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2018 12 29 www.jfdaily.com BOOKS 2018 40 40 40 :“ 。” 40 40 》, 1978 2018 20 、“0012018 3 6 91 40 40 13 4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8 —— 420.5 1999 2015 320 30 88 1992 2 ”。 …… 。“ 88 !” 88 —— ”、1951 22 78.33 ”, 60 1934 1994 ); 22 88 88 88 88 。“ !” 1981 16 1952 88 …… 88 12 7 7420 60 —— 88 …… ”。

2018年12 月29 日星期六 读书 编辑 黄玮 执行 …但他在道家的 地位却丝毫不输老子,某种意义上甚至更得后 世尊崇。《庄子》一书分内、外、杂三篇,非出一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2018年12 月29 日星期六 读书 编辑 黄玮 执行 …但他在道家的 地位却丝毫不输老子,某种意义上甚至更得后 世尊崇。《庄子》一书分内、外、杂三篇,非出一

7读书·连载·广告2018年 12月 29日 星期六www.jfdaily.com

编辑:黄玮 执行编辑:柳友娟

BOOKS

序言中国文化里留着“庄老”烙印■ 汪涌豪

见证历史,见证卓越■ 张小松 何继良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 40周年。

40年春风化雨,40年春华秋实,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深度影响了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到:“我曾经在上海工作过,切身感受到开放之于上海、上海开放之于中国的重要性。开放、创新、包容已成为上海最鲜明的品格。这种品格是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生动写照。” 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40年间, 一大批国际友人与上海这座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 他们在上海生活过,在上海工作过,他们亲历上海的变化,

感受上海的进步,见证上海的卓越。国际友人看上海,既有时间的概念,又有空间的维度。在今天与昨天、中国与世界的比较中,他们有更真实、更立体、更全面的感受。于是,我们把从国际友人的视角看上海改革开放 40 年的发展, 作为我们的工作切入点。

做好这个选题并不容易。我们的同事们细细翻阅 《上海地方志》, 梳理 1978 年至2018年间的重大事件, 联系各外资企业、各开发区以及各友好交流人士相关单位。一份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参与上海改革开放重要历程的国际友人名单逐渐清晰。日本白玉兰会创始人星屋秀幸、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首任主席格林伯格、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谷村新司、“001” 号中国永久居留证获得者秦范雄……

2018 年 3 月 6 日,91 岁高龄、 被誉为“中美文化交流使者” 的美籍华裔表演艺术家卢燕, 作为首位嘉宾走进东方网演播室,

讲述她眼中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精彩瞬间。 由此,

拉开了“改革开放 40 周年 40 人”这组报道的帷幕。

我们选定的这些国际友人来自美国、

日本、英国、德国、新西兰、菲律宾、土耳其等 13 个国家,涉及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他们有的远在海外,有的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有的奔波于世界各地,但都非常乐意给我们讲述自己在上海的所见、

所闻、所作、所思,一篇篇精彩的报道由此产生。

为了用互联网的方式立体地呈现每一位受访人物, 除了一篇篇文字专访外,我们还给每位受访者配上照片, 拍摄一段视频,留下一段寄语。一幅幅穿越时光的图片,一帧帧生动感人的画面,一句句情真意切的留言,不但见证了他们的努力和付出,也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上海在改革开放道路上的探索和进步。这些全景式的报道通过中、英、日等语言刊载于东方网的专题网页和相关媒体,报道活动持续了半年多时间, 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最终,我们从中精选了 40 篇文稿,集结成这本书。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民相亲在于心相通。这些外国友人为上海的发展付出过辛劳和汗水,对上海的今天满怀深情,对中国的未来充满期待。这股民间友好的力量,是中国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我们深信,无论是采访报道,还是人文交流,通过倾听、讲述、

沟通,总是会拉近距离,增进彼此的认同、理解和欣赏。

《见证卓越:外国友人亲历上海改革开放 40年》张桑 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

不以年代顺序称“老庄”而多称“庄老”

老子姓李名耳,“耳”字颇有深意,看繁体“聖”字,上半部左“耳”右“口”,下半部是“王”,

似暗示吸收信息广远又长于表达之人非圣即王。 我们在福建清源山老君岩看到的老子石像,因此就是大耳朵。古人称师为子,老子之所以不叫“李子”而叫老子,是因为相传其母怀他七八十年,且他一出生须发皆白,故有此称。老子不出户而知天下,因博学任周朝的“守藏室之官”,离开时留下五千言《道德经》,即今人熟知的《老子》。

庄子姓庄名周,按《周易》的解释,“周”即“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庄子是宋国公室后代,极富才学,却不愿“游于羿之彀中”,不应楚威王的聘,甘愿自食其力,过清贫的生活,有时吃饭都成问题, 人不免面黄肌瘦, 王讥其“陋”,他非常坦然,答称自己不过穷些,并非愚陋。曾为漆园吏,那是很小的官。但他在道家的地位却丝毫不输老子,某种意义上甚至更得后世尊崇。《庄子》一书分内、外、杂三篇,非出一人之手,不仅篇幅远超《老子》,丰富性更是有过之无不及。

尽管司马迁写传时,称庄子“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后人也多认为《庄子》一书是《老子》

的“注疏”,老之有庄好比孔之有孟,但认真看便可发现两者存在显著的差异。 首先生平不同:老子为史,庄子为吏;其次个性不同,老子深沉稳厚,是一个渊默谨重的老者;庄子轻敏灵透,更像不拘小节的才子。再次旨趣不同:老子“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其说常被用于社会治理;庄子以“道之真以修身”,“其土苴以为天下”, 追求个性的逍遥自适, 更接近达者做派、才士风度。此外,两人的言说方式也不尽相同:《老子》多格言、箴言和警句,是所谓庄语和正论;《庄子》则多寓言、重言和卮言,嬉笑怒骂,讽刺幽默。最后,就对后世的影响而言也判然有别:老子常在政治领域对后世帝王、政治家发生影响,被称为阴柔权变之术,其说更在汉代被尊为国家哲学,人称“老庄”;庄子则多在艺术与审美领域对历代文人、 才士发挥影响,尽管在汉代几乎湮没无闻,注《庄》者也远逊于注《老》者,但文人、才士仍不以年代顺序称“老庄”,而多称“庄老”。

人生观或许更适宜称作“人死观”

道家思想中的哲学智慧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点:

一、生与死如有悠长的年命,人尽可以选择不同的人

生来实验,但现实是,人生如木槿花一样朝生夕灭,所以人才须确立生涯规划,为此之故,人生观或许更适宜称作“人死观”。在此问题上,

儒家多取回避的态度,道家则常言及之,所谓“出生入死”。而对照西方将其置于逻辑哲学范

畴,认为死与生无关,道家好把它还原为生命哲学,认为死与生大有关系。只是每用“不知悦生,不知恶死”的通达态度来处理,要人生时卫生,死时顺死。

二、动与静生死问题落实到日常就是动静。有鉴于万

物所从来是由静而动, 所从去是由动而静,静是万物的起点和终点,动只是必然性的起讫之间一个偶然的过程, 所以道家重静远胜于重动,老子提倡“守静”,以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 吾以观复”, 庄子更讲 “其居也渊而静”,直至要人“心如死灰”,且认为静在很多时候更能助人获得优势。为此,他们无例外地都要人向水学习,“天下莫柔弱于水, 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三、巧与拙先秦诸子大抵反巧,儒家更认为“巧言令

色,鲜矣仁”。道家也不喜人弄巧,庄子通过灌园叟的故事,明言“机械”、“机事”会使人产生“机心”,从而影响“道”向人自身的归附,故称“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但它不一概反巧,而是为巧设立更高的标准,即“若拙”之“大巧”。

故在庄子看来,真正能巧的人不会把巧写在脸上,他们心宽气展,出语平淡,其实大智若愚,

灵活稳健,善与人方便。

四、虚与实现代人重务实,所以对儒家所讲的诚中形

外、内充实而外辉光很能认同,但道家偏偏重虚, 是因为它认为人如果把内里弄得太满太实,会影响对未知的吸纳,远大的发展。而虚因为能容忍差异,反能让人有空间和雅量去接受新的东西。此所以老子会说“上德若谷”,庄子要称赞“注焉而不满,酌焉而不竭”、“益之而不加益,损之而不加损”的高上境界。在道家看来,山谷因凹陷而中空,故能兴云雨,蓄鸟兽,

草木得以茁长,生民得以维生,一如玄牝因为中空,才可以孕育生命,哪里能因其不实而轻忽之。

五、美与丑与儒家对美非常警惕,并常将其与善联系

在一起不同,道家对美的本位特征有较清楚的认知,并认可它有独立性,故老子肯定“甘其食,美其服”,又说“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只是它所认可的美与一般人不同,不是表面的俗好,而更具有“朴”、“素”乃或“拙”、“真”

等特点,即有内在的完足,而不仅仅表现为外在的漂亮。一切美的追求都须以能抵达这种美为目标, 此即庄子所说的 “既雕既琢, 复归于朴”。其情形正如化妆,最高的境界是化完后让

人看不出。所以他又说:“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宏阔视野看现实人生道家说出了各家未能说的话

道家哲学具有独特的思想魅力:

一、对既有存在的反思与批判。与儒家崇古、述圣和从周不同,道家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对既有文明作认真反思的第一家,它超越一切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限制,站在人生边上反思人生,用冷峻的眼光怀疑一切。所以《老子》

一书被德国哲学家曼纽什推称为“涉及范围广泛的怀疑论著作,其要旨在阐释人类理性的局限性以及人类种种价值和道德相对性”, 林语堂更进而称“孔子学说为一大肯定,道家学说为一大否定”。

这种怀疑与否定首先表现在道家常教人警惕既有的陈规,且能在不断的质疑和批判中确认更合理的信念。即它能不为人类文明的表象所迷惑,并常能揭露制度、习俗的负面与危害,所以主张“绝圣弃智”、“绝仁弃义”和”绝巧弃利”,认为如此对人更有利,既能使人恢复孝慈,又可使天下盗贼不兴。

二、对个体人生的审视与究问。与儒教重视伦际、强调教化不同,道家对人性、人生与社会有更广阔深入的思考。又因为持“万物皆一”

的态度,能放眼广大的宇宙,所以它的议论格局宏阔,气象高远。庄子尤其如此,诚如严复《庄子评点》中所说,天文与地质之学可使少年治之而实知宇宙之博大与悠久。“庄生未尝治两学也,而所言如此,则其心虑之超越寻常人,

真万万也。”

用这样宏阔的视野看现世人生, 道家说出了许多当时各家都未能说的话。譬如它通过对人所具有的自性的强调, 包括 “自化”、“自正”、“自富”和“自朴”,充分张扬个体的选择自由。又鉴于人常受各种限制,“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非常强调要做“免乎外内之刑”的“真人”。为此它讽刺供奉在宗庙中作牺牲的牛和龟,更嘲笑被伯乐选中的千里马,以为这种被选中必将导致其以后一系列不幸的开始。由此告诫人不要“丧己于物,

失性于俗”,不要为物质和世俗牺牲自我,成为可悲的“倒置之民”。至于国家也应尊重人的自由,是为庄子讲的“在宥天下”。

当然,要获得真自由,人须破除功利的迷思,须知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世

界上一切的“有”固然常带给人便利,但有时候唯“无”才能让其发挥作用。所以人不能过分执着于面上的有用无用,人只有“知无用而始可与言用矣”, 过度的实用主义会使人患得患失,甚至反遭其殃。显然,这种的究问与辨析是意在救世,要人通过调适人与社会、与他人,更重要的是与自身的关系, 在严重的危机中得以保护自己,使之既不为外物所伤,又不为自己内心滔滔汩汩的欲念所伤。也因为是这样,前人称《老子》

是“救世之书”,认为以老庄为体,禹墨为用,可以经世。

三、对精神世界的体认与开拓。儒家是人间的贤者、帝王的谋臣和后学的导师,道家则不尽然,尤其庄子,一上来就是鲲鹏展翅,放眼宇宙,

这似乎已预告了贤者与智者的区别。贤者活在日用伦常中,智者活在天地大化中;贤者把自己放在社会历史秩序里,智者把自己放在宇宙生命秩序里;贤者教给人为人之道,智者教给人为生之道。显然,后者更能在本体论层面对人发生影响。

也正因这样的缘故,闻一多会说中国文化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

譬如道家每言“无己”,追求“离形去知,同于大通”的境界,认为厉与西施,道通为一,又称“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以无差别的态度看待事物,视野广大,基点灵活,故能最大限度地呈现因认识角度不同而常被人遮蔽的事物的本质。它告诉人,世间万物都存在差别,人不能过分强调自我而轻易改动这种差别,相反要做到“是不是,然不然”。与此同时,它还反对任何权威,认为人再也没有比开口说话更容易沦落为他人,所以直称“言者不知”;又怀疑既有规则的合法性。凡此种种,看似虚无,其实是启发人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启发人调动心智,不迷信,不盲从,去探索新知,发展无穷。

为此,它特别善于辩证地看问题,先秦诸子中,只有它把辩证法贯彻到底。其中既有关于自然的辩证法, 也有关于人君甚至普通人的辩证法。譬如他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今天看来,其核心意思仍不过时。

通过阅读道家哲学今天的人们会找到一些答案

站立今天,我们如何看待道家哲学的现实意义?

一、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道家讲究“无为而治”,启发人认识到对经济的治理也应遵循规律,

不过多干预, 实质是强调经济伦理的真实自然。

这对十八世纪以来西方自然经济曾产生过影响。

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是从亚当·斯密开始的,

而在此之前,法国人魁奈已提出“自然放任”的观念,以后日本农学家福冈正信身体力行一种“自然农法”,都不同程度受到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

二、与自然生态的关系:道家主张“与天为徒”,有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思想,不以人灭天的生态和谐思想,又主张万物平等自化,实富有“不同同之之谓大”、“有万不同之谓富” 这样的生态伦理意识。

三、与身心健康的关系:道家讲逍遥游世,实际是推崇人的精神自由。不可否认,现代人有许多处于精神的亚健康状态, 原本宁静自足的内心沦为纷扰不安的战场,精神焦虑增加,幸福感下降,心态失衡频发,自我成就意识严重缺乏。

这个时候,道家安处自然,依性而动,逍遥自在,

不与人争的提醒,就很值得人认真倾听和践行。

在一个崇尚追赶与攀比的时代, 如何让自己慢下来,想来通过阅读道家哲学,人们会找到一些答案。

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汪涌豪在建投书局举办的读书会上,以“道家思想中的哲学智慧”

为题,为读者讲述了道家哲学的思想魅力与现实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里留存着“庄老”烙印 资料图片

干脆就建它个88层!

无论你在浦西的外滩, 还是远远地站在浦东本土上, 只需往陆家嘴那片高高的楼群望去, 便可以清晰地看到一座塔形的高层建筑———金茂大厦。

420.5米高的金茂大厦,在1999年建成之时,是浦东的最高建筑,也是当时上海和中国最高的建筑, 即使到了2015年,

它的高度仍在上海名列第3, 在世界高楼中排名第20位。近30万平方米的楼面面积相当于上海外滩所有“万国博览”楼宇建筑面积的总和。 地面以上的楼层共88层,

这是设计者最初获得“授权”的楼层高度。

仍然有人记着历史的一幕:1992年2

月下旬, 浦东开发正处于初始阶段。一天,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外经贸部部长的李岚清, 带着直属企业中国进出口总公司的领导, 一行人风尘仆仆地来到还是一片荒地的烂泥渡附近,察看地形,他们是响应邓小平“南巡讲话”

和支援浦东开发开放而来的。那个时候,

即使在全中国,有钱的单位也不多,外经贸部是其中比较有钱的一个部级单位,

因为它跟外国人做生意, 国家从外面赚来的钱大部分到了李岚清这个部里。

有钱的人和有前途的地方一拍即合, 于是外经贸部和上海共同决定在浦东建一栋“中国第一楼”。

大厦叫什么名?

经贸部的大楼……就叫“金茂”怎么样?

听身边的“才子”嘀咕,李岚清笑了,

这个名不错!

“金茂”好,一听就是经贸部的,又有吉祥发财之意,好!上海的领导也拍手叫好。

那该建多高呢? 当时的决策者们对高度还没有准确的概念。“既然大家都希望它大吉大利, 干脆就建它个88层!”李

岚清定调。

好,就88层!所有人都对李岚清的提议表示赞同。

当月,外经贸部和上海市达成意向:由上海市提供环境、景观、交通、地质最佳、价格优惠的地块; 外经贸部组织所属进出口总公司出资, 在浦东陆家嘴建一幢中国最高的标志性的跨世纪大厦。

大上海的“摩天大厦”时代要来临啦!

真的要来临啦! 这是浦东开发开放带来的一个历史性时刻。上海人非常激动,有些按捺不住的激动———即使在今天他们仍然因此对李岚清和外经贸部怀有特殊感情。

过去都说上海大厦多、上海大楼高,其实留在我记忆中的高楼, 就是外白渡桥边上的那栋原名叫 “百老汇大厦”、1951年改为“上海大厦”的大楼。记得小时候父亲第一次带我到上海, 我是仰着头才看到它的顶部,而且准确无误地数了三遍,它是22层高。 后来还知道了它的高度是78.33米。估计今天的新上海, 会有近千座大厦超过这个高度。

从“上海大厦”到“金茂大厦”,跨越了60年时空(前者1934年,后者1994年起建);

22层到88层,跨越的是一个世纪的高度。

建88层大厦,需要多少钱?没人正式算

过。李岚清咬着牙在黄浦江畔说:把外经贸部在全国各地银行里的钱都弄过来也要造起这座大厦!

他是在为浦东建设打气! 更是在为中国人打气!

建88层大厦,中国有没有这样的技术?

与外滩隔江相望的浦东滩地上, 能不能承受88层高的“钢筋水泥混凝土”铸成的庞然大物的压力呀?

没人知道。于是赶紧搬来同济大学老校长、力学与结构学大师、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双院士李国豪。“李院士说行就行,他要摇头这事就难了!”当时上海人这样传言。

现在的年轻人可以不知道 “李国豪”是谁,但你得知道南京长江大桥、杭州钱塘江大桥,还有汕头海湾大桥、虎门珠江大桥等等中国的著名大桥是谁造的,因为这些大桥上都镌刻着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李国豪。

这位从广东省梅县走出来的造桥大师,

毕其一生, 都在书写新中国的桥梁传奇。世界同样认可李国豪的卓著功勋。 早在1981

年,李国豪就当选世界十大著名结构工程专家之一,进入该领域的世界级大师行列。

这位寒门出身的农家子弟,16岁时便只身来到上海, 成为国立同济大学的一名学生。毕业后的李国豪有机会参与了杭州钱塘

江大桥建设,从此走上了一条“桥”路人生。

从1952年参与武汉长江大桥建设,到南京长江大桥,再到后来的宝钢建设等国家重大建筑工程,李国豪的身影从来就没有缺席过。

浦东的烂泥渡那儿能盖88层的大厦吗? 目光聚焦到了已经年过八旬的李老身上。 于是我们看到李老带着他的同济师生勘察团,越过黄浦江,走在陆家嘴的那些羊肠小道与田埂上。 他们时而蹲下身子取把土,时而插下铁钎往地心里钻……最后,李老将眼睛朝天空望去,然后轻轻地说了句:

这里盖88层的高楼没有问题!

地质专家与李国豪的意见吻合:虽说大厦选址在陆家嘴距江边很近的地方,但这里有块很坚实的平地,黄浦江冲刷了几百年仍然没有改变地貌, 也证明了下面的地质条件不错,只要大厦的地基桩往深打就不会有问题。

李国豪大师最后从高层建筑的力学角度又提出了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大厦必须考虑承受12级台风和7级以上的地震, 大楼的高宽度比不能大于7,比如要造420米高的楼,其底盘直径就不能小于60米。后来他的这些重要建议都在设计中被采纳进去。

现在剩下的就是盖什么样的大厦了。

什么样的大厦是靠什么样的人来设计的。

谁设计?中国人自己设计———这当然是最“爱国”的表达。但似乎对88层这么高的摩天大厦,让从来没有设计过如此高层建筑的中国设计师来设计,连上海人自己心里都在打鼓……能行吗?

浦东新区、上海市和外经贸部领导的意见非常一致,而且十分开放:世界招标,

找最棒的国际建筑设计大师来设计!当然,也不能少了中国自己的团队配合。

这是浦东开发开放后第一个建摩天大厦的国际招标,非常吸引眼球,原因是后面将有无数“摩天大厦”会“照此办理”。

(三十四) 连 载

############################################################################$%%%%%%%%%%%%%%%%%%%%%%%%%%%%%%%%%%%%%%%%%%%%%%%%%&%%%%%%%%%%%%%%%%%%%%%%%%%%%%%%%%%%%%%%%%%%%%%%%%%%%%%%%%%%%%%%%%%%%%%%%%%%%%&%

%%%%%%%%%%%%%%%%%%%%%%%%%%%%%%%%%%%%%%%%%%%%%%%%&

何建明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