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6 毅毅毅 27 毅毅毅 31 毅毅毅 毅毅–毅毅毅毅

國防報告26 27 31

  • Upload
    tfgyi12

  • View
    33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國防報告26 27 31

一毅 26 陳彥蓉 27 陳誼靜 31 黃紫瑄

國防–緬甸人權

Page 2: 國防報告26 27 31

1948 年 緬甸脫離大英國協獨立,成立以宇努為首之聯邦政府1962 年 軍事強人尼溫將軍發動政變,採社會主義路線掌權二十餘年1988 年 爆發大規模民眾示威活動,政局動盪 9 月 18 日 國防部長蘇貌將軍為首之「國家法律暨秩序恢復委員會」接管政權, 廢除原有憲法,實行多黨民主制1990 年 緬甸舉行全國大選,由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民盟)獲勝, 但軍政府拒 交政權,開始清算各反對團體及異議分子,並軟禁反對派 領袖翁山蘇姬,於 1995 年將其釋放

但此後翁山蘇姬仍多次被政府軟禁,軍政府持續對她進行人身監控,雖然政府面臨國際上孤立的局面和各方譴責的壓力,他們仍舊宣稱此為 1975 年國家保護法案授予的權力,即理論上政府有關押任何人的權力。

 

 

政治概況

Page 3: 國防報告26 27 31

2003 年5 月 30 日 軍政府及民盟於政治活動時發生流血衝突,軍政府 拘禁了翁山蘇 姬及其他民盟領導人,關閉民盟各部8 月 軍政府宣布了七點民主路線圖計劃 此後軍政府恢復國民大會陸續制憲並頒布各項選舉相關法令

2007 年 全球油價高度波動與金融海嘯的危機之下,發生由僧侶領導的袈裟革命

在這場死傷上千人的革命後,緬甸國內人權狀況更加惡化,軍政府持續加強對言論、和平集會、組織結社等自由權利的壓制。

2008 年 軍政府強行通過憲法公投,強制 訂立不符基本人權的新憲法

 

 

政治概況

Page 4: 國防報告26 27 31

2010 年10 月 21 日 緬甸軍政府宣布緬甸正式啟用《聯邦共和國憲法》11 月 7 日 緬甸依據新憲法舉行了一次多黨制全國大選,支持軍政府的黨派 大獲全勝,各界譴責聲浪不斷,指軍政府幕後操縱11 月 13 日 翁山蘇姬遭連續 7 年軟禁後,獲得軍政府「無條件」釋放2011 年2 月 4 日 緬甸選出聯邦鞏固與發展黨的登盛為總統4 月 4 日 官方宣布強人丹瑞已卸下軍事領導人一職並解散國家和平與發展委員會

( 軍政府 ) ,將政權移交新政府

緬甸政府於近日大赦 6359 名包括政治犯在內的囚犯,有意改變形象走向開放

 

 

政治概況

Page 5: 國防報告26 27 31

對外關係 緬甸雖然是個小國,但卻使美國及歐盟對它非常重視, 原因在於它的地理位置及資源

位置緬甸位在東南亞、南亞、中國三部分的接合點上,中國如果想實施太平洋及印度洋的兩洋戰略,必須經過緬甸,而印度如果想實施東向戰略也必須通過緬甸,中國與印度都在爭取緬甸,戰略上意義不言可喻。

資源緬甸是全球第十大天然氣出口國,其他如礦產、木材蘊藏豐富

Page 6: 國防報告26 27 31

對外關係

Page 7: 國防報告26 27 31

中國和緬甸的關係很特殊也很密切。中國是緬甸最大貿易夥伴兼盟友,中國的建議緬甸軍政府會高度重視。有份統計緬甸人民最討厭的外國人民調,高居榜首者就是中國人。原因是中國長期支持緬甸獨裁的軍事政權,讓人民長期在高壓統治下生活,導致封閉、窮困、落後。然而中國卻為了獲取緬甸的林礦和燃料,而與緬甸軍政府發展密切關係,罔顧廣大緬甸人民需求。

俄羅斯不垂涎其天然氣,但卻認定這是在東南亞插足的好地點好機會

印度需要緬甸來協助打擊邊境分離主義勢力、應對中國的影響力、提高地區事務影響力、爭取緬甸豐富的自然資源等。

英美緬甸的反對黨民主聯盟的領袖翁山蘇姬在英國長大,嫁的丈夫是英國人,她的黨是親英美的。英美認為這股勢力是了不起的,一旦執政,就會使緬甸的外交大翻轉,變成東南亞最親西方的政府,不怕它與中國及俄印等國家結盟。

對外關係

Page 8: 國防報告26 27 31

2010 年 11月 14 日 釋放翁山蘇姬 軟禁 7 年 翁山蘇姬自由了 【陳家齊╱綜合外電報導】 緬甸民主運動領袖翁山蘇姬昨天在遭連續 7 年軟禁後,獲得軍政府「無條件」釋放,重登緬甸政治舞台。這位 65歲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 昨晚走至家門,向在門外的 5000 名支持者發表感言時,呼籲大家團結一致,爭取民主,但緬甸上周才舉行 20 年首次制憲後大選,政治面貌改變,獲釋後的翁山,重重挑戰才正要開始。

重大人權事件

Page 9: 國防報告26 27 31

2011 年 9月 30 日停建密特順大壩 總統登盛 9月 30日突然宣布將停建主要由中國出資興建的密特順水電大壩,聲稱是「順應民意」之舉,出乎中方意料。 在反對聲浪日益升高之下,登盛 9月 30日向國會發表聲明,表示在任期內擱置興建密特順水電站。添盛說,「緬甸政府是民選政府,我們必須注意人民的意願,我們有義務把重點放在解決人民的擔憂和顧慮。」興建密松大壩將「破壞密特順的自然景觀,破壞當地人民的生計,破壞民間資本栽培的橡膠種植園和莊稼,氣候變化造成的大壩坍塌也會損害電站附近和下游居民的生計。」他表示,緬甸政府將與中國政府協商,以避免損傷兩國關係。

重大人權事件

此舉為緬甸民主的徵兆也是緬甸難得敢忤逆中國之要求

Page 10: 國防報告26 27 31

2011 年 10月 12 日釋放政治犯 緬甸新政府今年三月上任以來,接連採取了似乎有意走向開放的措施,令外界好奇是否「緬甸之春」已經來臨,包括邀請「民主象徵」翁山蘇姬參加論壇並與總統登盛晤面,新修訂稅務與財產所有權相關法令、放寬對媒體限制,甚至討論釋放政治犯的可能性。

 

緬甸當局 2011年 10月 12日,釋放至少 300名政治犯,包括一些知名的異議人士,而現仍監禁中的政治犯估計為 1800人。全球最封閉的國家之一緬甸,歷經半世紀鐵腕統治後,現已著手開放。

這是緬甸自今年三月由軍政府交棒給半文職政府後,邁開的最大改革步伐,不僅有助於修補該國人權紀錄,也可望進一步改善與西方國家的關係。

 

重大人權事件

Page 11: 國防報告26 27 31

2011 年 10月12 日釋放政治犯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表示,她因緬甸出現改革的「有希望訊號」而感到鼓舞,

但美國現在還不會宣布可能採取何種回應措施。 美國派往緬甸新特使米契爾表示,假如緬甸政府採取具體改革措施,美國也將行動展現支持。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我們希望更多人獲釋。」翁山蘇姬去年結束15 年的軟禁生活。她告訴支持者:「我真的很感謝當局釋放政治犯。」

緬甸全國民主聯盟的發言人表示,釋放政治犯應當只是當局民主改革誠意的一部分,政府還應當在新聞自由和放鬆審查制度等方面有所改善。

人權組織「國際特赦」形容這是「最小的第一步」,並敦促緬甸當局立即無條件釋放全部在押的良心犯。他們表示,如果緬甸當局有理由認為一些政治犯犯有國際承認的罪行,就應該展開公平和公開的審判,否則就應該立即無條件釋放。

類似改革跡象已慢慢贏得懷疑論者的支持,歐巴馬政府與美國國會、歐盟國家也正討論,採取放寬金援限制等可能行動,以支持緬甸新政府往民主道路前進,並停止對國內少數族裔施暴。

 

重大人權事件

Page 12: 國防報告26 27 3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MYAzQC3UjI

The End

影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