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 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 水水水水水水水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 Upload
    bona

  • View
    59

  • Download
    18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张洪程 扬州大学农学院. 一、超高产栽培试验示范的意义 (一)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作物超高产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我国水稻超高产研究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 1996 年农业部启动了“中国超级稻选育及栽培体系”研究项目。近 10 多年来全国很多农业科研单位纷纷开展超高产研究,育成了一批超级稻品种(组合),并在一定面积上实现了超级稻育种的产量目标。多地报道在数十亩或百亩连片上亩产达到 800 公斤左右的高额丰产,在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还出现了亩产 1200 公斤以上的纪录。.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关键技术

张洪程张洪程 扬州大学农学院扬州大学农学院

Page 2: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一、超高产栽培试验示范的意义一、超高产栽培试验示范的意义

(一)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作物超高产研究(一)世界粮食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作物超高产研究

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我国水稻超高产研究始于上世纪我国水稻超高产研究始于上世纪 8080 年代中期。年代中期。 19961996 年年

农业部启动了“中国超级稻选育及栽培体系”研究项目。近农业部启动了“中国超级稻选育及栽培体系”研究项目。近 11

00 多年来全国很多农业科研单位纷纷开展超高产研究,育成了多年来全国很多农业科研单位纷纷开展超高产研究,育成了

一批超级稻品种(组合),并在一定面积上实现了超级稻育一批超级稻品种(组合),并在一定面积上实现了超级稻育

种的产量目标。多地报道在数十亩或百亩连片上亩产达到种的产量目标。多地报道在数十亩或百亩连片上亩产达到 800800

公斤左右的高额丰产,在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还出现了亩产公斤左右的高额丰产,在云南金沙江干热河谷还出现了亩产 11

200200 公斤以上的纪录。公斤以上的纪录。

Page 3: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二)超级稻潜力有待配套技术来发挥(二)超级稻潜力有待配套技术来发挥

已育成的超级稻在大面积推广后,一般亩产却仅为已育成的超级稻在大面积推广后,一般亩产却仅为 500-600500-600 公公

斤,尚有斤,尚有 1/31/3 左右的产量潜力并未得到表达。究其基本原因,主要左右的产量潜力并未得到表达。究其基本原因,主要

是超级稻超高产形成的规律还没有完全被系统揭示与认识,可重演是超级稻超高产形成的规律还没有完全被系统揭示与认识,可重演

的超高产栽培实用技术尚未确立,严重地制约了超级稻增产作用在的超高产栽培实用技术尚未确立,严重地制约了超级稻增产作用在

大面积上的发挥。因此,针对超级稻超高产实践中的主要障碍问题大面积上的发挥。因此,针对超级稻超高产实践中的主要障碍问题

进行攻关,建立可指导大面积生产的实用性超高产理论与技术,对进行攻关,建立可指导大面积生产的实用性超高产理论与技术,对

提高我国稻米综合生产力与国际竞争力,实现种稻增效、农民增收提高我国稻米综合生产力与国际竞争力,实现种稻增效、农民增收

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三)超高产栽培示范是展示区的亮点,水平的标志,带(三)超高产栽培示范是展示区的亮点,水平的标志,带

动大面积生产的旗帜,推广工作的抓手。动大面积生产的旗帜,推广工作的抓手。

Page 4: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二、超高产栽培的目标二、超高产栽培的目标

(一)规模及产量指标(一)规模及产量指标

11 、规模:、规模: 50-10050-100 亩(不少于亩(不少于 1515 亩);亩);

22 、产量指标:、产量指标: 分稳产型指标(亩产分稳产型指标(亩产 700-750700-750 公斤)与创新型指标公斤)与创新型指标

(亩产(亩产 750-800750-800 公斤),亩颖花量公斤),亩颖花量 3200-35003200-3500 万,结实率万,结实率 85-9085-90 %,千粒重%,千粒重

26-28g26-28g 。。

(二)生育指标(二)生育指标

11 、群体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够苗(机插提早、群体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够苗(机插提早 11 个叶龄期),高峰苗个叶龄期),高峰苗

为适宜穗数的为适宜穗数的 1.3-1.41.3-1.4 倍(机插倍(机插 1.4-1.51.4-1.5 倍);倍);

22 、最高、最高 LAI7.0-8.0LAI7.0-8.0 ,高效叶面积率,高效叶面积率 75-8075-80 %,抽穗期保持与伸长节%,抽穗期保持与伸长节

间数相等的绿叶数,成熟期仍能保持间数相等的绿叶数,成熟期仍能保持 33 张绿叶(籼稻张绿叶(籼稻 1-21-2 张);张);

33 、亩干物重抽穗期达到、亩干物重抽穗期达到 800-850800-850 公斤,成熟期达到公斤,成熟期达到 1300-13501300-1350 公斤。公斤。

Page 5: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超高产栽培根本在于“强支撑、扩库容、促充实”。结合超高产栽培根本在于“强支撑、扩库容、促充实”。结合 1010 多年的攻关实多年的攻关实

践经验,我们把超高产栽培较为实用的途径(模式)概括为“精苗稳前践经验,我们把超高产栽培较为实用的途径(模式)概括为“精苗稳前 --控蘖控蘖

优中优中 -- 大穗强后”的可量化把握的系统过程大穗强后”的可量化把握的系统过程 ((下图下图 )) ,以便于指导生产。,以便于指导生产。

大 穗 强 后

控 蘖 优 中

精 苗 稳 前

精 茎蘖动态 超高产 高产 种 精 播 旱 抽穗结实期与季节

( 湿 ) 优 化 同 步 育

最佳 SN N - n N - n+3 孕穗 抽穗 抽穗后 20 天 成熟 播期 移栽期 有效分蘖临 高峰苗

界 叶龄期 叶龄期 增加生物量 500 kg 左右 培育器 精确 达到适宜 最高苗数为穗 数 完成适宜穗数 总 生物量 官基本 稀植 穗数苗 1.3 ± 0.1 倍 生物量 800 ± 50kg ≥ 1300 公斤

同伸壮秧 LAI 4 ± 0.3 LAI 7.5 — 8

三、超高产栽培途径三、超高产栽培途径

Page 6: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11 、精苗稳前。、精苗稳前。 其中最其中最

关键的要求是在个体分蘖关键的要求是在个体分蘖

充分发生的前提下群体能充分发生的前提下群体能

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准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准

时够苗。同时,还必须提时够苗。同时,还必须提

高够苗时的群体质量。高够苗时的群体质量。

大 穗 强 后

控 蘖 优 中

精 苗 稳 前

精 茎蘖动态 超高产 高产 种 精 播 旱 抽穗结实期与季节

( 湿 ) 优 化 同 步 育

最佳 SN N - n N - n+3 孕穗 抽穗 抽穗后 20 天 成熟 播期 移栽期 有效分蘖临 高峰苗

界 叶龄期 叶龄期 增加生物量 500 kg 左右 培育器 精确 达到适宜 最高苗数为穗 数 完成适宜穗数 总 生物量 官基本 稀植 穗数苗 1.3 ± 0.1 倍 生物量 800 ± 50kg ≥ 1300 公斤 同伸壮秧 LAI 4 ± 0.3 LAI 7.5 — 8

根据作者阐明的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个体分蘖量越多,单株与单根据作者阐明的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个体分蘖量越多,单株与单

茎产量越高的规律,即要求移栽时的秧苗能基本保持叶蘖同伸(靠秧田期茎产量越高的规律,即要求移栽时的秧苗能基本保持叶蘖同伸(靠秧田期

精种精播旱(湿)育精管来实现),栽到本田后除因植伤活棵期分蘖较少精种精播旱(湿)育精管来实现),栽到本田后除因植伤活棵期分蘖较少

发生外,有效分蘖发生外,有效分蘖 80%80% 能按同伸规则发生。以这两方面的精苗指标精确设能按同伸规则发生。以这两方面的精苗指标精确设

计出的群体起点数量,并通过合理调控准时够苗,也就能在生育前期各叶计出的群体起点数量,并通过合理调控准时够苗,也就能在生育前期各叶

龄期稳定地实现设计群体的精准苗数与精良的苗质。龄期稳定地实现设计群体的精准苗数与精良的苗质。

Page 7: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22 、控蘖优中。、控蘖优中。控蘖指及时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由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控蘖指及时有效地控制无效分蘖,由于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后期后 11 -- 22 个叶龄期是群体无效分蘖最集中、最旺盛的发生期,因此必须个叶龄期是群体无效分蘖最集中、最旺盛的发生期,因此必须提前在有效分蘖期适当减肥,同时提前在群体提前在有效分蘖期适当减肥,同时提前在群体 80%80% 够苗时即断水始搁田,够苗时即断水始搁田,从而在无效分蘖旺盛滋生期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使高峰苗数控制在预期从而在无效分蘖旺盛滋生期及时得到有效的控制,使高峰苗数控制在预期穗数的穗数的 1.31.3 倍左右。这样就为有效茎蘖在生育中期高效生长安排了必要的倍左右。这样就为有效茎蘖在生育中期高效生长安排了必要的营养空间。 营养空间。

大 穗 强 后

控 蘖 优 中

精 苗 稳 前

精 茎蘖动态 超高产 高产 种 精 播 旱 抽穗结实期与季节

( 湿 ) 优 化 同 步 育

最佳 SN N - n N - n+3 孕穗 抽穗 抽穗后 20 天 成熟 播期 移栽期 有效分蘖临 高峰苗

界 叶龄期 叶龄期 增加生物量 500 kg 左右 培育器 精确 达到适宜 最高苗数为穗 数 完成适宜穗数 总 生物量 官基本 稀植 穗数苗 1.3 ± 0.1 倍 生物量 800 ± 50kg ≥ 1300 公斤

同伸壮秧 LAI 4 ± 0.3 LAI 7.5 — 8

““ 优中”就是当高峰苗过优中”就是当高峰苗过后提前以较大量的后提前以较大量的 NN 素等肥素等肥料来主攻壮杆大穗的形成,至料来主攻壮杆大穗的形成,至孕穗及抽穗期分别实现预期的孕穗及抽穗期分别实现预期的LAILAI 与群体库容量。不仅群体与群体库容量。不仅群体在中期净增干物质积累量在中期净增干物质积累量 500500

公斤左右,而且群体结构与株公斤左右,而且群体结构与株型结构均较为合理。型结构均较为合理。

Page 8: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33 、大穗强后。、大穗强后。即以大穗即以大穗

构成大库容的群体来增强后期构成大库容的群体来增强后期

的物质生产力。由于茎秆节间的物质生产力。由于茎秆节间

的伸长、充实以及茎秆上部的伸长、充实以及茎秆上部 33

张高效功能叶的伸出,总体上张高效功能叶的伸出,总体上

均是与幼穗分化发育及形成同均是与幼穗分化发育及形成同

步进行的。步进行的。

大 穗 强 后

控 蘖 优 中

精 苗 稳 前

精 茎蘖动态 超高产 高产 种 精 播 旱 抽穗结实期与季节

( 湿 ) 优 化 同 步 育

最佳 SN N - n N - n+3 孕穗 抽穗 抽穗后 20 天 成熟 播期 移栽期 有效分蘖临 高峰苗

界 叶龄期 叶龄期 增加生物量 500 kg 左右 培育器 精确 达到适宜 最高苗数为穗 数 完成适宜穗数 总 生物量 官基本 稀植 穗数苗 1.3 ± 0.1 倍 生物量 800 ± 50kg ≥ 1300 公斤

同伸壮秧 LAI 4 ± 0.3 LAI 7.5 — 8

因此,大穗的形成必然存在着壮秆与高效叶片合理配置的基础,而这三方面的因此,大穗的形成必然存在着壮秆与高效叶片合理配置的基础,而这三方面的协同形成就为增强后期群体生产力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群体结构基础。同时,以适量协同形成就为增强后期群体生产力提供了物质基础和群体结构基础。同时,以适量大穗来满足超高产所需的库容量,与中穗或小穗构成的群体相比,显着减少了单位大穗来满足超高产所需的库容量,与中穗或小穗构成的群体相比,显着减少了单位面积上所承载的茎秆数、叶片数、穗数,有利于群体内的通风透光,增厚群体光合面积上所承载的茎秆数、叶片数、穗数,有利于群体内的通风透光,增厚群体光合层,提高群体的光合生产力。另外,适量大穗构成的群体,后期根系活力强,吸肥层,提高群体的光合生产力。另外,适量大穗构成的群体,后期根系活力强,吸肥多,可见根系及其活力也有利于“强后”。由于以上多方面的“强后”因素,就可多,可见根系及其活力也有利于“强后”。由于以上多方面的“强后”因素,就可使抽穗后使抽穗后 LAILAI 下降较为平稳,使群体具有较大的光合势,净产出下降较为平稳,使群体具有较大的光合势,净产出 500500 公斤左右的公斤左右的干物质量,确保大库容有效充实度也较高,达到干物质量,确保大库容有效充实度也较高,达到 85%85% ,乃至于,乃至于 90%90% 。。

Page 9: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途径的可行性, 2005年以武粳 15、常优

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了前促、优中与常规栽培三种途径的比较试

验(下表)。水稻三种不同栽培途径处理的设计

Page 10: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两个品种“优中”途径的群两个品种“优中”途径的群体库容量 与 产 量均极显著高 于体库容量 与 产 量均极显著高 于“前促”与对照,武粳“前促”与对照,武粳 1515 与常优与常优11 号亩产分别达号亩产分别达 764.1764.1 及及 752.8kg752.8kg 。。

不同途径处理群体的物质积不同途径处理群体的物质积累动态,“优中”处理恰好体现累动态,“优中”处理恰好体现了“稳前、优中、强后”模式的了“稳前、优中、强后”模式的特征,移栽至拔节期间亩干物质特征,移栽至拔节期间亩干物质积累量明显少于“前促”与对照,积累量明显少于“前促”与对照,而生育中、后期的物质积累量则而生育中、后期的物质积累量则均较高,所以最终的总生物产量均较高,所以最终的总生物产量极显著增加并保持较高经济系数极显著增加并保持较高经济系数获得超高产。获得超高产。

Page 11: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不管什么土壤类不管什么土壤类

型 , 一 般 可 以 认 为型 , 一 般 可 以 认 为

基础地力产量为≥基础地力产量为≥ 44

0000 公 斤公 斤 // 亩 , 是 进亩 , 是 进

行 水 稻 超 高 产 栽 培行 水 稻 超 高 产 栽 培

的土壤肥力 基 本 指的土壤肥力 基 本 指

标 (即最根本 的土标 (即最根本 的土

壤质量指标)。壤质量指标)。

14武香粳

y = - 0. 6506x中 2 + 24. 5x + 429. 97

R2 = 0. 9834y = - 1. 1743x低 2 + 37. 884x + 387. 16

R2 = 0. 9104

y = - 1. 3013x高 2 + 40. 249x + 395. 26

R2 = 0. 8767

550

575

600

625

650

675

700

725

5 10 15 20 25(Kg/ mu)施氮量

(Kg/mu)

产量

低地力

中地力

高地力

四、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四、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一)选择中上等地力

14武香粳

y =-0. 7395x低 2+ 27. 918x+415. 99

R2=0. 9822

y =-1. 2091x中 2+39. 509x+386

R2=0. 898

y =-1. 2402x高 2+38. 29x+419. 16

R2=0. 8491

550

575

600

625

650

675

700

725

5 10 15 20 25(Kg/ mu)施氮量

(Kg/

mu)

产量

低地力

中地力

高地力

15武粳

y = - 1. 004x低 2+37. 688x+ 292. 63

R2 = 0. 9696

y = - 1. 6423x中 2+ 53. 305x+ 275. 03

R2 = 0. 899

y = - 1. 6658x高 2+ 51. 719x+ 308. 05

R2 = 0. 8607

500

525

550

575

600

625

650

675

700

725

5 10 15 20 25

Kg/ mu)施氮量((K

g/mu

)产量

低地力

中地力

高地力

粘土不同地力条件下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粘土不同地力条件下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15武粳

y = - 0. 9162x低 2 + 34. 309x + 307. 2

R2 = 0. 964

y = - 1. 5905x中 2 + 52. 234x + 267. 72

R2 = 0. 9485

y = - 1. 6495x高 2 + 51. 343x + 299. 51

R2 = 0. 914

500

525

550

575

600

625

650

675

700

725

5 10 15 20 25(Kg/ mu)施氮量

(Kg/

mu)

产量

低地力中地力高地力

沙土不同地力条件下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沙土不同地力条件下施氮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Page 12: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二)培育壮秧(二)培育壮秧 11 、旱育稀植:、旱育稀植:实践表明,即使选用了超级稻品种,并也确定了最佳播期,若培育不实践表明,即使选用了超级稻品种,并也确定了最佳播期,若培育不

出壮秧,要实现超高产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超高产栽培对壮秧要求十分严格,其中有两个出壮秧,要实现超高产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超高产栽培对壮秧要求十分严格,其中有两个

根本的量化精确指标。根本的量化精确指标。

一是适龄,一是适龄,即秧龄符合生育进程与季节进程优化同步的要求。即秧龄符合生育进程与季节进程优化同步的要求。

二是保持叶蘖基本同伸二是保持叶蘖基本同伸(一次分蘖(一次分蘖 80%80% 以上同伸),即以上同伸),即 44 叶期至少平均带蘖叶期至少平均带蘖 0.80.8 个,个, 55

叶期至少带蘖叶期至少带蘖 1.61.6 个,个, 66 叶期至少带蘖叶期至少带蘖 2.42.4 个,个, 77 叶期至少带蘖叶期至少带蘖 3.23.2 个,而个,而 88 、、 99 叶秧苗至叶秧苗至

少带蘖少带蘖 55 个以上。例如两优培九个以上。例如两优培九 77 叶期,单株带蘖叶期,单株带蘖 3-43-4 个的处理穗大粒多,能超高产,而单个的处理穗大粒多,能超高产,而单

株带株带 1-21-2 个蘖或不带蘖的处理根本不能高产。个蘖或不带蘖的处理根本不能高产。

两优培九不同素质中苗(7叶)移栽群体的生产力(扬州,1999年)

处 理 基本茎蘖

数(万/亩)

高峰苗

(万/亩)

穗数

(万/亩)

每穗

粒数

亩总粒数

(万/亩)

实产

(kg/亩)

单株带蘖 3-4个, 每穴 1株

5.6 24.5 17.0 188.0 3196 720.8 A

单株带蘖 1-2个, 每穴 1株

3.2 18.9 14.2 162.1 2302 541.2 C

单株带蘖 1-2个, 每穴 2株

5.7 27.2 17.1 150.2 2568 586.6 B

单株带蘖 0个, 每穴 4-5株

5.5 30.1 17.2 144.9 2494 575.0 B

Page 13: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22、机插稻、机插稻

(( 11 )壮秧指标:)壮秧指标:

①① 叶龄叶龄 3-43-4 叶,秧龄叶,秧龄 15-2015-20 天;天;

②② 常规粳稻育秧要求每平方厘米成苗常规粳稻育秧要求每平方厘米成苗 1.51.5 ~~ 33 株,杂交稻成苗株,杂交稻成苗 11 ~~

1.51.5株,苗间整齐;株,苗间整齐;

③③ 秧苗根系发达,发根数秧苗根系发达,发根数 12-1612-16 条,单株白根量多;根系盘结牢固,条,单株白根量多;根系盘结牢固,

盘根带土厚度盘根带土厚度 2.02.0~~ 2.5cm2.5cm ,厚薄一致,提起不散,形如毯状;,厚薄一致,提起不散,形如毯状;

④④ 苗高苗高 12-112-155cmcm ,苗基部扁宽,叶片挺立有弹性,叶色翠绿,百株,苗基部扁宽,叶片挺立有弹性,叶色翠绿,百株

茎叶干重茎叶干重 2g2g 以上;以上;

⑤⑤ 无病虫草害;无病虫草害;

⑥⑥ 秧苗发根力强,栽后活棵快分蘖早。秧苗发根力强,栽后活棵快分蘖早。

Page 14: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 22 )关键育秧技术)关键育秧技术 ① ①秧龄秧龄 移栽秧龄与秧苗素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相当程度上决定移栽秧龄与秧苗素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水稻植株个体的发育基础,最终影响机插水稻的产量高低。为此,着水稻植株个体的发育基础,最终影响机插水稻的产量高低。为此,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我们做了大量的研究。 20d20d 、、 25d25d 、、 30d30d 三个秧龄处理表明,移栽秧龄越大,秧苗素三个秧龄处理表明,移栽秧龄越大,秧苗素质越差。即质越差。即 20d20d 秧龄处理的秧苗素质最好。秧龄处理的秧苗素质最好。

Page 15: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由不同秧龄处理对机插常有由不同秧龄处理对机插常有 11 号、武粳号、武粳 1515 产量及其构产量及其构

成的影响可见,秧龄成的影响可见,秧龄 1818 、、 20d20d 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

处理。处理。

Page 16: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因此,因此, 1818-- 20d20d 是达到较高秧苗素质,从而获取高产是达到较高秧苗素质,从而获取高产

的适宜秧龄。从宁粳的适宜秧龄。从宁粳 11 号秧龄处理产量追踪结果很能说明号秧龄处理产量追踪结果很能说明

这一观点 。这一观点 。

Page 17: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② ②播量播量

江苏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常规粳稻高产机插栽培,其种子江苏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常规粳稻高产机插栽培,其种子

千粒重为千粒重为 2525-- 2828克,每盘用干种子克,每盘用干种子 100100-- 120120克为宜。克为宜。

Page 18: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20052005 -- 20062006 连续两年,本课题组采用常优连续两年,本课题组采用常优 11 号(千粒重号(千粒重 2727 -- 2828

gg ),进行了每盘干种子),进行了每盘干种子 4040 、、 6060 、、 8080 、、 100100 、、 120g120g 五个播量处理的五个播量处理的试验,以机插栽培且不补苗。结果表明:试验,以机插栽培且不补苗。结果表明: AA 、亩实插穴数、基本苗、亩穗数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缺穴、亩实插穴数、基本苗、亩穗数随着播量的增加而增加,缺穴率随播量的增加而减小。率随播量的增加而减小。 BB 、产量与每盘播量之间呈二次方程关系,其中、产量与每盘播量之间呈二次方程关系,其中 4040 克克 // 盘的缺穴盘的缺穴率达到率达到 25.0%25.0% ,产量偏低,对照,产量偏低,对照 (120g/(120g/ 盘)产量也低,而以盘)产量也低,而以 8080 克克 // 盘盘的处理产量最高,为的处理产量最高,为 840.74840.74 公斤公斤 // 亩,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亩,极显著高于其它处理。

Page 19: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③③化控加旱育,扩大秧龄弹性化控加旱育,扩大秧龄弹性

全程实施化控旱育技术,培育壮秧并扩大秧龄弹性。全程实施化控旱育技术,培育壮秧并扩大秧龄弹性。

根据秧盘所需的营养土计算壮秧剂用量。壮秧剂具有化学控根据秧盘所需的营养土计算壮秧剂用量。壮秧剂具有化学控

苗,消毒、调酸以及营养作用。苗,消毒、调酸以及营养作用。

一般一般 11 包壮秧剂与包壮秧剂与 40Kg40Kg 营养土拌匀作为播种时秧盘的底土,营养土拌匀作为播种时秧盘的底土,

盖种的用未拌壮秧剂的营养土。盖种的用未拌壮秧剂的营养土。

播种到出苗前播种到出苗前 , , 一般不灌水,保持秧床湿润。出苗至起盘移一般不灌水,保持秧床湿润。出苗至起盘移

栽前,旱管为主,秧盘土干旱发白再补水,采取灌跑马水或浇栽前,旱管为主,秧盘土干旱发白再补水,采取灌跑马水或浇

水。水。

Page 20: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三)精苗精栽(三)精苗精栽

11 、合理基本苗的确定 、合理基本苗的确定

合理基本苗由每亩适宜穗数和单株可靠的最大成穗数两个因子合理基本苗由每亩适宜穗数和单株可靠的最大成穗数两个因子决定。宜应用凌启鸿等建立的水稻基本苗公式来进行计算(决定。宜应用凌启鸿等建立的水稻基本苗公式来进行计算( XX (合(合理基本苗)=理基本苗)= YY (每亩适宜穗数)(每亩适宜穗数) /ES/ES (单株可靠的最大成穗数)。(单株可靠的最大成穗数)。

据观察本田期主茎不同有效分蘖叶龄数对应的分蘖发生理论值,据观察本田期主茎不同有效分蘖叶龄数对应的分蘖发生理论值,分别为分别为 1-11-1 (即有效分蘖叶龄数对应的分蘖发生理论数)、(即有效分蘖叶龄数对应的分蘖发生理论数)、 2-22-2 、、 3-3-

33 、、 4-54-5 、、 5-85-8 、、 6-126-12 、、 7-187-18 、、 8-268-26 。具体设计时可根据移栽活棵。具体设计时可根据移栽活棵后至后至 N-nN-n 叶龄期以前的有效分蘖叶龄数和相应的分蘖理论值,以及叶龄期以前的有效分蘖叶龄数和相应的分蘖理论值,以及当地高产田平均的分蘖发生率(超高产栽培籼杂交稻一般取当地高产田平均的分蘖发生率(超高产栽培籼杂交稻一般取 0.80.8 ,粳,粳稻取稻取 0.70.7 ),即可预测出单株分蘖可靠成穗数。),即可预测出单株分蘖可靠成穗数。

Page 21: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22 、栽插密度及其规格、栽插密度及其规格 (( 11 )旱育稀植)旱育稀植 移栽秧龄移栽秧龄 7-97-9 叶、单株带蘖叶、单株带蘖 3-43-4 时,则应插时,则应插 1.5-1.81.5-1.8 万穴万穴 // 亩,单本栽插;亩,单本栽插;如移栽秧龄如移栽秧龄 7-97-9 叶、单株带蘖叶、单株带蘖 2-32-3 时,则应插时,则应插 1.5-1.81.5-1.8 万穴万穴 // 亩,双本栽插。亩,双本栽插。 如下表,宁粳如下表,宁粳 11 号不同栽插密度处理间(号不同栽插密度处理间( 6.28-8.26.28-8.2 万万 // 亩)产量差异达亩)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极显著水平 ,, 产量最高的为产量最高的为 8.28.2 万万 // 亩处理,产量达亩处理,产量达 721.4721.4 公斤公斤 // 亩,极显著亩,极显著高于高于 6.286.28 万万 // 亩处理,高亩处理,高 7.1%7.1% ,但其与,但其与 7.117.11 万万 // 亩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因亩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因此,宁粳此,宁粳 11 号旱育稀植高产栽培的适宜密度为号旱育稀植高产栽培的适宜密度为 77 ~~ 88 万。万。

宁粳 1号栽插密度对群体茎蘖消长与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栽插密度 茎蘖消长(万/亩)

处理 穴数

(万/亩)

基本茎蘖苗

(万/亩) 够苗期 高峰苗期 孕穗期

穗数

(万/亩)

穗粒

(粒/穗)

结实率

(%)

千粒重

(g)

产量

(kg/亩)

1 1. 57 6. 28 19. 1 26. 4 20. 9 20. 6 133. 0 88. 9 28. 9 673. 6 b

2 1. 78 7. 11 22. 0 26. 9 22. 5 22. 1 119. 3 90. 8 28. 7 716. 0 a

3 2. 05 8. 20 24. 2 28. 8 24. 1 23. 9 120. 6 90. 5 29. 1 721. 4 a

平均 1. 80 7. 20 21. 77 27. 4 22. 5 22. 2 124. 3 90. 1 28. 9 703. 7 ﹡本试验在高邮司徒进行,播种期 5月 14日,秧龄 32天,秧苗单株带 3叶以上大蘖 1个以上。

Page 22: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超高产栽培在适宜基本苗情况下,旱育稀植栽培应以行距超高产栽培在适宜基本苗情况下,旱育稀植栽培应以行距 99 寸,株距寸,株距

44 寸,亩栽寸,亩栽 1.671.67 万穴,每穴万穴,每穴 22 ~~ 33 苗为宜。 如下表,不同栽插规格对宁粳苗为宜。 如下表,不同栽插规格对宁粳

11 号产量影响,株距号产量影响,株距 44 寸,行距寸,行距 77 ~~ 99 寸处理的亩产均达到了寸处理的亩产均达到了 700kg700kg ,其,其

中行距中行距 88 寸、寸、 99 寸既利于高产也利于稳产。行距寸既利于高产也利于稳产。行距 66 寸、寸、 77 寸的处理,虽然寸的处理,虽然

总颖花量较高,但因群体过于郁蔽而发生倒伏。行距总颖花量较高,但因群体过于郁蔽而发生倒伏。行距 1010 寸处理,则因亩穗寸处理,则因亩穗

数不足,总颖花量不够而产量偏低。 数不足,总颖花量不够而产量偏低。

Page 23: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穗数型或穗粒兼顾型品种:亩插穗数型或穗粒兼顾型品种:亩插 1.7-1.91.7-1.9 万穴,每穴万穴,每穴 3-43-4 苗产量最高 苗产量最高

盐粳9号

7000

7500

8000

8500

9000

0 2 4 6

本数

产量

(kg

/hm2 )

A1

A2A3

扬辐粳8号

6000

7000

8000

9000

10000

0 2 4 6本数

产量

(kg

/hm2 )

A1

A2

A3

淮稻9号

8000

9000

10000

11000

0 2 4 6本数

产量

(kg

/hm2 )

A1

A2

A3

淮稻5号

8000

9000

10000

11000

0 2 4 6本数

产量(k

g/h

m2)

A1

A2

A3

穗数型品种产量与本数的关系穗数型品种产量与本数的关系 穗粒兼顾型品种产量与本数的关系穗粒兼顾型品种产量与本数的关系

(( 22 )机插稻)机插稻

Page 24: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大穗型品种,特别是杂交稻,亩栽大穗型品种,特别是杂交稻,亩栽 1.5-1.71.5-1.7 万穴,每穴万穴,每穴 22

苗左右,产量最高苗左右,产量最高

9优418

7000

8500

10000

11500

0 2 4 6

本数

产量

(kg/

hm2)

A1

A2

A3

Ⅲ 优98

7000

8500

10000

11500

13000

0 2 4 6本数

产量

(kg/

hm2 )

A1

A2

A3

大穗型品种产量与本数的关系大穗型品种产量与本数的关系

Page 25: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四)精确施肥(四)精确施肥

土壤有机质是各种营养元素的重要供给源,其含量多少是土壤肥力的重要量度。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肥不但提供水稻所需的部分养分,而且能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改良土壤结构,使水稻高产稳产;长期单施化肥,土壤板结,土壤养分水平不稳定,不利水稻稳定超高产。

超高产实践表明,采用有机肥 20%-30%、化肥 70%-80%的有、无机肥比例,可使土壤有一个良好的养分供应系统,利于超高产。

同时,坚持前茬麦(油)或稻秸秆全量还田是地力持续增长的重要措施,超高产栽培体系中必须坚持实施好这一环节。

11、有机肥与无机肥兼用,有机肥的用量占总氮量的、有机肥与无机肥兼用,有机肥的用量占总氮量的 20%20%--30%30%

Page 26: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22、氮磷钾硅平衡施用、氮磷钾硅平衡施用

水稻优质超高产需要各种养分元素,养分的短缺和过量均是不利水稻优质超高产需要各种养分元素,养分的短缺和过量均是不利

的。各种必需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平衡和某一种水稻必需元素的数的。各种必需营养元素之间的比例平衡和某一种水稻必需元素的数

量充足同样重要,养分平衡是保持水稻超高产优质的重要基础。氮、量充足同样重要,养分平衡是保持水稻超高产优质的重要基础。氮、

磷、钾、硅是水稻营养的四大要素,它们在水稻体内的作用并非独磷、钾、硅是水稻营养的四大要素,它们在水稻体内的作用并非独

立的,而是通过有机物的形成与转化得到相互联系。只有当大量元立的,而是通过有机物的形成与转化得到相互联系。只有当大量元

素供给已经满足,产量和品质才能提高到高水平上。由此可见,应素供给已经满足,产量和品质才能提高到高水平上。由此可见,应

因土确定超高产的因土确定超高产的 NN、、 PP、、 KK、、 Si Si 施用配比。施用配比。

Page 27: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33 、精确施氮、精确施氮

精确定量施精确定量施 NN包括包括 33 个方面:个方面:

(( 11 )按斯坦福)按斯坦福 (Stanford)(Stanford) 方程确定施方程确定施 NN 量;量;

(( 22 )基蘖肥和穗肥运筹的精确定量;)基蘖肥和穗肥运筹的精确定量;

(( 33 )分蘖肥施用。)分蘖肥施用。

Page 28: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 11 )施)施 NN 量的确定量的确定

① ①斯坦福斯坦福 (Stanford)(Stanford)方程:方程:

氮素施用量氮素施用量 ( kg/667m2)=(( kg/667m2)=( 目标产量需目标产量需 NN 量量 -- 土壤供氮量土壤供氮量 )/)/ 肥料氮当季利用率;肥料氮当季利用率;

② ②三个参数的确定:三个参数的确定:

AA 、目标产量需、目标产量需 NN 量量 (kg/667m(kg/667m22)=)= 目标产量目标产量 × 100kg× 100kg 籽粒吸籽粒吸 NN 量量 /100/100 ;;

BB 、土壤供、土壤供 NN 量量 (kg/667m(kg/667m22)=)= 基础地力产量基础地力产量 ××无无 NN空白区空白区 100kg100kg 籽粒吸籽粒吸 NN 量量 /1/1

0000 ;;

CC 、肥料氮当季利用率的确定,应根据正常栽培条件下(氮肥合理运筹)的氮、肥料氮当季利用率的确定,应根据正常栽培条件下(氮肥合理运筹)的氮肥利用率而定。肥利用率而定。

经我们初步测定,这三个主要参数机插稻与手栽稻近似:高产粳稻(经我们初步测定,这三个主要参数机插稻与手栽稻近似:高产粳稻( 700700 公斤公斤左右)百公斤稻谷需氮量约左右)百公斤稻谷需氮量约 2.12.1 公斤,公斤, NN素当季利用率在素当季利用率在 40%40% 或更高些,土壤供或更高些,土壤供 NN

量可据当地氮肥空白试验结果来确定。量可据当地氮肥空白试验结果来确定。

例如江苏扬州市某地麦茬砂壤土上不施例如江苏扬州市某地麦茬砂壤土上不施 NN肥机插稻产量为肥机插稻产量为 400kg400kg ,其对应的百,其对应的百公斤籽粒吸公斤籽粒吸 NN 量为量为 1.6kg1.6kg ,亦即土壤供,亦即土壤供 NN 量为量为 400×1.6=6.4(kg)400×1.6=6.4(kg) ,设计超级稻徐稻,设计超级稻徐稻 33

号的目标产量为亩号的目标产量为亩 700 kg700 kg ,即总需,即总需 NN 量为量为 700×2.1=14.7(kg)700×2.1=14.7(kg) ,若,若 NN 肥当季利用率肥当季利用率以以 42%42%计算,那么,这块田亩产计算,那么,这块田亩产 700kg700kg 的总施的总施 NN 量即为量即为 (14.7-6.4)/0.42=19.8(kg)(14.7-6.4)/0.42=19.8(kg) 。。

Page 29: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 22 )基蘖肥和穗肥运筹的精确定量)基蘖肥和穗肥运筹的精确定量

氮素要精确定量施用不是独立存在的,不但必须与对品种、基本苗、氮素要精确定量施用不是独立存在的,不但必须与对品种、基本苗、

行穴距、氮磷钾比例和其他栽培技术实行合理的配套,使综合措施的配行穴距、氮磷钾比例和其他栽培技术实行合理的配套,使综合措施的配

合关系符合超高产栽培的要求。同时基蘖肥和穗肥的比例以及施用时期合关系符合超高产栽培的要求。同时基蘖肥和穗肥的比例以及施用时期

均要符合“精苗稳前、控蘖攻中、大穗强后”的要求。均要符合“精苗稳前、控蘖攻中、大穗强后”的要求。

①①基蘖肥与穗肥比的确定基蘖肥与穗肥比的确定 :: 以常优以常优 11 号为材料,亩施号为材料,亩施 15kg15kg 纯氮条件纯氮条件

下的不同运筹处理试验表明,前、中期不同施氮比例与产量呈二次曲线下的不同运筹处理试验表明,前、中期不同施氮比例与产量呈二次曲线

关系。说明要获得超高产更需要适宜的施氮比例,即前期施氮量占总施关系。说明要获得超高产更需要适宜的施氮比例,即前期施氮量占总施

氮量氮量 50.1%50.1% 时,产量最高,过高过低都不利于超高产。在本试验条件下,时,产量最高,过高过低都不利于超高产。在本试验条件下,

前、中期施氮比例为前、中期施氮比例为 5:55:5 时产量最高,为时产量最高,为 704.4kg/704.4kg/ 亩,显著高于亩,显著高于 6:46:4 处理处理

的的 681.2kg/681.2kg/ 亩,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量排序为亩,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产量排序为 5:5>6:4>4:6>7:3>3:7>5:5>6:4>4:6>7:3>3:7>

2:82:8 。

Page 30: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常优常优 11 号亩施号亩施 15kg15kg 纯氮的处理,前、中后期不同施氮比例与氮素利用纯氮的处理,前、中后期不同施氮比例与氮素利用率也存在抛物线关系(率也存在抛物线关系( Y=-0.0037XY=-0.0037X22+0.4006X+35.124+0.4006X+35.124 ,, R=0.968R=0.968**** )(下)(下图)。前期施氮量占总施氮量图)。前期施氮量占总施氮量 54.13%54.13% 时,一生氮素利用率最高,即前中时,一生氮素利用率最高,即前中期施氮比例为期施氮比例为 5:5-6:45:5-6:4 左右时氮肥当季利用率最高。左右时氮肥当季利用率最高。

常优 1号前中期不同施氮比例与氮利用率关系

y = - 0. 0037x2 + 0. 4006x + 35. 124R = 0. 968**

41

42

43

44

45

46

47

20 40 60 80%前期施氮量占总施氮量比例( )

%氮利用率()

Page 31: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机插小苗基蘖肥:穗肥比例机插小苗基蘖肥:穗肥比例 6:46:4 时有利于提高产量,时有利于提高产量,

过于前重或后重施氮的处理均不能获得高产。过于前重或后重施氮的处理均不能获得高产。原因是在基原因是在基

蘖肥:穗肥比例蘖肥:穗肥比例 6:46:4 时,群体发育相对协调,穗数和穗粒数时,群体发育相对协调,穗数和穗粒数

协同增加,不仅产量最高,而且氮素当季利用率最高(协同增加,不仅产量最高,而且氮素当季利用率最高( 4040

%% 以上),是氮肥运筹最佳模式以上),是氮肥运筹最佳模式 ((下表下表 )) 。。

Page 32: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②②穗肥时期的确定穗肥时期的确定 :: 在基蘖肥与穗肥比例确定后,穗肥何时施用最佳?在基蘖肥与穗肥比例确定后,穗肥何时施用最佳?通过多年不同品种中期不同叶龄期追肥试验表明,倒通过多年不同品种中期不同叶龄期追肥试验表明,倒 44 叶及前后叶及前后 11 个叶个叶龄期是穗肥高效施用的时期。龄期是穗肥高效施用的时期。

如常优如常优 11 号不同叶龄期追施穗肥试验表明,追肥叶龄期与产量的关号不同叶龄期追施穗肥试验表明,追肥叶龄期与产量的关系可用二次方程系可用二次方程 y=-5.1542Xy=-5.1542X22+18.091x+707.79+18.091x+707.79 (( R=0.9934R=0.9934**** )来拟合,)来拟合,倒倒 44 叶期追肥,可获得最高产量。武香粳叶期追肥,可获得最高产量。武香粳 1414 、武运粳、武运粳 77 号等多个品种类号等多个品种类似试验结果也佐证了此观点(下图)。似试验结果也佐证了此观点(下图)。

不同追肥叶龄期对常优 1号、武香粳14产量的影响

y2 =-6. 0828x2+26. 119x+679. 92

R=0. 9572**

y1=-5. 1542x2+18. 091x+707. 79

R=0. 9929**

650

680

710

740

4. 5叶龄余数 2. 5 0. 5追肥叶龄期

(kg/

)产量

亩 1常优 号14武香粳

Page 33: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机插稻在无效分蘖期群体叶色落黄的基础上,及早地施好穗机插稻在无效分蘖期群体叶色落黄的基础上,及早地施好穗肥,对稳苗攻大穗尤其重要。穗肥施用的具体时间和用量要因苗肥,对稳苗攻大穗尤其重要。穗肥施用的具体时间和用量要因苗情而定:情而定:

① ① 若叶色正常褪淡,群体生长量适中的群体以倒若叶色正常褪淡,群体生长量适中的群体以倒 44 叶和倒叶和倒 22

叶期,分两次施用最佳;叶期,分两次施用最佳;

② ② 对叶色浅、群体生长量小的可采取倒对叶色浅、群体生长量小的可采取倒 55 叶和倒叶和倒 33 叶施,并叶施,并适当增加用量;适当增加用量;

③ ③ 若叶色较深不褪淡,群体生长量大的可采用在倒若叶色较深不褪淡,群体生长量大的可采用在倒 33 叶期一叶期一次施肥次施肥 ,, 且穗肥量要适当减少。且穗肥量要适当减少。

Page 34: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 33 )分蘖肥施用)分蘖肥施用

由于机插小苗前期根量小,吸收能力弱,同时大田分蘖起步慢而分蘖期又较由于机插小苗前期根量小,吸收能力弱,同时大田分蘖起步慢而分蘖期又较

长,因而机插稻基肥应适当减少,分蘖肥用量应适当增加。从近几年试验结果来长,因而机插稻基肥应适当减少,分蘖肥用量应适当增加。从近几年试验结果来

看,基肥在基蘖肥中的比例以看,基肥在基蘖肥中的比例以 30%30% -- 40%40% 、分蘖肥以、分蘖肥以 60%60% -- 70%70% 为宜。同时为宜。同时

分蘖肥的施用,要等到秧苗生出较多根系时效果才更好。即要等栽后长出分蘖肥的施用,要等到秧苗生出较多根系时效果才更好。即要等栽后长出 22 、、 33

个叶龄时,才有较强的吸个叶龄时,才有较强的吸 NN能力。能力。

江苏农垦的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后江苏农垦的试验结果表明,移栽后 22 、、 33 叶龄施分蘖肥效果较好。叶龄施分蘖肥效果较好。

机插稻分蘖肥施用时期对分蘖发生利用及产量的影响(江苏农垦试验)

处理 最高茎蘖

数(104/667m2)

茎蘖成

穗率(%)

穗数

(104/667m2)

每穗

总粒数

每穗

实粒数

实产

(kg/667m2)

2+3 34.41 68.84 23.04 105.7 98.3 624.4

1+3 37.37 58.04 21.7 95.1 84.9 539.0

3+4 38.48 60.24 23.2 86.6 78.1 524.5

**2+3,即分蘖肥分别在栽后长出第二、第三叶时施用;1+3、3+4可以类推。

Page 35: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综合以上结果看出,本研究提出的前、中期施氮比例综合以上结果看出,本研究提出的前、中期施氮比例 5:55:5

或或 6:46:4 ,且中期追肥重点在倒,且中期追肥重点在倒 44 叶,这就改变了传统高产氮叶,这就改变了传统高产氮

肥运筹“重前控中补后”方式(即基蘖肥占肥运筹“重前控中补后”方式(即基蘖肥占 70%-80%70%-80% ,严,严

格控制无效分蘖期施氮,余下的格控制无效分蘖期施氮,余下的 20%-30%20%-30% 补施在倒补施在倒 33 叶至叶至

结实初期)。创立的“稳前攻中”这一氮肥运筹新方式,不结实初期)。创立的“稳前攻中”这一氮肥运筹新方式,不

仅对超高产形成具有合理性,而且在实践上有很强的可操作仅对超高产形成具有合理性,而且在实践上有很强的可操作

性。性。

Page 36: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五)“浅(五)“浅 --搁搁 --湿"精确灌溉湿"精确灌溉

高效用水是水稻超高产健身栽培的关键。近几年的反复实践高效用水是水稻超高产健身栽培的关键。近几年的反复实践

表明,本课题组提出的“浅搁湿"灌溉方式运用于超高产栽培表明,本课题组提出的“浅搁湿"灌溉方式运用于超高产栽培

过程中,能有效地调节水稻植株器官生长和群体结构,控制无过程中,能有效地调节水稻植株器官生长和群体结构,控制无

效分蘖,降低高峰苗数,控制节间长度和改善冠层叶面积的分效分蘖,降低高峰苗数,控制节间长度和改善冠层叶面积的分

布状况,塑造高光效的库源结构。并且能有效地协调土壤内肥、布状况,塑造高光效的库源结构。并且能有效地协调土壤内肥、

水、气、温之间的矛盾,更新根系的生态环境,提高根系活力,水、气、温之间的矛盾,更新根系的生态环境,提高根系活力,

增强抗逆能力,提高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 增强抗逆能力,提高成穗率、结实率和千粒重。

Page 37: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其技术关键点是群体 80%够苗时(群体茎蘖苗达预期穗数的 80%左右时),即“不够苗”提早断水搁田,改变了以往够苗或超苗搁田的方式。一般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 (N- n)前一个叶龄开始搁田,控制无效分蘖的大量发生,确保高峰苗出现在拔节叶龄期,峰值苗约为穗数的 1.3倍左右。而搁田后则始终采取保持田间土壤沉实硬板的无水层湿润灌溉。

具体操作如下:( 1)移栽至有效分蘖阶段,田面保持 3cm水层,既生态控草,更使土壤中有效氮以铵态存在,迎合水稻分蘖期喜氮特性和前期促叶蘖同伸的需要。( 2)当群体 80%够苗后自然断水搁田。( 3)搁田至土壤沉实后直至成熟前一周,每次灌入 3cm水层,当田水消退为 20cm土层土壤水势在 -15KPa时复水,即约为深度 15cm丰产沟底无水层后再复水。周而复始直至成熟前一周(下图)。

--- 浅 --- ------ 搁 ------ --------------- 湿 -------------

层 4

度 2

( cm

) 0

- 5

- 10

( cm

) - 20

移栽

80% N - n

( n - 2 ) 抽穗

抽穗后

成熟

够苗 叶龄期 倒数 叶龄

期 25

天 期

超高产水稻“浅 - 搁 - 湿” 灌溉技术模式图

Page 38: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本灌溉方式通过灌水时间、灌水层深度、灌水间歇期三方面的实用定量,指标直观,实用性较强。水泥池土培专题验证试验表明,“浅 -搁 -湿"灌溉比常规灌溉节水 28.58% ,不影响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群体发展合理,产量较高而与常规灌溉方式差异不显着,且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以及营养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不同灌溉方式对水稻各生育阶段需水特性的影响

移栽-拔节

(6/20—7/29)

拔节-抽穗

(7/30—8/28)

抽穗-成熟

(8/29—10/24) 处 理

耗水量

(m3/亩)

%

耗水量

(m3/亩)

%

耗水量(m3/亩)

%

全生育期耗水量

(m3/亩)

节水率

(%)

常规模式(ck) 250.1 21.4 446.9 38.3 470.3 40.3 1167.3

“ 浅-搁- ”湿 灌溉 193.4 23.2 270.1 32.4 370.2 44.4 833.7 28.58

亏缺灌溉 160.1 25.0 180.0 28.1 300.2 46.9 640.3 45.15

不同灌溉处理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武粳 14,2004)

处 理 穗 数

(万/亩) 穗粒数

结实率

(%)

千粒重

(g)

理论产量(kg/亩)

实际产量

(kg/亩)

常规模式(ck) 23.10 a 125 a 92.51a 25.75 a 687.87 633.14 a

“ 浅-搁- ”湿 灌溉 22.73 a 125 a 92.31a 25.72 a 674.57 624.26 a

亏缺灌溉 20.45 b 114 b 90.41a 25.03 b 538.62 556.80 b

不同灌溉处理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武粳 14,2004)

处 理 出糙率(%)

出精率(%)

整精米率(%)

垩白粒率(%)

垩白度(%)

蛋白质含

量(%)

直链淀粉

含量(%)

常规模式(ck) 85.15 a 74.84 a 62.80 c 47.5 a 13.08 a 8.65 a 16.90 a

“ 浅-搁- ”湿 灌溉 84.95 a 76.38 a 64.82 b 44.4 b 11.02 b 8.82 ab 16.43 b

亏缺灌溉 84.74 a 75.57 a 66.55 a 42.1 c 10.16 c 9.01 b 15.83 c

Page 39: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六)病虫草害精确防治(六)病虫草害精确防治

超高产栽培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水超高产栽培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水

稻为中心,从稻田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考虑有害生物、有益生稻为中心,从稻田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考虑有害生物、有益生

物及其环境等多种因子,针对性选用抗病品种,利用合理的农物及其环境等多种因子,针对性选用抗病品种,利用合理的农

艺方法,实施健身栽培;选择合理茬口、轮作倒茬等措施,减艺方法,实施健身栽培;选择合理茬口、轮作倒茬等措施,减

轻或控制有害生物;协调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无害化化学防轻或控制有害生物;协调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无害化化学防

治等治理措施,并强调化防上对病虫及时预测预报且准确施药,治等治理措施,并强调化防上对病虫及时预测预报且准确施药,

以获得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较好统一。以获得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的较好统一。

Page 40: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五、五、苗、肥、水统筹调控,系统预防超高产群体的倒伏苗、肥、水统筹调控,系统预防超高产群体的倒伏

个体与群体协调,增强群体抗倒能力

精确定量调控

合理水浆管理 精确施肥运筹

选用抗倒品种,培育壮秧,合理基本苗,高质量移栽

个体苗壮,基部茎秆粗壮,节间配置合理,株形理想

群体无效分蘖少,茎蘖动态升降平缓,成穗率高,冠层结构合理,光合能力强后期生长量大

Page 41: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六、结合展示进行超高产攻关,创新本地区高产纪录。六、结合展示进行超高产攻关,创新本地区高产纪录。

七、“超高产”是先进农业的综合攻关试验与展示,必须十分重视,大力加强七、“超高产”是先进农业的综合攻关试验与展示,必须十分重视,大力加强全方位投入。全方位投入。

(一)是以超高产为前提,统筹“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目标,先进(一)是以超高产为前提,统筹“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综合目标,先进生产思想与技术体系的系统攻关与典型展示。生产思想与技术体系的系统攻关与典型展示。

(二)是超高产品种潜力与超高产栽培技术的配套攻关与典型展示。(二)是超高产品种潜力与超高产栽培技术的配套攻关与典型展示。

(三)是既按技术模式实施又科学因地因天因苗严密管理的示范。(三)是既按技术模式实施又科学因地因天因苗严密管理的示范。

(四)是栽培经验与管理经验结合的先进经验示范。(四)是栽培经验与管理经验结合的先进经验示范。

(五)是三个效益统筹、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现实典型展示相结合的示范。(五)是三个效益统筹、可持续发展思想与现实典型展示相结合的示范。

(六)是“创新思想-创新实绩-典型示范-全面提升”的系统工程的示范。(六)是“创新思想-创新实绩-典型示范-全面提升”的系统工程的示范。

因此,“超高产”展示一定要有充分保证的优越生产条件与农田基础条件,要因此,“超高产”展示一定要有充分保证的优越生产条件与农田基础条件,要有充足的物质条件与匹配的资金,要有技术基础好、有实干精神与创高产经验的科有充足的物质条件与匹配的资金,要有技术基础好、有实干精神与创高产经验的科技人才优势。技人才优势。

Page 42: 水稻超高产精确栽培的关键技术

谢 谢谢 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