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2014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2015 年年年年年 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年 年年年

2014 年联招历史考试情况分析与初 2015 级教学建议

Embed Size (px)

DESCRIPTION

2014 年联招历史考试情况分析与初 2015 级教学建议. 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 张茂芹. 一、试题特点. 1 .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考查主干、重点内容; 注重对三维目标的整体考查。. 2 .试题以能力立意,加强了学科能力考查。 材料解读能力; 概括、归纳、比较等能力;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品质; 理解能力; 对中外历史关联思考的能力. 3 .试题着力彰显历史学科知识传承与资鉴明智的双重功能。 4 .在史论结合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5. 社会热点、周年纪念性事件隐性渗透在主干知识的考查之中。. 二、卷面情况. - PowerPoint PPT Presentation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2014 年联招历史考试情况分析与初 2015 级教学建议

2014年联招历史考试情况分析与初 2015级教学建议

重庆市江北区教师进修学院 张茂芹

Page 2: 2014 年联招历史考试情况分析与初 2015 级教学建议

1 .试题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考查主干、重点内容;注重对三维目标的整体考查。

一、试题特点

2 .试题以能力立意,加强了学科能力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概括、归纳、比较等能力;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品质;理解能力;对中外历史关联思考的能力

3 .试题着力彰显历史学科知识传承与资鉴明智的双重功能。4 .在史论结合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5. 社会热点、周年纪念性事件隐性渗透在主干知识的考查之

中。

Page 3: 2014 年联招历史考试情况分析与初 2015 级教学建议

二、卷面情况

(一)数据分析 概况:参加联招的学生 5.1 万多,总分最高分 729.5 ;总分平均分

536.1 ;联招线 574 。(去年 563 ) 1 、历史学科主要数据 联招线有效分 37 ;最高分 49 ;联招平均分 34.17 ;及格率 75.27 。注:及格分数为 30 分。

2 、历史各分数段统计

分数段 人数 比例 (%)

1-10 1431 2.76

11-20 3806 7.35

21-30 8281 15.99

31-40 22708 43.82

41-50 15587 30.08

注:以 51813个考生的有效成绩统计,从 41分以上的 1分段人数看,主要集中在 41—44分。 45分以上的只占 4%即 2000多人。

Page 4: 2014 年联招历史考试情况分析与初 2015 级教学建议

1. 填图题( 1 )不按题目要求答题。 21 题第( 1 )问和 22 题要求在图上的方框中填

写英文字母,考生却在图上的方框中填写汉字。( 2 )不会看地图,辨不清方位。把中央主力红军长征“自东向西”回答为“自西向

东”。( 3 )理解问题和语言表达能力差。21 题第( 2 )问,约三分之一的考生不能据图准确

指出“红一方面军长征行程的特点”。

(二)阅卷现场采集的卷面典型问题

Page 5: 2014 年联招历史考试情况分析与初 2015 级教学建议

2. 材料题 ( 1 )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弱。 如 23 题第 2 问,实际要求学生根据材料提炼出促使英国崛

起的两个联系的紧密历史因素:即夺取广大殖民地,开展海外贸易;进行工业革命。绝大多数学生照抄材料,或只对材料进行了缩句,答“英国引导了工业革命”,有的答“英国经济发达”,提炼不出材料表达的两个因素。

( 2 )学生依然照抄材料,归纳概括能力差。如 23 题第 1 问,有不少学生只是罗列材料中的数据,而不加提炼,或表达不准确,如答“船多人多”,提炼不出“规模大”;又如 24 题第 1 问,洋务派举办新式教育的特点。只要核心意思出来,表达基本清晰就给分。可一些学生根本不能从材料里提到的学校种类和教学内容两个方面去思考,归纳不出“学校种类较多”、“以学习外国语言和科学技术为主”两个特点。 24 题第2 问,答案照抄材料二原文:“效法西方国家……”的特别多。

Page 6: 2014 年联招历史考试情况分析与初 2015 级教学建议

( 3 )审题不仔细,答非所问,答案撒大网,宽泛不切题。 23 题第 1 问,要求答特点,可有的答成郑和下西洋的意义。

第 3 问,题目问“性质”,不少学生答非所问,却答“目的”,如“中国是宣扬国威,加强交流,英国是为了寻求黄金和财富”等;或笼统答“正义”“非正义”;或机械套用材料,答“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英国认为国强必霸”;还有的回答不全面,只答中国或只答英国;甚至把复习提纲上的现成结论搬出来,答“新航路开辟引发殖民掠夺狂潮”等。

此外,第 24 题第 1 问“直接目的”,有的学生回答“为了国家的需要”、“满足各方面需求;第 3 问“综上,比较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进程中的相同点”, 有的学生回答“都追求富强”、“都在西方侵略的背景下进行改革”,没有根据材料内容主题来回答,套用平时练习的答案。

Page 7: 2014 年联招历史考试情况分析与初 2015 级教学建议

3.简答题

( 1 )死记硬背,对历史问题缺乏理解。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其历史意义,学生是清楚的, 25 题反推回去问,“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的具体表现”学生就回答不全了。“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合红军抗日等条件”与“蒋介石被释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也就是逼蒋抗日。因为理解不到位,所以答不全。

Page 8: 2014 年联招历史考试情况分析与初 2015 级教学建议

又如, 26 题“辛亥革命极大地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请用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试题立意是考查辛亥革命的成果。一些学生没有理解“民主政治”的含义,更没有审清“推进了……进程”是要求从革命的成果来说明,许多答案是辛亥革命过程中一些具体的史实。如“ 1894 年成立了兴中会”、“ 1905 年,成立同盟会”、“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等。

再如 26 最后一问,怎样理解 1954 年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由于缺乏对该问题的准确把握,学生将相关教材最后一段全部抄下来。只要对教材知识变换问法,往往就一些困难,这是为什么?

Page 9: 2014 年联招历史考试情况分析与初 2015 级教学建议

( 2 )表述不完整。 如回答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标志,如只答《联合国家宣

言》就是一个文献,只有《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才表达的是一个事件。 26 题第 3小问,回答“一切权利属于人”等等。

( 3 )概念模糊,表述不当。 如将“第一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中共代表大会”、

“第一届人大会议”、“第一次人大会议”、“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混为一谈。将专有名词《临时约法》答成《临时宪法》;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成《中华民国约法》等。

Page 10: 2014 年联招历史考试情况分析与初 2015 级教学建议

( 4 )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出现错别字。一是该打书名号的不打,不该打的却画蛇添足,如百团大战打书名号;二是不按题目的先后顺序答题,如 26 题第 1 小问,先答“华盛顿”,再答“联邦制”。三是把“百团大战”的“百”,写成“白”、“别”。“联邦制”写成“联帮制”;把“第一届”写成“第一界”。

Page 11: 2014 年联招历史考试情况分析与初 2015 级教学建议

1 .端正学生学习态度,转变对历史开卷考试的认识。

如果学生抄书就能得高分,这样的开卷考试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是悲哀的。现在,开卷考试在理性回归,完全翻书作答的局面已经改变。

开卷考试必须进行基础知识的积累。首先,题目答案可能涉及一本书中几章甚至几本书的知识,每个题靠临场翻书作答时间是不够的;其次,部分试题具有综合性、探究性和开放性,这些题在教材中更不可能明确地找到答案。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作铺垫,无法完成。因此,对历史知识必须进行理解记忆,注重平时学习的消化和积累。

三、教学建议

Page 12: 2014 年联招历史考试情况分析与初 2015 级教学建议

2 .研读课标,深入钻研教材,着力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全面落实三维目标。

课标是教学的方向,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科学统整三维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追求。知识是能力的载体,知识是教学的出发点,但必须转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应试教学模式,应在学科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上进行改革实践。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把学习的自主权、主动权还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切不可“满堂讲”。我们要花更多的心力去思考促进学生学习的策略。

Page 13: 2014 年联招历史考试情况分析与初 2015 级教学建议

3. 提高处理教学内容的技巧

( 1 )注重学科知识的横纵联系,建构合理的历史知识体系。 建构历史知识体系,避免学生知识的无序和混乱,是培养学

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将知识点连成线、形成面,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去重组教学知识。

一是教材章节、专题知识结构;二是历史阶段性的知识结构;三是按历史发展的内在属性和逻辑来建构知识体系。如转型时期的社会、中外资产阶级革命等角度;四是以时空来建构知识联系。如 16世纪的中国和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与中国;

古代中国对西北的治理等等。

Page 14: 2014 年联招历史考试情况分析与初 2015 级教学建议

( 2 )联系现实生活和社会热点问题,发掘和拓展历史知识的现实意义。

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把热点问题的关注寓于平时的教学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复习针对性。“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教学跳出课本,丰富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架构历史与现实的联系,聆听历史的时代脚步,形成审视历史的新视角,利于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彰显历史教学文化传承与资鉴育人并举的学科功能。

( 3 )运用新的史观指导教学。 我们需要弄清唯物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史观、

生态史观等史观的核心内涵,以指导我们的教学。

Page 15: 2014 年联招历史考试情况分析与初 2015 级教学建议

4. 对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多加指导

( 1 )指导学生在教材上作笔记

( 2 )指导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3 )加强规范答题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