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學碩士班 101 學年度暑期課程綱要格式 一、課程基本資料(課程委員會通過,任課教師不可異動部分) 課程代碼 HIP5049 課程名稱 影視史學研究與教學 英文課名 Research & Pedagogy of Historiophoty 全/半年 暑期 必/選修 選修 總學分數 2 每週授課 時數 2 開課班級 歷史碩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本課程擬以「影視教材」為文本,探索「影像」與「歷史」之關係,以彰顯「影視史學」之 理論意義與學科價值,並以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之相關影片為區分,結合中學歷史教育, 期能對深化多元「歷史教學」有所助益。 課程目標(課程目標可自行增列) 對應本系核心能力 1 拓展歷史知識的層面,並學習電 影文本的分析與解讀能力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2-1 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2-2 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4-1 歷史教師的敬業精神 2 將影視教材與中學歷史教學設 計結合的能力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2-1 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2-2 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4-1 歷史教師的敬業精神 3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2-1 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2-2 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4-1 歷史教師的敬業精神 4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2-1 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2-2 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4-1 歷史教師的敬業精神 5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2-1 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2-2 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4-1 歷史教師的敬業精神 二、教學大綱(任課教師可異動部分) 授課教師 陳登武 教學進度與主題(可說明每週進度) 1 導論:「影視史學」與歷史教育 上篇:「影視教材」與台灣史教學 2 「再現」乙未抗日:〈1895〉的歷史敘事 3 國共內戰與移民台灣:〈香蕉天堂〉與〈紅柿子〉 4 探索二二八事件:〈天馬茶房〉、〈悲情城市〉

101新課程綱要格式 教碩班 -影視史學研究與教學 陳登武老師 · 2-1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 2-2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 Upload
    others

  • View
    9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101新課程綱要格式 教碩班 -影視史學研究與教學 陳登武老師 · 2-1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 2-2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教學碩士班 101 學年度暑期課程綱要格式

一、課程基本資料(課程委員會通過,任課教師不可異動部分)

課程代碼 HIP5049 課程名稱 影視史學研究與教學

英文課名 Research & Pedagogy of Historiophoty

全/半年 暑期 必/選修 選修

總學分數 2 每週授課 時數

2

開課班級 歷史碩

先修課程

課程簡介

本課程擬以「影視教材」為文本,探索「影像」與「歷史」之關係,以彰顯「影視史學」之

理論意義與學科價值,並以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之相關影片為區分,結合中學歷史教育,

期能對深化多元「歷史教學」有所助益。

課程目標(課程目標可自行增列) 對應本系核心能力

1 拓展歷史知識的層面,並學習電

影文本的分析與解讀能力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2-1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2-2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4-1 歷史教師的敬業精神

2 將影視教材與中學歷史教學設

計結合的能力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2-1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2-2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4-1 歷史教師的敬業精神

3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2-1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2-2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4-1 歷史教師的敬業精神

4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2-1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2-2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4-1 歷史教師的敬業精神

5

□1-1 資料蒐集、解讀與分析能力 □1-2 跨學科研究的能力

□2-1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2-2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 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3-2 溝通表達與學術討論

□4-1 歷史教師的敬業精神

二、教學大綱(任課教師可異動部分)

授課教師 陳登武 教學進度與主題(可說明每週進度)

第 1 講 導論:「影視史學」與歷史教育

上篇:「影視教材」與台灣史教學

第 2 講 「再現」乙未抗日:〈1895〉的歷史敘事

第 3 講 國共內戰與移民台灣:〈香蕉天堂〉與〈紅柿子〉

第 4 講 探索二二八事件:〈天馬茶房〉、〈悲情城市〉

Page 2: 101新課程綱要格式 教碩班 -影視史學研究與教學 陳登武老師 · 2-1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 2-2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第 5 講 記憶‧救贖‧白色恐怖:〈超級大國民〉、〈天公金〉

第 6 講 族群‧記憶‧歷史:誰的〈光陰的故事〉

中篇:「影視教材」與中國史教學

第 7 講 禪宗的角力與佛學的發展:〈達摩祖師傳〉

第 8 講 重新認識安史之亂:〈發現虞弘墓〉

第 9 講 佛教‧絲路‧帝國統治:〈中國大漠之寶〉

第 10 講 民族主義與近代歷史:〈十月圍城〉與中華民國建國史

第 11 講 國共內戰的省思:〈集結號〉的爭議與討論

下篇:「影視教材」與世界史教學

第 12 講 「大屠殺」與人類文明:〈A 級控訴〉與〈殺戮禁區〉

第 13 講 官方說法與權力話語:〈官方說法〉與阿根廷軍政府

第 14 講 領袖崇拜:〈惡魔教室〉與極權主義的幽靈

第 15 講 歷史悲劇與國家意識:〈愛在波蘭戰火時〉與波蘭的命運 第 16~18 講 口頭報告

教學方法

方式 說明 ■ 講述法 電影分析、導讀 ■ 討論法 分組討論 問題解決教學 合作學習 實驗/實作 實地考察、參訪 ■ 媒體融入教學 以電影作為文本 專題研究 其他:

評量方法

方式 百分比 說明

■ 作業 40% (可說明評量細節或欲評量之核心能力) 期中考 ■ 期末考 40% ■ 課堂討論參與 20% 出席 報告 成果展覽 專題 其他:

Page 3: 101新課程綱要格式 教碩班 -影視史學研究與教學 陳登武老師 · 2-1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 2-2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參考書目

1.克里斯蒂昂‧德拉熱(Christian Delage)、樊尚‧吉格諾(Vincent

Guigueno)著,楊旭輝、王芳譯,《歷史學家與電影》,北京:

北京大學,2008。

2.吳珊妃,〈影視教材在歷史教學的運用—以電影《一八九五》為例〉,

《台灣師大歷史教育》(2009),第 14 期,頁 295-314。

3.吳紫陽,〈影視史學的思考〉,《史學史研究》,2001 年 04 期,頁 49-55。

4.周樑楷,〈辛德勒的選民:評史匹柏的影像敘述和史觀〉《當代》第

96 期(1994.4),頁 44-53。

5.周樑楷,〈書寫歷史與影視史學〉,《當代》,第 88 期(1993.8),頁

10-17。

6.周樑楷,〈銀幕中的歷史因果關係-以「誰殺了甘迺迪」和「返鄉

第二春」為討論對象〉《當代》第 74 期(1992.6),頁 48-61。

7.周樑楷,〈影視史學:理論基礎及課程主旨的反思,《台大歷史學

報》〉,1999.6。

8.胡慶明,〈影視史學與歷史教育的思考〉,《新西部(下半月)》,2007

年 06 期。

9.修珊(Shoshana Felman),《見證的危機:文學‧歷史與心裡分析》,

台北:麥田,1997。

10.馬克‧費侯(Marc Ferro)著,《電影與歷史》,台北:麥田,1998 年。

11.馬明國,〈從影像出發看史學〉,《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 年 02

期,頁 36-39。

12.張文紅,〈沈浮在“想像”之河中的“真實”——以典型影片爲例,談歷

史真實和藝術想像問題〉,《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

版)》, 2004 年 02 期,頁 112-115。

13.張廣智,〈重現歷史——再談影視史學〉,《學術研究》,2000 年 08

期,頁 80-86。

14.張廣智,〈影視史學:歷史學的新領域〉,《學習與探索》, 1996 年

06 期,頁 116-122。

15.張廣智,〈影視史學與書寫史學之異同——三論影視史學〉,《學習

與探索》,2002 年 01 期,頁 129-134。

16.張廣智,〈歷史教育與現代影視〉,《歷史教學問題》,2003 年 02

期,頁 68-72。

17.張廣智著,《影視史學》,臺北,揚智文化,1998。

18.曹寄奴,〈影視史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江西社會科學》,2003

年 07 期,頁 81-83。

19.曹寄奴,〈影視史學的真實性和虛構性〉,《遵義師範學院學報》,

2003 年 02 期,頁 15-17。

20.陳登武,〈一場大屠殺與人民的記憶─以 Atom Egoyan 的電影「A

級控訴」為中心〉,《興大歷史學報》,第 17 期,2006。

21.陳登武,〈影視教材在「歷史與人生」課程的運用----以「父女情」

Page 4: 101新課程綱要格式 教碩班 -影視史學研究與教學 陳登武老師 · 2-1中學歷史教材設計與教學方法 2-2歷史專題研究與寫作的能力 3-1發現問題與主動探究之能力

和「我不是壞女孩」為中心〉,收錄於《第四屆「國家治理、

公民社會與通識教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2006。

22.陳登武,〈歷史真相與道德的辯證:談「我不是壞女孩」和「父女

情」〉,收錄於拙作《歷史與人生》(台北:三民,2007),

第 12 講。

23.陳登武,〈影視教材在高中歷史教學的應用—以隋唐史教學為中

心〉,《台灣師大歷史教育》(2009),第 14 期,頁 233-264。

24.陳儒修,《台灣新電影的歷史文化經驗》,萬象,1993。

25.陳儒修,《電影帝國-另一種注視:電影文化研究》,萬象,1994。

26.陸旭,〈影視史學再探討〉,《蘭州學刊》,2006 年 02 期,頁 53-56。

27.費修珊(Shoshana Felman),〈聲音的歸來----克勞德‧藍茲曼的《咻

----啊》〉,收錄在《見證的危機:文學‧歷史與心裡分析》,

麥田,1997。

28.楊學民,〈符號學視野中的影視史學與書寫史學——也談影視史學

與書寫史學的異同〉,《學習與探索》,2003 年 05 期,頁

128-130。

29.劉現成,《台灣電影、社會與國家》,揚智,1997。

30.蔡元,〈真實再現與歷史紀錄片〉,《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3

年 02 期,87-89

31.蔣保,〈影視史學芻議〉,《安徽史學》,2004 年 05 期,頁 1-5。

32.盧非易,《1949-1994 臺灣電影:政治、經濟、美學》,遠流,1998。

33.戴維斯(Natalie Zemon Davis)著,陳榮彬譯,《奴隸 電影 歷史----

還原歷史真相的影像實驗》,左岸,2002。

34.戴維斯(Natalie Zemon Davis)著、江政寬譯,《馬丹‧蓋赫返鄉記》,

聯經,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