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SuperBookCity · 11 闆,年紀大約三四十歲,僅此而已。 大概窺不見廬山真面,所以益添金庸的神秘感,我們常想找 機會見一見金庸,可惜總無機會。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SuperBookCity · 11 闆,年紀大約三四十歲,僅此而已。 大概窺不見廬山真面,所以益添金庸的神秘感,我們常想找 機會見一見金庸,可惜總無機會。

香港三大才子

Page 2: SuperBookCity · 11 闆,年紀大約三四十歲,僅此而已。 大概窺不見廬山真面,所以益添金庸的神秘感,我們常想找 機會見一見金庸,可惜總無機會。

目錄

金庸篇 …………………………………………………………… 1

第一章  金庸這個人! ……………………………………… 7

初會金庸 ………………………………………………… 8

再會金庸 ……………………………………………… 15

禮尚往來 ……………………………………………… 23

短暫的愛情 …………………………………………… 26

幾件有趣事 …………………………………………… 28

嗜好及其他 …………………………………………… 36

第二章 《明報》的成長 ………………………………… 42

軟性小報 ……………………………………………… 43

遇到逃亡潮 …………………………………………… 46

搬遷新址 ……………………………………………… 48

大風暴 ………………………………………………… 52

四両撥千斤 …………………………………………… 58

Page 3: SuperBookCity · 11 闆,年紀大約三四十歲,僅此而已。 大概窺不見廬山真面,所以益添金庸的神秘感,我們常想找 機會見一見金庸,可惜總無機會。

第三章 《明報周刊》及其他 …………………………… 61

無心插柳 ……………………………………………… 62

栽花不發 ……………………………………………… 68

林山木離職 …………………………………………… 70

胡菊人與《明月》 ……………………………………… 75

金庸軼事 ……………………………………………… 79

倪匡篇 ………………………………………………………… 87

第一章  從「小搗蛋」到「大搗蛋」  …………………… 95

「倪匡」來歷 …………………………………………… 95

從小說到電影 ………………………………………… 100

先錢後稿 ……………………………………………… 104

性情中人 ……………………………………………… 109

第二章  小說奇才 ………………………………………… 113

不想走金庸的路 ……………………………………… 116

奇情小說 ……………………………………………… 118

官能小說 ……………………………………………… 122

為什麼要寫「亞洲之鷹」? ………………………… 126

生財之道 ……………………………………………… 129

第三章  倪匡與科幻小說 ………………………………… 131

女粉絲 ………………………………………………… 133

創作的意圖 …………………………………………… 137

三種科幻小說 ………………………………………… 141

寫作的靈感 …………………………………………… 146

Page 4: SuperBookCity · 11 闆,年紀大約三四十歲,僅此而已。 大概窺不見廬山真面,所以益添金庸的神秘感,我們常想找 機會見一見金庸,可惜總無機會。

第四章  倪匡與電影界及其他 …………………………… 149

不寄的信 ……………………………………………… 154

進軍電影界 …………………………………………… 157

倪匡軼事 ……………………………………………… 168

蔡瀾篇 ………………………………………………………… 175

第一章  電影節裡的俊男  ……………………………… 179

第二章  促狹專家 ………………………………………… 185

Page 5: SuperBookCity · 11 闆,年紀大約三四十歲,僅此而已。 大概窺不見廬山真面,所以益添金庸的神秘感,我們常想找 機會見一見金庸,可惜總無機會。

金庸篇

Page 6: SuperBookCity · 11 闆,年紀大約三四十歲,僅此而已。 大概窺不見廬山真面,所以益添金庸的神秘感,我們常想找 機會見一見金庸,可惜總無機會。

年輕時的金庸。

Page 7: SuperBookCity · 11 闆,年紀大約三四十歲,僅此而已。 大概窺不見廬山真面,所以益添金庸的神秘感,我們常想找 機會見一見金庸,可惜總無機會。

金庸和倪匡,幾十年老友。

Page 8: SuperBookCity · 11 闆,年紀大約三四十歲,僅此而已。 大概窺不見廬山真面,所以益添金庸的神秘感,我們常想找 機會見一見金庸,可惜總無機會。

謙虛隨和的金庸。

Page 9: SuperBookCity · 11 闆,年紀大約三四十歲,僅此而已。 大概窺不見廬山真面,所以益添金庸的神秘感,我們常想找 機會見一見金庸,可惜總無機會。

金庸給作者的親筆信。

Page 10: SuperBookCity · 11 闆,年紀大約三四十歲,僅此而已。 大概窺不見廬山真面,所以益添金庸的神秘感,我們常想找 機會見一見金庸,可惜總無機會。

7

第一章  金庸這個人!

「古今中外,空前絕後」,這是倪匡對金庸小說的評語,看

似誇張,卻是實情。

看金庸小說,是人生的最大享受,誰迷上金庸的小說,注定

要迷上一輩子,難有倖免。

金庸寫小說,寫得好,寫得出神入化,可他又是一個怎樣的

人呢?不揣翦陋,姑且來寫他一寫!

老實講,寫金庸是並不容易的。

至少,比寫倪匡難得多。我跟倪匡認識超過三十年,平日見

面的機會也多,再加上倪匡不拘小節,年長過我,卻沒有長輩架

子,因此他的內心世界,我自然得窺不少。

可金庸不同倪匡,第一,我認識他,雖然也有三十年,平日

卻很少來往,就算見到面,也沒有什麽好談。這樣說,也不是說金

庸這個人愛擺架子,而是他一向木訥,不喜多言,他心裡面的話,

Page 11: SuperBookCity · 11 闆,年紀大約三四十歲,僅此而已。 大概窺不見廬山真面,所以益添金庸的神秘感,我們常想找 機會見一見金庸,可惜總無機會。

8

幾乎完全宣洩在他的小說裡,讀者所喜歡的郭靖或者段譽,泰半就

是金庸的化身。不過,活生生的金庸,略略要比郭靖、段譽多了一

份狡黠,否則,他就塑造不出那樣永垂書史的可愛人物了。

金庸不同倪匡,他沉默寡言,喜怒不形於色,令人不期然覺

得跟他之間有一段不長不短的距離,尤其是像我這樣年紀跟他相差

達二十年以上的晚輩,更是沒有什麽可談。不過,要寫一個人物,

並不一定要跟他有密切的往來,途聽道說,當然不可,但旁敲側

擊,加上縝密分析歸納,也未嘗不能把那人物的神髓勾勒出來,我

寫金庸正是採用這種方法,跟寫倪匡略有不同,希望同樣能獲得讀

者的喜愛。

初會金庸

我看金庸小說,開始得很早,屈指一算,應該是在六十年代

的中期,那時,我還是一個中學生。

當時,金庸的小說是連載在《明報》副刊上,記憶沒錯的

話,好像是《神鵰俠侶》。我每天上學,都在報攤上買一份《明

報》,坐上巴士後,如果有空椅子坐下,便會打開來細細追讀。

《神鵰俠侶》每天連載千餘字,不消五分鐘便看完,在當時

閱讀慾望高昂的我而言,當然不過癮,更要命的是金庸每每於結尾

製造一個小高潮,把整篇情節抹上迷霧般的疑團,直把我恨得牙癢

癢,巴不得明天的《明報》快點出來,好讓我追讀下面的情節。不

Page 12: SuperBookCity · 11 闆,年紀大約三四十歲,僅此而已。 大概窺不見廬山真面,所以益添金庸的神秘感,我們常想找 機會見一見金庸,可惜總無機會。

9

料,下面的情節仍然是如霧似花,撲朔迷離,如非看罷全貌,根本

不能釋卷。怪不得,那時候,所有同班同學(我唸的是天主教男

校)都成為了金庸迷,課餘有暇,如果不踢足球,便會談論起金庸

武俠小說裡的人物。

金庸小說裡的人物,那時最為我們喜歡的,倒不是郭靖、黄

蓉,而是那個丐幫幫主洪七公與老頑童周伯通。

我們把一個皮膚黝黑的同班同學叫做洪七公,同時又替那個

臉孔圓嘟嘟的國文老師起了「老頑童」的綽號。起初是背着他叫,

接着是名正言順的喊了。他也不以為忤,反過來跟我們討論周伯通

這個人物。

他說:「在金庸小說人物中,我也喜歡周伯通,他對瑛姑的

痴,真是世間少見。」

那時,我們年紀還小,根本不知情為何物,老師跟我們談

情,我們除了哄堂大笑,還能說些什麽呢?後來才知道那位中年國

文老師年輕時失過戀,跟周伯通有着同樣的遭遇,難怪一直不反對

我們叫他做周伯通。

除了洪七公、周伯通,還有歐陽鋒。我們把別班跟我們敵對

的同學,都改名歐陽鋒,以言其奸。奇怪的是,從沒有人想到要做

郭靖,因為我們都不喜歡他那種戇直的性格,尤其他事事受制於黃

蓉,更令我們認定他太過沒有男子氣概,丟盡我們頂天立地男子漢

的臉。

這自然是少不更事,現在重讀《射雕英雄傳》,才發現郭靖

Page 13: SuperBookCity · 11 闆,年紀大約三四十歲,僅此而已。 大概窺不見廬山真面,所以益添金庸的神秘感,我們常想找 機會見一見金庸,可惜總無機會。

10

的可愛,世界上能多一兩個像郭靖的人,豈不天下太平!

連載在《明報》副刊的金庸小說,每到一定字數,便會由鄺

拾記彙成一薄冊出售。我是薄冊的常客,一冊到手,立即從頭到尾

一口氣唸完,其過癮處跟追讀報紙又有很大的不同。雖然是熟悉的

情節,但接連的讀,跟間斷的讀,刺激性是完全相異的。

不過,在那年代,武俠小說一直被視為洪水猛獸,很少有像

那位失戀的國文老師那樣,公開和我們討論,許多老師是不容許我

們看武俠小說的。甚至有些思想頑固的老師還帶點威脅的口吻說:

「如果你們偷看武俠小說,我就會請你們的家長來,告訴他你們在

校不用心聽講,不讀正經書,專讀閒書。」

威脅還威脅,斷不了我們迷金庸的熱情,我們不但看,而且

還一看、二看、三看,簡直唸得出全書的主要情節。

老師們氣不過,上課時作突擊性檢查,結果在我們的抽屜裡

搜到了不少金庸的武俠小說。

這些小說,最後當然逃不過充公的命運,而偷看金庸小說的

同學,都被記過,有些由於冥頑不靈,還給召到教務處見綽號希特

拉的教務主任呢!

然而,這一切都嚇唬不了少年的我們,罰由它去罰,看還是

照看。金庸那時候,除了阿倫狄龍與謝賢之外,已成為我們第三位

男性偶像。

金庸雖然是我們的偶像,我們從來沒有見過他,甚至連他的

照片都沒有見過。我們知道有關金庸的資料是他是《明報》的老

Page 14: SuperBookCity · 11 闆,年紀大約三四十歲,僅此而已。 大概窺不見廬山真面,所以益添金庸的神秘感,我們常想找 機會見一見金庸,可惜總無機會。

11

闆,年紀大約三四十歲,僅此而已。

大概窺不見廬山真面,所以益添金庸的神秘感,我們常想找

機會見一見金庸,可惜總無機會。

到我有機會見到金庸,已是我踏入社會做事後的事了。

一九七五年,我在又一邨一家出版社做事,做了一段時期,

由於出版社節省開支,減少出書,我給撤了職。那時候,要找一份

差事,挺不容易,於是便四出託朋友找一點稿子來寫。

《明報》經濟版的編輯毛國昆很同情我的遭遇,便把我介紹

給他的孿生弟弟毛國倫。毛國倫是國際版的編輯,他告訴我國際版

需要很多譯稿,他知道我懂日文,便教我從日本報紙上搜集資料,

翻出來交給他發表。

久旱逢甘露,我連忙答應,每天下午渡海跑到尖沙咀碼頭購

買隔天的《朝日新聞》、《東京新聞》、《每日新聞》與《讀賣新

聞》,每份一元,總共要花四元,然後挾着報紙回家,挑選其中適

用的,翻成中文,放到《明報》的信箱去。

在那時候,我譯過司馬遼太郎的〈中國之花〉,也譯過竹內

實教授的〈中日反霸權問題〉,老實講,我這個「沈西城」的筆

名,能夠為人知道,還是拜《明報》國際版所賜。同時,也是中日

反霸權問題,讓我終於見到了我的偶像金庸。

原來,在七十年代,中國大陸跟日本同樣受困於蘇聯。

先講中國方面,邊界一帶,蘇聯麕集了二百萬大軍,載有核

Page 15: SuperBookCity · 11 闆,年紀大約三四十歲,僅此而已。 大概窺不見廬山真面,所以益添金庸的神秘感,我們常想找 機會見一見金庸,可惜總無機會。

12

彈頭的導彈正對準了中國的首都北京。而日本也為了北方四島跟蘇

聯鬧個不休,但蘇聯態度强硬,堅決拒絕歸還四島,日本碍於兵力

不夠,不敢訴諸武力,剛巧碰到中國大陸處於同樣處境,所謂「同

病相憐」,於是兩情相悅,遂攜手討論起反霸權的問題來,希望藉

此引起國際間注意,對蘇聯施加壓力。

香港的報界對這個問題也十分關注,《明報》更是率先一

步,邀請了日本新聞界駐港特派員出席參加討論。

這個座談會是由毛國昆主持的,他邀請了《朝日新聞》的伊

藤,《讀賣新聞》的本池,《東京新聞》的椛浩,《每日新聞》的

中山,連同金庸、司馬長風、汪際等《明報》中人,一起研討反霸

權問題的真正意義。

第一輪的座談會,我並沒有參加。第二輪的座談會,是在於

仁行(今太古大厦)的翠園舉行。

毛國昆事前對我說,希望我能在座談會做翻譯,同時聽聽第

一輪座談會的錄音帶,把它記錄下來,在《明報》刊登。

第二輪的座談會,是在星期六下午舉行,我穿了一襲新西

裝,匆匆趕去。

到了酒家,毛國昆已先我而在。同時,已有幾個日本人在座

了。

毛國昆跟我介紹,原來都是日本新聞界駐港特派員,依次是

椛浩,本池與中山。

毛國昆告訴我金庸還未到,大概等多一會就會來了,因為已

Page 16: SuperBookCity · 11 闆,年紀大約三四十歲,僅此而已。 大概窺不見廬山真面,所以益添金庸的神秘感,我們常想找 機會見一見金庸,可惜總無機會。

13

打過電話去他渣甸山的府邸。

「你不是很想見見查先生嗎?你很快便會見到他了。」毛國

昆帶着笑容對我說。

我登時緊張起來,心儀已久的人物,到底是怎麼一個樣子的

呢?

在金庸還未踏進翠園之前,我心念電轉,把各式各樣可能出

現的樣貌都在腦海裡打了個轉……

風流瀟灑?神采非凡?飄逸俊雅?文質彬彬?

我不停地想着,直至耳邊聽到人喊:「查先生!你好嗎?」

我才醒轉過來。

我的視綫循着喊聲望過去,立刻看到一個身形不高而略嫌肥

胖的中年男人,正在跟本池握手,而毛國昆就正站在他身邊。

不用問,這個胖胖的中年人便是金庸了。

老實講,當我第一眼望到金庸,可真有點兒失望,因為他完

全不是我心目中那種形象。不要說跟風流瀟灑、飄逸俊雅搭不上邊

兒,就連文質彬彬也似乎談不上,他只是一個十分普通的中年男

人,走在街上,你絕對不會相信他就是金庸。

那天,他穿了一襲西裝,款式大概是六十年代的,襟邊很

濶,那件白襯衫的領子,一面微微上翹,脖子上的那根領帶,也拉

得斜斜歪歪的,沒有端正地結在領子中央,還有他那對皮鞋,相信

已沒上油有一段時期了,以致灰塵佈滿了鞋面,把黑色都遮掉了。

如果說金庸還有一點像文人的,便是他那副「不修邊幅」的

Page 17: SuperBookCity · 11 闆,年紀大約三四十歲,僅此而已。 大概窺不見廬山真面,所以益添金庸的神秘感,我們常想找 機會見一見金庸,可惜總無機會。

定價 HK$ 55.00

金庸、倪匡、蔡瀾都是香港有名的作家,他們三人

又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的寫作風格很不相同,

但是有一樣東西卻是三人一致的,那就是他們三位

都不靠祖蔭,不靠別人,他們靠的是自己—自己

的腦和筆。他們用一枝筆打出一個「天下」,贏得

萬千讀者。

本書作者沈西城,跟三位才子相識得很早。他用生

動的描寫,告訴我們未成名時的三位作家的種種逸

事;他們是怎樣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之路的,以及,

他們三人是如何建立起深厚的友情的。

本書為喜愛金庸、倪匡、蔡瀾的讀者提供許多原始

資料。讀完此書,你對香港這三位各領風騷的才

子,會有更深的認識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