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编:白宏太 电话:010-82296669 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2017年9月6日 15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中国教师报 联合主办 当代教师风采 当代教师风采 做一名 有幸福力的教师 郑晓边 近期参加的两次活动,引发我对 “教师幸福力”的感慨和深入思考。 一次是接受华中师大人事处邀 请,为湖北省高校新进教师作了“高 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调适”的报 告。500位来自全省各高校的青年 教师济济一堂,带着开启教师职业生 涯的喜悦,认真思考做一名有幸福力 教师的秘诀。报告中,我与青年才俊 们做了“提升亲和力”的热身互动,分 享了教师的心理资本和要素、喜怒哀 乐以及应对职场压力与培养幸福力 的五心十法(建立信心、细心、宽心、 耐心和知心的办法),得到青年教师 们的热赞。看来,采用积极心理学的 理念教学,用参与互动、体验分享方 式教学和提升幸福力,是智慧地应对 职场压力的策略。 另一次是我作为全国特邀专 家,参与了深圳 2017“年度教师”评 选总决赛点评,碰巧遇到华中师大 外语专业毕业生、深圳外国语学校 教师甘磊。他被推选为2017深圳年 度教师之一,从教 16 年,希望做一 个麦田的守望者,用心守护每一个 学生。他提出双赢教学理念,从微 信语音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演讲能 力,用QQ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 力,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让无边界 教学课程取得重大突破。他坚信有 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学,创造性地 以歌励志,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 他从未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不忘 初心,只因为三个字:我愿意。从他 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鲜明体现出了 一位优秀教师的幸福力。 何为有幸福力的教师?作为国 家精品课程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讲教 授和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 估考察专家,我在30多年健康心理 学的教学生涯中是这样认识的: 有幸福力的教师就是习近平总 书记说的“四有”好老师—有理想 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 仁爱之心。他们心理在不断成长, 具有对人生和教育的积极心态,有 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价值观,情绪能 够自我调控与管理,有解决问题的 心理辅导技能;他们是亲和、开放、 知道自己局限、边界清晰、善于觉 察、正向表达的;他们能够培养出治 学、修身和济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 素养)的好学生。 有幸福力的教师具备教学能力、 教育能力和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有 爱心和健康人格。一个富于爱心的 教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更具 魅力,教师的情操、品行、道德、伦理、 气度、胸怀会通过各种途径方式渗 透、融合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有幸福 力的教师爱岗敬业、热情执着、人格 独立、富有爱心、公平正直、品行端 正;他们应该是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突 出成绩,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创新 性学术贡献,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并 赢得学生与社会的真心爱戴。 幸福不仅是感觉,更是一种能 力,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素养,包括 人的情感力、认知力、健康力、意志 力、抗挫力、德行力,等等。心理幸福 不仅是个体主观的感觉,还是社会康 宁的表征。师生与家庭幸福力的培 养是教师职业的终身使命! 幸福力建设已成为人类共同追 寻的社会目标。国家多部委联合印 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 意见》,提出了满足人民群众心理健 康服务需求,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 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大力促进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重视心理危机 干预和心理援助等心理健康服务,加 强职业人群、儿童等重点人群心理健 康服务,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 养,促进人才有序发展,这些都是当 今教师教育工作的“幸福指南”。 当代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幸 福力培养,已经成为教师职业训练的 关键内容。有幸福力的教师才能培 养出有幸福力的学生,有幸福力的教 育才能建设有幸福力的家园!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声音 教育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对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 的意义。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 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代表座谈时 指出,好老师的共同特质是“有理想信 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 心”。作为一位好老师,不仅要成为道 德情操上的合格者,而且要以德立身、 以德立学、以德树人。 适值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15周年之 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 要讲话精神,需要深入做好如何认识、如 何落实两个关键性问题。 重视自我成长,帮助学生筑梦 古语说“太上有立德”,立德是人生 至高的一重境界,也是大学教育的目 标。立德树人,首先是要重视师德的培 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素质关 乎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质量关乎人才培 养的规格。《尚书·说命》云“学学半”,《礼 记》说“教学相长”,这两个意思是一样 的,都认为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自我培 养、自我成长。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 告诫教师:“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 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先要造 就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 的模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孔子才强 调教师的示范意义:“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作为中国第 一位教师,特别强调自我提升、不断学习 的意义。 因此,教师一定不能放松自己的学 习,要以党章、党规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 话,尤其是要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 自己,时时衡量自己,以保证不落伍,做一 个合格的人民教师。高等师范院校是“教 教书之人,育育人之才”的摇篮,从 1902 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成立开始,百余年 来,北京师范大学一直践行着为国家培养 优秀教师人才和其他类型人才的教育功 能与职责。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 族兴。教师有德,则学生有德;学生有德, 则德化天下。所以,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的 师德水平,才能培养出有道德、高水平的 人才,才能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繁荣昌 盛于世界之林。 其次,要重视对学生的德教。习近 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 的中心环节。”当下世界文化交汇交融, 社会思潮多元交织,立德树人作为教育 的中心环节,具有时代的紧迫性。今天 的学生是未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 军,广大教师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 队”的筑梦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 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 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的形成和 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 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 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 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 好。”教书育人,德育当先。师者,传道受 业解惑也,传道就包含帮助学生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应该做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中国梦的积极倡导者,帮助青少年 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回归优秀传统,实现知行合一 教育者先受教,涵养德性,如何才能 做到立德精诚以树人呢? 一是依托传统树立崇高的立德树人 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 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 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 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底蕴,古语名 言诸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 止于至善”“君子进德修业”“芝兰生于幽 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 穷困而改节”“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 者也”,等等,启迪人于千古之后。立德树 人是沉甸甸的历史使命,经师与人师合 一,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中,明德、进德、 立德,生成以德育德、以德树人的崇高理 想。中华优秀传统还包括革命斗争的传 统,近代以来一代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探 索中国独立、强大的道路,前赴后继,英勇 牺牲,默默奉献,缔造了一个红色的传统, 其中的精神品质,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 承,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文化的 发展,充实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对学生进 行传统教育,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 历史,承载着当下,昭示着未来,高等学校 要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带头弘扬中华传统 的这份优秀“德”文化。 二是树立立德树人的模范和榜 样。“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 有大师之谓也”,德行高尚的名师,是学 校的一张张名片。赤县神州,名师荟萃, 古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据于德,依 于仁,游于艺,被誉为“万世师表”。近亦 有诸多德行高尚的名师,以北京师范大 学为例,诸如李大钊、黎锦熙、陈垣、钟敬 文、启功等,一大批名师先贤,弘文励教, 立德以树人,垂范后世。当下,我们也拥 有大量的好老师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 大的。名师者,人之模范也。善教者,使 人继其志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 草去”,以三寸粉笔,一颗丹心,一生秉烛 铸民魂,追步名师们育人的精诚之德,见 贤思齐,取法乎上,不断提升人格品质和 人格魅力,不断提高品德修养。 三是建立完善的立德树人践行体 系。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严把教师的录用 关口,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品德修养、价 值观念等内容是选聘教师的重要条件。 学校要采取各项举措,促进教师和学生的 共同进步与发展,通过文化沙龙、文体活 动、职业培训、专家讲座、人文论坛等多种 形式,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建立完 善的考核制度,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德育工 作管理,把关乎“德”的各种表现作为评奖 评优、人才推荐等的重要依据。全面深入 推进学校立德树人的整体工作,要做到体 系化和人性化相统一、实践性和理论性相 统一。 立德树人,是一个利他和利己的共同 体,德者得也;教育是双向的真善美,把真 善美传递给学生,同时自身也收获着真善 美。以德育人,以德传人,春风化雨,辉光 日新,久久为功。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 应该坚持中国特色,弘扬师者风范,培养 一流人才,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 家繁荣。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立德树人 师范天下 过常宝 过常宝 师德建设 退休前连续 3 年任教高三, 42 载满腔热情育人 应水平: 最舍不得的是讲台 通讯员 苏建红 俞施 立秋后的阳光依然炙烤着大地,浙江 省衢州高级中学(以下简称衢高)的校园 里新生军训的号角声在上空回荡,路边成 片盛开的波斯菊把校园点缀得生机勃 勃。一位长者缓缓地走在校园里,头发斑 白、拄着拐杖。他时而驻足观看学生的军 训列队,时而到教学楼走走看看,眼里满 是眷恋和不舍。 他就是衢高数学教师应水平。有人 叫他应老师,也有人叫他老爷子,还有人 叫他老外公。今年即将退休的他,已经在 教育一线坚守了 42 年。 2号教学楼二层最西头的教室,是原 高三(16)班的教室。空荡荡的教室,学生 们都已经离开了。应水平还记得 6 月 6 日 那天上午,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数学课的 情景。墙上的高考倒计时牌还剩下最后 一张“1”没有揭去。 应水平精神饱满地出现在课堂上,叮 嘱学生们考前准备、注意事项、考试技巧 等内容。当天晚自习,他早早坐到教室 里,“一是答疑,二是想再多看看学生”。 与其他高三老师不同,这是应水平教学生 涯中带的最后一届学生。今年 60 周岁的 他,9月将开启退休生活,教学生涯画上 句号。 那天晚上,学生们围着应水平问了 许多问题,有学科上的问题,也有心理上 的问题,他一直待到晚上9点半才离开 校园。那晚,应水平失眠了。“到了晚上, 心头很不是滋味。我舍不得学生,舍不 得讲台”。 第二天一大早,应水平依旧精神抖擞 地出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们拥抱、握 手、击掌,我要让他们知道,老师会给他们 力量”。 从1974年迈上三尺讲台,应水平先 后在金华永康的小学、初中担任过代课教 师和民办教师,衢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 到巨化中学任教,再到衢高任教至今。 虽然临近退休,但自 2015 年以来,应 水平连续三年任教两个高三班级的数学, 每周上 10节课,还有晚自习。“每天早晨 6 点多到学校,先改作业、备课,然后再到教 室给学生上课。”应水平说。多年来,他总 是办公室里来得最早、离开最迟的人。 应水平本可以干些清闲的活。在衢 高校园内,师生们最难忘的是这样一幕场 景:头发花白的应水平,拄着一根拐杖,缓 缓地走在校园里。应水平不仅患有耳石 症,还患有眩晕症,发病时会感到头晕目 眩。为了照顾他,学校领导多次提出要安 排他到非教学岗位,都被他婉言谢绝。“在 讲台上干到退休,这是我一辈子的理想。” 应水平说。 2012 年,应水平做了甲状腺手术,眩 晕症又经常复发。为了能够正常地备课、 批改作业,应水平自己设计了一张台面倾 斜的电脑台放在书桌上。走路时怕眩晕 失去平衡,就随身携带拐杖。 与应水平同在一个备课组的教师王 仙说:“应老师的敬业感染了我,比起应老 师,我们遇到的困难又算什么?” “应老师退休后,他使用过的这张电 脑桌将被学校博物馆永久收藏,这是衢高 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象征。”衢高校长周 晓天说。 陆偲是衢高2015届毕业生,也是应 水平的学生。每年寒暑假,她都会回到母 校,看望“老爷子”应水平。陆偲告诉记 者,刚升入高三时,她所在的班数学成绩 不太好,为此“老爷子”没少操心。身为数 学课代表的她,记得应水平为他们的付 出。一次她去办公室拿作业,发现老师脸 色不对,一问才知发烧了。“应老师坚持要 把数学课上完再请假。怕同学们担心,他 还不让我告诉大家。”陆偲含着泪说。那 节课,应水平脸色通红,但讲课依旧声音 洪亮。经过一年努力,陆偲所在班级的数 学成绩显著提高。 应水平每年都能收到几十封学生来 信。 “敬爱的应老师,暑假里听说新的数学老 师是个老人家,我感到不安和怀疑……后来 我才知道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这 是刚毕业的学生池阿秋写给应水平的信。 池阿秋是班上一位数学成绩并不突出的女 孩,为了帮助她学好数学,应水平总是不厌 其烦地为她答疑。就这样,池阿秋渐渐地不 再害怕数学了。 学生胡寒玥在信中说:“应老师,能 够遇见您是我高中生活中最幸运的事情 之一,超级开心能由您来教我们数学这 门课。” 这一封封信,应水平小心珍藏着。他 说,有空时就会翻出来看看,读到这些信, 不禁想起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我的喜 怒哀乐与学生分不开,我的生活与学生分 不开。”应水平说。 应水平深受学生喜爱,还因为他是个 多才多艺的老师。二胡、中医、养花…… 应水平兴趣爱好很广泛。他的办公桌上 摆满自己培育的小盆栽,既装点了办公 室,又展示着热爱生活的态度。 T恤加牛仔裤,一直是应水平夏天最 常见的着装搭配。“学生喜欢,所以我也喜 欢。”他乐呵呵地说。虽然因年纪原因,平 日的锻炼也只是散散步、走走路,但他与 学生一聊起足球,总是滔滔不绝,俨然是 一个久经足坛的老将。他讲故事也是一 个好手,尤其是讲起《西游记》,那叫一个 绘声绘色,形神兼备。 “人总是要退休的,能把自己的经验 心得告诉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是 很开心的事。”应水平对青年教师更是倾 囊相授。2013年,与应老师同组的青年 教师汤智翔参加市里的教学比武。“每一 次磨课,应老师都带着相机来帮我录制。” 汤智翔感激地说。上完课,应水平还不忘 细细地进行点评。前后不知磨了多少次, 最终汤智翔在教学比武中获得全市一 等奖。 在应水平的教学生涯中,先后获得了 许多荣誉。2015年,他荣获浙江省衢州 市第三届红烛奖,但他更高兴的是看到了 年轻教师的成长。这不,新学年开始,学 校虽然没有给他安排课,但他已经给自己 制订好听课和青年教师辅导计划。他表 示,只要身体允许,还会来学校参加教研 活动。 42年教书育人生涯,应水平用满腔 热情迎接一届届学生走进校园求学,又目 送一届届学生走向新的人生高度。如今, 他自己将被大家目送,告别那虽平凡却让 他一生钟爱的三尺讲台。 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应水平看重 的不是成绩或嘉奖。“荣誉再多,也比不上 学生、家长和同事对我的认可。”他说。 应水平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节数学课上为学生答疑 应水平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节数学课上为学生答疑

立德树人 师范天下 - chinateacher.com.cn · 学为例,诸如李大钊、黎锦熙、陈垣、钟敬 文、启功等,一大批名师先贤,弘文励教, 立德以树人,垂范后世。当下,我们也拥

  • Upload
    others

  • View
    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立德树人 师范天下 - chinateacher.com.cn · 学为例,诸如李大钊、黎锦熙、陈垣、钟敬 文、启功等,一大批名师先贤,弘文励教, 立德以树人,垂范后世。当下,我们也拥

主编:白宏太 电话:010-82296669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美编:孙东 电话:010-82296729 图片新闻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2017年9月6日 15版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中国教师报联合主办

当代教师风采当代教师风采

做一名有幸福力的教师

□□郑晓边

近期参加的两次活动,引发我对“教师幸福力”的感慨和深入思考。

一次是接受华中师大人事处邀请,为湖北省高校新进教师作了“高校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调适”的报告。500 位来自全省各高校的青年教师济济一堂,带着开启教师职业生涯的喜悦,认真思考做一名有幸福力教师的秘诀。报告中,我与青年才俊们做了“提升亲和力”的热身互动,分享了教师的心理资本和要素、喜怒哀乐以及应对职场压力与培养幸福力的五心十法(建立信心、细心、宽心、耐心和知心的办法),得到青年教师们的热赞。看来,采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教学,用参与互动、体验分享方式教学和提升幸福力,是智慧地应对职场压力的策略。

另一次是我作为全国特邀专家,参与了深圳 2017“年度教师”评选总决赛点评,碰巧遇到华中师大外语专业毕业生、深圳外国语学校教师甘磊。他被推选为2017深圳年度教师之一,从教 16 年,希望做一个麦田的守望者,用心守护每一个学生。他提出双赢教学理念,从微信语音教学培养学生的英语演讲能力,用 QQ 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让无边界教学课程取得重大突破。他坚信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学,创造性地以歌励志,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他从未忘记当初为什么出发,不忘初心,只因为三个字:我愿意。从他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鲜明体现出了一位优秀教师的幸福力。

何为有幸福力的教师?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讲教授和教育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估考察专家,我在 30 多年健康心理学的教学生涯中是这样认识的:

有幸福力的教师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四有”好老师——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他们心理在不断成长,具有对人生和教育的积极心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与价值观,情绪能够自我调控与管理,有解决问题的心理辅导技能;他们是亲和、开放、知道自己局限、边界清晰、善于觉察、正向表达的;他们能够培养出治学、修身和济世(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好学生。

有幸福力的教师具备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自我完善与发展能力,有爱心和健康人格。一个富于爱心的教师远比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更具魅力,教师的情操、品行、道德、伦理、气度、胸怀会通过各种途径方式渗透、融合到教学活动过程中。有幸福力的教师爱岗敬业、热情执着、人格独立、富有爱心、公平正直、品行端正;他们应该是在教学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创新性学术贡献,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并赢得学生与社会的真心爱戴。

幸福不仅是感觉,更是一种能力,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素养,包括人的情感力、认知力、健康力、意志力、抗挫力、德行力,等等。心理幸福不仅是个体主观的感觉,还是社会康宁的表征。师生与家庭幸福力的培养是教师职业的终身使命!

幸福力建设已成为人类共同追寻的社会目标。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满足人民群众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大力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等心理健康服务,加强职业人群、儿童等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心理健康专业人才培养,促进人才有序发展,这些都是当今教师教育工作的“幸福指南”。

当代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幸福力培养,已经成为教师职业训练的关键内容。有幸福力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幸福力的学生,有幸福力的教育才能建设有幸福力的家园!

(作者系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声 音

教育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对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014 年 9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与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好老师的共同特质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作为一位好老师,不仅要成为道德情操上的合格者,而且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树人。

适值北京师范大学建校 115 周年之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需要深入做好如何认识、如何落实两个关键性问题。

重视自我成长,帮助学生筑梦

古语说“太上有立德”,立德是人生至高的一重境界,也是大学教育的目标。立德树人,首先是要重视师德的培养。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素质关乎教育的质量,教育的质量关乎人才培养的规格。《尚书·说命》云“学学半”,《礼记》说“教学相长”,这两个意思是一样的,都认为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自我培养、自我成长。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告诫教师:“你要记住,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以前,自己就必须先要造就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孔子才强调教师的示范意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作为中国第一位教师,特别强调自我提升、不断学习的意义。

因此,教师一定不能放松自己的学习,要以党章、党规和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尤其是要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时时衡量自己,以保证不落伍,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高等师范院校是“教教书之人,育育人之才”的摇篮,从 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成立开始,百余年来,北京师范大学一直践行着为国家培养优秀教师人才和其他类型人才的教育功能与职责。教育强则国家强,人才兴则民族兴。教师有德,则学生有德;学生有德,则德化天下。所以,只有提高教师自身的师德水平,才能培养出有道德、高水平的人才,才能使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繁荣昌盛于世界之林。

其次,要重视对学生的德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当下世界文化交汇交融,社会思潮多元交织,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中心环节,具有时代的紧迫性。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广大教师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教书育人,德育当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传道就包含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应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倡导者,帮助青少年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回归优秀传统,实现知行合一

教育者先受教,涵养德性,如何才能做到立德精诚以树人呢?

一是依托传统树立崇高的立德树人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底蕴,古语名言诸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君子进德修业”“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等等,启迪人于千古之后。立德树人是沉甸甸的历史使命,经师与人师合一,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中,明德、进德、立德,生成以德育德、以德树人的崇高理想。中华优秀传统还包括革命斗争的传统,近代以来一代代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探索中国独立、强大的道路,前赴后继,英勇牺牲,默默奉献,缔造了一个红色的传统,其中的精神品质,既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充实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历史,承载着当下,昭示着未来,高等学校要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带头弘扬中华传统的这份优秀“德”文化。

二 是 树 立 立 德 树 人 的 模 范 和 榜样。“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德行高尚的名师,是学校的一张张名片。赤县神州,名师荟萃,古有“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他据于德,依

于仁,游于艺,被誉为“万世师表”。近亦有诸多德行高尚的名师,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诸如李大钊、黎锦熙、陈垣、钟敬文、启功等,一大批名师先贤,弘文励教,立德以树人,垂范后世。当下,我们也拥有大量的好老师榜样。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名师者,人之模范也。善教者,使人继其志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三寸粉笔,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追步名师们育人的精诚之德,见贤思齐,取法乎上,不断提升人格品质和人格魅力,不断提高品德修养。

三是建立完善的立德树人践行体系。教师队伍建设需要严把教师的录用关口,政治立场、理想信念、品德修养、价值观念等内容是选聘教师的重要条件。学校要采取各项举措,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通过文化沙龙、文体活动、职业培训、专家讲座、人文论坛等多种形式,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水平。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加强教师和学生的德育工作管理,把关乎“德”的各种表现作为评奖评优、人才推荐等的重要依据。全面深入推进学校立德树人的整体工作,要做到体系化和人性化相统一、实践性和理论性相统一。

立德树人,是一个利他和利己的共同体,德者得也;教育是双向的真善美,把真善美传递给学生,同时自身也收获着真善美。以德育人,以德传人,春风化雨,辉光日新,久久为功。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坚持中国特色,弘扬师者风范,培养一流人才,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繁荣。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

立德树人 师范天下□□过常宝过常宝

师德建设

退休前连续3年任教高三,42载满腔热情育人

应水平:最舍不得的是讲台□□通讯员 苏建红 俞 施

立秋后的阳光依然炙烤着大地,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以下简称衢高)的校园里新生军训的号角声在上空回荡,路边成片盛开的波斯菊把校园点缀得生机勃勃。一位长者缓缓地走在校园里,头发斑白、拄着拐杖。他时而驻足观看学生的军训列队,时而到教学楼走走看看,眼里满是眷恋和不舍。

他就是衢高数学教师应水平。有人叫他应老师,也有人叫他老爷子,还有人叫他老外公。今年即将退休的他,已经在教育一线坚守了42年。

2号教学楼二层最西头的教室,是原高三(16)班的教室。空荡荡的教室,学生们都已经离开了。应水平还记得6月6日那天上午,给孩子们上最后一堂数学课的情景。墙上的高考倒计时牌还剩下最后一张“1”没有揭去。

应水平精神饱满地出现在课堂上,叮嘱学生们考前准备、注意事项、考试技巧等内容。当天晚自习,他早早坐到教室里,“一是答疑,二是想再多看看学生”。与其他高三老师不同,这是应水平教学生涯中带的最后一届学生。今年60周岁的他,9月将开启退休生活,教学生涯画上句号。

那天晚上,学生们围着应水平问了许多问题,有学科上的问题,也有心理上的问题,他一直待到晚上 9 点半才离开校园。那晚,应水平失眠了。“到了晚上,心头很不是滋味。我舍不得学生,舍不得讲台”。

第二天一大早,应水平依旧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学生面前。“与学生们拥抱、握手、击掌,我要让他们知道,老师会给他们力量”。

从 1974 年迈上三尺讲台,应水平先后在金华永康的小学、初中担任过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衢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巨化中学任教,再到衢高任教至今。

虽然临近退休,但自2015年以来,应水平连续三年任教两个高三班级的数学,每周上10节课,还有晚自习。“每天早晨6点多到学校,先改作业、备课,然后再到教室给学生上课。”应水平说。多年来,他总是办公室里来得最早、离开最迟的人。

应水平本可以干些清闲的活。在衢高校园内,师生们最难忘的是这样一幕场景:头发花白的应水平,拄着一根拐杖,缓缓地走在校园里。应水平不仅患有耳石症,还患有眩晕症,发病时会感到头晕目眩。为了照顾他,学校领导多次提出要安排他到非教学岗位,都被他婉言谢绝。“在讲台上干到退休,这是我一辈子的理想。”应水平说。

2012年,应水平做了甲状腺手术,眩

晕症又经常复发。为了能够正常地备课、批改作业,应水平自己设计了一张台面倾斜的电脑台放在书桌上。走路时怕眩晕失去平衡,就随身携带拐杖。

与应水平同在一个备课组的教师王仙说:“应老师的敬业感染了我,比起应老师,我们遇到的困难又算什么?”

“应老师退休后,他使用过的这张电脑桌将被学校博物馆永久收藏,这是衢高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象征。”衢高校长周晓天说。

陆偲是衢高 2015 届毕业生,也是应水平的学生。每年寒暑假,她都会回到母校,看望“老爷子”应水平。陆偲告诉记者,刚升入高三时,她所在的班数学成绩不太好,为此“老爷子”没少操心。身为数学课代表的她,记得应水平为他们的付出。一次她去办公室拿作业,发现老师脸色不对,一问才知发烧了。“应老师坚持要把数学课上完再请假。怕同学们担心,他还不让我告诉大家。”陆偲含着泪说。那节课,应水平脸色通红,但讲课依旧声音洪亮。经过一年努力,陆偲所在班级的数学成绩显著提高。

应水平每年都能收到几十封学生来信。“敬爱的应老师,暑假里听说新的数学老师是个老人家,我感到不安和怀疑……后来

我才知道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师……”这是刚毕业的学生池阿秋写给应水平的信。池阿秋是班上一位数学成绩并不突出的女孩,为了帮助她学好数学,应水平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她答疑。就这样,池阿秋渐渐地不再害怕数学了。

学生胡寒玥在信中说:“应老师,能够遇见您是我高中生活中最幸运的事情之一,超级开心能由您来教我们数学这门课。”

这一封封信,应水平小心珍藏着。他说,有空时就会翻出来看看,读到这些信,不禁想起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我的喜怒哀乐与学生分不开,我的生活与学生分不开。”应水平说。

应水平深受学生喜爱,还因为他是个多才多艺的老师。二胡、中医、养花……应水平兴趣爱好很广泛。他的办公桌上摆满自己培育的小盆栽,既装点了办公室,又展示着热爱生活的态度。

T恤加牛仔裤,一直是应水平夏天最常见的着装搭配。“学生喜欢,所以我也喜欢。”他乐呵呵地说。虽然因年纪原因,平日的锻炼也只是散散步、走走路,但他与学生一聊起足球,总是滔滔不绝,俨然是一个久经足坛的老将。他讲故事也是一个好手,尤其是讲起《西游记》,那叫一个

绘声绘色,形神兼备。“人总是要退休的,能把自己的经验

心得告诉青年教师,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是很开心的事。”应水平对青年教师更是倾囊相授。2013 年,与应老师同组的青年教师汤智翔参加市里的教学比武。“每一次磨课,应老师都带着相机来帮我录制。”汤智翔感激地说。上完课,应水平还不忘细细地进行点评。前后不知磨了多少次,最终汤智翔在教学比武中获得全市一等奖。

在应水平的教学生涯中,先后获得了许多荣誉。2015 年,他荣获浙江省衢州市第三届红烛奖,但他更高兴的是看到了年轻教师的成长。这不,新学年开始,学校虽然没有给他安排课,但他已经给自己制订好听课和青年教师辅导计划。他表示,只要身体允许,还会来学校参加教研活动。

42 年教书育人生涯,应水平用满腔热情迎接一届届学生走进校园求学,又目送一届届学生走向新的人生高度。如今,他自己将被大家目送,告别那虽平凡却让他一生钟爱的三尺讲台。

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应水平看重的不是成绩或嘉奖。“荣誉再多,也比不上学生、家长和同事对我的认可。”他说。

应水平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节数学课上为学生答疑应水平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节数学课上为学生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