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Southwest Southwest Southwest Southwest university university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of of of science science science science and and and and technology technology technology 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中国内地电视求职节目发展前景研究 ——以《中国职场好榜样》为例 学院名称 文学与艺术学院 专业名称 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生姓名 周正润 20085844 指导教师 二〇一二年六月

周正润终稿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SouthwestSouthwestSouthwestSouthwest universityuniversityuniversityuniversity ofofofof sciencesciencesciencescience andandandandtechnologytechnologytechnologytechnology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中国内地电视求职节目发展前景研究——以《中国职场好榜样》为例

学 院 名 称 文学与艺术学院

专 业 名 称 广播电视新闻学

学 生 姓 名 周正润

学 号 20085844

指 导 教 师 尹 兴 讲 师

二〇一二年六月

Page 2: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I

中国内地电视求职节目发展前景研究——以《中国职场好榜样》为例

摘要摘要摘要摘要:就业问题是近十年来社会上所持续的热点话题,大学生就业、下岗职工再就业、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多重问题一直未得到根本解决。而媒体作为传播消息和教育服

务的载体,具有监督社会和传承文化的的社会责任。电视求职节目兴起和发展既是完

成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也顺应了全民秀自己的“真人秀”时代潮流。

本文将多角度的剖析职场节目的生存现状、影响因素、发展优势,同时以《中国

职场好榜样》为例,思考中国内地电视求职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求职节目; 生存现状; 发展前景; 社会责任

Page 3: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II

TheTheTheThe studystudystudystudy ofofofof developmentdevelopmentdevelopmentdevelopment prospectsprospectsprospectsprospects ofofofof TVTVTVTV jobjobjobjobprogramsprogramsprogramsprograms inininin ChinaChinaChinaChina

————————forforforfor exampleexampleexampleexample ““““GoodGoodGoodGood CareerCareerCareerCareer RoleRoleRoleRoleModelModelModelModel ofofofofChinaChinaChinaChina””””

AbstractAbstractAbstractAbstract:The problem of employment is a hot topic in society nearly 10 years. The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reemployment of the laid-off worker, and rural

surplus labor transfer have not been fundamentally solved. The media as the carrier of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and education service has the responsibility of surveillance society

and cultural heritage. The rise and development of TV job programs is the representation

of completion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also complying with the Times that National show

themselves.

This thesis will analysis the living situation,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V jobs programs from different angle. At the same time, as example of

“Good Career Role Model of China”, thinking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jobs reality

show on TV programs in China.

KeyKeyKeyKey wordswordswordswords : TV jobs programs, living situation, development prospec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Page 4: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III

目 录前言................................................................................................................................1

第一章、电视求职类节目的生存现状研究................................................................2

一、中国内地电视求职节目概述.........................................................................2

二、中国内地电视求职节目的早期模仿及失败.................................................3

第二章、现代职场节目新模式——以《中国职场好榜样》为例............................5

一、《中国职场好榜样》节目概述.......................................................................5

二、《中国职场好榜样》的传承与创新...............................................................5

第三章、影响电视求职节目的各种因素....................................................................8

一、受众对电视求职节目的影响.........................................................................8

二、企业及人力资源机构对电视求职节目的影响.............................................8

三、主持人对电视求职节目的影响.....................................................................9

第四章、职场节目的发展优势..................................................................................12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造就广泛的播出平台.......................................................12

二、适龄务工人员为电视求职节目提供收视保证...........................................12

三、各类真人秀节目的热播为求职节目提供了成功范例...............................14

第五章、中国电视求职节目的发展前景..................................................................15

一、电视求职节目当中人文关怀不可或缺.......................................................15

1、求职节目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15

2、身份认同心理对收视率的影响..............................................................15

二、中国的社会环境给电视求职节目提供了发展平台...................................16

1、职场节目与各高校合作,以差异化战略征服劳动力市场..................16

2、求职节目与政府部门合作,促进社会人士就业..................................17

三、电视节目已经进入“真人秀”时代...........................................................17

四、把握四大生存原则是电视求职节目发展的必然选择...............................19

1、原创性和戏剧性是职场节目发展的核心动力......................................19

2、日常性和平民化为求职节目奠定大众化基础......................................20

结 语............................................................................................................................21

致谢..............................................................................................................................2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23

Page 5: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

中国内地电视求职节目及发展前景研究——以《中国职场好榜样》为例

前言

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经历了三十年的高速发展,而这种经济上的持续发展直

接加大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是,自 1999 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

进入到大众教育阶段,大学生人数不断攀升,高校毕业生的输出量远远大于社会需求,

结构性失业趋势明显。尤其是 2008 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及适龄青

年找不到工作,社会就业问题已经迫在眉睫。由此,电视求职类节目应运而生,这类

节目的高调亮相不仅为自我意识逐渐增强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还开

发出了一种新的电视节目形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反响。

近年来,真人秀节目几乎充斥了整个电视荧屏,自 2004 年湖南卫视举办的选秀

节目《超级女声》火爆荧屏以来,各种真人秀节目就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益智类、

选秀类、相亲类、求职类……层出不穷,各有千秋。其中,求职类节目经过近十年的

发展已经在百花齐放的真人秀节目中占领了一席之地,各大电视台屡出奇招,不断创

新,令求职节目在众多的真人秀节目当中站稳了脚跟。

然而,求职节目是在真人秀节目的土壤当中生长起来的,就节目内容而言,“秀”

的成分远远大于它对就业的贡献,对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也只停留在表象上,一期四

名的求职者相较于上亿的劳动力大军来说根本无法解决任何实际问题。但是,媒体作

为引领舆论的社会机构,播放的电视节目不只是为了娱乐大众,还应该明确的看到自

己的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因此,求职节目必须改变目前的发展状态,从着力于“秀”

转变为着力于“求职”,这不仅依靠媒体从业者强化责任、提高认识,还需要社会各

方的参与才能成功。

Page 6: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

第一章、电视求职类节目的生存现状研究

一、中国内地电视求职节目概述一、中国内地电视求职节目概述一、中国内地电视求职节目概述一、中国内地电视求职节目概述

我国的第一档电视求职真人秀节目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在 2003 年 10 月 25 日

推出的《绝对挑战》,但这档“被媒体誉为‘新型娱乐经济节目’的典范”[1]的真人

秀节目并没有在严峻的电视节目竞争中存活下来,于2007年3月28日播完最后一期,

告别了广大观众。继《绝对挑战》之后,我国的电视屏幕上又出现了几档与人力资源

相关的真人秀节目,如《勇往直前》、《创智赢家》等,但是这些节目似乎并没有给电

视台带来预期的效果,最终逐渐淡出观众的视野。

2010 年,由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台联合打造的《职来职往》以及天津卫视重磅

推出的《非你莫属》竞相播出,这类新型的职场节目掀起了一股电视求职节目的播出

热潮。之后各电视台纷纷响应:湖北电视台《职在必得》、成都电视台《我是谁》、上

海第一财经频道和唯众传播《上班这点事》等等。

图1—1: 中国内地部分职场节目及类别[2]

[1] 《绝对挑战》,百度百科,连接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69509.htm.[2] 封翔:《电视职场节目发展现状及新动向》[J],《收视中国》,2011(11)

Page 7: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3

二、二、二、二、 中国内地电视求职节目的早期模仿及失败中国内地电视求职节目的早期模仿及失败中国内地电视求职节目的早期模仿及失败中国内地电视求职节目的早期模仿及失败

中国早期的真人秀节目大部分是通过模仿国外优秀真人秀节目而来,众所周知,

《超级女声》的创意就源自于《美国偶像》。求职类节目也同样如此,《绝对挑战》“借

鉴阿根廷电视台 2002 年创办的‘二选一’招聘‘真人秀’栏目《人力资源》”。许多

学者认为,国内早期的职场真人秀节目都是以美国 NBC 的《学徒》(The Apprentice)

为蓝本,《赢在中国》和《绝对挑战》都曾作为案例与《学徒》相比较,进而分析中

外职场真人秀节目的异同。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在发展的前期阶段,国内的求职节目对国外优秀节目的学习

和借鉴,但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国内的真人秀节目早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中国特色,

符合现代中国观众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因此收视率也是节节攀升。以《绝对挑战》为

例,“开播两个月,将该时段收视率从 0.3859%提升为 0.5041%,提升幅度达到 31%[1]”。

《绝对挑战》的制片人詹末也提出:“播出第 3期,《绝对挑战》进入央视经济频道收

视率排行榜前十名,播出第 6期,在频道平均收视率排行榜中名列第 5 ,在较短的时间

内,作为一档周播栏目的《绝对挑战》成为一个拥有竞争力的节目,创下了新节目较难

获得的高起点。[2]”

图 1—2:《绝对挑战》播出一个月后同时段收视情况对比(2003年)[3]

由此可见,早期的职场真人秀节目在模仿的同时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可最终也

没能像《超级女声》一样大热荧屏,而是陆续停播。直到《非你莫属》和《职来职往》

的相继亮相,职场节目才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对任何一个节目来说,创新都是该节

目是灵魂,也是它存在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对《学徒》的模仿过程中,《创智赢

[1] 马娜:《中外职业竞技类真人秀节目比较——以<学徒>与<绝对挑战>为例》[J],《声屏世界》,2011(2)

[2] 詹末:《<绝对挑战>挑战了什么?———兼看电视媒体的社会建构潜力》[J],《现代传播》,2004(2)[3] 封翔:《电视职场节目发展现状及新动向》[J],《收视中国》,2011(11)

Page 8: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4

家》、《绝对挑战》、《实习生》、《赢在中国》等节目都或多或少的保留了《学徒》的节

目框架,即两组选手进行 PK,分别完成一个商业任务,每周淘汰一位,最终的获胜

者将获得丰厚的奖励(创业基金、风险投资或者就业机会)。但是,问题也是从模仿

中突显出来的:

第一,从主持人选择来看,《学徒》由地产大亨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

担任主持,同时,他还是比赛的评委和岗位提供者,16 位参赛者共同竞争他旗下的

一个年薪 25 万美金的执行经理职,多重的身份设置使他成为该节目的灵魂人物。在

节目播出之后,他获得了无数的粉丝,粉丝们学习他的言行,仰望他的成功。而国内

的真人秀节目节目几乎都是选用有名且有经验的电视主持人,如《绝对挑战》的主持

人李佳明和庞晔、《赢在中国》的主持人王利芬,他们拥有丰富的主持经验,能够准

确的把握全场的气氛及节目节奏。但是,相较于担任多重角色的特朗普而言,他们的

吸引力明显下降。

第二,从参赛者来看,《学徒》的参赛者都是来源于高级白领和各行业的成功人

士,本就高手云集,可谓优中选优,把真人秀节目竞争和对抗两个特性演绎的淋漓尽

致。尤其是第十季中,16 位选手都曾是行业中的顶尖人物,律师、工程师、演员乃

至市长,可一场经融危机把他们彻底打垮,使他们生活艰辛,甚至靠救济金过活,所

以都迫切的需要一份工作,因而竞争性更为强烈,十足的火药味十分吸引眼球。而在

国内早期的职场节目当中,参赛选手大多是高校毕业生或在校学生,就算是有一些创

业经验的青年人,也没能在行业内造成一定的影响,自然就无法与《学徒》中的国际

顶尖学府高材生相媲美。

第三,从奖励设置来看,在《学徒》中,不仅最终的胜利者可以获得一份年薪

25 万美元的优渥工作,每周获胜组的组长还可以获得与世界 500 强企业的老总面谈

的机会,这是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因为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大有裨益。国内的奖励

环节虽然也很丰厚,但与《学徒》当中大手笔相比就显得小巫见大巫了。

当然,《学徒》中平行交叉的剪辑手法,残酷激烈的淘汰方式,戏剧性和写实性

相融合的叙事风格也是把它推向高潮的关键,各方面的因素叠加起来使它看起来更像

一部跌宕起伏的电视剧,牢牢地抓住观众们的眼球,而这些都是国内真人秀节目所欠

缺的。另一方面,中西方主流文化和意识形态之间的的差异也是制约因素之一。所以

对于西方文化,不管是引进还是模仿都必须做适当本土化修改,所谓入乡随俗,节目

引进亦是如此,使之符合中国的媒介环境。

Page 9: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5

第二章、现代职场节目新模式——以《中国职场好榜样》为例

一一一一、、、、《中国职场好榜样》节目概述《中国职场好榜样》节目概述《中国职场好榜样》节目概述《中国职场好榜样》节目概述

《中国职场好榜样》是宁夏卫视和第一财经全新联合打造大型季播求职真人秀节

目。它通过全媒体的互动评选、招聘网站、国内知名企业推荐,挑选“中国最具诱惑

力的职位”,为选手提供令人心动的就业机会。[1]2011 年 9 月 17 日,经过十三期的

激烈角逐和十八为评委专业评审,《中国职场好榜样》第一季正式落下帷幕。在第一

季中主办方提供了十大心动职位:第一财经电视主持人、百度人才校园大使、光明乳

业最速送奶员、天喔集团南浦酩酒坊金牌销售、优酷网自制剧重要女演员、乐高积木

拼砌师、东航“凌燕”组空乘、ELLE 杂志时装编辑、悦榕集团酒店幸福体验总监、

地中海俱乐部欢乐假期组织者。共有七十名求职者进入到现场参与求职,经过评委的

重重考验,28 名求职者进入到为期一周的试用期阶段,最终 11 人成功入职。

二二二二、、、、《中国职场好榜样》的传承与创新《中国职场好榜样》的传承与创新《中国职场好榜样》的传承与创新《中国职场好榜样》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职场好榜样》作为职场节目的后来者,前有《非你莫属》和《职来职往》

等众多优秀职场节目的成功范例,又在学习的基础上成功创新,以致第一季完美收官

之后,第二季成为众多观众的期待。

许多学者指出,国内目前的职场节目形式都与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如出一辙,

甚至有人说,这根本就是“招聘版的《非诚勿扰》”。的确,包括《中国职场好榜样》

在内的众多招聘节目都是采用一对多的评审形式,评审团一般都在十人以上,求职者

一个人面对众多“高高在上”的评委们,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专业性问题。虽然这种

形式加大了求职者的心理压力,但是一对多的对抗形式使得现场“火药味”更为浓烈,

增加了节目现场的紧张感和戏剧效果,更能吸引观众眼球。

当然,除了评审的设置以外,职场节目还存在许多共性,如现场灯光舞美的设置、

以亮灯和灭灯的形式进行投票、帮帮团成员一般都选择心理辅导老师和职业规划师、

明星化的主持团队等。

但与其他求职节目相比,《中国职场好榜样》也有许多创新之处,具体表现为以

[1] 《中国职场好榜样》,百度百科,链接地址: http://baike.baidu.com/view/5596061.htm.

Page 10: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6

下四点:

一、评审团设置两重性。

《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的评委都是由各企业的老板和 CEO 组成,他们既是

评委也是面试老板,通过选手的临场表现决定选手的去留和自己的招聘意向。而《中

国职场好榜样》的评委则是由“10+8”的形式出现,组成“十八铜人阵”。10 位独立

评委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名人,代表社会各阶层的声音,包括“时髦潮僧”释道心、网

络红人俞夏和叶梓萱、资深媒体人渠成和万峰、台湾麻辣教师施寄青等等,他们以自

己犀利的眼光和独立的视角来评断每一位上场的选手。8位职场评审则是来自各企业

的精英们,他们征战商场多年,早就在高手如云的商业社会中拥有了一席之地,成为

人人欣羡的“大佬”和“巨头”。包括湾仔船埠创始人臧健和先生、杉杉控股董事局

主席郑永刚先生、零点征询团体董事长袁岳先生和 IDG 投资散伙人章苏阳先生等等。

他们以丰富的商场经验、充沛的专业知识和独到的职场见解考察求职者能否胜任他们

所向往的职位。

二、 选手结构多样化。

在职场节目发展的前期阶段,由于受国外真人秀节目的影响,参赛选手大多是高

等学府大学生和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这就使得一些中低学历的观众只能作为看

客来欣赏这类节目,而不能真正参与其中。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节目在选手的遴选

上已经放宽了许多限制,参赛选手的学历也纷纷放低门槛。但《中国职场好榜样》的

选手在结构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是史无前例的,既有留学海归也有小学毕业生、既有

在校大学生也有不识字的外来务工人员、既有兢兢业业的环卫工人也用来自少数民族

的金牌导游……多样性的选手结构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进来。尤其是节目对弱势群体

的关注,成为节目的一大亮点,使节目的公平性、平民性和公众参与性更加突出。

三、职位指向性明确

看过《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的观众都知道,选手上场的第一个环节就是自

我介绍,其中包括自己的求职意向,如销售类、影视类、管理类等,他们所描述的只

是一个方向,而非具体职位。而《中国职场好榜样》是在节目开播之前就通过全媒体

的互动评选、招聘网站、国内知名企业推荐等多种方式,挑选出了十大心动职位,每

一个选手锁定一个职位,求职意向十分明确。评委在评审的时候能够直观的看出选手

Page 11: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7

能否胜任自己所心动的职位,企业方也可以根据选手的临场表现决定是否给予试用机

会。

四、决战之夜直接签署劳动合同

推荐信和口头认可已经不能满足观众和选手的安全感需要,只有拿到劳动合同才

能放下心头大石。经过十二期的激烈角逐,每个岗位挑选三名试用选手,在为期一周

的体验期后,由企业方选择一位优秀选手当场签订劳动合同,这样直接又紧张地竞争

方式既可能使在试用期内十分友好的三个人相互攻击又可能让他们更加团结,因而更

有看点,对迫切的想知道花落谁家的观众更有吸引力。

从收视率角度来看,《中国职场好榜样》远不如《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且

节目制作也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可它独辟蹊径的职位选择模式给国内的众多职场节

目带来许多现实的指导意义。

Page 12: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8

第三章、影响电视求职节目的各种因素

一、受众对电视求职节目的影响一、受众对电视求职节目的影响一、受众对电视求职节目的影响一、受众对电视求职节目的影响

受众是指新闻媒体的传播对象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接受者,包括读者、听众

和观众等。所有电视节目的传播对象都是受众,他们的喜好与收视率直接相关,因此,

受众对求职节目的影响十分重要。很多时候,在节目制作前期,节目组就会对受众进

行前期调查,根据他们的意愿设置节目环节,他们往往根据观众的某一类需求设置节

目,满足观众的某一类欣赏趣味,力求使观众在自己的特殊需要出现时自然地锁定专

业频道。《绝对挑战》制片人詹末表示:“针对新栏目定位,我们于 2003 年 5 月进行

了受众前馈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观众对节目功能、内容及风格寄予了多方面期待,

一致性的意见主要表述为:有用,真实,贴近 , 悬念,深度,互动,善意,精神激

励,寓教于乐等等。[1]”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是所有真人秀节目

公共面临的一大课题。“目前我国受众对于自我主体地位要求越来越高,更看重自身

对于电视节目的参与感和影响力。因此,作为传播者的节目制作方应首先根据节目特

色和收视情况进行受众定位,并在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状态。[2]”

二、企业及人力资源机构对电视求职节目的影响二、企业及人力资源机构对电视求职节目的影响二、企业及人力资源机构对电视求职节目的影响二、企业及人力资源机构对电视求职节目的影响

影响求职节目的社会环境很多,包括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企业和人力资源机构等,

企业对节目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合作模式上。国外的真人秀节目已经形成的成熟的产业

化运作模式,但以国内目前的电视生存环境来看,我们只能综合各种有利的力量来实

现电视节目的长足发展。

以《中国职场好榜样》为例,中华英才网是独家合作招聘网站、天涯社区是媒体

支持、新浪微博是独家微博合作、腾讯网是战略门户合作、优酷网是首席视频合作媒

体、百度贴吧是首席网络互动社区、人人网是首席 SNS 合作媒体、酷六网和 PPS 是特

约媒体支持、易传媒是整合数字广告平台支持单位、香榭丽传媒是独家户外 LED 合作

伙伴、优士网是首席职业社交网络合作伙伴、中智集团是人力资源合作伙伴。

[1] 詹末:《 <绝对挑战>挑战了什么?———兼看电视媒体的社会建构潜力》[J],《现代传播》,2004(2)

[2] 宋佳仪:《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探析》[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23)

Page 13: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9

由此可见,一档完整的电视节目并不能独立的存在,而是在和社会各企业相互合

作下完成的。这种与企业合作的运营模式几乎已经贯穿了所有的电视节目,但只有职

场节目才会邀请人力资源机构作为合作伙伴。人力资源机构不仅能给节目提出一些指

导性建议,还在公司官网上设置节目报名专区,很多时候帮帮团成员也由人力资源机

构提供,其目的是使节目更加专业、权威、具有公信力,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收

视率的提高又会刺激各企业的在行业内的知名度,促进企业的发展,形成互利双赢的

局面。

三、三、三、三、 主持人对电视求职节目的影响主持人对电视求职节目的影响主持人对电视求职节目的影响主持人对电视求职节目的影响

能否正确的选择主持人是关乎任何一个电视节目成败的重要因素,现在的电视节

目对主持人的要求很高,需要具有采、编、播、控等多种业务能力,所以不管是求职

节目还是其他真人秀节目,选择主持人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以《中国职场好榜样》为

例,早在开播之前,其女主持就锁定了第一财经的美女主播孙睿琦,而男主持人则一

直悬而未决,工作人员一直在黄健翔、程雷、曹启泰、汪涵这四位优秀的男主持人之

间纠结,直到节目开播,主持人的问题依然是个谜。这四位重量级主持人引发的猜想

既给观众留下悬念,又充分突显了主持人对节目的宣传作用。节目开播之后,谜底终

于为观众解开,第一期的主持人是儒雅淡定、幽默风趣的曹启泰、第二期是“历史上

最年轻的上市公司 CEO”白云峰,直到第三期,节目的主持人才正式确定为黄健翔。

至此,黄健翔作为《中国职场好榜样》的主持人兼节目代言人的身份明确。

由此可见,主持人不仅担任着媒介代言人的身份,而且即使选拔的过程也能作为

一种节目宣传的手段。虽然黄健翔和特朗姆的角色定位不一样,但是作为应招双方之

间的中介人物,对节目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节目进程的驾驭者。“主持人必须准确的把握整个节目的播出节奏,负责内容

的串联,对现场情况可以发表个人的言论和分析。”在节目开始时,主持人首先要向

观众介绍求职者、评审团及帮帮团成员,起到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如果是招聘方和

求职方同时出现,主持人还必须引导双方进行交流、沟通、谈判直至宣布结果。当双

方进行谈判时,主持人应该“让出”舞台,但“不能‘走出’节目,必须随时注意节

目的走向,引导观众的话题和控制节目播出的时间。[1]”总之,主持人必须让节目正

[1] 李岩、黄匡宇、张联:《广播电视新闻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109 页

Page 14: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0

常有序的进行下去。

2、正确舆论的引导者。作为主持人,必须有强烈的喉舌意识,即使是一档娱乐

节目,主持人也担负着引导舆论的责任。就职场节目来说,主持人要和嘉宾、评委、

现场心理老师紧密配合,正确引导求职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优秀的节目代言人。上文已经提到,主持人其实就是该节目的代言人,他的

一言一行都会受到社会的关注,如果言行不当,不仅会减弱主持人的吸引力,也会影

响到整个节目甚至电视台的声誉。

2012 年春节前后,网上一段“海归女对掐主持人” 的视频一夕爆红,讲述的是

海归女孩刘俐俐在《非你莫属》中与主持人及 Boss 团成员的一场唇枪舌战,视频播

出之后,网友和社会几乎都将矛头指向了主持人张绍刚,认为他语言带刺,刻意为难

选手,使他一度陷入形象危机。

视频播出之后,李开复、姚晨、洪晃、王利芬等众多名人都在微博上作出评论,

各方言论的持续加温,使这次事件成为一时的热点话题。当然,众多的微博及评论都

以否定张绍刚的行为及言辞为主,如著名留学、签证、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咨询专家

徐小平在微博中说:“看了节目特别难受。我觉得非你莫属应该换主持人了,我也建

议我的朋友陈欧不要再去那里。主持人对一个无辜女孩的冷嘲热讽和无中生有的指

责,使得这个节目蒙上了难以洗刷的羞耻。刘俐俐假如还没有找到工作,请跟我联系,

我已经加了你的微博,我认为你非常优秀,如果需要,请让我来为你介绍工作。”同

样曾经担任过求职节目主持人的王利芬也在微博上发言,明确指出张绍刚语言“极不

合适”。

而面对众多的批评张绍刚本人在几次接受媒体采访时都说自己对这件事并不负

任何责任,也不认为自己有错,“我一直相信清者自清”。暂且不论孰是孰非,就事

件本身而言,它至少捧红了主持人张绍刚、求职者刘俐俐和部分评委。虽然张绍刚本

人和天津卫视一再否认是在炒作,但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就是一场娱乐论战。《非

你莫属》选择张绍刚担当主持人一直颇受争议,有人认为他为人仗义,说话直接,而

大部分人则认为他尖酸刻薄,强势霸道。这种争议不仅不影响他的主持人之路,反而

给他及整个节目组带来了话题性。

央视著名的新闻评论员王志安在微博中写道:“你们真以为《非你莫属》是在找

工作呀?真以为《非诚勿扰》是在搞对象呀?真以为《达人秀》是在选能人呀?这些

节目报名的人要筛选,上台之前要反复培训。就是逗大家一乐。你们在愤怒声讨张绍

Page 15: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1

刚的时候,我估计节目制作人这两天都乐颠儿了。”他的这番话明确的指出了“张绍

刚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如今的真人秀节目都在重点突出“秀”字,不仅是求职

者需要“秀”,节目组同样需要“秀”。《锵锵三人行》的主持人窦文涛在与嘉宾讨

论这件事时就说,电视节目其实就是一场戏,导演会要求主持人和嘉宾激烈的争吵,

以达到了导演想要的戏剧效果和戏剧冲突。其实这也符合全民“秀”自己的真人秀节

目特征,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唯收视率论”和“泛”娱乐化时代所带来的弊端。

Page 16: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2

第四章、职场节目的发展优势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造就广泛的播出平台一、严峻的就业形势造就广泛的播出平台一、严峻的就业形势造就广泛的播出平台一、严峻的就业形势造就广泛的播出平台

2003 年——2010 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 212 万人、280 万人、338

万人、413 万人、495 万人、559 万人、611 万人、631 万人,到 2012 年,全国普通

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 680 万人,创历史新高。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大学毕业生

的人数在逐年递增,众多的高校毕业生势必会给劳动力市场带来压力。而且大学生劳

动力只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一部分,在中国还有庞大的非大学生劳动力群体,这些人的

就业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目前我们所看到的就业压力其实就是因为在“中国这个富

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实际上,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劳动力相对需求的增加一直滞后于相

对供给的增加。[1]”结构性失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供求关系的问题,在目前的高等教

育管理体制下,大学毕业生在数量上的不断扩张直接呈现的结果就是大学生劳动力的

同质化增长,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无法同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求职方式也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逐渐多样化,我们所常见的

有现场招聘会、网站招聘、报考公务员、报纸招聘、电视招聘、学校推荐,甚至最新

的微博招聘。电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体,具有新闻传播、社会教育、文化娱乐和信

息服务等多重社会功能,因此,社会责任感的完美表达是电视媒体服务工能的重要表

现方式。千百年来,中国人眼中有两件大事:成家和立业。到了现代,这两件事对于

中国人的重要性依然如此,这也是相亲节目和求职节目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非你

莫属》节目宣传负责人郭巍表示:“电视节目要切合热点话题 ,观众才喜欢看。”

而电视求职节目所切合的热点话题就是我们人生大事之一的“立业”问题,从现在的

就业环境来看,国内的情况属于劳动力资源丰富、高薪岗位少、大学生缺乏经验又期

望过高。各种有利的因素给了职场节目更加广阔的发展舞台,可以说,职场节目的市

场发展潜力十分可观。

二、适龄务工人员为电视求职节目提供收视保证二、适龄务工人员为电视求职节目提供收视保证二、适龄务工人员为电视求职节目提供收视保证二、适龄务工人员为电视求职节目提供收视保证

职场节目从出现至今一直都不缺观众,只是经过十年的发展,受众群发生了明显

[1] 袁晖光:《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和工资结构调整》[D],博士学位论文,辽宁大学,2011 年,第Ⅰ

Page 17: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3

变化。《绝对挑战》这类节目相对《职来职往》来说比较高端,因为他所瞄准的对象

是知名企业的稀缺性人才,选手和受众群都属于高等学府毕业生和在校学生,受众结

构相对单一,其节目定位就让普通观众与之划上了一条分界线。而在新型的职场节目

当中,由于大众参与的机会增加,平民化路线明显,导致了其受众群发生变化。

如图 4 —1所示,从性别角度分析,女性观众观看职场节目的集中度率高于男性

观众;从年龄段角度分析,45 岁——54 岁的观众居多,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猜测:这

类观众当中一部分是下岗工人,想要在这类节目中谋求自己的第二次机会,而另一部

分则是大学生的父母,他们的孩子即将毕业或者已经毕业,正在面临找工作的问题,

他们们关注这类节目不仅是想看如今的职场动向,也想帮助孩子积累求职经验;从文

化学历角度分析,大学生的关注度明显下降,相反中学学历的人群观众度颇高,这也

是职场节目平民化带来的直接表现;从收入结构角度分析,中低收入者观众比例和集

中度远远高于高收入者,而且两者上升和下降的趋势均十分明显。对于中低收入者和

低学历的受众来讲,职场节目的转型给了他们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和舞台,他们不再

是作为看客看热闹,而能真正参与其中,或者是看自己的同伴参与其中,让他们找到

一种自我认同感。

图 4—1:节目分别开播一个月后《绝对挑战》和《非你莫属》在天津地区的观众结构差异[1]

上文已经提到,我国有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对于职场节目来讲,这些人都能成

为潜在听众,再加上原有的大学生群体,即使受众群发生变化,但受众人数不会减少,

累计观众的逐渐增加成为必然趋势。

[1] 封翔:《电视职场节目发展现状及新动向》[J],《收视中国》,2011(11)

Page 18: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4

三、各类真人秀节目的热播为求职节目提供了成功范例

继《老大哥》和《生存者》之后,国外媒体捧红了一系列的真人秀节目,而国内

的媒体也进行了大量的引进和模仿,在此方面做的较好的首推《中国达人秀》。值得

我们注意的是,我们在学习欧美的真人秀节目的同时不应该只看到它的高收视率以及

收视率所带来的商业利益,而是应该”找到一个既吸引观众又与国情相适应、与本土

文化结合的独到的新卖点,如何在收视率与伦理性、娱乐性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求到一

种文化的平衡。[1]”

其实,国外真人秀节目高收视率的背后的功劳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全方位的记录形

式满足了人们对选手隐私的窥探,其中的对抗和竞争所暴露出来的人性弱点也能满足

一部分观众的恶趣味。所以,当我国最早的真人秀节目出现之时就被批评为“腐蚀了

观众的审美情趣”、“这样庸俗的电视节目能堂而皇之播出,令人担忧”。[2]

由此可知,我们对其成功的借鉴必须进行本土化改造,让真人秀节目的意识形态、

传统文化和审美习惯符合我国国情。意识形态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在一定

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艺术、

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显然,不管是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方面,

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

因此,这里所说的的“成功范例”是指在一定地域上和一定节目形式上的成功,

求职节目对其的学习是必然的,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本土化改造和自主创新也是不可

或缺的。

[1] 李琳:《电视“真人秀”的中国化生存》[J],《现代广告》,2006(1)

[2] 谢念:《除了千篇一律的野外生存挑战,观众还能看到什么――中国“真人秀”能否真实秀》[N],《中国青年

报》,2003.8.21

Page 19: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5

第五章、中国电视求职节目的发展前景

一、电视求职节目当中人文关怀不可或缺

2007 年中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

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是在党的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人文关怀”

和“心理疏导”两个词,我认为这两个词也正是对我国电视节目的重要要求。在如今

“泛”娱乐化的电视媒体环境下,真人秀节目都在强调其娱乐性和趣味性,追求节目

的高收视率以及它所带来的商机。但是,“在‘纯’娱乐化已经开始让观众疲劳,浅

薄的搞笑开始不能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品位的今天,娱乐节目的主持人和制作者的确

应该“返璞归真”地回过头去看看,人文关怀对一个节目成功与否所产生的意义。[1]”

1、求职节目中所体现的人文关怀

以《中国职场好榜样》第七期中的求职者胡迁山为例,他是一个来自四川的 80

后父亲,为了给患有“先天性胆道闭锁”儿子治病,他关闭了小有起色的电脑维修店,

带着妻儿远赴上海求医,但昂贵的医药费使他们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当天他应聘的职

位是光明乳业最速送奶员,而这个工作的时间在媒体凌晨三点到六点,十分辛苦,他

却希望用自己的双手承担作为一个父亲的责任。经过重重考验,他获得了评委的一致

认可,并从职场评审那里得到了一份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最重要的是,光明乳业

在得知他的情况之后,当场为他的孩子捐助了十万元钱,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之后

节目组跟踪报道了小胡博手术的过程,向观众交代了手术结果,许多人为小胡博手术

成功而感到高兴。由此可见,求职节目中也可以融入其他元素,关注弱势群体不仅可

以为节目赢了好的口碑,还可以唤起大众对亲情和责任的意识,体现了节目的人文关

怀和对舆论的正确引导。

2、身份认同心理对收视率的影响

职场节目的人文关怀在胡迁山的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种人文关怀用电视

手段表现出来,满足了观众的情感需求和身份认同心理。“身份认同心理是指身份构

成形式有两种情况:一是个体层次身份, 每个人会在内心塑造一个自我形象并对其进

[1] 胡阿芳:《娱乐节目主持人的人文关怀》[J],《声屏世界》,2011(5)

Page 20: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6

行评估, 然后会将这个主观形象放在社会结构中来寻找自己的位置, 以获得身份认

同;二是集体层次身份认同,任何一个社会群体要想同其他群体区别开来,必须要有

群体内部的共同特征,这种共同特征会形成群体意识,成为该群体身份认同的基础。

[1]”身份认同心理让一些和胡迁山有着一样遭遇或者是同处于一个阶层的人有着强烈

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使他们关注到这一节目当中来,形成一个范围内的收视群体,

自然而然的提高收视率。

传播学原理认为,传播有五大功能:联系功能、监视功能、控制功能、教育功能

和娱乐功能。电视传媒在实现这些功能的同时也要挑起传播人文关怀的重要任务,在

电视节目中全方位、多角度的彰显媒体人的人文关怀。这对媒体来说其实是提了一个

高要求:在提高媒体从业人员业务能力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媒体人职业道德和心理素养

建设,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阳光、充满人文关怀的媒介生态环境。

二、中国的社会环境给电视求职节目提供了发展平台

如前所述,如今的社会环境对求职节目来说有着诸多的有利因素,一方面是庞大

的待就业群体,一方面是媒体与企业及人力资源机构相互合作的现代运营模式。这些

因素在促进职场节目发展的同时,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据统计,在“十二五”

期间,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规模将达到 700 万,这个数字所呈现出来的就业压力不

言而喻,但如此巨大的压力光靠求职节目来解决无疑是杯水车薪。

1、职场节目与各高校合作,以差异化战略征服劳动力市场

差异化战略(differentiation/differentiation strategy)又称别具一格战略、

差别化战略,是将公司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差异化.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

性的东西。[2]这种商业竞争上的概念引用于劳动力市场同样适用。“自 1999 年高校扩

招至今,扩大了的招生名额依旧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教育投资需求。[3]”因此从教育

[1] 李韦韦:《 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与身份认同》[N],《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 年第

5期第 26 页[2] “差异化战略”,百度百科,链接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338114.htm.

[3] 袁晖光:《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和工资结构调整》[D],博士学位论文,辽宁大学,2011 年,第 123

Page 21: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7

的供给看,问题并不在于总的数量过多,而是在于现有体制下的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

大学生必然存在严重的同质化。所以在众多的求职类节目中大部分的求职者所谋求的

职业方向大多是销售类、影视类、产品推广类等,但很多需要人才的专业技术岗位却

乏人问津。职场节目想要长久的发展下去就需要与国内各大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由他

们定向的输出各类人才,尤其是专业技术人才,这样既解决了人才来源问题,也解决

了人才同质化的问题,还可以让怀有梦想的学生们站在舞台上秀出风采,秀出自信。

《非你莫属》节目组在今年的五一特别节目中就走进了北大校园,进行了一场对著名

高校的职业招聘。

当然,这种合作并不是将中低学历的求职者拒之门外,在这种合作的基础上还是

必须保留原有的互联网报名模式,让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参与到节目当中。

2、求职节目与政府部门合作,促进社会人士就业

媒体的社会责任并不包括解决就业问题,电视求职节目是在全民“秀”自己时代

背景下的一次市场选择,如今我们所看到的对就业问题的解决只是一种想象性的解

决。但媒体可以通过与各方合作的方式把这种想象性的解决转变成实际意义上的解

决,而与政府部门合作是一条理性之路,所以我们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支持。我国现

在正处在经济转型时期,国家的经济机构不断调整,因此就业难问题必须依靠政府对

劳动力市场的有效干预和宏观调控来缓解。我们都知道劳动力市场除了大学生劳动力

之外,还有许多非大学生劳动力,而这类非大学生劳动力除了中低学历者还有大量的

农村剩余劳动力,据 2010 年《劳动者报》报道称:目前还有 1 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

需要转移。显而易见,这类剩余劳动力就是求职节目无法触及的人群,所以在这种情

况下,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变的十分必要。

也许有人觉得各种学历的人站在同一舞台上会让节目秩序变得混乱不堪,而且会

使求职者在心理上产生优越感或者自卑感。如果上述合作真的实现,求职节目可以采

用季播形式,把不同的求职人群区分开来,或者采用其他的分类标准。

综上所述,在中国这个大环境下,求职节目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可喜的发展前

景,但这需要媒体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三、电视节目已经进入“真人秀”时代

在真人秀节目出现之前,电视节目类型主要有电视剧、新闻类、少儿节目、综艺

Page 22: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8

节目(此时的综艺节目仅局限于晚会类和歌舞表演类)。但这类节目都是由编导和制

片人有计划有目的的策划和剪辑之后再呈现在观众眼前,也就是说,观众所看到的并

不是“真实”的内容。另一个方面,电视剧里面是人物和场景都是普通观众渴望不可

及的,长此以往,观众从心理上需要一种接近现实生活,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节目当

中去的意识,真人秀节目的产生正迎合了观众的这种心理,真人秀节目全民“秀”自

己的核心意识也满足了观众的这种心理需求。

真人秀节目以其纪实性、趣味性、竞争性以及强大的生命力等多重特点强势的闯

入人们的生活,并以一种复制性的方式增长着。究其原因主要是“真人秀节目以虚构

与记录、生活性与戏剧性、日常性与非日常性相结合的特性迅速吸引观众的眼球并对

电视界产生深远影响。[1]”就受众而言,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思想也逐渐放开,尤其

是 80 后、90 后的年轻人,他们有才华有理想,渴望有一个平台来展示自己,向世界

“秀”出自己的精彩,真人秀节目不仅为他们提供舞台,还让他们节目中找到和自己

兴趣爱好相同的人,进而形成一种群体认同心理,如上文所提到的身份认同心理一样,

他们会在一档自己所钟爱的节目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小团体,对于节目来说,这就是一

个收视群或者说一个粉丝群。

现在的真人秀节目都有十分庞大的受众群,这显然成为了其发展的基础,也因此

国内现在的真人秀节目遍地开花,不管是省级卫视还是各地方台,都会尽全力打造一

档优秀的真人秀节目作为本台的品牌节目进行推广。许多学者指出现在的真人秀节目

同质化趋势明显,“烂”娱乐化的现状降低了公众欣赏品味。但是我认为,现在的真

人秀电视格局是可以改变的,如今所谓的真人秀节目泛滥其实是处于受众的选择阶

段,和市场竞争一样,真人秀节目也会有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媒

市场起一部分作用,而受众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随着电视节目观众知识和人生阅历

的不断累积,他们会有一个认识提高的过程,并根据自己的心理、情感、学习、娱乐

等多方面的需要对真人秀节目进行选择,选择的过程就是一个淘汰的过程。

在 2003 年的真人秀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喻国明

先生做了《真人秀节目对中国电视格局的影响》的主题发言。他指出:“人们需要通

过娱乐节目,通过各种体验类节目体验、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生活理念,这

是多样化的体验,它是对新生活的辅垫,对新生活的预设,这就是在中国这种体验类

[1] 马娜:《中外职业竞技类真人秀节目比较——以<学徒>与<绝对挑战>为例》[J],《声屏世界》,2011(2)

Page 23: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19

节目生长的社会背景。那么这类节目发展的趋势就很清楚了,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比赛,

它应该是精神的一种共振,一种认同,是精神家园的一种归宿。这是文化性的需要,

这也是娱乐节目的宗旨和目标。我把它概括为“解读时尚生活理念”、“体验人性的善

恶智愚”、“了解社会的生存法则”。[1]由此可见,真人秀节目有着强大的张力,艺术

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真人秀节目已经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单纯记录,他在纪实性的基

础上还增加了娱乐性,这也成为其一大看点。

求职类节目作为真人秀节目中的重要一环,不仅继承了真人秀节目的各种特质,

还创新了诸多新的元素,使其符合时代潮流,符合观众审美,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四、把握四大生存原则是电视求职节目发展的必然选择

1、原创性和戏剧性是职场节目发展的核心动力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内地出现了许多舶来品,真人秀节目就是常见的舶来品之一,

从模仿到引进,它一直以欧美真人秀节目为风向标,但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一个节

目要想长久的生存下去必须要有自己的节目特色,而这种特色并不是学习来的,只能

依靠自主创新。我国的真人秀节目中纯原创的节目很少,这里以河南卫视《梨园春》

节目为例。《梨园春》开播于 1994 年,最先是以播出河南地方戏为主一台戏曲晚会,

经过多次改版终于摸索出一条现代电视手段和河南传统戏曲有机结合的道路,成为戏

迷朋友们热捧的电视真人秀节目之一,现在已经作为河南卫视的品牌栏目在全国推

广。只要提到真人秀节目,观众都会自然地给它贴上娱乐化的标签,可依然属于真人

秀节目范畴的《梨园春》却独辟蹊径,以中国传统戏曲为卖点吸引观众,这样的节目

形式既避免了与其他真人秀节目出现话题上的重复,也培养出该节目特定的受众群,

还每年为央视的各种晚会输出一大批优秀的戏曲人才。

同样,戏剧性情节也是吸引观众的一大法宝。但所谓的戏剧性并不是靠前期策划,

精心安排来实现,真人秀节目必须保持其真实性,包括节目中所出现的人物和事件。

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电视技术,如剪辑、灯光、舞台效果

等各种元素为受众营造一个充满戏剧性的节目氛围,主持人要充分运用语言的魔力为

观众留悬念、讲故事,充分吸引观众注意,加强节目戏剧化效果。

[1] 喻国明,《真人秀节目对中国电视格局的影响》,新浪传媒 2003.10.29

http://tech.sina.com.cn/other/2003-10-29/1915250049.shtml

Page 24: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0

2 日常性和平民化为求职节目奠定大众化基础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视在农村还是奢侈品,只要一家人有电视,全村的人都

会聚集在一起收看电视节目,而现在,电视机已经成为每一个家庭必备的家电用品。

真人秀节目的发展也将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由“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到走进大众

的生活当中。真人秀节目重点除了“真”以外,还有“秀”字,以“圆普通人的明星

梦 ”和 “展示独特个性 ”为宗旨,其中“普通人”三个字对其日常性和平民化提

出了要求。

有人说,真人秀是剧情片与记录片的结合,在多元化竞争的新媒介时代,观众被

动接受的格局已经改变,他们的自主选择权日益明朗,而他们的选择都是根据自己的

各类需求,所以这就要求职场节目必须有一个“走进”和“走出”的过程。即先要“走

进”大众生活,了解他们所思所想,使节目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然后“走出”大众

生活,以艺术的形式和新技术手段对节目进行深加工。这样节目既满足日常性和平民

化要求,又能在日益严峻的媒介竞争当中脱颖而出。

其实受众心理是最难把握的东西,受许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从

众心理和身份认同心理占大部分原因,也因此职场节目日常性和平民化的特征会让他

们有一种感同身受的认同感。

Page 25: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1

结 语求职节目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肩负着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引导和指导就业。

撇开其巨额的商业利益不谈,求职节目的出现与发展不管是对企业、对求职者、对社

会、对观众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另一方面,我国正面临着政治、经济、文化的转型时期,在现有条件下我们还做

不到向西方一样的成熟产业化运作,但值得我们探索的是如何在乱中求稳,稳中求精,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求职类真人秀节目。

Page 26: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2

致谢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转眼我们已经到毕业的时刻,回想大学四年,心中充满了

无限的不舍和依恋。

本学位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尹兴老师的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选题到结构

安排,从观点推敲到字句斟酌,尹兴老师都给了我极大地帮助。尹兴老师平易近人,

在课堂上给了大家许多帮助,是一位治学精神严谨,工作作风精益求精的好老师。在

此,谨向尹兴老师致以最真挚的谢意。

此外,我还要感谢陪我度过四年大学生活的老师和同学们,尤其是每一位老师,

感谢你们为我提供的有益意见和建议,感谢你们一路上的鼓励、支持和帮助。黑发积

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蚕丝吐尽春未老,烛泪成灰秋更稠。感谢你们让我的四

年大学生生活更加充实完整。同时感谢文学与艺术学院的为我们提供的良好的学习环

境,让我们在这里专心学习、陶冶情操、成功成才。

最后,我更要感谢我的父母,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感谢你们的辛勤培养,是你

们用双手为我撑起一片天,让我有机会进入大学校园,学习到更丰富的知识。未来的

日子,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切希望。

Page 27: 周正润终稿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23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马娜.中外职业竞技类真人秀节目比较——以《学徒》与《绝对挑战》为例[J].声屏世界,

2011,(2)

[2]袁晖光.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和工资结构调整[D].辽宁:辽宁大学,2011.

[3]李琳.电视“真人秀”的中国化生存[J].现代广告,2006,(1)

[4]李岩,黄匡宇,张联.广播电视新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09

[6]胡阿芳.娱乐节目主持人的人文关怀[J].声屏世界,2011,(5)

[7]宋佳仪.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探析[J].大众文艺:学术版,2010,(23)

[8]詹末.《绝对挑战》挑战了什么?———兼看电视媒体的社会建构潜力[J]. 现代传播,

2004,(2)

[9]白晓清.电视求职类真人秀节目主持人角色定位[J].大众文艺,2011,(10)

[10]李韦韦,.消费社会中的符号消费与身份认同[N].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5):26

[11] 喻 国 明 . 真 人 秀 节 目 对 中 国 电 视 格 局 的 影 响 . 新 浪 传 媒 2003.10.29

http://tech.sina.com.cn/other/2003-10-29/1915250049.shtml.

[12]谢念.除了千篇一律的野外生存挑战,观众还能看到什么――中国“真人秀”能否真实

秀[N].中国青年报,2003.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