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四两拨千斤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四两拨千斤. —— 课外文言文解题技巧. 附加题的特点. 一是所选的语段大多是短小的故事,通俗易懂,主题思想上注重道德修养。 二是考查内容与课内文言阅读试题相似,不过更注重能力的迁移,考查的多为课内反复出现的或在现代汉语中尚有很强生命力的一些词语。 三是主观表述题逐渐增多。. 明确学习目标. 1 、能够灵活运用翻译法并借助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 、掌握课内出现的常见实词、虚词,并转化为能力,能够根据特定语境依文断义。. 落实解题技巧. 一、提取要素 时间、人物、事情. 挑战一. 找出选文中出现的时间、人物、事情(用原文回答). 落实解题技巧.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四两拨千斤
Page 2: 四两拨千斤

一是所选的语段大多是短小的故事,通俗易懂,主题思想上注重道德修养。

二是考查内容与课内文言阅读试题相似,不过更注重能力的迁移,考查的多为课内反复出现的或在现代汉语中尚有很强生命力的一些词语。

三是主观表述题逐渐增多。

Page 3: 四两拨千斤

1、能够灵活运用翻译法并借助注释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2、掌握课内出现的常见实词、虚词,

并转化为能力,能够根据特定语境依文断义。

Page 4: 四两拨千斤

一、提取要素 时间、人物、事情

找出选文中出现的时间、人物、事情(用原文回答)

Page 5: 四两拨千斤

二、活用译法1、保留法:我们应将专有名词、国号、地名、 官号、年号等保留不变。

如:“庆历四年春,藤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的春天,藤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 “ 庆历”是年号,“藤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郡名,翻译时把它们保留下来,照搬到译文中就行了。

请找出选文中可以直接保留在译文中的词语

Page 6: 四两拨千斤

如:“愿终守之”《唐雎不辱使命》 ——“ 愿”:但愿、愿意 “ 守”:守护

2、组词法:将古文中的单音词转化为现代文的双音词。

用组词法将选文中的单音词转化为现代文的双音词

Page 7: 四两拨千斤

三、积累迁移 注重积累课内文言文中常见的实

词、虚词。

找出我们学过的实词或虚词,并解释意思。

Page 8: 四两拨千斤

四、研读、推敲1、借用注释、题目进一步解惑2、结合上下文进行推敲

Page 9: 四两拨千斤

《曾子不受赐》 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

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勿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致邑

致电

“ 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Page 10: 四两拨千斤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 1)曾子衣敝衣以耕 衣 :( 2)曾子不受,反 反:

2、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穿通“返”,回去

文章讲述了曾子拒绝鲁国国君赐予土地的故事;告诉我们“受人者畏人”的道理

Page 11: 四两拨千斤

曾子穿着破旧的衣裳在地里耕种。鲁国的国君派人到他那里去封赠他一座城镇作为采邑。说 :“请用这座采邑的收入,修饰一下你的服装。”曾子没有接受,反复几次,曾子还是不肯接受。派来的人说 :“先生不是有求于国君,完全是国君自己封赠给你的,为什么不肯接受呢?”曾子说 :“我听说过,接受了人家赠送的东西,就怕得罪人家;给人家东西的人免不了要露点高傲。纵然鲁君赠送我采邑,没有对我表现出骄色,我也得处处小心,就怕得罪他呢!”最后,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曾参的好品德,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Page 12: 四两拨千斤

在复习中只要我们立足课内,落实基础,并能灵活运用,把课内与课外的知识结合起来,就能够全面提高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