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从小学开始就喜欢边打乒乓球边背古 诗,这些古诗我现在还能倒背如流。”刘光影说, 自己从四岁开始,受父亲的影响接触诗歌,喜欢 找诗词书籍背诵,读小学时,就喜欢边打球边背 诗, “许多朋友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其实这样背 诵效率很高,也记得非常牢,算得上我的一门绝 活”。 刘光影本职从事文字校对工作, “和文字打 交道十几年了,虽然戴上了厚厚的眼镜,但每天 还是要阅读大量的文学书籍。”刘光影表示,诗 歌是最简练也是最深沉的文字表达形式, “我觉 得这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每天乘坐地铁、中午休息等零碎时间,是刘 光影的读书背诵时间, “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柳永 和辛弃疾,虽然他们两人分别是婉约派和豪放 派的代表,风格截然相反,但展现了诗词的不同 面,都很有魅力。”刘光影表示,诵读古典诗词让 人更加沉静和幸福。 此次参赛,刘光影坦言,获得季军非常意 外, “赛前了解到,这次比赛的许多选手都有丰 厚的诗词储备,我很紧张。短短一天时间内,我 也认识了不少热爱诗词的朋友,下次可以同他 们再‘较量’一番”。 (见习记者胡静娴) “写诗最好用鲜活的场景勾勒出画面感,来表达感情。古人云, 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情藏诗中,诗歌才富有神秘美感、镜头感。”4 月24日,在汤湖论诗的决赛现场,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现场 向观众传授写诗技巧。 他表示,古代诗歌美就美在委婉含蓄,不直白,“例如,春眠不 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其实表达的是 伤春情感,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抒发伤春惜春的感情,而是通过写景 让读者自己体会,这样就有含蓄的美感了”。 王兆鹏还建议,市民读诗赏诗应该多背诵,最好把诗词“唱出 来”,“古人非常讲究平平仄仄的韵律,只不过现在我们用普通话朗 诵,没有了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和节奏美,所以我建议最好把诗词用 旋律唱出来,摇头晃脑的读诗也可以”。 他表示,只有达到一定的诗词储备后,才能内化成自己的精神 食粮,更好地体会古代文人墨客的诗韵诗律,“写诗并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也并非提笔就成诗,还是需要读者多背诗、多唱诗”。 (见习记者胡静娴) 武有华山论剑,文有汤湖论诗。“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 枝。”日前,武汉开发区(汉南区)第四届汤湖春悦读书节 暨 2018年汤湖论诗在汤湖戏院举行,10位选手着汉 服,现场“飙诗”、对飞花令,即兴作诗,其中选手文涛与 刘德书以“书”为主题现场“飙诗”,PK近三十轮,引得观 众阵阵喝彩。“我还能再说十来句。”此轮获胜选手文涛 笑言。 本次活动由武汉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宣传部、武 汉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与长江日报车都编辑部联合 主办,被称为汉版“诗词大会”。 据悉,活动于 4月 4日至 11日举行了初赛,以微 信平台答题的方式进行全民海选,11天中,共吸引近万 人参与,参赛人数是去年的 6倍,满分者多达 100人,近 一半人答题在 100分(满分 150分)以上,展现了武汉 市民深厚的古文基础。 最终经过现场抢答、飞花令、现场作诗等环节的比 拼,来自沌阳医院医务人员匡芳摘得冠军、来自媒体行 业的文涛和刘光影获得亚、季军,分别拿走2000元、 1500元和 1000元的读书卡。 10位选手中,既有东风技术中心的工程师也有汉 口一家金融公司的会计,还有小学教师、杂志编辑。记者 现场发现,参赛选手中有一位“50后”选手,诗词储存量 达到上千首,唐传臻今年64岁,是一名退休的语文教 师,他说,平时会把诗唱出来给孙子当“摇篮曲”,“孙子 听到我唱的诗,很快就睡着了,有时还会咿咿呀呀跟着 我一起唱”。 “我手机里有个备忘录,随时记录写诗灵感。”选手 王明明将备忘录上的诗歌展示给记者看,“前几天,从地 铁中出来,看到一个有些沧桑的女子,我就写了一首诗, 发现岁月给了她沧桑也赋予了她智慧”。 “去年我是观众,今年就成为选手了。”选手张敏是 《阅之声》杂志主编,张敏每天都坚持读书1小时以上, 家中藏书有三千多册, “诗词能让我发现生活之美,为写 作提供灵感。” (记者康鹏 见习记者胡静娴 通讯员吕作璐 蒋秋雨) “没想到今年能获得冠军,非常意外,也非 常开心。”活动夺冠后,匡芳说。 匡芳是开发区沌阳医院的医务人员,去 年参加了首届汤湖论诗,获得亚军。赛前她表 示,去年“玩”得不过瘾,今年想再来挑战自 己。匡芳称,今年参赛更加放松,“去年我都紧 张到走路同手同脚了。”匡芳打趣道。 匡芳不仅是湖北省作协的会员,也是武 汉市作协的签约作家,每天晚上匡芳都会抽 出1个多小时写作,保持这样的写作习惯已 经 10余年了。 “这一年我还是在坚持海量阅读,不断从 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匡芳说,每次写作完 后,她都忍不住 跟“文友圈”的朋友们分享,大 家会抽出一个时间“以笔会友”,拿作品互相品 析, “这样能听到更多有趣的故事”。 在匡芳看来,写作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 式,“我曾经出过一本散文集,也写过长篇小 说。写作不仅仅是保持手感,更多的是一种心 灵上的沉淀”。 “这次又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也 认识了很多厉害的大神,打心眼里佩服他们。” 今后匡芳打算,继续笔耕不辍,多写诗歌,增加 自己古典文化素养。 (见习记者胡静娴) “汤湖气质绝佳,是个可以安放诗心的地 方。”此次汤湖论诗决赛亚军文涛告诉记者,他 一直喜爱诗词,但以前绝没有爱到过这种“强 度”。 “这几天为了备战汤湖论诗的决赛(特别 是飞花令),复习了一些诗词,生记硬背了很 多,过程有点痛苦,但比赛过后有一种“轻舟已 过万重山”的感觉,收获很大,生命中又多了很 多新朋友,既有因为比赛走到一起来的同道中 人,也有过去不曾领略的佳句。” 文涛表示,上学读诗,一半是爱好,一半也 是希望自己能够在人群中有些与众不同。“现 在读诗,可以抛除许多私心杂念”。 “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曹操,他既能做大事, 又能写好诗,我很欣赏他,也一直在向他学 习。”文涛说,在他上大学的时候,一次图书馆 里摆摊卖旧书,他买了本蔡义江先生写的《红 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书是九成新,它的上一任 主人在扉页上写了: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 “很显然,他已经放弃了这一瓢。但这本书我还 留着,偶尔拿出来‘饮一饮’”。 (见习记者胡静娴) 汉版“诗词大会”吸引万人参与 选手现场“飙诗”大战三十回合 春和景明 三镇高手汤湖论诗 改天换地震华中革故迎新气势雄开疆拓土东风劲放手一搏起峥嵘四方菁英车都梦十分春色汤湖涌年轮赠我如椽笔颂歌竞唱乐融融(注:昔年,左思十载写 成《三都赋》,众人争相传 抄,一时洛阳纸贵。 今朝,武汉开发区转型 升级创新发展,正大力打造 “四都”,即“车都”“机器人 之都”“智能家居之都”和 “通用航空之都”。) 四十年间沥寒 双区展宏图酒问青娥九通一 平进若何绿珠汤湖 国车都直下看山 勠力同一心是好景人更惊冠军 沌阳医院医务人员匡芳: 去年亚军今年夺冠 明年还想卫冕 亚军 资深媒体人文涛: 读诗可以抛除私心杂念 季军 媒体人刘光影: 喜欢边打乒乓球边背诗 专家观点 >>> 选手风采 诗心终不改坐论有汤湖欲借左公笔新篇赋四都开发区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四都新篇 太常引 谷雨为武汉开发区赋 “当我们想念家人时,可以吟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 我们意气风发的时候,可以吟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我 们遭遇烦恼时,可以吟诵‘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诗歌已经深深融入到我们民族的血液里去了。古典诗歌到了今天, 仍然是活的,一点也不陈旧。” 4月 24日,在“汤湖论诗”活动现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教授李敬一做点评,他长期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和新 闻传播学研究,曾主讲《百家讲坛》。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名片,比如西班牙人以塞万提斯为 豪,英国人以莎士比亚以荣,德国人有歌德,法国有雨果,俄国有托 尔斯泰,而我们有老庄孔孟、屈原、蔡文姬、陶渊明、李白、杜甫、韩 愈……群星灿烂,数不胜数。诗词歌赋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 遗产,一张沉甸甸、金灿灿的名片,让我们炎黄子孙深感自豪”。 李敬一说,学点古诗词,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感悟力,使人“脱 俗”,形成良好的个人作风和家风,“金钱、官职都是暂时的,古人说 富不过三代,只有文化才是永恒的财富,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 李敬一表示,学习古典文化,可以提升民族文化水准,增加民 族自信心、自豪感,帮助我们民族实现“中国梦”。普通人应该学点 诗,让诗歌成为生活必需品,形成光明向上的文化自信。 (记者康鹏) 武汉大学教授李敬一: 诗歌已融入了 我们民族的血液里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 写诗要委婉含蓄 感情要“藏”于诗中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4月 24日, “汤湖论诗”现场,来自三角湖小学新华校区的严雨晴等小朋 友,头戴青色头巾,身穿白色汉服,一边舞蹈,一边稚声稚气地朗诵。 这档名为《诵经习礼润童年》的节目,模拟的是古代儿童入学习礼的 场景,孩子们一个个相互打躬作揖,恭谨有礼。 沌口小学的秦子涵、刘俊熙等小学生,吟诵起了诸葛亮的《诫子 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 以致远……孩子们一字一句的念诵,引来台下观众阵阵掌声。 “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古典文化,我们学校的几个老师编了 这个节目,曾经在武汉开发区国际峰会等多个场合演出,广受欢迎, 还曾在比赛中获奖。”该校指导老师张传军介绍,参加演出的孩子们 多以三四年级学生为主,他们对这个节目很下功夫,平时早读、课堂 都时常诵读。“我们希望通过诵读,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我们民族 的古典文化,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记者康鹏) 花絮 >>> 58名小学生 衣袂飘飘吟诵经典 汤湖论诗比赛现场 记者任勇 摄 现场互动抢答环节,小观众争相举手 记者任勇摄 现场作诗环节,三位选手要在15分钟内现场赋诗一首 记者任勇摄 来自三角湖小学新华校区的小朋友们表演节目 记者任勇 摄 14 2018年 5月 14日 星期一 责编:冯欣楠 大车都

春版“诗和词大景会”明吸引万三人参镇与选高手现手 …cjrb.cjn.cn/images/2018-05/14/14/14R14C.pdf来”,“古人非常讲究平平仄仄的韵律,只不过现在我们用普通话朗

  • Upload
    others

  • View
    1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春版“诗和词大景会”明吸引万三人参镇与选高手现手 …cjrb.cjn.cn/images/2018-05/14/14/14R14C.pdf来”,“古人非常讲究平平仄仄的韵律,只不过现在我们用普通话朗

“我从小学开始就喜欢边打乒乓球边背古诗,这些古诗我现在还能倒背如流。”刘光影说,自己从四岁开始,受父亲的影响接触诗歌,喜欢找诗词书籍背诵,读小学时,就喜欢边打球边背诗,“许多朋友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其实这样背诵效率很高,也记得非常牢,算得上我的一门绝活”。

刘光影本职从事文字校对工作,“和文字打交道十几年了,虽然戴上了厚厚的眼镜,但每天还是要阅读大量的文学书籍。”刘光影表示,诗歌是最简练也是最深沉的文字表达形式,“我觉得这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每天乘坐地铁、中午休息等零碎时间,是刘光影的读书背诵时间,“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柳永和辛弃疾,虽然他们两人分别是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风格截然相反,但展现了诗词的不同面,都很有魅力。”刘光影表示,诵读古典诗词让人更加沉静和幸福。

此次参赛,刘光影坦言,获得季军非常意外,“赛前了解到,这次比赛的许多选手都有丰厚的诗词储备,我很紧张。短短一天时间内,我也认识了不少热爱诗词的朋友,下次可以同他们再‘较量’一番”。

(见习记者胡静娴)

“写诗最好用鲜活的场景勾勒出画面感,来表达感情。古人云,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情藏诗中,诗歌才富有神秘美感、镜头感。”4月24日,在汤湖论诗的决赛现场,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现场向观众传授写诗技巧。

他表示,古代诗歌美就美在委婉含蓄,不直白,“例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诗其实表达的是伤春情感,但诗人并没有直接抒发伤春惜春的感情,而是通过写景让读者自己体会,这样就有含蓄的美感了”。

王兆鹏还建议,市民读诗赏诗应该多背诵,最好把诗词“唱出来”,“古人非常讲究平平仄仄的韵律,只不过现在我们用普通话朗诵,没有了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和节奏美,所以我建议最好把诗词用旋律唱出来,摇头晃脑的读诗也可以”。

他表示,只有达到一定的诗词储备后,才能内化成自己的精神食粮,更好地体会古代文人墨客的诗韵诗律,“写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并非提笔就成诗,还是需要读者多背诗、多唱诗”。

(见习记者胡静娴)

武有华山论剑,文有汤湖论诗。“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日前,武汉开发区(汉南区)第四届汤湖春悦读书节暨 2018年汤湖论诗在汤湖戏院举行,10位选手着汉服,现场“飙诗”、对飞花令,即兴作诗,其中选手文涛与刘德书以“书”为主题现场“飙诗”,PK近三十轮,引得观众阵阵喝彩。“我还能再说十来句。”此轮获胜选手文涛笑言。

本次活动由武汉开发区工委(汉南区委)宣传部、武汉开发区(汉南区)教育局与长江日报车都编辑部联合主办,被称为汉版“诗词大会”。

据悉,活动于 4月 4日至 11日举行了初赛,以微

信平台答题的方式进行全民海选,11天中,共吸引近万人参与,参赛人数是去年的6倍,满分者多达100人,近一半人答题在 100分(满分 150分)以上,展现了武汉市民深厚的古文基础。

最终经过现场抢答、飞花令、现场作诗等环节的比拼,来自沌阳医院医务人员匡芳摘得冠军、来自媒体行业的文涛和刘光影获得亚、季军,分别拿走2000元、1500元和1000元的读书卡。

10位选手中,既有东风技术中心的工程师也有汉口一家金融公司的会计,还有小学教师、杂志编辑。记者现场发现,参赛选手中有一位“50后”选手,诗词储存量达到上千首,唐传臻今年64岁,是一名退休的语文教

师,他说,平时会把诗唱出来给孙子当“摇篮曲”,“孙子听到我唱的诗,很快就睡着了,有时还会咿咿呀呀跟着我一起唱”。“我手机里有个备忘录,随时记录写诗灵感。”选手

王明明将备忘录上的诗歌展示给记者看,“前几天,从地铁中出来,看到一个有些沧桑的女子,我就写了一首诗,发现岁月给了她沧桑也赋予了她智慧”。“去年我是观众,今年就成为选手了。”选手张敏是

《阅之声》杂志主编,张敏每天都坚持读书 1小时以上,家中藏书有三千多册,“诗词能让我发现生活之美,为写作提供灵感。”(记者康鹏 见习记者胡静娴 通讯员吕作璐 蒋秋雨)

“没想到今年能获得冠军,非常意外,也非常开心。”活动夺冠后,匡芳说。

匡芳是开发区沌阳医院的医务人员,去年参加了首届汤湖论诗,获得亚军。赛前她表示,去年“玩”得不过瘾,今年想再来挑战自己。匡芳称,今年参赛更加放松,“去年我都紧张到走路同手同脚了。”匡芳打趣道。

匡芳不仅是湖北省作协的会员,也是武汉市作协的签约作家,每天晚上匡芳都会抽出 1个多小时写作,保持这样的写作习惯已经 10余年了。“这一年我还是在坚持海量阅读,不断从

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匡芳说,每次写作完后,她都忍不住 跟“文友圈”的朋友们分享,大家会抽出一个时间“以笔会友”,拿作品互相品析,“这样能听到更多有趣的故事”。

在匡芳看来,写作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我曾经出过一本散文集,也写过长篇小说。写作不仅仅是保持手感,更多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沉淀”。“这次又结识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也

认识了很多厉害的大神,打心眼里佩服他们。”今后匡芳打算,继续笔耕不辍,多写诗歌,增加自己古典文化素养。 (见习记者胡静娴)

“汤湖气质绝佳,是个可以安放诗心的地方。”此次汤湖论诗决赛亚军文涛告诉记者,他一直喜爱诗词,但以前绝没有爱到过这种“强度”。“这几天为了备战汤湖论诗的决赛(特别

是飞花令),复习了一些诗词,生记硬背了很多,过程有点痛苦,但比赛过后有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感觉,收获很大,生命中又多了很多新朋友,既有因为比赛走到一起来的同道中人,也有过去不曾领略的佳句。”

文涛表示,上学读诗,一半是爱好,一半也

是希望自己能够在人群中有些与众不同。“现在读诗,可以抛除许多私心杂念”。“我最喜欢的诗人是曹操,他既能做大事,

又能写好诗,我很欣赏他,也一直在向他学习。”文涛说,在他上大学的时候,一次图书馆里摆摊卖旧书,他买了本蔡义江先生写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书是九成新,它的上一任主人在扉页上写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很显然,他已经放弃了这一瓢。但这本书我还留着,偶尔拿出来‘饮一饮’”。

(见习记者胡静娴)

汉版“诗词大会”吸引万人参与 选手现场“飙诗”大战三十回合

春和景明 三镇高手汤湖论诗

改天换地震华中,革故迎新气势雄。开疆拓土东风劲,放手一搏起峥嵘。四方菁英车都梦,十分春色汤湖涌。年轮赠我如椽笔,颂歌竞唱乐融融。

(注:昔年,左思十载写

成《三都赋》,众人争相传

抄,一时洛阳纸贵。

今朝,武汉开发区转型

升级创新发展,正大力打造

“四都”,即“车都”“机器人

之都”“智能家居之都”和

“通用航空之都”。)

四十年间沥寒暑,双区展宏图。把酒问青娥, 九通一平进若何?

绿珠汤湖 ,中国车都, 直下看山河。勠力同一心,道是好景人更惊。

冠军 沌阳医院医务人员匡芳:

去年亚军今年夺冠 明年还想卫冕

亚军 资深媒体人文涛:

读诗可以抛除私心杂念

季军 媒体人刘光影:

喜欢边打乒乓球边背诗

专家观点>>>

选手风采

诗心终不改,坐论有汤湖。欲借左公笔,新篇赋四都。

开发区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四都新篇

太常引谷雨为武汉开发区赋

“当我们想念家人时,可以吟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当我们意气风发的时候,可以吟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当我们遭遇烦恼时,可以吟诵‘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诗歌已经深深融入到我们民族的血液里去了。古典诗歌到了今天,仍然是活的,一点也不陈旧。”

4月24日,在“汤湖论诗”活动现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李敬一做点评,他长期致力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普及和新闻传播学研究,曾主讲《百家讲坛》。“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名片,比如西班牙人以塞万提斯为

豪,英国人以莎士比亚以荣,德国人有歌德,法国有雨果,俄国有托尔斯泰,而我们有老庄孔孟、屈原、蔡文姬、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群星灿烂,数不胜数。诗词歌赋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一张沉甸甸、金灿灿的名片,让我们炎黄子孙深感自豪”。

李敬一说,学点古诗词,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感悟力,使人“脱俗”,形成良好的个人作风和家风,“金钱、官职都是暂时的,古人说富不过三代,只有文化才是永恒的财富,可以一代代传承下去”。

李敬一表示,学习古典文化,可以提升民族文化水准,增加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帮助我们民族实现“中国梦”。普通人应该学点诗,让诗歌成为生活必需品,形成光明向上的文化自信。

(记者康鹏)

武汉大学教授李敬一:

诗歌已融入了

我们民族的血液里

中南民族大学教授王兆鹏:

写诗要委婉含蓄

感情要“藏”于诗中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4月24日,“汤湖论诗”现场,来自三角湖小学新华校区的严雨晴等小朋友,头戴青色头巾,身穿白色汉服,一边舞蹈,一边稚声稚气地朗诵。这档名为《诵经习礼润童年》的节目,模拟的是古代儿童入学习礼的场景,孩子们一个个相互打躬作揖,恭谨有礼。

沌口小学的秦子涵、刘俊熙等小学生,吟诵起了诸葛亮的《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孩子们一字一句的念诵,引来台下观众阵阵掌声。“为了让孩子们更加了解古典文化,我们学校的几个老师编了

这个节目,曾经在武汉开发区国际峰会等多个场合演出,广受欢迎,还曾在比赛中获奖。”该校指导老师张传军介绍,参加演出的孩子们多以三四年级学生为主,他们对这个节目很下功夫,平时早读、课堂都时常诵读。“我们希望通过诵读,让孩子们更深入地理解我们民族的古典文化,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记者康鹏)

花絮>>>

58名小学生

衣袂飘飘吟诵经典

汤湖论诗比赛现场 记者任勇 摄

现场互动抢答环节,小观众争相举手 记者任勇 摄

现场作诗环节,三位选手要在15分钟内现场赋诗一首 记者任勇 摄

来自三角湖小学新华校区的小朋友们表演节目 记者任勇 摄

14 2018年5月14日 星期一 责编:冯欣楠大 车 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