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BCN 3106 散散 散散 4 散散散散 散散 散散散散 4.0 内内内内 散散散散散散 散散散 散散散散散散散 散 散散 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 、、、 散散散散散 4.1 内内内内 散散散散散散散 散散散 散散散散散 《》 散散 散 散 一。(1770) 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 散散散散散 ,, 。 散散散散散散 散散散散散 ,。 散散 •散 《》“散 ,一 散散散散散散 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 散 一! 散散散散 散 散散散散散散散散 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 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散 ,。, b. 内内 《》 117 散散散散 b. 散散 散散散散散 《》

BCN3106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BCN3106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单元 4骈文选读、现当代散文的类型、特征与发展概况

、现当代散文选读

4.0 内容提要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会认识现当代散文的类型、特征与发展概况。本单元的基本内

容还包括骈文和现当代散文选读的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介绍、作品的主题思想、内

容大意和作品鉴赏。

4.1 单元架构

你听过哀祭文吗?

汪中的《哀盐船文》就是一篇哀祭文。乾隆三十五年(1770),扬州仪征沙漫洲附近江

面凑泊之盐船失火,惨不忍睹。汪中描写其况,深致哀痛。在《哀盐船文•序》内,

杭世骏称其文“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

你准备好了吗?

让我们齐来回顾那惊心动魄的一刻吧!

此文是汪中作品中的传世名篇,也是古代骈文中的绝作。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篇难

得的集中描写火灾景象和惨状的文章,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117

骈文选读

b. 汪中《哀盐船文》

Page 2: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b. 汪中《哀盐船文》

1. 原文:

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乙卯,仪征盐船火,坏船百有三十,焚及溺死者千有四百。

是时盐纲皆直达,东自泰州,西极于汉阳,转运半天下焉。惟仪征绾其口,列樯蔽空,

束江而立,望之隐若城廓。一夕并命,郁为枯腊,烈烈厄运,可不悲邪?

  于时玄冥告成,万物休息,穷阴涸凝,寒威凛慄,黑眚拔来,阳光西匿。群饱方

嬉,歌咢宴食,死气交缠,视面惟墨。夜漏始下,惊飙勃发,万窍怒号,地脉汤决,

大声发于空廓,而水波山立。

  于斯时也,有火作焉。摩木自生,星星如血。炎火一灼,百舫尽赤。青烟睒睒,

熛若沃雪。蒸云气以为霞,炙阴崖而焦爇。始连檝以下碇,乃焚如以俱没。跳踯火中,

明见毛发。痛謈田田,狂呼气竭。转侧张皇,生涂未绝。倏阳焰之腾高,鼓腥风而一

吷。洎埃雾之重开,遂声销而形灭。齐千命于一瞬,指人世以长诀。发冤气之焄蒿,

合游氛而障日。行当午而迷方,扬沙砾之嫖疾。衣缯败絮,墨查炭屑,浮江而下,至

于海不绝。

  亦有没者善游,操舟若神,死丧之威,从井有仁,旋入雷渊,并为波臣。又或择

音无门,投身急濑,知蹈水之必濡,犹入险而思济。挟惊浪以雷奔,势若 而终坠;

逃灼烂之须臾,乃同归乎死地。积哀怨于灵台,乘精爽而为厉。出寒流以浃辰,目睊

睊而犹视。知天属之来抚,憖流血以盈眦;诉强死之悲心,口不言而以意。

  若其焚剥支离,漫漶莫别,圜者如圈,破者如玦。积埃填窍,攦指失节。嗟狸首

之残形,聚谁何而同穴。收然灰之一抔,辨焚馀之白骨。呼呜,哀哉!

118

Page 3: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且夫众生乘化,是云天常,妻孥环之,绝气寝床,以死卫上,用登明堂,离而不

惩,祀为国殇。兹也无名,又非其命,天乎何辜,罹此冤横!游魂不归,居人心绝。

麦饭壶浆,临江呜咽。日堕天昏,悽悽鬼语。守哭迍迍,心期冥遇。惟血嗣之相依,

尚腾哀而属路。或举族之沈波,终狐祥而无主。悲夫!丛冢有坎,泰厉有祀,强饮强

食,冯其气类。尚群游之乐,而无为妖祟!人逢其凶也邪?天降其酷也邪?夫何为而

至于此极哉!

 

2. 译文:

乾隆三十五年十二月乙卯日,停泊在仪征县境江面上的盐船发生了火灾,共焚毁船只

一百三十艘,烧死和淹死了一千四百多人。当时,成批转运出去的盐粮,由东始自泰

州,向西直达汉阳,几乎遍及半个中国。而仪征正是控扼盐船来往的水路要津。这里

船只聚集,桅杆遮蔽天空,沿江林立,远远望去,隐隐约约宛若城廓。但却在一个晚

上同归于尽,死者都变成了烧焦的肉干。平白遭受如此剧烈的火灾,这能不悲伤么?

  当时,冬令将尽,万物沉静,残冬岁尾阴气凝固,分外严寒,黑色的云雾突然纷

拥而至,夕阳早已西下。人们吃着晚饭,席间还击鼓歌唱以为嬉乐,岂料死神步步迫

近,只见晦暗的脸色显示出凶兆。天色刚近黄昏,狂风怒起。万千孔穴响起刺耳的呼

啸。江河流水汹涌澎湃,可怕的声响震撼于旷野长空,巨浪象小山一样矗立水面。

  正在这时,发生了火灾。木船相磨擦起火,只见星星点点殷红如血。大火一烧,

百十条盐船一片赤焰。青紫色的浓烟滚滚,飞火之下的船物就象是用沸水浇灌的雪堆,

融化迅疾。烈火还将天上的云气蒸烤成红霞,连背阴的崖岸也被烘焦。船只本是连接

在一起下锚停泊,因而便统通烧毁沉没。船民纷纷奔窜于烈火中,火焰映照出他们的

头发。他们痛苦万状,狂呼乱喊,直至声疲力竭;或翻来覆去,惊惶失措,可怜还未

断气。忽然,明亮的火焰再次升腾起来,随着一阵腥风吹过,重又发出烧灼的细响。

及至烟灰尘雾消散,被烧的船民客子一齐声销迹匿。千余人命,在一瞬之间,向人世

永诀。这些屈死的鬼魂,冤气和合着四溢的凶气,遮掩了日色。将到第二天中午,这

119

Page 4: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股冤气就象迷失了方向一样四处漂荡,以至飞沙走砾。被烧烂的碎衣片和破棉絮,以

及烧焦的木渣炭屑,漂浮江面而下,至海不绝。

  也有一些会游泳的人,他们平时操舟若神,如今冒着死亡的威胁,下水去救人,

却被卷入水底,同样丧生殒命。还有些遇难者逃生无路,被迫跳入急流,明知下了水

一定被淹死,但还是冒险而希求得救。谁知波涛汹涌,势若奔雷,这些人眼看快爬上

岸了,最终还是沉了下去。他们逃脱被烧烂的厄运仅仅一刹那,却仍然同样难免一死。

死难者心里充满了哀怨悲苦,冤魂必定会化作厉鬼时时作祟。十二天以后,死尸漂浮

出寒冷的江面,他们仍斜瞪着眼睛而不瞑目。当知道自己的亲人凭吊慰抚而至,眼眶

里便充满了血水,似乎在倾诉不幸遭难的内心悲伤,即使不能开口说话,却能理解他

们的遗愿。

  死尸有的被烧得肢体不全,有的被烧得模糊不清。有的尸体蜷曲,有的尸体破损。

或者七窍充塞着尘埃,或者被折断的手指脱离了骨节。可叹这些尸体纵盛入棺槨,也

是残缺不全的,同一个墓穴里不知名姓的冤鬼聚在一起!即使收殓一捧燃灰,也难以

分辨是谁的白骨。啊呀,多么可悲啊!

  人生在世,若能顺应自然规律而死去,那才是正常的。比如妻子儿女们四周环立,

在病床上断气;又如因保卫国君而死,虽身首异处,却能策功序德于明堂,而成为国

牺牲的烈士。但这些遇难者却死得没有意义,何况又非善终。老天啊,这些人有何罪

过,非得遭受这样的横死冤屈呢?这些冤魂游荡不归,活着的亲人多么悲痛欲绝!他

们捧着祭奠亡魂的酒类、食品,正临江洒泪。但见天昏地暗,似闻鬼魂凄语。他们驻

足江畔,哀哭亡灵,留恋难返,心里希望能在阴曹地府里同亲人相遇。而那些死者的

嫡亲子女更是相互搀扶着,大放悲声,在路上随时可见。甚至有举族为此沉江者,终

于落得无子无孙的悲惨结局。多么可悲啊!这么多人埋葬在一处坟墓,日后将祀祭那

死而无后者的祠宇。鬼魂啊,尽力吃一些、喝一些罢,凭着气味相投,你们互相结合

120

Page 5: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吧。希望你们以群游之乐为重,而不要兴妖作怪。倒底是人逢其凶呢,抑或老天有意

施其酷烈呢?为什么会发生这悲惨至极点的事故呢?

3. 注释:

[1] 这是一篇哀祭文。乾隆三十五年(1770),扬州仪征沙漫洲附近江面凑泊之

盐船失火,惨不忍睹。作者描写其况,深致哀痛。杭世骏称其文“惊心动

魄,一字千金” (《哀盐船文•序》) 。

[2] “乾隆”句:《嘉庆扬州府志》作“乾隆三十六年十月”,《道光仪征县

志》记为“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记年异。乙卯,即农历十九日。

[3] 仪征:清属扬州府,长江下游重要河运转运码头,今江苏省仪征市。

[4] 盐纲:明清盐业实行统销,由列名纲册的盐商赴盐场运销。这里指盐纲运

盐船。

[5] 泰州:盐产地,清属扬州府。

[6] 汉阳:今武汉汉阳区。

[7] 绾 (wǎn) 其口:控扼盐运之通道。绾,钩联,绾结。

[8] 列樯蔽空:船上的桅杆排列,遮蔽天空。

[9] 并命:同时丧命。

[10] 郁为枯腊 (xī) :烤成干肉。郁,通燠(yù),烤。枯腊,干肉。

[11] 玄冥:主冬令之神。《礼记•月令》:“冬季之月,其神玄冥。”告成:

完成使命。此句谓冬令将尽。

[12] 穷阴:指极其阴沉之气。李华《吊古战场文》:“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

隅,积雪没胫,坚冰在后。”涸(hé河)凝:指阴气极盛,几至凝结。

121

Page 6: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13] 黑眚 (shěng) :古代谓五行中由水气而生的灾祸。五行中水为黑色,故

称。拔来:突然而来。

[14] 歌咢 (è) :犹歌呼。《诗经•大雅•行苇》:“或歌或咢。”高亨《诗

经今注》:“唱而有曲调为歌,唱而无曲调为咢。”

[15] 视面惟墨:脸上呈现晦气之色。墨,黑气。

[16] 夜漏始下:黑夜刚来。夜漏,因古代用铜壶滴漏计时,故云。

[17] 飙 (biāo) :暴风。

[18] 万窍怒号:形容暴风大作,地上千穴万孔都发出吼叫声。

[19] 地脉:地的脉络。此指长江。荡决:震荡涌溢。

[20] 摩木自生:《庄子•外物篇》:“木与木相摩则然 (燃) 。”

[21] 星星如血:形容星星之火显明刺目。

[22] 睒 (shǎn) 睒:光焰闪烁貌。

[23] 熛 (biāo) 若沃雪:火焰迸飞入水,如同沸水浇雪一样。熛,迸飞的火焰。

沃雪,枚乘《七发》:“如汤沃雪。”

[24] 阴崖:阴暗潮湿的堤岸。焦爇(ruò):烧焦。爇,灼热。

[25] 连楫:船连在一起。楫,船桨,代指船。下碇:犹今言抛锚。碇,停泊时

为稳定船身用的石墩。

[26] 焚如以俱没:一起焚烧而沉没。如,语助词。

[27] 痛謈 (pó) :疼痛地呼叫。田田:哀哭声。《礼记•问丧》:“妇人不宜

袒,故发胸.击心.爵踊,殷殷田田,如坏墙然,悲哀痛疾之至也。”

122

Page 7: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28] 张皇:慌张,惊慌。

[29] 生涂:生路。

[30] 倏 (shū舒) :迅疾。阳焰:明亮的火焰。

[31] “鼓腥风”句:腥风吹过,发出一种轻微的声音。吷(xuè),轻微的气流

声。《庄子•则阳》:“吹剑首者,吷而已矣。”司马彪注:“吷,吷然

如风过。”

[32] 洎 (jì) :及,到。

[33] 声销而形灭:火灭后,人不但没有喊声,形体也消失了。

[34] 焄蒿 (xūn hāo) :《礼记•祭义》:“众生必死,死必归土,……其气

发扬于上为昭明,焄蒿凄怆,此百物之精也。”注:“焄,谓香臭也;蒿,

谓气蒸出貌也。”此指死人的冤气散发。

[35] 游氛:游荡于空中的凶气。氛,凶气。

[36] 当午:正午。方:方向。

[37] 嫖 (piāo) 疾:轻捷。

[38] 衣缯 (zēng) 败絮:指衣服的碎片。缯,丝织品的总称。

[39] 查:烧焦的木头。查,同“楂”。

[40] 从井有仁:下井救人。此指涉险救人。语出《论语•雍也》:宰我问曰:

“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其为然也?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孔颖达注:“仁者必济人于患难,故问有仁

者堕井,将自投下从而出之不乎?”

[41] 雷渊:有雷神的深渊。《楚辞•招魂》:“旋(xuàn)入雷渊,靡散而不可

123

Page 8: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止些。”

[42] 波臣:犹言水族。《庄子•外物》:“(鲋鱼曰)我东海之臣也,君岂有升

斗之水活我乎?”

[43] 择音无门:找不到避火的地方。音,通“荫”,遮蔽,可以躲避的地方。

[44] 急濑 (lài) :湍急的水流。

[45] 濡 (rú) :沾湿,这里指淹没。

[46] 思济:希望得到援救。

[47] 隮 (jī) :上升。

[48] 灵台:指内心。《庄子•庚桑》:“不可内于灵台。”

[49] 乘:依恃。精爽:灵魂。厉:厉鬼。《左传•昭公七年》:“是以有精爽

至于神明,匹夫匹妇强死,其魂魄犹能冯依于人,以为淫厉。”

[50] “出寒流”句:谓遇难者的尸体从冰冷的江水中漂浮出来,已有十二天了。

浃(jiā)辰,古代以干支纪日,自子至亥一周为十二天,称之为浃辰。浃,

周匝。

[51] 睊 (juàn) 睊:侧目相视的样子。这里说死者死不瞑目。

[52] 天属:即天性之亲,指父子.兄弟.姐妹等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抚:抚慰,

悼念。

[53] “慭 (yìn) 流血”句:说死者眼眶流血。据说人暴死后,亲人临尸,尸

体会眼.鼻出血,以示泣诉。慭,又作“慭”,伤痛。眦(zī),眼眶。

[54] 强死:横死,暴死。

[55] 意:表情,示意。

[56] 焚剥支离:肢体被烧得残缺不全。支离,分散。

124

Page 9: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57] 漫漶 (huàn) :模糊不清。

[58] 圜 (yuán) :同“圆”。

[59] 玦 (jué决) :环形而有缺口的玉器。

[60] 积埃填窍:尸体七窍充满泥土灰尘。窍,七窍,指口.鼻.眼.耳七孔。

[61] 攦 (lì) 指:手指折断。节:骨节。

[62] 狸首:指形体残缺。韩愈《残形操序》:“《残形操》,曾子所作。曾子

梦一狸,不见其首,而作此曲也。”

[63] “聚谁何”句:谓不知姓名的人被同葬在一个坑穴里。谁何,谁人。

[64] 然:同“燃”。一抔(póu):一掬,一捧。

[65] 乘化:顺应自然规律而死。

[66] 妻孥:妻子和儿女。

[67] 以死卫上:因保卫国君而死。

[68] 用:因而。登明堂:指受尊敬,享祭祀。明堂,古代帝王宣政教.行祭典

的地方。

[69] 离而不惩:《楚辞•九歌•国殇》:“首身离兮心不惩。”不惩,不悔。

[70] 国殇:为国事而死的人。

[71] 居人:留存者。指活着的亲人。

[72] 麦饭壶浆:带着酒饭来祭祀。麦饭,麦子做的饭,引申为粗粝的饭食。

[73] 迍邅 (zhūn zhān) :难行貌。

[74] 血嗣:嫡亲的儿孙。

[75] 腾哀:放声大哭。属路:路上接连不断。属,连续。

125

Page 10: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76] 狐祥:语出《战国策•楚策》:“父子老弱俘虏,相随于路,鬼狐祥而无

主。”狐祥,谓彷徨,徘徊无依之意。

[77] “丛冢”句:那些无主的死者在乱葬的坟中也有自己的圹穴。坎,坑,墓

穴。

[78] 泰厉:死而无后的鬼。《礼记•祭法》:“王为群姓立七祀:曰司命,曰

中溜,曰国门,曰国行,曰泰厉……”疏:“曰泰厉者,谓古帝王无后者。

此鬼无所依归,好为民作祸,故祀之也。”

[79] “强饮”二句:勉强吃点喝点,凭借着鬼友之间的气味相投而度日。冯,

同“凭”,凭借。类,一致,投合。这里是安慰鬼魂的话。

[80] “尚群游”句:表示劝勉之词。祭中常用“尚飨”一语,此即仿用之。

4. 作者:

汪中(1745—1794),清代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汪中的骈文不模仿古人,不堆

砌辞藻,“长于讽谕”,气势浑厚,感情真挚,独具一格。《哀盐船文》、《广陵

对》等为传世名篇。

5. 写作背景:

扬州是中国食盐的供应基地,也是清政府南粮北运船舶必经之咽喉。扬州的盐商

“侨寄户居者,不下数十万”。江面盐船多得一眼望去如同城郭。乾隆 36 年十二

月二十五日(1772 年 1 月 29日) ,江苏仪征沙漫洲处的长江江面上盐船发生发生

了严重的火灾,焚毁盐船 130余只,烧死和溺死 1400余人,是一场特大火灾。当

时作者正回乡省亲,目睹船难惨状,遂写下此文,以志哀悼。此文极大地宣泄出了

对民生疾苦的悲悯,使他成为了清代骈文的第一高手。

126

Page 11: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6. 主题思想:

文中真实地再现了一场灾难的悲惨情状,对无辜罹难者深表悲哀和怜悯,进而对冥冥

之中的莫测命运表达了一种惶惑和恐惧之情。

7. 艺术特色

1.报告文学的性质

详细报告事件发生地点;时间;经过,与后代报告文学相似,可视为中国报告文学之滥

觞。

2.叙事生动,描写细致。

文章描述失火情状,一面以时间先后为主轴,统率整个事件的描写次序;一面又从失

火时的环境、氛围、船民垂死挣扎及死后形骸枯焦的各种凄惨景象展开,多方面地再

现出当时火焰冲天、烟雾迷漫、群声嘶号、焦尸浮江的惨况;描绘逼真,设喻贴切,

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3.情感流走,控纵自如。

此文通篇流贯着哀矜痛苦的悲悯之情,这与作者能熟练运用骈文的艺术技巧密不可分。

首先是承继了六朝骈文长于抒情、善于夸饰的特点,讲究对偶和用韵恰恰增强了 文章

的咏唱情味和声调之美,更显凄楚动人;其次是把用典、藻采化解在对场面和人物的

具体描写中,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地。

4. 运笔圆活,富于辞采。

此文既有全景的鸟瞰,又有局部的刻划;描写之中情感洋溢,叙事之末归于议论,笔

法灵活,气脉贯通,一洗传统骈文板重、粘滞之弊。

127

Page 12: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5.此文的语言极具表现力和感染 力,既有骈文句式整齐、音律和谐的优点,又骈散兼

行,挥洒自如,似信笔写成,故语言典雅而不失其自然,工整而不失其生动。

收集资料, 练习:

搜集报告文学的写作要素 ,并以此特征检视《哀盐船文》是否具备“报告文学”的特

点,并作摘要,然后把它收进学习档案记录。

思考:

1.根据船民遇难事件,讨论和评述船民的遭遇。

2.根据内容描述,引例说明篇章的艺术感染力。

参考书目

1.吴功正《古文鉴赏辞典》

2.赵杏根《论江都诗人汪中》

3.李采芹《汪中〈哀盐船文〉评析》

休息:

各位同学,相信累了吧!就休息一下再看下一个课题。

4.3 现当代散文的类型、特征与发展概况

128

Page 13: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什么是现代散文?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

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

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

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思考

想一想,什么是现当代散文?

参考书目

欲更深入了解现当代代散文蓬勃发展的原因,你可以参考:

1.郑明娳《现代散文类型论》

2.沈义贞《论现代散文的类型》

4.3 现当代散文的类型、特征与发展概况

129

Page 14: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4.3.1`前言

“现、当代散文”,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现代散文”,是指由“五四”到“建国”这

30 年间的散文创作;“当代散文”,则是指开国后直至今天的散文创作。

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四运动的最大

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中国新文学和世界

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主体地位,激活了“散文的

‘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散文的写作从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 由“白话”替代了“文言”,在“文字媒体”的

使用上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内容

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由“文章”上升为“文学”,则又极大

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

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 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

搜集资料

试搜集有关散体文、骈文和赋的参考资料,然后区分三者之间的异同,并绘成图表。

   休息

你累了吧?好好休息,然后再继续下一个课题。

130

Page 15: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4.3.1 现当代散文的类型

中国现代散文就是在吸收外来思潮和接受固有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形式丰富多

样,举凡杂感、短评、随笔、速写、游记、书信、日记、报告、通讯、特写等等,都

可以归入它的范畴。散文所具有的议论、抒情和叙事的因素往往融为一体,却也总有

所侧重,根据不同的情况,大体上可以区分为议论性散文、抒情性散文和叙事性散文

三种类型。

4.3.2 现当代散文的特征

新文学的散文始于文学革命,20 年代便呈现出繁荣的景象。报刊的繁盛,文学流派

纷纷形成,许多知识分子走上十字街头,甚或走出国门,增加了阅历,扩大了眼界,

西学东渐更新了知识和观念,这一切都造成了新文学运动中现代散文的繁荣,也决定

了现代散文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是:

  第一,五四运动对于“人”的观念的发现,影响于散文,便是表现个性,革新了

散文的内容。郁达夫说传统的“散文之心”是“尊君、卫道、与孝亲”,现代散文是

对传统的“散文之心”的背离。

  第二,扩大了表现生活的范围。《人间世》发刊词曾有“宇宙之大,苍蝇之微,

无不可谈”的话,以幽默的语言道出了现代散文的这一特点。但中国现代散文创作的

主流是对社会、人生问题的关注,这是文学革命兴起后散文作家的共同特点。

  第三,文体多样,表现自由,不拘一格。

  第四,承受了世界文学的广泛影响,英国的小品,蒙田的随笔,尼采的箴言警句,

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泰戈尔、厨川白村在 20 年代对中国散文的文体、风格都或直接

或间接地发生过影响。

  第五,新文学运动初期和 20 年代现代散文,都表现着散文作者们的深厚的学养,

在思想、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鲁迅式的杂文,周作人的小品,冰心、朱自清的

文笔对后来散文的发展都发生过或仍在发生着深刻的影响。

131

Page 16: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4.3.3 现当代散文的发展概况

在“五四”以来的现代散文创作中,最早发端和得到发展的是议论性散文。由于当

时正在展开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这种说理的文字就特别发达起来,当时除

有很多政治性、社会性的论文之外,也出现了一些具有文学色彩的议论文字,象《新

青年》杂志刊登的李大钊的《青春》、《今》,和陈独秀的《偶象破坏论》、《克林

德碑》就是这样的作品。

  

《新青年》杂志从第 4卷第 4号(1918 年 4 月)起,还增设了“随感录”这个栏

目,陆续发表陈独秀、刘半农、钱玄同等人撰写的短小精悍的议论文字,猛烈地攻讦

了封建主义的痼疾。其中,刘半农的文章,在抨击论敌时嬉笑怒骂,寓庄于谐,极尽

揶揄与夸张之能事。与此同时,还有不少重要的报刊杂志也都增设类似的栏目,在这

一年 12 月创刊的《每周评论》和 1919 年 8 月创刊的《新生活》,就都设有“随感

录”的栏目。在这类有关社会和文化思想的评论文字中,有不少都写得生动晓畅,淋

漓尽致,很有文学意味,它们的大量出现,促进了议论性散文的发展和繁荣。

在《新青年》“随感录”中最精辟的文字,是由鲁迅所撰写的。他尖锐地抨击那些吹

嘘保存“国粹”的顽固派, “都是‘现在的屠杀者’”(《随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

者》),“没一件不与蛮人的文化(?)恰合”(《随感录四十二》),如果还要保

存“国粹”,将会发生的严重后果是“中国人要从‘世界人’中挤出”(《随感录三

十六》),识见精深,启人深思。鲁迅还发表了不少篇幅略长的议论性散文,对封建

专制制度和它所 造成的腐化与愚昧,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剖析。这些作品充满了深沉而

炽热的感情,不仅思想深刻,在艺术上也很有魅力,将议论性散文提到了前所未有的

境界。他终 生都撰写这种议论性散文,作为鞭挞反动派以及旧制度、旧思想的武器,

以独创的艺术形式,广泛地总结了有关社会与文化思想斗争的经验和规律。议论性散

132

Page 17: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文是鲁 迅的文学遗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由鲁迅参加奠基和开创的这种议论性散

文,后来通常都被称为“杂文”。这种文体在现代散文史和现代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

的地位。

抒情性散文在“五四”时期常被称为“美文”,它的出现和成长,对于保卫和繁

荣新文学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证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

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鲁迅《小品文的危机》)。它的出现稍晚于杂文,然而在

后来获得了很大的发展。

冰心是较早撰写抒情性散文的作者,她的《笑》、《往事》与《寄小读者》,奠

定了她在散文创作中的地位。她经常赞颂的主题是母爱、童心和美好的大自然风光,

这本身就是对于冷酷和僵化的封建伦理观念的冲击。她的文笔也委宛隽秀,清新明媚,

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比起冰心来,叶绍钧的散文创作更能跟上时代的发展,

他的散文集《剑鞘》(与俞平伯合著)和《脚步集》中那些吟味社会人生的文字,写

得谨严切实,朴素隽永。他在“五卅”以后的有些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周

作人是“五四”时期提倡抒情性散文最力的作者,他的《美文》一文对于此类散文的

创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收录于《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和《谈虎集》中的

抒情小品,写得苍劲古朴,舒徐自如,往往于淡泊之中显出一股凌厉之气,发生过不

小的影响。但那些品赏草木虫鱼,沉溺于说理谈玄的作品,却流露出封建士大夫式的

闲情逸致。

在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中,朱自清也是一个重要的散文作家。他具有多种文字风格,

像《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写得绮丽纤秾,情景交融;《荷塘月色》和《绿》,运

用对于音乐和色彩的感受,进行巧妙的比喻和联想;《背影》却以白描的文字,勾画

了父子离别的凄切场面;《执政府大屠杀记》则是细致曲折地描绘“三·一八”惨案的

实况。朱自清在思想和艺术上作了严肃认真的探索,写出过不少出色的小品散文,为

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贡献。

133

Page 18: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创造社的主将郭沫若,用一种激荡和奔腾的情调,写出了自己在人世的坎坷,控

诉社会的罪恶,倾诉内心的悲愤,《星空》、《橄榄》、《水平线下》等集子,所收

入的就是这类作品。郁达夫的 散文具有更大的影响,《还乡记》、《还乡后记》、

《日记九种》等篇章,诅咒丑恶的社会,渴望真挚的情爱,坦率地剖析着内心的苦闷

与愤慨,写得清新流畅和富 有激情。他写于 30 年代的《屐痕处处》、《达夫游记》

等作品,则又俊秀圆润,富有神韵和气势,而且还表达出憎恶黑暗现实的沉痛和愤激

的感情。

以“新月派”诗人闻名的徐志摩,他的散文在 20 年代也产生过不小的影响。这

些作品直抒胸臆,较多表达了他作为自由主义者的思想情趣,艺术上刻意追求,注重

锤炼字句,但有的内容伤于轻佻,文字也因追求辞藻的华丽而显得过度的铺张繁复。

他的散文,大都收入《落叶》、《自剖》、《巴黎的鳞爪》等集中。

“五四”以后,还兴起了一种篇幅短小、更多地省略了叙事因素、同时又具有较多

诗意的抒情性散文,即散文诗。许地山的 《空山灵雨》是这类创作首次较大的结集,

它抒发情怀,探索哲理,既执著人生、谴责黑暗,又怀疑现世、畏惧斗争,反映了当

时某些追求进步与正义的知识分子, 也有着软弱和遁世的一面。在这之前,鲁迅的

《自言自语》、郭沫若的《我的散文诗》和刘半农的《老牛》、《晓》等篇什,都是

散文诗创作的最初的尝试。至于鲁 迅的《野草》,更是散文诗创作中的名著。王统照

当时写的一些散文诗,也以激昂的感情打动过读者。30 年代从事散文诗创作的还有丽

尼和陆蠡。

“五四”前后的散文创作,大都洋溢着反封建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个性解放的强烈

要求,文学研究会 的作家大都表现出了这种倾向,主张浪漫主义的创造社作家在这方

面自然表现得更鲜明和突出。随着社会主义思潮的不断传播和工农革命运动的逐渐高

涨,他们都不 同程度地将个性解放的要求与对于社会主义的向往结合起来了。

134

Page 19: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五四”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开始分化以后,坚持反封建斗争的杂文创作依旧在前

进着,1924 年创刊的《语丝》(见语丝社)周刊,登载的文字就“大抵以简短的感

想和批评为主”(《发刊词》),1925 年创刊的《莽原》周刊,也是为了进行

“‘文明批评’和‘社会批评’”,“继续撕去旧社会的假面”(鲁迅《两地书·一

七》)。除了鲁迅之外,周作人和林语堂也是《语丝》的重要作者,围绕着“ 三 · 一

八 ” 惨案 等事件,他们也曾写过一些很有思想锋芒的杂文。但是与此同时,两人也开

始表现出妥协和自由主义的消极情绪。 1927 年大革命失败后,许多革命作家向国

民党反动派的文化“围剿”展开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左翼或进步的文学刊物都重视刊

登杂文,在当时还出版过一些以登载杂文为主的刊物。鲁迅这个时期的杂文,有了进

一步的发展,为了冲破国民党反动派当局严密的文网,他不得不经常变换笔名,写得

较为隐晦曲折,虽是“带着枷锁的跳舞”(《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却说明他运

用这一武器,达到了更加精湛、娴熟的地步。

  瞿秋白最早认识到鲁迅杂文的重要意义,认为在“这里反映着‘五四’以来中国

的思想斗争的历史”(《〈鲁迅杂感选集〉序言》),对于鲁迅杂文的成因、特征和

社会作用,进行了精辟的分析。这一时期,他自己也写了一些杂文,像《民族的灵

魂》和《王道诗话》,就都是精粹的作品。郭沫若、茅盾、郁达夫等,也写了不少抨

击时弊的杂文。由于杂文创作在 30 年代的广泛发展,从青年作者笔下涌现出不少成

功的作品。像唐弢的《推背集》、《海天集》,写得犀利劲遒;柯灵的《市楼独唱》,

写得简练深切;徐懋庸的《打杂集》,写得质朴隽永,都为战斗的杂文创作增添了光

彩。

20 年代中期到 30 年代之间,出现了一批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抒情小品作者。丰

子恺的《缘缘堂随笔》、《车箱社会》,洗练流畅,颇具神韵;梁遇春的《春醪集》、

《泪与笑》,娓娓而谈,吟味人生;李广田的《画廊集》,散发出泥土的芳香,显得

绚丽而又浑厚;何其芳的《画梦录》,以令人眩目的色彩,勾画着朦胧和缥缈的图景;

陆蠡的《竹刀》,时时在美丽动人的景色中,编织着令人悲愤的故事;吴伯箫的《羽

书》,善于从生动的形象中,展开海阔天空的遐想。还有钟敬文、靳以、丽尼、缪崇群

135

Page 20: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等,也都各具自己的风格。 广阔地反映生活的散文,是由一批著名的小说家写出的。

茅盾的《上海的大年夜》、《故乡杂记》,以深切透辟的文笔,描写出中国城乡在世

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走向萧条和败落的情景;蹇先艾的《城下集》,愤懑地揭露着

麻醉和堕落的社会;鲁彦的《驴子和骡子》、《旅人的心》,以忧郁的调子诉说着苦

难的人生;巴金的《旅途随笔》、《短简》,愤怒地诅咒黑暗和热情地追求光明;沈

从文的《湘行散记》,在舒徐的牧歌情调中,呈现了纷繁的社会小景;叶紫的《夜的

进行曲》、《长江轮上》,象是用皮鞭抽打着腐败和残暴的旧世界;萧红的《商市

街》和《桥》,描写自己在饥饿与死亡线上挣扎时,闪烁出青春与理想的光芒;吴组

缃的《黄昏》、《泰山风光》,淋漓尽致地描绘着各种世态,对于性格的勾勒尤其逼

真。

在散文创作获得丰收的时候,林语堂于 1932 年创办《论语》(见论语派),

1934 年出版《人间世》,1935 年刊印《宇宙风》,提倡离开现实斗争的“幽默”、

“性灵”和“闲适”的小品文,形成一时的风尚。鲁迅和茅盾等左翼作家,及时地批

评了他有违于新文学战斗传统的不良倾向,并支持前进的小品文刊物《太白》的工作。

由于时代的需要,叙事性散文也在 20 年代应运而生,并迅速地产生了比较成熟

的作品,象瞿秋白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记载了十月革命后俄国的真相,

以悲壮的史实、昂扬的诗意、激荡的感情和坦率的内心独白,交织成清新奔放和雄浑

沉着的艺术风格,表现了作者对于社会主义理想的赤诚追求,是中国出现得较早的报

告文学作品。又如反映“五卅”惨案的《五月三十一日急雨中》(叶绍钧)、《暴风

雨》(茅盾)、《街血洗去后》(郑振铎),也都满怀激情地描写了这一重要和难忘

的历史场面。

叙事性散文进一步繁荣的标志,是 30 年代出现了大量报告文学作品。其中,柔

石的《一个伟大的印象》,就是较为成功的作品,它以明丽和刚健的笔墨,写出了在

革命斗争中锤炼出来的具有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新人。韬奋的《萍踪寄语》和《萍踪

136

Page 21: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忆语》,是他游历欧洲的记录,以朴素平易和真挚隽永的文字,写出了资本主义世界

种种无法克服的矛盾,却又肯定它在发展生产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写出了资产阶

级民主虚 伪和残缺的一面,却又认为它比尚未摆脱封建专制的国民党政权,具有无法

比拟的民主,表现出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文风。他的这些作品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注

意, 被认为是创造了一种崭新的游记格调。这说明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需要,有些游记

体裁的作品发生了从侧重于抒情的小品文类型,向侧重于叙事的报告文学类型的转 化。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刘思慕的《欧游漫记》,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和《塞上

行》,以朴实苍劲和议论横生的文字,揭露了当时的黑暗,渲染出日本侵略者强兵压

境的危急气氛,激励了许多读者的爱国情绪。他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报道,更是产生

了重大的影响。

  1936 年是报告文学的丰收年,在当时涌现出来的大量作品中,《包身工》(夏

衍)和《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宋之的)是尤为出色的篇章。《一九三六年春在太

原》以揶揄的笔墨和别致的结构,写出了山西省的反动统治者推行“防共”措施的恐

怖统治;《包身工》则通过几个令人战栗的人物,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相互勾

结,对包身工进行压榨和蹂躏的罪行。这两篇作品,将新闻的真实性和报告的文学性

结合在一起,长期以来成为报告文学的示范性作品。

思考:

讨论现代散文分类的功能,以及文体整合的趋势。

练习:

阅读沈义贞的文章,比较其分类法与郑明娳分类法的异同。

参考书目:

137

Page 22: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1.郑明娳《现代散文类型论》2.沈义贞《论现代散文的类型

休息

你累了吧?好好休息,然后再继续下一个课题。

4.4 单元架构

a. 林觉民《与妻书》

1. 原文: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

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

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

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司马春衫,吾

138

现当代散文文选读

a. 林觉民《与妻书》

Page 23: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

幼。】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

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

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

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崖亦无词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

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迴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

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

映;吾与汝并肩携手,底底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又迴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

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

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

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

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抑汝能之乎?

  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

镜能重圆?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今日吾与汝幸双健。天下人人不当死而

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吾辈者,能忍之乎?此吾所以敢率性就

不顾汝也。吾今死无余撼,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

女必像汝,吾心甚慰。或又是勇,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

在也。甚幸,甚幸!

139

Page 24: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吾今与汝无言矣。吾居九泉

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人又言

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

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

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

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

  嗟夫!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吾今不能见汝

矣!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一恸!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

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2. 作者:

林觉民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一九一一年四月二十七日(农历三月二十九日),

他在广州起义中,加入敢死队领先袭击总督衙门,中弹被捕。英勇就义时年仅二十五

岁。《与妻书》是他在起义前三天在一块白方巾上写给妻子陈意映的的一封诀别信。

3. 写作背景:

林觉民在 1911 年广州起义的前三天 4 月 24日晚写给陈意映的。当时,他从广州来

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

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而轰轰烈烈、 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

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不能自已,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

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

140

Page 25: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4. 主题思想

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在信的第一句,他就

毅然决然地告诉妻子“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 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

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写信时,他“泪珠与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为“助天

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置生死于度外,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

“勇于就死”,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政府黑暗腐朽统治的武装起

义中。

5. 艺术特色:

i. 感人,就在于它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

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充满凛然正气,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

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以

天下人为念”、 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气度风范,令人动容。

ii.语言朴实无华,语句没有华丽的词藻,却情真意切,处处流露出对妻子的深情厚意。

iii.记叙和议论相结合。既有回忆夫妻恩爱的叙述,也有晓之革命道理的论证,二者密

切结合,有力突出了中心。

iv.写作借鉴:以真情感动人是这篇文章最突出的特点。文章没有华丽的语句,无论是

对往事的回忆,还是对妻子讲革命大义,无不渗透着对妻子深深的感情。

做笔记

作者与妻子有着怎样的深情厚意? (文中回忆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141

Page 26: BCN3106

BCN 3106 散文

思考

作者为什么勇于就死,又为什么 “忍舍汝而死”?

练习

网上搜集有关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并作摘要和简评。

    参考书目 

    主要读物:

1.卢飞《林觉民和他的〈与妻书〉》

2.梁尚玉《情词壮美,浩气长存》

3. 赵景云《英雄本色,儿女情长》

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