

电子电气设备、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安全系统、车身附件及其他零部件产品

系列在内的完整产业链。

    [注]采用“一基地三区”发展模式,由苏州工业园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高新区汽车零

部件产业基地、相城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组成。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05

第二章  人才工程

● 第一节 人才开发

1994年起,苏州工业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着手建立以人才自由流动机制

为核心,包括人才需求分类预测、高级人才信息存储、紧缺人才目录发布、超

前开发后备人才等在内的人力资源配置新模式,并在市场化运作过程中逐步与

国际接轨。1995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成立。1999年9月,

园区人力资源网站《人才新干线》开通。2000年11月28日,园区人才开发领导

小组成立,负责制定、实施吸引和鼓励高素质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2001年11

月,园区颁布实施“十五”时期优秀人才发展规划。2002年2月,园区首次公

开颁布年度紧缺和急需人才专业目录。2003年7月,园区首次公开对外发布人

力资源信息。2004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高级人才咨询有限公司(俗称“猎头

公司”)成立。2005年9月,园区人力资源指数体系首个项目“人力资源供给

指数”研制成功并投入试运行。

至2005年底,园区共集聚50多家人力资源中介机构,形成完善的人力资

源市场化配置体系,并为开发建设引进一大批高层次人才;其中博士研究生

338人,硕士研究生2181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士1200人,外籍人士近1万人(表

6-2-1)。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06

1996~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人才构成情况表

  单位:人

年份 就业人口专业技术人员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 本科生 大专生留学归国人士

1996 2985* 835* 21* 22* 490* 340

1997 5634* 1690* 27* 41* 980* 698

1998 11085* 3436* 29* 72* 2095* 2061

1999 16488* 5441* 36* 101* 3256* 2275

2000 24257* 8247* 41* 146* 4830* 3284

2001 31164* 10907* 58* 196* 6108* 5738 389

2002 45876* 16515* 76* 356* 8994* 8451* 558

2003 70695* 25899* 89* 531* 10903* 9725* 736

2004 208291 60130 298 1311 22031 28816 965

2005 334829 116061 338 2181 34900 42336 1200

注:表中数字标“*”号者为中新合作区数据。

人力资源开发公司成立  1995年4月20日,园区管委会成立苏州工业园区

人力资源开发公司,以适应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公司为全

民所有制企业,对外增挂“苏州工业园区人才交流中心”和“苏州工业园区职

业介绍所”牌子,隶属园区组织人事局、园区社会事业局管理,并授权对外行

使企业劳动力招聘、人才招聘和流动、劳动力和人才市场管理等行政职能。

1995年7月18日,园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在金鸡湖路夏园新村挂牌对外服

务;并于2002年9月28日迁入苏华路星海大厦。

园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1998)

表6-2-1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07

《人才新干线》网站开通  《人才新干线》(http://www.siphrd.com)为园

区人力资源网站,由园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开设,设中英文两个版本,主要栏

目包括人才银行、招聘信息、会员之家,服务指南、政策法规、企业黄页、院

校风采、信息窗、站点导航、园区介绍等。

1999年初,园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与上海复旦大学网络中心协作,共同开

发基于因特网的园区人力资源网站。9月23日,《人才新干线》网站开通;访

问者络绎不绝。2001年7月,《人才新干线》访问量在苏州各区县(市)人力

资源网站中率先突破100万次;网站发展会员单位近200家,并同时开设会员单

位招聘培训信息发布、人才库查询等服务,汇集动态人才信息近万条。随着网

站知名度扩大和访问量持续增加,《人才新干线》几经改版,开通远程招聘系

统,并对网站计算机系统进行升级,添置双机集群服务器系统及光纤磁盘阵列

存贮等设备,并在原2M光纤专线基础上增添1条100M城域网线,用户浏览更

加方便快捷。2004年2月,《人才新干线》访问量突破1000万次,成为华东地

区最有影响力的人才专业网站之一。9月,《人才新干线》开通“‘一站式’

服务”网上办公系统,对录用备案和退工备案预约、人才引进(户口迁移)、

档案调入、建立人事代理关系、个人档案查询等5项业务实行免费办公;园区

内凡与该系统建立人事代理关系的企业,可直接上网办理业务。

优秀人才发展规划实施  2001年11月13日,园区工委、管委会颁布实施

《苏州工业园区“十五”时期优秀人才发展规划》,以汇聚更多优秀人才,

推动科技产业加速发展。该规划主要指标有:(1)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

发展需要,人才总量增

长两倍,即到2005年

底,园区人才总数达到

45000人左右。(2)人

才总体结构进一步优

化,建成区内就业人口

每万人中拥有硕士以上

学历人员超过1000人,

受过高等教育人数超过

4000人,专业技术人员 园区颁布“十五”时期优秀人才发展规划(2001)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08

超过7000人。(3)“十五”时期,新引进各类软件开发人员2000人以上,微

电子及相关专业人员3000人以上,通讯专业人员1000人以上。(4)大力吸引

海外留学和工作人员到园区工作和创业,重点引进拥有高新技术成果的人才和

国内紧缺的人才,累计超过1000人。

留学回国人员联谊会成立  苏州工业园区留学回国人员联谊会是苏州市第

一个留学回国人员民间社团。

2002年5月30日,园区留学回国人员联谊会成立,首批会员共56人,由园

区借鉴新加坡经验办公室主任赵大生任会长。联谊会由苏州工业园区人力资源

开发有限公司发起组织,意在为留学回国人员提供一个交流感情、互通信息的

渠道,协助有关部门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和困难,团结他们为

发展园区科技产业出谋划策、牵线搭桥、多作贡献。

“VU-MBA”苏州培训项目开办  “VU-MBA”苏州培训项目是苏州市第

一个由人力资源机构与国外大学合办,并采用全英文授课的工商管理硕士

(MBA)培训项目。

2002年7月24日,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理工大

学签署协议,联合举行“VU-MBA”苏州培训项目。根据协议,培训共开设管

理经济学、商业法律等12门课程,采用学分制,教学时间为18个月,其中12个

月安排在苏州,6个月安排在澳大利亚,全部学费为7万元。学员完成学业后,

将取得维多利亚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由澳大利亚政府和维

多利亚州政府批准颁发,并获世界各国及中国教育部认可。2002年11月9日,

“VU-MBA”苏州培训项目在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星海大厦新址举行开

学典礼,29位来自苏州地区外资企业的中高级管理人员成为首期学员。

    VU-MBA苏州培训项目开学典礼(2002)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09

工委领导开展人力资源调研

紧缺急需人才专业目录颁布    2002年起,园区每年对外公开颁布年度紧缺

和急需人才专业目录,以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参与开发建设。

是年2月7日,园区管委会首次公开颁布由苏州工业园区人才开发领导小组

编制的《苏州工业园区2002年度紧缺和急需人才专业目录》,并明确:今后

将按招商和企业发展实际需要编制并颁布年度紧缺和急需人才专业目录,以

及时反映市场信息,指导人力资源配置;引进目录所列专业人才将同时给予一

定的优惠和鼓励措施,一是购房和租房可享受园区白领公寓和青年公寓的优惠

房价,二是家属随迁户口不受限制,未成年子女入学入托享受园区居民同等权

益,三是可享受园区“十五”期间吸引优秀人才规划中的其他优惠政策和措

施。根据预测,园区2002年度紧缺和急需人才岗位需求数为1800个,涉及信息

技术(IT)与微电子(空缺岗位1100个)、精密机械(空缺岗位350个)、生

命科学与生物制药(空缺岗位50个)、新材料(空缺岗位50个)、精细化工

(空缺岗位40个)、经济与金融保险(空缺岗位20个)、投资及经营管理(空

缺岗位100个)、城市建设与管理(空缺岗位40个)、教育管理(空缺岗位30

个)、现代农业(空缺岗位20个)等10个行业。

2003年1月23日,园区管委会颁布《苏州工业园区2003年度紧缺和急需专

业人才目录》,紧缺和急需人才岗位需求数为4000个;列前5位的专业为微电

子、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精密机构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物流与信息

系统。 2004年1月12日,园区管委会颁布《苏州工业园区2004年度紧缺和急需

专业人才目录》,紧缺和急需人才岗位需求数为6590个;列前5位的专业为微

电子、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与制造、物流与信

息系统。2005年2月5日,园区管委会颁布《苏州工业园区2005年度紧缺和急需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10

专业人才目录》,紧缺和急需人才岗位需求数为9110个;列前5位的专业为微

电子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酒店管理、计算机软件、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

人力资源信息发布  2003年7月22日,园区首次公开举办“2003年度园区

人力资源信息发布会”;区内90多家外资企业百余名人力资源经理、行政总监

应邀参加。园区组织人事局发布人力资源现状信息。至2003年6月底,园区在

编就业人口10万人(含4个镇),其中中新合作区58677人;就业人口平均年龄

为27.4岁,其中35岁以下人员占9成;就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2万余人,其中

博士、硕士为539人,本科为9688人,大专为9043人。园区已与国内30多所知

名高校建立紧密联系,每年组织校企合作洽谈、企业上门招聘,并为14家企业

牵线搭桥在19所高校设立近30项奖学金;同时还多次专门组团赴北美、欧洲、

澳洲等地举办海外留学人员招聘会。会上还发布园区2003年度紧缺和急需人才

专业目录,涉及微电子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精密机械设计与制造、模具

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岗位约4000个;并承诺给予引进目录中所列缺需专业人才的

企业以一定的优惠和奖励。

专业“猎头”公司组建  2004年3月,苏州工业园区高级人才咨询有限公

司成立。

公司前身为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的业务部门,1998年起从事猎头服

务。作为按国际标准设立的独立运营的专业化人才咨询公司,公司专业从事猎

头服务、高级人才寻访与推荐,并借助其10万人才资源库,为跨国企业和国内

大中型企业提供全方位高端人力资源解决方案。2005年底,公司拥有稳定客户

200多家,涵盖通讯、电子、半导体、航空、精密机械、化工、食品、医药等

行业,客户范围从最初的园区拓展到上海、南京、无锡等大中城市及湖南、湖

北、江西、浙江等地区;并为众多知名跨国企业、国内大型企业成功引进1500

多名高端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

人力资源指数体系构建  2004年初,园区管委会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经

验,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开发人力资源指数体系,以有效反映园区

人力资源的供需变化及其规律。

根据设计,园区人力资源指数体系由“人力资源需求指数”、“人力资源

供给指数”、“人力资源匹配指数”、“人力资源薪酬指数”4个相互联系的

基础体系构成;其中“需求信心指数”和“求职信心指数”属国内首创。整个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11

指数体系以园区人力资源的历史数据、实时数据和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科学

方法编制,计划于2007年底完成,将建成国内外独一无二的“需求”、“供

给”、“匹配”、“薪酬”四位一体的完整指数系统,实现人力资源供需信息

的实时、动态发布。2005年9月,首期开发项目“人力资源供给指数”研制成

功并投入试运行。该指数体系由“人力资源供给总量指数”、“人力资源供给

结构指数”、“人力资源供给期望指数”、“人力资源求职信心指数”4部分

构成,以直观的指数曲线图与数据表让人对各类人才需求的最新动态及变化一

目了然。

● 第二节 国内招聘

1994年3月,园区首次举行国内公开招聘,挑选12名专业管理人才派赴新

加坡培训。之后,园区每年都根据开发建设的发展和投资企业的需要,在本地

和外地举办各类招聘活动,引进大批专业人才(表6-2-2)。至2005年底,园

区共引进专业技术人员11.6万人。

1994~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重要国内招聘活动一览表

日  期 地  点 形  式 招聘情况

1994-03-05 市人才交流中心 招聘会招聘首批赴新培训专业管理人员,时间2

天,217人竞聘

1997-03-24 园区 招聘会园区人力资源公司首次大型招聘活动,近千

人参加

2000-08-07 园区 考察座谈会 北大、清华博士百人参加

2001-06-02 苏州大学 应届毕业生招聘会苏州大学2001届毕业生信息交流会(园区专

场)

2001-11-13 园区高校毕业生工作座

谈会北大、南大、复旦、浙大等20所国内知名高

校代表参加

2001-12-25 园区归国留学人员创业

咨询会美国、日本、英国等国海外留学人员30多人

参加

2002-11-19 东北、西北、华中 全国高校巡回招聘分三路赴14所高校举行招聘会,于12月11日

结束

2002-12-23 园区 情况介绍会 苏州海外学人回国创业周活动代表50人参加

2003-08-09 无锡 招聘会 17家知名企业参加

2003-08-10 无锡 招聘会 园区、新区、吴中区16家外企参加

2003-09-12 青岛 招聘会

2003-09-13 南通 招聘会

表6-2-2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12

2003-09-20 杭州 招聘会

2003-10-18 园区 中高级人才交流会2003年秋季大型中高级人才交流会,时间2

天,近120家企业参加

2003-11-10东北、中西部、华

东全国高校巡回招聘

分三路赴10个城市13所高校举行招聘会,于12月3日结束

2004-01-15 市体育馆、体育场应届毕业生就业洽

谈会苏州市2004年毕业生就业洽谈会,园区66家

企业参加

2004-03-18 园区 招聘会 园区国际科技园春季招聘会暨IT、IC招聘专场

2004-05-15 园区 中高级人才交流会园区第二届大型中高级人才交流会,时间2

天,120家企业参加

2004-07-08 园区 招聘会2004年大中专毕业生夏季专场招聘会,62家

企业参加

2004-10-16 园区 中高级人才交流会园区第三届大型中高级人才交流会,时间2

天,111家企业参加

2004-11-01东北、西部、华

中、华东全国高校巡回招聘

分四路赴11个城市13所高校举行招聘会,于11月27日结束

2004-12-23苏州大学、苏州科

技学院应届毕业生招聘会

苏州工业园区2005届全国毕业生招聘专场,时间2天

2005-01-29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应届毕业生就业洽

谈会苏州市2005年毕业生就业洽谈会

2005-03-24 园区 招聘会苏州工业园区首届三产服务业专场招聘会,

近30家企业参加

2005-04-23 园区 中高级人才交流会园区第四届大型中高级人才交流会,时间2

天,150家企业参加

2005-06-17 园区、昆山开发区 “互动式”招聘会园区与昆山各自组织区内企业去对方地区招

聘,时间2天

2005-09-24 园区 中高级人才交流会 园区第五届大型中高级人才交流会,时间2天

2005-10-21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IT人才交流会与第四届电博会同时举办,200多家IT企业

参加

2005-11-01东北、西部、华

南、华东全国高校巡回招聘

分四路赴14个城市17所高校举行招聘会,于11月30日结束

2005-12-22苏州大学、苏州科

技学院应届毕业生招聘会 苏州高校2006届毕业生校园招聘会,时间2天

首场大型招聘会  1997年3月24日,园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首次对外举办

大型人力资源招聘会。招聘会有9家知名外商投资企业进场设摊,分别为旭电

(苏州)科技有限公司、比欧西气体(苏州)有限公司、吉宝工程(苏州)

供热有限公司、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纳贝斯克食品(苏州)有限公

司、日立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苏州东和电子有限公司和苏州住友电木

有限公司,共提供管理、技术、操作等岗位280多个。招聘会吸引求职者近千

人,当场有370人填表登记,55人与企业达成意向。主办方还宣布,今后每星

期三为园区就业市场日。

首场大型校园招聘会  2001年6月2日,“苏州大学2001届毕业生信息交流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13

会(园区专场)”在苏州大学举行。这是园区首次在校园举办大型招聘活动。

交流会由园区人力资源开发公司与苏州大学共同策划,专门面向专业人才需求

量较大的外商投资企业。超微半导体(苏州)有限公司、中怡(苏州)科技有

限公司、旭电(苏州)科技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进场设摊,提供专业技术和管

理岗位340多个,吸引数千应届毕业生。招聘活动受到企业和学校欢迎,企业

对招收的人才普遍表示满意。

首场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咨询会  2001年12月25日,园区管委会在国际大厦

首次举办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咨询会。会上,园区管委会领导向来自美、英、日

等国的30多位归国留学人员介绍园区的基本情况以及扶持归国人员创业的政策

措施,并公布38个空缺职位。经济贸易发展局、财政税务局、组织人事局、工

商行政管理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并就海外学子对回国创业涉及的财政税收、人

才政策、社会保障等具体提问详细作答。

首次全国高校巡回招聘  2002年11月19日~12月11日,园区首次进行全国

高校巡回招聘。巡回招聘由园区管委会领导带队,分东北、西北、华中三路,

先后赴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

技大学、成都电子

科技大学、华中科

技大学、中国科技

大学等14所高校现

场招聘。随着开发

建设全面推进,园

区外商投资增长强

劲,各类人才需求

激增。这次巡回招

聘,园区有21家知

名外商投资企业参

加,共提供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1600个,其中电子技术、通信工程、精密机械

制造3类专业需求量最大。巡回招聘每到一地,除吸引招聘设点高校的毕业生

外,还有当地或外地其他高校众多毕业生闻讯赶来,平均每场招聘会进场人数

超过1500人。招聘会气氛热烈,部分企业现场安排笔试、面试,并当场发放录

赴东北、西北、华中各高校巡回招聘(2002)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14

用通知书。三路招聘,共3000多人达成初步录用意向,另有130多人当场被录

用并签约。

首场大型中高级人才招聘会  2003年10月18~19日,“2003年秋季大型中

高级人才交流会”在园区人力资源市场举行。这是园区首次举办大型中高级人

才招聘活动。交流会由园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主办,近120家中外知名企

业参加招聘,其中50%来自园区,40%来自苏州其他区县(市),10%来自上

海、杭州、无锡、扬州等周边城市,共提供833个职位、1646个求职名额。交

流会首次采用招聘单位职位限定及入场应聘人员学历审核的方式。招聘职位多

数为自动化、计算机、通信工程等尖端科技专业,少数为外语要求相当高的文

科类专业。应聘人员为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大专生、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本

科生和具有中级职称者及在读硕士研究生。为吸引高级人才参加,交流会对已

毕业或脱产在读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实行免费入场。交

流会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层次专业人才3000多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者超过

80%,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者和留学归国人员300多人。

首场全市性毕业生招聘会  2005年1月29日,“苏州市2005年毕业生就业

洽谈会”在苏州国

际博览中心举行。

这是在园区举办的

首场全市性应届毕

业 生 大 型 招 聘 活

动。招聘会由市人

事局举办、园区组

织人事局协办,全

市500家招聘单位进

场设摊,提供岗位

11000个。入场应聘

的应届毕业生来自全国各地,总数超过10万人,其中外地学生超过2/3,创下

苏州举办应届毕业生招聘会以来的进场人数之最。市委书记王荣、市长阎立等

领导到招聘现场察看,详细了解情况并与毕业生亲切交谈。是日,有34000人

与招聘单位达成就业意向,其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者1426人。

苏州市2005年毕业生就业洽谈会(2005)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15

● 第三节 海外招聘

2001年起,随着园区开发建设进一步加快,进区的内外资企业数量猛增,

对各类人才尤其是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的需求激增。10月,园区管委会首次

组团赴英国伦敦进行招聘。次年起,园区每年都根据需要专门组团赴海外,举

办各类招聘活动。至2005年底,园区共引进回国创业和工作的海外留学人员

1200多人。

英国招聘  2001年10月,园区首次专门组团赴英国进行海外招聘,并于10

月24日在伦敦中国驻英大使馆教育处举行留学人员招聘座谈会。会上,代表团

对园区的管理政策、就业前景和当前急需人才等情况作具体介绍,并重点介绍

将与中国科技大学合办研究生院重点培养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和企业管理人才

等设想,欢迎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参加座谈的留学生和学者对此深感兴趣,争

相询问创业环境、融资渠道、福利待遇、社会保障等具体细节,并就规范管理

和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健康发展等问题进行探讨;一些学者当场提出到园区创业

和就业的具体意向。

澳大利亚、新西兰招聘  2002年6月,园区专门组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

招聘高级人才。6月25日,代表团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留学人员招聘座谈

会。会上,代表团介绍园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享有的特殊政策,并详细介绍在

项目注册、财政补贴、用房、用地、物业、社会保障、户籍、汇兑等方面对

留学生的优惠政策。参加座谈的30多位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留学生对此非常感兴

趣,并就创业和就业的有关问题进行详细咨询。园区代表团此前已在悉尼举办

过留学人员座谈会,并在结束澳大利亚访问后再赴新西兰举办招聘座谈会。

2003年10月上旬,园区再次组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招聘,并先后在澳大

利亚悉尼、堪培拉和新西兰奥克兰举办留学人员招聘会。这次招聘,代表团共

带去包括外资企业、国有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在内的85个岗位,涉及信息技

术(IT)、管理、金融、医疗、保险、财务和法律等行业,开出年薪8万~15

万元人民币。其中,参加澳大利亚招聘会的留学人员200多人,大多表示对到

园区创业和就业有浓厚兴趣。

美国招聘  2003年9月,园区专门组团赴美国开展招聘。9月上旬至中旬,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16

代表团先后在洛杉矶、波士顿等地举办3场留学人员招聘会。会上,代表团介

绍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引进人才、鼓励人才创业方面有关政策,希望留

学人员回国大展才干,并详细回答留学人员的提问。这次赴美招聘,代表团

共带去21家外资企业58个岗位,主要招信息技术(IT)、软件设计、管理、金

融、医疗、保险、法律等专业人才,并开出1万~2万美元年薪,最高甚至达60

万~70万元人民币。招聘会共吸引200多名留学人员参加,大部分人达成回国

工作意向。

2005年9月,园区再次组团赴美国招聘,并先后在硅谷、波士顿举办留学

人员招聘会。这次招聘,代表团共带去近30家企业50多个岗位,涉及规划、软

件、服务业等行业。9月3日,首场招聘会在硅谷举行,在硅谷工作的专家、学

者及留学生近百人参加;硅谷中国工程师协会(SCEA)理事长林其光专程赴

会并致辞。会上,代表团介绍园区开发建设情况,并着重就人才需求及吸引人

才相关政策作详细讲解。与会人员对到园区创业和就业深感兴趣,并与代表团

成员互相交流。硅谷最大中文报纸《世界日报》专门对招聘会进行报道。9月

10日,代表团在波士顿举办第二场留学人员招聘会。

日本招聘  2004年5月中旬,园区专门组团赴日本招聘,并分别在福冈、

大阪和东京举办留学人员招聘会。日本福冈、大阪和东京是中国留学人员的集

中地,招聘会得到中国驻日使领馆教育机构支持。这次招聘,代表团带去近

30个企业90个岗位,年薪为20万~70万元人民币。三场招聘会场场爆满,吸引

近300名留学人员。会上,代表团详细介绍园区最新发展情况及留学人员回国

创业和就业的良好条件,与会人员反响热烈。现场收到留学人员应聘意向150

份,还有人要求年内到园区进行考察。

欧洲招聘  2004年7月,园区专门组团赴欧洲招聘,先后在德国法兰克福

和法国巴黎举办留学人员招聘会。7月23日,首场招聘会在德国法兰克福举

行,近百名留学生分别从方圆300公里的邻近城市闻讯赶来。8月5日,第二场

招聘会在法国巴黎中国驻法大使馆教育处举行,80多名巴黎留学生参加。这次

招聘,代表团带去多家企业80多个中高级管理和专业岗位。在两场招聘会上,

代表团详细介绍园区十年发展成就和优越的投资创业环境,并就留学人员回国

创业和就业的有关政策和具体问题作讲解。与会人员与代表团成员互相交流,

有半数以上留学生当场填写求职意向。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17

2005年8月,园区再次组团赴欧洲招聘,并先后在英国伦敦、法国巴黎和

德国法兰克福举办留学人员招聘会。这次招聘,代表团带去27家单位50多个岗

位,旨在引进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科技人才和现代服务业人才。8月2日,

首场招聘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不少留学人员包括大学在读和毕业工作的从各地

赶来。代表团介绍园区情况和留学生相关政策后,与会人员对回国创业和就业

深感兴趣,纷纷就住房、子女教育等最关心的问题提问,并得到满意答复。招

聘会持续4个多小时,当场收到旅游管理、通信工程、医药、金融、商业管理

等专业对口的应聘简历60多份;还有8所英国大学的留学人员表示,希望有机

会进行实地考察,尽早实现回国创业愿望。随后一周,代表团又相继在法国巴

黎和德国法兰克福举办留学人员招聘会。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18

第三章  科研机构与载体平台

● 第一节 科研机构

院所科研机构  1994年8月,江苏省丝绸科学研究所获准在苏州工业园区

注册,成为进入园区的首家院校科研机构。2000年起,园区对科技发展进一步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借助外部力量推动科技发展创新,先后与中国科学

院、中国科技大学等一批国内著名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合作设立科研机构,促

进区域经济加速发展。至2005年底,园区共有6家院校科研机构设立。

江苏省丝绸科学研究所  位于东环路南端苏州丝绸科学研究所中试工场。

苏州丝绸科学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受省丝绸总公司和市丝绸工业局双重领

导,主要从事丝绸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下设丝织、染整、机电等5

个专业研究室和丝织、印染2个实验及中试基地,并同时承担“国家丝绸产品

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和“江苏省丝绸开发科研情报中心站”两个机构工

作。1994年5月,省丝绸集团总公司决定采用增挂牌子方式建立省级科研所,

对全省丝绸行业进行技术归口,获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同意。6月9日,省机构编

制委员会批准苏州丝绸科学研究所增挂“江苏省丝绸科学研究所”牌子,原管

理体制不变。8月25日,园区管委会批准江苏省丝绸科学研究所在园区注册,

注册资金50万元。

苏州有色金属加工研究院  位于沈浒路200号。 2001年12月6日,洛阳有

色金属加工设计研究院与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签署80004平方米土

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用以建造研发基地。2002年7月21日,苏州有色金属加工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19

研究院筹建处成立。9

月26日,研究院项目获

准立项,建筑面积5.5

万平方米,总投资8000

万元。11月15日,研究

院获中国铝业公司批准

设立,于12月2日在园

区注册,注册资金5000

万元。2003年8月28

日,研究院奠基动工。

研究院主要从事有色金

属加工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开发,下设材料工艺研究所、机电研究

所、理化检测中心和中试车间,拥有先进的全套仪器设备和一支由中国工程院

院士领衔的80多人科研队伍,是国内唯一专门从事有色金属材料研制、加工工

艺研究和加工设备开发的科研机构。2004年7月挂牌,由洛阳有色金属加工设

计研究院联合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南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

院共建。 2005年5月30日,苏州工业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色金属研究站在

研究院挂牌。是年底,研究院共承担高速宽幅冷轧机智能化控制系统和宽幅冷

轧机板型控制系统、厚度控制系统等国家863计划科研项目及省部级科研课题

12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联合高等研究中心(苏州)  位于苏州

独墅湖高等教育区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内。2004年6月13日,中国科技大

学校长朱清时与香港城市大学校长张信刚签署协议,双方决定在园区联合设立

高等研究中心,下设若干个联合实验室,着重在纳米科技、环境科学、信息技

术、工程管理、应用数学等领域开展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合作研究和人

才培养。2005年4月27日,第一个联合实验室“新一代Web服务计算联合实验

室”揭牌。该实验室由中国科技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共建,主要依托国家

973计划科研项目“中国语义网格”研究课题,从事下一代互联网相关技术研

究,重点开展Web服务、语义Web、移动计算等新一代无线传感网络基础理论

与关键技术的研究。10月,第二个联合实验室“环境科学技术联合实验室”开

苏州有色金属加工研究院奠基(2003)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20

始筹建。该实验室由市

政府、中国科技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三方出资

共建,主要从事水环境

和人体健康研究,重点

开展苏州地区水环境科

学技术和应用的基础研

究,致力于解决日趋严

重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10月17日挂牌,由中国

科技大学与香港城市大

学共建。至2005年底,研究中心共开设“互联网服务”、“应用数学”、“控

制和机电一体化”、“知识及创新管理”等4个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招收硕

博连读研究生50人。

苏州市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  位于园区国际科技园内。2004年4月28

日,市政府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签署《信息化领域战略合作框架

协议》,进一步加快全市城市信息化建设。7月,苏州市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

心经市计划与发展委员会批准设立,并于8月组建苏州市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

心有限责任公司。9月8日,苏州市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落户国际科技园,

成为全国第一家以空间

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

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为支

撑的数字城市工程研究

中心。研究中心由中国

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

学与苏州市信息化投资

有限公司、苏州工业

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

司共建,注册资金500

万元,集科技研发、苏州市数字城市工程研究中心揭牌(200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联合高等研究中心(苏州)揭牌(2004)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21

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于一体,主要从事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全球卫星导航

GPS技术、卫星遥感RS技术、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

术等应用开发,并拥有一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知名教授和博士为主体的科

研队伍。2005年4月12日,研究中心与苏州科技学院(城市与环境学系)签署

协议,共建大学生专业实习基地。8月,研究中心与德国GeoGrat公司签署意向

书,在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方面开展技术合作。9月10日,研究中心开设的

“计算机应用技术”、“地图制图与地理信息工程”两个专业硕士研究生班开

学,共招收本地在职研究生23人。9月15日,研究中心开发的“苏州市国防动

员委员会信息指挥网(一期)”项目获省军区国防动员委员会检查组好评。10

月13日,研究中心建设“苏州市城市空间信息系统实验室”方案通过市科学技

术局专家论证。至2005年底,研究中心共承担中国工程院“中国城市建设数字

化方案及其推进战略研究”等5个信息化建设项目,并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

签署“开展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与制图综合研究”合作协议。

苏州中科半导体集成技术研发中心 位于国际科技园。2005年12月27日,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与市科学技术局、园区科技发展局在北京签署共建

“中科半导体集成技术研发中心”合作协议,三方决定在园区共同建设一家吸

纳中科院成熟的创新成果、开发半导体领域具有先进技术或标准的高科技产品

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根据协议,研发中心主要从事无线射频芯片、高速数模

苏州中科半导体集成技术研发中心签约(2005)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22

混合电路、通信基带芯片的研究开发,包括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系列射

频调谐器(TUNER)芯片、微功耗窄带无线通讯芯片、无线标签RFID芯片和

多种高性能数模混合电路等高端芯片的研究开发,将建成在国内外具有影响的

高端半导体集成芯片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注]。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物流技术研究中心  位于苏茜路68号学院本

部。 2005年4月3日成立,以学院工商管理系为主体组建, 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是全市首家开设物流管理专业的高校,建有多个物流实训室,专业师资队伍经

验丰富,其中多名教师获英国皇家物流协会(ILT)认证资格。研究中心依托

学院本部的教学力量和设施,主要从事物流管理教学研究,并为区域内相关单

位和企业提供物流管理教学与技术服务。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2002年10月,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国家人事部和

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为区域性工作总站,于2003年1月15日在国

际科技园挂牌。2003年4月20日,园区颁布实施《苏州工业园区博士后科研工

作站管理暂行办法》,并同时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公室作为日常主管

机构,负责征集博士后研究项目、联络合作流动站、发布并落实博士后招收计

划、落实博士后在站期间有关政策等事宜。6月10日,园区首家博士后科研分

站“世宏科技”站成立,成为苏州市第九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至2005年底,

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共建立6家科研分站。

苏州工业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世宏科技”站  2003年6月10日在世宏

科技(苏州)有限公

司挂牌。世宏科技(苏

州)有限公司为台资

企业,成立于1999年10

月,主要从事半导体产

品设计开发和生产销

售,拥有100多人的研

发团队。该公司与浙江

大学共建博士后科研工

    [注]苏州中科半导体集成技术研发中心于2006年9月设立。

“世宏科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2003)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23

    [注]“宽带分码多工存取”英文Wideband CDMA的缩写。

作站后,先后展开“WCDMA”[注]、“Mismatch Research”(半导体器件模型

准确性研究)等科研项目研究。

苏州工业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苏州金龙”站  2003年10月22日在金龙

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挂牌。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为

民营企业,成立于1998

年12月,主要从事以客

车为主的商用车制造,

并于2003年7月在园区

建成国内最大的新型客

车生产流水线。该公

司与江苏大学共建博士

后科研工作站后,开展

“汽车操纵稳定性”等

科研项目研究。

苏州工业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苏州中科”站  2003年12月24日在苏州

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挂牌。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成立于2003年8月8

日,由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合作共建,是园区和苏州市集成电

路产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该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合作共建博

士后科研工作站后,开展“CMOS RF802.11g射频芯片”(CMOS RF零中频前

端芯片开发)等科研项目的研究。

苏州工业园区博士

后科研工作站“中科纳

米”站  2004年6月26

日在中科纳米技术工程

(苏州)有限公司挂

牌。中科纳米技术工程

(苏州)有限公司为合

资企业,成立于2003年

“苏州金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2003)

“中科纳米”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2004)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24

7月,是纤维、建材及工程塑料行业的纳米材料研发及生产基地。该公司与中

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展 “特种纳米浓缩浆及其纳

米复合涂料”等科研项目的研究。

苏州工业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瑞博教育”站  中国教育技术领域第一

个博士后工作站,全称“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工业园区教育技术学博士后科研

工作站”,2004年9月9日在苏州工业园区瑞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挂牌。园区瑞

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为

民营企业,主要从事教

育软件的研究、开发、

销售及培训。该公司与

华东师范大学共建博士

后科研工作站,开展 

“瑞博数字化教育平

台”等科研项目研究。

苏州工业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有色金属”站  2005年5月30日在苏州

有色金属加工研究院挂

牌。苏州有色金属加工

研究院成立于2002年11

月,主要从事有色金属

加工新材料、新工艺、

新装备的研究开发,是

中国铝业公司的中试和

加工技术中心。该研究

院与洛阳有色金属加工研究院共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后,开展 “宽幅冷轧机

板型控制系统”等科研项目研究。

企业研发机构  2000年起,园区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提升企业竞争力相

结合,不断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美国艾默生、日本松下、韩

国三星、德国博世、德国英飞凌和美国安德鲁、苏州金龙等一批国内外知名

企业,纷纷在园区设立独立研发机构和企业研发中心。2004年2月18日,松下

电器研究开发(苏州)有限公司被列入首批江苏省外商研发机构(共9家)。

“瑞博教育”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站挂牌(2004)

“有色金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挂牌(2005)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25

2005年11月25日,博世技术中心(苏州)有限公司等10家企业研发机构被列入

首批苏州市外资研发机构(共38家),并于12月5日被市政府授予“苏州市外

资研发机构”铜牌(表6-3-1)。12月9日,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

限公司被认定为第二批江苏省外商研发机构(共16家)。至2005年底,园区共

有50多家企业研发机构设立,其中独立研发机构13家。

苏州工业园区首批“苏州市外资研发机构”一览表

序号 研发机构名称国家

(地区)行业

省外商研发机构认定

1 博世技术中心(苏州)有限公司 德国 汽车 是

2 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韩国 电子 是

3 松下电器研究开发(苏州)有限公司 日本 电子 是

4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材料与结构研究

中心美国 建筑 是

5 安德鲁电信器材(中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美国 电子 是

6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中国台湾 机械 是

7 中科纳米技术工程(苏州)有限公司研发部 中国香港 纳米技术 是

8 苏州工业园区明志铸造装备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中国香港 机械 否

9方舟信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嵌入式系统研

发中心日本 软件 否

10 苏州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研发中心 日本 电子 否

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研发有限公司  独立研发机构,2002年2月

22日设立,注册资金250万美元,位于国际科技园艾默生楼。该公司是美国艾

默生电气在园区投资的第二个项目,投资总额500万美元,主要从事制热、通

风、空调和冷冻的研究开发,包括改善压缩机和相关制冷系统的能效比以及相

关产品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公司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拥有新产品开发所需的

各类实验室,可进行包括材料、应力、性能、噪音、振动、可靠性、电子、马

达、阀门等各类项目测试实验,是艾默生全球重要研发基地之一。

松下电器研究开发(苏州)有限公司  独立研发机构,2002年4月3日设

立,注册资金600万美元,位于钟南街300号。该公司是日本松下电器在中国投

资的第二家产品研究开发企业,投资总额600万美元,主要从事家电产品的研

究开发,包括电器、电子、信息通信、软件等产品及其技术、零件、材料的研

表6-3-1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26

究开发。公司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拥有设施先进的实验楼,下设空调机器

研究开发中心、照明光源研究开发中心和电化、住宅研究开发中心(位于杭

州)3个研发机构。

三星半导体(中国)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独立研发机构,2003年4月28日

设立,注册资金350万美元,位于国际科技园科技广场7楼。该公司是韩国三星

电子在海外注册的第一家半导体研发机构,投资总额700万美元,主要从事封

装技术研究开发、集成电路设计及系统解决方案开发。公司下设两个研究中

心。其中,苏州集成封装技术研发中心主要从事封装技术研究开发;杭州系统

解决方案研发中心主要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及系统解决方案开发。

博世技术中心(苏州)有限公司  独立研发机构,2004年6月11日设立,

注册资金2000万美元,位于星龙街与现代大道口。该公司是德国博世在园区投

资的第二个项目,投资总额6000万美元,主要为博世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业务

提供部件测试和系统测试,并提供软件和其他工程技术支持及技术培训。公司

拥有发动机动态测量系统、底盘动态测量系统、排放测量及尖端产品开发和测

量工具等先进设施,并投资180万欧元设立测试汽车制动系统ABS(防抱死制

动系统)和ESP(电子稳定程序)的车辆试验路,占地3.7公顷。

英飞凌科技资讯(苏州)有限公司  独立研发机构,2004年2月18日设

立,注册资金210万美元,位于国际科技园。该公司是德国英飞凌在海外投资

博世技术中心(苏州)有限公司开业(2004)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27

的第一个信息资讯研发

项目,总投资420万美

元,主要从事集成电路

研发、工艺设计、生

产、管理控制和企业管

理软件产品的开发、生

产、服务,重点集中于

生产工艺方面,包括生

产执行系统、设备集成

和高度自动化、数据收

集与分析以及业务智能

系统。公司拥有百余名科技人员,其开发部门负责构建并维护英飞凌全球所有

生产地点使用的系统,从而为英飞凌的标准生产工艺提供支持;公司支持针对

业务、生产、研发和运营系统的所有地区性IT服务。2005年3月30日,公司被

认定为江苏省软件企业[注1]。

苏州协和方舟生物医药研发有限公司  独立研发机构,2003年8月设立,

注册资金500万元,位于青丘街277号。该公司为民营企业,由苏州集琦方舟基

因药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合作组建,主要从事生

物制药研究开发及技术咨询。公司建有抗肿瘤蛋白药物实验室,并和国内外大

学、研究机构合作,研发出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药品[注2]。

安德鲁电信器材(中国)有限公司研究开发中心  非独立研发机构,2002

年12月11日设立,位于苏虹西路68号。安德鲁电信器材(中国)有限公司是美

国安德鲁在亚洲投资的第一家制造企业,1997年4月27日设立。该研究开发中

心主要从事射频连接器、基站天线、滤波器等产品的研究开发,下设基站天线

研发部、机柜内跳线和射频连接器研发工程部、功率放大器电源研发部3个研

发机构,并设有天线测试场、射频(RF)实验室、环境和机械振动实验室、

功放可靠性实验室,配有40多个工作台和先进的机械、电子设计绘图软件。

英飞凌科技资讯(苏州)有限公司成立(2004)

    [注1]2006年5月公司更名为“奇梦达资讯(苏州)有限公司。”

    [注2]2006年公司更名为“苏州协和方舟创元生物医药研发有限公司。”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28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新型高速客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非

独立研发机构,2005年11月设立。位于苏虹东路288号。金龙联合汽车工业

(苏州)有限公司由苏州创元(集团)有限公司与厦门金龙汽车公司合资组

建, 1998年12月设立,2003年7月在园区建成国内最大的新型客车生产流水

线。其新型高速客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先进齐全的研发和实验设施,并拥

有一支数百人科研队伍,客车产品开发和实验手段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 第二节 创新载体

1994年起,园区逐年加大科技发展资金投入,先后投资131.95亿元,规划

建造国际科技园、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创意产业园、生物纳米科技园、中新科

技城、科技文化艺术中心等6个科技创新载体。至2005年底,园区科技创新载

体规划建造面积逾200万平方米,建成面积50万平方米。

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  南靠独墅湖,北临苏沪机场路,占地14.03公

顷,总建筑面积31.5万平方米,总投资17.06亿元,是苏州市软件、集成电路和

动漫产业的重要基地。

1998年11月1日,园区管委会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和计算机技术研究

所签署协议,双方决定在园区合作共建国际科技园,依照国际一流标准规划,

将之打造成立足国内面向市场的应用软件开发中心和创新软件出口基地、信息

技术(IT)人才培训基地、软件产品商品化基地。2000年3月8日,园区第3次

领导成员会议审议通过国际科技园建设方案,项目定名为“苏州工业园区国际

科技园”,对外可增挂“中国青年科技园”和“苏州工业园区软件科技园”牌

子;并决定组建项目建设主体。4月5日,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开发有限公

司成立(2002年9月更名为“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全面负责

国际科技园开发建设与管理;该公司由苏州工业园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苏

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苏州工业园区股份有限公司等发

起组建。是日,国际科技园获准立项,明确一次规划、分期实施。4月10日,

《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首期)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准。5月1日,园区

国际科技园首期工程动工建设;该项目为商务综合楼和生产单元,建筑面积4

万平方米,总投资1亿元,并于2001年3月建成投用。7月10日,园区国际科技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29

园网络服务中心获准立

项,总投资500万元,

采用国际最新高性能核

心交换设备及技术建立

企业信息数据库。2001

年1月3日,园区国际科

技园被科学技术部认定

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

务中心。3月1日,园区

国际科技园首期工程竣

工开园。9月4日,园区国际科技园二期项目获准立项,该项目为1幢5层研发大

楼,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除研发用房外还建有5000平方米多功能餐厅,总

投资1.5亿元,于2003年1月建成投用。2002年1月8日,园区工委、管委会成立

国际科技园管理中心,负责营运管理和规划发展,中心增挂“苏州软件园发

展管理中心”牌子。2003年1月15日,苏州工业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国际

科技园挂牌。5月18日,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在国际科技园成立。5月21

日,园区国际科技园三期项目获准立项。该项目又称“科技广场”,为1幢现

代智能研发大楼,建筑面积5.8万平方米,除研发用房外还建有西餐厅、会议

厅、多功能厅、超市等设施,总投资5.2亿元,于2005年1月建成投用。12月9

日,苏州工业园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在国际科技园成立并对外开放。2004年1

月18日,江苏省软件产品检测中心苏州分中心落户国际科技园。7月5日,园区

国际科技园四期项目获准立项。该项目又称“科技新天地”,由20层办公研发

楼、24层科技公寓楼及连接两幢大楼的综合楼组成,建筑面积15.4万平方米,

除500间公寓房外还建有快餐店、超市、洗衣店、休闲咖啡厅、风味餐厅、健

身广场、室内游泳池、球类训练馆等配套设施,总投资9.36亿元,计划于2007

年4月建成投用。9月28日,苏州软件园(由园区软件园、高新区软件园、昆山

软件园组成)在园区国际科技园揭牌,并于10月12日被科学技术部批准为“国

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2005年3月,园区国际科技园被科学技术部火炬

中心认定为“中国软件欧美出口工程”试点基地。5月27日,国际科技园被国

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11月16日,苏州软件园培

国际科技园首期工程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30

训中心在国际科技园成立。12月18日,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研究与实践(苏

州)基地在国际科技园揭牌。

至2005年底,园区国际科技园建有一流的公共网络和数据平台,设有集成

电路设计、软件测试、知识产权保护三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拥有商务、休

闲、运动、娱乐、食宿等完善的配套设施。园内入驻科技企业300多家,其中

软件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分别占苏州地区60%和90%以上;汇聚科技人才

5500人,其中归国留学人员100多人、硕士近200人、博士50多人。美国艾默

生、德国英飞凌、韩国三星、日本松下等世界知名企业,先后在园内设立高科

技产品研发中心。

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  简称“独墅湖高教区”(初名苏州研究生城,简

称“研究生城”),位于独墅湖东、苏沪机场路南,规划面积9.8平方公里,

基础设施投资30亿元,计划于2010年基本建成。建成后,将是具有国际水准的

高等教育基地。 

2000年11月24日,市政府与中国科技大学签署《关于共同建设中国科学

技术大学研究生院(苏州)谅解备忘录》。2001年2月,双方分别成立筹建工

作小组。园区管委会牵头编制筹建方案,5月8日上报市政府。6月25日,市

委常委会议批准筹建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生院,明确:选址在园区二期规

划区内,占地40公顷,规划设计由园区考虑;并提出“今后可考虑再引进北

京、上海、南京等地的著名大学共同建设苏州的研究生院区”。7月18日,市

政府与中国科技大学签署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生院协议书。10月

21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生学院筹建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市长杨卫

泽、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任联合组长。11月9日,园区工委、管委会颁发

《苏州工业园区“十五”时期优秀人才发展规划》,提出“规划建设园区研究

生城”目标,要求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项目为契机,总体规划,分步实

施。2002年1月31日,园区工委、管委会审议通过《关于筹建“苏州工业园区

研究生城”的工作方案》,决定组建园区教育发展投资公司,加快项目筹建。

4月,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苏州研究生城。5月24日,园区委托江苏省规划设

计院、澳大利亚MGT规划建筑设计事务所、新加坡PWD设计公司进行概念规

划设计。6月13日,园区成立苏州研究生城领导小组,并将该项目列入重点工

程。7月2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研究生城项目汇报,要求:统一规划、整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31

体开发、分步实施,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按市场化运作模式多渠道筹措

建设资金;并明确:规划由园区牵头编制报市规划委员会审批。7月4日,研

究生城一期工程获准立项,占地约2.8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

投资50亿元,资金按照政府相关决议筹措解决。7月22日,《苏州研究生城概

念规划》上报市规划局。7月30日,《苏州研究生城概念规划》上报市政府。

7月31日,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发展投资公司成立,承担研究生城规划建设和开

发管理。8月7日,市政府颁发《关于建设苏州研究生城和苏州国际教育园的意

见》,对研究生城的功能定位和总体规划作具体明确。研究生城功能定位为:

借助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的教育科研优势,形成以研究生培

养为主的高等教育基地,为苏州培养急需的高级创新型人才;推进高校科研与

高新技术企业的产业合作,促进科研开发与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培育自主

知识产权,形成以高新技术为主的研发基地。研究生城总体规划为:选址于

独墅湖东侧,规划面积980公顷(其中280公顷在园区,700公顷在吴中区),

规划人口7万人。按功能分,原则上用于研究生教育300公顷,苏州大学200公

顷,科研基地340公顷,后勤社会化、教育公共区140公顷。其中,首期启动开

发280公顷,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生院、东

南大学软件学院(苏州)、苏州大学新校区、综合教育楼及配套的后勤设施

等,以及室内体育馆、学术报告厅、图书馆等公共教学设施。8月8日,市政府

成立苏州研究生城和苏州国际教育园领导小组,市长杨卫泽任组长,副市长王

金华、朱永新、姜人杰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两个建设指挥部,并成立两个

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苏州研究生城建设指挥部由王金华任总指挥。园区

管委会副主任沈明德、吴中区区长薛峰任副总指挥;苏州研究生城管理办公室

(设在园区管委会)由沈明德兼任主任,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潘云官、吴中区副

区长吴文祥任副主任。8月13日,市规划局在市会议中心举行苏州研究生城概

念规划论证会,省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吴楚和等7人组成的专家组经过

论证,一致通过概念规划评审。8月29日,苏州研究生城首期2.8平方公里启动

区奠基动工。12月29日,苏州研究生城图书馆、综合楼、学生公寓(一期)3

个项目分别获准立项,其中:图书馆占地8.40公顷,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

总投资约1.4亿元;综合楼占地5.4公顷,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

亿元;学生公寓(一期)占地11公顷,建筑面积约9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1亿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32

元。是日,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生院项目获准立项,占地约15公顷,建筑面

积约4.3万平方米,总投资2.1亿元(市政府与园区管委会共同投资)。并于次

年1月1日动工。2003年7月25日,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首届博士班开学,

16名博士研究生成为苏州研究生城首批学员。8月18日,苏州研究生城管理服

务中心成立。9月1日,综合楼交付使用。该楼为多功能科教楼,承担高校办学

“孵化器”功能。9月8日,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生院交付使用,并于9月11

日迎来首批80名工商管理硕士(MBA)新生。12月31日,苏州研究生城项目

名称获准变更为“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2004年5月13日,经市委常委会

议决定,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管理办公室成立。7月12日,独墅湖高教区总

体规划上报市政府,并于8月12日获市规划委员会会议通过。9月6日,独墅湖

高教区综合体育健身活动中心一期项目(后称“苏州独墅湖高等教育区体育发

展中心体育馆”)获准立项,占地约4.12公顷,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总投

资约1.8亿元,并于10月8日动工。至9月底,启动区工程完成35万平方米(含

苏州大学新校区15万平方米),其中4万平方米师生公寓区、首个2.2万平方米

商业服务中心等设施先后交付使用,入驻师生2400多人。同时修建道路10公

里、河道10公里,完成绿化近百万平方米,并修缮土地庙、永安桥两座区内古

建筑。10月27日,第二教学楼项目获准立项,占地15.79公顷,建筑面积约3万

平方米,总投资约1亿元。2005年3月18日,苏州独墅湖图书馆建成并对外试开

放。6月底,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教学楼交付使用。7月,苏州大学新校区

一期交付使用,苏州大学医学院、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生命科

学学院、城市科学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等7个院系7000

多学生搬迁进驻。

至2005年底,独墅湖高教区首期2.8平方公里启动区基本建成,教学和生

活设施可满足2万人需要;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

院、南京大学苏州研究生院、苏州大学、苏州港大思培科技职业学院等5所高

校相继入驻,在校学生规模超过1.2万人。

苏州工业园区创意产业园  简称“创意产业园”,位于苏州独墅湖高等教

育区南部,占地37.5公顷,总投资7亿元,计划于2011年建成,是园区创意产

业的重要基地。

2005年8月,园区开始规划筹建创意产业园,作为国际科技园第五期工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33

程,由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开发。10月,园区提出“科技跨越

计划”,进一步加快创意产业园筹建。根据规划,创意产业园定位为现代创意

产业孵化平台和培育、创新基地,由行政区、研发办公区和企业自建区组成,

计划于2011年建成。规划要求,创意产业园在做大做强软件开发、动漫游戏和

集成电路设计等现有特色产业基础上,大力引进和培育艺术、传媒、广告、时

尚设计、数码娱乐及工业设计等现代创意产业,建成苏州市乃至长三角地区重

要的创新载体和设计制作基地[注1]。

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  简称“生物纳米园”,位于苏州独墅湖高

等教育区西南部,占地86.3公顷,总投资约12亿元,是园区生物纳米产业的重

要基地。

2005年6月,园区开始规划筹建生物纳米科技园。8月30日,为加快项目筹

建,园区工委、管委会成立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园理事会暨开发指

挥办公室,并同时建立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生

物纳米科技园开发、招商及企业服务。10月,园区提出“科技跨越计划”,进

一步加快生物纳米科技园筹建。11月,园区设立规模为1亿元的生物纳米科技

产业发展基金,将这一新兴科技产业纳入重点投资范畴。12月26日,生物纳米

科技园项目获准立项。根据规划,生物纳米园定位为与国际接轨的集生物医药

研发、安全性评价、中试与示范、企业孵化、人才培训、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

化于一体的商业化运作平台,由研发区、配套加工区和生活服务区等功能区组

成;一期工程占地13.6公顷,建筑面积为15.6万平方米,主要建造公共实验平

台、孵化单元、动物实验中心、中试基地等[注2]。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科技城  简称“中新科技城”,位于星华街西、青剑湖

东、阳澄湖南,占地399.01公顷,总投资约20亿元,是园区科技创新的重要基

地。

2005年,园区开始规划筹建中新科技城,由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开发有限公

司负责开发,并被列为苏州市重大实事工程。10月,园区提出“科技跨越计

划”,进一步加快中新科技城筹建。根据规划,中新科技城定位为集制造、研

    [注1]创意产业园于2006年3月22日奠基动工。

    [注2]生物纳米园于2006年3月22日奠基动工。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34

发、居住、商业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高科技园,居住人口为3万,产业发展用

地为150公顷;总体布局以双阳路为界,南部为产业用地,设置标准厂房、产

研一体化厂房、制造业批租用地和打工楼,北部为居住用地、配套商业用地和

研发用地;2年内完成基础设施开发,3年内完成工业研发用地开发,5年内完

成商住用地开发[注]。

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  简称“科文中心”,位于玲珑湾南、金鸡湖北文

化水廊景区,占地15公顷,总投资约15亿元,是苏州市重要科普基地和大众演

艺影视中心。

2001年3月21日,园区制订《苏州工业园区2001-2005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建设规划(讨论稿)》,提出“建成一个综合性文化艺术中心”的目标。8月

23日,园区管委会将苏州市文化艺术中心列入2002年重大实事工程,要求开

展前期可行性调研和概念设计,并明确:规划建设地点初定金鸡湖东岸文化水

廊。2002年3月4日,园区颁布2002年重点工程目标,要求配合市广电总台做好

苏州市文化艺术中心的前期调研。4月2日,市委书记陈德铭听取金鸡湖项目规

划汇报,要求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总台于4月底提出苏州文化艺术中心方

案。11月28日,苏州工业园区商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完成《苏州科技文化艺术

中心概念设计任务书》。根据规划,科文中心由科技中心和演艺影视中心两

部分组成,其中:科技中心展区面积为1.6万平方米,包括主体展馆、流动展

馆、儿童专馆和室外科普广场;演艺影视中心观众席位总数2048位,包括1000

人左右演艺中心大剧院、300人左右小型音乐厅、500座中型影院、200座二维

球幕影院和2个24座四维动感影院。此外,设置若干配套用房和餐饮、商店、

停车场等商业设施。2003年4月1日,科技文化中心获准立项,占地约6.1005公

顷,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5亿元(其中2.5亿元由市财政拨款)。

8月15日,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8亿元,全面负责科

文中心项目融资、建设与经营。2004年1月8日,该公司取代苏州工业园区商业

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为科文中心项目投资主体。2005年3月12日,园区工委、

管委会成立苏州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建设领导小组。3月15日,科文中心建设项

目获准变更,占地约6.092519公顷,总建筑面积由原来约8万平方米变更为约

    [注]中新科技城于2006年4月16日奠基动工。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35

13.444万平方米,总投资仍约15亿元,资金全部自筹。5月10日,科文中心奠

基动工,计划于2007年底投入使用,建成后将集参观、游乐、美食、购物于一

体,成为苏州市最大的科技文化艺术综合设施和环境优美的旅游场所。

● 第三节 功能平台

2003年起,园区针对科技发展重点领域,依托国际科技园全力打造科技创

新功能平台,先后建立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苏州市软件评测中心、苏

州工业园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三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区

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设于国际科技园,为非营利性科技服务机

构,由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共同设立,投资总额1亿美元, 

2003年5月18日对外开放。

2003年7月18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

有限公司、苏州市高新技术发展总公司[注]共同组建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

心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76万元,负责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的开发、

建设和管理。8月8日,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挂牌。该中心是中国科学

院最大的“院地”合作项目,主要为苏州市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平台、技

术、信息、人才、创业融资等全方位服务,面积2000平方米,建有10个EDA

(“电子设计自动化”英文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缩写)工作平台,配

备Cadence、Synopsys、Mentor等顶级EDA设计软件,可满足0.13um、0.18um、

0.25um、0.35um等工艺的全流程设计需求;并建有基于RISC核的SOC开发验证

平台,全日对外开放。12月24日,苏州工业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苏州中科站

在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挂牌。2004年7月26日,省科学技术厅批准苏州

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成立江苏省集成电路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2005年5月

25日,经省科学技术厅批准,江苏省集成电路测试服务中心落户苏州中科集成

电路设计中心。该项目依托现有集成电路测试资源建3个测试实验室和3个联

合实验室,建成能提供包括1千万门级SoC系统测试能力和1Ghz500万门逻辑电

    [注]隶属市科学技术局,2003年8月更名为“苏州科技创业投资公司”。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36

路测试能力在内的超高速集成电路测试实验基地。8月26日,苏州中科集成电

路设计中心建“江苏省集成电路创业服务(苏州)平台”项目通过可行性论

证。12月1日,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与香港科技园集成电路设计中心

签订合作协议,在人才培养、企业孵化、项目研发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12

月28日,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与香港科技园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联合

为香港和苏州地区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提供集成电路产品从样片到产品级测试

的一条龙服务。

至2005年底,苏州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入驻集成电路设计企业21家,汇

聚技术人员百余人,并为30多家企业提供专业技术和培训服务。

苏州市软件评测中心  位于国际科技园,是苏州地区首家第三方软件测试

机构,由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立,投资总额500万元,2004年3月

22日对外开放。

2003年下半年,园区鉴于软件产业快速发展和全省仅省软件产品检测中心

有资质办理软件产品登记检测业务,经与省软件产品检测中心多次协商,并报

请省信息产业厅同意,开始筹建苏州市软件评测中心。2004年1月18日,经省

信息产业厅批准和江苏省软件产品检测中心授权,江苏省软件产品检测中心苏

州分中心签约落户国际科技园。该中心为苏州软件园重要组成部分,建有功

能完善的培训室、开发测试实验室和高速局域网,并配置多种类型高中端服

务器和MS WINDOWS/LINUX/UNIX操作系统及Oracle 8i/9i Server、MS SQL 

Server 2000数据库系统,可组建成各种测试环境,为企业提供软件测试、信息

监理、技术培训等服务。3月22日,江苏省软件产品检测中心苏州分中心对外

受理业务,为苏州地区软件企业提供软件产品登记检测及各类软件的质量确认

测试、模块测试、组装测试、系统测试等服务。6月25日,江苏省软件产品检

测中心苏州分中心开业。2005年4月15日,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成

立苏州市软件评测中心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万元,负责苏州市软件评测中

心的建设、运营和维护。7月26日,苏州市软件评测中心被中国软件测评机构

联盟(CSTEA)接纳为联盟常务理事单位,成为全省第一家入盟单位。9月,

苏州市软件评测中心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共建苏州软件

园-微软联合实验室,构筑苏州软件产业技术交流、展示和支撑的平台。该实

验室被列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微软(中国)有限公司“微软潜力发展计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37

划”子项目,并于12月16日启用。11月23日,苏州市软件评测中心的软件测试

实验室在全省首家通过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并于12月26日获颁认

可证书(编号:No.L2430),其出具的检测报告将获欧美及亚太地区46个国家

认可。

至2005年底,苏州市软件评测中心建成软件开发、软件测试、质量保

障、联合实验室等技术平台,与微软、甲骨文(Oracle)、BEA、美科利

(Mercury)等世界著名软件公司和国内外权威评测机构、高等院校建立合作

关系,并完成苏州市企业信用信息系统、ASAS主动式集群服务器系统等各类

软件产品检测近200项。

苏州工业园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设于国际科技园,是全国开发区中首家

综合性知识产权保护机构,由园区管委会设立,2003年12月9日对外开放。

2003年,园区管委会

为适应高科技企业特别是

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知识产权保护和运作需

求,决定筹建知识产权保

护中心。11月21日,苏州

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

司与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

园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

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一站式”服务窗口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38

限责任公司(原名“江苏省专利事务所”,2002年改制后更名)共同成立苏州

工业园区苏科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万元,负责知识产权

保护中心筹建和运行管理。12月9日,苏州工业园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业,

专设“一站式”服务窗口,为区内企业提供专利代办、资料检索、商标著作权

代理、软件著作权登记、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海关知识产权备案、维权诉

讼、知识产权培训等全方位服务。2004年,该中心办理专利申请200件、软件

著作权登记9件、科技查新26件,并协助企业解决多项知识产权纠纷。

至2005年底,园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累计办理专利申请316件、专利授权

87件、软件著作权登记49件、科技查新59件、商标注册申报52件、集成电路布

图设计登记1件,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咨询服务300多次。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39

第四章  科技服务管理

● 第一节 知识产权

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专利申请为3件,商标注册共17件。1995年起,园

区出台优惠政策,逐年增加科技资金投入,推动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至2000

年,园区累计专利申请205件、商标注册337件(不含1994年前)。

2001年起,园区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扶持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和拥有

知识产权。5月8日,园区管委会颁布实施《苏州工业园区鼓励技术创新、促

进科技发展的若干意见(暂行)》,将每年科技发展资金增加到可用财力的

3%;并决定从2000年起园区财政增设科技专项资金,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

高新技术产品以科技专项资金补助的形式给予奖励。6月19日,《苏州工业园

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实施细则(试行)》、《苏州工业园区软

件企业认定标准及管理办法(试行)》、《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入园孵

化企业认定办法》、《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入园企业认定的若干规定》、

《苏州工业园区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认定程序》等5个文件颁布实施。是

年,园区专利申请134件,商标注册169件。2002年,园区专利申请269件,商

标注册量293件;其中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虹光精密工业(苏州)

有限公司和金红叶纸业(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3家企业分别以专利申请量

64件、30件和24件列“苏州市2002年专利申请前十名企业”的第五位、第九位

和第十位。

2003年初,园区从科技三项经费(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大科学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40

研究项目补助费)中拿出20万元,首次对3家专利“大户”进行奖励。12月,

园区设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服务管理和保护力度。是

年, 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苏州

三星电子有限公司和金红叶纸业(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4家企业分别以专

利申请量59件、56件、31件和31件的成绩,列“苏州市2002年专利申请前十名

企业”第5位、第6位、第9位和第10位。2004年12月,娄葑镇通过市科学技术

局、市知识产权局验收,首批成为苏州市知识产权工作示范镇。是年,虹光精

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分别以专利申请量75

件和66件列“2004年苏州市专利申请量前十名企业”第6位和第7位;园区再次

拿出30万元奖励4家专利“大户”。2005年,园区科技发展资金增至8亿元,其

中科技三项经费增至4000万元。6月10日,苏州银河龙芯科技有限公司GC0201

多功能电能表专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获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集成电路布图设

计登记证书,成为园区集成电路布图设计首个登记项目。是月,苏州新海宜电

信技术有限公司、苏州兰鼎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被列为“江苏省重点领域企业和

行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实施单位”。7月14日,园区科技发展局内部独立

运作,并设知识产权处负责知识产权管理。至此,园区根据管理职能归口原则

初步形成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科技发展局负责专利、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

软件著作权登记的相关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商标的相关管理和行政执

法;社会事业局负责版权、著作权、新闻出版物、音像制品的相关管理;地方

发展局负责植物新品种协调管理;海关通过知识产权海关备案对进口和出口两

个环节提供海关知识产权保护。11月,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苏州工

业园区新海宜电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苏州

苏大维格数码光学有限公司、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

州)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明志铸造装备有限公司、苏州益高电动车辆制造

有限公司、苏州天臣国际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兰鼎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德

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中科纳米涂料技术(苏州)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被

市科学技术局和市知识产权局列为“2005年苏州市培育自主知识产权重点企

业”。12月,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明志铸造装备有限公司、

苏州工业园区赛康德万马化工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安固电器有限公司、

中科纳米技术工程(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兰鼎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41

被省知识产权局列为“2005年度江苏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承担单位”。是

年,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德胜(苏州)洋楼有限公司分别以专利申

请量153件和140件列“2005年苏州市专利申请量前十名企业”第6位和第7位。

园区奖励专利申请“大户”的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增至45万元,并决定今后年均

递增25%以上。

至2005年底(含建区前),园区累计专利申请1978件、专利授权1012件;

累计商标注册2898件、商标授权1105件;累计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240件、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1件。

专利  1994~2000年,园区累计专利申请205件,其中以1999年68件为最

多。2001年起,园区专利申请量出现快速增长。2005年,园区专利申请670

件,其中发明专利138件;专利授权239件(表6-4-1)。至2005年底,园区

累计专利申请197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17件;累计专利授权1012件,其中

发明专利授权31件;并涌现出虹光精密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专利申请204

件,其中发明专利132件、实用新型专利72件)等多家专利申请“大户”,其

中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以国内415件、海外逾250件的专利申请量获

“2005年江苏省知识产权先进企业”称号。

商标  1994年,园区商标注册17件,商标授权9件。至1999年,园区累计

商标注册205件,其中以1998年57件为最多;累计商标授权137件,其中以1997

年44件为最多。2000年起,园区商标注册和商标授权总量出现快速增长。2005

年,园区商标注册995件,商标授权283件(表6-4-2)。1994~2005年,园区

累计商标注册2898件,累计商标授权1105件;其中省级著名商标3件,分别为

金红叶纸业(苏州工业园区)有限公司注册商标“唯洁雅”、苏州金螳螂建筑

装饰有限公司注册商标“金螳螂”和苏州工业园区安固电器有限公司注册商标

“安固”。

软件著作权  2002年2月20日,国家版权局发布实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登记办法》,园区开始组织实施。2003年,园区软件著作权登记43件。2005年

1~6月,园区软件著作权登记24件。6月底,园区累计软件著作权登记111件,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1件。至2005年底,园区累计软件著作权登记240件,占全市

56.74%。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42

1994

~20

05年

苏州

工业

园区

专利

申请

量、

授权

量分

布表

单位

:件

年份

专利申请量

专利授权量

当年申请

全市占比

(%)

其中

历年

累计

当年授权

全市占比

(%)

其中

历年

累计

发明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

发明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

1994

30.48

3

1995

70.91

10

1996

30

3.80

40

1997

24

2.20

64

1998

27

1.98

91

1999

68

3.10

159

2000

46

2.28

205

2001

134

5.05

447

83

339

54

3.09

—21

33

266

2002

269

8.65

43

115

111

608

167

7.19

—59

108

433

2003

293

7.75

56

123

114

901

186

7.17

184

101

619

2004

384

8.19

168

146

70

1285

154

5.53

564

85

773

2005

670

9.88

138

256

276

1955

239

7.21

21

129

89

1012

表6-

4-1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43

表6-4-2 1994~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商标注册、授权统计表

年份

商标注册 商标授权

当年注册(件)

历年累计(件)

全市占比(%)

当年授权(件)

历年累计(件)

全市占比(%)

1994 17 80 0.9 9 61 1.0

1995 24 104 1.2 7 68 0.6

1996 32 136 2.0 22 90 1.2

1997 21 157 1.4 44 134 1.4

1998 57 214 3.9 14 148 1.2

1999 54 268 3.2 41 189 2.2

2000 132 400 5.2 55 244 3.0

2001 169 569 5.3 116 360 3.9

2002 293 862 5.1 138 498 4.6

2003 515 1377 6.3 154 652 5.0

2004 589 1966 6.1 222 874 5.7

2005 995 2961 9.6 283 1157 7.1

● 第二节 技术市场

1994年起,园区在支持鼓励科技创新的同时,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

进科技产业加快发展。

2001年起,园区进一步加快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成

果转化项目以科技专项资金补助形式给予奖励。同时,园区采用院地合作、

组团参展等形式为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牵线搭桥,支持重大科技成果向规模产

业转化。9月21~25日,第四届亚太经合组织技术展示暨交易会(简称“第四

届APEC技交会”)在苏州举行,参展者来自亚太经合组织(APEC)21个成员

国,其中境外参展机构190家、244个展位,境内参展机构803家、422个展位。

园区组织诺基亚(苏州)电信有限公司、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

司、安德鲁电信器材(中国)有限公司、新电信息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等企

业,携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领域先进技术和科技成果赴会参展洽谈。2003年

6月,苏州工业园区企业配套网(http://eclub.sipac.gov.cn)投入试运行;该网

站是园区为推动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而设立的专业电子商务平台,开通后为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44

企业提供更多的信息交流和商务合作机会。8月5日,园区首届企业产品配套

“鹊桥会”在娄葑文体中心举行。该活动由园区管委会与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共

同组织,特设电子、机械、轻工、化工、服务等产品采购区,并事先由园区企

业配套网详细公布产品分类采购清单。旭电(苏州)科技有限公司、百得(苏

州)电动工具有限公司、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等100多家外资企业

携近百种产品采购需求,与来自市区和昆山、常熟、张家港、太仓、吴江等地

近2000家供应商现场洽谈。最终,50多个项目达成意向,资金额20亿元;18个

项目签约,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个,1000万元以上项目5个,500万元以上项目

8个,资金额4.2亿元。2004年9月25日,跨塘镇政府举办企业产品配套会,为

区内企业牵线搭桥。会上,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速连(苏州)车料有限公

司、苏州松下生产科技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与100多家民营企业现场洽谈,并

达成总价近千万元的产品配套意向。是年1~10月,园区技术贸易合同登记额

达6780多万元。

● 第三节 科技项目

1994年起,园区从政策、人才、资金、载体、服务等环节多方采取措施,

鼓励和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2001年起,随着园区鼓励技术创新、促进科技发展等法规性文件的陆续出

台,科技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项目逐年增多,其中国家

一类新生物制品重组人尿激酶原、微米结构图像宽幅激光图像光刻直写设备、

高纯金属有机化合

物(MO源)等一

批国家标志性项目

取得突破性进展,

并在集成电路、软

件、汽车零部件等

领域形成较强的自

主创新能力。2002

年,园区新增产学实施科技项目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45

研合作项目10项。是年,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三钾基镓、

三钾基铟项目和苏州兰鼎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承担的治疗心力衰竭药物重组人

脑钠素的研究与开发项目被列入国家“863”高技术研究计划。2003年,园

区新增科研项目42项,其中国家级12项、省级13项、市级17项,争取上级科

技部门拨款近1000万元。2004年3月,园区民营科技企业达356家,其中国家

级、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3家,承担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创新

基金等科技项目61项。4月20日,苏州市2004年28项科技招标项目(其中农

业类10项、工业类10项、社会事业类4项、医兽农“三药”类2项、软科学类

2项)开标。在全市103份标书中,园区6家企业中标4家,分别为:苏州中科

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有限公司“通讯专用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开发”项目、苏州

蜗牛电子有限公司“3D网络游戏软件开发平台”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兰佩

铸造设备有限公司“汽车用关键件精密模具开发”项目和江苏欧索软件有

限公司“移动通信的平台软件、中间件或应用系统”项目。是年,园区累

计申报各类科技项目82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1项,省级项目42项;新批国

家和省市科技项目47项,其中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等部省级以上

项目32项,获省市科技拨款1132万元;新增火炬计划8项,5项被列入国家火

炬计划。

至2005年底,园区先后实施多个国家级科技项目(表6-4-3),并涌现出

一批获奖科技项目(表6-4-4)和具有国际国内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  又称“SARS”防护服,2003年5月为防治“非典”而

紧急研发,由苏州大学材料工程学院与苏州工业园区天华超净科技有限公司联

合研制。

该项目弃用无纺布、橡胶布为基材的传统做法,在国内首创采用涤纶机

织物涂层材料,断裂强度纵向1076N、横向574N,远高于国家标准(不少于

45N);带电量仅为国家标准(不大于0.6μC)的5%,具有较好的防静电性

能,可有效避免带病毒尘埃的粘附。2003年12月6日,医用一次性防护服通过

省科学技术厅鉴定,具有强度高、防护性好、轻薄透气等特点,各项性能均符

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4月29日新颁布的《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标准

(GB19082―2003)》。2004年,该项目获“苏州市优秀专利奖”。

新一代智能型排队系统   由苏州工业园区东诚智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46

研制。

该项目运用计算机技术收集处理有效数据,并通过显示屏和语音提示自

动叫号,从而杜绝服务窗口排队现象。系统管理软件安装设置简便,运行于

windows97~windows2000平台,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个性化设置,并能采集整

理各类服务信息。2003年11月,新一代智能型排队系统在园区公积金管理中心

投入使用;之后,被金融、电信、医院、工商、税务、交通、海关等服务机构

广泛使用。

欧索Bluten电子政务解决方案  由江苏欧索软件有限公司研制。

该项目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协作平台解决方案和政府职能部门解决方案,其

中:前者主要提供包括Bluten电子政务平台及基于该平台的公文流转系统、网

上审批系统、诚信管理系统等;后者主要提供贯彻内部管理各个方面的协同办

公系统及专业业务系统,同时提供城市管理系统、统计管理系统、组织人事系

统、接待管理系统等政府业务系统。该方案获市政府及部委办局、区(县)政

府广泛应用。2003年11月,欧索Bluten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经国务院信息化领导

小组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专家组评审,获“2003中国区域性电子政

务优秀解决方案奖”。

高可用主动自调度集群服务系统(器)  由苏州国华科技有限公司与国防

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并行与分布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研制。

该项目突破国内外流行的集群网络服务系统体系结构,采用计算机智能、

计算机容错、分布式多媒体网络技术、并行与分布大容量数据处理等多项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改被动式调度为主动式调度,从根本上改变集群服

务器工作机理,为用户提供高可用、高性能、易扩展的网络集群服务崭新模

式。2004年7月,世界首台高可用主动自调度集群服务系统(器)研制成功,

历时4个多月,并在技术上填补国内外相关领域空白。11月,该项目获国家中

小企业创新基金60万元无偿资助。

国家一类新生物制品重组人尿激酶原  由苏州兰鼎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承

担。

该项目是国内第一个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并从研究进展到产业化水平的

科研项目,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一类新生物制品。重组人尿激酶

原为基因工程重组蛋白质药物,是以大肠杆菌为工程菌,经发酵、包涵体制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47

备、变复性、纯化及冻干处理而成的新生物制品。作为新一代血纤维专一性

的溶栓药,尿激酶原因溶栓效果好、副作用小,有望成为今后救治急性心肌梗

塞、脑梗塞、静脉栓塞等疾病的主要溶栓药物。该项目推进重组人尿激酶原产

业化开发,产品治疗效果和成本价格具有明显优势,可完全替代同类进口药

物。2004年10月和2005年11月,该项目相继被省科学技术厅列入2004年、2005

年“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名单,并获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

金滚动支持。

微米结构图像宽幅激光图像光刻直写设备  由苏州苏大维格数码光学有限

公司研制。

该项目属新一代超精密微米结构图像制造装备,具有整幅面(610×800mm)

微米结构激光图像高速光刻能力,是国内激光图像行业原创性成果,获5项发

明专利授权、6项发明专利受理和3项国家软件著作权,并在系统运行速度、幅

面、分辨率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作为超

精密激光图像制造的关键设备,该项目填补行业空白,具有明显的产业化前景

和国际竞争优势。

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  由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承担。

该项目为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986年10月由南京大学承担研究课题,

1987年被纳入国家“863”计划。 MO源是先进的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英

文缩写MOCVD)、金属有机分子束外延(英文缩写MOMBE)等技术生长化

合物半导体材料的支撑材料;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是光电子技术的基础,主要

用于制造高亮度发光管、高迁移率晶体管、半导体激光器、太阳能电池等器

件,在半导体照明、红外探测、超高速计算机等应用方面有着光明前景。

2000年,南京大学开发出三甲基镓、三甲基铟等MO源产品规模化生产新工

艺,并于12月成立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三甲基镓、三甲基

铟、二乙基锌、二茂镁等MO源高纯产品产业化生产。2002年,MO源获科学

技术部火炬中心颁发的“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证书”。2003年,MO源产品

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至2005年底,公司共承担国家“863”计划4项

MO源产业化攻关课题,实现中国在该领域中“零”的突破,产品质量达到国

际先进水平。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48

2000~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

类别 年份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承担单位

高技术研究项目

2002

高纯(6N)三甲基铟规模化生产技术

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重组蛋白质药物的研究与开发

苏州兰鼎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

2000

2000G041D690053 XFL型倾斜式自动人行道 苏州江南电梯有限公司

2000G041D690128RX103B型现场工业管道CT检

测仪苏州兰博高科技企业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

2000G041D690083 ZDS型带式振动压榨过滤机苏州工业园区大禹水处理机

械有限公司

2001 2001ED690028 CO18系列电缆充气机及系统苏州工业园区新海宜电信发

展股份有限公司

2002 2002ED690040宽幅高品质数码激光模压全

息原版(SVG-800)苏州苏大维格数码光学有限

公司

2003

2003ED690078 OTS全站仪 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

2003ED690084 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

公司

2004 2004ED690244 WFA1000眼像差仪苏州工业园区亮睛医疗器械

有限公司

2005

2005ED144005PCB1000型印刷电子线路板工

业废水回用处理装置苏州市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2005ED690231GC0201多功能电能表专用集

成电路苏州银河龙芯科技有限公司

火炬计划项目

2000 00D231B4980365 无汞无镉环保型铁壳电池苏州工业园区东方电池有限

公司

2001 2001EB000438 CO18系列电缆充气机及系统苏州工业园区新海宜电信发

展股份有限公司

2002 2002EB030366 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MO源)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

公司

2003

2003EB020383 β-2’-脱氧胸腺嘧啶核苷苏州工业园区赛康德万马化

工有限公司

2003EB030452 PC/ABS合金苏州工业园区和昌电器有限

公司

2003EB040515 KLQ6790RA客车底盘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

有限公司

2003EB040516凸轮式制动器制动间隙自动

补偿机构苏州仁和汽车有限公司

2003EB040517 汽车电机换向器苏州工业园区安固电器有限

公司

2003EB060575高分子重金属捕集沉淀剂

DTCR苏州普锐德新材料开发有限

公司

2004

2004EB010310 移动无线警务系统 苏州广达科技有限公司

2004EB040443数码激光3D光变图像光刻系

统及激光包装材料苏州苏大维格数码光学有限

公司

2004EB040494 往复锯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2004EB040461 电池式冲击电钻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2004EB040471 全站仪 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

表6-4-3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49

火炬计划项目

2005

2005EB010377高可靠性多层印刷板用薄型

芯板及半固化片苏州生益科技有限公司

2005EB040506 眼像差仪苏州工业园区亮睛医疗器械

有限公司

2005EB040534 316NBGM高温高压截止阀 苏州华能仪控有限公司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

2000 全站型电子测速仪系列 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

2001

01C26213200097 JYQ-01A浮游细菌采样器苏州市百神科技网络系统有

限公司

01C26213200489光电子领域MOCVD技术支撑性材料高纯金属有机化合物

(MO源)

江苏南大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02

01C26213200844DSTS-01数据用户线路自动测

试系统苏州工业园区新海宜电信发

展股份有限公司

01C26213200850高效低成本脱氮除磷技术处

理生活污水系统苏州市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02C26213200324 WFA1000型眼像差仪苏州工业园区亮睛医疗器械

有限公司

02C26213200328腺苷脱氨酶(ADA)诊断试剂

盒(酶偶联法)苏州艾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03

03C26213200562国家一类新药——重组人尿

激酶原(pro-UK)苏州兰鼎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03C26213200931GC0201多功能电能表专用集

成电路苏州银河龙芯科技有限公司

200404C26213201155

高可用主动自调度集群服务系统

苏州国华科技有限公司

04C26213201165 USB-OTG芯片设计和产业化 苏州国微工大微电子有限公司

200505C26213200547 汽车产品相关设计服务平台

苏州工业园区奥杰科技有限公司

05C26113200630 新型表面贴装独石叠层熔断器 AEM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2000~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

年份 奖项等级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单位

2000

二等奖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大厦转换层工程研

究①苏州工业园区设计研究院、东南大学

预应力工种研究所

三等奖

ZDS-2000型带式振动压榨过滤机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大禹水处理

机械有限公司

ZBD-1000型可调式正弦波变频变压电源

苏州计算机开发应用研究所

PS挤出发泡生产中丁烷替代氟里昂苏州工业园区富事达塑业有限责任公

四等奖

HC-2数字式微压差仪苏州市计算机开发应用研究所、苏州

市电讯仪器厂

“DF31”工程用聚碳酸酯塑料压盖苏州工业园区富事达塑业有限责任公

阻燃耐候聚烯烃专用料及其制品苏州工业园区富事达塑业有限责任公

表6-4-4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50

2001

二等奖天然粗旦桑蚕丝绸技术及产品② 苏州丝绸印花厂、江苏省丝绸科学研

究所、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

CO18系列通信电缆充气机及系统 苏州新海宜电信技术有限公司

三等奖

HC-3环境参数监测仪 苏州市洁净技术研究所

BF99电喷故障诊断仪 苏州广福电子有限公司

SX1911交流数字电压表苏州市计算机开发应用研究所、苏州

电讯仪器厂

JYQ-01A浮游细菌采样器苏州市计算机开发应用研究所、苏州

市洁净技术研究所

传耐候改性聚甲醛及其制品 苏州工业园区富事达塑业有限公司

四等奖

JC洁净层流车 苏州市洁净技术研究所

CLJ-02A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 苏州市百神科技有限公司

防尘防潮系列通用物流货箱 苏州工业园区富事达塑业有限公司

2002

二等奖 VS5067-5五气体尾气分析仪 苏州广福电子有限公司

三等奖

DA30B真有效值电压表苏州市计算机开发应用研究所、苏州

电讯仪器厂

JDH激光型多点式环境监测系统苏州市计算机开发应用研究所、苏州

市百神科技有限公司

海关联网监管系统 国信信息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苏州工业园区管线信息系统苏州工业园区测绘中心、苏州联创图

讯软件责任有限公司

塑料草坪保护板专用料及其制品 苏州工业园区富事达塑业有限公司

2003

二等奖高效低成本脱氮除磷技术处理生活污

水系统苏州市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三等奖ABS/PC相容剂及其共混合金制备技术

研究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富事达塑业

有限公司

2004

二等奖苏州区域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公共信

息平台应用示范工程

苏州物流中心有限公司、北京中交国科物流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中软国际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三等奖

1SW45型智能型万能式断路器 苏州电器一厂

日照分析系统苏州联创图讯软件有限责任公司、苏

州工业园区测绘中心

CLJ03B大流量半导体激光尘埃粒子计数器

苏州市计算机开发应用研究所

2005

一等奖高含量、低粘度纳米浓缩浆及其产业

化中科纳米技术工程(苏州)有限公司

二等奖

SJ系列汽车下线检测系统苏州工业园区广福汽保机电设备有限

公司、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印刷线路板工业废水回用处理工艺及装置

苏州市环境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三等奖

往复锯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池式冲击电钻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金龙海格KLQ6110Q客车 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注:①同获2000年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②同获2001年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51

● 第四节 科学普及

1994年起,园区在推动科技产业发展的同时,以多种途径和形式开展科普

活动。区内各学校以副课和课外活动等形式为主,组织学生开展科普宣传教育

活动。娄葑、斜塘、跨塘、唯亭、胜浦5乡镇依托建自20世纪80年代初的科学

技术普及协会(后更名“科学技术协会”),主抓农业、工业、畜牧业、养殖

业的科学普及和科技项目推广,并经常转发科普材料,举办科普讲座,出刊科

普墙报,巡回展出科普图片。 

2000年起,园区以学校和社区为基础阵地,进一步加大科普宣传教育力

度。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中学、苏州工业园区娄葑第二中心小学等学校结合素质

教育,以科技节、兴趣小组等形式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科普活动,并初步形成各

自的特色。湖西社区和各镇结合精神文明建设,以讲座、参观、黑板报等形式

组织居民、村民参加社区科普活动,普及健康、环保等科学知识。是年,苏州

工业园区第二中学以劳技课形式在全校普及航海模型运动,并在此基础上成立

航海模型兴趣小组。2001年1月,上海陈宝财蝴蝶博物馆(私人)应邀到邻里

中心新城大厦作生态科普宣传。是年,苏州工业园区娄葑第二中心小学参加

2001年全国青少年无线电测向比赛(苏州赛区),获团体第一名。2002年,苏

州工业园区娄葑第二中心小学首次举办校园科技节活动,并以每届一个主题而

形成特色。随之,园区各中小学科普特色活动纷起,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技知

识得到普遍提高。是年9月,苏州工业园区蔬菜科技园被认定为市级科普教育

基地。2003年,园区进一步深入开展科普进社区、村庄活动,社会上流传的伪

科学和歪门邪说继续得到深入揭批。2004年起,随着苏州国际博览中心等现代

科技场馆的建成,园区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更具优势。是年10月,中国苏

州电子信息博览会(eMEX)从苏州南亚国际会展中心移展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2005年12月,为期一个月的“飞向太空——中国载人航天(苏州)展”在玲珑

湾展出。

苏州工业园区娄葑第二中心小学科技节  始于2002年,每年一届,至2005

年共举办4届。

科技节活动为期一周并设有主题,如2004年第三届科技节以“寻找身边科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52

学”为主题,2005年第四届科技节以“科学、创新、发展、未来”为主题。活

动期间,学校围绕素质教育并结合活动主题,组织学生看科普影视片、出科普

黑板报、写科普小论文、搞科技小发明,开展橡筋动力飞机制作与放飞、汽车

模型制作与行驶、现代环保家园创意设计、中国军舰拼装、苏州园林制作、智

力七巧板、科学幻想绘画、计算机操作等竞赛活动,帮助学生从小培养“学科

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能力。2005年8月,该校学生参加“江苏省青

少年电子技师认定活动第五届(2005年)应用技术比赛”,获小学组团体一等

奖,并获个人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1个,被评为“江苏省青少年电

子技师活动先进单位”。

苏州工业园区第二中学航海模型运动  始于2000年,每年参加国内外各种

级别比赛,至2005年底获世界航海模型青少年锦标赛银牌1枚,国家级金牌5

枚、银牌7枚、铜牌3枚,省级金牌9枚、银牌8枚、铜牌3枚。

航海模型运动最初以劳技课形式在全校普及,随后以此为基础成立航海模

型兴趣小组,并指定4位老师辅导学生开展活动。园区教育局和唯亭镇政府每

年拨发10万元海模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参加比赛。2003年12月,该校被科学技

术部授于“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实施项目示范

学校”称号。2005年11月22日,该校挂牌“江苏省青少年海模训练基地”。

陈宝财蝴蝶博物馆建馆16周年(1985~2001)全国巡回展  2001年1月14

日~2月13日在邻里中心新城大厦3楼艺苑展出。

陈宝财蝴蝶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私人蝴蝶博物馆,1985年1月14日创立,

收集有33个国家1000多种蝴蝶精品。应邻里中心新城大厦邀请,陈宝财蝴蝶博

物馆将全国巡回展第一站放在园区,共展出来自20多个国家的蝴蝶精品标本

400多个种类,其中不少属国家一、二级保护观赏类蝴蝶,如可与大熊猫相提

并论的金斑蝶等。巡回展吸引众多游客和放寒假的学生前来观赏。

中国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eMEX)  始于2002年,每年一届,是国内规

模最大的IT产业专业展会;2004年起由苏州南亚国际会展中心移展苏州国际博

览中心。

中国苏州电子信息博览会由商务部、信息产业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

室、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第三届(2004)展会于2004年10月20~23日

举行,设电子零部件馆、3C数码成品馆、技术服务馆三大展区,参展厂商406

第六篇 

科技发展

353

家、1300个展位,展示规模3.5万平方米,展出全球响应速度最快显示器、最

大尺寸液晶电视、最薄笔记本电脑等最新产品及前沿技术和科技成果数万件。

展会最后一天向社会开放,并首次现场售卖3C数码展品。4天展期,吸引9.8

万多人次进场参观洽谈,其中专业人士超过6万人次。第四届(2005)展会于

2005年10月19~22日举行,设3C数码成品馆、半导体及电子零部件馆、技术服

务馆三大展区,参展厂商502家、1520个展位,展示规模3.5万平方米,展出

手掌般大的手写笔记本电脑、全球最快的2毫秒极速液晶屏、可随身携带看电

视的MP4等最新产品及前沿技术和科技成果数万件。展会最后一天仍向社会开

放,并现场售卖3C数码展品。4天展期,吸引12.36万人次进场参观洽谈,其中

专业人士超过6万人次。

飞向太空——中国载人航天(苏州)展  2005年12月4日~2006年1月3日

在玲珑湾花园(玲珑街1号)展出。 

“飞向太空——中国载人航天展”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中

华(北京)航天博物馆主办并在全国25个城市巡回展出,苏州为第16站。该展

会共分运载火箭、载人航天、卫星、太空站、导弹武器、火箭发射控制中心、

航天长廊(发展历程)等七个展区,展出神舟飞船、航天飞机、运载火箭、宇

航服、太空食品、神五发射系统、高智能机器人、火星登陆器、国际空间站、

登月舱、星球秤等百余件最具代表性的各类航天器实物和模型,并展出包括认

识宇宙、开发和利用宇宙、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未来航天科技的发展、航天科

技的军事应用等内容的37组大型图文展墙,直观生动地展示航天科技的辉煌成

果。开幕当天,苏州籍航天员费俊龙专程从北京赴园区参加剪彩并致词,参观

者超过2万人。展会期间,参观者逾12万人,其中中小学生约8.4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