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科创昆山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环球科技 2019/11/29 星期五 责编:孙亚美 美编:吕挽澜 校对:朱盛杰 · 探索 A6 一辆驾驶座空空的汽车从你眼前 以正常车速驶过—在近日举办的第 十一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上,这 一幕频频上演。参赛车辆或快或慢,行 驶在高架和城乡道路上,迎接施工借 道、临时封闭、模拟降雨等挑战,也会遭 遇环卫作业车辆、水雾影响感知场景、 突然蹿出行人、前车坠物等考验。这些 自行上路的无人车,确实令人捏把汗。 “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是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 2009 年创办的 我国首个无人驾驶智能车比赛。来到 第十一年,最终,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 “先锋号”连续两年蝉联冠军。 场景难度国内顶级 鼓励无人 车不使用卫星定位导航 本届比赛完全面向无人驾驶出行 服务设置比赛内容,着重考察无人驾驶 车辆的交通场景识别能力以及不同道 路环境的适应性和行驶机动性等 4S 性 能 ,即 安 全 性(Safety)、舒 适 性 (Smoothness)、敏 捷 性(Sharpness) 和智能性(Smartness)。 “比赛场景的复杂程度和难度目前 在国内是最高的。”比赛组委会主席、中 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 宁介绍,今年新引入模拟机非混行和交 通拥堵、高架道路环境中前车坠物时的 紧急避让、城乡道路环境中卫星定位导 航信号缺失情况下的安全行驶和地下 停车场自主泊车等测试场景。尤其值 得一提的是,挑战赛还增加了全程(城 乡道路、高架道路)不依赖卫星定位导 航信号—即无卫星定位导航信号或 卫星定位导航信号受到严重干扰的情 况下的赛程,测试无人车不依赖自主定 位的环境感知能力,以更加全面、真实 地测试无人驾驶相关技术的成熟度。 “我们鼓励车队不使用卫星导航信 号。这对无人车的自主定位、环境的周 密感知和行驶控制提出更高要求,利用 卫星导航信号使无人车在行驶过程不 断获得自身的位置信息,为行驶路径规 划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而在城市的交 通环境中卫星导航信号会出现不稳定 的情况,过多依赖卫星导航信号的无人 驾驶汽车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推 动无人驾驶利用自身配置的各种传感 器进行空间定位和对复杂交通环境理 解的深入研究。”郑南宁说,希望无人车 今后在卫星导航信号受到严重干扰的 情况下依然能够正常行驶。 从应用工具到提出需求 无人 驾驶是 AI 研究绝佳载体 “现在无人驾驶如火如荼,高校、研 究院所乃至整车厂企业、新的创业公司 都在做。可是2009年并不是这样的, 那时候一辆无人车在前面走,团队的人 可以跟着走。2010年就需要小跑了,等 到2011年,你就算是飞毛腿也跟不上 车。我们对无人驾驶的研究不断深 入。”郑南宁回忆起比赛初创时,无人驾 驶技术刚刚蹒跚起步,完全不同于今时 今日。 如今无人驾驶热度飙升,郑南宁表 示,无人驾驶是研究人工智能非常好的 载体,实现完全自主的无人驾驶是一个 令人兴奋而又望而生畏的挑战。人工 智能一些非常好的算法都可以集成应 用在无人驾驶平台上。 “如深度学习、机器推理方法等,可 以应用到无人驾驶物理系统的构建中, 无人驾驶真实系统研究和人工智能基 础方法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另外,无人 驾驶提出的问题也都是人工智能领域 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比如用计算机视 觉获取和理解环境中的目标。”郑南宁 说,目前有关人工智能顶级的国际会议 都有无人驾驶技术相关的专题讨论或 利用大规模交通场景数据库开展的离 线比赛。 “无人驾驶技术是汽车工业面临的 一场革命,汽车工业又是经济发展的重 要支柱。第四次工业革命有‘大智物 云’的支撑,无人驾驶在其中扮演了极 其重要的角色。如果无人驾驶能突破, 则可以解决人工智能在其他领域中应 用的难题。”郑南宁说。 郑南宁解释道,无人驾驶这样真实 的物理系统依赖“计算”理解环境(包括 感知)。“用什么来进行‘计算’呢?用芯 片。把若干不同芯片构成一种实现无 人驾驶的‘计算’架构,这种新技术的需 求也能推动计算机科学和集成电路的 进步。” 无人驾驶是 5G 落地中被寄予厚望 的领域。但郑南宁直言,5G应用于无 人驾驶面临着网络安全脆弱性的问 题。“如果你在车上打电话,可能拐到另 一个街道上手机就没有信号了。如果 无人车与 5G 网络深度融合时也出现这 样的情况怎么办?信号丢失后的不安 全性是显而易见的。” 郑南宁一再强调,无人驾驶关乎人 的生命,要进入百姓家,首先要解决的 就是安全性问题。“我们多年的无人车 比赛强调的4S性能中,第一个就是安 全。人工智能系统可简单分成两大类, 一类允许犯错,比如机器翻译、搜索引 擎等,一类是在统计意义上不能犯错的 系统,无人驾驶汽车就属于这类。这要 求无人驾驶汽车首先要在技术上做到 在不同天气、路况下都能周密安全地感 知交通环境。” 用90%时间解决10%难题 整车企业加入助推技术落地 “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落地,也会 极大改变城市景观的设计。如果我们 设计一个只允许无人车停车的停车场, 在停车位和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停车效 率可以提高约20%。车智能化了,城市 都会随之智能化。”郑南宁说,无人车出 现后,城市、国家的基础建设会发生变 化,比如道路需要适应无人车的需求, 那就需要新的建设投入,需要制造智能 公路的新型材料和传感器。无人车技 术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推动是显而易 见的。 郑南宁特别提到整车企业的加入 对无人驾驶技术研发的促进。“今年有 30支车队报名参赛,从车队上我们很高 兴地看到一些变化,大多数车队都跟企 业有合作,和前几届都是‘秀才’不大一 样,现在有不少高校、研究机构、互联网 公司、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厂紧密 联合开展研究。” 不光技术研发,无人驾驶的落地还 与传感器的进步有很大关系。“我们在 算法方面与国际水平不相上下,但传感 器硬件水平还有待加强。”郑南宁说。 “从2009年第一届比赛到今天,中 国的无人驾驶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在 世界上属于第一阵营。特别是国外像谷 歌、特斯拉以及欧洲一些整车企业的无 人车在高级的辅助安全、结构化环境中 可以完成给定的行驶任务,国内也完全 可以做到。”郑南宁说。不过他一再强调 无人驾驶距离驶入寻常百姓家还需要漫 长的努力,要冷静看待技术的进展。 “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到形 成产品落地的整个链条很长。创新技 术的落地不仅依赖实验室的研究成果, 创新技术变成产品过程中的努力可能 几倍于从事基础研究的精力。”郑南宁 感慨道,我们用了百分之十的时间解决 了百分之九十的难题,剩下的百分之十 的难题可能要花掉我们百分之九十的 时间。 (科技日报) 天河超算存储系统获 500 强榜单带宽第一名 本报讯 在美国丹佛举行的全球超算大会上, 湖南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天河超算存储系 统凭借209.43GiB/s的得分,获超算存储系统500 强榜单带宽第一名。 存储系统是计算机保存数据的地方。存储系 统的带宽性能,直接决定了计算机读取和写入数据 的速度。越大型的计算机,运行越大型的应用程 序,往往就需要存储系统的带宽性能越好。天河超 算存储系统的带宽性能超过了 600GB/s,每秒钟 存储系统能够读取或者写入600GB大小的数据, 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存储系统。 超算存储系统 500 强榜单由存储业界的国际知 名厂商代表和学者组成委员会,接受全球厂商、研究 机构提供的存储系统性能测试数据。 (新华社) 中国科学家研获 超强韧人造蜘蛛丝 本报讯 科幻影片中,超级英雄“蜘蛛侠”穿梭 于摩天大厦之间或缓慢降至地面而毫发无损,全凭 神奇的“蜘蛛丝”。如今,这一科学幻想有望走进现 实。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药 学院、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遵峰教授团 队使用水凝胶纤维成功制备出了新型超强韧“人造 蜘蛛丝”,它强度高、慢回弹、可重复伸缩,未来或将 用于高空缓降等多领域。 这一新材料的研获让人们可以大胆想象:当高 层建筑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人们可以使用由 “人造蜘蛛丝”制成的绳索实现缓降自救。这根特 殊的绳索可以承受人体重量,缓慢拉伸且不会像橡 皮筋一样会回弹,这大大降低了人体或物体下降的 速度,从而起到缓冲作用。 (科技日报) 我国已开通 5G 基站 11.3 万个 本报讯 目前,我国已经开通 5G 基站 11.3 万 个,预计到年底将达到13万个,5G套餐签约用户 已有87万个,发展势头良好。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5G作为新一 代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方向和关键的信 息基础设施,对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实体经济的深 度融合、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中国 将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推进5G在产业 发展、信息消费、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融合 与应用,助力数字化转型。苗圩说,未来开放合作 仍然是推动移动通信发展的全球共识,在5G标准 的制定过程中,中国的 IMT-2020(5G)推进组、技 术研发试验等都有外国企业广泛参与。中国欢迎 全球企业、研究机构共同建设好5G网络,共享5G 发展成果。 (新华社) 央行正研制区块链等 金融行业标准 本报讯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为 规范引导新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 云计算等17项金融行业标准已经立项,正在加紧 研究制定。 范一飞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 员会2019年工作会议上介绍,新型金融标准体系持 续完善,金融企业标准建设成绩显著。目前,我国已 形成国家金融标准65项、金融行业标准252项。其 中,移动金融支付客户端技术规范、声纹识别应用标 准等,有力地支撑了金融业健康发展。另外,包括互 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规范在内的 20 余项团体标准陆 续推出,较好地满足了行业自律发展需要。 范一飞表示,金融标准建设迫切需要在重点领 域补齐短板,顺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 链等在金融业应用的发展态势,注重数据安全。要 紧跟数字金融热点领域和发展趋势,做好国内标准 需求预判研究,继续增强金融标准对金融治理的支 撑。 (科技日报) 武汉大学成立 人工智能研究院 本报讯 联合 17 个校内单位共同建设的武汉大 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近日成立。这一大型跨学科研究 平台将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多学科交 叉应用技术创新、相关领域学者学术交流的新平台。 未来,武汉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将结合学科优 势,校企共建、产学研高度融合,重视基础、高度交 叉,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健全,实现攻关人工智能重 大基础理论难题和“卡脖子”技术问题,培育人工智 能核心竞争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新华社) 全产业链协同发力 让无人车在赛场“更上道” 迎接5G之变,我们准备好了吗? —来自世界 5G 大会的新观察 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形成了历史 性交汇。加强合作,共促5G发展、 共迎未来挑战,将成为必然选择。 “5G 已跨过标准制定、研究试 验阶段,进入了落地应用阶段,形成 了全球统一标准,系统、芯片、终端 的产业链各环节均已达到商用水 平,急需通过以用促建、建用并举, 加快应用创新为 5G 创新注入活力, 引领 5G 产业规模发展。”工业和信 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已有 28个国家和地区、47家运营商开始 提供 5G 业务。美国正加快布局 5G 技术,应用在精准农业、远程医疗、 智能交通等领域。韩国发布“5G+” 战略,将智慧工厂、无人驾驶汽车、 数字健康作为发展重点。欧盟积极 推进5G应用试验,涉及工业、农业、 超高清视频、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 “5G 发展步入下半程,难在应 用、重在应用、要在应用。”专家指 出,下一步急需与产业各方一道共 同解决标准、网络、安全、生产等方 面的深层次瓶颈制约。 本届大会上,5G 的网络安全成 为热词。 “没有安全就没有 5G 的可 持续发展,多种接入方式、多种设备 形态、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对 5G 网络 和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奇 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5G网 络建设要与网络安全同步规划、同 步实施,分级分类强化安全保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 如果工业互联网应用到民航、高铁、 电网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网络对 外部的攻击没有足够的防御能力的 话,一旦出了安全事故,代价将非常 大。因此网络安全的投入与网络建 设运行需要同步,解决安全问题需 要技术与管理并重。 “5G实现人人互联到万物互 联,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向经济社 会各领域传导渗透,急需深化产、 学、研、用,各投资方合作,客观评估 5G网络安全风险,共同推进5G网 络安全标准架构制定和风险评估认 证体系建立,确保 5G 网络高效、安 全、可靠、稳定。”陈肇雄说。 (新华社) 5G 标准必要专利数量全球 第一、已开通 5G 的基站达 11.3 万个、5G套餐的签约用户达87 万户……经历了“2G 跟随、3G 突 破、4G同步”,我国正迎来“5G引 领”的历史性跨越。 如何更好促进5G发展应 用?在北京举办的 2019 世界 5G 大会上,全球信息通信领域科研 机构、知名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 共议 5G 发展的未来。 加快技术创新 引领 5G 技术进步 搭上 5G 的快车,我们的生 活会发生哪些想象不到的变化? 数字城市安全系统、无人机 救援、5G 远程驾驶、4K 高清同步 课堂、远程医疗……2019 世界 5G大会的展厅里,以5G技术为 支撑的一系列全新应用令人目不 暇接,俨然搭起一座未来之城。 如果说 1G 技术解决了在移 动中通话的难题,2G 技术实现了 广域覆盖,3G 技术能够进行图片 传输,4G 技术真正实现宽带化发 展,催生微信、移动支付、共享经 济、短视频等蓬勃发展,那么 5G 技术,将带来一个更加充满无限 可能的新未来。 “作为在全球范围内正加快 研发应用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 术,5G的全时空、全现实、全连接 技术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 活,驱动人类社会进入万物互联 的时代。”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 “各国电信运营企业、设备制 造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努力,推 动形成了全球统一的 5G 国际标 准,各方在同一个标准下使用专 利相互许可,共享研发成果,形成 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局面。”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说。 据测算,未来15年,5G将为 全球 GDP 增长贡献超过 3 万亿 美元;2035 年,5G 将拥有价值高 达 12 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并为 全球带来2200 万个就业机会。 参加大会的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 樸感慨道,5G部署和以往不同的是, 中国元素和中国力量的崛起。 基础设施建设与世界同步发展并 局部领先、新型移动应用场景不断涌 现……在信息通信技术的强力牵引 下,截至 2018 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 模达到了3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 的比重达到三分之一。 扩大应用 促进 5G 进一步成熟 刚刚启用的大兴国际机场通过人 脸识别一体机帮旅客实现智慧出行; 熊猫智能公交车将在上海开展智能网 联开放式测试;游客利用“5G+VR”裸 眼全景技术“沉浸式”感受云南美景 ……5G应用带来的全新生活图景,正 在全国各地铺开,深刻改变着人们衣 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将对 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 环境生态等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王志刚表示,通过与教育、医疗、工业 制造、智慧城市等行业的深度融合, 5G 技术将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 深度融合发展,创造出更多新应用、新 业态、新价值。 今年 6 月颁布 5G 商用牌照,10 月 底正式在 50 个主要城市提供 5G 商用 服务,并将逐步覆盖到所有地级以上 城市……当前,5G应用在我国加速推 进,其高带宽、低时延和广连接的特性 将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提供强大助力。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说,5G 可以 推动更多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在智 能家居、4K/8K 高清视频、VR/AR 等 领域,带动大众消费体验的全面升级。 前来参展的多位专家表示,5G 的 生命在于“应用”,需要各方通力合作, 发掘各个领域“痛点需求”,打通技术、 产业、资金等多个环节,面向生产领域 的新场景、新需求,重新研制新的软硬 件产品,不要让既有的认知和惯性思 维限制了 5G 场景的融合运用。 “5G发展不是一项技术的‘单打 独斗’,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 块链等新技术一起产生‘核聚变’,促 进传统产业升级变革,孵化新的应用, 催生新的业态。”中国科学院院士、通 信网络领域专家尹浩说。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 《5G 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测算,5G 的部署将几乎对所有经济部门产生积 极影响,预计到 2030 年,我国 5G 商用 带动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就业 岗位超过1150万个。 “我们将发挥制度优势和市场优 势,推进5G在产业发展、信息消费、公 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融合与应 用,助力数字化转型。”苗圩说。 重视 5G 网络安全 推动开放共享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 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与

A6 科创昆山 - epaper.jrkunshan.cnepaper.jrkunshan.cn/resfile/2019-11-29/A06/A06.pdf · 不光技术研发,无人驾驶的落地还 与传感器的进步有很大关系。“我们在

  • Upload
    others

  • View
    13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A6 科创昆山 - epaper.jrkunshan.cnepaper.jrkunshan.cn/resfile/2019-11-29/A06/A06.pdf · 不光技术研发,无人驾驶的落地还 与传感器的进步有很大关系。“我们在

科创昆山

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环球科技

2019/11/29 星期五 责编:孙亚美 美编:吕挽澜 校对:朱盛杰

·探索

A6

一辆驾驶座空空的汽车从你眼前以正常车速驶过——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上,这一幕频频上演。参赛车辆或快或慢,行驶在高架和城乡道路上,迎接施工借道、临时封闭、模拟降雨等挑战,也会遭遇环卫作业车辆、水雾影响感知场景、突然蹿出行人、前车坠物等考验。这些自行上路的无人车,确实令人捏把汗。

“中国智能车未来挑战赛”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于2009年创办的我国首个无人驾驶智能车比赛。来到第十一年,最终,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

“先锋号”连续两年蝉联冠军。

■场景难度国内顶级 鼓励无人车不使用卫星定位导航

本届比赛完全面向无人驾驶出行服务设置比赛内容,着重考察无人驾驶车辆的交通场景识别能力以及不同道路环境的适应性和行驶机动性等4S性能 ,即 安 全 性(Safety)、舒 适 性(Smoothness)、敏捷性(Sharpness)和智能性(Smartness)。

“比赛场景的复杂程度和难度目前在国内是最高的。”比赛组委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介绍,今年新引入模拟机非混行和交通拥堵、高架道路环境中前车坠物时的紧急避让、城乡道路环境中卫星定位导航信号缺失情况下的安全行驶和地下停车场自主泊车等测试场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挑战赛还增加了全程(城乡道路、高架道路)不依赖卫星定位导航信号——即无卫星定位导航信号或卫星定位导航信号受到严重干扰的情况下的赛程,测试无人车不依赖自主定位的环境感知能力,以更加全面、真实地测试无人驾驶相关技术的成熟度。

“我们鼓励车队不使用卫星导航信

号。这对无人车的自主定位、环境的周密感知和行驶控制提出更高要求,利用卫星导航信号使无人车在行驶过程不断获得自身的位置信息,为行驶路径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而在城市的交通环境中卫星导航信号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过多依赖卫星导航信号的无人驾驶汽车存在安全隐患。因此,需要推动无人驾驶利用自身配置的各种传感器进行空间定位和对复杂交通环境理解的深入研究。”郑南宁说,希望无人车今后在卫星导航信号受到严重干扰的情况下依然能够正常行驶。

■从应用工具到提出需求 无人驾驶是AI研究绝佳载体

“现在无人驾驶如火如荼,高校、研究院所乃至整车厂企业、新的创业公司都在做。可是2009年并不是这样的,那时候一辆无人车在前面走,团队的人可以跟着走。2010年就需要小跑了,等到2011年,你就算是飞毛腿也跟不上车。我们对无人驾驶的研究不断深入。”郑南宁回忆起比赛初创时,无人驾驶技术刚刚蹒跚起步,完全不同于今时今日。

如今无人驾驶热度飙升,郑南宁表示,无人驾驶是研究人工智能非常好的载体,实现完全自主的无人驾驶是一个令人兴奋而又望而生畏的挑战。人工智能一些非常好的算法都可以集成应用在无人驾驶平台上。

“如深度学习、机器推理方法等,可以应用到无人驾驶物理系统的构建中,无人驾驶真实系统研究和人工智能基础方法研究是相辅相成的。另外,无人驾驶提出的问题也都是人工智能领域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比如用计算机视觉获取和理解环境中的目标。”郑南宁说,目前有关人工智能顶级的国际会议

都有无人驾驶技术相关的专题讨论或利用大规模交通场景数据库开展的离线比赛。

“无人驾驶技术是汽车工业面临的一场革命,汽车工业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第四次工业革命有‘大智物云’的支撑,无人驾驶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无人驾驶能突破,则可以解决人工智能在其他领域中应用的难题。”郑南宁说。

郑南宁解释道,无人驾驶这样真实的物理系统依赖“计算”理解环境(包括感知)。“用什么来进行‘计算’呢?用芯片。把若干不同芯片构成一种实现无人驾驶的‘计算’架构,这种新技术的需求也能推动计算机科学和集成电路的进步。”

无人驾驶是5G落地中被寄予厚望的领域。但郑南宁直言,5G应用于无人驾驶面临着网络安全脆弱性的问题。“如果你在车上打电话,可能拐到另一个街道上手机就没有信号了。如果无人车与5G网络深度融合时也出现这样的情况怎么办?信号丢失后的不安全性是显而易见的。”

郑南宁一再强调,无人驾驶关乎人的生命,要进入百姓家,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安全性问题。“我们多年的无人车比赛强调的4S性能中,第一个就是安全。人工智能系统可简单分成两大类,一类允许犯错,比如机器翻译、搜索引擎等,一类是在统计意义上不能犯错的系统,无人驾驶汽车就属于这类。这要求无人驾驶汽车首先要在技术上做到在不同天气、路况下都能周密安全地感知交通环境。”

■用90%时间解决 10%难题整车企业加入助推技术落地

“无人驾驶技术的成熟落地,也会

极大改变城市景观的设计。如果我们设计一个只允许无人车停车的停车场,在停车位和面积相同的情况下,停车效率可以提高约20%。车智能化了,城市都会随之智能化。”郑南宁说,无人车出现后,城市、国家的基础建设会发生变化,比如道路需要适应无人车的需求,那就需要新的建设投入,需要制造智能公路的新型材料和传感器。无人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社会的推动是显而易见的。

郑南宁特别提到整车企业的加入对无人驾驶技术研发的促进。“今年有30支车队报名参赛,从车队上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一些变化,大多数车队都跟企业有合作,和前几届都是‘秀才’不大一样,现在有不少高校、研究机构、互联网公司、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和整车厂紧密联合开展研究。”

不光技术研发,无人驾驶的落地还与传感器的进步有很大关系。“我们在算法方面与国际水平不相上下,但传感器硬件水平还有待加强。”郑南宁说。

“从2009年第一届比赛到今天,中国的无人驾驶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在世界上属于第一阵营。特别是国外像谷歌、特斯拉以及欧洲一些整车企业的无人车在高级的辅助安全、结构化环境中可以完成给定的行驶任务,国内也完全可以做到。”郑南宁说。不过他一再强调无人驾驶距离驶入寻常百姓家还需要漫长的努力,要冷静看待技术的进展。

“从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突破到形成产品落地的整个链条很长。创新技术的落地不仅依赖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创新技术变成产品过程中的努力可能几倍于从事基础研究的精力。”郑南宁感慨道,我们用了百分之十的时间解决了百分之九十的难题,剩下的百分之十的难题可能要花掉我们百分之九十的时间。 (科技日报)

天河超算存储系统获500强榜单带宽第一名

本报讯 在美国丹佛举行的全球超算大会上,湖南大学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天河超算存储系统凭借209.43GiB/s的得分,获超算存储系统500强榜单带宽第一名。

存储系统是计算机保存数据的地方。存储系统的带宽性能,直接决定了计算机读取和写入数据的速度。越大型的计算机,运行越大型的应用程序,往往就需要存储系统的带宽性能越好。天河超算存储系统的带宽性能超过了600GB/s,每秒钟存储系统能够读取或者写入600GB大小的数据,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存储系统。

超算存储系统500强榜单由存储业界的国际知名厂商代表和学者组成委员会,接受全球厂商、研究机构提供的存储系统性能测试数据。 (新华社)

中国科学家研获超强韧人造蜘蛛丝

本报讯 科幻影片中,超级英雄“蜘蛛侠”穿梭于摩天大厦之间或缓慢降至地面而毫发无损,全凭神奇的“蜘蛛丝”。如今,这一科学幻想有望走进现实。南开大学药物化学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药学院、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刘遵峰教授团队使用水凝胶纤维成功制备出了新型超强韧“人造蜘蛛丝”,它强度高、慢回弹、可重复伸缩,未来或将用于高空缓降等多领域。

这一新材料的研获让人们可以大胆想象:当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等紧急情况时,人们可以使用由

“人造蜘蛛丝”制成的绳索实现缓降自救。这根特殊的绳索可以承受人体重量,缓慢拉伸且不会像橡皮筋一样会回弹,这大大降低了人体或物体下降的速度,从而起到缓冲作用。 (科技日报)

我国已开通5G基站11.3万个

本报讯 目前,我国已经开通5G基站11.3万个,预计到年底将达到13万个,5G套餐签约用户已有87万个,发展势头良好。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5G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演进升级的重要方向和关键的信息基础设施,对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意义重大。中国将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推进5G在产业发展、信息消费、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融合与应用,助力数字化转型。苗圩说,未来开放合作仍然是推动移动通信发展的全球共识,在5G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中国的IMT-2020(5G)推进组、技术研发试验等都有外国企业广泛参与。中国欢迎全球企业、研究机构共同建设好5G网络,共享5G发展成果。 (新华社)

央行正研制区块链等金融行业标准

本报讯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为规范引导新技术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17项金融行业标准已经立项,正在加紧研究制定。

范一飞在日前召开的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9年工作会议上介绍,新型金融标准体系持续完善,金融企业标准建设成绩显著。目前,我国已形成国家金融标准65项、金融行业标准252项。其中,移动金融支付客户端技术规范、声纹识别应用标准等,有力地支撑了金融业健康发展。另外,包括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规范在内的20余项团体标准陆续推出,较好地满足了行业自律发展需要。

范一飞表示,金融标准建设迫切需要在重点领域补齐短板,顺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在金融业应用的发展态势,注重数据安全。要紧跟数字金融热点领域和发展趋势,做好国内标准需求预判研究,继续增强金融标准对金融治理的支撑。 (科技日报)

武汉大学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

本报讯联合17个校内单位共同建设的武汉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近日成立。这一大型跨学科研究平台将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多学科交叉应用技术创新、相关领域学者学术交流的新平台。

未来,武汉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将结合学科优势,校企共建、产学研高度融合,重视基础、高度交叉,人才培养模式系统健全,实现攻关人工智能重大基础理论难题和“卡脖子”技术问题,培育人工智能核心竞争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新华社)

全产业链协同发力

让无人车在赛场“更上道”

迎接5G之变,我们准备好了吗?——来自世界5G大会的新观察

世界经济新旧动能转换形成了历史性交汇。加强合作,共促5G发展、共迎未来挑战,将成为必然选择。

“5G已跨过标准制定、研究试验阶段,进入了落地应用阶段,形成了全球统一标准,系统、芯片、终端的产业链各环节均已达到商用水平,急需通过以用促建、建用并举,加快应用创新为5G创新注入活力,引领5G产业规模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表示。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已有28个国家和地区、47家运营商开始提供5G业务。美国正加快布局5G技术,应用在精准农业、远程医疗、智能交通等领域。韩国发布“5G+”战略,将智慧工厂、无人驾驶汽车、数字健康作为发展重点。欧盟积极推进5G应用试验,涉及工业、农业、超高清视频、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

“5G发展步入下半程,难在应用、重在应用、要在应用。”专家指出,下一步急需与产业各方一道共同解决标准、网络、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深层次瓶颈制约。

本届大会上,5G的网络安全成为热词。“没有安全就没有5G的可持续发展,多种接入方式、多种设备形态、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对5G网络和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奇安信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5G网络建设要与网络安全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分级分类强化安全保障。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认为,如果工业互联网应用到民航、高铁、电网等国家重要基础设施,网络对外部的攻击没有足够的防御能力的话,一旦出了安全事故,代价将非常大。因此网络安全的投入与网络建设运行需要同步,解决安全问题需要技术与管理并重。

“5G实现人人互联到万物互联,网络安全威胁和风险向经济社会各领域传导渗透,急需深化产、学、研、用,各投资方合作,客观评估5G网络安全风险,共同推进5G网络安全标准架构制定和风险评估认证体系建立,确保5G网络高效、安全、可靠、稳定。”陈肇雄说。

(新华社)

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全球第一、已开通5G的基站达11.3万个、5G套餐的签约用户达87万户……经历了“2G跟随、3G突破、4G同步”,我国正迎来“5G引领”的历史性跨越。

如何更好促进 5G发展应用?在北京举办的2019世界5G大会上,全球信息通信领域科研机构、知名企业代表、专家学者等共议5G发展的未来。

加快技术创新引领5G技术进步

搭上5G的快车,我们的生活会发生哪些想象不到的变化?

数字城市安全系统、无人机救援、5G远程驾驶、4K高清同步课堂、远程医疗……2019世界5G大会的展厅里,以5G技术为支撑的一系列全新应用令人目不暇接,俨然搭起一座未来之城。

如果说1G技术解决了在移动中通话的难题,2G技术实现了广域覆盖,3G技术能够进行图片传输,4G技术真正实现宽带化发展,催生微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短视频等蓬勃发展,那么5G技术,将带来一个更加充满无限可能的新未来。

“作为在全球范围内正加快研发应用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5G的全时空、全现实、全连接技术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驱动人类社会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说。

“各国电信运营企业、设备制造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努力,推动形成了全球统一的5G国际标准,各方在同一个标准下使用专利相互许可,共享研发成果,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局面。”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说。

据测算,未来15年,5G将为全球GDP增长贡献超过3万亿美元;2035年,5G将拥有价值高达12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并为全球带来2200万个就业机会。参加大会的高通中国区董事长孟

樸感慨道,5G部署和以往不同的是,中国元素和中国力量的崛起。

基础设施建设与世界同步发展并局部领先、新型移动应用场景不断涌现……在信息通信技术的强力牵引下,截至2018年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了31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三分之一。

扩大应用促进5G进一步成熟

刚刚启用的大兴国际机场通过人脸识别一体机帮旅客实现智慧出行;熊猫智能公交车将在上海开展智能网联开放式测试;游客利用“5G+VR”裸眼全景技术“沉浸式”感受云南美景……5G应用带来的全新生活图景,正在全国各地铺开,深刻改变着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将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环境生态等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王志刚表示,通过与教育、医疗、工业制造、智慧城市等行业的深度融合,5G技术将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创造出更多新应用、新业态、新价值。

今年6月颁布5G商用牌照,10月底正式在50个主要城市提供5G商用服务,并将逐步覆盖到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当前,5G应用在我国加速推进,其高带宽、低时延和广连接的特性将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提供强大助力。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说,5G可以

推动更多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在智能家居、4K/8K高清视频、VR/AR等领域,带动大众消费体验的全面升级。

前来参展的多位专家表示,5G的生命在于“应用”,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发掘各个领域“痛点需求”,打通技术、产业、资金等多个环节,面向生产领域的新场景、新需求,重新研制新的软硬件产品,不要让既有的认知和惯性思维限制了5G场景的融合运用。

“5G发展不是一项技术的‘单打独斗’,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一起产生‘核聚变’,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变革,孵化新的应用,催生新的业态。”中国科学院院士、通信网络领域专家尹浩说。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5G经济社会影响白皮书》测算,5G的部署将几乎对所有经济部门产生积极影响,预计到2030年,我国5G商用带动经济总产出达10.6万亿元,就业岗位超过1150万个。

“我们将发挥制度优势和市场优势,推进5G在产业发展、信息消费、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融合与应用,助力数字化转型。”苗圩说。

重视5G网络安全推动开放共享

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