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音音音 音音音 音音 音音音

音响系统与调音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音响系统与调音. 主讲 刘日宇. 第三章 话筒与拾音. 声波→传声器→放大器→(其它设备)→功率放大器→扬声器(耳机)→ 声波 (换能器) (换能器) 两头:换能器 传声器 → 声能 → 机械能 → 电能 扬声器 → 电能 → 机械能 → 声能. 音响系统. 3.1 传声器( Microphone ). 有多种名称: 麦克风、微音器、拾音器、话筒. 1. 传声器的分类.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音响系统与调音

音响系统与调音

主讲 刘日宇

Page 2: 音响系统与调音

第三章 话筒与拾音

Page 3: 音响系统与调音

声波→传声器→放大器→(其它设备)→功率放大器→扬声器(耳机)→ 声波 (换能器) (换能器)

两头:换能器 传声器→声能→机械能→电能 扬声器→电能→机械能→声能

音响系统

Page 4: 音响系统与调音

3.1 传声器( Microphone )

有多种名称: 麦克风、微音器、拾音器、话筒

Page 5: 音响系统与调音

1. 传声器的分类传声器可按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类

按用途分 :

测量用传声器 ( 标准传声器、探管传声器、高声压传声器 ) 、通讯用传声器、专业用 ( 录音或称广播、扩声 ) 传声器、民用

Page 6: 音响系统与调音

按换能原理分: 静电式传声器 ( 电容式和驻极体式 ) 、

压电式传声器 ( 陶瓷式、晶体式、高聚合物式 ) 、 电动式传声器 ( 动圈式、铝带式 ) 、半导体式传声器、电磁式传声器、碳粒式传声器

Page 7: 音响系统与调音

按声学类型分: 压强式传声器、压差式传声器、压强压

差复合式传声器

按能源类型分: 有源传声器、无源传声器

Page 8: 音响系统与调音

按指向性分: 全指向性传声器 ( 圆型方向性 ) 、单指

向性传声器 ( 心型传声器、超指向性传声器、强指向性传声器、宽角度传声器 ) 、双指向性传声器 (8 字型指向性 ) 、可变指向性传声器

Page 9: 音响系统与调音

从使用特性角度: 无线传声器、立体声传声器、近讲

传声器、高清晰度传声器、佩带式传声器、颈挂式传声器等

Page 10: 音响系统与调音

2. 传声器的性能指标

传声器的性能,可以用一系列客观参数进行描述,主要的有灵敏度、频率响应、等效噪声级、指向性、动态范围、最高声压级和输出阻抗等。

Page 11: 音响系统与调音

1 )灵敏度是表征传声器声电转换能力的一个指标定义是在单位声压作用下的输出电压或

电功率或传声器输出端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端的声压之比

E = U/p

Page 12: 音响系统与调音

常见的有 : 空载(开路)灵敏度与有载灵敏度 声压灵敏度与声场灵敏度

一般音响调音中使用的是声场有载灵敏度,不特别指出时,就是这个灵敏度

Page 13: 音响系统与调音

灵敏度 E 的表达公式为: E = U/p mV/pa 即单位为毫伏 / 帕 也有取 mV/μbar 即单位为毫伏 / 微巴

动圈式传声器的灵敏度为 2 ~ 3 mV / Pa 电容式传声器灵敏度约为 15 ~ 30 mV / Pa

Page 14: 音响系统与调音

灵敏度更多的是以灵敏度级,即将灵敏度与基准量相比取对数表示:

LE = 20lgE/E0 dB E0 为参考灵敏度, E0 = 1V/pa

动圈式传声器灵敏度级为 -70 ~ 60dB 电容式传声器灵敏度级约 -50 ~ 40dB

很多传声器的灵敏度指标用额定输出电平来表示,它是与灵敏度级对应的,以 1KHz 为测试条件

Page 15: 音响系统与调音

2 ) ) 频率响应在一个确定的方向上,传声器的灵敏度

与频率有关,不同的频率,其灵敏度不一定相同。

Page 16: 音响系统与调音

传声器正向灵敏度随频率变化的特性曲线即频率响应曲线。

指向性0º ~ 180º 间频率响应之差

Page 17: 音响系统与调音

频率响应曲线在自由场中测试为自由场频率响应,在扩散场中测试为扩散场频率响应,音响调音范围内用的传声器,一般都是指自由场频率响应,在说明中不特别指明的即是自由场下测量的指标。

Page 18: 音响系统与调音

动圈式传声器的频率响应在 80Hz ~ 13kHz 范围内就是比较好的了。一般在 100Hz ~ 10kHz 范围是普及型,用于卡拉OK舞厅、广播、教学等处。

电容式传声器的频率就可以做得较宽,一般为 40Hz ~ 16kHz ,较优秀的产品能做到 30Hz 一 18kHz 。

Page 19: 音响系统与调音

实际的频率响应指标中还有一个允差的概念,即:

80Hz ~ 13kHz ,±2.5dB ±2.5dB 即为允差

对不同频段,有不同的允差,中频允差要求小

Page 20: 音响系统与调音

使用场合不同,对传声器频响的要求也不同,语言的声音频率范围比音乐的窄,大型乐队演奏比独唱、独奏等的宽。传声器频率响应曲线在高频段有“上翘”时,声音明亮;在低频段有“上翘”时,重放声会有“浑厚”的感觉。这可以由调音师根据节目内容的特殊需要来补偿。

Page 21: 音响系统与调音

此外,有时也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灵敏度不均匀度表示,称为传声器频率特性的不均匀度。

Page 22: 音响系统与调音

3 )指向特性传声器的指向特性是指传声器的灵敏度

随声波入射的方向而变化的特性。

一般用指向性图案来表

Page 23: 音响系统与调音

亦有用 0°~180°间的频率响应之差来表示。 0°、 180°之间的频率响应相差越大,说明传声器单指向性越好。

Page 24: 音响系统与调音

现有的传声器有三大类指向性,即: 全向(无向)→ 圆形 → 1 双向 → 8 字形 → cosθ 单向 → 心形 → 1+cosθ

Page 25: 音响系统与调音

还有强指向型、超强型、宽角度型等,不同指向性的传声器是为不同场合使用而设计。

通用的表达式为: a+b×cosθ

无向指向性8 字形指向性无向与 8 字形叠加心形指向性

Page 26: 音响系统与调音

4 )输出阻抗 输出阻抗是指从传声器的输出端测得的交流阻抗。

分高阻和低阻 高阻: 10kΩ、 20kΩ、 30kΩ、 50kΩ 低阻: 50Ω、 100Ω、 150Ω、 200Ω、

250Ω、 600Ω一般传声器均为低阻

Page 27: 音响系统与调音

根据国家标准“传声器通用技术条件”中的规定,阻抗优选值为 200Ω、 600Ω、高阻 20kΩ。

传声器的输出阻抗与负载阻抗,这是就传声器与后面的输入级(调音台)的配接而言,输入级的阻抗称输入阻抗,也就是传声器的负载阻抗

匹配→跨接(负载阻抗≥ 5倍输出阻抗)

Page 28: 音响系统与调音

5 )等效噪声级传声器固有噪声:在理想条件下,作用于传声器的声压为零时,传声器输出端的电压为零,如仍有电压,即是噪声电压,这是由于传声器内部的电噪声引起的。

Page 29: 音响系统与调音

动圈式传声器中一般不标注,因为动圈式传声器只有在晶闸管灯光等电磁环境中屏蔽不好,才会出现噪声。而电容传声器由于电子元器件的热噪声影响,再精心设计和精心制作,也会出现噪声,只不过能够做得越小越好。噪声电压通常没有突出的频率,而是一个较宽的噪声频带,它决定着传声器所能接收的最低声级的拾声能力。

Page 30: 音响系统与调音

为便于对传声器的固有噪声有一个直观的表示,采用等效噪声级指标,即指声波的声压作用在传声器(假定无固有噪声的理想传声器)上所产生的输出电压与实际传声器在没有声压作用下固有噪声产生的输出电压相等,该声波的声压就等于传声器的等效噪声级。

Page 31: 音响系统与调音

优质传声器的等效噪声级在 20dB左右,等效噪声级比固有噪声更加确切,因为单独标出传声器的固有噪声还不能反映传声器真正的噪声水平。噪声和灵敏度直接相关,灵敏度越高,噪声相对就大。

等效噪声级反映了传声器拾音对应的声压级的下限。

Page 32: 音响系统与调音

6 )最大声压级当传声器的谐波失真大到一定允许值时

的声压级,即为传声器的最大声压级。最大声压级反映了传声器工作的上限。最大声压级为 126dB ,谐波失真在 0.

5%以内的电容传声器,就是较专业用的传声器。

Page 33: 音响系统与调音

7 )传声器动态范围传声器动态范围=最大声压级-等效噪

声级 一般为 100—110dB它反映传声器所能接收声音的范围,上限受谐波失真限制,下限受固有噪声限制。

Page 34: 音响系统与调音

8 )谐波失真也叫非线性失真,是指传声器产生了原先没有的谐波频率分量。

以谐波分量的大小值与原信号大小值相比的百分比表示。

这一指标与传声器的最大声压级相关,谐波失真小则最大声压级相对就较高,所以有时这两个指标仅给出一个。

Page 35: 音响系统与调音

3. 各类传声器1 )动圈式传声器动圈式传 声器的结 构、工作 原理及工 作特点如 右图示:

Page 36: 音响系统与调音

动圈式传声器的换能部分 ( 也就是声 +电转换部分 ) 是由磁路系统 ( 磁靴、磁碗 ) 和振动系统 (振膜、音圈 )构成的。处在磁场中的振膜由于受到声压 P 的作用发生振动,导体线圈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导体两端就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的方向用右手定则来确定。

Page 37: 音响系统与调音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由磁感应定律来确定。其表达式为:

E = BLv E 为感生电动势(电压), B 磁感应强度,

L 导线长度, v导线运动速度

所以动圈传声器是速度型传声器。

Page 38: 音响系统与调音

动圈传声器自身结构和技术特性决定了其工作特点:

性能稳定可靠,价格便宜,适用面广,使用方便,不需供电。另外,能耐高声级。

但灵敏度低,频响不够宽。

Page 39: 音响系统与调音

2 )电容式传声器有不同特定的种类:电容传声器在音响

调音使用最多的是广播录音用的大电容传声器,其次是驻极体传声器的制成品。测量电容传声器又称标准电容传声器,是一种做测量使用的精密器件。

Page 40: 音响系统与调音

电容传声器的结构、工作原理: 声波作用于振膜, 引起振膜位移, 产生电容量的变 化,进而得到电 压的变化,电压 的变化对应声波 信号的信息。

Page 41: 音响系统与调音

电容传声器的结构除了关键的换能部件—换能极头外,和动圈式传声器不同处,还需有一个阻抗变换器把高容抗阻值变为低阻值,即 200Ω,这个阻抗变换器由阻容器件和电子管或半导体管组成,所以必然带来了谐波失真和噪声。

电容传声器需要极化电压,一般为 12V ~ 48V ,此外也要阻抗变换器供电电压,这一电源由外部(调音台)供给,称幻相电源,专业话筒的幻相电源为 48V 。

Page 42: 音响系统与调音

电容传声器灵敏度高,频率响应好,音色优美,性能优良。但价格较贵,需要幻相电源,由于结构所致,它比动圈式传声器娇贵,防潮防尘维护比动圈式传声器更加严格。

Page 43: 音响系统与调音

3 )带式传声器带式传声器实质上是动圈传声器的一种

变形。这种传声器以铝合金带或镀金塑料带代替动圈传声器的振膜与线圈。它的工作原理与动圈传声器相同。

Page 44: 音响系统与调音

带式传声器与动圈传声器相比,频率范围广,频响曲线平坦,特别是由于振带很轻,因此可获得理想的瞬态响应。

老式的带式传声器因振带太脆,经受不住气流的冲击,甚至在靠近传声器处用嘴吹击或咳嗽,都可能将振带损坏,因此不宜在室外使用。

Page 45: 音响系统与调音

新式的带式传声器装有风过滤器,并对振带做了改进 (如减小长度 ) ,性能得到很大改善。不但可以手持传声器,在几乎碰到嘴唇的情况下使用,而且不会产生“噗噗”声、“咝咝”声或喘息声,是一种为满足流行音乐歌手的需要而设计的性能良好的带式传声器。

Page 46: 音响系统与调音

4 )驻极体传声器是一种采用驻极体材料制成的传声器。

驻极体电容传声器的工作原理与电容传声器相同。这种传声器除了具有普通电容传声器的优点外,突出的特点是不需要极化电压。

Page 47: 音响系统与调音

驻极体传声器的核心是驻极体。所谓驻极体是一种在强电场中极化后不因电场的消失而消失的电介质。这就是说,这种电介质的极化电荷可“永久”地存在于它的表面。故不需要极化电压装置。

永久电荷

Page 48: 音响系统与调音

这种传声器结构简单,而且体积小、重量轻,尤其是价格低廉。由于稳定性差,因此,一般用于非专业范围,例如广泛应用于盒式录音机中。近年来,这种传声器发展很快,已进入专业领域。

当然,这种传声的阻抗变换器仍需电源,但一般只要一节小电池即可。

Page 49: 音响系统与调音

5 )压力区传声器压力区 (PZM) 传声器, 压力区传声器

也称界面传声器( BLM),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结构及技术特性的新型传声器。

Page 50: 音响系统与调音

由于其放置在一个界面,墙壁上、地面(角)上、桌面上、乐谱架上,利用界面上的声速为零,将声能转变为位能,声压在界面上分布均匀的特点,使传声器的输出只受声波压力影响,解决了传统传声器中的离轴染色效应和梳状滤波器效应。其直达声与反射声同时达到 PZM的振膜上,灵敏度相对提高。

Page 51: 音响系统与调音

性能优良(频响平直、不同频率的指向特性较一致、灵敏度较高),放置方便,以及形体小,所以很受音响师青睐

Page 52: 音响系统与调音

6 )无线传声器无线传声器由装有微型传声器、小型发射机、接收机等几部分组成:

Page 53: 音响系统与调音

其中的传声器有的用电容式传声器,有的用动圈传声器,用得最多的是驻极体电容传声器。传声器和发射机可以分开成两部分,把驻极体传声器佩戴在衣服上或其他隐蔽处,使其不挡画面。也可以将传声器和发射机装入同一壳体内,做成手持式无线传声器。

Page 54: 音响系统与调音

近年来,无线传声器发展很快,中档次、高档次的种类繁多,广泛用于舞台扩声、影视录音、新闻采访、卡拉OK歌舞厅、课堂教学等场合。

无线传声器有调频和调幅两种,因为调频式比调幅式抗干扰性强,因此无线传声器一般采用调频式。发射的信号一般为无线电波,也有用红外信号,后者抗干扰(保密性)强。

Page 55: 音响系统与调音

7 )近讲传声器近讲效应: 因为传声器近距离拾声时,

其低频灵敏度增加,使传声器频率响应的低频段有明显提升,低频灵敏度增加,使声音浑浊,也会产生一种“喷口”的现象,降低了拾声的清晰度。

Page 56: 音响系统与调音

在设计传声器时,可以利用声路或电路参量控制频响的低频段衰减 3—6dB( 一般在 300 ~ 800Hz) ,这样的传声器即为近讲传声器。

Page 57: 音响系统与调音

4.传声器与调音台的配接1 )阻抗与电动势

物理量 单位 优选值 备注输出阻抗 Ω 200 600 2000 对传声器输入阻抗 kΩ ≥1 ≥3 ≥10 对放大器

额定源电压 mV( dB )

0.2 ( -73 )

0.35 ( -69 )

0.6 ( -64 ) 对传声器

最小源电压 mV( dB )

0.08 ( -82 )

0.14 ( -77 )

0.24 ( -72 ) 对放大器

Page 58: 音响系统与调音

2 )平衡与不平衡 平衡输入方式,外界干扰在信号线上产生感应

电流,两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正好在负载上抵消,所以抗干扰较强;

非平衡方式,信号电力与感应电力均流过负载,抗干扰较差。

Page 59: 音响系统与调音

连接插头:

Page 60: 音响系统与调音

3.2 拾音

从传统看,拾音有三种基本的方法与思路,立体声技术发展后,在立体声拾音中有其特殊性,但总体上仍然属于在这三种方法与思路上的延伸。

Page 61: 音响系统与调音

1. 三种拾音方式

1 )单传声器拾音技术 单传声器拾音技术也称单点拾音技术。

Page 62: 音响系统与调音

基本特点:声场(声音)的全部信息都有这个传声器拾

取。是录音中的最基本拾音技术几乎所有单声源的拾音全部采用单点拾音从制作角度,许多复杂的录音基于单点拾音,然后混合

Page 63: 音响系统与调音

实际操作应在在音质良好的拾音环境中,注意拾音位置的选择,做到:控制直达声、前期反射声、混响声比例,混

响短、延迟 25ms左右控制各声源的响度、音色、音高方面的平衡

Page 64: 音响系统与调音

对传声器灵敏度要求不高,但对频响与指向性要求高

优点:声音真实、自然,现场感好缺点:声音的控制自由度差

Page 65: 音响系统与调音

2 )多传声器拾音技术各传声器根据需要分别对各声源布放,各传声器无主次之分,拾音后在调音台把各声源信号混合,对应录音即是多轨录音方式。

不是现场演出的场合往往采用将各声源隔离的方式。

Page 66: 音响系统与调音

是近距离拾音,直达声为主,无声源之间的相对深度感,现场感不好,注意近讲效应。

对声音的控制自由度好。

Page 67: 音响系统与调音

3 )主辅传声器拾音技术主传声器即单点拾音,利用单点拾音的优点,把握声场中的主要信息

辅传声器即多传声器拾音,用以弥补一些声源的不足,增加声音控制的自由度

兼有二者的优点,是最常用的拾音方式。

Page 68: 音响系统与调音

2. 拾音中的几个注意点1 )近讲效应传声器靠近声源(嘴部)时存在的低频提升现象

解决方案:位置低频调音衰减近讲开关(话筒)

Page 69: 音响系统与调音

2 )多传声器的相位干涉也叫梳状滤波器效应,如 A 与 B 两个声

源,分别用 A 与 B 两个传声器拾音,由于在一个声场中, A 声源的声音除了进入 A 传声器外,也有一个经延迟的声音到 B 传声器,这样在调音台混音后两个声音由于经延迟后相位不同,会产生不同频率声音的不同程度的相加和相减现象,造成频响不好。( B 也一样)

Page 70: 音响系统与调音

遵循“ 3 : 1” 定律可将此现象减到最小程度

M :话筒D :拾音距离

Page 71: 音响系统与调音

3 )反相指不同的传声器极性正负相反,混音时产生的抵消现象

使用调音台上的倒相开关Φ来纠正

Page 72: 音响系统与调音

4 )离轴染色效应指传声器的非轴向灵敏度因频率(高频

灵敏度低)而异的一种特性。即声音从偏离轴向(正面)一定角度进

入传声器,由于高频灵敏度下跌而造成频响不均匀而产生的声音染色现象。

Page 73: 音响系统与调音

4 )防风罩风对传声器产生极强的气流声,严重的还会损坏传声器,故在室外一般应使用防风罩。

防风罩也可消除口声的气流。

Page 74: 音响系统与调音

3. 话筒应用

Page 75: 音响系统与调音

3.3 立体声拾音技术实现立体声的原理和思路:

钥匙孔效应与单声道重现声像德波埃效应

实现立体声的技术基础:双声道与立体声信息

Page 76: 音响系统与调音

1. 德波埃效应

一种双扬声器听音实验所得出的结论为实现立体声听音奠定了基础

Page 77: 音响系统与调音

双扬声器在听音者正前方左右对称放置(三者一般构成等边三角形)

Page 78: 音响系统与调音

左右扬声器放同一声音,三种情况A.声级差 Δp = 0 ,时间差 Δt = 0 (音量一样且同时放) 则感觉声像在中间B.时间差 Δt = 0 ,声级差 Δp = 1 ~ 15dB (音量相对大小的变化) 声像向音量大一则扬声器移动,在声级差

等于或大于 15 分贝时,固定在该扬声器上C.声级差 Δp = 0 ,时间差 Δt = 0 ~ 3ms (放音时间的先后变化) 声像向先放声一则扬声器移动,在时间差

等于 3 毫秒时,固定在该扬声器上

Page 79: 音响系统与调音

2. 立体声制式1 ) A/B制 方法:使用两个无向或心形传声器,平行或向

两则张开对准拾音对象,两传声器间有一定德间距 2d

Page 80: 音响系统与调音

间距 2d = 20cm ~ 3m左右20cm ( 约为人头两耳朵之间的距离 )固定

在双头支架上,称为小 A/B制1m 以上的称为大 A/B制

特点: 两路信号存在 时间差→距离差产生 声级差→距离差、指向性产生 拾音方便,不用人工混响(自然混响) 现场感或临场感好,温暖度感觉好,适于古典音乐

Page 81: 音响系统与调音

但存在问题:乒乓效应(方向畸变) 中间下陷(深度畸变) 单声道兼容时的相位干涉 (梳状滤波器效应) 解决的关键是两传声器间的间距和传声

器与拾音对象距离的关系: dθ≤30米度

Page 82: 音响系统与调音

2 ) X/Y制方法:使用两个相同性能的传声器上下紧靠,同轴放置并有一个对称的夹角。

两 8 字形: 90° 夹角两心形(单向): 90° ~ 180° 夹角 (一般 90° ~ 120° )

Page 83: 音响系统与调音

两只单声道传声器一上一下的近距离同轴安装在同一壳体结构里,从外观上看就是一只传声器,称立体声传声器,只是比一般单声道传声器体积稍大些。

Page 84: 音响系统与调音

特点:声级差型立体声制式。 传声器非常紧凑地安装在一起,声源到两只单

声道传声器振膜的距离基本可视为相等,因此不存在时间差和相位差,只存在声音的强度差。 ·

不会发生相位干涉现象,拾声后的重放效果真实感好,单声道兼容好。传声器重合距离要小,两只单声道传声器的性能要求尽量完全一致。

Page 85: 音响系统与调音

3 ) M/S制方法:重合传声器对

一心形 一横放 8 字形一无向 一横放 8 字形一 8 字形 一横放 8 字形

M Middle MonoS Side Stereo

Page 86: 音响系统与调音

特点:声级差型立体声制式,同 X/Y制。 但M = L+ R 2L = M+ S

S = L- R 2R = M- S

单声道好

Page 87: 音响系统与调音

4 )声像移动器制PAN-pot ( Panoramic potentiometer ) 也叫全景电位器制

方法:几个或十几个话筒分别对准一组声源中的一个或几个进行拾音,而后用声像器反比例地送入左右声道,人为造成声级差,得到立体声像。

Page 88: 音响系统与调音

声像器分配左右路电平确定声像

各分路混合后母线上得到立体声信息

Page 89: 音响系统与调音

特点:声级差型立体声制式 点声源的组合 难模拟移动声像 录音方便、灵活、效率高

Page 90: 音响系统与调音

5 )其它制式仿真人头制式真人头制

Page 91: 音响系统与调音

方法:右图特点:时间差、 声级差

由来: A/B制→存在交叉信息

Page 92: 音响系统与调音

3. 立体声制式的综合应用

理解传统三种拾音方式与立体声制式的关系

主辅传声器拾音技术

Page 93: 音响系统与调音

4. 立体环绕声

制作 传输 重放 1——1——2 模拟立体声 2——2——2 平面立体声 4——4——4 环绕立体声 2——2——4 模拟环绕声

Page 94: 音响系统与调音

4——2——4 家庭影院

4 路信号: L 、 R 、 M 、 S

编码 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