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食食食食食食

食品科學概論

  • Upload
    kirra

  • View
    7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食品科學概論. 第 25 章 酒 類. 酒 類. 25-1 前 言 25-2 酒的分類與特性 25-3 釀酒程序 25-4 酒與營養與健康 25-5 如何安全飲酒與解酒妙方 25-6 酒類產品的感官特性 25-7 酒類品評應注意事項 25-8 葡萄酒之品評. 25-2 酒的分類與特性. 一、依製造方法分類 釀造酒 蒸餾酒 合成酒 二、依原料來源分類 糖質原料酒 澱粉質原料酒 再製酒. 表 25-1 酒之分類. 表 25-2 酒的種類與特性. 25-3 釀酒程序. 一、釀酒的程序 一般而言,釀酒主要分為六個程序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食品科學概論

食品科學概論

Page 2: 食品科學概論

第 25章 酒 類

Page 3: 食品科學概論

酒 類 25-1 前 言 25-2 酒的分類與特性 25-3 釀酒程序 25-4 酒與營養與健康 25-5 如何安全飲酒與解酒妙方 25-6 酒類產品的感官特性 25-7 酒類品評應注意事項 25-8 葡萄酒之品評

Page 4: 食品科學概論

25-2 酒的分類與特性

一、依製造方法分類1. 釀造酒2. 蒸餾酒3. 合成酒二、依原料來源分類1. 糖質原料酒2. 澱粉質原料酒3. 再製酒

Page 5: 食品科學概論

表 25-1 酒之分類

一般習慣之分類 菸酒管理法之分類 例    子

釀造酒類之其他釀造酒 黃酒類 黃酒、紹興酒、陳紹、花雕酒、紅露酒、

玉泉清酒等。

蒸餾酒類 白酒類 高梁酒、大麴酒、茅台酒、米酒、稻香酒、玉露酒、愛蘭白酒等。

釀造酒類之啤酒 啤酒類 台灣啤酒、生啤酒、台灣黑啤、全麥啤酒等。

再製酒類 再製酒類

蔘茸酒、鹿茸酒、龍鳳酒、長春酒、雙鹿五加皮、竹葉青、茉莉花酒、菊花酒、香蒂酒、梅酒、樽藏金棗酒等。紅葡萄酒、白葡萄酒、玫瑰紅酒等。

釀造酒類之其他釀造酒 水果酒類 紅葡萄酒、白葡萄酒、玫瑰紅酒等。

蒸餾酒 外國酒類 威士忌、白蘭地、琴酒、伏特加酒、蘭姆酒。

Page 6: 食品科學概論

表 25-2 酒的種類與特性酒的種類 酒精含量 原  料 儲存酒齡 特  性

紹興酒 16% 糯米、小麥 兩年以上 琥珀色,口感醇和。

陳年紹興酒 17.5% 糯米、小麥 四年以上 深棕紅色,風味醇厚。

精釀陳年紹興酒 17.5% 糯米、小麥 四年以上 深紅褐色,味甘柔醇。

甕底酒 19.5% 糯米、小麥 四年以上 深棕紅色,醇厚柔順。

花雕酒 17% 糯米、小麥 三年以上 使用根黴菌,風味獨特。

黃酒 15.5%蓬萊白米、小麥 一年以上 茶黃明亮,清醇

柔順。

玉泉清酒 15.5%精白蓬萊米、小麥

6~12 個月

透明無色,清香甘醇。

Page 7: 食品科學概論

25-3 釀酒程序

一、釀酒的程序一般而言,釀酒主要分為六個程序 1. 蒸煮 2. 液化 3. 糖化 4. 發酵 5. 蒸餾 6. 陳熟

Page 8: 食品科學概論

25-3 釀酒程序

二、常見酒類之釀製程序• 米酒:蒸煮→液化→糖化→發酵→蒸餾→陳熟

• 紅露酒:蒸煮→液化→糖化→發酵→陳熟

• 啤酒:蒸煮→液化→糖化→發酵

• 葡萄酒:發酵→陳熟。

• 高梁酒:蒸煮→液化→糖化→發酵→蒸餾→陳熟

• 紹興酒系:蒸煮→液化→糖化→發酵→陳熟

Page 9: 食品科學概論

25-4 酒與營養與健康

一、酒與營養二、酒與健康

Page 10: 食品科學概論

血液中酒精濃度 期別 臨 床 症 狀

0.1 至 0.2% 微醉期 略顯醉意,喜歡講話,愛開玩笑,感覺愉快,走路和平常一樣有條不紊。

0.2 至 0.3% 興奮期 微有醉意,講話嘮叨,步態有些蹣跚,大聲高歌,旁若無人,不過尚能自主,還不至於闖禍。

0.3 至 0.4% 瘋狂期 醉矣 !語無倫次,舌頭欠靈活,不管他人是否討厭全無顧忌,稍拂其意即火冒三丈,已無法直線走路,不能自主應加以監護。

0.4 至 0.5% 失智期 大醉,不能辨別方向,胡言亂語,理智喪失,不知羞恥,東西掉了亦全然不知。

0.5% 以上 爛醉期 爛醉如泥,全無意識,除有呼吸外,竟和死人一樣,已達危險邊緣,應即刻送醫。

表 25-3 血液中酒精濃度與臨床症狀之關係

Page 11: 食品科學概論

25-5 如何安全飲酒與解酒妙方

一、如何安全飲酒1. 選擇酒精濃度較低的酒2. 淺嚐勿豪飲3. 勿空腹喝酒.勿與碳酸飲料共飲4. 孕婦不宜喝酒

Page 12: 食品科學概論

25-5 如何安全飲酒與解酒妙方

二、解酒妙方1. 綠豆湯2. 甘蔗汁3. 白蘿蔔4. 水果5. 食用醋6. 橙皮湯

Page 13: 食品科學概論

25-6 酒類產品的感官特性

1. 外觀(視覺)系統2. 氣味(嗅覺)系統3. 質地(觸覺)系統4. 聲音(聽覺)系統

Page 14: 食品科學概論

25-7 酒類品評應注意事項

一、品評環境的控制二、品評樣品的控制三、品評員的控制四、統計學的運用五、品酒詞彙

Page 15: 食品科學概論

表 25-4 品酒詞彙

餘味(aftertaste)

品嘗酒後餘留在口中的感覺,普通酒可能沒有餘味,或餘味很短,上好的酒則餘味悠長,通常與 finish 和length通用。

澀(astringent)

由高單寧含量所造成的一種觸覺,與苦(一種味覺)不一樣,通常年輕、未成熟的紅酒較為顯著(也可用tannic 來形容),經過一段瓶中陳年後,澀度會降低。

均衡度(balance)

酒中果味、單寧、酸、酒精等之間的關係,如果它們是和諧的話,就可形容為 balanced ,或 well-balanced 。

透澈(brilliant)

清澈、不混濁是正常酒的必要條件。

稠度 (body) 酒在口中的感覺,主要是指酒中的酒精、單寧、糖等所造成的重量和實質的感覺,較濃郁的酒稱為 full-bodied(濃郁),反之則是 light-bodied(清淡)。

Page 16: 食品科學概論

芳香 (bouquet) 一般的說法是 aroma(新鮮果香)用來形容葡萄果香,在年輕的酒中比較顯著,而 bouquet是指經過瓶中陳年所發展出來,成熟酒的芳香, nose(綜合香味)則是酒的綜合香味。

複雜 (complex) 香味、口味複雜,以至於讓人有「耐聞」、「耐喝」的感覺,是上好且成熟的要點,也是葡萄酒引人入勝的的地方。

木塞味 (corked) 由品質不良軟木塞所造成酒的異味,類似發霉木塞或潮濕紙板的氣味。

細緻 (delicate) 用來形容清淡的酒時,指其風味好且均衡,但不是很強烈、明確,多使用在白酒上。

不甜 (dry) 糖分完全經醱酵而轉變成酒精,沒有剩餘糖分。土味 (earthy) 可能是真的類似新鮮、乾淨土壤氣味,或指帶有原產

葡萄園土壤的特殊氣味。

Page 17: 食品科學概論

高雅 (elegant) 形容均衡和有特質的好酒,通常用在白酒上。平淡 (flat) 乏味,缺少酸度,如果是氣泡酒,則是指沒有氣泡。

花香 (flowery) 帶有類似鮮花的香味,也稱為 floral 。果味 (fruity) 成熟水果(不一定只是葡萄)的風味。 爽口 (lively) 有足夠的酸度,或少許氣泡,通常用來形容年輕的

酒。 甘美 (luscious) 甜而順口,且均衡。 中性 (neutral) 缺少明確、顯著的風味。 果仁味 (nutty) 帶有各種果仁的風味。

Page 18: 食品科學概論

馥郁滿厚 (rich) 風味、果味十足。 圓潤 (round) 成熟、均通、柔順、易喝。單調 (simple) 口味不複雜。煙燻味 (smoky) 源自於土壤,或陳年用橡木桶的風味。柔順 (soft) 酸度、單寧等不顯著。辛辣 (spicy) 帶有強烈香料的氣味和口味。 酸 (tart) 酸度過高。 燒烤味 (toasty) 源自於橡木桶的氣味。 水水 (watery) 缺少果味,低酒精含量與酸度。 木味 (woody) 橡木桶味過重,蓋過果味,參見 oaky 。 橡木桶味 (oaky) 燒烤、香草般的風味,參見 woody 。

Page 19: 食品科學概論

25-8 葡萄酒的品評

一、葡萄酒的分類• 台灣使用品種:• 紅葡萄酒→黑后;白葡萄酒→金香。二、葡萄酒的種類1. 不起泡葡萄酒(靜態葡萄酒)2. 起泡葡萄酒3. 加烈葡萄酒 4. 加味葡萄酒 5. 特種葡萄酒

乾葡萄酒 每升酒中含糖小於 4g

半乾葡萄酒 每升酒中含糖為 4~12g

半甜葡萄酒 每升酒中含糖為12~50g

甜葡萄酒 每升酒中含糖大於 50g

Page 20: 食品科學概論

25-8 葡萄酒的品評

6. 按飲酒習慣分類 開胃葡萄酒 在餐前飲用的葡萄酒,具有開胃的功能。佐餐葡萄酒 在餐中飲用的葡萄酒。

起泡葡萄酒 含人工 CO2 的高級葡萄酒。待散葡萄酒(餐末葡萄酒)

在餐後散宴前飲用的酒,多為高濃甜的葡萄酒

Page 21: 食品科學概論

三、葡萄酒的釀造:〈以白酒、紅酒為例〉

酒類 釀         造

白 酒

是以淺色果皮釀成的酒。將壓碎去梗所得果汁,視需要的甜澀度進行醱酵一到適當的情況即停止。由於需要酸度的緣故,一般白酒不進行二次醱酵,但其醱酵時間需要較長。一般進行 10~13天,溫度保持在攝氏 10~20 度。

紅 酒

以黑果皮系葡萄釀成的酒,將果實壓碎並把果梗去除掉,果汁連果皮、核一起放入釀酒槽醱酵,需 7~10天,俗稱浸泡。在此同時,酒精因而生成,而過皮的色素把果汁染紅,果核裡面帶澀度的鞣酸融入果汁中。第一次醱酵後再壓榨,進行二次醱酵,這次醱酵令酸性較強的果汁藉著為生物之轉變成味道柔和的乳酸。接下來去除渣滓,將葡萄汁液倒入桶陳年,一至二年後過濾裝瓶。

Page 22: 食品科學概論

四、葡萄酒之主要成分:〈以白酒、紅酒為例〉

成  分  紅葡萄酒 白葡萄酒酒 精 乙 醇 (%) 9.2~10.7 9.3~12.7

甘 油 (g/l) 6.5~8.9 4.8~8.4

糖 分 還 原 糖 (g/l)

2.5~4.1 0.9~5.2

有機酸 酒 石 酸 (g/l)

1.6~2.4 1.3~4.0

蘋 果 酸 (g/l)

0.1~1.0 0.2~3.5

乳 酸 (g/l) 1.4~3.2 0.2~3.8

全氮量 胺 基 酸(ppm)

170~560 105~470

酚 類 香 草 酸 (mg/l)

1800~4100 172.2~685.5

pH 3.3~3.7 3.0~3.4

總 亞 硫 酸 (ppm) 22~86 32~160

Page 23: 食品科學概論

25-8 葡萄酒的品評

五、最適葡萄酒的溫度及餐食1. 白葡萄酒2. 紅葡萄酒3. 玫瑰紅酒4. 香檳氣泡酒

Page 24: 食品科學概論

25-8 葡萄酒的品評

六、購買葡萄酒注意事項• 葡萄酒的等級• 產地• 裝瓶者• 葡萄酒品種七、葡萄酒的存放八、葡萄酒的品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