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
Copyright Yong’an Futures Co., Ltd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用用用用用用用 用用用用用用 用用用用用用用 用用 2011.08

全球经济分析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永安期货研究院. 全球经济分析. 猫总 2011.08. 目录. 一、艰难复苏的美国经济. (一)经济数据阴晴不定、关键数据不佳. 股市遭遇重挫. 大型头肩形态. 美债问题陷入僵局. 道琼斯工业指数. 对美债法案的争议以及利空经济数据. 去年下半年以来俨然一副牛市. 跌破 2010 年底收盘价. 标普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影响. 至此,道指已自年内高点 12876 点( 5 月 2 日)下挫逾 17%. 10605.05 点. 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失业率回升,但仍居高不下. 7 月非农就业环比增 11.7 万人,失业率 9.1%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全球经济分析

Copyright Yong’an Futures Co., Ltd © 2007. All rights reserved.

用未来思考今天

全球经济分析

永安期货研究院

猫总2011.08

Page 2: 全球经济分析

2

目录

Page 3: 全球经济分析

3

一、艰难复苏的美国经济

Page 4: 全球经济分析

4

(一)经济数据阴晴不定、关键数据不佳

Page 5: 全球经济分析

5

股市遭遇重挫

道琼斯工业指数

去年下半年以来俨然一副牛市跌破 2010 年底收盘价

美债问题陷入僵局

对美债法案的争议以及利空经济数据标普下调美国信用评级影响

大型头肩形态

10605.05 点至此,道指已自年内高点 12876点( 5 月 2 日)下挫逾 17%

Page 6: 全球经济分析

6

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Page 7: 全球经济分析

7

失业率回升,但仍居高不下

7 月非农就业环比增 11.7 万人,失业率9.1% 。得益劳动力总量下降而非就业增长。

Page 8: 全球经济分析

8

制造业陷入停滞

50% 为制造业整体增长还是萎缩的分界点

7 月美国制造业指数跌至两年来最低点,制造业陷入停滞

Page 9: 全球经济分析

9

耐用品订单遭遇重挫

飞机和汽车订单下滑导致 6月 耐 用 品 订 单 环 比 重 跌2.1% ,这是过去三个月中耐用品第二次环比大幅下降。

Page 10: 全球经济分析

10

消费者信心明显不足

Page 11: 全球经济分析

11

房地产市场依然低迷

房地产市场需求呈现季节性走强

Page 12: 全球经济分析

12

贸易转差,赤字创下 2008 年 10 月以来之最

油价上涨导致进口额创下了历史第二高值,出口略低于 4 月的创纪录水平。 5 月的贸易赤字 502

亿美元创下 2008年 10 月以来之最。

Page 13: 全球经济分析

13

小结:

美国经济基本面颓势尽显。

美联储承认经济下滑非短期因素所致,而是受中长期因素制约。

Page 14: 全球经济分析

14

(二)债务上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Page 15: 全球经济分析

15

美债上限上调

8 月 1 日晚间,众议院以 269 vs 161 通过协议

协议内容具体如下

削减财政赤字分“两步走”:I. 10 年内削减 9170 亿美元的非必要开支。II. 由国会组成特别委员会,在 11月 23 日前确定后续削减计划。

提高政府债务上限分“三步走”:I. 债务上限立即提高 4000 亿美元,避免违约。II. 国会进一步投票提高上限 5000 亿美元。III. 在 12月 23 日之前,后续财政削减计划之后,再提高 1.5 万亿美元。

Page 16: 全球经济分析

16

美债上限上调

该协议的实质:将违约期限向后推迟,违约预期仍在。经济事件转化为政治事件,两党分歧严重。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高企导致财政赤字不断走高

事件性质:利空预期。

Page 17: 全球经济分析

17

美债上限上调后的美国国债钟

17

国债规模 = 国债总量 / 年 GDP = 14.35 万亿 /14.62 万亿 =98.2%

华尔街上的美国国债钟

Page 18: 全球经济分析

18

财政赤字和每月新增国债环比

18

1. 财政赤字规模逐渐扩大

财政赤字庞大,削减力度不足

Page 19: 全球经济分析

19

美债违约的潜在期望

短期内债务上限的规模: 14.3 + 0.9( 短期上调幅度) =15.2 万亿

美国是必要想尽一切办法再次上调国债债务上限。在债务上限被上调后的几日内,当前国债总额已超过 14.6万亿美元,按照当前速度,将于 9 月10号左右达到 15.2万亿的新上限。

Page 20: 全球经济分析

20

美债务上限上调

通过的协议的实质效果,不会太过于理想

Page 21: 全球经济分析

21

标普下调美主权信用评级

标普下调美主权信用评级由 AAA 至 AA+ ,评级展望负面。美国历史上首次失去 AAA主权信用评级。

下调理由:债务上限协议不足以稳定政府的中期债务状况。财政赤字减少的规模低于标普预期。政府的决策和政治体系的有效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正在削弱

财政和经济。

事件性质:利空,系统性风险。

Page 22: 全球经济分析

22

标普下调美主权信用评级

问题:下调时点选择,有无背后推手!?标普在财政赤字上计算上存在着 2 万亿美元的错误。

Page 23: 全球经济分析

23

美联储 8 月份议息会议具体内容:把联邦基金利率在 0 至 0.25% 的历史最低水平至少维持到 2013 年中期。

美国经济复苏速度低于美联储预期,未来慢于预期(首次)

劳动力市场恶化,后期缓慢下降居民消费意愿疲软房地产业依旧疲软通胀预期稳定把到期国债本金继续进行国债回购( QE 2.1 )

Page 24: 全球经济分析

24

美联储 8 月份议息会议

QE3 已经在酝酿中标普下调美主权债务评级,向左上平移期限结构,与美

联储对利率期限结构期望相左。美印钞机会再度加班加点的工作。事件性质:利多

另一观点:国际投行 + 大鳄炒作美债上限上调、指挥标普下调美债, 挖坑入市

Page 25: 全球经济分析

25

(三) QE3 是否会被推出?

Page 26: 全球经济分析

26

QE 三部曲

QE1 QE2 QE3?推出时间 2008年 9 月 2010年 11 月 2011年 10 月

规模 1.7 万亿 6000 亿美元 待定

实施时机 金融危机爆发,金融市场恐慌

经济停滞 / 失业率居高不下 同 QE2

实施目的 稳定金融市场 避免经济陷入通缩 增加就业

实施手段 向流动性不足的公司注入资本 购买中期国债 多种工具组合

实施结果 金融市场稳定 无通缩风险 /推高全球通胀 预期:失业率走低

最大受益方 美国 / 美国金融业 无 美国

Page 27: 全球经济分析

27

图解美国第二次量化宽松

解放区

国统区

人民币

法币

Page 28: 全球经济分析

28

QE2 的影响

28

QE2 推出时间

核心 CPI 仍在 1.5 附近,相对稳定

美国物价指数短期图

Page 29: 全球经济分析

29

QE3展望

1 、从推出效果来看QE1 保护了美国更多的企业免予破产,暂时稳定了美国

金融市场;QE2 延迟了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的时间,同时奠定了全球

通胀的基础;但是都没有改变美国疲软的实体经济

2 、从美议息会议的声明来看8 月份议息会议声明上,美联储在讨论相关工具,但”更好的时机”仍未出现

结论: QE3 的形势可能会不同与前两次29

Page 30: 全球经济分析

30

Page 31: 全球经济分析

31

三、中国经济减速已成必然

Page 32: 全球经济分析

32

中国 PMI持续走低

7 月份 PMI 为 50.7%,回落至近 29月来的低位,临近 50%的经济强弱的分界线。我国经济增速继续回落。

Page 33: 全球经济分析

33

中国 PMI持续走低

Page 34: 全球经济分析

34

M1 及 M2同比差距扩大

剪刀差又扩大的迹象

Page 35: 全球经济分析

35

中国消费者物价指数

CPI 继续高涨,创近三年的新高,翘尾因素并未完全显现

Page 36: 全球经济分析

36

食品价格上涨推高 CPI

Page 37: 全球经济分析

37

国内紧缩调控依旧坚决

我国经济增速已现放缓迹象,货币供给也向正常水平回归。

通胀问题依旧居高不下,负利率情况较为严重。7 月 CPI数据继续攀高,达 6.5%,货币政策的紧缩调控仍难放松。

Page 38: 全球经济分析

38

四、中国股市跌势或延绵不断

Page 39: 全球经济分析

39

流通股量变动情况

Page 40: 全球经济分析

40

从流通市值看 A 股

40

Page 41: 全球经济分析

41

从市盈率看 A 股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估值在 10 到 25 之间是一个合理区间,高于或低于这个区间都有回归价值的需要。

Page 42: 全球经济分析

42

从市盈率看 A 股

42

随着流动市值的不断增加, A 股平均市盈率呈下降趋势。 2011 年 7 月 A 股市场平均市盈率达到 16.02 。

数据来源: wind

Page 43: 全球经济分析

43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