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黑暗與光明》之〈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 Upload
    cclm-tw

  • View
    215

  • Download
    1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漢語基督教經典文庫集成」系列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黑暗與光明》之〈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Page 2: 《黑暗與光明》之〈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1

在現世界裏,我們基督徒面對 許多不容易了解,也不容

易解 的問題。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可以作不同的分析,也可

以提供不同的意見。雖然我們都是基督徒,雖然我們也都極力

從基督 的觀點去處理這些問題。但是因為我們對基督 本身

的了解也是不同的,所以即使我們對事實的觀察是一樣的,我

們所得到的結論,也可能是完全不同的。

為要幫助基督徒同道對現實問題得到更清楚的了解起見,

我願意在這裏介紹三篇文章:第一篇是日本的竹田女士

(KyotoTakeda)于一九四七年七月二十六日在奧斯陸世界基督年大會的早禱會裏的演講詞。2 這一次的大會,本來有日本代

表團來參加的,但正當他們整裝待發的時候,他們接到不許出

國的通知,所以他們至終沒有參加這個大會。但有兩位久住在

1 本文原刊於《消息》,復 期( 年 月 日):頁 ,隨即亦轉

載於《天風週刊》 期( 年 月 日):頁 。收入《黑暗與光

明》時,吳氏增減了部分內容,刪減的部分現以粗仿宋體表示;新增的部

分現以圓體表示。在《消息》原版中,部分句子字體作放大處理,本文將

其字體加粗。

2 奧斯陸世界基督教青年大會,參〈歐遊觀感〉,註 。 竹田女士是日本基

督教女青年會的幹事。此篇演講原文未見,內容摘錄可見大會報告

The Report of the Second of World Christian

Youth, Oslo, Norway, 22 31 July, 1947

117

Page 3: 《黑暗與光明》之〈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日內瓦的日本基督徒 代表他們出席了,其中的一位就是竹田

女士。在那天的早禱會裏,他們把靈修的程序,照 大會的規

矩,用英法德三國文字印出來。現在所介紹的,就是這裏面的

那節演講詞。這篇演講,顯示了一個日本基督徒內心的掙扎,

也顯示了她對于戰爭,對于她自己的國家,對于世界,對于基

督 的使命,從痛苦的經驗中得來的覺悟與看法。現在將原文

翻譯如下,題目是我給她加的:

世人的罪惡與上帝的慈悲|

我的家鄉就是那個在世界的混亂中投下火把的國家;這把

火把它自己也燒了,直等到它變成灰燼。當戰爭結束的時候,

日本變成一堆瓦礫。當我站在這堆瓦礫當中的時候,我首先想

到的,就是中國的基督徒們。八年前我參加了在安士特丹舉行

的第一屆世界基督 年大會。3 我是日本代表中最年 的一

個。在那個大會中,中國的基督徒 年們對我說:「你不能了

解戰爭的意義。」我想同他們討論關於未來世界的問題,但他

們拒絕了,因為他們說:「你沒有經過戰爭的痛苦,所以你就

沒有具備可以討論這個問題的條件。」在當時,我心中那種寂

寞憂愁的感覺,是我有生以來所沒有經驗過的。

但當

。只有在那八年悲慘的痛苦中,我才認識了人類在戰爭中所

共同遭遇到的厄運。從此以後,我就明白了那些中國朋友們在

安士特丹對我所說的話的意義。

在那幾年中所遭受的痛苦,對日本的基督徒們雖然是一個

創傷,但同時也是一個寶貴的經驗。讓我很坦白地承認,在戰

黑暗與光明

3 首屆世界基督教青年大會於一九三九年假阿姆斯特丹( )舉行。

118

Page 4: 《黑暗與光明》之〈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爭時期中,從始至終,我們沒有站在我們的國家外面,相反地,

我們是完全站在她裏面的。我們沒有做時代的豪傑,去反抗我

們國家的罪惡,做了英勇的 牲。我們的手是不乾淨的,它們

是沾滿了日本的血 。我們自然是屬於基督的,我們也知道我

們的國家是抗拒基督的。我們面對 這個罪惡的現實, 不能

脫離它,就只有在它裏面設法實現基督 的 訓。

。這就是我們的悲劇,也就是我們所能自

動揀選的|唯一的道路,因為我們相信是上帝自己把我們放在這

個無告的現實中的。

我們不能把我們的國家從裏面變成一個基督 的國家;我

們不能把我們國家的罪惡消解;我們太軟弱,不能叫戰爭和混

亂停止。我們這些基督徒眼看 我們的祖國陷于可痛的毀滅,

就掉在失望的深淵裏。我們不但同別的國家的基督徒同道們隔

絕了,我們也同上帝隔絕了。因此,我們就好像生活在一個可

怕的沙漠裏。但當我們到達這個孤獨的沙漠裏的時候,我們就

覺悟到我們所受的痛苦,是由于上帝的慈悲。因為我們的痛苦

就是上帝自己的痛苦。而上帝的痛苦除了在日本基督徒們這個

悲慘的歷史經驗中表達,就沒有別的方法可以表達出來。在人

的混亂中,他的愛還是追 我們,他永遠不會讓我們跌到無

底深淵裏面去。當我們舉目觀看的時候,我們看見耶穌的十字

架,這個十字架是審判,同時也是救贖。

「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

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

(以賽亞六章五節)

,他為我

們這些罪人代禱。他永遠不會站在世界歷史的外面,他 是同

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119

Page 5: 《黑暗與光明》之〈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我們一切的人,在它裏面的。當我們彼此因分門別戶而鬥爭起

來,他的袍子便被撕碎。當我們互相殘殺,他便與我們一同受

到創傷。他所受的苦,比我們任何人更多,為的是要庇護罪人,

叫他們與上帝復歸和好。在人類的混亂與罪惡中,我們看見上

帝的愛,這愛是從上面來的,是要拯救我們這個支離破碎的世

界的。|

只有在這個愛裏,我們才能重新在人類的廢墟上站立起來,

邁步前進,去追求上帝的國度。只有在這個愛裏,我們這些彼

此隔絕的人類,才能重新結合起來。也只有在這帶 創傷的愛

裏,我們這些罪人才能與上帝恢復融洽的關係。

巴別塔至終倒了下來。但只有在這塔的毀滅中,我們才能

看見上帝偉大的計劃,這計劃是在悲劇的歷史中得到成全的。

我所要介紹的第二篇文章是一位出席奧斯陸大會的印度代

表多馬(M. M. Thomas)君在本年九月三日,在倫敦出版的《基督 通訊》裏(The Christian Newsletter)發表的。4 多馬君是世

界基督 學生同盟的幹事,是一位深思好學的人。在奧斯陸的

時候,我曾同他談過幾次話,在若干問題上,獲得深切的共鳴。

多馬君寫此文的動機,大 是因為有不少出席奧斯陸大會的人

們,覺得大會對目前一些急迫的政治問題,沒有具體的表示,

便感到失望,所以他提出對這問題的另一種看法,認為奧斯陸

大會是在暗示了我們對政治問題所應當採取的態度。現將原文

翻譯如下:

黑暗與光明

4 ,印度神學家。Christian

Newsletter 原文未見,其發言摘錄參 The Report of the Second of World

Christian Youth 。

120

Page 6: 《黑暗與光明》之〈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奧斯陸大會對政治問題的主張

奧斯陸大會對政治問題究竟有沒有主張?前幾天有一位代

表對我說:「印度有些 年出席了世界民主 年協會(原著者

按:該會有共產黨重要的成分)在布拉克召開的世界 年大會。5

我們有些基督徒 年參加了奧斯陸基督徒 年大會。布拉克的

代表們 來以後,對于政治問題一定有一個很清楚的|主張。」他又問:「奧斯陸對政治問題能不能提出一個清楚而又具體的

看法,即使不能比布拉克的好,多少也要像他一樣?」6 其他的

代表們在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也許採用一個不同的說法。但

是在個人的談話裏,在討論會裏,這個問題是不斷地被提出來

的。奧斯陸究竟有沒有一個對政治的主張?

我必須承認在起頭的時候,至少我自己並沒有感覺到奧斯

陸對政治問題有一個像布拉克那樣有力清楚而具體的看法。我

到奧斯陸是充滿了煩惱的心情,我離開奧斯陸的時候是更加煩

惱。煩惱 不是失望,因為這個煩惱的本身就有耶穌在裏面作

主。

,也更沉重地

感覺到我們所面臨的悲劇。我的煩惱是越來越增加了,有許多

的人像我一樣對種族問題,殖民地問題,對權利政治問題,貧

窮問題,戰爭和恨惡的問題,可能更敏銳地感到它們的嚴重性,

因而感到徬徨。

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5 世界民主青年聯合會( )一九四五年十

一月十日成立於布拉格(文中之布拉克),目的是團結世界進步青年,爭

取和平。

6 「多少」於《消息》原版作「至少」。

121

Page 7: 《黑暗與光明》之〈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我們認識了這些醜惡的現實以後,如果奧斯陸能給我們一

個簡單的分析和一個簡單的解 方法,我們也不會覺得那 難

過。相反地,奧斯陸 把我們對這些問題的原有的答案打破了,

這越發增加了我們的煩悶。在大會中,我曾有過兩次具體的經

驗,願與讀者分享:

在開幕的那天,荷印衝突的消息,在會 中攪動了我們。7

我知道我自己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所以在參加這個開幕大會的

時候,我為我自己,為我的主張,充滿了正義感,也充滿了對

荷蘭的憤怒。同時,我的心中也作了一個清楚的打算:要逼

大會把荷印問題提出討論。但我記得當特虎脫博士(Dr. Visser'tHooft)|(譯者按:特博士係荷蘭人)在他的開幕演講裏,承認他的國家的罪過,而以基督徒 契的精神向印尼代表 伸出他

的手的時候,我在我的政治主張上所建立的正義感,便被打成

粉碎。8 也許有的人想為這段話而鼓掌;也許另有一些人想利用

這段話來向這個問題作進一步的攻勢,但這二者在我都不可能。

因為我的政治見解的正義性在那一剎那間已經被他的話摧毀,

而變成我們在上帝面前通過耶穌基督而感覺到的一種共同負咎

的情緒了。

在那個聯歡大會裏,當美國的一位代表狄士耐(Deschner)演講的時候,我也得到同樣的經驗。9 美國的朋友們如果把狄君

黑暗與光明

7 荷印衝突,參〈歐遊觀感〉,註 。

8 ,荷蘭神學家,一九四八年時當選為普世教

會協會( )首任總幹事。他的開幕禮致辭,參

“ "The Report of the Second of World Christian Youth

9 狄士耐 ,美國南衛理大學柏金斯神學院

( )的傑出基督教

教義學教授( )。一九四四年自

122

Page 8: 《黑暗與光明》之〈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的話當作是一種政治的意見,他們也許會對他生氣。在我自己,

因為我對政治有很堅 的意念,我也會把他的話當作政治意見

去利用它。但是,在上帝的 示中,他的話對我產生了一個恰

恰相反的效果。我的政治主張所從而建立的基礎,現在已經被

它完全摧毀了。我只覺得

;在那一 那間,我的政治見解,就完全沒有立足

之地。

當我得到這些經驗的時候,我幾乎抱了一個願望,就是願

我沒有參加這個大會。我到這個會裏來是在上帝面前與人相見。

在這種情 之下,一個人對于政治的正義感是會被顯得完全不

合時宜的。我叫我自己處在這種境地,豈不是愚蠢嗎?許多人

正為 自由與正義而奮鬥,許多人正在飢餓中掙扎。印尼的人

和各處被壓迫的人民也正在從事於你死我活的鬥爭。如果我對

政治的正義感被打得粉碎,我和這些人的團結豈不就受到致命

的損傷嗎?我有許多共產黨裏面的朋友,他們對政治的看法是

我所贊同的。他們|一定會說我是受情感的支配;而我的國家主義者的朋友們,又會說我是愚拙。我實在願意躲避開奧斯陸大

會這許多次攪動人的靈性的會集,把我那些被打得支離破碎的

正義感重新收拾起來,叫它仍然作我的動力。因為,我對我自

己說,現實是現實,政治的現實毫無疑義的需要一個政治的解

答。

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畢業後即入耶魯大學神學院(

)就讀,後於瑞士巴塞爾大學( )師從巴特,以約

翰衛斯理的基督論為博士論文。自一九五六年起任教於南衛理大學,一九

九一年退休。自一九七○年代起積極參與普世教會合一運動。

狄士耐的發言,參“ " he Report of the Second

of World Christian Youth 。

123

Page 9: 《黑暗與光明》之〈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一個基督徒要在政治上做見證,他就會碰到上面所說的那

樣悲劇。這個悲劇,就是奧斯陸對我們的呼召。一方面,政治

上的公道需要一種自 的正義感,有了這種正義感才能生出具

體的政治性的 定。另一方面,當我們面對 基督的十字架的

時候,我們的正義感便被打得粉碎。因為在十字架面前,我們

都是釘死基督的共同的罪犯。需要上帝的饒恕,也需要彼此的

饒恕。如果我們要投身于政治,這就是我們所必定遇到的痛

苦。──

。因為一個基督徒必定會感到這種

煩惱,必定會碰到這個悲劇,他就沒有 量把自己完全獻身于

某一個政黨,或某一個政治運動,無論他們是怎樣純正的。

我的共產主義的朋友們是對的。基督的十字架是愚拙。10

因為在政治上感到自己的政治確信被粉碎的這種經驗,是叫人

軟弱的,而不是叫人剛 的。但是,當我感到自我毀滅的這一

那,豈不就是奧斯陸使我感到基督徒 契的 實性的一 那

嗎?當我們把自己的正義感破壞了,而在上帝面前共同承認罪

辜的時候,豈不就是奧斯陸誕生的時候嗎?

在沒有完結以前,我自己還要說一句懺悔的話:在印度獨

立的前夕,我以為我自己是剛 的;我以為|在政治上面對英國人的時候,我們是平等的。我想像 這些新的感覺一定會使我

同英國人達到更好的友誼。但昨天在一個印度代表團的會上,

當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沒有把英國代表團看作基督內的弟兄,

和他們共同應付英印關係問題的時候,我便感到有一個沉重的

黑暗與光明

10「因為十字架的道理,在那滅亡的人為愚拙;在我們得救的人,卻為神的

大能。就如經上所記: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智慧

人在哪裡?文士在哪裡?這世上的辯士在哪裡?神豈不是叫這世上的智慧

變成愚拙嗎?」新約聖經哥林多前書一章 節。

124

Page 10: 《黑暗與光明》之〈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罪咎的 子,壓在我的心上,我不得不趁這個機會向大家承認

我的罪過。在印度,我們為自由獨立而鬥爭,已經有一百多年,

似乎我們在政治上已經有了力量了。但這個力量 沒有在奧斯

陸幫助造成團契的關係。相反地,在奧斯陸許多個代表團謙卑

。這個力量在

未來的日子,當他們回到他們本國的時候,可以使他們負起政

治的責任。「它把驕傲的人心中的想像打碎了;它把有力者從

高座上拖下來,而把在低處的高舉起來。」如果我們分享他的

十字架,我們也將分享他的復活。這就是奧斯陸政治的見解

──認識我們共同的罪辜,和上帝的饒恕,而把它們作為共同

生活的基礎。

來的時候我們是煩悶的,回去的時候我們更加煩悶。但我

們 不失望,因為耶穌是主。

政治是有 神聖的意義的。我們的信仰把我們解放出來,

叫我們為這個神聖的意義作集體的見證。為我們大多數的人,

我們恐怕不能不繼續在骯髒的縱橫捭闔的政治漩渦裏應付。這

是一種見證。為其他的人,他們也許要站在一個超然的立 ,

不斷地對一切的政治抗議,在他們的小團契內從事于人與人復

和的神聖工作。但對一切的人,如果他們承認基督是主,到某

一個時候,他們必定會對現實政治世界所要|求的一切說個「不」字; 且要說:「我站在這裏,我沒有法子不這樣做,所以,

求上帝幫助我吧。」

我不知讀者讀完了這篇文章,會作何感想?這篇文章充分

表現了作者矛盾衝突徬徨苦悶的心情。這種心情是一種痛苦,

但同時也是每一個基督徒所特有的福分。他要應付現實,但他

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125

Page 11: 《黑暗與光明》之〈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又不能安于現實,更不能與現實妥協。因為有一個更高,更大,

更 ,更美的理想,向他挑戰。相信人文主義的人,相信唯物

論的人,不會感到痛苦,不會遇到這種挑戰。他們未嘗沒有理

想,但他們的理想是屬于人的,屬于世界的,所以他們不會感

覺到兩個不同的世界在他們內心中的衝突與矛盾。但是,我希

望──我希望一個基督徒這樣的信仰,這樣的心情,不會使他

變成麻木與消極,或者使他徬徨地永遠站在歧路上而無所適從。

;我們要行動,要前進,

雖則我們的行動和前進都永遠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我們

要把大慈大悲和至剛至勇結合起來,才能在現實的世界中為我

們的信仰作忠誠有力的見證。

我所要介紹的第三篇文章,是我自己在 年會世界代表大

會裏的演講詞。在八月十四日那一天,大會舉行了一個集體討

論會。主題是「基督 與思想的衝突。」11 被邀演講的人有三

位,一位是瑞士著名的神學 授布倫諾(Emil Brunner)博士,一位是美國的 年狄維拉(Detweiler)君,其他一個是我自己。12

這篇演講在會後曾引起熱烈的討論。我所以要把它介紹,就是

因為它提出一個特殊的觀點。這個觀點,在流行的基督 的言

論中是並不多見的。無論這個觀點是否正確,──我希望它是

正確的,從許多人的反應看來,它也好像是正確的──它至少

可以供我們參考,也可以給我們一個思想上的挑戰。我應當補|充一句,這個題目上的所謂思想衝突,實際上就是指共產主義

思想和基督 思想的衝突。現在把原文翻譯如下:

黑暗與光明

11 英文原題是“ "。青年會世界代表大

會( )在英國愛丁堡

( )舉行。

12布倫諾( ),瑞士籍神學家,新正統神學重要代表

人物,與巴特( )齊名。

126

Page 12: 《黑暗與光明》之〈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基督教與思想的衝突

在剛過去的禮拜天,我到了倫敦那個宏偉的聖保羅大禮拜

堂去做禮拜。這天講道的是馬都拉斯主 何理士(Rt. Rev. A. M.Hollis)。13 在討論到印度問題的時候,他說:「印度是分裂

的, 且是被宗 分裂。現在只有兩個力量企圖把世界統一起

來:那就是基督 與共產主義。而共產主義所獲得的信徒,比

基督 更多。」

「共產主義所獲得的信徒比基督 更多。」這句話是不是

確實的呢?我不敢替世界其他的地方說話,但在亞洲,特別是

中國,這的確是一個事實。

在過去二十年中,共產主義在中國吸收了成千成萬最有思

想,14 和富有社會意識的 年人。 年所看的讀物,也大部分

受 馬克思思想的支配。在共產黨區域裏,許多農民都變成共

產主義熱誠的信徒。為 這些原故,在第二次大戰以前,共產

主義在中國的力量,是與日俱進。而在戰後,則更有一日千里

之勢。

共產主義在中國和其他的地方,為什 能 這樣地生長呢?

我以為有兩個主要的原因:第一是國際間的不平等;第二是社

會間的不平等。所謂國際間的不平等,就是控制 殖民地和落

後國家的帝國主義。所謂社會間的不平等,就是在資本主義和

前資本主義國家的現行社會制度中的剝削。讓我來解釋這兩|句

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13聖保羅大禮拜堂( )是英國聖公會倫敦教區的主教座堂。

何理士( )於一九四二至一九五四年間

任印度馬都拉斯主教( )。

14「吸收」於《消息》原版作「吸引」。

127

Page 13: 《黑暗與光明》之〈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話的含義:

。如果他們的貧窮

和飢餓不是由于物資的缺乏,而是由于分配的不均,則他們更

要謀求現狀的改變。

如果一個國家受 一個非常腐敗和專橫的政府的統治,使

人民活不下去,他們就必定要起而反抗。15 無論這個舉動給他

們帶來什 後果。

如果一個民族受 異國的統治,無論這個統治是暴虐的,

或是 和的,這個民族一定要為獨立自由而鬥爭。這鬥爭可能

是和平的,但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採用暴力。

在這幾種例子中,共產主義都是一條方便而具有號召力的

出路。共產主義的號召,就是自由、平等,就是充裕的經濟,

沒有階級的社會。共產主義也把它自己當作民主政治的最正確

的基礎。 是這樣,如果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裏,我們看見成千

成萬的 年,以熱烈的心情去迎接共產主義,把它當作人類唯

一的救星,我們還能覺得奇怪嗎?

但從基督教的觀點看來,這是一件不幸的事。從基督教的

觀點看來,共產主義無論我們把它當作工作的方法,或生活的

哲學,都是有所[缺]陷的。共產主義所以有所陷是因為

它的基本哲學──辯證法唯物論,是完全注重相對的事物,那

就是變動的事物;而對于絕對的事物,那就是不變的事物,大

致是忽略的。因 它過分注重事物的演變,所以它對事物的本

黑暗與光明

15「專 橫」原 刊 於《消 息》及《天 風》時 為「壓 迫」,英 文 原 文 是

“ "。

Page 14: 《黑暗與光明》之〈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體,就沒有一個具體的念。因為這個原故,唯物論就必須是

無神論。因 有神論相信宇宙間有一位主宰,而這是唯物論所

不能想像的。唯物論也有一個危險的傾向,那就是忽略了一個

人的本身的價,而有時把它看作是達到某種社會目的的手段。

唯物論的這些點,就是造成我們所看見的共產主義制度內許

多使人不滿的地方的主要原因。

但如果我們看得深一點,我們就會發現

。我所以說基督徒要這

件不幸的事 的責任,有兩個原因:

但如果我們從基督教的觀點來看,我們就會發現這種 形

的造成,基督徒應該負一部分的責任,其原因有二:

第一,我們沒有把共產主義看作一個挑戰,相反地我們

把它看作我們的敵人。我們忘記了共產主義的種子,是在人類

不滿足的狀 中生長出來的。在現世界裏,構成這個不滿足的

狀況的主要因素,就是|國際間的不平等,和社會間的不平等。

我們忘記了有組織的基督 在過去一百多年中是和這兩種

罪惡結成不解之緣的;從歷史方面說,對這兩種罪惡的造成,

它至少要負一部分的責任。

現在的 年所以對基督 各種組織失掉了興趣,正因為我

們對于這兩種罪惡所造成的許多迫切的問題漠不關心。我們對

于這個事實似乎並沒有感覺到。

總一句話說,

。相反地,我們所做的是這件積極工作的一種安樂椅上的代

替物:那就是對于這個威嚇 我們,要把我們的「現狀」改變

的那種敵對制度,加以無情的攻擊。

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128

Page 15: 《黑暗與光明》之〈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我說基督徒要負這件事的責任,還有另一個原因:我們忘

記了有「歷史的報復」那樣東西的存在。16 歷史在今天所採取

的報復,就是為 我們昨天所犯了的集體的罪惡。「罪」的工

價是死亡。我們今天所遇見的種種殘暴,正是昨天的罪惡所結

的果子。對于這些殘暴,也許我們個人不能負責。但如果它們

是過去人類集體罪惡的結果,而我們自己又都是這個集體中的

成員,與它有不可分離的聯繫,那 ,我們與這些殘暴的行為,

也不能說是毫無關係的了。

我們對別人的過失,義形于色,這是不可厚非的,但我們

忘記了在義形于色的心情中,加上懺悔和謙卑的成分。相反地,

我們對自己是自以為義,而對別人則不肯寬容。我們自己眼中

的樑木,沒有除去,便忙 |替別人除掉他們眼中的刺。

以上的種種事實,都造成了懼怕別人和自以為是的心理。

這種心理現在蔓延得很廣, 且顯示了一個可怕的趨向。最顯

著的一個事實,就是目前的反蘇潮流。許多基督 同道被這種

狂流衝激,已經失掉了他們立足之地。有的人甚至抱 一種幻

想,他們以為如果能 設法促成世界第三次大戰,用原子彈去

把共產主義消滅,世界便會變成民主主義的樂園。這種妄想的

徒勞無功,我們姑且不去說它。我們所要問的 是:抱有這種

主張的人們,曾否想到:第三次大戰 使可以促成,它所能毀

滅的共產黨徒,恐怕遠不如它所製造出來的共產黨徒的多。

是這樣,我們基督徒的任務是什 呢?我們的任務只有

這一個── :國際間

的不平等,和社會間的不平等。 且我們必須努力用我們所認

為是基督 的方法去對付它們。

黑暗與光明

16歷史的報復,見〈世界往那里去〉,註 。

129

Page 16: 《黑暗與光明》之〈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

如果我們做了這樣積極的工作,我們在現社會裏所寶貴的

價,一定不會受到共產主義的威脅,相反地,如果我們不作

這樣的工作,無論我們對共產主義怎樣反對,我們只是徒勞無

功,世界還是會日漸趨向共產主義,而把我們遺棄在路旁。

現在我已經把這三篇文章介紹完畢。我不願意再加什 評

語,我只願意讓這三篇文章各自以它們的印象給予讀者。在這

個動盪的時代,我誠懇地希望,也是祈求一切的基督徒同道要

虛心,要冷靜,要客觀,在不斷的祈禱,等候,思想,研究的

當中,謙卑地接受上帝直接給我們的 示,和上帝通過別的人,

通過世界的動亂而給我們的 示。在這以後,即使我們的思想

和主張還是不同的,我們一樣的可以在基督裏面結成密切的團

契。

(《消息》一九四七年十一月廿五日)

從基督教的觀點看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