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
第3第 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第3第 第第第第第 第第第 3.1 第第 第第第第第 3.2 OSI/RM 第第第第第第 3.3 第第第 3.4 第第第第第 3.5 第第第 3.6 第第第第第第第第第 X.25 3.7 输输 3.8 输输输输输 TCP 3.9 输输输 3.10 输输输 3.11 输输输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3.2 OSI/RM 中的重要概念 3.3 物理层 3.4 数据链路层 3.5 网络层 3.6 公共数据网网络协议 X.25. 3.7 传输层 3.8 传输控制协议 TCP 3.9 会话层 3.10 表示层 3.11 应用层. 本章学习目标. l 了解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中的若干重要概念 l 熟悉 OSI/RM 各层协议的功能及基本原理并掌握传输控制协议 TCP. 返回本章首页. 3.1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 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3.2 OSI/RM中的重要概念

3.3 物理层

3.4 数据链路层

3.5 网络层

3.6 公共数据网网络协议X.25

3.7 传输层

3.8 传输控制协议TCP

3.9 会话层

3.10 表示层

3.11 应用层

Page 2: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本章学习目标

了解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中的若干重要概念 熟悉 OSI/RM 各层协议的功能及基本原理并掌握传输控制协议 TCP

返回本章首页

Page 3: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1974 年,美国 IBM 公司首先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SNA, 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凡是遵循 SNA 的网络设备都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互连。 1977 年 3 月,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的技术委员会 TC97

成立了一个新的技术分委会 SC16 专门研究“开放系统互连”,并于 1983 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即著名的 ISO 7498 国际标准(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是GB 9387),记为 OSI/RM 。

返回本章首页

Page 4: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在 OSI 中采用了三级抽象:参考模型(即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协议规范(即协议规格说明),自上而下逐步求精。 OSI/RM 并不是一般的工业标准,而是一个为制定标准用的概念性框架。 经过各国专家的反复研究,在 OSI/RM 中,采用了如表3-1 所示的 7 个层次的体系结构,表中对于各层主要功能的简略描述还是很粗浅的,更准确的概念将在以后的有关章节中给出。

Page 5: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表 3-1 OSI/RM 七层协议模型

返回本节

Page 6: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2 OSI/RM 中的重要概念

3.2.1 协议和服务的区别及相互关系

3.2.2 服务访问点

3.2.3 数据单元

3.2.4 服务原语

3.2.5 OSI/RM特点分析

返回本章首页

Page 7: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2.1 协议和服务的区别及相互关系 在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OSI/RM 中采用了七层协议体系结构,除最高层和最低层以外的任何一层,均可记为( N),表示“第 N 层”。 在 OSI/RM 模型中,协议和服务是两个非常重要的不同概念。控制两个( N )层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称为( N )协议;两个( N )层实体间的通信在( N )协议的控制下,能够使( N )层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这种服务就称为( N )服务,接受( N )服务的( N )层服务用户是( N+ 1 )层实体。 上述关于协议和服务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如图 3-1 所示。

Page 8: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A开放系统 N( )层服务用户

N 1( + )实体

N( )实体

提供服务

交换服务原语

N 1( + )实体

N( )实体

提供服务

交换服务原语

B开放系统

N提供( )层服务

N( )层协议

N-1提供( )层服务

N-1通过( )层连接进行通信

N( )层服务提供者

层间接口

层间接口

N 1( + )层

N( )层

N-1( )层

3.1 图 协议与服务的概念图 3-1 协议与服务的概念

返回本节

Page 9: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2.2 服务访问点 服务访问点( SAP, Service Access Point )是指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实体之间进行交换信息之处,即( N )层实体和( N+ 1 )层实体之间的逻辑接口,也称为插口( Socket )或端口( Port)。一个( N )层服务是由一个( N )层实体作用在一个( N )层 SAP 上来完成的,虽然两层之间可以允许有多个 SAP ,但一个( N )层 SAP 只能被一个( N )层实体所使用,并且也只能为一个( N+ 1 )层实体所使用;但一个( N )层实体却可以向多个( N )层 SAP 提供服务,这称为连接复用;一个( N + 1 )层实体也可以使用多个( N )层 SAP ,这称为连接分裂。

返回本节

Page 10: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2.3 数据单元

( 1 )协议数据单元 ( 2 )接口数据单元 ( 3 )服务数据单元

Page 11: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N PCI( ) N SDU( )

N PDU( ) N-1 ICI( )

N-1 IDU( )

N-1 SDU( ) N-1 ICI( )N-1 PCI( )

N-1 PDU( )

N( )层

N-1( )层

3.2 PDU IDU SDU图 协议数据单元 、接口数据单元 和服务数据单元

图 3-2 协议数据单元 PDU 、接口数据单元 IDU 和服务数据单元 SDU

返回本节

Page 12: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2.4 服务原语

服务原语( Service Primitive )是指服务用户与服务提供者之间进行交互时所要交换的一些必要信息。 OSI/R

M 规定了四种服务原语类型,如表 3-2 所示。

Page 13: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从使用服务原语的角度考虑,可将服务分为需要证实的服务和不需要证实的服务两大类,前者每次服务要使用全部四种服务原语,而后者只使用两种服务原语,如图3-3 所示

A系统

A用户

Request

Confirm

Request

需要证实的服务

不需要证实的服务

服务层

B系统

B用户

Indication

Response

Indication

时间

3.3 图 服务原语关系图 返回本节

Page 14: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2.5 OSI/RM 特点分析

OSI/RM 的概念比较抽象,它并没有规定具体的实现方法和措施,更未对网络的性能提出具体的要求,它只是一个为制定标准用的概念性框架。 OSI/RM 七层协议模型上、下大,中间小,这是因为最高层要和各种类型的应用进程接口,而最低层要和各种类型的网络接口,因此上、下两头标准特别多,而中间几层标准就稍简单些。有些层的任务过于繁重,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有些层的任务又太轻,如会话层和表示层。

返回本节

Page 15: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3 物理层

3.3.1 DTE和DCE

3.3.2 EIA-232-D/V.24接口标准

3.3.3 RS-449/V.35的信号定义

返回本章首页

Page 16: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3.1 DTE和 DCE

DTE数据终端设备

DCE数据电路端接设备

信号线与控制线

用户环境

DTE数据终端设备

DCE数据电路端接设备

信号线与控制线

用户环境

串行比特传输

通信环境

用户设施 通信设施 用户设施

2.49 DTE DCE图 通过 与通信传输线路相连

图 3-4 DTE 通过 DCE 与通信传输线路相连

返回本节

Page 17: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3.2 EIA-232-D/V.24 接口标准 ( 1 )机械特性: EIA-232-D 遵循 ISO 2110 关于插头座的标准,使用 25根引脚的 DB-25 插头座,它的两个固定螺丝中心之间的距离为 47.040.17 mm ,其他方面的尺寸也都有详细的规定, DTE 上安装带插针的公共接头连接器, DCE 上安装带插孔的母接头连接器,其引脚编号如图 3-5 所示,引脚分为上、下两排,分别有 13根和 12根引脚,当引脚指向人的方向时,从左到右其编号分别为 1~ 13 和 14~ 25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50 EIA-232-D 25图 根引脚编号图

Page 18: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2 )电气特性: EIA-232-D与 CCITT的V.28建议书一致,采用负逻辑,此时逻辑 0 相当于对信号地线有 +5V~ +15V 的电压,而逻辑 1 相当于对信号地线有 -5V~ -15V 的电压。逻辑“ 0” 相当于数据“ 0” (空号)或控制线的“接通”状态;逻辑“ 1” 相当于数据“ 1”

(传号)或控制线的“断开”状态。

Page 19: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3 )功能特性: EIA-232-D 的功能特性与CCITT的 V.24建议书一致。它规定了什么电路应当连接到 25根引脚中的哪一根以及该引脚信号线的作用。图 3-6画的是最常用的 10根引脚信号线的作用,其余的一些引脚可以空着不用。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只用图 3-6 中的 9 根引脚(振铃指示 RI 信号线不用),这就是常见的 9针 COM1串行鼠标接口。

Page 20: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DTE

计算机或终端

DCE

调制解调器

2.51 EIA-232-D/V.24图 的主要信号线定义

20

(Protective Ground)保护地①

②③④⑤⑥⑦⑧

22

(TXD)发送

(RXD)接收

(RTS)请求发送

(CTS)允许发送

DCE (DSR)就绪

(Signal Ground)信号地

(DCD)载波检测

DTE (DTR)就绪

(RI)振铃指示

图 3-6 EIA-232-D/V.24 的主要信号线定义

Page 21: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4 )规程特性: EIA-232-D 的规程特性也与CCITT的 V.24建议书一致,可用下例简单说明。假设有一台计算机 DTE 通过调制解调器 DCE

及电话线路与远端的终端 DTE建立呼叫并进行半双工通信,待数据传送完毕以后,释放呼叫。 其整个过程 略。

返回本节

Page 22: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3.3 RS-449/V.35 的信号定义

RS-449 实际上由下列三个接口标准组成: ( 1) RS-449 :规定了接口的机械特性、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 ( 2) RS-423-A :规定了在采用非平衡传输时(此时所有电路共用一个公共地)的电气特性,它采用单端输出和差分输入电路。 ( 3) RS-422-A :规定了在采用平衡传输时(此时所有电路没有公共地)的电气特性,它采用双端差分输出、差分输入,这时信号传输线不和地线发生关系。

Page 23: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RR)接收就绪(TM)测试方式(DM)数据方式(RTS)请求发送(CTS)允许发送(RxD)接收数据(TxD)发送数据

2.53 RS-449/V.35图 主要控制信号

RRTMDMRTSCTS

RxDTxD

DTE DCE

保护地

图 3-7 RS-449/V.35 主要控制信号返回本节

Page 24: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4 数据链路层

3.4.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3.4.2 具有最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3.4.3 滑动窗口协议

3.4.4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

返回本章首页

Page 25: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4.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一些数据链路层协议和链路控制规程,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上实现可靠的数据传输。“线路( Line ” “) 、 链路( Link ”) 和“数据链路”是不同的概念。线路中间没有任何交换节点,而链路是一条无源的端到端的物理线路段,在进行数据通信时,两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链路往往是由许多线路串接而成。把实现控制数据传输的一些规程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像数据管道一样的数据链路。有时往往将链路称为物理链路,而将数据链路称为逻辑链路,即物理链路加上必要的通信规程就是数据链路。

返回本节

Page 26: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4.2 具有最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为了使收方的接收缓冲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溢出,最简单的方法是发方从主机每取一个数据块,就将其送到数据链路层的发送缓冲区中发送出去,然后等待;收方收到数据帧后,将其放入数据链路层的接收缓冲区并交付给主机,同时回应一信息给发送节点表示数据帧已经上交给主机,接收任务已经完成;发方收到由接收站点发过来的双方事先商定好的信息,则从主机取下一个新的数据帧再发送。在这种情况下,收方的接收缓冲区的大小只要能够装得下一个数据帧即可,这就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停止 - 等待( Stop-and-Wait )协议。

返回本节

Page 27: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4.3 滑动窗口协议

图 3-8( a )画出了刚开始发送时的情况。这时,在扇形的发送窗口内共有 5 个序号,从 0号到 4号,具有这些序号的数据帧就是发送端现在可以发送的帧。若发送端发完了这 5 个帧仍未收到确认信息,由于发送窗口已填满,就必须停止发送而进入等待状态。当 0号帧的确认信息 ACK收到后,发送窗口就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1 个号,使窗口后沿再次与一个未被确认的帧号相邻(如图 3-8( b )所示)。由于这时 5号帧的位置已经落入发送窗口之内,因此,发送端现在就可以发送这个 5号帧。设以后又有 1至 3号帧的确认帧到达发送端,于是发送窗口再沿顺时针方向向前旋转 3 个号(如图3-8( c )所示),相应地发送端可以继续发送的数据帧的发送序号是 6号、 7号和 0号。

Page 28: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图 3-8 发送窗口Ws 流星控制图

Page 29: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图 3-9( a )表示一开始接收窗口处于 0号帧处,接收端准备接收 0号帧。 0号帧一旦收到,接收窗口就沿顺时针方向向前旋转 1 个号(图 3-9

( b)),准备接收 1号帧,同时向发送端发送对 0号帧的确认信息。 当陆续收到 1号、 2号和 3号帧时,接收窗口的位置应如图 3-9( c )所示的那样。

Page 30: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图 3-9 接收窗口WR 的意义

返回本节

Page 31: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4.4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HDLC

信息字段的头尾各加上 24bit 的控制信息,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 HDLC 数据帧。其结构如图 3-1

0 所示。

图 3-10 HDLC 数据帧结构

Page 32: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1 )帧校验序列( FCS, Frame Check Sequence )字段共 16bit 。( 2 )地址字段 A 为 8bit 。在使用非平衡配置方式传输数据时,地址字段一般写入次站的地址,但在平衡方式时,地址字段总是填入应答站的地址。 ( 3 )控制字段 C共 8bit ,是最复杂的字段。根据其前面两个比特取值的不同,可将 HDLC 数据帧划分为三大类,即信息帧 I( Information)、监督帧S( Supervisory )和无编号帧 U( Unnumbered )。

返回本节

Page 33: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5 网络层

3.5.1 面向连接服务

3.5.2 无连接服务

3.5.3 虚电路服务与数据报服务

返回本章首页

Page 34: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5.1 面向连接服务

连接是指两个对等实体之间为进行数据通信而进行的一种结合。面向连接服务就是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当数据交换结束后,则应该终止这个连接。通常面向连接服务是一种可靠的报文序列服务,在建立连接之后,每个用户都可以发送可变长度的报文,这些报文按顺序发送给远端的用户,报文的接收也是按顺序的。 由于面向连接服务和线路交换的许多特性相似,因此面向连接服务在网络层中又称为虚电路服务。

返回本节

Page 35: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5.2 无连接服务

( 1 )数据报( Datagram):特点是发完了就算,而不需要接收端做任何响应。 ( 2 )证实交付( Confirmed Delivery):是一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 3 )请求回答( Request Reply):这种类型的数据报服务是收端用户每收到一个报文,就向发端用户发送一个应答报文。

返回本节

Page 36: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5.3 虚电路服务与数据报服务 虚电路与存储转发这一概念相联系。当我们在采用线路交换的电话网上打电话时,在通话期间,我们自始至终地占用一条端到端的物理线路。但我们占用一条虚电路进行计算机通信时,由于采用的是存储转发分组交换,所以只是断续地占用一段又一段的链路,感觉好像是占用了一条端到端的物理线路。 数据报服务则不同,由于数据报服务没有建立虚电路的过程,而每一个发出的分组都携带了完整的目的站的地址信息,因而每一个分组都可以独立地选择路由。 表 3-3归纳了虚电路服务与数据报服务的一些主要区别。

Page 37: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表 3-3 虚电路与数据报的对比

返回本节

Page 38: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6 公共数据网网络协议 X.25

3.6.1 X.25产生背景及其层次结构

3.6.2 X.25设备和协议的工作原理

3.6.3 X.25分组层

返回本章首页

Page 39: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6.1 X.25产生背景及其层次结构

X.25是 ITU-T 制定的 WAN 通信协议标准,常用于公用载波分组交换网络中,它定义了用户设备与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是如何建立和维护的。 X.25在 OSI/RM 出现之前就制定了,在 OSI和 CCITT 的共同努力下, X.25

与 OSI/RM 的下三层可以对应起来,只是第三层叫做“分组层”,物理层建议采用 X.21bis ,数据链路层采用平衡型链路接入规程 LAP B 的异步平衡模式 ABM ,在分组层中, DTE与 DCE 之间可以建立多条逻辑信道( 0~ 4095 )。

返回本节

Page 40: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6.2 X.25 设备和协议的工作原理 分组装拆器( PAD, Packet Assembler/Disassembler )是X.25 中的常用设备。当 DTE 设备太简单而不能完全实现X.25 的功能时(如字符终端),就会用到 PAD, PAD位于DTE 设备与 DCE 设备之间,主要实现三种功能,即缓冲、数据的打包和拆包。 X.25虚电路分为交换式虚电路和永久虚电路两类。交换式虚电路 SVC 是为突发性数据传输建立的临时连接,它要求两个DTE 设备在每次通信时都要建立这个连接,当通信结束后,如果电路两端的 DTE 设备都不再发送其他数据,则终止这个会话连接;永久虚电路 PVC 是为经常和持续的数据传输建立的永久性连接,它不要求建立和终止会话连接,会话连接总是处于活动状态, DTE 设备可以随时传输数据。

返回本节

Page 41: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6.3 X.25 分组层 在使用虚电路方式工作时,整个的通信过程可分为呼叫建立阶段、数据传送阶段和虚电路释放阶段。其中呼叫建立阶段的过程大致如下:( 1 )主叫 DTE 向其 DCE发送一个呼叫请求分组( Call Request )( 2 )网络选择合适的路由将呼叫请求分组传送到被叫DCE 。( 3 )被叫 DCE 在收到呼叫请求分组之后,就向被叫DTE发一个呼入分组( Incoming Call),此分组的格式与呼叫请求分组一样,只是换了一个虚电路号。

Page 42: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4 )被叫 DTE 若接受呼叫,则发出呼叫接受分组( Call Accepted),其逻辑信道号与呼叫分组的相同。( 5 )呼叫建立时的路由将呼叫接受分组传到主叫DCE。

( 6 )主叫 DCE 向主叫 DTE发送呼叫接通分组( Call

Connected),表示呼叫建立阶段已经结束。此时所用的逻辑信道号与呼叫请求分组所用的一样。

返回本节

Page 43: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7 传输层

3.7.1 传输层在OSI/RM中的作用

3.7.2 传输协议的分类

3.7.3 传输服务

返回本章首页

Page 44: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7.1 传输层在 OSI/RM 中的作用

传输层的作用是从端到端经网络透明地传送报文,完成端到端通信链路的建立、维护和管理。所谓端到端就是从进程到进程。传输层向高层用户屏蔽了下面通信子网的细节,使高层用户看不见实现通信功能的物理链路是什么,看不见数据链路采用什么控制规程,也看不见下面到底有几个子网以及这些子网是怎样互连起来的。

返回本节

Page 45: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7.2 传输协议的分类

网络的服务质量大致有三种类型:( 1) A 型:网络连接具有可接受的低差错率和可接受的低故障通知率。 ( 2) B 型:网络连接具有可接受的低差错率和不可接受的高故障通知率。 ( 3) C 型:网络连接对传输层服务用户来说具有不可接受的高差错率。

返回本节

Page 46: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7.3 传输服务

传输连接建立的四个服务原语及参数如下:   T-CONNECT. request (被叫地址,主叫地址,加速数据选择,服务质量,用户数据)  T-CONNECT. indication (参数同上) T-CONNECT. response (服务质量,相应地址,加速数据选择,用户数据) T-CONNECT. confirm (服务质量,相应地址,加速数据选择,用户数据)

Page 47: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传输连接释放的服务原语和参数:T-DISCONNECT. request (用户数据)T-DISCONNECT. indication (释放原因,用户数据)T-CLOSE. Request

T-CLOSE. indication

返回本节

Page 48: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8 传输控制协议 TCP

3.8.1 TCP/IP基本概念

3.8.2 TCP报文段格式

3.8.3 IP分组格式

返回本章首页

Page 49: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8.1 TCP/IP 基本概念

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 )是国际互联网络事实上的工业标准, ARPANET 最初设计的 TCP 称为网络控制程序NCP ,在上面传送的数据单位是报文( Message),实际上就是现在的 TPDU 。随着 ARPANET 逐渐变成了Internet ,子网的可靠性也就下降了,于是 NCP 就演变成了今天的 TCP 。与 TCP配合使用的网络层协议是IP 。图 3-11为 TCP/IP 与相应的 OSI/RM 的简单对比。

Page 50: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SMTP DNS FTP TELNET BOOTP SNMP

TCP UDP NVP

ICMP IP

ARP RARP

TCP/IP

3第 层

4第 层

5 7第 ~ 层

OSI/RM

3.21 TCP/IP OSI/RM图 与相应 层次对比

图 3-11 TCP/IP 与相应 OSI/RM 层次对比

Page 51: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对应于 OSI 第 4 层的协议有 3 个,如下: ( 1 )运输控制协议 TCP :这是最主要的一个面向连接的协议。( 2 ) 用 户 数 据报协 议 ( UDP , User Datagram

Protocol):这是主机和主机之间的无连接数据报协议,UDP 使用 IP 提供的数据报服务,但对 IP 进行了扩充,如增加了端口编号等。( 3 ) 网 络 话 音 协 议 ( NVP , Network Voice

Protocol):即分组话音通信协议。在军事通信领域中比较有用。

Page 52: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对应于 OSI/RM 第 5~ 7 层的高层协议有: ( 1 )远程登录协议 TELNET。

( 2 )文件传输协议(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

( 3 )简单电子邮件传送协议( 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 )。

( 4 )域名服务( DNS, Domain Name Service )。

( 5 )引导协议 BOOTP。

( 6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SNMP, 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

返回本节

Page 53: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8.2 TCP报文段格式

( 1 )源端口( Source Port )字段和目的端口( Destination )字段 ( 2 )序列号( Sequence Number )字段( 4 )数据偏移字段 ( 5 )检验和字段

Page 54: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图 3-12是 TCP的 TPDU 首部的格式,其首部的最小长度为 5 个 32bit ,即 20 个字节。下面介绍各字段的意义。

源端口

32 bit

目的端口

序列号

确认号

数据偏移首部长度

保留URG

ACK

PSH

RST

SYN

FI

N窗口

校验和 紧急指针

任意选项(如果有的话) 填充

数据

3.22 TCP图 报文段格式

图3-12 TC

P

报文段格

返回本节

Page 55: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8.3 IP 分组格式

IP 分组也称 IP 数据报,它是以无连接方式通过网络传输的,在源发主机和目的主机以及经过的每个路由器中,网络层都使用始终如一的 IP协议和不变的 IP 分组格式。 IP 分组作为 Internet 的基本传送单元,与典型的其他网络帧相似,也分为分组头和数据信息,在分组头中包含源站和目的站地址。 IP 分组头的长度为 4 个字节的整数倍,如图 3-13 所示。

Page 56: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服务类型

32 bit

总长度

标识符

生存时间

3.23 IP图 分组头格式

版本号 IP分组头首部长度

段偏移

协议 分组头校验和

源站地址 IP IP(发送 分组的源主机 地址)

目的站地址 IP(目的主机 地址)

任选参数项 (根据需要可改变)

0 IP 4(可变,通常用 填入,可使 分组满足 字节长度的整数倍)

标志

填充段

图 3-13 IP 分组头格式

Page 57: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字段

( 1 )版本号 ( 2) IP 分组头首部长度 ( 3 )服务类型 ( 4 )总长度 ( 5 )标识符

( 6 )标志段 ( 7 )段偏移 ( 8 )生存时间 ( 9 )协议 ( 10 )分组头校验和

Page 58: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标志段

3.24 图 标志段的含义

标识符段未定义 不可分

DF段位还有分组段位

分组段偏移

图 3-14 标志段的含义

返回本节

Page 59: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9 会话层

3.9.1 会话层的基本概念

3.9.2 会话层的服务

3.9.3 会话层的协议机制

返回本章首页

Page 60: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9.1 会话层的基本概念

会话层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个面向用户的连接服务,它给合作的会话用户之间的对话和活动提供组织和同步所必须的手段,以便对数据的传送提供控制和管理。 会话层定义了可供选择的多种服务,而且可以将若干相关联的服务组成一个功能单元( Function Unit),而每一个功能单元则提供一种可供选择的工作类型,在会话连接建立时可就这些功能单元进行协商选择,目前共定义了 12 个功能单元,其中最重要的是核心功能单元,它包括的服务有:会话连接、正常数据传送、有序释放、用户放弃和提供者放弃等 5 种服务。

Page 61: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在会话层中,令牌分为四种:数据令牌:在半双工数据交换中,用于控制数据的传送。

释放令牌:持有该令牌的用户有权释放会话连接。次同步令牌:持有该令牌的用户有权在会话单元中插入次同步点。

主同步 /活动令牌:用于管理主同步点的设置和一次活动的开始与结束。

返回本节

Page 62: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9.2 会话层的服务

会话服务主要分为会话连接管理与会话数据交换两大部分。 会话层服务需要使用以下一些服务原语: 建立会话连接 S-CONNECT 服务原语;释放会话连接 S-RELEASE 服务原语;交换会话数据单元 S-DATA 服务原语;

返回本节

Page 63: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9.3 会话层的协议机制

通常每个用户服务请求都会直接被映射为一个对应的会话协议数据单元 SPDU ,然后按照规定的协议将此SPDU传送给远端的会话实体。会话协议数据单元SPDU 有它规定的固定格式。会话连接和传输连接的关系不一定总是一对一的,有时,当一个会话连接结束后,可以不释放传输连接而使下一个会话连接继续使用前面用过的传输连接。有时传输连接会出现短暂的故障,但立即就会建立另一条新的传输连接,所有这些对于会话层都是透明的,这说明了一个会话连接也可以对应于多个传输连接。

返回本节

Page 64: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0 表示层

3.10.1 语法与语义

3.10.2 语法转换

3.10.3 表示上下文

3.10.4 表示服务原语

返回本章首页

Page 65: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0.1 语法与语义

语法是指构成应用数据的一组规则,是数据的表示形式,它涉及文字、图像、数据等的表示;语法实际上是一种对应用数据单元符号比特串的解释方法。语义是指一个数据的特定内容及含义,语义是由应用层负责处理的,只有应用实体才能知道数据的意义。在计算机网络中互相通信的双方常常使用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各计算机所采用的“语法”是不同的,某一具体计算机所采用的语法称为“局部语法”( Local

Syntax )。返回本节

Page 66: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0.2 语法转换

当一个应用程序在多个计算机上实现的时候,往往需要把一个数据对象从一台计算机传送到另一台计算机,为了保证程序语义的正确性,必然要对比特串的格式进行变换,把符号发送方局部语法的比特串转换成为符合接收方局部语法的比特串,这一工作称为语法转换。这种转换工作可以由任一方或双方协作完成。

返回本节

Page 67: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0.3 表示上下文

表示上下文( Presentation Context )是抽象语法和所商定的传送语法的一种组合,主要用于描述抽象语法与传送语法之间的映像关系。表示上下文随着应用层实体工作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并由表示层负责使接收端知道这一变化。

返回本节

Page 68: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0.4 表示服务原语

表示层的服务原语和会话层的服务原语十分相似,只是多了 P-ALTER-CONTEXT 的四条服务原语( Request, Indication, Response, Confirm),它们的作用是创建、增加和删除表示上下文。表示层与应用层之间交互服务原语的方法与下面几层的情况也很相似,在表示层和应用层之间使用的是抽象语法,而两个表示层之间使用的则是传送语法。

返回本节

Page 69: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1 应用层

3.11.1 应用层的基本概念

3.11.2 报文处理系统MHS

3.11.3 文件传送、存取和管理FTAM

返回本章首页

Page 70: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1.1 应用层的基本概念 计算机连网的最终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些特定的服务,目前已经称为 OSI/RM 标准的一些应用层协议有:报文处理系统( MHS,Message Handling System)文 件 传 送 、 存 取 和 管 理 ( FTAM , File

Transfer, Access and Management)虚终端协议( VTP, Virtual Terminal Protocol)目录服务( DS, Directory Service)事务处理( TP, Transaction Processing)作 业 传 送 与 操 作 ( JTM , Job Transfer and

Manipulation)远地数据库访问( RDA, Remote Database Access)

Page 71: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应用层的简化模型如图 3-15 所示,下面对经常用到的一些重要术语进行简单的介绍。

3.25 图 应用层模型

A应用层

AE1应用实体

UE用户元素 1ASE1应用服务元素

2ASE2应用服务元素

3ASE3应用服务元素

PSAPP表示层( )

AP应用进程

广义应用进程1应用层协议

B应用层

ASE1

ASE2

ASE3

AE2

2应用层协议

3应用层协议

OSI环境

图 3-15 应用层模型

Page 72: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1 )应用实体( AE, Application Entity):指经过简化抽象后的与 OSI 进程之间的交互有关的那部分应用进程,有时又称为骨架进程。 ( 2 )应用进程 AP( Application Procedure):指在 OSI环境应用层之外并与 OSI无关(即与用户进程之间的交互无关)的那部分应用进程。( 3 )用户元素 UE( User Element):广义应用进程的一部分,也是应用实体 AE 中的一部分,并在应用实体中代表应用进程。 ( 4 )应用服务元素 ASE( Application Service Element):应用实体的一部分,是应用层协议的执行者。

返回本节

Page 73: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1.2 报文处理系统 MHS

1.概述 报文处理系统可以实现电子邮件的功能。电子邮件也称为基于计算机的报文系统( CBMS, Computer-Based Message

System)。最简单的电子邮件系统是单系统电子邮件,即所有的用户共享一台计算机以交换信息,每个用户都要注册登记,并且有惟一的标识符及信箱。

Page 74: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 . MHS 向用户提供的功能MHS 中的报文按逐站转发的方式进行传送, MHS收到报文后就立即按照收信人的地址信息投递报文;当报文到达收信人地址时,将报文放入收信人的信箱,收信人不一定要在场,他可以在空闲时自行取出并阅读已经到达的信件。 MHS 只关心与报文投递有关的一些信息,不管报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因此, MHS 可用于传送多种类型的信息,如:图像、声音、视频,只要这些信息被编码成二进制信息即可。 用户为保证自己的报文确实已发送给收信人,可要求MHS 对所发的报文给出回执,这种回执就称为报告( Report )。

Page 75: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MHS 的主要组成对象 ( 1) UA 是用户与 MHS 系统之间的接口,是开放系统中的一个应用进程,用户通过 UA与MHS 系统发生联系。 ( 2)MTA 是实现存储转发报文功能的实体, MTA从UA收到报文,然后转发给其他的 UA ,最后再投递给收信者。 ( 3)MS 的作用是对报文进行缓存。 ( 4) AU是MHS 与其他的 CCITT 通信系统(如传真系统或用户电报系统)的接口,当MHS 与人工邮政网络相连时,则使用人工投递接入单元 PDAU。 AU或 PDAU 使得一些非 MHS 系统的用户也可以得到MHS 提供的服务。

Page 76: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4.MHS 应用服务元素 报文管理( Administration )服务元素MASE ,支持

UA,MS,MTA 之间的管理功能;报文投递( Delivery )服务元素MIDSE ,支持报文投递功能;报文提取( Retrieval )服务元素MRSE ,支持对 MS

的报文提取功能; 报文提交( Submission )服务元素MSSE ,支持报文提交功能;报文传送( Transfer )服务元素MTSE ,支持报文传送功能;

返回本节

Page 77: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1.3 文件传送、存取和管理 FTAM

1.文件传送协议的一般原理 2.文件传送存取和管理概述 文件传送:把文件的全部内容传送给其他文件文件存取:对文件的部分内容进行检索、写入、修改、替换或删除;文件管理:创造或删除文件、检查和操作文件属性的信息。

Page 78: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FTAM 的国际标准共分为四个主要部分:ISO8571-1 :概述;ISO8571-2 :虚文件存储器定义;ISO8571-3 :服务定义; ISO8571-4 :协议规范;

返回本节

Page 79: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 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THANK YOU VERY MUCH !

本章到此结束,谢谢您的光临!

返回本章首页结 束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