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本本本本 CC 本本本本 本本本本本 本本本本本本本本本 -- 2.5 本本本本本土土 土土土土土 、體 2010.3.25 本 5 本本 本本本本 本本本 本本本

土地、個人與集體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 5 單元. 土地、個人與集體. 人類學 系 童元昭 副教授. 2010.3.25. 綱要. 島嶼空間 空間與生計 聚落空間 血緣與地緣 空間與儀式 家屋 土地權利. 島嶼空間. 山與海 向風與背風 陸地與瀉湖 海洋側與內海側 大船出入處 里程數. Mountain-side 與 sea-side.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Ocearn-side 與 lagoon-side.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海路與陸路.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空間與生計. 資源 :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土地、個人與集體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 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 2.5版授權釋

出】

土地、個人與集體

2010.3.25

第 5 單元

人類學系 童元昭 副教授

Page 2: 土地、個人與集體

綱要• 島嶼空間• 空間與生計• 聚落空間– 血緣與地緣– 空間與儀式家屋

• 土地權利

Page 3: 土地、個人與集體

島嶼空間• 山與海– 向風與背風

• 陸地與瀉湖– 海洋側與內海側

• 大船出入處• 里程數

Page 4: 土地、個人與集體

Mountain-side與 sea-side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Page 5: 土地、個人與集體

Ocearn-side與 lagoon-side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Page 6: 土地、個人與集體

海路與陸路

台灣大學 童元昭台灣大學 童元昭

Page 7: 土地、個人與集體

空間與生計• 資源 :• 陸地:根莖類作物:芋頭、薯芋、木薯、西

谷棕梠、甘藷;果樹:麵包果樹、山蕉等

• 河流:魚類、貝類等

• 海:• 珊瑚礁;海洋:魚類、貝類等

Page 8: 土地、個人與集體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台灣大學 童元昭

Page 9: 土地、個人與集體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Page 10: 土地、個人與集體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Page 11: 土地、個人與集體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Page 12: 土地、個人與集體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台灣大學 童元昭

Page 13: 土地、個人與集體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Page 15: 土地、個人與集體

聚落空間• 階序的空間表現—斐濟為例– 酋長的家在哪裡?– 灶

• 新的聚落組成– 財富– 教會

Page 16: 土地、個人與集體

斐濟

台灣大學 童元昭

Page 17: 土地、個人與集體

酋長家與教會內的樹皮布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Page 18: 土地、個人與集體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Page 19: 土地、個人與集體

地緣與血緣• 親屬與村落– 單系繼嗣—– 非單系繼嗣—以索羅門群島馬來他島為例

• 遷徙– 單系繼嗣—以馬紹爾群島為例– 非單系繼嗣—以

Page 20: 土地、個人與集體

空間與儀式• 成員身分與儀式 marae• 地緣立場• 創始祖的祭祀— Kwaio 例• 村民大會• 教會—馬紹爾的聖誕節

Page 22: 土地、個人與集體

家屋• 住家空間—以大溪地島為例– 建築• Sex• generation

– 功能• 誰住在一起?– 誰是一家人?

Page 23: 土地、個人與集體

在玻里尼西亞,孩子在生身父母以外的家庭居住,是一種常見的

安排。

Page 24: 土地、個人與集體

在社會群島背風島嶼( Iles-sous-le-Vent)Maupiti的 102戶住家中, 39戶一共收養了 53 個孩子

Tuamotu群島中 Rangiroa島上的 Tiputa村中, 72戶裡有高達七成( 54戶)曾收養或送

養小孩

Page 25: 土地、個人與集體

大洋洲,主要是玻里尼西亞與密克羅尼西亞的收養一般不涉及成文法的體系,罕見有人去政府登記;

送養者並未放棄小孩,多數時候是收養家庭要求收養;

收養主要集中在親戚之間,尤其是(外)祖父母收養(外)孫子女及同胞手足子女的收養;

而孩子在送養與收養兩個家庭之間游走。

Page 26: 土地、個人與集體

ohipa taure’are’a’

法屬玻里尼西亞社會,在觀念中認為祖孫間有特別的感情,而老人也比年輕父母更知道怎麼帶孩子,幾近制度化的「青春玩樂」( ohipa taure’are’a’)也使得年輕父母,尤其是媽媽在有了第一個,第二個孩子後但尚未安定時,可以合乎社會期待的將孩子交由自己的父母養

Page 27: 土地、個人與集體

收養具有結盟的意義,有助於聲望及影響力的累積

Page 28: 土地、個人與集體

收養以近親尤其是祖孫最為常見

相反的非親屬之間的收養就僅有少數。 以 Tiputa來說, 127個收養的例子中,只有七例不具有親屬關係。

Manihi島上 55例的收養中,僅三件雙方不具 有親屬關係

Page 29: 土地、個人與集體

空間的區隔—海與海岸• 酋長的特權• 集體捕魚• 海洋是陸地的延伸

Page 30: 土地、個人與集體

土地權利的分類• 所有權或管理權– 個人所有如酋長或長嗣– 共有• 難以買賣

• 使用權– 授權他人使用

• 土地權與地上物權– 栽種或照顧植株的人有採食的權利– 權利可以繼承

Page 31: 土地、個人與集體

權利的取得• 所有權– 繼承、功績(哺育、導航、造船、戰爭)、

• 使用權– 照顧(遇難者、移民 ) 、有需要的人– 親屬關係近、使用時間短、以生計而非營利用

• 殖民政制– 土地登記– 土地私有化– 土地國有化

Page 32: 土地、個人與集體

土地繼承• 馬紹爾群島的例子

Page 33: 土地、個人與集體

土地移轉的規範• 共有制是普遍的制度• 觀念上與實務上共有的土地移轉困難

• 地主區分使用權與所有權,僅轉移了使用權。借用人身故或停止使用後土地歸回。即使中間有金錢的轉手,地主仍難與土地完全切割。

• 使用賦予特殊權利

Page 34: 土地、個人與集體

規範的變化因對土地移轉的憂慮,土地買賣少見– 教會、殖民政府與地方領導人擔憂土地流失造

成生計問題– 斐濟自殖民時期即禁止土地買賣• 公民權不保障土地權利:斐濟土著擁有 90% 的土地,印度裔的農人租用土地,租期 30年

• 不受鼓勵;多限制:庫克群島、諾魯、紐埃、托克勞與東加禁止土地買賣;多國不可售予外國人

Page 35: 土地、個人與集體

傳統的新解• 堅持「傳統」的習慣法:完全共有• 史料中,自己開墾的土地不在宗族共有的

範圍;酋長可以因個人功績而贈與土地• 原有制度有彈性,法典化去除了彈性• 個人的選擇被限縮–過去的使用或居住份量不如系譜關係

Page 36: 土地、個人與集體

土地「問題」• 人口成長–接觸早期人口因免疫力不足而銳減

• 新成立的國家內部的人口流動–都市化由外島移入的人口需要土地

• 長期投資需要穩定的土地權利–外資如黑珍珠養殖– 島民的經濟活動:如栽培長期現金作物咖啡、椰子、養牛等

Page 37: 土地、個人與集體

土地的商業價值• 商業價值在於地點–都市化:店面– 珊瑚礁以養殖黑珍珠、巨蚌等貝類或捕撈熱帶

魚– 海洋深層水

Page 38: 土地、個人與集體

「解決」土地「問題」• 土地法庭普遍,訴訟充斥– 造成土地零碎

• 限制不在地地主的資格– 斐濟法律允許宗族取消在外國居留兩年以上成

員的土地權利–吉里巴斯曾取回離開七年者的土地再分配–紐埃曾欲立法取消在外國居留 20年以上者的地

Page 39: 土地、個人與集體

酋長的權利• 酋長集中後再分配的角色–尊敬服從與照顧

• 1940年,斐濟酋長分擔諸多行政工作,由宗族土地的租金中取 30%留用。

• 目前政府已取代了酋長的行政工作,斐濟人口成長了 3倍,酋長維持抽取租金的 3成

Page 40: 土地、個人與集體

土地共有制與經濟發展• 法屬波里尼西亞的例子• 農人無償或以低價使用離農親人的土地• 土地共有避免了土地的集中社會不平等的激化

Page 41: 土地、個人與集體

• Sago gathering of Asmat, New Guinea(3min.)

Page 42: 土地、個人與集體

版權聲明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 /來源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Page 43: 土地、個人與集體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 /來源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本作品由許功明與葉鳳娟授權本課程:太平洋島嶼世界,本資料庫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您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本作品由許功明與葉鳳娟授權本課程:太平洋島嶼世界,本資料庫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您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Page 44: 土地、個人與集體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 /來源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Page 45: 土地、個人與集體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 /來源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本作品由許功明與葉鳳娟授權本課程:太平洋島嶼世界,本資料庫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您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本作品由許功明與葉鳳娟授權本課程:太平洋島嶼世界,本資料庫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您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Page 46: 土地、個人與集體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 /來源

本作品由許功明與葉鳳娟授權本課程:太平洋島嶼世界,本資料庫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您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本作品由許功明與葉鳳娟授權本課程:太平洋島嶼世界,本資料庫無再授權他人使用之權利,您如需利用本作品,請另行向權利人取得授權。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

Page 47: 土地、個人與集體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 /來源

台灣大學 童元昭

台灣大學 童元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