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课程:毛中特 主讲人:张帅 时间:2017.5.16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前中共党史 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 中共 一大 1921 年7 浙江 嘉兴 (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 党的称为“中国共产党”; 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二大 1922 年7 分析了国际形势,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 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 国内和平)。 中共三大 1923 年6 广 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 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国共第一 次合作 1924 广 会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并确立新三民 主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四大 1925 年1 大会着重讨论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 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五大 1927 年4 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实际上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 Upload
    others

  • View
    24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课程:毛中特

主讲人:张帅

时间:2017.5.16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

改革开放前中共党史

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

中共

一大

1921

年 7

浙江

嘉兴

(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在上海成立)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规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中共二大

1922

年 7

分析了国际形势,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

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

国内和平)。

中共三大

1923

年 6

广

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

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国共第一

次合作 1924 广

会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策,并确立新三民

主义。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四大

1925

年 1

大会着重讨论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

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五大

1927

年 4

汉口

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实际上没有解决任何问题。

Page 2: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1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1927

南昌

汉口

湖南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八七会议总结了失败教训,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总方针,提出

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瞿秋白开始担任领导工作;

秋收起义:文家市决策提出战略重心转移;创立了第一个农村

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古田会议 1929

福建

古田 提出建设新型军队,提出“思想上建党、政治上建军”的原则

遵义会议

1935

年 1

遵义

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

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

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是中国

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瓦窑堡会

1935

年 12

陕北

瓦窑

决定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洛川会议

1937

年 8

洛川

会议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战区和敌后,在敌后放手发动群

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

根据地

中共七大

1945

年 4

延安

《论联合政府》提出党的三大作风:理论联系实践,密切联系

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七届二中

全会

1949

年 3

西柏坡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问题。

中共八大 1956

年 北京

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

指出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

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社会条件: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

(二)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三)理论渊源: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

(四)思想文化渊源: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五)实践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进程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时期(1921—1927)

1925年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方法,结

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论述了中国革命的

对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初步

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为

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

献,为党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提

Page 3: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2

供了理论指导。

指出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农民

是革命的主力军。

该文章是毛泽东思想萌芽的标志。

1926年 《国民革命和农民运动》 指出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1927年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形成时期(1927—1935)

标志:①“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提出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提出

代表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反对本本主义》等。

1928年 《中国的红色政权

为什么能够存在》

提出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主客观条件,提出“工

农武装割据”: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

内容,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农村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1930年 《星星之火,可以

燎原》

该文章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提出了走“农村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930年 《反对本本主义》

① 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献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② 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

3.成熟阶段(1935—1945)

1938 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作《论新阶段》的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

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1940年 1月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标志着毛泽东思

想的成熟。

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的是王稼祥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

一文。

1945 年中共七大召开,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七大把毛泽

东思想确立为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标志着党在理论上的成熟,也标

志着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结合产生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它使全党的认识在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统一起来,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从此,毛泽东思想成为党和人民的一面旗

帜,指导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

代表著作:《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论联合政府》等。

1937年 《实践论》

《矛盾论》 奠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937年 《抗日救国十大纲

领》

全面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基本政治

主张,是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具体化,给全国人民指

明了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道路。

也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建立廉洁政府的施政纲

领,这对于我党的廉洁政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1938年 《论持久战》 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

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Page 4: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3

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抗日战争的主要形式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1939年 《<共产党人>发

刊词》

提出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是一个“伟大的

工程”。

1939年 《中国革命和中国

共产党》

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问题,精辟的指出“认清中

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根本依据”。

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

系统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前

途和领导权等问题,指出中国革命是无产阶级的领导的

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1940年 《新民主主义论》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标志着标志着新民主主

义理论体系的完整形成。

政治纲领: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1941年 《改造我们的学

习》

反对主观主义是延安整风的最主要任务。主观主义

包括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对“实事求是”这一概念作

出科学解释

1942年 《整顿党的作风》 用矛盾的同一性、斗争性解释党内团结和斗争的辩

证关系。

1943年 《反对党八股》

延安整风时期重要著作。

延安整风主要内容: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

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邓小平指出,把列宁建党学说发展的最为完备的是

毛泽东。

1943年 《关于领导方法的

若干问题》

最早的完整的提出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

中去。第一次从哲学高度对党的群众路线作了理论概括。

群众路线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是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

遵循的根本路线。

有无群众的观点是我党区别于其他一切剥削阶级政

党的根本区别。

1945年 《论联合政府》

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一般纲领,并完整地

制定了现阶段的具体纲领和政策。

提出了“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

府”的斗争口号;

强调发动农民群众,实行土地改革,同时提出准备

工作重心由乡村向城市的转变,以适应新的形势需要;

指出加强党的领导是争取革命胜利的关键。报告概

括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作风:理

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指出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

于其它政党的显著标志,全党要保持和发扬这些作风,

更好地团结和率领全国人民,完成党的战略任务。

4.继续发展阶段(1945—1976)

Page 5: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4

1947年 《目前形势和我们

的任务》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⑴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⑵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

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⑶保护民族工商业。

1948年 《在晋绥干部会议

上的讲话》

完整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土改总路

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

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

命。首次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概念

1949年 《论人民民主专

政》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是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敌

人实行专政;人民民主专政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

对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经验做了集中概括:“一个有纪

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

方法的,联系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

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

线。这三个条件是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1956年 《论十大关系》

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调动一切

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基本方针,对适合

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第一次就民主党派问题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十二大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

辱与共”)

涉及的关系: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

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

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

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

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例题】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在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基础上,提出党在民主革命中的基本路线

B.写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

C.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

D.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一、近代中国国情

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点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Page 6: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5

(2)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2.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关系: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最终目

的和必然要求。

3.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则成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转折点,成为中国新民主主

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48 年 4 月,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作了明确

的完整的科学概括:即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

主义的革命。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

(1)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2)过度形式: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4.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1)不要看他的领导阶级,我们要看他的革命对象。

(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是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

5.具体步骤

基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

三、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1)国体

(2)政体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1947 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

①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②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③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四、三大法宝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三个主要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一)统一战线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

Page 7: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6

一是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无产阶级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等劳动

人民的联盟;

二是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指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也包括特定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和一部分地主阶级、带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联盟。

2.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

①无产阶级必须力争并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必须分清左中右三种势力,针对

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②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是指在坚持统一战线的前提下,保持党在思想

上、政治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二)武装斗争

1.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2.中国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

3.人民军队

(三)党的建设

(1)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2)党的三大作风。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传统与作风。

(3)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

顿文风。

例、近代中国的国情是( )

A 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初级阶段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前资本主义社会

例、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是( )

A.五四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辛亥革命的失败

例、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 )

A.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买办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总路线

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

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

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内容:以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 156个项目为中心,以 694个大中型项目为重点,以发

展重工业为主,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意义: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初步建立起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工业化奠定了

初步基础。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1.农业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1)农业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则或经验:

Page 8: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7

(2)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步骤

第一个步骤:互助组

第二个步骤:初级农业生产社

第三个步骤:高级农业生产社

2.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

(1)政策和原则:和平赎买

(2)正确方针:利用、限制、改造的方针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例题】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 )

A.新民主主义社会高级阶段 B.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

C.新民主主义社会 D.共产主义社会

第四节 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一、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后,中

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工作。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1956 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标志探索本国建设道路的开始。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1957 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学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发展动力。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敌我

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团结-批评-团结”。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分为不发达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实现“四

个现代化”(周恩来 1964 年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两步走”战略。

第一步,用 15 年时间,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中

国工业大体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第二步,力争在二十世纪末,使中国工业走在世界前列,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练习:

1.社会主义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

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一化三改”,这里的“一化”是( )。

A.社会主义农业化 B.社会主义工业化

C.社会主义城镇化 D.社会主义信息化

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建国初期三大任务的完成

Page 9: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8

第五节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2.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主要讲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领导工作

中的创造性运用。

3.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练习题:

1.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 )

A.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B.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C.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2.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

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自力更生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史概述

会议 时间 地点 内容

★★★

十一届三

中全会

1978

12月

北京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重新确

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

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改革开

放的重要思想。

十二大

1982

9月

北京

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标

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式确立。党章中首

次载入了入党誓词。

十三大

1987

10月

北京

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A已经进入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B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经济建设

(核心)。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改革开

放(强国之路)。党章中首次规定了差额选举。

★★★

南巡

讲话

1992

年 北京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

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

也是解放生产力;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

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十四大

1992

10月

北京

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

Page 10: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9

十五大

1997

9月

北京

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

国的基本方略,完整地提出和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的基本纲领。

十六大

2002

11月

北京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十七大 2007

年 北京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

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

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

十八大

2012

年 北京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

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

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涵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内

涵,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

学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3)科学发展观则着力解决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这三大理论成果既然同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那就必然具有其一脉相承、与

时俱进的内在逻辑联系。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的结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形成并逐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科学

理论体系,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

一、邓小平理论概述

(一)什么是邓小平理论

1.定义: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新成果,是毛泽

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兴

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形成了新的科学理论体系,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发展水

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2.核心内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4.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背景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创立的思想条件。

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深刻总结以及对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

败历史经验的借鉴,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依据。

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

Page 11: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10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这是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

景。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段 时间 事件

初步形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

—党的十二大

1.邓小平成为党的第二代核心领导人。

2.十一届三中全会实事求是的思想被重新确立,把党的工作重心

重新放在经济建设上,并且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十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主义”的科学命题

基本形成

十二大—十三大

1.十二届三种全会做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有计划的商

品经济理论。

2.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段的阶理论,明确概括了“一个中心

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成熟阶段

十三大—十四大

1.南方讲话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本质和三个“有利于”

标准做出了新的概括和深入阐发

2.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科学概括,构成了邓

小平理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发展阶段

十四大—十五大 十五大正式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并将其作为党的指导

思想写入党章。

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内在要求和前提;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

(二)理论基石

邓小平理论的四块基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的本质理论;改革开放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首次提出,我国的社

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这一概念包括两层含义:

a、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社会的性质)

b、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

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这条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Page 12: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11

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共十七大,对基本路线做了补充:由原来的“富强、民主、文明”改为“富强、民主、

文明、和谐”。

【理解】

a、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

b、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动力

c、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经济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

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

政治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做

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清廉高效、全国各族

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文化纲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

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民族的、科

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社会纲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

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

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

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生态文明纲领:就是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

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从源头扭转环境恶化趋

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

A.“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从 1981年到 1990 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 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

题;

第二步,从 1991年到 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

水平;

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

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 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

费模式。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Page 13: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12

(1)社会主义本质

邓小平于 1992 年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重大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3)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贫富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4)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判断改革是非成败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①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应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的是成败的

主要标准。

②1992年南方谈话,邓小平于把生产力的标准拓展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③党的十四大:判断改革和各方面工作的是非得失,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

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

准。

【习近平用“四个有利于”为改革导航】

发展为上,改革当先。改革能够创造激活资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升资源使用的效

率环境,其已经成为了当代中国的最大红利。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有利于”就擎起了全面深

化改革的指路明灯,推动着中国改革大船乘风破浪向前行进。

多推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的改革。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实现发展方式根本

性转变,而这个根本转变出路、动力和成败就在于改革。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

和深水区,必须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为突破口,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协同发力,

努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推出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

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多推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对于改革而言,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

祉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在向前推进,在解决旧的公平和效率问题时新的

问题已经显现,提高效率、增进公平依然面临严重的制度性障碍。进一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必须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不断破除制度性障碍,

让全体人民依法平等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

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在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

感”。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也已经成为了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之一。这

就决定了改革必须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

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就织密民生保障网。

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广大干部群众工作在第一线,没有其积极

性和执行力再好的改革政策也会落空。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明确指出:“要更广泛更有效地调

动干部队伍的积极性。这个问题极为重要,现在看来也十分紧迫。”这就需要不断完善容错

纠错机制,健全激励保障制度,多推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充分调动干部

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3.改革开放理论

(1)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①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②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Page 14: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13

(2)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①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

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

化。

②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中国 30 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了正

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③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A.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改革是动力,

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要坚持三者统一,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

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

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C.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注重各项改革的关联性、系统性、可行

性。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重点突破和整体推进相促进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方

法。

D.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寻找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3)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②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A.到 20世纪 90年代初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全方位:

就是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

策。各民族各国家,只要可以和我们互通有无,我国都应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它

们的经济贸易关系。

多层次:

就是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

经济开放区、开放沿边和沿江地区以及内陆省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

内的对外开放。

宽领域:

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

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

文化、服务业等。

B.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开放:

立足国情积极稳妥推进对外开放;实现改革和开放良性互动;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坚持平等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五大发展理念——开放发展)

③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A.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正确把握对外开放面临的新形势;

B.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Page 15: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14

C.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竞争的新优势。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内涵是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

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

(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自既有优势和长处,也有不足和缺陷,要把

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3)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这既可以充分发挥社

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可以充分利用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习近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新探索】

①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

“从党的十四大以来的 20 多年间,对政府和市场关系,我们一直在根据实践拓展和认

识深化寻找新的科学定位。

党的十五大提出‘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七大提出‘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党的十八大提出‘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决定》还明确提出“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②经济新常态的形成

2014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这些趋势性变化说明,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

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正从增量扩能

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

点。对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这些系统阐释,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集中体现和深

刻凝练。

③习近平政治经济学

2014 年 7 月 8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学

好用好政治经济学,自觉认识和更好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不断提高推进改革开放、领导经济

社会发展、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能力和水平。

其后,有学者提出“习近平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并将之概括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

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思想。

(三)其他重要理论

1.“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为和平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的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

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1)一国两制思想的形成

Page 16: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15

第一阶段:确立——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第一次正式宣布

了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致方针。

第二阶段:形成——1982 年 12 月,“一国两制“思想列入我国宪法,标志着“一国两

制”正式形成。

第三阶段:发展——1984年,邓小平指出“一国两制”同样适用于香港问题。

(2)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

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

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1个前提:

“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5个基本点:

①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②台湾和香港是想原来的资本主义制度;

③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原则,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

特别行政区还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④中央政府不向特别行政区派管理人员,特别行政区领导人和各界代表人士可以参与国

家管理;

⑤外交权属于中央政府

总结:邓小平理论的一些重要考查点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活的灵魂,它贯穿于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

展的全过程。邓小平理论的全部内容,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产物。

2.“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

论问题,也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

3.“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

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为标准。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础,是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方针、政

策的根本出发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概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

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因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而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

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

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8.改革是指在不改变社会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为巩固和完善现存制度而对经济、政治、

文化等方面的具体制度进行的变革。社会主义是在改革中前进的社会。

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和内在动力,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9.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对党的长期历史经验的科学概括,体现了中国近

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和亿万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不可动摇的立国之本。

Page 17: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16

10.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

第一步,从 1981年到 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 1991年到 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

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11.“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

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这一构想,

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考虑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

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真题演练】

1.检验改革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 )。

A.实践标准 B.生产力标准

C.三个有利于 D.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

C.消除两极分化 D.实现共同富裕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A.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B.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C.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D.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邓小平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是( )

A.独立自主 B. 改革开放 C. 一国两制 D 和平共处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一、“三个代表”

1.重要内涵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根本要求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

持执政为民。

(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应有的精神状态,是中国

共产党始终紧跟时代的基本前提。

(2)坚持党的先进性,是共产党永葆生机活力和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

保证,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前提、依据和基础。

(3)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求,维护人民的利益,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科学发展观

1.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

Page 18: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17

法是统筹兼顾。

五个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

开放。

2.坚持科学发展

(1)抓住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真题演练】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

A.国际国内形势 B.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

C.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D.党建工作的现状和发展需要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回答了一个主要理论问题是( )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C.什么是解放思想、事实求实、与时俱进 D.发展是执教兴国的第一要务

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

A.和谐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 D.可持续发展

4.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A.统筹兼顾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等方面。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十五大报告指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1)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应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

分。

(2)长期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非公有制

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2.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分配制度是“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a、按劳分配和按市场要素分配要结合起来

Page 19: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18

b、鼓励一部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制

例、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 )

A:处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同的地位 B:居于主导地位

C: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D:不占优势

例、在我国现阶段,个人消费的分配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这是由于( )

A:生产资料公有制居于主体地位 B:社会化大生产占主导地位

C:按劳分配符合一般人的道德标准 D:按劳分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第四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1.人民民主专政——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巩固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坚持和

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民族区域

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体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3.政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的一个重要特点和优点。

多党合作的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是实现少数民族和整个中华民族共同繁荣昌盛不可缺少的政治制度,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由之路。

5.依法治国

(1)依法治国的内涵

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

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大家做主和依法中国的根本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政治建设

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目标,是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客观要求。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

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开启

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时代。《决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

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Page 20: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19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

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

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2)实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实质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

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

学文化建设,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我们党在领导文化建设的长期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不断深化对文化发展规律的

认识,形成了指导文化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方针和原则。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2.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4.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5.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二、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1.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1)基本任务: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

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

(2)主要内容: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

高的道德目标。

2.发展教育和科学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国战略

1995 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技技术进步的决定》,

召开全国科技大会,首次正式提出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

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

力转化的能力,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

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孩子的学习教育,同时要培育良好家风,给孩子以示范引导。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

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合理内核及遵循原则

(3)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举措,两者相辅相

成、有机统一。

Page 21: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20

【真题演练】

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 )。

A.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和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B.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为社会稳定服务

C.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政治服务和为改革开放服务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是( )。

A.培育“四有”新人

B.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C.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的要求是:

D.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B.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C.公开、公正、透明、民主 D.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第六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建设

一、基本要求

党的十八大党章总纲中规定了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坚决实现的四项基本要求: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2)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4)坚持民主集中制。

二、基本途径

加强党的建设主要抓好三方面:

(1)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2)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

(3)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十八大报告党建的主线:执政能力、先进性、纯洁性

三、基本内容

十八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中指出,我党必须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

性和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真题演练】

1.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 )。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C.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D.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

2.党的建设的基本内容是( )。

A.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B.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

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 D.组织建设、社会建设、政治建设

【习近平·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

Page 22: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21

十八届六中全会会议公报内容概括:

一个核心: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最新提法)

两个板块:党内政治生活、党内监督

三份文件:《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

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四个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四大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四种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四条路线: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

四个着力:

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

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

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五个反对:

反对两面派、反对弄虚作假、反对隐瞒实情、反对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

义和奢靡之风)、反对腐败。

六个不准:

不准强迫下级说假话、不准对党员颐指气使、不准搞阿谀奉承、

不准搞人身依附关系、不准隐瞒不报,不准干预组织调查。

七个禁止:

禁止吹捧、禁止跑官要官、 禁止要职务名誉待遇、

禁止讨价还价、禁止为亲友谋求利益、 禁止领导亲友干政、不能压制党内民主。

八个不许:

不允许存在特殊组织和党员、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

不允许当官做老爷、不允许欺压群众、不允许违反组织制度、

不允许有不受制约权力和党员、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不允许有腐败分子藏身之地!

第七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政策

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

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4.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和首要

任务。

建国之后的外交政策:

时期 政策 具体内容

建国初期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

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

平等的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屋子后再请客 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

Page 23: 2017 年事业单位公基精讲班 - upload.htexam.netupload.htexam.net/jiangyi/1494810086.pdf · 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关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

22

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

“一边倒” 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50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

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求同存异”方针 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提出

50后期到

60末 “两个中间地带”战略

依靠亚非拉国家和以欧洲为代表的发达国

家反对美国、苏联的霸权主义

60末到

70末

“一条线”战略 1973 年毛泽东会见基辛格时提出的反对苏

联霸权主义。

“三个世界”划分

1974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

战略思想,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

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亚、非、拉丁

美洲是第三世界。

70末到 80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邓小平在 20 世纪 70 年代针对中日领土争

议提出的,目的解决领土归属问题。

一国两制 最先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

80末 90初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邓小平在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

“特殊时期”提出来的。三个永远:“中国永远站

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

不当头”

2003年

以来 和谐世界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

出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在增强本国国力基础上维

护世界和平。

2013年

以来

全球伙伴关系网络

人类命运共同体

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也是伙伴;要在

坚持不结盟原则的前提下广交朋友,体现平等

性、和平性、包容性的时代特征,建设遍布全球

的伙伴关系网络。

【例题】建国以来,我国提出了一系列的外交方针或政策:①“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③“搁置争议,共同开发”;④“和谐共处”、“合作

共赢”。上述方针政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③①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③

【例题】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

A.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致力于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的睦邻友好关系 D.加强与各大国的战略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