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黑暗與光明》之〈世界往那里去〉

  • Upload
    cclm-tw

  • View
    216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漢語基督教經典文庫集成」系列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黑暗與光明》之〈世界往那里去〉
Page 2: 《黑暗與光明》之〈世界往那里去〉

世界往那里去1

──一九四七年五月在浙江大學的演講,載六月五日《求是周報》,本文為該報記者綠楊記述。

今天我所講的是國際問題的基本認識,換個題目來講,就

是世界往那里去。今天要講的一點學理是根據社會學的眼光的,

諸位在大學念社會學就是再念幾年也學不到。這些問題非常重

要,能幫助我們得到了解,使我們在動盪的世界裏把握 演變。

我們信念堅定, 我們勇敢持久, 我們做一個堅 的戰士。

假如沒有這種認識,就會有時很冷,有時很熱,有時會搖搖擺

擺把持不住。相反的,假如了解得很透澈,有如明燈,有熱有

光。諸位看國內外的報紙,當然這些有各方面的宣傳作用,乃

至五花八門,摸不 頭緒,更不能斷定未來的發展。這是由於

對社會問題沒有基本的認識的原故,就好像在亂絲中抽不出頭

來。

講到國際和社會問題,最要緊的是關於社會制度的認識。

在目前,講到社會制度,法西斯制度好像是已經過去了,我們

留在後面講。現在有兩個制度值得注意的:一個是資本主義的

1 本文原刊一九四七年六月《求是周報》,原文未見。目錄作「世界往那裏

去」,本書引述從此處之篇名。

61

Page 3: 《黑暗與光明》之〈世界往那里去〉

社會制度,一個是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此外,當中還有許多

制度,今天不應多說。

資本主義制度是怎樣來的呢?中世紀的封建社會,由於機

器的發明,已經不適於大量的社會性的生產了。因為大量生產

需要大的原料出產地及市場,封建社會的小圈子就成為它的枷

鎖,資本主義不能不把這小圈子打破,好像十八世紀美國的獨

立,法國大革命。這些也就是所謂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把過

去|的封建力量革掉。它以民主為號召,好像法國大革命就是爭

取自由、平等、博愛。這究竟是什 樣的民主?請諸位注意,

就是新興資產階級的民主,而非全民的民主。再說一句,是政

治的民主,而不是經濟的民主。最初,資本主義社會是較封建

社會有進步性的,但是發展一百年後,今天這制度,已不適合

現在的發展了。為甚 ?現在我給諸位講這個道理。

資本主義的特點是機器的大量生產,而封建社會是手工生

產的。以針來說,後者每天只出幾十根,但前者每天可出幾百

萬。大量生產是為了什 呢?是不是為了社會大 的福利?不

是。它是為了少數人的利潤。生產為了少數人的利潤,分配也

是為了利潤,不管社會需要,只管有無買主和利潤高不高。他

們所得到的利潤,一部份是花掉,一部份變成了資本,從事擴

大再生產。機器大量的生產,這叫做現代資本主義。國家成為

富足經濟 Economy of Abundance,而不是缺乏經濟 Economy ofScarcity,東西多了,但是毛病也就出來了。為什 呢?就是國

家財富落到少數資產階級的手裏。假如不發生問題還不要緊,

但事實發生了矛盾。貧富懸殊且先不說,但是廣大人民就失去

了購買力。如上海四大公司,櫥窗裏的東西,很多人只能看看

而已。2 這就是資本主義下的現象,也即所謂週期性的經濟恐

黑暗與光明

2 上海四大公司指先施、永安、新新及大新百貨公司。

62

Page 4: 《黑暗與光明》之〈世界往那里去〉

Cycle of Depression,但這種現象不是圓圈式的發展而是下坡的。繁榮了,又恐,再繁榮,又是恐。一九二八年的是最

嚴重的經濟恐。從那次以後,就一直沒有正式的繁榮過,從

那時起,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只能稱之為特種蕭條期,不能

稱之為繁榮;有如病者稍稍復甦一下,但終於是無可救藥。

資本主義初期時對經濟恐還有應付的辦法,就|是向外發展,國內銷不完的,到外國去找市場,投資,找殖民地,把多餘的

物資送到外國去;所以有一個時期,大家都在爭殖民地,爭勢

力範圍,以武力為後盾,向外擴張,這就叫做帝國主義。彼此

在經濟世界上的你爭我奪,惹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

界大戰初期也是帝國主義的戰爭。資本主義制度的特點──請

注意──是自由競爭,生產工具並非公有而為私有,資本家彼

此自由競爭的結果,有的人爬得很高,成為富豪,如落克裴勒,

福特,摩根,3 另一批人爬不上就在下面。這引起了些甚 矛

盾?

第一、在國內演成了階級的不平等,這不是甚 黨派製造

出來的,而是資本主義制度製造的結果。這種現象造成國家內

部的矛盾與緊張,尤其是在經濟恐的時候,如美國,有人排

隊要麵包,排成很長的Bread Line;但是也有人把麥子燒掉,棉花埋起,牛油倒在海裏,這是多 瘋狂!這瘋狂完全是資本主

義制度製造出來的,因為東西多,沒有人買,資本家為了利潤,

不管別人飢餓,不管別人身上冷,他以為東西愈少愈貴,所以

把多餘的東西毀掉,這種瘋狂的來源,就是資本主義的邏輯!

世界往那里去

3 洛克斐勒( , ),美國實業家與慈善家,以改

革石油工業與塑造慈善事業現代化結構而聞名。福特( ,

),美國汽車工程師與企業家,福特汽車公司的建立者。摩根

( , ),美國銀行家。

63

Page 5: 《黑暗與光明》之〈世界往那里去〉

第二,英國對印度,荷蘭對東印度,法國對越南,過去的

日本對高麗,這些國家本身資源缺乏,只是靠殖民地的血脈來

養肥自己,這就造成了資本主義先進國家與殖民地間的對立,

印度對英國的衝突就是最好的說明。

第三是帝國主義間的矛盾。就好像英美吧,早稱同文同種,

同一社會制度,照理講應該相處得來,但是事實 不然。過去

英美對法西斯的關係是如此,總是你爭我奪。什 叫法西斯呢?

法西斯主義就是資本主|義的國家因為先天不足,資本缺乏,發

展落後的結果,正因為如此,法西斯主義不得不:一、在國內

以高壓的手段,統治民 ,不許他們反抗。二、對外侵略,他

們所以要這樣做,目標有二個:一個是從別的帝國主義國家手

裏 奪殖民地和資源;另一個是叫飢餓的 眼光向外看,好

像在德國,他們的統治者說:德國的民族是優秀的,應該向外

發展,他們企圖使民 忘掉飢餓,忘掉反抗。這樣做能不能成

功呢?自然是不能 的。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是先天豐厚的國

家對發展落後國家的矛盾,但是先進國家之間同樣地存在 矛盾!

第四種矛盾是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的蘇聯底矛盾。

為甚 ?很清楚,如果蘇聯發展下去,整個世界將要被赤化,

當然資本主義要垮下來,所以這就造成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

的矛盾,正因如此,所以當蘇聯革命成功的時候,十幾個資本

主義的國家包圍她,要消滅她,甚至於在第二次大戰以後的

今天,你聽聽邱吉爾,杜魯門的口氣,你聽聽中國某些人的口

氣,還是要如此!資本主義原是一個比較具有進步性的制度,

能叫人豐衣足食,但是發展到末期,造出了這四個矛盾,豐衣

足食已經不可能了,請諸位想一想:週期性的經濟恐到了某

種程度會怎 樣呢?自然是崩潰,不過,這個崩潰,當然不完

全是自發的,而是有其他原因的!諸位一定要問,假如資本主

義制度崩潰了,代替的是一種甚 制度呢?諸位自己去回答吧!

黑暗與光明

64

Page 6: 《黑暗與光明》之〈世界往那里去〉

這裏除了社會主義制度以外,還有甚 呢?

談到社會主義,諸位不要怕(笑聲四起),沒有甚 了不

起,資本主義生產工具是私有的,而這制度|的生產工具是公有的。再清楚點說,就是共勞,共享,共有,共治。試問,用盡

一切邏輯來說,社會主義有甚 地方可以反對?難道這不是所

有的國家應該走的路嗎?難道這不是一條出路嗎?從十月革命

蘇聯走了這條路,不得了,洪水猛獸來了!為甚 大家對蘇聯

的印象是如此可怕呢?蘇聯共產主義有沒有使人可怕的地方以

後再講。最重要的事實是一切資產階級的人,自己的錢用不完,

可是就坐在金錢的寶座上不願下來。他們想:要高的翻下去,

低的翻上來,太不像樣子(大笑)!當然反對。除了在王座上

的少數人而外,還有那些依附於他們的,幫閒的,親戚朋友,

揀桌子上掉下的麵包屑的,他們也反對。很不幸,世界上的政

治,軍事,文化,報紙,無[線]電,通訊社都操縱在他們

手裏,我們每天看報,以為我們看清楚事實,認識 理了,其

實,這些都是經過某些機關製造出來的,上面都有顏色,你所

得到的都是他們的 Propaganda 而已。受了欺騙,受了朦蔽而不自知,實在可憐得很。在一個制度中, 得利益集團不願意放

棄自己得利的權柄,表面上依然口口聲聲為國為民,為大 幸

福(鼓掌),但是高高在上的人,你要他下台,正如中國一句

老話:「與虎謀皮」(鼓掌)。

說到蘇聯,這是一個謎,不易了解。蘇聯當沙皇時代:專

制、封建、迷信的宗 、三位一體的把人民壓得喘不過氣來。

諸位讀過列寧斯大林的傳記嗎?4 他們的一生都在牢獄中與西伯

世界往那里去

4 列寧( ),一九一七年俄國革命後,成為蘇

聯第一位領導人。斯大林( ),一九

二二年被選為蘇共中央總書記。

65

Page 7: 《黑暗與光明》之〈世界往那里去〉

利亞放逐中過活。壓迫的結果是反抗,是革命,壓力愈大,反

抗力也愈大。物極必反,有極端過份的行為,則必有極端的東

西出現。這也是歷史的報復。5 如果諸位了解這一點,可以說對

蘇聯已了解了一半。但另一半還要了解。這一半是甚 ?蘇聯

革|命成功以後,十幾個國家包圍 她,一直到現在,杜魯門之

流還在掀起反蘇的旗幟,呼重整反蘇的十字軍。6 蘇聯正好像

是一個社會主義的孤島,四面都是敵對的大海,假如你是蘇聯,

你將採取甚 辦法對付呢?一定是天天都在戰戰兢兢,先建設

好自己的國家,以防止國內的敵人,國外的敵人以及國內外敵

人的聯合進攻,企圖將這新生的嬰兒扼殺。如果你了解到這一

點,另外的一半你也就了解了。

蘇聯要進一步達到共產主義社會,幾個五年計劃就是向這

目標推進的。7 可是,目前仍然停留在社會主義的階段,8 蘇聯

黑暗與光明

5 「歷史的報復」一詞,語出托洛斯基 生前最後一

部未完成之著作《斯大林評傳》第十二章:「歷史的報復比最有權力的總

書記[指斯大林]的報復更為可怕。」(“

")見

Stalin: An Appraisal of the Man and his Influence

。本書首次面世時即以此

英譯本發行。托洛斯基,蘇聯共產黨政治領袖,革命家與政治理論家,因

主張與斯大林不同,一九二七年被斯大林逐出蘇共,後流亡海外。托派即

托洛斯基主義者,主張在世界上尚未被共產主義徹底革命的其他國家將進

行持續革命。吳耀宗深受「歷史的報復」的概念影響,參〈從基督教的觀

點看現實〉及〈基督教的時代悲劇〉。

6 杜魯門( ),一九四五至一九五三年間出任美國

總統。

7 斯大林統治蘇聯期間,為促進經濟發展,先後推出三個五年計劃(

),成功實現蘇俄的工業化。

8 按唯物史觀,人類歷史發展會經過五個階段: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

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及共產主義社會。在未實現共產主義社會前,將

經過社會主義階段作為過渡。

66

Page 8: 《黑暗與光明》之〈世界往那里去〉

到底可怕不可怕呢?英美怕她又應該不應該呢?說到這裏,我

就要提起托洛斯基,就是中國人所指的托派。托派是與斯大林

派對立的,托派最重要的主張是澈底的世界革命。所以,第三

國際曾經很活動就是為此。9 斯大林不是不主張世界革命,但他

以為應讓各國的革命自己起來;諸位讀過斯大林的名言吧:革

命是不能輸出的。10 他主張先建設好自己,如果其他國家條件

成熟,自然會有革命發生的,不需要外力鼓動。數年前(指一

九四四──記者),當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緊張的時候,第三國

際取消了,這就是配合 斯大林的見解「革命不能輸出」的。

換句話說,蘇聯所採取的政策是:和平善鄰。要和平,所以要

建設;要善鄰,所以不侵略人家,也不願人家侵略她。有人說

蘇聯是赤色帝國主義,但是有沒有赤色帝國主義呢?如果諸位

接受了我剛才所下的帝國主義的定義,那 ,就知道赤色帝國

主義是不可能的,帝國主義的產生是由於資本主義內在的矛盾

發展的結果,但是社會主義沒有內在的矛盾,蘇聯是由十六個

民主共和國所組成的,他們不是殖民地,而是各個平等的,所

以蘇聯叫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a。|帝國主義從那兒來呢?幾個月以來,斯大林有好幾次對英美人士的聲明都說,不

要怕,請放心,美蘇不是永遠對立的,美蘇是可以共存共榮的,

世界往那里去

9 第三國際( )即共產國際,一九一三年在莫斯科成立,旨在向世

界各地輸出革命思想。一九四三年因二次大戰而解散。

10參 The Revolution Betrayed

“ `

另參毛澤東,〈關於共產國際解散問題的報告〉

( 年 月 日),《毛澤東文集》,第 卷,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

(北京:人民出版社, ),頁 。

67

Page 9: 《黑暗與光明》之〈世界往那里去〉

不是不可以調和的。斯大林的話是騙人的嗎?如果諸位聽到我

剛才的解釋,你們一定了解的,蘇聯需要和平,蘇聯不需要戰

爭,任何好戰份子,即使怎 樣鼓動,也鼓動不起來,因為有

一方面不需要戰爭。我記得我曾經說過第三次世界大戰不可能

發生,這句話不是便說的,而是由深刻的理論分析得來的。

蘇聯的路,我敢說,是世界上每一個國家都要走的(鼓掌),

但達到的方法不一定相同。馬克斯說:英美這些國家是可以不

必經過流血的革命而達到:這是因為歷史的傳統不同。英美現

在資產階級仍然很得勢,將來民主力量 大的時候,可能朝

社會主義的路邁步前進。11

現在英美國家反蘇的空氣非常濃厚,原因可能很多,其中

有一個是個人自由。他們說:美國是地大物博的民主國家,他

們允許華萊士到歐洲各國去發表攻擊本國政府的演說,但是蘇

聯的華萊士能不能到美國去作這種宣傳?12 所以,我們有個人

自由,蘇聯就沒有。又有人說,在英國,海德公園裏面,任何

人可以批評英皇或首相。可是這能算是個人自由嗎?你喉嚨喊

破了也沒有用,當你有力量去煽動 時,壓制的方法自然就

要來的。英國如此,美國也是如此。在美國只有民主共和兩大

黑暗與光明

11 馬克思早於一八七二年時曾說:「我們知道,必須考慮到各國的制度、風

俗和傳統;我們也不否認,有些國家,像美國、英國,──如果我對你們

的制度有更好的了解,也許還可以加上荷蘭,──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達

到自己的目的。但是,即使如此,我們也必須承認,在大陸上的大多數國

家中,暴力應當是我們革命的槓杆;為了最終地建立勞動的統治,總有一

天正是必須採取暴力。」參馬克思,〈關於海牙代表大會──一八七二年

九月八日在阿姆斯特丹群眾大會上的演說的通訊記錄稿〉,《馬克思恩格

斯全集》,第十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頁 。

12華萊士( , ),美國政治家,羅斯福時期任美國

農業部長、美國副總統;杜魯門時期任商務部長。他反對杜魯門的反蘇路

線,被評為「斯大林主義的走狗」,其後被杜魯門解職。

Page 10: 《黑暗與光明》之〈世界往那里去〉

黨,而且都是屬於資本家的;他們能不能組織人民的黨,選出

一個 正代表人們的候選人呢?他們沒有人去宣傳,肚子吃不

飽,非去做工不可,幸虧美國的工人還有組織,他們還可用

Collective bargaining的方式向資本家要求,所以還稍為有一點力

量,13 但是在經濟領域裏仍然是沒有自由的;那 在政治上的

自由,有也枉然,經濟的自由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裏是找不到的。政治上的自由也是很容易失掉的,有人攻擊蘇聯沒有個人自由,

但是這種表面上的個人自由的代價是廣大人民的經濟自由的被

剝奪。蘇聯有沒有政治自由呢?消息很多,有的人說很民主,

有的人說很獨裁;至少我們得承認她的情形很特殊,在初期建

設中,有許多地方為了防止內外的敵人,有時不能不採用特殊

的管制,以達到建設的目的。社會主義制度本身 不是附帶有

非在政治上獨裁不可的性質,社會主義是民有民治民享,一切

都是以人民為出發的。假如蘇聯還不能有我們所認為滿意的民

主,這是特殊情形; 不是說以後不能發展到這種地步。 使

我們說蘇聯的政治不民主,我們也不能說她的制度不好,祇能

說方法不能令人滿意,而應該代之以更高明的做法,用更妥善

的辦法去做。

現在說到中國,目前最尖銳的是國共之爭。這當然不祇是

國內兩個政黨的鬥爭!假如諸位將我剛才的話與國際間的問題

關聯起來看,大家就知道國民黨與美國有密切的聯繫,內戰之

能 打起來,也是因為這樣子。但是,共產黨和蘇聯是不是也

有同樣的關係,中國的內戰,蘇聯要不要負同樣的責任?我時

常拿這些問題向一些熟悉共產黨的以及蘇聯的朋友們問起。他

世界往那里去

13 ,今多譯作「集體協商」或「集體談判」,是勞方透過

工會組織向資方對勞動條件所進行的一種協議或談判,其結果具有法律約

束力。在十九世紀末之後,勞工之集體談判權逐漸為各國勞動法令所承認。

68

Page 11: 《黑暗與光明》之〈世界往那里去〉

們說,戰後蘇聯對共產黨的幫助不能說沒有,但是幾乎等於零

(笑聲大作),事實上政府對於這一點也沒有否認。又有一位

美國朋友說:蘇聯不僅在原則上不幫忙中國共產黨,在策略上

也不見得幫忙。因為蘇聯相信中國共產黨會得到勝利的;為避

免以後藉口──說共產黨的勝利是蘇聯幫忙的,所以不必幫忙。

另外一個原因,是蘇聯現在最注重的是歐洲,而不是遠東。戰

後歐洲問題非常複雜,德奧問題,蘇聯已給弄得難以對付。在

這個時候,她不願也不該對共|產黨作不必要的幫忙。不願意引起遠東的無謂糾紛,引起美國對她的仇視。這是事實,這事實

不是由於英美外交的手腕,而是蘇聯外交的成功;也不是說

她外交政策的高尚,而是說她為自身利益打算。中國內部的對

立是這樣,共產黨雖沒有得到蘇聯的幫忙,但無疑地他們在思

想上是一致的。由此可知美蘇與國共的關係。從這關係上,請

諸位回過頭來看剛才我對於國際基本問題的分析,就可以知道

國民黨的性質、願望、企圖構成的分子以及它的路 ,是不是

為大多數人,還是為少數人。為什 它要和美國勾結起來?你

也可以想到它的前途如何?它的結局又如何?我在這裏不必多

說,諸位自己去下一判斷吧!一般人對中共的報導也各有不同。

有的說好,有的說壞,有的說不好不壞,這很難說,但只要從

歷史的與國際的關係來看,你再分析一下,她的性質如何,她

的願望、她的企圖、構成的分子以及她的路 又如何?是不是

為大多數人還是為了少數人,她的前途,她的結局又如何?我

這裏也不要說,請諸位自己去下判斷吧!這是中國問題的中心,

也是世界問題的中心。現在世界上分成兩個陣營,有的左,有

的右,當中的人愈來愈少了。諸位看看這次的學潮,同學的轉

變,就可以明白中間的路線是在變化 。

世界往那裏去?世界將走向更平等,更自由,更民主的一

個共勞、共有、共享、共治的社會。很多人非常害怕這一條路,

黑暗與光明

69

Page 12: 《黑暗與光明》之〈世界往那里去〉

但這畢竟是人民大 的出路,走這條路所需要的時間,和所化

費的代價也許不同,走的方法也許不同,但結果都是一樣,在

那個世界裏:不再有人吃人,14 主人與奴隸,不再有帝國主義

與殖民地之分,最後,將要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也就是我們

基督 所謂的天國!15 完了(鼓掌達二分鐘之久)。

世界往那里去

14「人吃人」一語出自新文化運動文學家魯迅( )的短篇小說《狂

人日記》。此文於一九一八年四月發表於《新青年》,被視為中國現代白

話小說的開山之作,以反諷手法,將中國傳統之封建禮教社會描繪為狂人

筆下的「人吃人」的社會,深富實驗風格,影響深遠。

15大同是中國的古代思想中對理想世界的憧憬。《禮記.禮運》曰:「大道

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

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

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天國是基督教的思想,施洗約翰及耶穌均宣告:「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

改」(新約聖經馬太福音三章 節,四章 節)。聖經中又稱為「上帝的

國」,指上帝的國度,其完全的實現須等終末審判,耶穌基督再來的時候;

但基督徒及教會在地上,也應彰顯並實現上帝的旨意。耶穌在主禱文中說:

「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新約聖經馬太

福音六章 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