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8 年 10 月 26 日 星期五 4 责编/王若杰 美编/练 波 录校/张旭清 本社地址:蒙自市红河大道红河州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 661199 定价:每份 0.7 广告经营许可证: 5325004000004 个旧市印刷厂印刷 / / 王庆华 滇南建水,古称临安,地处边疆。誉为 “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今列国家名城, 国级风光。建水文庙兮历史悠长,规模宏大 兮金碧辉煌。次于曲阜孔庙兮,位居第二 庙榜。 游文庙,成群结队无彷徨;到庙前,心 花怒放绽脸上。两棵大树撑绿伞,它是县花 火凤凰。一座牌坊兮高大宏伟,“太和元气” 兮闪烁金光。争先恐后兮跨大门,孔子铜像 兮立广场;面容和蔼而可亲可敬,双手抱拳 而迎来送往。 泮池称学海,面积宽而广,全国罕见, 举世无双。寓意孔智慧,德智似汪洋。林荫 大道环湖绕,漫步观莲心荡漾。湖心岛上思 乐亭,独占鳌头不相让。而今老少聚亭中, 琴声相伴歌声扬。 过礼门,走义路,漫步月台广场。“鸢飞 鱼跃”兮黑色榜书,雕于石板兮镶嵌墙上。 相传曹操手笔,遒劲刚健雄壮。孔子智慧满 满,天高海深朗朗。 “洙泗渊源”坊雄伟,儒家思想源孔乡。 千里之外之洙泗水,蛮荒之地之建水淌;边 地中原隔千里,边中文化共芬芳。越过牌坊 回头望,“万世师表”闪金光;肃然起敬思孔 圣,百代千秋皆颂扬。 南北中轴线,四坊展两旁。右牌坊,“德 配天地”,“圣域由兹”;左牌坊,“道冠古 今”“贤关近仰”。东碑廊,西碑廊,记录文 庙史沧桑;诸皇帝,封圣人,一字一句今 犹藏。 棂星门,不一样,四柱穿脊晒太阳;历 冬夏,经风雨,二百余年安无恙。 杏坛,孔子聚徒讲学处;精巧,金碧辉 煌亮堂堂。琉璃瓦片铺屋顶,盘龙石柱绕讲 堂。当年讲学之情景,刻成石碑立中央。传 说谁来摸孔额,孔子智慧传心房;而今孔额 凹又亮,围栏保护只能赏。 名宦词,明伦堂,十二殿堂矗四方;奉 先贤,办学堂,尊师重道文举芳。一朝考显 名,临安占半榜。边陲临安出人才,明帝降 旨立牌坊:“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临安建 水遐迩扬。 金声玉振两侧门,孔子智慧万代彰。跨 进大成门,东西两庑排两旁;先贤和先儒, 供奉两庑得瞻仰。 大成殿,魁伟高耸,气势雄壮;“先师 庙”,独字匾额,夺人眼眶。十六根方形石 柱,支撑屋梁;万千块金色琉璃,黄明闪 亮。二十二扇透雕门,精雕细刻艺精良;扇 扇屏门有故事,惟妙惟肖送吉祥。石龙抱柱 世罕见,矗立大殿左右旁;石龙盘旋穿云 上,栩栩如飞气宇昂。相传雕琢实艰难,一 捧碎石银数两。蜘蛛蚊子知好歹,不敢殿中 织蛛网。 清朝八皇帝之御匾,挂满大成殿之上 方。“万世师表”颂孔子,“斯文在兹”众效 仿。孔子神龛兮座孔子,“四配”弟子兮立两 旁;“十二哲人”兮有龛位,谦恭悦目兮是贤 良。两副对联兮颂孔圣,生生世世兮不能忘。 每逢孔子之圣诞日,官民祭祀而设祭 堂。大乐细乐轮番奏,洞经音乐伴诵唱。穿 着明装齐起舞,整肃庄严佾舞样。百姓下跪 尊圣人,顶礼膜拜烧高香;百年松柏作见 证,尊孔学孔成风尚。香烟缭绕兮人趱动, 孔圣护佑兮民安康。孔子思想兮深入民心, 礼义廉耻兮我辈效仿。 殿堂四周空地阔,参天林阴鸟鸣唱;绿 地茵茵麻雀跳,云气氲氲呼吸畅。香树林 立,修竹靠墙。松柏长寿,郁郁苍苍。紫薇 桂花,其寿也长。花香四溢,神清气爽。 尊重传统兮文化自信,共谋复兴兮实现 梦想。 蔡维丽 今年暑假,为探望年迈的父母, 我带着女儿坐高铁回了一趟滇西老家 大理。我们坐高铁的那天,弥勒至大 理的高铁开通还不到 1 个月。丈夫花 了50 分钟开汽车把我们从开远送到 弥勒高铁站,我们早在网上预订了车 票,顺利踏上了广州至大理的列车。 第一次坐高铁回家,兴奋不已。高铁 如一只铁虫,穿梭在滇西的山山水水 间。以前,我们回老家要花一天的时 间坐车转车。如今,不到 3 个小时就 可以到大理了。坐在高铁上,随着窗 外一片片绿色快速地后移,我的思绪 飞回到了 40 年前…… 40年前的1978年,我是一个8 岁的农村小女孩。放学后,我常常到 高高的山顶上放牛。这座山的一边山 腰里躺着我们村子,另一边长长的峡 谷里有一条国道,偶尔有车辆经过, 从上往下看,那些火柴盒一样大小的 车辆缓缓移动着,十分有趣,令人遐 想。一边放牛,一边遥望着谷底公路 上的车辆数数,是我童年放牛时最大 的快乐。那时我常常想:“能到山下 坐一回汽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该多 好啊!” 那时村里还有生产队,50多户 人家的村里只有一辆马车,归生产队 集体所有,村里碰到大事就用它运东 西。赶马车的李叔的小女儿是我小学 同学,她父亲经常赶马车去县城,回 家就会给她买来扎头绳、糖果、小人 书之类的东西,为此我特别羡慕她。 1984年7月,我小学毕业后考 取了县里一所重点初中的民族班。9 月初开学的时候,父亲找到赶马车的 李叔,请他进城办事的时候顺便把我 捎上。那天,我跟在李叔身后,赶着 两匹驮着我行李的大马从村子出发。 步行 1 个多小时到了公路边,李叔把 存放在公路边一农户家的马车装满了 东西。架好马车,李叔把我推上马 车,叫我抓好扶好。“嘟,驾!”随着 李叔一声吼叫,两匹大马就迈开了步 伐。随着马蹄声“嘟嘟嘟”的响起, 外出求学的道路从此在我面前铺开 了。后来马车不是生产队的了,李叔 把它买了下来,自己赶马车做生意。 1987年7月,我初中毕业后考 取了县城里的高中。这时,我去上学 已经不坐马车了,而是改坐拖拉机、 微型车和班车。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李 叔将马车换成了拖拉机。因为修通了 山脚国道到村子近 5 公里的简易乡村 公路,村里除了李叔家外,栽烤烟先 富起来的两三户人家也买了拖拉机。 我高中还没有毕业,村里的拖拉机已 经很多了,李叔又将拖拉机换成了微 型车,随后又有几户人家买了微型 车,有一家还买了一辆大货车跑 运输。 1990年7月,我高中毕业后到 昆明读大学,成为我们村的第一个大 学生。去上大学那天,父亲把我送到 县城,托人买了县城直达昆明的班车 票。坐上班车,一路向东,我的心情 异常激动。可是,那时的公路是老 公路,弯大、坡陡,班车摇摇晃晃 地开啊开,爬了一个又一个坡,翻 了一座又一座山,还是不到昆明。 昏昏沉沉地不知睡着了几次,睡醒 后只觉得全身酸痛……就这样,坐 着这种老式班车,我早晨 7 点从县 城出发,一直到晚上 7 点才到达昆 明,足足坐了 12 个小时。读大学那 4 年,我都是乘坐这样的班车,来来 往往奔波在滇西的崇山峻岭之中,那 种坐车的辛苦记忆犹新。 1994年7月,我大学毕业后到 开远报社工作。那时,滇南的交通比 起滇西要发达得多。滇越铁路上的小 火车虽然慢点,但是容量大、准时 准点,昆明至开远朝发夕至或者夕 发朝至,曾经给滇南人民带来了很 多出行的便利,我也有幸享受了几 年小火车带给的方便。后来,随着 公路等级不断提升,汽车客运慢慢 代替了小火车的客运。之后,楚大 高速公路修通了,昆明到我老家大 理再也不用花 12 个小时了。我每次 回家都是头天下午从开远坐汽车到 昆明,又从昆明转坐夜班车回家, 一般情况下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到家 了。但是坐车转车很麻烦,特别是 带着孩子和大包大包的东西时很辛 苦。坐夜班车,车厢里空气不流通, 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气味,那种感觉想 起来还有些后怕呢! 2005 年 , 丈 夫 考 到 了 驾 照 。 2009年我家买了第一辆轿车。2011 年,我学会开车拿到驾照后,曾先后 4 次和丈夫开车回离开远 800 公里远 的老家。老家的乡村公路早就修成了 水泥路,村里几乎家家都有车了,包 括摩托车、农用车、小轿车、大货 车等。 今年秋天,我家换了辆新车,出 行更方便了。但是,如今节假日开车 出行经常会遭遇大堵车,加之长途驾 驶辛苦,于是我就选择了简单的出行 方式—搭乘“高铁”。于是,有了 本文开头的一幕…… 水调歌头·亲历改革感悟多 回首沧桑路,感慨汇长江。史诗 能谱千卷,句句韵铿锵。改革大潮飞 涌,开放雄心铸就,热血满胸腔。有 党指方向,笃信可兴邦。 吾亲见,四十年,慨而慷。太阳 普照,神州昂首步康庄。百业高歌猛 进,亿兆披荆斩棘,战果挂琳琅。明 日欲圆梦,信念煅成钢。 水调歌头·改革开放铸辉煌 卌载数功业,满眼漾辉煌。当惊 天地翻覆,妙手演沧桑。星外嫦娥闲 逛,海底蛟龙信步,军队凯歌扬。经 济奠基石,禹甸固金汤。 中国梦,多美好,灿光芒。崭新 时代,岂能偷懒不担当。斩尽妖魔鬼 怪,铸就富民福祉,启动远征航。继 续加油干,憧憬胜天堂。 龙彦合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带着逝去 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却留下了让世人 传颂千古的佳话—不止因为他的诗 词闻名遐迩,更因他每逢逆境以阔达 自处的洒脱自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 擎苍”是他的磅礴;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狼”是他的狂放;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 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他的 乐观。 他就是这样,在人生如意、境遇 安顺的时候,词是他的情感寄托,乐 观自信是他的精神支柱。每每提笔填 词,如同回到自家的后花园,徜徉在 其中,所以吟出了“花褪残红青杏 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么秀 丽的田园景;“酒困路长惟欲睡,日 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这 么惬意的生活!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他 不甘现状怀才不遇的愤懑;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是他渴望杀敌的急切心情;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 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索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他看惯事态的 炎凉;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 冷”是他洁身自守的清寒。 这是在他人生处于黑暗时,他所 表现出的无奈和彷徨,在无可发泄 时,他重新提笔所道出的多难命运。 他,一生壮志未酬,却依旧开朗 乐观;他,被人诬陷,却依旧豁达从 容;他,被贬黄州,却依旧倔强 泰然。 是的,他就是苏轼。 喜欢他的乐观,令人奋发。第一 次读苏轼词,是在《宋词三百首》 中。一首《浣溪沙·游蕲水清泉 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 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 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 黄鸡。”粗略地看了一遍就被诗中描 绘的景色所吸引。整首诗动静结合, 相得益彰。词中所写兰芽浸溪、沙路 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声啼无疑都是 生活中细小的景物,它们构成了一派 生机勃勃的明丽春光,令人心驰神 往。下阙笔锋一转,写起了心态的 “动”,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在 “乌台诗案”后拨开阴霾,敞开了超 旷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 的人生之歌,彰显着积极进取、奋发 向上的情怀。 尤其喜欢他的豪放,气势磅 礴 。 在 《念 奴 娇 · 赤 壁 怀 古》 中 这 样描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 风流人物”,整首词布置了一个极为 广阔而悠远的背景。一下便使人心 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壮志 未酬的他兀立江岸凭吊英才,把周 瑜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 流露出自己的感慨和人生如梦的遗 憾,是否也想如周瑜般施展自己的 才华?壮志在胸的英雄气概不觉从 这首词中流淌出来。 苏轼的人生,因其豪放,因其气 魄,让我认识到了磅礴之势是何等的 令人动容—犹如那首 《定风波》, 任凭再大风雨,自信轻吟,便成了千 古绝唱。 像这样豪放洒脱,乐观自信之 人,焉有不喜欢之理?! 李芳 作为家庭这辆列车的火车头,父 亲胸怀宽广、人品高尚、为人谦和。 我的父亲作为一名从大山走出来的彝 家汉子,既有彝家人坚忍不拔的毅 力,又有铁路工人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我对父亲的记忆里,与米轨铁路是 紧密相连的。 父亲在铁路局一线当工人40余 年,在白鹤桥、驻马哨、芷村等多个 工区工作过,既见证了昆河铁路人字 桥的雄伟壮观,又见证了芷村车站的 辉煌与衰落。 我的父亲主要在开远至河口这条 线上工作,期间也频繁调动。小时候 一到暑假,我就像候鸟一样坐上火 车,匆匆赶去看望父亲。在我的印象 里,父亲都是被太阳晒得黑黑的,身 上永远是一套黄色的铁路制服,每天 从一个工区巡视到另一个工区,仔细 到每根枕木、每颗螺丝都要一一检 验,这既是他们的工作,也是对每一 趟列车的责任。父亲的工作是最平 凡、最不起眼的,但点点滴滴都透着 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昆河线米 轨铁路是一段百年铁路,是云南火车 不通国内通国外的历史见证,沿线的 车站、工区,我基本都背得出名字 来,无论从开远到河口,还是从石屏 到蒙自,因为对于我们铁路子女来说 已经再熟悉不过了,也承载了铁路人 的寄托。芷村到河口段每到夏季就会 塌方,父亲随时待命,只要看到铁路 上轨道车准备出发,我们小孩就知道 肯定哪个地方又塌方了。父亲收拾好 工具和装备,在雨夜登上了轨道车, 把我们这些小孩子交给亲戚朋友或者 同事照看着。那时的我们还不知道害 怕,只觉得大人出去了,我们就更自 由了。直到上了初中,我才知道塌方 有多么的危险,而被派去抢险救灾的 父亲更是危险,心里不由得害怕起 来。每当看到父亲和同事们穿着黄色 制服、满脸泥浆地出现在我们面前, 那是最开心的时候。 铁路工人的工作是很辛苦的,尤 其是一线工人,有时顶着炎炎烈日, 有时冒着瓢泼大雨,当大家在庆祝各 种节假日时,父亲总是打电话回家 说:“爸爸最近工作太忙,回不了家 了。”每当下午看着到达的列车一趟一 趟经过火车站时,我总是在想,爸爸 会不会突然从哪一节车厢上下来,带 着我最喜欢吃的零食…… 随着米轨铁路的日渐衰落,父亲 的工作也从一线调整到后勤,现在已 经退休,新的昆玉河铁路已经修建并 开通,父亲这一代米轨人的使命已经 完成了,他们为米轨铁路奉献了自己 的大半生,将自己最好的年华贡献给 了铁轨。 从马车到高铁 永远的苏轼 词二首 陈怀志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E-mail:[email protected] 从马车到高铁 · E-mail:[email protected] 4 白 鹇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 责编/王若杰 美编/练 波 录校/张旭清

  • Upload
    others

  • View
    18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E-mail:[email protected]

2018年10月26日 星期五4 白 鹇 ■责编/王若杰 ■美编/练 波 ■录校/张旭清

本社地址:蒙自市红河大道红河州新闻中心 邮政编码:661199 定价:每份0.7元 广告经营许可证:5325004000004 个旧市印刷厂印刷

意情

◎◎李哨芸

李哨芸诗诗//

图图

叶叶丹红

叶叶丹红

摇曳秋风

摇曳秋风

生命的绚烂

生命的绚烂

华丽秋天的盛装

华丽秋天的盛装

浪漫秋风的旋律

浪漫秋风的旋律

牵引成片仰望的目光

牵引成片仰望的目光

荡漾秋水的笑颜

荡漾秋水的笑颜

翩然的别离

翩然的别离

在冰凉的深秋

在冰凉的深秋

惊艳回眸

惊艳回眸

温暖回忆

温暖回忆

◎王庆华

滇南建水,古称临安,地处边疆。誉为“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今列国家名城,国级风光。建水文庙兮历史悠长,规模宏大兮金碧辉煌。次于曲阜孔庙兮,位居第二庙榜。

游文庙,成群结队无彷徨;到庙前,心花怒放绽脸上。两棵大树撑绿伞,它是县花火凤凰。一座牌坊兮高大宏伟,“太和元气”兮闪烁金光。争先恐后兮跨大门,孔子铜像兮立广场;面容和蔼而可亲可敬,双手抱拳而迎来送往。

泮池称学海,面积宽而广,全国罕见,举世无双。寓意孔智慧,德智似汪洋。林荫大道环湖绕,漫步观莲心荡漾。湖心岛上思乐亭,独占鳌头不相让。而今老少聚亭中,琴声相伴歌声扬。

过礼门,走义路,漫步月台广场。“鸢飞鱼跃”兮黑色榜书,雕于石板兮镶嵌墙上。相传曹操手笔,遒劲刚健雄壮。孔子智慧满满,天高海深朗朗。

“洙泗渊源”坊雄伟,儒家思想源孔乡。千里之外之洙泗水,蛮荒之地之建水淌;边地中原隔千里,边中文化共芬芳。越过牌坊回头望,“万世师表”闪金光;肃然起敬思孔圣,百代千秋皆颂扬。

南北中轴线,四坊展两旁。右牌坊,“德配天地”,“圣域由兹”;左牌坊,“道冠古今”“贤关近仰”。东碑廊,西碑廊,记录文庙史沧桑;诸皇帝,封圣人,一字一句今犹藏。

棂星门,不一样,四柱穿脊晒太阳;历冬夏,经风雨,二百余年安无恙。

杏坛,孔子聚徒讲学处;精巧,金碧辉煌亮堂堂。琉璃瓦片铺屋顶,盘龙石柱绕讲堂。当年讲学之情景,刻成石碑立中央。传说谁来摸孔额,孔子智慧传心房;而今孔额凹又亮,围栏保护只能赏。

名宦词,明伦堂,十二殿堂矗四方;奉先贤,办学堂,尊师重道文举芳。一朝考显名,临安占半榜。边陲临安出人才,明帝降旨立牌坊:“滇南邹鲁”“文献名邦”,临安建水遐迩扬。

金声玉振两侧门,孔子智慧万代彰。跨进大成门,东西两庑排两旁;先贤和先儒,供奉两庑得瞻仰。

大成殿,魁伟高耸,气势雄壮;“先师庙”,独字匾额,夺人眼眶。十六根方形石柱,支撑屋梁;万千块金色琉璃,黄明闪亮。二十二扇透雕门,精雕细刻艺精良;扇扇屏门有故事,惟妙惟肖送吉祥。石龙抱柱世罕见,矗立大殿左右旁;石龙盘旋穿云上,栩栩如飞气宇昂。相传雕琢实艰难,一捧碎石银数两。蜘蛛蚊子知好歹,不敢殿中织蛛网。

清朝八皇帝之御匾,挂满大成殿之上方。“万世师表”颂孔子,“斯文在兹”众效仿。孔子神龛兮座孔子,“四配”弟子兮立两旁;“十二哲人”兮有龛位,谦恭悦目兮是贤良。两副对联兮颂孔圣,生生世世兮不能忘。

每逢孔子之圣诞日,官民祭祀而设祭堂。大乐细乐轮番奏,洞经音乐伴诵唱。穿着明装齐起舞,整肃庄严佾舞样。百姓下跪尊圣人,顶礼膜拜烧高香;百年松柏作见证,尊孔学孔成风尚。香烟缭绕兮人趱动,孔圣护佑兮民安康。孔子思想兮深入民心,礼义廉耻兮我辈效仿。

殿堂四周空地阔,参天林阴鸟鸣唱;绿地茵茵麻雀跳,云气氲氲呼吸畅。香树林立,修竹靠墙。松柏长寿,郁郁苍苍。紫薇桂花,其寿也长。花香四溢,神清气爽。

尊重传统兮文化自信,共谋复兴兮实现梦想。

◎蔡维丽

今年暑假,为探望年迈的父母,我带着女儿坐高铁回了一趟滇西老家大理。我们坐高铁的那天,弥勒至大理的高铁开通还不到1个月。丈夫花了50分钟开汽车把我们从开远送到弥勒高铁站,我们早在网上预订了车票,顺利踏上了广州至大理的列车。第一次坐高铁回家,兴奋不已。高铁如一只铁虫,穿梭在滇西的山山水水间。以前,我们回老家要花一天的时间坐车转车。如今,不到3个小时就可以到大理了。坐在高铁上,随着窗外一片片绿色快速地后移,我的思绪飞回到了40年前……

40年前的1978年,我是一个8岁的农村小女孩。放学后,我常常到高高的山顶上放牛。这座山的一边山腰里躺着我们村子,另一边长长的峡谷里有一条国道,偶尔有车辆经过,从上往下看,那些火柴盒一样大小的车辆缓缓移动着,十分有趣,令人遐想。一边放牛,一边遥望着谷底公路上的车辆数数,是我童年放牛时最大的快乐。那时我常常想:“能到山下坐一回汽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该多好啊!”

那时村里还有生产队,50多户人家的村里只有一辆马车,归生产队集体所有,村里碰到大事就用它运东西。赶马车的李叔的小女儿是我小学同学,她父亲经常赶马车去县城,回家就会给她买来扎头绳、糖果、小人书之类的东西,为此我特别羡慕她。

1984年 7月,我小学毕业后考取了县里一所重点初中的民族班。9月初开学的时候,父亲找到赶马车的

李叔,请他进城办事的时候顺便把我捎上。那天,我跟在李叔身后,赶着两匹驮着我行李的大马从村子出发。步行1个多小时到了公路边,李叔把存放在公路边一农户家的马车装满了东西。架好马车,李叔把我推上马车,叫我抓好扶好。“嘟,驾!”随着李叔一声吼叫,两匹大马就迈开了步伐。随着马蹄声“嘟嘟嘟”的响起,外出求学的道路从此在我面前铺开了。后来马车不是生产队的了,李叔把它买了下来,自己赶马车做生意。

1987年 7月,我初中毕业后考取了县城里的高中。这时,我去上学已经不坐马车了,而是改坐拖拉机、微型车和班车。也不知是什么时候李叔将马车换成了拖拉机。因为修通了山脚国道到村子近5公里的简易乡村公路,村里除了李叔家外,栽烤烟先富起来的两三户人家也买了拖拉机。我高中还没有毕业,村里的拖拉机已经很多了,李叔又将拖拉机换成了微型车,随后又有几户人家买了微型车,有一家还买了一辆大货车跑运输。

1990年 7月,我高中毕业后到昆明读大学,成为我们村的第一个大学生。去上大学那天,父亲把我送到县城,托人买了县城直达昆明的班车票。坐上班车,一路向东,我的心情异常激动。可是,那时的公路是老公路,弯大、坡陡,班车摇摇晃晃地开啊开,爬了一个又一个坡,翻了一座又一座山,还是不到昆明。昏昏沉沉地不知睡着了几次,睡醒后只觉得全身酸痛……就这样,坐着这种老式班车,我早晨7点从县城出发,一直到晚上7点才到达昆

明,足足坐了12个小时。读大学那4年,我都是乘坐这样的班车,来来往往奔波在滇西的崇山峻岭之中,那种坐车的辛苦记忆犹新。

1994年 7月,我大学毕业后到开远报社工作。那时,滇南的交通比起滇西要发达得多。滇越铁路上的小火车虽然慢点,但是容量大、准时准点,昆明至开远朝发夕至或者夕发朝至,曾经给滇南人民带来了很多出行的便利,我也有幸享受了几年小火车带给的方便。后来,随着公路等级不断提升,汽车客运慢慢代替了小火车的客运。之后,楚大高速公路修通了,昆明到我老家大理再也不用花12个小时了。我每次回家都是头天下午从开远坐汽车到昆明,又从昆明转坐夜班车回家,一般情况下第二天早上就可以到家了。但是坐车转车很麻烦,特别是带着孩子和大包大包的东西时很辛苦。坐夜班车,车厢里空气不流通,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气味,那种感觉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呢!

2005 年,丈夫考到了驾照。2009年我家买了第一辆轿车。2011年,我学会开车拿到驾照后,曾先后4次和丈夫开车回离开远800公里远的老家。老家的乡村公路早就修成了水泥路,村里几乎家家都有车了,包括摩托车、农用车、小轿车、大货车等。

今年秋天,我家换了辆新车,出行更方便了。但是,如今节假日开车出行经常会遭遇大堵车,加之长途驾驶辛苦,于是我就选择了简单的出行方式——搭乘“高铁”。于是,有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水调歌头·亲历改革感悟多

回首沧桑路,感慨汇长江。史诗能谱千卷,句句韵铿锵。改革大潮飞涌,开放雄心铸就,热血满胸腔。有党指方向,笃信可兴邦。

吾亲见,四十年,慨而慷。太阳普照,神州昂首步康庄。百业高歌猛进,亿兆披荆斩棘,战果挂琳琅。明日欲圆梦,信念煅成钢。

水调歌头·改革开放铸辉煌

卌载数功业,满眼漾辉煌。当惊天地翻覆,妙手演沧桑。星外嫦娥闲逛,海底蛟龙信步,军队凯歌扬。经济奠基石,禹甸固金汤。

中国梦,多美好,灿光芒。崭新时代,岂能偷懒不担当。斩尽妖魔鬼怪,铸就富民福祉,启动远征航。继续加油干,憧憬胜天堂。

◎龙彦合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带着逝去的时光一去不复返,却留下了让世人传颂千古的佳话——不止因为他的诗词闻名遐迩,更因他每逢逆境以阔达自处的洒脱自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是他的磅礴;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狼”是他的狂放;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他的乐观。

他就是这样,在人生如意、境遇安顺的时候,词是他的情感寄托,乐观自信是他的精神支柱。每每提笔填词,如同回到自家的后花园,徜徉在其中,所以吟出了“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这么秀丽的田园景;“酒困路长惟欲睡,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这么惬意的生活!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他不甘现状怀才不遇的愤懑;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

天狼”是他渴望杀敌的急切心情;“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

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索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是他看惯事态的炎凉;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他洁身自守的清寒。

这是在他人生处于黑暗时,他所表现出的无奈和彷徨,在无可发泄时,他重新提笔所道出的多难命运。

他,一生壮志未酬,却依旧开朗乐观;他,被人诬陷,却依旧豁达从容;他,被贬黄州,却依旧倔强泰然。

是的,他就是苏轼。喜欢他的乐观,令人奋发。第一

次读苏轼词,是在 《宋词三百首》中。一首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粗略地看了一遍就被诗中描绘的景色所吸引。整首诗动静结合,相得益彰。词中所写兰芽浸溪、沙路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声啼无疑都是生活中细小的景物,它们构成了一派

生机勃勃的明丽春光,令人心驰神往。下阙笔锋一转,写起了心态的

“动”,山川风物的吸引,促使他在“乌台诗案”后拨开阴霾,敞开了超旷爽朗的心扉。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彰显着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情怀。

尤其喜欢他的豪放,气势磅礴。在 《念奴娇·赤壁怀古》 中这样描绘“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整首词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远的背景。一下便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壮志未酬的他兀立江岸凭吊英才,把周瑜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也流露出自己的感慨和人生如梦的遗憾,是否也想如周瑜般施展自己的才华?壮志在胸的英雄气概不觉从这首词中流淌出来。

苏轼的人生,因其豪放,因其气魄,让我认识到了磅礴之势是何等的令人动容——犹如那首 《定风波》,任凭再大风雨,自信轻吟,便成了千古绝唱。

像这样豪放洒脱,乐观自信之人,焉有不喜欢之理?!

◎李芳

作为家庭这辆列车的火车头,父亲胸怀宽广、人品高尚、为人谦和。我的父亲作为一名从大山走出来的彝家汉子,既有彝家人坚忍不拔的毅力,又有铁路工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我对父亲的记忆里,与米轨铁路是紧密相连的。

父亲在铁路局一线当工人 40 余年,在白鹤桥、驻马哨、芷村等多个工区工作过,既见证了昆河铁路人字桥的雄伟壮观,又见证了芷村车站的辉煌与衰落。

我的父亲主要在开远至河口这条线上工作,期间也频繁调动。小时候一到暑假,我就像候鸟一样坐上火车,匆匆赶去看望父亲。在我的印象里,父亲都是被太阳晒得黑黑的,身上永远是一套黄色的铁路制服,每天从一个工区巡视到另一个工区,仔细到每根枕木、每颗螺丝都要一一检验,这既是他们的工作,也是对每一趟列车的责任。父亲的工作是最平凡、最不起眼的,但点点滴滴都透着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责任。昆河线米轨铁路是一段百年铁路,是云南火车不通国内通国外的历史见证,沿线的车站、工区,我基本都背得出名字来,无论从开远到河口,还是从石屏到蒙自,因为对于我们铁路子女来说已经再熟悉不过了,也承载了铁路人的寄托。芷村到河口段每到夏季就会塌方,父亲随时待命,只要看到铁路上轨道车准备出发,我们小孩就知道肯定哪个地方又塌方了。父亲收拾好工具和装备,在雨夜登上了轨道车,把我们这些小孩子交给亲戚朋友或者同事照看着。那时的我们还不知道害怕,只觉得大人出去了,我们就更自由了。直到上了初中,我才知道塌方有多么的危险,而被派去抢险救灾的父亲更是危险,心里不由得害怕起来。每当看到父亲和同事们穿着黄色制服、满脸泥浆地出现在我们面前,那是最开心的时候。

铁路工人的工作是很辛苦的,尤其是一线工人,有时顶着炎炎烈日,有时冒着瓢泼大雨,当大家在庆祝各种节假日时,父亲总是打电话回家说:“爸爸最近工作太忙,回不了家了。”每当下午看着到达的列车一趟一趟经过火车站时,我总是在想,爸爸会不会突然从哪一节车厢上下来,带着我最喜欢吃的零食……

随着米轨铁路的日渐衰落,父亲的工作也从一线调整到后勤,现在已经退休,新的昆玉河铁路已经修建并开通,父亲这一代米轨人的使命已经完成了,他们为米轨铁路奉献了自己的大半生,将自己最好的年华贡献给了铁轨。

从马车到高铁

永远的苏轼

父亲

词二首◎陈怀志

建水文庙赋

建水文庙赋

枫枫

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