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统筹 协调 A A NEWS 都市新闻 2020 年 2 2 星期日 责编:杨炯 美编:郑芸如 有奖报料:968820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1 0 下潭尾滨海湿地生态公 园寓意“我爱中国”造型的 红树林。(本报记者 张奇辉 航拍器摄) 经过综合 整治、生态 修复,如今 的筼筜湖植 被丰富、白 鹭往来。( 昌义 供图) 2020年世界湿地日主题 为“湿地滋润生命”。 栗喉蜂虎。 (本 报 记 者 火炎 摄) 厦门园博苑 内的紫水鸡。 厦门园博苑 供图) 成群的白 鹭在筼筜湖嬉 戏觅食。 (本 报 记 者 少毅 摄) 自 2016 年来,厦门开展“蓝色海湾 整治行动”,将下潭尾片区规划为滨海湿 地生态公园。在保护和恢复前,这里的 滩涂曾遍布建筑废土、垃圾以及养殖设 施。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形成宜林滩涂 44.8公顷、种植红树林42.8公顷;二期工 程正抓紧建设,将新增约36万平方米的 红树林宜林滩地,还将新建码头、栈道、 节点平台及配套管理服务设施等,将成 为市民能观赏、能休闲的湿地景观公园。 这是我市近海与海岸湿地修复的 一次成功尝试。“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 的建成,对于海洋生态修复、新城环境 提升都有着积极意义。”市资源规划局 和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保 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适度增设公 园旅游休闲设施,有助于发挥城市湿地 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保证湿地资 源的可持续利用。未来在马銮湾新城, 也将有这样的湿地生态公园出现马銮湾新城片区目前已启动生态修复、 湿地公园相关项目共8个,其中过芸溪 湿地整治、集美片区水生态修复湿地工 程将打造具有水源调蓄涵养功能、满足 动植物栖息的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而马 銮湾环湾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外湾红树 林种植工程在构建湿地生境的同时,也 将构建集生态、文化、休闲和商务于一 体的滨水岸线。这将大大提高区域生 态环境质量、增加厦门城市吸引力,促 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红树林是近海与海岸湿地的重要 组成部分,从筼筜湖红树林种植、海沧 湾红树林生态工程、下潭尾红树林造林 等,厦门对红树林生态恢复的种种试验 多 次 为 全 国 提 供 示 范 。 2018 年“ 金 砖 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碳中和项目计划” 组织在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开展红树 林造林 580 亩,营造由秋茄、桐花树等 珍贵树种组成的碳中和林,计划在未来 20年内完全吸收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 会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这在金砖 国家领导人会晤史上尚属首次,也是厦 门通过造林方式实现“零排放”目标的 第一个大型国际会议,成为国内外大型 会议碳中和林项目的一个示范样板。 守护绿水青山 让湿地温润一座城 我市在湿地保护方面多措并举,推动厦门更高质量建设“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 年 2 月 2 日是“世界湿地日”,也是全球第一个环境公约 《湿地公约》的签署日。今天,厦门迎来第二十四届“世 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与生物多样性: 湿地滋润生命”。湿地作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涵养水 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在人类社 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湿地保护,也是当下推进生 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 自2019年3月机构改革以来,市资源规划局面对新使 命,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强化 湿地保护与恢复”重要部署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挥统 筹作用,多措并举开展湿地保护—通过贯彻落实湿地保 护恢复工作机制,开展全市湿地动态监测,组织拟定湿地保 护规划等,深入推进城市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实现生态系统 功能的整体提升,推动厦门建成“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 当厦门经济建设驶入快车道,建设者常常要面临保护 和开发的矛盾。厦门作为“海上花园”,拥有丰富的湿地资 源,应重视湿地保护与恢复,不能过度追求大开发大建设。 杭州之所以令旅客心向往之,西溪湿地的生态资源、自然景 观和文化积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乃是城市加分项。深 圳拟于2020年规划建设13个湿地公园,城市中处处可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优美景观,何尝不是 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生态文明理念的最好诠释?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 之城,就要重视湿地保护与恢复,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守 护城市里这一片绿水青山。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湿地保护工作。2017年来,厦门成 立了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领导小 组,负责研究有关湿地保护修复工 作的重大问题、制定保护修复方案 及计划,综合协调开展湿地保护;并 建立了全市湿地保护修复联席会议 制度、确立相应工作机制。 机构改革后,市资源规划局牵 头担当作为,统筹协调全市湿地保护 工作,继续深入贯彻联席会议等一系 列工作机制—如定期召开联席专 题会议,要求各成员单位按时通报湿 地保护修复工程的进展情况、湿地占 补平衡落实情况等;落实部门联动机 制,实现联合执法、信息互通;并要求 各单位建立湿地用途管控机制,形成 “负面清单”,建立湿地规划管控、占 用审核审批制度,进一步完善湿地资 源的用途管理,避免对湿地生态要 素、生态服务功能造成破坏。下一 步,市资源规划局将主动会同生态环 境、水利、农业农村、海洋、市政园林、 建设等部门进一步开展湿地保护联 合执法与监管协作工作,加强与各部 门合作和信息交流。 通过贯彻落实这一工作机制, 各相关责任单位形成管理合力,全面 提升了我市湿地保护修复水平。在 市资源规划局的协调推动下,《厦门 市 湿 地 保 护 规 划(2015-2030 年)》 (送审稿)已初步完成编制工作,厦门 湿地资源现状布局图已纳入我市“多 规合一”平台,推动“占补平衡”等湿 地保护修复工作制度得以落实,确保 全市湿地保有量总量不减少。 修复近海与海岸湿地 红树林生态恢复领先全国 湿地具有吸收二氧化 碳、制造氧气、涵养水源、调 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 要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 和“物种基因库”。厦门主要有 4种类型的湿地:近海与海岸 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 地、人工湿地。 湿地 名词 解释 贯彻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 综合开展湿地保护 拟定湿地保护规划、生态修复行动计划 再现城市绿水青山 开展湿地动态监测 厘清全市湿地资源现状 近年来,厦门对全市九条主要溪流 465公里河道开展安全生态水系建 设。市资源规划局和市水利局以此为 抓手,落实河道湿地建设—以原有溪 流的自然形态作为提升特色,加强河流 生态环境修复,力求还原自然古朴的溪 流景观,让流域再现生机。据了解,我 市 九 条 溪 流 总 长 465.1 公 里 ,目 前 已 完 成 401.7公里的湿地建设。 河道水系湿地建设主要采取4种 措施。首先是改善湿地水质—通过 建设跌水设施,解决溪流生态流量不 足,营造景观水体;通过生态清淤、截污 纳管等方式,解决水质黑臭问题;其次 是改良湿地河床—通过优化河床、营 造江心洲并修复水生生物群落等,解决 河床淤积、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三是恢 复湿地河滩,营造生态缓冲带,解决违 建违种等问题;最后是修复湿地河岸, 补充种植多样化的水生植物,建设亲水 景观平台及健身步道等,解决河岸乱建 乱倒、亲水性差等问题。 通过这一系列湿地建设工程,我市 九条溪流基本达到“河畅、水清、岸绿、 安全、生态”五大建设目标,九条溪流沿 线的湿地风光宛如清新的山水画卷徐 徐展开;溪边配套建设的休闲步道等设 施,将溪流打造成供居民休闲、游览的 好场所,进一步改善了周边居民“生活、 生态”现状,提高了居民的获得感和满 足感,建成了高颜值流域。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翔安区莲河、 蔡厝片区九溪出海口处的九溪口公园 正面向国内外公开竞标规划方案市资源规划局和市市政园林局相关负 责人告诉记者,九溪流域及其入海口是 东部新城弥足珍贵的“山、河、海”生态 通廊,此次公园建设将是河道湿地保护 的又一次实践,对于厦门湿地保护有着 重要意义。 现今的筼筜湖如同镶嵌在厦门岛 中央的一颗绿色明珠,植被丰富、白鹭 往来—这里拥有全国少有的、离闹市 中心最近的红树林湿地,是我市生态保 护的一大亮点。自上世纪80年代开 始,厦门对筼筜湖开启综合整治,其中 就包括生态修复。整治前期,筼筜湖湖 心岛上一片荒凉、土壤龟裂,生态修复 人 员 先 种 植 耐 贫 瘠、耐 盐 碱 的 木 麻 黄、 黄槿和棕榈科植物,形成绿色景观;随 后在湖心岛岸边填造人工滩涂,克服重 重困难营造红树林植被—经过数年 努力,红树林植被与岛上植被形成绿化 系统整体,大大改善了筼筜湖的生态环 境,最终引得白鹭回归。 候鸟来到城市驻扎、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正是我市人工湿地建设成果的最 好体现。同样吸引候鸟的还有五缘湾湿 地公园—2019年,在五缘湾自然保护 区内的栗喉蜂虎达120只,创下历史新 高。过去一年来,在市资源规划局指导 下,湖里区公园中心对五缘湾湿地公园 开展多样化的湿地保护工作,包括开展 湿地保护宣传,加强绿地养护、强化树木 病虫害防治工作,筑牢生态湿地的保护 屏障;全面提升湾区水质、实施湾区绿化 提升,并采集绿地相关信息,录入“智慧 园林平台”系统,确保湿地信息的完整 性,提升了湿地管理水平。 提及人工湿地,绕不开园博苑与杏 林湾—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紫水鸡 在厦栖息地之一。自2013年起,有关部 门陆续对杏林湾湿地内的紫水鸡栖息岛 和园博苑生态岛进行生态修复,并在杏 林湾北部的生态小岛营造人工湿地供紫 水鸡栖息。该工程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 果,使栖息地水鸟数量不断增加。 水库也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 分 。 2019 年 来 ,市 资 源 规 划 局 多 次 督 促有关部门对水库进行安全检查,推进 水库清淤工作,对水库进行修缮提升, 营造了良好的湿地生态。 根据全市湿地资源现状,市资 源规划局统筹组织拟定湿地保护规 划,推动《厦门市湿地保护规划 (2015-2030 年)》(送审稿)(下称 《规划》)在 2019 年完成初步编制。 《规划》对厦门湿地布局、湿地分级 体系、保护体系、各区占补平衡、湿 地保护修复工程、湿地管理体系作 出详细完整的规划,初步建立了厦 门市湿地保护体系。 要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实 施生态修复是一条关键路径。 2019年,市资源规划局落实十九大 四中全会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要 求,推动拟定《厦门市国土空间生态 修 复 三 年 行 动 计 划(2020-2022)》 (征求意见稿)(下称《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结合厦门城市结构、生 态格局,提出“青山计划”“绿水计 划”“蓝湾计划”“碧廊计划”四个行 动计划,将分别策划生成山体矿坑 修复项目4个、溪流湖泊修复项目7 个、近岸海域修复项目5个及湿地 修复项目7个、绿地修复项目7个, 计划用三年时间形成一定示范效 果,彰显厦门城市生态特色。 《规划》《行动计划》的形成,有助 于从整体性、系统性角度指导目前各 类零散的湿地保护、生态修复行为。 “要将山水林田湖草看作一个生命共 同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实施 整体保护修复,才能实现生态系统功 能的整体提升。”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 责人表示,通过贯彻落实这两个计划, 厦门的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 城市竞争力将得以进一步提升。 开展湿地动态监测是湿地保护 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有助于进一 步摸清我市湿地资源家底和动态变 化情况、建立健全湿地资源档案,妥 善处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 2018年来,厦门对近海与海岸 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 地 等 4 种 湿 地 开 展 动 态 监 测 ;2019 年,市资源规划局主动作为,集中力 量推动项目顺利开展,高质量、高效 率完成了全市湿地动态监测工作, 基本摸清了全市湿地资源的基础情 况。下一步,市资源规划局森林资 源与保护区管理处(下称森保处)和 厦门市湿地保护中心(市测绘信息 中心)将联合有关部门对湿地资源 的动态变化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评 价,进一步建立湿地生态信息数据 库;并按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推动我 市发布第一批一般湿地名录。目前 我市已有厦门杏林湾国家城市湿地 公园列入福建省重要湿地名录。 市资源规划局森保处相关负 责人表示,厘清全市湿地资源现状, 是为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 利用提供了统一完整、及时准确的 基础材料和决策依据,对于全面保 护湿地、强化湿地利用监管、推进退 化湿地修复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湿 地动态监测的数据结果,也是编制 湿地保护规划、落实“占补平衡”和 湿地名录管理的重要依据。 记者手记 保护和开发并重 留住城市绿水青山 B 落实河道水系湿地建设 建成高颜值流域 C 加强人工湿地建设 吸引候鸟栖息 摸清 家底 规划 统筹 本版文/本报记者 黄语晴 本版图/市资源规划局提供(除署名外) 关注 世界湿地日

200202 RA10 世界Cepaper.xmnn.cn/xmrb/20200202/10.pdf · 这是我市近海与海岸湿地修复的 一次成功尝试。“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 的建成,对于海洋生态修复、新城环境

  • Upload
    others

  • View
    0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200202 RA10 世界Cepaper.xmnn.cn/xmrb/20200202/10.pdf · 这是我市近海与海岸湿地修复的 一次成功尝试。“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 的建成,对于海洋生态修复、新城环境

统筹协调 A

A NEWS都市新闻2020年2月2日 星期日 责编:杨 炯 美编:郑芸如

有奖报料:968820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0

◀◀下潭尾滨海湿地生态公园寓意“我爱中国”造型的红树林。(本报记者 张奇辉航拍器摄)

◀经过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如今的筼筜湖植被丰富、白鹭往来。(卢昌义 供图)

▲▲2020年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滋润生命”。

◀栗喉蜂虎。(本报记者 王火炎 摄)

▲厦门园博苑内的紫水鸡。(厦门园博苑供图)

▼ 成 群 的 白鹭在筼筜湖嬉戏觅食。(本报记者 黄少毅 摄)

自2016年来,厦门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将下潭尾片区规划为滨海湿地生态公园。在保护和恢复前,这里的滩涂曾遍布建筑废土、垃圾以及养殖设施。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形成宜林滩涂44.8公顷、种植红树林42.8公顷;二期工程正抓紧建设,将新增约36万平方米的红树林宜林滩地,还将新建码头、栈道、节点平台及配套管理服务设施等,将成为市民能观赏、能休闲的湿地景观公园。

这是我市近海与海岸湿地修复的一次成功尝试。“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的建成,对于海洋生态修复、新城环境提升都有着积极意义。”市资源规划局和市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适度增设公园旅游休闲设施,有助于发挥城市湿地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保证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未来在马銮湾新城,也将有这样的湿地生态公园出现——马銮湾新城片区目前已启动生态修复、湿地公园相关项目共8个,其中过芸溪湿地整治、集美片区水生态修复湿地工

程将打造具有水源调蓄涵养功能、满足动植物栖息的城市生态湿地公园;而马銮湾环湾岸线生态修复工程、外湾红树林种植工程在构建湿地生境的同时,也将构建集生态、文化、休闲和商务于一体的滨水岸线。这将大大提高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增加厦门城市吸引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红树林是近海与海岸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筼筜湖红树林种植、海沧湾红树林生态工程、下潭尾红树林造林等,厦门对红树林生态恢复的种种试验多次为全国提供示范。2018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碳中和项目计划”组织在下潭尾滨海湿地公园开展红树林造林580亩,营造由秋茄、桐花树等珍贵树种组成的碳中和林,计划在未来20年内完全吸收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这在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史上尚属首次,也是厦门通过造林方式实现“零排放”目标的第一个大型国际会议,成为国内外大型会议碳中和林项目的一个示范样板。

守护绿水青山让湿地温润一座城我市在湿地保护方面多措并举,推动厦门更高质量建设“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

每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也是全球第一个环境公约《湿地公约》的签署日。今天,厦门迎来第二十四届“世

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为“湿地与生物多样性:湿地滋润生命”。湿地作为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湿地保护,也是当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议题。

自2019年3月机构改革以来,市资源规划局面对新使命,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强化湿地保护与恢复”重要部署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挥统筹作用,多措并举开展湿地保护——通过贯彻落实湿地保护恢复工作机制,开展全市湿地动态监测,组织拟定湿地保护规划等,深入推进城市湿地保护体系建设,实现生态系统功能的整体提升,推动厦门建成“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

当厦门经济建设驶入快车道,建设者常常要面临保护和开发的矛盾。厦门作为“海上花园”,拥有丰富的湿地资源,应重视湿地保护与恢复,不能过度追求大开发大建设。杭州之所以令旅客心向往之,西溪湿地的生态资源、自然景观和文化积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乃是城市加分项。深圳拟于 2020 年规划建设 13 个湿地公园,城市中处处可见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优美景观,何尝不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生态文明理念的最好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之城,就要重视湿地保护与恢复,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守护城市里这一片绿水青山。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2017年来,厦门成立了市湿地保护修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有关湿地保护修复工作的重大问题、制定保护修复方案及计划,综合协调开展湿地保护;并建立了全市湿地保护修复联席会议制度、确立相应工作机制。

机构改革后,市资源规划局牵头担当作为,统筹协调全市湿地保护工作,继续深入贯彻联席会议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如定期召开联席专题会议,要求各成员单位按时通报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的进展情况、湿地占补平衡落实情况等;落实部门联动机制,实现联合执法、信息互通;并要求各单位建立湿地用途管控机制,形成

“负面清单”,建立湿地规划管控、占

用审核审批制度,进一步完善湿地资源的用途管理,避免对湿地生态要素、生态服务功能造成破坏。下一步,市资源规划局将主动会同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海洋、市政园林、建设等部门进一步开展湿地保护联合执法与监管协作工作,加强与各部门合作和信息交流。

通过贯彻落实这一工作机制,各相关责任单位形成管理合力,全面提升了我市湿地保护修复水平。在市资源规划局的协调推动下,《厦门市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年)》(送审稿)已初步完成编制工作,厦门湿地资源现状布局图已纳入我市“多规合一”平台,推动“占补平衡”等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制度得以落实,确保全市湿地保有量总量不减少。

案例

修复近海与海岸湿地红树林生态恢复领先全国

湿地具有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涵养水源、调

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和“物种基因库”。厦门主要有4种类型的湿地:近海与海岸

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

湿地

名词解释

贯彻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综合开展湿地保护

拟定湿地保护规划、生态修复行动计划再现城市绿水青山

开展湿地动态监测厘清全市湿地资源现状

近年来,厦门对全市九条主要溪流465 公里河道开展安全生态水系建设。市资源规划局和市水利局以此为抓手,落实河道湿地建设——以原有溪流的自然形态作为提升特色,加强河流生态环境修复,力求还原自然古朴的溪流景观,让流域再现生机。据了解,我市九条溪流总长465.1公里,目前已完成401.7公里的湿地建设。

河道水系湿地建设主要采取4种措施。首先是改善湿地水质——通过建设跌水设施,解决溪流生态流量不足,营造景观水体;通过生态清淤、截污纳管等方式,解决水质黑臭问题;其次是改良湿地河床——通过优化河床、营造江心洲并修复水生生物群落等,解决河床淤积、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三是恢复湿地河滩,营造生态缓冲带,解决违建违种等问题;最后是修复湿地河岸,补充种植多样化的水生植物,建设亲水

景观平台及健身步道等,解决河岸乱建乱倒、亲水性差等问题。

通过这一系列湿地建设工程,我市九条溪流基本达到“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五大建设目标,九条溪流沿线的湿地风光宛如清新的山水画卷徐徐展开;溪边配套建设的休闲步道等设施,将溪流打造成供居民休闲、游览的好场所,进一步改善了周边居民“生活、生态”现状,提高了居民的获得感和满足感,建成了高颜值流域。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翔安区莲河、蔡厝片区九溪出海口处的九溪口公园正面向国内外公开竞标规划方案——市资源规划局和市市政园林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九溪流域及其入海口是东部新城弥足珍贵的“山、河、海”生态通廊,此次公园建设将是河道湿地保护的又一次实践,对于厦门湿地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现今的筼筜湖如同镶嵌在厦门岛中央的一颗绿色明珠,植被丰富、白鹭往来——这里拥有全国少有的、离闹市中心最近的红树林湿地,是我市生态保护的一大亮点。自上世纪 80 年代开始,厦门对筼筜湖开启综合整治,其中就包括生态修复。整治前期,筼筜湖湖心岛上一片荒凉、土壤龟裂,生态修复人员先种植耐贫瘠、耐盐碱的木麻黄、黄槿和棕榈科植物,形成绿色景观;随后在湖心岛岸边填造人工滩涂,克服重重困难营造红树林植被——经过数年努力,红树林植被与岛上植被形成绿化系统整体,大大改善了筼筜湖的生态环境,最终引得白鹭回归。

候鸟来到城市驻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是我市人工湿地建设成果的最好体现。同样吸引候鸟的还有五缘湾湿地公园——2019年,在五缘湾自然保护区内的栗喉蜂虎达120只,创下历史新高。过去一年来,在市资源规划局指导

下,湖里区公园中心对五缘湾湿地公园开展多样化的湿地保护工作,包括开展湿地保护宣传,加强绿地养护、强化树木病虫害防治工作,筑牢生态湿地的保护屏障;全面提升湾区水质、实施湾区绿化提升,并采集绿地相关信息,录入“智慧园林平台”系统,确保湿地信息的完整性,提升了湿地管理水平。

提及人工湿地,绕不开园博苑与杏林湾——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紫水鸡在厦栖息地之一。自2013年起,有关部门陆续对杏林湾湿地内的紫水鸡栖息岛和园博苑生态岛进行生态修复,并在杏林湾北部的生态小岛营造人工湿地供紫水鸡栖息。该工程取得了很好的生态效果,使栖息地水鸟数量不断增加。

水库也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来,市资源规划局多次督促有关部门对水库进行安全检查,推进水库清淤工作,对水库进行修缮提升,营造了良好的湿地生态。

根据全市湿地资源现状,市资源规划局统筹组织拟定湿地保护规划,推动《厦门市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 年)》(送审稿)(下称《规划》)在2019年完成初步编制。《规划》对厦门湿地布局、湿地分级体系、保护体系、各区占补平衡、湿地保护修复工程、湿地管理体系作出详细完整的规划,初步建立了厦门市湿地保护体系。

要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实施 生 态 修 复 是 一 条 关 键 路 径 。2019年,市资源规划局落实十九大四中全会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推动拟定《厦门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征求意见稿)(下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结合厦门城市结构、生

态格局,提出“青山计划”“绿水计划”“蓝湾计划”“碧廊计划”四个行动计划,将分别策划生成山体矿坑修复项目4个、溪流湖泊修复项目7个、近岸海域修复项目 5个及湿地修复项目7个、绿地修复项目7个,计划用三年时间形成一定示范效果,彰显厦门城市生态特色。

《规划》《行动计划》的形成,有助于从整体性、系统性角度指导目前各类零散的湿地保护、生态修复行为。

“要将山水林田湖草看作一个生命共同体,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实施整体保护修复,才能实现生态系统功能的整体提升。”市资源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贯彻落实这两个计划,厦门的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将得以进一步提升。

开展湿地动态监测是湿地保护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有助于进一步摸清我市湿地资源家底和动态变化情况、建立健全湿地资源档案,妥善处理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关系。

2018年来,厦门对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等4种湿地开展动态监测;2019年,市资源规划局主动作为,集中力量推动项目顺利开展,高质量、高效率完成了全市湿地动态监测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市湿地资源的基础情况。下一步,市资源规划局森林资源与保护区管理处(下称森保处)和厦门市湿地保护中心(市测绘信息中心)将联合有关部门对湿地资源

的动态变化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评价,进一步建立湿地生态信息数据库;并按国家和省有关要求推动我市发布第一批一般湿地名录。目前我市已有厦门杏林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列入福建省重要湿地名录。

市资源规划局森保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厘清全市湿地资源现状,是为湿地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统一完整、及时准确的基础材料和决策依据,对于全面保护湿地、强化湿地利用监管、推进退化湿地修复有着重要意义;同时,湿地动态监测的数据结果,也是编制湿地保护规划、落实“占补平衡”和湿地名录管理的重要依据。

记者手记保护和开发并重留住城市绿水青山

B 落实河道水系湿地建设建成高颜值流域

C 加强人工湿地建设吸引候鸟栖息

摸清家底

规划统筹

本版文/本报记者 黄语晴本版图/市资源规划局提供(除署名外)

关注世界湿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