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

1.32 PB级海量异构数据搜索系统——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农革kjt.guizhou.gov.cn/xwzx/tzgg_73876/202006/P020200619613736912… · 1.86 一种基于Radon BEMD变换的国画鉴定方法——数学学院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 32

    1.32 PB级海量异构数据搜索系统——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农革 ................................................................13

    1.33 前瞻性队列成员管理及问卷调查智能分析系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贾卫华 ........................14

    1.34 鼻咽癌家系队列成员管理及问卷调查智能分析系统——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贾卫华 ................14

    1.35 移动互联网未知应用自动识别系统——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余顺争 ............................................15

    1.36 一种RFID读写器芯片中测系统及方法——先进技术研究院 胡建国....................................................15

    1.37 高性能、多应用电源管理芯片——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谭洪舟 ........................................................16

    1.38 北斗(BD)/GPS亚米差分定位系统、高精度定位软件系统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夏林元 ......16

    1.39 基于泛在信号的城市室内外无缝定位系统——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夏林元 ....................................17

    1.40 视频交通流检测系统——工学院 李熙莹 .................................................................................................17

    1.41 计算资源可伸缩的视频编码传输优化技术——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朝红阳 ................................17

    1.42 支持集群的协同服务工作流平台——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余阳 ....................................................18

    1.43 集成中低速大规模光开关技术及关键器件——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蔡鑫伦 ....................................18

    1.44 一种用于通信系统的数据交织与解交织方法——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马啸 ................................18

    1.45 基于RFID的信息溯源与智能服务平台系统——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龙冬阳 ...............................19

    1.46 集成高速光开关技术及关键器件——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余思远 ....................................................19

    1.47 氮化硅基光子集成技术及关键器件——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余思远 ...................................................19

    1.48 一种新型模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刘洁 ........................................................19

    1.49 基于随机线性网络编码的协作通信方法——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 刘星成 ........................................20

    1.50 基于物联网的环境数据采集及监控系统——工学院 詹宜巨 .................................................................20

    1.51 基于浏览器的三维引擎及其应用——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 孙伟 ........................................................20

    1.52 WCDMA下行信道参数估计方法——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 戴宪华 ......................................................21

    1.53 一种基于粒子滤波修正的信道预测方法——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 戴宪华 ........................................21

    1.54 一种HSDPA系统的快速分组调度方法——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 戴宪华 ............................................21

    1.55 一种基于CQI预测的自适应调制编码方法——电子信息与工程学院 戴宪华 ......................................22

    1.56 一种采用多特征融合的图像自动标注方法和系统——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纪庆革 ....................22

    1.57 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模式——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张新长 .....................................................................22

    1.58 火灾现场模拟原型系统软件V1.0——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纪庆革 .................................................23

    1.59 “嘟嘟涂鸦”在线儿童画板系统——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纪庆革 ................................................23

    1.60 基于回归技术的广告监测系统——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朝红阳 ....................................................23

    1.61 柔性传感器与物联网高龄者长照系统——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杨柏儒 ............................................24

    1.62 具有GNSS的多频段手机天线——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龙云亮 ...........................................................24

    1.63 一种多元LDPC码的构造方法和编码方法——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马啸 .......................................25

    1.64 一种图像数据融合方法——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邓孺孺 .....................................................................25

    1.65 链路、路径、网络可用带宽测量系统——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余顺争 ........................................25

    1.66 移动互联多房间无线音乐系统——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谭洪舟 ........................................................26

    1.67 一种分组马尔可夫叠加传输方法——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马啸 ........................................................26

    1.68 活断裂孕震区压电效应实时监测系统——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陈国能 ............................................26

    1.69 一种具有不等错误保护的编码方法——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马啸 ................................................27

    1.70 一种基于对热点事件进行关联挖掘的电量预测方法——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印鉴 ....................27

    1.71 柔性智能互动终端的关键材料与传感器件——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杨柏儒 ...................................28

    1.72 一种新的视频运动目标自动分割方法——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林倞 ............................................29

    1.73 综合安防系统软件平台——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孙伟 .........................................................................29

    1.74 数字声像资料鉴别分析系统——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卢伟.............................................................29

    1.75 抗金属环境的UHF RFID标签天线——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龙云亮 ....................................................30

    1.76 基于超表面的微型平面透镜——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陈钰杰.............................................................30

    1.77 适用于无线局域网OFDM系统的信道估计方法——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谭洪舟 .............................30

    1.78 中心城市交通状态感知与分析评价——工学院 余志 .............................................................................31

    1.79 一种智能家居语音管家机器人——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吴贺俊 ....................................................31

    1.80 一种卫星遥感数据的辐射纠正方法——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邓孺孺 ....................................................31

    1.81 车载监控终端——工学院 陈锐祥 .............................................................................................................31

    1.82 卡通人物动漫创作平台——物理学院 杜晓荣 .........................................................................................32

    1.83 图像科学的不动点迫近算法——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许跃生 ........................................................32

    1.84 云晫教育云及云晫多功能云计算机实验系统——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温武少 ............................33

    1.85 电子纪检监察综合平台——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李磊 .....................................................................33

    1.86 一种基于Radon BEMD变换的国画鉴定方法——数学学院 杨力华 .......................................................34

    1.87 绩效考核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李磊 .....................................................................34

    1.88 一种基于环熵的多进制准循环低密度奇偶校验码构造方法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刘星成 .......34

    1.89 基于Hadoop云计算平台的海量数据挖掘研究与应用——数学学院 姚正安 ........................................35

    1.90 基于物联网的冷链物流监管平台——工学院 詹宜巨 .............................................................................35

    1.91 基于物联网的电梯维保监管信息服务平台——工学院 詹宜巨.............................................................36

    1.92 区域交通协同联动控制集成平台——工学院 何兆成 .............................................................................36

    1.93 电子政务基础平台一体化应用及行政电子监察系统——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李磊 ....................37

    1.94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在线排队长度检测方法——工学院 何兆成.............................................................37

    1.95 一种裸眼立体显示系统和实现裸眼立体显示的方法——物理学院 周建英 ........................................37

    1.96 裸眼可视全息立体图像显示技术及其设备——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孙伟 ........................................38

    1.97 一种DCT域上的图像检索方法——数学学院 冯国灿 .............................................................................38

    1.98 一种跨年龄人脸识别方法——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胡海峰 .................................................................38

    1.99 一种基于双线性的联合CNN的人脸验证方法——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胡海峰 ................................39

    1.100 一种基于贝叶斯概率与神经网络的图像分割方法——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胡海峰 ......................39

  • 54

    第二部分 化工、新材料领域技术成果 ........................................................41

    2.1 水性石墨烯防腐涂料——化工学院 李伟华 ...............................................................................................42

    2.2 纳米陶瓷超防腐涂料——化工学院 李伟华 ...............................................................................................42

    2.3 二维α-氧化铝粉体的制造——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陈振兴 ................................................................42

    2.4 氧化铝基绝缘导热胶片的制造——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陈振兴 ..........................................................43

    2.5 低温3D打印用高导电线材——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陈振兴 ..................................................................43

    2.6 POCT 生物医用血气检测传感芯片——化学学院 崔国峰 ........................................................................43

    2.7 高纯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开发与应用——化学学院 邵光 ...........................................................................43

    2.8 高模量低收缩聚酰亚胺薄膜的产业化关键制备技术研究——化学学院 张艺 ......................................43

    2.9 新型电流变液的应用开发——物理学院 熊小敏 .......................................................................................44

    2.10 单一乙烯聚合制备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海洋 .......................................44

    2.11 基于柔性衬底的钯基光学氢气传感器和报警器系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金崇君 ....................44

    2.12 柔性彩色电子纸的卷对卷全印刷生产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杨柏儒 ....................................44

    2.13 超表面透镜成像——物理学院 李俊韬 梁浩文 ........................................................................................45

    2.14 面向宽色域激光显示用高性能窄带发光材料与器件产业化关键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静 ..45

    2.15 高性能聚烯烃弹性体材料——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高海洋 .................................................................46

    2.16 有机玻璃本体聚合自动化设备——物理学院 唐健 .................................................................................46

    2.17 快速响应全彩化电子纸制备及应用研究——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杨柏儒 ........................................47

    2.18 柔性智能互动终端的关键材料、传感器件及卷对卷制造——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杨柏儒 ............48

    2.19 一种大面积的米级碳纳米管/石墨烯薄膜——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楚盛 ...........................................48

    2.20 薄膜蒸发与精馏耦合分离技术及设备——化学学院 纪红兵 柴坤刚 ...................................................49

    2.21 一种聚氨酯水分散体胶黏剂的连续生产方法——化学学院 陈旭东 ....................................................49

    2.22 苯乙酮和α-甲基苄醇的包结分离方法——化学学院 纪红兵 柴坤刚 .................................................50

    2.23 一种手性联萘二甲酸的制备方法——药学院 鲁桂 .................................................................................50

    2.24 混凝土表面硬化增强剂——化学学院 纪红兵 胡国栋 ............................................................................51

    2.25 室温合成生产第三代混凝土聚羧酸高效减水剂——化学学院 纪红兵 胡国栋 ...................................51

    2.26 特种润滑脂及合成工艺——化学学院 纪红兵 曾晖 ................................................................................52

    2.27 纳米线冷阴极场发射显示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陈军 .................................................................52

    2.28 乙酰乙酸酯官能化材料合成方法——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杨建文 ....................................................53

    2.29 麦芽七糖的化学制备方法——化学学院 杨立群 .....................................................................................53

    2.30 3D打印高分子材料——化学学院 纪红兵 ................................................................................................53

    2.31 微波流化干燥技术及设备——化学学院 纪红兵 曾晖 ............................................................................54

    2.32 基于氧化锌外延透明电极结构的新型高效大功率LED芯片技术、MOCVD装备及其产业化——电子

    与信息工程学院 王钢 .................................................................................................................................................54

    2.33 一种3,3’位或3位酯代的手性联萘叔胺的制备方法—— 药学院 鲁桂 ................................................54

    2.34 一种超高淀粉填充聚烯烃弹性体人造革——化学学院 陈旭东.............................................................55

    2.35 一种制备直链淀粉水溶液的方法——化学学院 杨立群 .........................................................................55

    2.36 金属卟啉仿生催化氧化合成含氧有机化学品——化学学院 纪红兵 周贤太 .......................................55

    2.37 纳微胶囊技术和产品——化学学院 纪红兵 .............................................................................................56

    2.38 UV光固化玻璃喷墨墨水——化学学院 王小妹 ........................................................................................56

    2.39 牵伸分散纳米粒子技术及其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化学学院 阮文红 ...............................57

    2.40 一种稀土磷酸盐闪烁玻璃及其制备方法——化学学院 钟玖平.............................................................57

    2.41 石墨烯粉末批量生产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吕树申 .................................................................58

    2.42 一种高导热基板及其制备方法——化学学院 崔国峰 .............................................................................58

    2.43 面向打印电路的树脂包覆型银粉——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陈振兴 ....................................................59

    2.44 数码纺织印花喷墨墨水——化学学院 王小妹 .........................................................................................59

    2.45 微波辅助提取-高速逆流色谱联用方法及其装置——化学学院 李攻科 ..............................................60

    2.46 加速溶剂萃取-高速逆流色谱联用方法及其装置——化学学院 李攻科 ..............................................60

    2.47 动态液液固印迹微萃取-液相色谱在线联用系统——化学学院 李攻科 ..............................................60

    2.48 解吸池及分子印迹搅拌棒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在线联用装置——化学学院 李攻科 ......................61

    2.49 一种新型碳酸钙及其填充PP复合材料——化学学院 麦堪成 ................................................................61

    2.50 二氧化碳吸附材料的研制及应用开发——化学学院 陈水挟 .................................................................61

    2.51 一种使用夹带剂生产乙酸乙酯的方法——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陈清林 ............................................62

    2.52 分子印迹吸附萃取搅拌棒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化学学院 李攻科 ....................................................62

    2.53 微波辅助分子印迹磁性微球的制备方法和应用——化学学院 李攻科 ....................................................63

    2.54 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中空纤维液相微萃取联用装置、方法及应用——化学学院 李攻科 ..............63

    2.55 一种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涂层的制备方法——化学学院 李攻科 ........................................................63

    2.56 水溶性环保型导热油——化学学院 欧阳刚峰 .........................................................................................64

    2.57 仿生催化氧化技术——化学学院 纪红兵 .................................................................................................64

    2.58 海洋防腐防污涂料——化学学院 纪红兵 .................................................................................................64

    2.59 机器人润滑材料——化学学院 纪红兵 .....................................................................................................65

    2.60 室内空气净化——化学学院 纪红兵 .........................................................................................................65

    2.61 土壤生态自修复增强系统的高性能酯类材料及其应用技术 ——土木工程学院 周翠英 ...................66

    2.62 基础工程设施安全防护、水灾害防治与非开挖修复——土木工程学院 王复明 ................................66

    第三部分 生物技术、医药及医疗器械领域技术成果 ..................................67

    3.1 一种上肢实用动作的康复评估工具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黄东锋 .........................................68

    3.2 腹膜透析管道固定腰封——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林建雄 ...................................................................68

    3.3 免胶布固定型腹膜透析导管出口及管道保护固定腰带——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林建雄 ..............68

    3.4 一种治疗超重/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中药方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玉彬 .....................69

  • 76

    3.5 一种治疗卵巢功能不全的中药方剂——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玉彬 ..............................................69

    3.6 功能化纳米姜黄素的基因导入材料及制备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德元 ..........................70

    3.7 纳米肝素钠-PEI-Ca2+基因导入材料及制备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德元 .......................70

    3.8 气流换向式三气培养箱——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祁少海 ...................................................................70

    3.9 手术用手体位可调节性固定装置——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祁少海 ..................................................71

    3.10 一种3D打印墨水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祁少海 ........................................................................71

    3.11 一种3D打印生物墨水及其制备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祁少海 ............................................71

    3.12 一种3D生物打印成型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祁少海 ............................................................72

    3.13 一种动物手术操作平台——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祁少海 .................................................................72

    3.14 一种即用式3D打印墨水袋及其无泡预灌装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祁少海 .......................73

    3.15 一种皮肤病理切片的制作方法——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祁少海 ....................................................73

    3.16 一种用于3D打印的生物墨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祁少海 ...........73

    3.17 新药柚皮苷研究——生命科学学院 苏薇薇 .............................................................................................74

    3.18 实现把多发性骨髓瘤转变为慢性病目标的整体治疗——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娟 ....................74

    3.19 尿酸方颗粒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创新药物研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张诗军 ............................75

    3.20 PDE9A抑制剂LW33作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1.1类化学药的临床前研究——药学院 刘培庆 .............75

    3.21 新型抗血管性痴呆候选化合物LW91的成药性评价——药学院 罗海彬 ...............................................75

    3.22 抗银屑病性药物阿普斯特合成技术产业化研究——药学院 张静夏 ....................................................76

    3.23 抗缺血性脑卒中候选药物 NBI 的临床前研究——药学院 赵春顺 ........................................................76

    3.24 针对炎症因子 IFP35 的脓毒症及慢性炎症疾疾的新型诊疗试剂研发——药学院 刘迎芳 ................76

    3.25 后巩膜加固植入物关键技术开发——中山眼科中心 吕林 .....................................................................76

    3.26 新型可穿戴智能电子喉的研制——肿瘤防治中心 刘学奎 .....................................................................77

    3.27 可配合经口机器人手术的新型口腔开口器研发——肿瘤防治中心 宋明 ............................................77

    3.28 术野出血监控报警装置的研制——肿瘤防治中心 杨安奎 .....................................................................77

    3.29 低成本的热聚合抗菌剂的合成与转化——生命科学学院 刘秋云 ........................................................77

    3.30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柚皮苷的成果转化——生命科学学院 鄢黎 ........................................78

    3.31 海洋塔胞藻表达新型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制备药用贴膜的开发——生命科学学院 张擎 ....................78

    3.32 干细胞规模扩增生物反应器的关键技术研发——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罗语溪 ....................................78

    3.33 面向偏瘫康复的绳牵引上肢康复机器人系统研制及产业化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宋嵘 ...............78

    3.34 裸眼3D虚拟现实康复系统的关键技术和临床转化——附属第一医院 李乐........................................79

    3.35 靶向双受体复方多肽类PET药物的研发——附属第一医院 唐刚华......................................................79

    3.36 Smad3/HIF-α 双靶点 PROTAC 新药物的研发——附属第一医院 王欣 ..............................................79

    3.37 食品、饲料、化妆品等用抗菌肽的产业化研究——公共卫生学院 陆家海 .......................................79

    3.38 基于离子液体类溶剂强化的植物脱臭馏出物中天然维生素E提取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漆志文 80

    3.39 靶向血管生成相关 MMPs 蛋白的海洋真菌活性肽类化合物在治疗糖尿病溃疡的作用——化学学院

    庞冀燕 ..........................................................................................................................................................................80

    3.40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个体化诊治策略的创新和应用——肿瘤防治中心 林桐榆 ....................................80

    3.41 基于AI大数据深度学习的胃肠道肿瘤辅助病理诊断系统的研发——附属第六医院 万香波 ............81

    3.42 “带有标识的吸痰管”产品转化——附属第三医院 陈壮桂 .................................................................81

    3.43 面向产业化的舌压触发舌肌电刺激的关键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附属第三医院 窦祖林 ............81

    3.44 呼吸回路雾化给药系统的研究开发——附属第三医院 黑子清.............................................................81

    3.45 干扰素疗效预测指标检测的产品转化——附属第三医院 彭亮.............................................................82

    3.46 高能 ECM 3D 打印墨水的研发及转化——附属第一医院 陈蕾 .............................................................82

    3.47 能可穿戴技术:基于心率变异性的心肺健康状态辨识方法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刘官正 ...........82

    3.48 睡眠呼吸障碍诊、疗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罗语溪 .....................................................................82

    3.49 青蒿素广谱抗肿瘤作用研究——中山医学院 朱永红 .............................................................................83

    3.50 利用CRISPR单碱基修复β17地中海贫血的基因治疗方法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胡争 .........83

    3.51 咽炎方合剂专利及临床试验批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陈孝 ....................................................83

    3.52 乳腺癌术后绷带——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 魏杨辉 .............................................................................84

    3.53 多模态纳米分子影像光热-光动力学诊疗靶向探针——物理学院 邵元智 ..........................................84

    3.54 用于鼻咽癌发病风险预测的试剂盒及基因芯片——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曾益新 ........................85

    3.55 一种用于鼻咽癌诊断、预后判断、治疗效果评估的试剂盒——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贾卫华 ...85

    3.56 一种鼻咽刷——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贾卫华 ....................................................................................85

    3.57 一组与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脑损伤相关的SNP标志物及其应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贾卫华 .86

    3.58 一种位于CEP128基因的与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脑损伤相关的SNP标志物及其应用——中山大学肿瘤

    防治中心 贾卫华 .........................................................................................................................................................86

    3.59 一种位于KCTD1基因的与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脑损伤相关的SNP标志物及其应用——中山大学肿瘤

    防治中心 贾卫华 .........................................................................................................................................................87

    3.60 一种位于DISC1FP1基因的与放疗引起的放射性脑损伤相关的SNP标志物及其应用——中山大学肿

    瘤防治中心 贾卫华 .....................................................................................................................................................87

    3.61 一种基于SNP标志物的对放射性口腔黏膜炎进行风险评估的检测试剂盒——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

    心 贾卫华 .....................................................................................................................................................................88

    3.62 三七皂苷Rb2和Rd2在抑制血小板活化、粘附和聚集功能中的应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深

    圳) 杨燕 ....................................................................................................................................................................88

    3.63 基于动物源性组织的脱细胞基质水凝胶——化学学院 全大萍.............................................................89

    3.64 纳米银表面改性聚氨酯中心静脉导管及其制备方法——化学学院 祝方明 ........................................89

    3.65 来自南海真菌的结构新颖的次级代谢产物xyloketal B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化学学院

    庞冀燕 ..........................................................................................................................................................................89

    3.66 可降解高分子神经导管——化学学院 全大萍 .........................................................................................90

    3.67 提高多重耐药菌胞内抗生素有效含量的新药物(PAPM-Q和PAPM-1)——生命科学学院 彭宣宪 ....90

    3.68 用于肿瘤早期诊断的双肿瘤靶向MRI对比剂——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帅心涛 .................................90

    3.69 植物分子系统发育与适应性进化的模式与机制——生命科学学院 施苏华 ........................................91

  • 98

    3.70 中药大品种的谱效学研究——生命科学学院 苏薇微 .............................................................................91

    3.71 O型口蹄疫VP1基因的多价混合DNA疫苗——生命科学学院 刘秋云 ...................................................91

    3.72 网域空间3D虚拟化关键技术在生物反馈干预高血压前期中的应用——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孙伟 ..92

    3.73 一种便携式膀胱尿量监测方法及装置——工学院 蒋庆 .........................................................................92

    3.74 一种多取代色原酮并吡咯环类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药学院 卜宪章 ................................92

    3.75 一种模拟人肺自主呼吸运动装置及控制方法——工学院 罗语溪 ........................................................93

    3.76 一种双层循环系统的灌注式生物反应器及其应用方法——工学院 罗语溪 ........................................93

    3.77 一类呋喃香豆素类化合物作为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的应用——药学院 徐峻 ....................93

    3.78 一种塔板型灌注式生物反应器的调节方法及其使用装置——工学院 罗语溪 ....................................94

    3.79 WZC系列高频治疗设备——中山眼科中心 王智崇 .................................................................................94

    3.80 一类β-苯丙氨酸衍生物类醛糖还原酶抑制剂及其应用——药学院 徐峻 ..........................................95

    3.81 神桥升级改造与系列产品开发——附属第一医院 刘小林 .....................................................................95

    3.82 一种分子体积计算方法及两分子的形状比较方法——药学院 徐峻 ........................................................96

    3.83 一种用于修复脊髓损伤的缓释NT-3明胶海绵圆柱体支架的构建——中山医学院 曾园山 ...............96

    3.84 组织工程化人工角膜——中山眼科中心 王智崇 .....................................................................................96

    3.85 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多芳乙烯取代β-二酮类化合物——药学院 卜宪章 ..............................................97

    3.86 苯骈α-吡喃酮类化合物作为抗γ型人类疱疹病毒药物的应用——药学院 徐峻 ..............................97

    3.87 一种简便高效的从虎杖中分离纯化白藜芦醇的新方法——药学院 王军 ............................................97

    3.88 一种用于修复脊髓损伤的人工神经网络样导管的构建——中山医学院 曾园山 ................................98

    3.89 一种取代吡咯色原酮类化合物在制备治疗5型磷酸二酯酶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药学院

    卜宪章 ..........................................................................................................................................................................98

    3.90 突变型人纤溶酶原Kringle 5重组蛋白--治疗新生血管疾病的一种候选药物——中山医学院 高国全 ..98

    3.91 芳基取代查尔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药学院 卜宪章 ....................................................99

    3.92 常见肿瘤免疫负调控分子新药研发——中山医学院 陈列平 .................................................................99

    3.93 Cl-通道对脑血管重构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中山医学院 关永源 ...................................................99

    3.94 溃疡性结肠炎系列研究——孙逸仙纪念医院 钟英强 ...........................................................................100

    3.95 SJ16蛋白在制备免疫抑制药物中的应用——中山医学院 吴忠道 ......................................................100

    3.96 神经肌肉电刺激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运动功能的临床及应用基础系列研究——孙逸仙纪念医院

    燕铁斌 ........................................................................................................................................................................100

    3.97 胃肠肛门盆底疾病影像云平台——附属第六医院 周智洋 ...................................................................101

    3.98 SJ16重组蛋白及其在制备血吸虫病疫苗、诊断试剂、治疗药物中的应用——中山医学院 吴忠道 ..101

    3.99 骨髓MR成像在血液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孙逸仙纪念医院 沈君 .................................................102

    3.100 干细胞MRI可视化在干细胞治疗中应用基础研究——孙逸仙纪念医院 沈君 .................................102

    3.101 MRI在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及组织工程学治疗监测中的应用研究——孙逸仙纪念医院 沈君 .....103

    3.102 宫颈机能不全诊疗技术——孙逸仙纪念医院 张建平 .........................................................................103

    3.103 一种具有抗菌活性的3-硝基-2H-色烯类化合物及制备方法和用途——药学院 鄢明 ...............103

    3.104 PI3K激酶抑制剂,包含其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应用——药学院 鲁桂 ................................................104

    3.105 具有Aurora激酶抑制活性的嘧啶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药学院 鲁桂 .........................104

    3.106 一种具有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活性的环己烯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应用——药学院 鲁桂 ..104

    3.107 一种通用外科手术立体显微摄像演示装置——附属第六医院 张湘民 ............................................105

    3.108 一种醋酸阿比特龙的制备方法——药学院 鲁桂 .................................................................................105

    3.109 抗流感药物达菲新合成路线的开发——药学院 鲁桂 .........................................................................106

    3.110 手性磺胺类有机小分子催化剂及其应用——药学院 鄢明 .................................................................106

    3.111 羟基/氨基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药学院 卜宪章 .......................................106

    3.112 同种异体正常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孙逸仙纪念医院 沈慧勇 ...107

    3.113 具有微纳梯度结构的可吸收纤维防粘连膜——化学学院 全大萍 ....................................................108

    3.114 智能负压引流治疗仪及其配套耗材——化学学院 全大萍 .................................................................108

    3.115 应用海洋塔胞藻表达新型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制备生物贴膜的开发和产业化——生命科学学院 张擎 ..109

    3.116 新型MD菌群多效营养和生态激活剂——生命科学学院 张擎 ...........................................................109

    3.117 一种手术刀柄——附属第一医院 区景松 .............................................................................................110

    3.118 造口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及其延续护理干预的系列研究——护理学院 张俊娥 ................................110

    3.119 癌症患者症状困扰、生存质量与心理社会因素的系列研究 ——护理学院 张美芬 .......................110

    3.120 OX26/CTX-PL/pC27 复合物及其在治疗神经胶质瘤中的应用——孙逸仙纪念医院 彭英 .............111

    3.121 移植术后肺部白假丝酵母菌感染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附属第一医院 何晓顺 .......................111

    3.122 多器官获取用——十二指肠灌洗管——附属第一医院 何晓顺 ........................................................111

    3.123 多器官移植用——胃十二指肠空肠引流管——附属第一医院 何晓顺 ............................................112

    3.124 器官获取用——胆道灌注管——附属第一医院 何晓顺 ....................................................................112

    3.125 肝灌注支撑设备及箱体——附属第一医院 何晓顺 ............................................................................112

    3.126 咽炎方——附属第一医院 陈孝 .............................................................................................................112

    3.127 天然产物氧化白藜芦醇的制备及在美容产品中的应用——药学院 邹永 ........................................113

    3.128 Nodal 蛋白检测试剂盒简介(肿瘤筛查)——药学院 杜军 ..............................................................113

    3.129 多孔组织工程材料灌注装置——附属第一医院 朱庆棠 .....................................................................113

    3.130 猪源性脱细胞周围神经基质凝胶(周围神经保护胶)——附属第一医院 朱庆棠 ........................114

    3.131 周围神经保护膜——附属第一医院 朱庆棠 .........................................................................................114

    3.132 组织蛋白酶cathepsins家族在皮肤光老化新的酶学机制中作用的相关性研究——附属第三医院 赖维 .114

    3.133 新型三维椎间孔镜——附属第三医院 戎利民 .....................................................................................115

    3.134 新型三维椎间盘镜——附属第三医院 戎利民 .....................................................................................115

    3.135 勃起功能障碍的序贯诊断及阴茎背深静脉包埋术的临床应用 ——附属第三医院 张滨 ...............115

    3.136 负载蛋白、多肽类药物微球立体形态及分布的测定方法——附属第三医院 张永明 ....................115

    3.137 超声造影新技术成果转化——附属第三医院 郑荣琴 .........................................................................116

    3.138 综合措施提高肝癌肝移植疗效的系列研究——附属第三医院 陈规划 ............................................116

    3.139 肝病随访系统——附属第三医院 高志良 .............................................................................................117

  • 1110

    3.140 一种与胰腺癌相关的肿瘤标记物及其应用——附属第三医院 江洁 ................................................118

    3.141 一种避光注射器——附属第三医院 温红梅 .........................................................................................118

    3.142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附属第三医院 翁建平 ..................................118

    3.143 一种新型鼻出血止血夹及家庭自助盒——附属第三医院 杨钦泰 ...................................................119

    3.144 靶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CCL18及其受体PITPNM3治疗性小分子化合物和单克隆抗体的转化应用研

    究——孙逸仙纪念医院 宋尔卫 ..............................................................................................................................120

    3.145 3D打印可生物降解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的应用研究——附属第一医院 殷胜利 .......................121

    第四部分 海洋领域技术成果 ....................................................................123

    4.1 长珠杂交鳜新品种成果转化与推广——生命科学学院 李桂峰.............................................................124

    4.2 新型高效波浪能发电装置的研发与应用——生命科学学院 黎祖福 ....................................................124

    4.3 海洋模式生物文昌鱼的关键研究材料和技术——生命科学学院 张雁等 ............................................124

    4.4 鱼类虹彩病毒疫苗——生命科学学院 何建国 .........................................................................................125

    4.5 海水养殖鱼类免疫增强剂PLW——生命科学学院 李惠 .........................................................................125

    4.6 凡纳滨对虾“中兴1号”——生命科学学院 何建国 ...............................................................................125

    4.7 深水网箱健康养殖技术集成示范——生命科学学院 黎祖福 .................................................................126

    4.8 石斑鱼生殖生长调控、苗种规模化繁育和养殖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和应用——生命科学学院 林浩然 126

    4.9 新型安全渔药研制——生命科学学院 李安兴 .........................................................................................127

    4.10 毕赤酵母重组表达斜带石斑鱼Chtinase、FSH作为新型鱼类饲料添加剂与催产剂——生命科学学院

    李文笙 ........................................................................................................................................................................128

    4.11 海水养殖鱼类刺激隐核虫病防治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生命科学学院 李安兴 ......................128

    4.12 利用抗氧化脱腥专利技术开发海洋高档保健酒及保健食品——生命科学学院 许东晖 ..................128

    4.13 医药用海洋卫生物来源L-蛋氨酸裂解酶生产工程菌株——生命科学学院 陆勇军 ......................129

    4.14 一种新型对虾养殖系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国惠 ...................................................................129

    4.15 海水淡化制酸碱工艺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刘广立 .......................................................................129

    4.16 滩涂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系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李适宇 ....................................................129

    4.17 一种改进的海洋泥样微生物总DNA提取方法——生命科学学院 陆勇军 ..........................................130

    4.18 南海红树林微生物中新的活性代谢产物——化学学院 佘志刚...........................................................130

    第五部分 现代农业领域技术成果 .............................................................131

    5.1 畜禽粪便生产蝇蛆蛋白关键技术研究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生命科学学院 李广宏 ...............132

    5.2 国家和区域性种猪遗传评估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生命科学学院 陈瑶生 ............................132

    5.3 鱼类性别分化的人工诱导技术——生命科学学院 张为民 .....................................................................132

    5.4 罗非鱼良种选育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生命科学学院 林浩然.............................................................133

    5.5 安全环保组合式家庭菜园——生命科学学院 杨中艺 .............................................................................133

    5.6 内蒙荒漠特色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扶贫开发——生命科学学院 刘昕 ....................................................134

    5.7 青藏高原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生命科学学院 刘昕 ........................................................134

    5.8 中国大鲵子三代全人工繁殖和苗种规模化培育技术研究及健康养殖示范——生命科学学院 林浩然 .135

    5.9 控糖保健食品与药品新资源开发——生命科学学院 刘昕 .....................................................................135

    5.10 特种养殖鳄鱼抗菌肽的分离鉴定与应用开发——生命科学学院 李安兴 ..........................................136

    5.11 紫花山莴苣特色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生命科学学院 刘昕 ..............................................136

    5.12 发菜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生命科学学院 刘昕 ...............................................................137

    5.13 爬行类动物源性免疫活性因子的分选和功能研究——生命科学学院 李安兴 ..................................137

    5.14 一种虫草素的提取方法——生命科学学院 叶克难 ...............................................................................137

    5.15 鱼类生长的内分泌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生命科学学院 林浩然 ..................................................138

    5.16 一种复合免疫强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王国惠 ..................................138

    5.17 一种改良斑鳜生长性状的杂交育种方法——生命科学学院 李桂峰 ..................................................138

    第六部分 资源环境、节能领域技术成果 ..................................................139

    6.1 城市公共交通可达性对小汽车拥有及使用决策的影响研究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曹小曙 .......140

    6.2 村镇建设用地再开发规划编制技术研究——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曹小曙 ........................................140

    6.3 废旧电路板贵金属生物浸出反应器研发及成果转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阮菊俊 ....................141

    6.4 农林废弃物高效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及示范——化学学院 纪红兵 ....................................................141

    6.5 工业源有机废气治理——化学学院 纪红兵 .............................................................................................141

    6.6 新型空气净化器开发及产业化——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海保 ........................................................141

    6.7 典型高氨氮废水SNAD脱氮新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孟凡刚 ..................................................142

    6.8 具有污泥源减量特性的MOSA污水处理新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孙连鹏 ..............................142

    6.9 城市复合空气污染治理关键技术和设备——环境学院 黄海保.............................................................143

    6.10 废线路板贵金属生物浸出关键技术及装备产业化——环境学院 阮菊菌 ..........................................143

    6.11 具有污泥源减量特性的污水处理新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孙连鹏 ......................................144

    6.12 科研废水处理系统——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王崇晓 ...........................................................................144

    6.13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成套技术与示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仇荣亮 ..............................144

    6.14 一种用于净化河水的自由摆动悬浮装置——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雷恒毅 .....................................145

    6.15 城市工业场地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化学修复技术与示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仇荣亮 .............145

    6.16 区域空气质量集成展示与实况发布技术研究及应用——先进技术研究院 徐伟嘉 ..........................146

    6.17 南方感潮河网区水流水质耦合模型——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陈晓宏 ..............................................147

    6.18 利用大头金蝇生物转化餐厨垃圾的研究——生命科学学院 张古忍 ..................................................147

    6.19 具有污泥源头减量特性的MOSA新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孙连鹏 ........................................148

    6.20 化工园区产业链布局规划与招商引资解决方案——化学学院 纪红兵 刘利民 .................................148

  • 1312

    6.21 化工园区有机废气VOCs整体治理解决方案——化学学院 纪红兵 刘利民 ........................................149

    6.22 建筑物内去除VOCs等有害气体的新技术及设备——化学学院 纪红兵 芮泽宝 ................................149

    6.23 一种用于处理有机废水的催化电解耦合反应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雷恒毅 .........................150

    6.24 微粒找矿技术——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曹建劲 ...................................................................................150

    6.25 无辅料生活污泥自动控制堆肥成套技术与设备——环境学院 张淑娟 ..............................................150

    6.26 高效纳米金属催化剂控制合成高效合成生物质基液体燃料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严凯 ........151

    6.27 机房精确制冷与节能技术——工学院 李廷勋 .......................................................................................151

    6.28 产业用地后评估的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曹小曙 ......................................152

    6.29 基于强化传质的生物脱氮新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孟凡刚 .................................................152

    6.30 汽车燃料结构变化对大气灰霾的影响的评价技术——大气科学学院 王雪梅 ..................................152

    6.31 南方湿润地区高强度用水下的水资源优化配置系统——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陈晓宏 ..................153

    6.32 一种自动提取水体污染信息的方法——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邓孺孺 ..................................................153

    6.33 智能型大流量空气颗粒物采样器——海洋科学学院 邹世春 ...............................................................153

    6.34 全自动固相微萃取仪——海洋科学学院 邹世春 ...................................................................................154

    6.35 污染气象探测技术及其在空气质量研究中的应用——大气科学学院 范绍佳 ..................................154

    6.36 基于GIS 的水质环保信息系统——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潘茂林 ...................................................154

    6.37 二氧化碳基全降解塑料的催化合成、应用开发及产业化技术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孟跃中 ..155

    6.38 基于地气耦合的大气污染信息提取方法——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邓孺孺 ......................................155

    6.39 东江流域水质遥感监测系统技术——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邓孺孺 ..................................................156

    6.40 南方湿润区变化环境下水量水质双控制的水资源分配研究 ——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陈晓宏 .....156

    6.41 道路交通排放源解析技术研究及在汽车尾气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工学院 刘永红 ......................157

    6.42 一种利用双极膜电渗析装置电解盐产酸产碱提高污泥可消化性的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汪善全 ........................................................................................................................................................................157

    6.43 绿色原位合成铁基材料处理印染废水及电镀废水——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汪善全 .....................157

    6.44 一种热敏型海水温度观测系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吴群河 .....................................................158

    6.45 臭氧常温高效分解新材料及装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海保 .................................................158

    6.46 室内空气净化新材料--甲醛常温高效净化新材料——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海保 .....................159

    6.47 室内复合空气污染物净化新技术及装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海保 .....................................159

    6.48 低浓度工业有机废气及恶臭治理新技术及装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黄海保 .........................159

    6.49 离子型稀土矿废弃地低成本治理技术示范——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汤叶涛 .................................160

    6.50 重金属污染农田安全利用联合修复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仇荣亮 .....................................160

    6.51 土壤淋洗技术和成套设备——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章卫华 ..............................................................161

    第七部分 光机电一体化及先进制造领域技术成果 ....................................163

    7.1 便携式智能光谱仪——物理学院 余向阳 .................................................................................................164

    7.2 一种微型光谱仪的光谱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物理学院 余向阳 ....................................................164

    7.3 面元计算全息图编码软件——物理学院 董建文 .....................................................................................164

    7.4 GPU蒙特卡罗光子电子模拟软件——物理学院 刘小伟 .........................................................................165

    7.5 核辐射环境下多信息融合重载特种无人运输车研制——智能工程学院 熊会元 ................................165

    7.6 序列波形显示技术的实现及应用——物理学院 蔡志岗 .........................................................................165

    7.7 多频率原子力显微镜技术的应用与产品转化——物理学院 丁喜冬 ....................................................165

    7.8 高功率高重频亚纳秒工业激光器的研发——物理学院 焦中兴.............................................................166

    7.9 基于紫外透明导电薄膜技术的发光二极管及其紫外固化光源装置——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陈梓敏 .166

    7.10 碳纳米管冷阴极电子源——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张宇 .......................................................................166

    7.11 基于智能终端的高精度可见光定位系统——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江明 ..........................................166

    7.12 有机玻璃本体聚合自动化设备——物理学院 唐健 ...............................................................................167

    7.13 高精度自动化节能光电晶体提拉炉——物理学院 王彪 .......................................................................168

    7.14 高品质光伏逆变器关键技术——物理学院 付青 ...................................................................................168

    7.15 纯电动场地中巴——工学院 宗志坚 .......................................................................................................169

    7.16 轻量化纯电动公交中巴——工学院 宗志坚 ...........................................................................................169

    7.17 1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物理学院 沈辉 王飞 ..................................................................................169

    7.18 多功能太阳电池栅线接触电阻测试仪——物理学院 沈辉 林杨欢 .....................................................170

    7.19 基坑支护方法——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汤连生 ...................................................................................170

    7.20 晶体硅太阳电池修复技术——物理学院 沈辉 王学孟 ..........................................................................170

    7.21 无排水砂垫层真空预压法——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汤连生 ...............................................................171

    7.22 风电场宏观选址系统——工学院 邓院昌 ...............................................................................................172

    7.23 一种便携式太阳能USB手机充电器——物理学院 沈辉 孙韵林 .........................................................172

    7.24 一种太阳能无线视频监控系统——物理学院 沈辉 孙韵林 ..................................................................172

    7.25 高性价比晶体硅太阳电池关键技术研究 ——物理学院 梁宗存...........................................................173

    7.26 一种用于并网与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切换的控制器——物理学院 沈辉 孙韵林 .................................173

    7.27 一种无密封快速真空预压强夯法——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汤连生 ..................................................174

    7.28 有机玻璃聚合自动化设备——物理学院 唐健 .......................................................................................174

    7.29 双拱自稳支撑——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汤连生 ...................................................................................175

    7.30 在大面积超软土场地上施工作业的方法及所用的钢架系统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汤连生 .....175

    7.31 勾拌法软基处理施工工艺——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汤连生 ...............................................................176

    7.32 管路布局智能评价与诊断系统——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万海 ......................................................176

    7.33 一种轻型齿轮式排水板快速插板机——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汤连生 ................................................176

    7.34 一种用于桥梁安全检查的移动荷载定位方法——数学学院 毕宁 .....................................................177

  • 1

    第一部分 电子与信息领域技术成果

    14

    7.35 环路热管及均温板高效散热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吕树申 ..................................................177

    7.36 超声-微波协同萃取仪——海洋科学学院 邹世春 .................................................................................177

    7.37 重大工程安全保障技术——土木工程学院 周翠英 ...............................................................................178

    7.38 基于熔融盐材料的高温吸附-传热-蓄热-蒸汽发生系统——工学院 丁静 ........................................178

    第八部分 其他社会服务 ...........................................................................179

    8.1 城乡区域规划、旅游规划与水资源规划简介 ..........................................................................................180

    8.2 环境影响评价与规划简介 ..........................................................................................................................180

    8.3 测试中心简介 ...............................................................................................................................................181

    8.4 中山大学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简介 ......................................................................................................182

    第九部分 理工医领域授权发明专利清单 ..................................................185

    第一部分 电子与信息领域技术成果

  • 32

    第一部分 电子与信息领域技术成果

    1.1 屏内光学指纹识别专利技术——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王凯

    指纹识别技术已经成为了生物识别市场上最热门的一种技术,特别是在智能手机领域的应用。然而,

    目前的指纹识别方案大都基于分立器件,便捷性和安全性都存在不足。本项目将感光器件与手机屏幕内已

    有的显示区驱动面板集成在一起实现屏内光学指纹识别。该技术不仅可以实现了显示屏内大面积指纹图像

    采集,还能实时地进行多手指指纹和掌纹识别,大大地提高了安全性和节约了成本。目前获得专利授权两

    项,申请四项,其中国际专利一项。

    1.2 数字声像资料鉴别分析系统——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卢伟

    大数据数字视像取证系统云平台主要应用于大数据背景下海量复杂的数字视像资料真实性、原始性的

    鉴别,该系统包含数字图像、数字视频真实性检验子系统,并把系统整合到云平台上,系统功能获得了司

    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的高度认可,并在公检法系统和民用保险业等领域进行全面推广和应用。

    系统主要从数字视像资料的文件头分析、成像和录制设备分析、篡改过程分析和篡改结果分析等角度

    对数字视像资料的真实性进行全面的审查和鉴别。系统采用的创新检验技术和检验角度均是多年的研究成

    果积淀,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并且具有完全自主的知识产权。已研发的系统对由目前常见篡改形式合成

    的数字视像真实性的鉴别已经达到较高的准确率,目前主要服务于公检法司等系统的法制建设应用。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字视像的篡改类型更加复杂隐蔽以及海量的数字视像资料需要进行

    准确有效地鉴别。除了公检法司等法制建设应用之外,事业机关和普通大众对鉴别数字视像资料的真实性

    应用需求亦是非常强烈。相关技术和应用平台在国内外均属领先水平。并已经申请专利20多项,软件著作

    权2项。

    1.3 射频传感网实现睡眠呼吸监测的技术与系统研究——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王国利

    睡眠呼吸监测是一个不断创新与发展的

    技术领域,其中呼吸信号的检测方法是最为

    核心的技术要素。王国利老师发现了这一问

    题后,承担起了本课题组(中山大学数据科

    学与计算机学院射频传感网实现睡眠呼吸监

    测的技术与系统研究课题组)的组织、建设

    和研发工作。贝叶斯压缩传感实现呼吸信号

    重构等核心关键已申请技术发明专利 4 件,

    其中获得授权 3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 5 篇,包括国际核心学术期刊论文 2 篇。该项目已经成功结题,并

    且已在相关部门备案登记,并的到一定的认可。主要用于电子信息领域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业。同时也可应用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领域。

    1.4 实现机器人环境探索的压缩射频层析成像关键技术——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王国利

    研究射频层析成像实现机器人环境探索的压缩传感关键技术,探究填补遮挡产生覆盖盲区的机器人环

    境探索新模式。特别地,研究压缩射频层析成像增广模型及其统计稀疏学习方法,形成射频接收信号强度

    阴影衰落抗多径效应的在线标定机制;探究压缩射频层析成像信息优化驱动的适应设计策略,形成射频链

    路部署的优化机制;探索压缩射频层析成像多重任务联合的实现技术,形成时空相关透视成像过程的协作

    机制。如何适时、适地、适量地获取环境透视成像所需的射频接收信号强度阴影衰落信息,是本项目研究

    的核心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射频接收信号强度阴影衰落的在线学习标定、适应优化测量和时空

    相关协作等机制,避免和限制无效冗余射频链路的产生,这也是项目研究内容和方法创新的重要标志。项

    目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8篇,包括SCI收录论文8篇、EI收录论文10篇;申请技术发明专利4件,获得技术发

    明专利授权1件。项目已达到合同任务书约定的成果指标。主要用于电子信息领域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

    息技术服务业。同时也可应用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领域。

    1.5 一种智能货架系统的实现方法——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吴贺俊

    该成果属于物联网领域,通过智能识别商品的品类,能实现商品的自动出入库管理,商品定位,商品

    保管时间记录,过期提前预警等,技术可以推广到商品仓库管理,家庭物品管理检索等。该成果已经获得

    2017年发明专利授权。

  • 54

    第一部分 电子与信息领域技术成果

    1.6 基于InTrader的期货量化策略研发——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郑子彬

    本项目基于期货量化策略的研究工作,使用机器学

    习等方法构建相应的策略。该项目底层实现上使用自主

    研发的InTrader框架,可进行回测以及实盘交易,上层则

    进行各种各样量化策略的研发工作。

    1.7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广告点击率预估模型——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郑子彬

    在“实时竞价”的网络广告环境中,广告点击率

    (CTR)预估是指在广告位需求方平台(DSP)对用户

    单次浏览产生的广告位流量投放指定广告产生点击事件

    的概率进行估计,高精度的点击率预估能够有效地提高

    广告收益。

    本平台通过使用特征变换、特征组合、特征筛选等

    多种特征工程技术构建特征预处理模块,有效完成了特

    征的获取、量化及精炼,深度结合了用户、产品、及媒

    体画像等多种角度的特征。通过集成学习的方法,对不同视角下的多个模型进行整合,构建了精确的点击

    率预估服务接口,成功实现在万亿级以上的流量中精确量化流量价值。整套解决方案的部署与实施,为

    DSP端把握媒体及用户兴趣实时热点、及时调整竞价策略、最大化广告收益、控制风险以及应急止损等方

    面提供了高效、准确、有力的支撑。

    1.8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期货量化信息服务平台——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郑子彬

    在金融科技中,量化投资是

    指利用信息数量化及计算机程序

    化的交易方式。为了获取稳定的

    收益,量化投资需要依赖于有效

    的策略以及高质量的信息。

    通过搭建期货量化信息服务平台,利用期货市场新闻等相关数据,使用文本关键词提取、数据统计分

    析、以及网页爬虫等技术,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并提炼有价值的信息,提供了期货商品热度分析、期货新闻关

    键词热度分析、期货与热点关联分析,期货百度指数趋势分析等功能,为期货量化投资者及企业提供高效质

    优的信息服务,帮助投资者在期货市场中快速掌握市场行情、热点趋势,实现更准确高效的投资决策。

    1.9 基于多视角学习技术的社区检测方法——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郑子彬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社交网络已经深度渗

    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挖掘社交网络中用户所

    属的社交圈子对于精准地向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具

    有较大价值。

    本项目与微信开展合作,提出了基于多视角学

    习技术的大规模社交网络中用户社交圈子检测算

    法。该算法同时考虑用户的好友关系、行为动态、

    基本属性以及关注公众号等多个视角信息,对用户

    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画像,使得检测到的社区结构更加符合真实情况,为精准地向用户投递广告以及提供个

    性化服务提供支持。

    1.10 基于高性能计算集群机器学习的交通大数据分析系统——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郑子彬

    大数据分析平台在整个交通运输行业具有广阔

    的发展空间。而现有的交通数据平台,大部分只实

    现了数据的可视化,功能上,未能实现对数据的精

    准预测,未能挖掘出事故数据与流量数据、天气数

    据背后的关联性;性能上,则存在计算缓慢、可扩

    展性差的问题。技术特点:本平台实现交通数据的

    可视化、预测、关联性分析,以高性能计算、机器

    学习算法高效辅助决策。基于品高云的高性能计算

    平台,运用Hadoop分布式计算集群实现数据的高速

    处理,运用Matlab高性能计算集群实现分布式RF模

    型进行流量、事故数据的预测及关联性分析,通过

    ajax技术实现平台对跨域集群的快速访问和良好扩

    展性。

  • 76

    第一部分 电子与信息领域技术成果

    1.11 基于机器学习的报刊推荐系统——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郑子彬

    在传统的邮政报刊订阅流程中,邮政公司为客

    户提供包括上万种报刊的介绍目录,让用户通过查

    阅报刊目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报刊进行订阅。由于

    报刊数量过于庞大,存在信息过载的问题,不利于

    用户订阅报刊的体验效果。本平台基于用户报刊

    订阅历史数据及用户个人信息,结合矩阵分解,

    K-Means等机器学习技术,构建了用户报刊个性化

    推荐系统,在提升推荐准确性的同时较好地解决了

    冷启动问题。该推荐系统的线下平均精度均值达87%,并已经上线到公众号,为邮政报刊订阅用户提供个

    性化报刊推荐服务。

    1.12 基于机器学习的个人信用评估——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郑子彬

    在传统的邮政报刊订阅流程中,邮政公司为客

    户提供包括上万种报刊的介绍目录,让用户通过查

    阅报刊目录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报刊进行订阅。由于

    报刊数量过于庞大,存在信息过载的问题,不利于

    用户订阅报刊的体验效果。

    本平台基于用户报刊订阅历史数据及用户个人

    信息,结合矩阵分解,K-Means等机器学习技术,构建了用户报刊个性化推荐系统,在提升推荐准确性的

    同时较好地解决了冷启动问题。该推荐系统的线下平均精度均值达87%,并已经上线到公众号,为邮政报

    刊订阅用户提供个性化报刊推荐服务。

    1.13 基于集成学习的网络流量预测——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郑子彬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展,网络规模越来越大,新一代网络提出预先网络管理的概念。网络流量预测是其

    核心功能之一。网络流量数据通常伴随着周期性,趋势性和波动性。对网络流量的预测需要仔细分析并建

    模网络特性。流量预测系统主要功能是预测未来特定时间段流量。

    本平台设计一套集成学习系统用来精确预测未来时间段的流量,本系统使用随机森林,SVR,三指数

    平滑、GBDT,BPNN等传统算法和机器学习算法作为单模型,并通过集成学习的方式提高预测准确率。

    从实际业务数据测试来看,该系统可以在无需调节模型参数的情况下做出高效、准确的预测,平均误差

    RMSE低于10%,实现理想的效果。

    1.14 基于区块链的征信联盟平台——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郑子彬

    许多互联网金融公司,有着广泛的征信服务需求,“十三五”信息规划要求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构

    建大数据征信体系。在传统征信行业的数据共享中,存在着除了央行之外互相不信任、用户担心数据泄

    露、机构偷税漏税等问题。

    本平台通过构建征信机构间的联盟链解决了上述痛点,实现了三

    大功能:1. 黑名单的共享及仲裁:引入区块链智能合约的仲裁机制,

    比传统单点更可信、更高效共享。2. 信用分的同态加密隐私保护:基

    于同态加密技术,实现区块链数据的计算权和所有权分离。3. 交易数

    据的监管追溯:多channel保证数据的分离及保护。

    1.15 基于区块链数据挖掘的骗局预警模型——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郑子彬

    目前,有许多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骗局存在。为了给投资者在区块

    链技术投资时提供风险提示,inpluslab通过搜集各种骗局信息,利用

    区块链中记录的公开交易记录,使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了

    基于区块链的骗局预警模型。

    该模型从海量的区块链数据如交易数据、合约数据(包括合约源

    代码和字节码等)中分析其资金流动特性,归纳骗局的特殊交易模

    式,提取合约的逻辑结构,进行操作码的词云分析,实现了高准确度

    预警潜在骗局合约和地址的功能,从而可以帮助投资者了解潜在的投资风险,实现更稳妥的投资决策。

  • 98

    第一部分 电子与信息领域技术成果

    1.16 基于人工智能的股票BS买卖点——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郑子彬

    为了给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信息服务,BS

    买卖点是一种较好的解决方案,即什么时候买,什

    么时候卖。

    利用机器学习以及深度学习等方法实现了全市

    场股票的每天的买卖点计算,达到了较高的胜率,

    为金融投资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

    1.17 基于人工智能的金融信息服务平台——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郑子彬

    当前的金融投资市场已经慢慢地由信息不对称发展成了信息过载的状态,并且过载的这部分信息往往

    都是非结构化信息,金融研究员很难网罗纷繁复杂的信息,做出全方位的判断。

    开发了一个金融信息平台,可以自动化的从网上网罗大量的非结构化信息,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迅速

    获取相关的热点,为用户在短时间内生成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有效地提高了效率。

    为投资者或相关用户,收集网络大量热点信息,短时间内生成一份高质量的研究报告。

    1.18 基于深度学习的案卷罚金额度与条文预测——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郑子彬

    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司法大数据应用的广泛开展,业务人员希望通过机器阅读大量的案件

    事实,自动给出该案件中责任人所处罚金的范围,以提高办案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公民根据相关案情事

    实快速了解可能面临的处罚。

    本平台通过对案卷数据进行数据清洗,使用文本挖掘,数据统计分析,关联分析等技术,从大量的案

    卷信息中挖掘出对案卷罚所涉及金额度与条文有价值的信息,同时使用并改进最新的深度学习技术用于金

    额与条文的预测。

    1.19 基于深度学习的资金流量预测——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郑子彬

    随着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资金线上交易已经非常普遍,如何有效的对资金流量做

    出预测,不仅能够提前预防系统因交易流量过大而引起的网络阻塞,也能够很好地规划资金的分配以及投

    资的使用。资金流量数据通常伴随着周期性,趋势性和波动性,并且对于一些金融的指标非常敏感,比如

    常见的年化利率,利息等等因素。对于资金流量的预测需要分析各类因素以及以往流量的特点进行针对性

    的网络建模。

    本项目开发的流量预测系统,主要功能是预测未来某一天的资金流量,设计了一套深度学习系统用来

    精确预测未来某天的资金流量,本系统使用Embedding和深度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机器学习算法作为预测模

    型架构。从实际业务数据测试来看,该系统可以在无需调节模型参数的情况下做出高效、准确的预测,平

    均误差MAPE低于19%。

    1.20 基于图的反欺诈分析框架——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郑子彬

    随着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

    资金线上交易已经非常普遍,如何有效的对资金流

    量做出预测,不仅能够提前预防系统因交易流量过

    大而引起的网络阻塞,也能够很好地规划资金的分

    配以及投资的使用。资金流量数据通常伴随着周期

    性,趋势性和波动性,并且对于一些金融的指标非

    常敏感,比如常见的年化利率,利息等等因素。对

  • 1110

    第一部分 电子与信息领域技术成果

    于资金流量的预测需要分析各类因素以及以往流量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网络建模。

    本项目开发的流量预测系统,主要功能是预测未来某一天的资金流量,设计了一套深度学习系统用来

    精确预测未来某天的资金流量,本系统使用Embedding和深度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机器学习算法作为预测模

    型架构。从实际业务数据测试来看,该系统可以在无需调节模型参数的情况下做出高效、准确的预测,平

    均误差MAPE低于19%。

    1.21 区块链版权存证交易平台——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郑子彬

    艺术品的鉴别上一直是技术的难点,利用

    区块链技术,可以保障艺术品的唯一性。基于

    区块链的艺术品版权存证及交易平台,旨在利

    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艺术品的电子化存储、确

    权、分享、租赁、拍卖、出售等业务。由于区

    块链具有数据不可篡改的特性,用户将自己的

    电子化艺术品上传区块链系统,可以确保艺术

    品的唯一性和所有权。平台实现智能合约,并

    提供租赁、拍卖、出售等相关智能合约,并通过加密存储等,实现链上代码对艺术品所有权、使用权的管

    理。用户可以方便的通过预设的条件实现自有数字化艺术品的租赁、拍卖和出售业务。

    1.22 区块链实时分阶段性能监测平台——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郑子彬

    区块链是学术界、产业界近年来关注的热

    点,区块链智能合约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

    改、可追溯的特点,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

    用前景,但是性能较低成为制约其应用的一大

    因素。不同的区块链及智能合约缺乏一个适用

    于多种平台、实时性强的性能监测标准和监测

    平台。

    本项目通过创新数据获取方法、创新区块

    链性能分阶段评估指标,建立了耦合度较低的

    后端数据获取、云端数据处理、前端数据可视

    化的性能评估平台原型,并在实验中检验了方

    法及原型的有效性。

    1.23 容器化微服务平台构建与智能运维——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郑子彬

    软件系统正快速从单体紧耦

    合架构向微服务架构演进。微服

    务 架 构 具 有 扩 展 能 力 强 、 开 发

    周期短、交付速度快等优点,逐

    渐 成 为 构 建 软 件 系 统 的 主 流 架

    构。提供上层的AI应用、大数据

    分析、区块链应用等支撑十分紧

    要。同时为了保障微服务环境的

    稳定高可靠运行却面临多重挑战

    如复杂的依赖关系、连续的交付

    和更新、海量的监控数据等。传

    统的保障手段已经无法适应新环境,体现为性能开销过大、不能自适应服务更新、根因定位粒度较粗等。

    本项目基于Kubernetes构建容器化微服务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的方法,对容器化微服务平

    台实施智能化运维,将系统的平均恢复时间从小时级别缩短到分钟级别,并智能化推荐恢复决策。

    为分布式应用提供平台支撑,提供上层的AI应用、大数据分析、区块链应用等支持,并保障分布式应

    用的稳定运行,处理复杂的依赖关系,对连续的交付和海量数据进行监控。

    目前平台共管理物理机60台,其上可部署多达500个容器,后续将会加入7台包含高端GPU的高性能服

    务器用于支撑AI应用。为了方便终端用户利用该平台,其上还部署了多种运行时环境如Hadoop以及公共服

    务如Elasticsearch数据库等。平台还将进一步开放接口,部署更多的领域应用。

    1.24 光流传感阵列实现的光斑追踪智能平板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郭雪梅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平板电脑已经得到了普及,但是平板电脑的性能尤其是触摸屏幕的性能仍待改

    进。新装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光点追踪智能板,主要的技术指标包括可以通过特殊光幕实现对激光和

    普通光线分离,并形成激光散斑;支持用激光笔远距离大范围交互书写;可调节智能板感知分辨率,达到

    传统鼠标控制精度。主要应用领域是电子信息领域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时也可应用与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领域。

  • 1312

    第一部分 电子与信息领域技术成果

    1.25 基于视觉slam的自主泊车系统——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陈龙

    本项目研发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定位与建图的自主泊车系统,通过双目摄像头获取周围环境的图

    像数据,融合IMU的姿态信息,实现车辆的实时定位与建图,同时检测合适的停车位。根据停车位坐标进

    行路径规划,得到最优泊车轨迹,控制车辆实现自主泊车。本项目的自动泊车系统包括三个模块,分别是

    数据采集模块、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SLAM模块和路径规划模块,各个模块之间耦合度低,软件接口的兼

    容性强,可以分开独立正常工作。

    1.26 电子信息取证与隐私保护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研发——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康显桂

    针对人工智能包括深度学习环境下的多媒体信息安全问题,研究基于生成对抗网络(GAN)音频、图像/

    视频电子信息取证及其攻击,隐秘通信与检测的博弈,提出稳健的多媒体信息取证与反取证方法、信息隐

    藏及其博弈模型,解决目前困扰多媒体信息取证和隐私保护的难题,成果将应用于网络媒体敏感隐私信息

    保护、过滤和管控,多媒体信息认证、防篡改,并将首先示范应用于广东华医大司法鉴定中心的电子取证

    系统中。通过项目的实施,攻克科研成果产业化中存在的关键和核心难题,形成新技术等成果,实现促进

    科研成果的产业化,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实现专利的高价值转让或实施许可、以技术作价入股的方式共

    建企业等。

    1.27 基于内容的视频智能提取与聚合技术研究及应用——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 周凡

    短视频适合移动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以及高频推送等特点受到各大平台、粉丝和资本的青睐。如何提

    取和识别完整有效的信息、基于视频内容进行智能拆分,建立关系和内容的智能聚合,成为影响视频查找使

    用效率的重要问题。本项目从新闻视频的特点入手,从多个通道进行信息提取和信息融合,研究独立新闻内

    容的特征模型及智能分块的软件产品。在新闻视频的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