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宗教及倫理科 A. 科任老師 文麗逑老師(科主任) 任顓瑩老師(副科主仕) 鍾國樑老師 胡念恩老師 B. 本科宗旨 甲、 引導學生結合信仰、文化與生活,認識福音精神,體驗基督愛的喜訊,達至人格的成全,在德、智、體、群、美、靈各方面有均衡的發展。 乙、 幫助學生尋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丙、 加深學校的宗教氣氛,加強教師和學生的宗教和德育培訓。 丁、 培養學生服務人群、回饋社會的精神;引導其認識中國文化,並發揚其優點。 C. 教學目標 甲、 長期教育目標 i. 觀念方面 1. 引導學生認識基督信仰,體驗基督愛的精神,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概念。 2. 培養學生建立積極的人生觀,達至全人發展,自我實現。 3. 引導學生自愛自重、肯定自我價值。 4. 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推行天主教倫理及公民教育課程。 ii. 能力方面 1. 加強學生分析、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方法研究問題,養成客觀的科學精神。 2. 因應學生的個別特質,培養其自學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斷是非的能力,亦參考天主教的立場,提供學生一個全面的價值倫理觀。 3. 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及欣賞能力。 4. 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作力。 5. 透過本科語言(subject language),幫助學生提升其語文水平。 iii. 態度方面 1. 培養學生的宗教情操。 2. 引導學生經常自省、不斷學習。 3. 培養學生待人接物的禮貌、尊重他人的品格。 4. 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5. 培養學生的自律自發精神。 乙、 短期教育目標 i. 培育身心健全的年青人,使他們: ii. 充滿愛心、關心社會; iii. 在心智和精神上做好準備,迎接生活上和工作上的挑戰,貢獻社會;

A. B. C. · 宗教及倫理科 a. 科任老師 文麗逑老師(科主任) 任顓瑩老師(副科主仕) 鍾國樑老師 胡念恩老師 b. 本科宗旨 、 引導學生結合信仰、文化與生活,認識福音精神,體驗基督愛的喜訊,達至人格的成全,在德、智、體、群、美、靈各方面有均衡的發展。

  • Upload
    others

  • View
    15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宗教及倫理科

    A. 科任老師

    文麗逑老師(科主任) 任顓瑩老師(副科主仕) 鍾國樑老師 胡念恩老師

    B. 本科宗旨

    甲、 引導學生結合信仰、文化與生活,認識福音精神,體驗基督愛的喜訊,達至人格的成全,在德、智、體、群、美、靈各方面有均衡的發展。

    乙、 幫助學生尋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丙、 加深學校的宗教氣氛,加強教師和學生的宗教和德育培訓。

    丁、 培養學生服務人群、回饋社會的精神;引導其認識中國文化,並發揚其優點。

    C. 教學目標

    甲、 長期教育目標

    i. 觀念方面

    1. 引導學生認識基督信仰,體驗基督愛的精神,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概念。

    2. 培養學生建立積極的人生觀,達至全人發展,自我實現。

    3. 引導學生自愛自重、肯定自我價值。

    4. 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思想,推行天主教倫理及公民教育課程。

    ii. 能力方面

    1. 加強學生分析、思考的能力,引導學生運用科學方法研究問題,養成客觀的科學精神。

    2. 因應學生的個別特質,培養其自學能力,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判斷是非的能力,亦參考天主教的立場,提供學生一個全面的價值倫理觀。

    3. 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及欣賞能力。

    4. 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作力。

    5. 透過本科語言(subject language),幫助學生提升其語文水平。

    iii. 態度方面

    1. 培養學生的宗教情操。

    2. 引導學生經常自省、不斷學習。

    3. 培養學生待人接物的禮貌、尊重他人的品格。

    4. 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

    5. 培養學生的自律自發精神。

    乙、 短期教育目標

    i. 培育身心健全的年青人,使他們:

    ii. 充滿愛心、關心社會;

    iii. 在心智和精神上做好準備,迎接生活上和工作上的挑戰,貢獻社會;

  • 新高中倫理與宗教科

    1. 本科宗旨

    1.1鼓勵學生探索聖經所啟示的宗教信仰。

    1.2讓學生認識宗教信仰與他們身處的境況的適切性。

    1.3讓學生學習探索倫理及社會問題的正確技能。

    1.4讓學生明白聖經所啟示的宗教信仰是基督信仰的基礎。

    2. 本課程的目標是讓學生就以下各項獲得知識及理解:

    2.1 道德對個人與社會的重要性;

    2.2 各主要倫理體系的歷史及其歷久不衰的原因;

    2.3 有關宗教的起源、律例、形式與禮儀的知識;

    2.4 宗教創始人及其至今仍具有影響力的原因;

    2.5 當代有關宗教與倫理議題的重要觀點。

    2.6 本課程有助提升學生的技能, 使他們能夠:

    2.7 反思個人的信念、價值觀和經驗;

    2.8 與持有不同信念和價值觀的人進行客觀討論;

    2.9 設身處地理解別人的信念和行為;

    3. 本課程幫助學生培養下列的價值觀和態度:

    3.1 尊重他人;

    3.2 願意肯定他人的需求、感受和期望, 並學習他人的見解;

    3.3 以包容的態度對待模稜兩可和弔詭情況;

    3.4 欣賞宗教及文化的差異;

    3.5 尊重生命;

    4. 課程安排

    甲 部:

    卷一:規範倫理學

    卷二:個人及社會問題

    乙部:基督宗教

    丙部:宗教體驗

  • 甲. 本科名稱及節數

    中一至中六級共有

    新高中一至高三參加公開試班別,考評局會考科目名稱為「倫理與宗教」科,每週五節。

    I) 教與學

    1. 多元化教學法

    上課、設計教案及習作時,採用多元化的範式,以培養學生思考、分析、組織、表達的能力,範式包括:

    小組討論/匯報;

    多媒體教學;

    視聽教材輔助教學;

    座談會;

    報告/個案研究;

    參觀/考察;

    心理測驗;

    宗教閱讀獎勵計劃;

    角色扮演;

    提問;

    2. 學期測驗

    X) 每教完一個單元,給予學生溫習和複習的機會,讓他們有一個測驗。

    3. 網上教學

    X) 中四至中六推展培聖教室,利用培聖教室存放筆記,學生在培聖教室閱讀筆記及尋找資料,拓闊學生視野,加強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

    4. 照顧學習差異:

    4.1透過課程剪裁,引入核心課程和增潤課程兩部分,因應學生程度

    選材教授。另引入合作學習等教學模式,協助學生掌握學習內容。

    4.2 測驗上有核心部份,讓所有同學均懂如何作答;另設一些反思/自由作答題,讓能力稍遜同學亦可發揮。

    III) 教學資源

  • 1. 教科書(中一至中三:我走星光道)

    2. 自製筆記

    3. 愛與生命系列

    4. 互聯網上資料 及 報章新聞

    5. 公教報

    6. RME教學材資

    7. 新簡易宗教學

    8. EDB教學材料

    D. 三年計劃(2016-2019)

    I. 工作計劃

    範 疇 關注事項 配合之策略/工作 成功準則/學生表現 負責人 / 組別 評估方法 時間表

    16/17 17/18 18/19

    學務方面

    a. 塑造「綜合學術型」學校的形象

    從心靈教育提升同學美學、德育、靈育的培養,塑造全面學術型的學校形象

    (中二、中三級—自處教育)

    (中四、中五服務學習課---大愛教育)

    (中六級生死教育—生前死後畢業營)

    學生表現積極參與 文麗逑/中二班

    主任 心靈扎記、老師觀察、問卷調查

    b. 落實及優化培聖教室、科學、專題研習及科技課程 STEM 的推展

    以 PPT及影片教授課堂 宗教科老師

  • 範 疇 關注事項 配合之策略/工作 成功準則/學生表現 負責人 / 組別 評估方法 時間表

    16/17 17/18 18/19

    c. 跨科藝術教育的課程統整及試教

    從心靈教育提升同學美學的培養,欣賞大自然、音樂默想

    (中二、中三級—自處教育)

    80%同學投入課堂 李麗虹/藝術發

    展組 老師觀察

    d. 優化全方位學習經歷,推動學術周的發展

    以主題式的天主教價值觀推動學術周的發展

    70%同學投入活動 宗教組 老師觀察、問卷

    調查

    e. 優化校園的閱讀風氣

    1. 於圖書館設置心靈教育資源角,鼓勵同學閱讀有關作品。

    借閱宗教、靈性書籍增加 10%

    謝俊賢

    借書記錄

    2.閱讀獎勵計劃

    80%繳交閱讀報告

    每班最少有三份優秀作品

    鍾國樑、任顓瑩

    閱讀獎勵計劃分數

    f. 加強語文及外語訓練

    g. 加強國際交流與聯繫

  • 範 疇 關注事項 配合之策略/工作 成功準則/學生表現 負責人 / 組別 評估方法 時間表

    16/17 17/18 18/19

    培育方面

    a. 深化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

    1.中二、中三心靈教育:經過心靈教育培訓後,希望同學可以擁有天主的特質

    80%同學投入課堂

    中二:文麗逑、謝俊賢

    中三;文麗逑、鍾國樑

    心靈扎記、反思工作紙、老師觀察、問卷調查

    2.中四及中五服務學習課—培養天主教愛德精神

    80%同學投入課堂

    中四:文麗逑、謝俊賢

    中五:文麗逑、謝俊賢

  • 3.中六級生前死後畢

    業營-----珍惜家庭、

    尊重生命,天主教的

    生死觀)

    80%同學投入活動

    中六:文麗逑、

    鍾國樑

  • b. 鞏固學生正向思維,增強學生抗逆能力

    1.中二、中三級心靈教育

    2.中六級生前死後畢業營

    1.70%同學可從心靈教育中懂得處理情緒,如何自處提升抗逆能力

    2.80%中六生前後畢業營-----珍惜和尊重生命)

    文麗逑、鍾國樑

    心靈扎記、反思冊

    b. 優化學生組織及領袖培訓,建立民主參與的正確價值

    從高中課程中滲透社會訓導的思想

    任教高中的老師

    c. 鼓勵學生投入學校生活及校內外比賽

    1.經文朗誦比賽 謝俊賢

    e. 優化學生升學就業輔導的諮商工作,配合全方位外地升學的輔導工作

    1.中四、中五服務學習課---愛德精神)

    2.中六級生前死後畢

    業營-----讓學生懂

    得人生規劃、珍惜家

    庭、尊重生命)

    1.透過服務學習課中,啟發同學從事社福界的工作

    2. 80%同學經過生前死 後 畢 業 營 可 懂 得人生規劃

    文麗逑 反思冊、問卷調查

    行政方面 a. 檢討及完善現

    行措施及政策 定期檢討活動及工作成效。

    負責活動的同事 問卷調查

  • b. 加強校本管理的效率,讓持分者共同商討學校的發展

    活動後發問卷,得以了解活動成效。

    負責活動的同事 問卷調查

    E. 考評設計及評核方法

    考評設計:

    中一、中二、中三宗教及倫理科以 GRADE代表成績

    A:90-100分

    B:80-89分

    C:70-79分

    D:60-69分

    E:50-59分

    F:40-49分

    U以下:39以下

    中四、中五、中六宗教及倫理科以 GRADE代表成績

    A:80-100分

    B:79-70分

    C:60-69分

    D:59-50分

    E:49-40分

    F:39-30分

    U以下:29以下

    中四(選修)、中五(選修)、中六(選修)以分數

    40分為合格

  • 評卷準則

    中一至中三及中四至中六級同學以等級(A至 F)評分。

    日常評估分佔 10%,著重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表現,初中學生多視其上課用品的齊備和習作的表現;高中學生則重視其專題報告及上課參與

    討論程度。)

    中四(選修)、中五(選修) 、中六(選修)以分數計算

    測驗評估每學期佔 40%。(包括測驗、作業)

    上課表現

    考試評估每學期佔 50%。

    全年總計 100%。

    為了配合特殊教育的需要,當同學答卷時,錯別字及意思合理者也可得分

    F. 教科書選用

    以聖經配合生活課題,有系統地進行分析及探討:

    中一:我走星光路第一冊及作業

    中二:我走星光路第二冊及作業第二冊)

    中三:我走星光路第三冊及作業第三冊)

    中四及中五:倫理課題及處境生活實況(教師自編教材)

    中四選修:基督傳統(《新簡易宗教學》、自編筆記及工作紙)

    中五選修:教師自編教材

    中六選修:教師自編教材

    中六: 倫理課題及處境生活實況(高級補充程度會考個人及社會問題課程及教師自編教材,但不參與公開考試)

    G. 家課政策

    中六級:每月至少3次

    中四、五級:每月至少2次

    中三級:每月至少1次

    除與教學相關的一般性的功課外,各學習階段必須包括下列功課:

    中四至中六級階段: 讀書報告,服務學習課習作、生死教育習作。

    中三級階段: 讀書報告

  • H. 開會次數

    全年開會次數共 2次,分別是 9月初(新學年準備會議)、7月(全年檢討)。

    I. 教師培訓政策

    宗教科老師每年參加最少一次校外研討會,持續專業發展。

    鼓勵公教老師參加教理班、聖經學院、聖神修院等課程,深化信仰和宗教知識。

    J. 學科活動

    甲、 校外比賽及活動

    宗教/靈修文章閱讀獎勵計劃

    中二、中三級心靈教育

    中四級廉潔互動劇

    中四服務學習課

    中五級服務學習課

    香港學校朗誦節(天主教經文朗誦)

    中五級黑暗中對話

    中六級生前死後教育畢業營

  • K. 宗教及倫理科學習活動回顧

    1. 宗教週

  • 2. 中四及中五級服務學習課

  • 3. 中二及中三級心靈教育

  • 4. 中六級生死教育營

  • 5. 2017 越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