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博白县 博白县 主编:韩世文 电话:010-82296730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QU YU JIAO YU 2016年8月31日 培植区域课改新动力 10 局长出镜·冯琴 精彩语录 现代教育需要具有教育 情怀的教师和校长,有教育情 怀的教师能去除学生的浮躁, 有教育情怀的校长能去除学校 的浮气。学生没有了浮躁,学 校没有了浮气,教育就会少一 分急功近利,多一分实实在在。 教育的生机源自教师的 生机,教师的生态决定教育的 生态。 与高校合作,高起点、大 规模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 既“高大上”又“接地气”,是高 等教育“底气”与基础教育“地 气”的完美合璧。 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学 校管理由只关注个别班级转为 关注全部班级,由“控制型”向 “服务型”转变;教师由只关注 个别学生向关注全体学生转 变,积极探索“因材施教,分层 提升”的新方法。 现实中违背教育法律法 规的行为屡见不鲜,一些学校 虽无重点班,却开办了“实验 班”“创新班”等特殊班,实则是 “换汤不换药”。为了还教育健 康、公平的本色,均衡编班是一 重要举措。 种子有喜光的也有耐阴 的,有喜湿的也有耐旱的,我们 必须根据其本性去施肥浇水, 才能促其茁壮成长。教育是育 人的事业,育人与育种是同样 的道理。 今天的学校什么样,未 来的社会可能就什么样。孩子 的成长不可逆,只有做好当下, 未来的社会才能少一些抱怨, 多一些幸福。 广西博白县教育局党 组书记、局长 教育地理 · 广西博白县 2013年5月,广西博白县教育局携手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启动 “博白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随即,以培训为抓手的四大工程高位推进。 如今3年过去,博白县基础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基础教育与高校合作 的模式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本期走进广西博白。 博白“振兴” 通讯员 黎家其 一个月前,为期一周的“博白县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第五次集中研修在 广西师范大学落下帷幕,正式宣告该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所有集中研修任务圆满 完成。 这项自2013年5月正式启动,历时3年,旨在通过与高校合作,全面提升区域骨 干教师及校长专业素养,促进区域教育发展的“振兴计划”,包含“骨干教师培养工 程”“骨干校长培养工程”“教育发展诊断与发展规划项目”和“特色学校建设工程”4 大项目工程,博白县500名骨干教师、 100 名骨干校长从中受益。 3 年之后,伴随“计划”完成,人们不禁要问:博白教育“振兴”了吗? 或许正如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 长孙杰远教授在结业仪式上所言:培训 的结束,才意味着真正的开始! “经过研修,我无论在学科知识还是 在教学艺术方面,都得到了一次全面的 提升。”教师庞榆的话,说出了许多参与 学习的骨干教师的心声。3 年的系统培 训,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得以提高,知识结 构有效优化,教学能力也不断提升。因 此,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更 看到了大家的“变化”,正如教师覃瑾所 说:“我感到自己在改变,我的课堂在改 变,我的学生也在改变。” “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所引发的思考 和实践,正在潜移默化地推动博白教育 健康向好发展,教师们在寻找突破口,重 新定位:定位自己,定位博白教育。 “三年苦行塑造终身品质,五百精 英促进博白教育。”孙杰远教授一语中 的。500名骨干教师经过广西师大教 育学部量身定制的5次集中研修和1次 联片教研活动,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众 多教授、专家、学者及一线名师的针对 性讲座,思想火花无时不在交错与碰 撞。他们成长着,也影响着博白教育的 成长。 “我们要将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 新经验,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 到教育教学中去。结合具体的教学实 际,指导和帮助本校教师找到更适合自 己的教学方法,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提高 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全县教育的实际情 况,及时为全县教育发展出谋划策,切实 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 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教师代表 朱贤锋在总结会上的发言掷地有声,道 出了500名骨干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他 们的后继发力,便是博白教育华丽转身 的催化剂。 大多数骨干教师在关注自身发展 的同时,也关注着学校和全县教育的 发展。教师何云说:“我懂得了教育 调查研究对中小学发展的意义与价 值,通过调查了解师生学习、生活、思 想诸方面的现状,进而提升学校的管 理水平。”教师冯甲金说:“在研修中, 我深刻地认识到博白教育发展的现 实问题,如教育改革意识不强、学校 对教师发展缺乏规划、教师自身发展 存在惰性、学生流失问题突出等,我 们应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主动推 动教育改革,将新成果应用到教育教 学实践……不仅知道怎样做,还要知 道为什么这样做。” 3 年来,教师们不断动起来,在应用, 在研究,在实践,他们行动索因,试图寻 找提高教学效益的方法与途径,形成教 学特色;他们把自身专业成长与同事的 发展、学校的发展、博白教育的发展紧密 联系在一起,对教育的思考,目光越来越 敏锐,视野越来越开阔。 “我们用3年时间培育的‘种子’正 在不断成长,其作用已经凸显,未来一 定会为振兴博白教育发挥更大的作 用。”博白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冯琴 信心满满。 “博白县教育发展诊断与发展规划 项目”的实施,在全面诊断的基础上,对 博白教育的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长远规 划,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突破教育的发 展瓶颈,还博白教育的“青山绿水”。 “在博白,这两年‘回流潮’渐起, 从县城转学到乡镇读书的学生多了起 来。”县教育局学籍管理员介绍说。博 白县是人口大县,长期以来择校热始 终是博白教育难以回避的尴尬现实。 择校其实就是择师。博白大规模开展 骨干教师和骨干校长培训的同时,通 过实行均衡编班措施倒逼各学校进行 师资校本培训,师资水平有了很大提 高,城乡差距越来越小,城乡教育质量 日渐均衡,进城就读的学生回乡镇读 书 的 越 来 越 多 。 那 林 二 中、双 旺 初 中、 博白镇二中、旺茂一中等一部分学校, 除了本县城就读学生回流外,县外学 生回原籍就读也多了起来。 学生“动力”越来越足。伴随“做 一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成为博白教 师普遍的座右铭,教师们充满激情、精 神饱满、信心十足的生命状态,激发了 学生的学习动力。文地二中的课堂实 现了翻转,学生“讲”已成为课堂常 态。龙潭镇中心小学的手工制作、书 画作品和大课间等活动,丰富了学生 的课余生活,拓展了教育的宽度,让校 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乐 教,学生乐学,全县学额巩固率明显提 高,那林二中、博白镇二中等学校的巩 固率达到了100﹪。 与此同时,制约博白教育发展的瓶 颈问题也逐渐得以破解。该县多次召 开专门会议研究教育发展,2015年县教 育园区暨职校异地重建,首期投资9.29 亿元,规划建设职校、高中、初中、小学、 幼儿园共 5 所,新增 13000 多个学位,有 效解决了入学难、大班额、办学条件差 等问题。2016年,在县教育园区一期工 程的基础上,对县教育园区进行升级, 规划面积约5平方公里,建设教育书香 小镇,计划新建27所学校。全县教育布 局及生态就在这样的建设中不断调整 和改善。 教师的成长在哪里 教育的生机源自教师的生机,教师的生态决定教育的生态 育人环境得到怎样的优化 办学条件改善,发展瓶颈突破,学额巩固率提高 这几年,“样本校”成为博白教育热 词。为了让各学校在特色学校创建中有 榜样可学,全县举行特色学校“样本校” 创建活动,各学校积极申报认真实施。 在广西师大教育学部和县教育局的充分 调研、梳理诊断基础上,确定博白县中 学、博白镇二中、博白镇一小、博白镇二 幼等37所学校为特色学校“样本校”。“样 本校”发挥榜样带头作用,有效引领全县 特色学校创建。 为配合学校特色建设,3年来博白县 先后开展了四期“学校文化建构与特色 学校创建通识培训活动”,对全县400多 名中小学校长进行全员培训。广西师大 教育学部精心策划,组建专家团队深入 学校现场指导,校长们纷纷表示受益匪 浅。他们主动对接专家,结合本校实际, 将理论内化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使全县 各中小学文化构建成效显著,办学特色 进一步彰显。 博白镇一小自2013年起以“书香一 小,成就梦想”为主题,大力实施“读书工 程”,倾力打造书香校园。“学校根据‘读 书工程’五年发展规划,建设了一系列各 具特色的配套设施,如读书工程形象墙、 一小精神文化墙、星光大道、书香读书 吧、休闲读书小憩站、学生书画作品墙 等。通过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成立 书法、绘画、乐器等各类社团,举办读书 节,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让书香满 校园。”博白镇一小校长谈及“书香校园” 建设如数家珍,充满激情。 博白镇五小积极挖掘客家文化,大 力创建“客韵五小”学校特色,将客家人 的人文精神、天文地理、民族历史、生产 知识、山歌等文化元素融入课堂,让学生 既丰富了知识,又增长了见识。同时,以 王力、朱光、朱锡昂等客家名人的名字为 班级命名,用名人的精神激励学生奋发 图强、顽强拼搏。每年“三月三”期间,以 “客韵情·五小梦·唱响三月三”为主题的 汇报演出,客家童谣、客家山歌、杂技、采 茶戏等,更是把客家文化演绎得淋漓尽 致。今年,广西杂技家协会杂技教学培 训基地和博白县文化艺术培训基地相继 落户博白镇五小,更让博白镇五小“客韵 五小”文化创建风生水起。 3年来,博白县已成为教育梦想梦起 梦圆的热土。500名教师和100名校长 异地集中研修、在岗自主研修、外出比较 学习、县内联片教研活动如火如荼;特色 学校创建活动以学校文化建构与特色学 校创建通识培训为技术支撑,以 37 所“样 本校”为点,全县中小学为面,点面共进; 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全覆盖的教 育书香小镇规划建设有序推进。项目工 程设计之系统、内容之丰富、涉及人员之 多、历时之久、活动之频繁,在博白教育 史上尚属首次。这样的“计划”如春风化 雨,激发博白教育绽放出勃勃生机。 那些浸润其中 3 年的“种子”,正怀着 教育情怀与“振兴”使命,释放着巨大的 发展能量。 博白教育,正走在“振兴”的路上! 学校特色文化何以彰显 样本推进,落地生根,遍地开花 课堂上教师们寓教于乐,学生们寓学于乐 博白县博白镇第一小学开展的读书节活动很是吸引人

博白“振兴”paper.chinateacher.com.cn/zgjsb/images/2016-08/31/10/...博白县 主编:韩世文 电话:010-82296730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 Upload
    others

  • View
    2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博白县博白县★★

主编:韩世文 电话:010-82296730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Q U Y U J I A O Y U2016年8月31日 培植区域课改新动力10版

局长出镜·冯 琴

精彩语录

•现代教育需要具有教育情怀的教师和校长,有教育情怀的教师能去除学生的浮躁,有教育情怀的校长能去除学校的浮气。学生没有了浮躁,学校没有了浮气,教育就会少一分急功近利,多一分实实在在。

•教育的生机源自教师的生机,教师的生态决定教育的生态。

•与高校合作,高起点、大规模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既“高大上”又“接地气”,是高等教育“底气”与基础教育“地气”的完美合璧。

•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由只关注个别班级转为关注全部班级,由“控制型”向

“服务型”转变;教师由只关注个别学生向关注全体学生转变,积极探索“因材施教,分层提升”的新方法。

•现实中违背教育法律法规的行为屡见不鲜,一些学校虽无重点班,却开办了“实验班”“创新班”等特殊班,实则是

“换汤不换药”。为了还教育健康、公平的本色,均衡编班是一重要举措。

•种子有喜光的也有耐阴的,有喜湿的也有耐旱的,我们必须根据其本性去施肥浇水,才能促其茁壮成长。教育是育人的事业,育人与育种是同样的道理。

•今天的学校什么样,未来的社会可能就什么样。孩子的成长不可逆,只有做好当下,未来的社会才能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幸福。

广西博白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教育地理·广西博白县

2013年5月,广西博白县教育局携手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启动“博白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随即,以培训为抓手的四大工程高位推进。如今3年过去,博白县基础教育发生了哪些变化?基础教育与高校合作的模式又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本期走进广西博白。

博白“振兴”□□通讯员 黎家其

一个月前,为期一周的“博白县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第五次集中研修在广西师范大学落下帷幕,正式宣告该县“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所有集中研修任务圆满完成。

这项自2013年5月正式启动,历时3年,旨在通过与高校合作,全面提升区域骨干教师及校长专业素养,促进区域教育发展的“振兴计划”,包含“骨干教师培养工程”“骨干校长培养工程”“教育发展诊断与发展规划项目”和“特色学校建设工程”4大项目工程,博白县500名骨干教师、100名骨干校长从中受益。

3年之后,伴随“计划”完成,人们不禁要问:博白教育“振兴”了吗?

或许正如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孙杰远教授在结业仪式上所言:培训的结束,才意味着真正的开始!

“经过研修,我无论在学科知识还是在教学艺术方面,都得到了一次全面的提升。”教师庞榆的话,说出了许多参与学习的骨干教师的心声。3 年的系统培训,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得以提高,知识结构有效优化,教学能力也不断提升。因此,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更看到了大家的“变化”,正如教师覃瑾所说:“我感到自己在改变,我的课堂在改变,我的学生也在改变。”

“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所引发的思考和实践,正在潜移默化地推动博白教育健康向好发展,教师们在寻找突破口,重新定位:定位自己,定位博白教育。

“三年苦行塑造终身品质,五百精英促进博白教育。”孙杰远教授一语中的。500 名骨干教师经过广西师大教育学部量身定制的 5 次集中研修和 1 次联片教研活动,聆听了来自全国各地众多教授、专家、学者及一线名师的针对性讲座,思想火花无时不在交错与碰撞。他们成长着,也影响着博白教育的成长。

“我们要将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新经验,尽快地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指导和帮助本校教师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解决实际教学问题,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结合全县教育的实际情况,及时为全县教育发展出谋划策,切实

担负起教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中起到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教师代表朱贤锋在总结会上的发言掷地有声,道出了 500名骨干教师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后继发力,便是博白教育华丽转身的催化剂。

大多数骨干教师在关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关注着学校和全县教育的发展。教师何云说 :“我懂得了教育调 查 研 究 对 中 小 学 发 展 的 意 义 与 价值,通过调查了解师生学习、生活、思想诸方面的现状,进而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教师冯甲金说:“在研修中,我 深 刻 地 认 识 到 博 白 教 育 发 展 的 现实问题 ,如教育改革意识不强、学校对教师发展缺乏规划、教师自身发展存在惰性、学生流失问题突出等 ,我们应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主动推动教育改革,将新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实践……不仅知道怎样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

3年来,教师们不断动起来,在应用,在研究,在实践,他们行动索因,试图寻找提高教学效益的方法与途径,形成教学特色;他们把自身专业成长与同事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博白教育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对教育的思考,目光越来越敏锐,视野越来越开阔。

“我们用 3 年时间培育的‘种子’正在不断成长,其作用已经凸显,未来一定 会 为 振 兴 博 白 教 育 发 挥 更 大 的 作用。”博白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冯琴信心满满。

“博白县教育发展诊断与发展规划项目”的实施,在全面诊断的基础上,对博白教育的发展进行了较全面的长远规划,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突破教育的发展瓶颈,还博白教育的“青山绿水”。

“在博白,这两年‘回流潮’渐起,从县城转学到乡镇读书的学生多了起来。”县教育局学籍管理员介绍说。博白县是人口大县,长期以来择校热始终是博白教育难以回避的尴尬现实。择校其实就是择师。博白大规模开展骨干教师和骨干校长培训的同时,通过实行均衡编班措施倒逼各学校进行师资校本培训,师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城乡差距越来越小,城乡教育质量日渐均衡,进城就读的学生回乡镇读书的越来越多。那林二中、双旺初中、博白镇二中、旺茂一中等一部分学校,除了本县城就读学生回流外,县外学生回原籍就读也多了起来。

学生“动力”越来越足。伴随“做一位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成为博白教师普遍的座右铭,教师们充满激情、精

神饱满、信心十足的生命状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文地二中的课堂实现 了 翻 转 ,学 生“ 讲 ”已 成 为 课 堂 常态。龙潭镇中心小学的手工制作、书画作品和大课间等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了教育的宽度,让校园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全县学额巩固率明显提高,那林二中、博白镇二中等学校的巩固率达到了 100﹪。

与此同时,制约博白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也逐渐得以破解。该县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教育发展,2015 年县教育园区暨职校异地重建,首期投资 9.29亿元,规划建设职校、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共 5 所,新增 13000 多个学位,有效解决了入学难、大班额、办学条件差等问题。2016 年,在县教育园区一期工程的基础上,对县教育园区进行升级,规划面积约 5 平方公里,建设教育书香小镇,计划新建 27所学校。全县教育布局及生态就在这样的建设中不断调整和改善。

教师的成长在哪里教育的生机源自教师的生机,教师的生态决定教育的生态

育人环境得到怎样的优化办学条件改善,发展瓶颈突破,学额巩固率提高

这几年,“样本校”成为博白教育热词。为了让各学校在特色学校创建中有榜样可学,全县举行特色学校“样本校”创建活动,各学校积极申报认真实施。在广西师大教育学部和县教育局的充分调研、梳理诊断基础上,确定博白县中学、博白镇二中、博白镇一小、博白镇二幼等37所学校为特色学校“样本校”。“样本校”发挥榜样带头作用,有效引领全县特色学校创建。

为配合学校特色建设,3年来博白县先后开展了四期“学校文化建构与特色学校创建通识培训活动”,对全县 400多名中小学校长进行全员培训。广西师大教育学部精心策划,组建专家团队深入学校现场指导,校长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他们主动对接专家,结合本校实际,将理论内化到学校的文化建设,使全县各中小学文化构建成效显著,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

博白镇一小自 2013 年起以“书香一小,成就梦想”为主题,大力实施“读书工程”,倾力打造书香校园。“学校根据‘读书工程’五年发展规划,建设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配套设施,如读书工程形象墙、一小精神文化墙、星光大道、书香读书吧、休闲读书小憩站、学生书画作品墙等。通过开设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成立书法、绘画、乐器等各类社团,举办读书节,评选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让书香满校园。”博白镇一小校长谈及“书香校园”建设如数家珍,充满激情。

博白镇五小积极挖掘客家文化,大力创建“客韵五小”学校特色,将客家人的人文精神、天文地理、民族历史、生产知识、山歌等文化元素融入课堂,让学生既丰富了知识,又增长了见识。同时,以王力、朱光、朱锡昂等客家名人的名字为班级命名,用名人的精神激励学生奋发图强、顽强拼搏。每年“三月三”期间,以

“客韵情·五小梦·唱响三月三”为主题的汇报演出,客家童谣、客家山歌、杂技、采茶戏等,更是把客家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今年,广西杂技家协会杂技教学培训基地和博白县文化艺术培训基地相继落户博白镇五小,更让博白镇五小“客韵五小”文化创建风生水起。

3年来,博白县已成为教育梦想梦起梦圆的热土。500 名教师和 100 名校长异地集中研修、在岗自主研修、外出比较学习、县内联片教研活动如火如荼;特色学校创建活动以学校文化建构与特色学校创建通识培训为技术支撑,以37所“样本校”为点,全县中小学为面,点面共进;从学前教育到高中阶段教育全覆盖的教育书香小镇规划建设有序推进。项目工程设计之系统、内容之丰富、涉及人员之多、历时之久、活动之频繁,在博白教育史上尚属首次。这样的“计划”如春风化雨,激发博白教育绽放出勃勃生机。

那些浸润其中3年的“种子”,正怀着教育情怀与“振兴”使命,释放着巨大的发展能量。

博白教育,正走在“振兴”的路上!

学校特色文化何以彰显样本推进,落地生根,遍地开花

课堂上教师们寓教于乐,学生们寓学于乐

博白县博白镇第一小学开展的读书节活动很是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