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新新新新新

新能源简介 新能源( New Energy Resources )又称非常规能源。是传统能源之外 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新能源简介

  新能源( New Energy Resources)又称非常规能源。是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深处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可再生能源衍生出来的生物燃料和氢所产生的能量。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我是小煤块,别看我黑,我可是地球发电的主力军,人们用我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是最近我很苦恼,按照现在的消耗速度,在不久的将来,你们可能只有从博物馆里才能看见我了。

  大家好,我是石油滴滴,我可很厉害,可以说现在的每场局部战争都和我有大大小小的关系,我也不想老做战争犯,但是没了我,这个社会还能运作吗?

新能源水能太阳能

氢电池生物能

地热能

风能

太阳能,一般指太阳光的辐射能量,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自地球形成生物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和光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保存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但在化石燃料减少的情况下,才有意把太阳能进一步发展。太阳能的利用有被动式利用和光电转换两种方式。太阳能发电是一种新兴的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原理

太阳能发电站

风能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风能密度是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风的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系。据估算,全世界的风能总量约 1300 亿千瓦,中国的风能总量约 16亿千瓦。

风能原理

风能发电站

水能资源指水体的动能、势能和压力能等能量资源,是自由流动的天然河流的出力和能量,称河流潜在的水能资源,或称水力资源。广义的水能资源包括河流水能、潮汐水能、波浪能、海流能等能量资源。全世界江河的理论水能资源为 48.2 万亿度 /年,技术上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为 19.3 万亿度。中国的江河水能理论蕴藏量为 6.91 亿千瓦,每年可发电 6万多亿度,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 3.82 亿千瓦,年发电量 1.9 万亿度。

水电站能原理

三峡水电站

  地热能是由地壳抽取的天然热能,这种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的熔岩,并以热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发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内部的温度高达 7000℃,而在 80至 100公英里的深度处,温度会降至 650至 1200℃,透过地下水的流动和熔岩涌至离地面 1至5公里的地壳,热力得以被转送至较接近地面的地方。高温的熔岩将附近的地下水加热,这些加热了的水最终会渗出地面。地热能是可再生资源。

地热原理

地热发电站

  生物能是以生物为载体将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的一种能量,它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其蕴藏量极大,仅地球上的植物,每年生产量就像当于目前人类消耗矿物能的 20倍。在各种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是贮存的太阳能,更是一种可再生的碳源,可转化成常规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燃料 。据估计地球每年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碳达 2x1011t ,含能量达 3x1021j。

沼气

生物能示意图

  氢燃料电池是利用氢这种化学元素,制造成为储存能量的电池。其基本原理是电解水的逆反应,把氢和氧分别供给阴极和阳极,氢通过阴极向外扩散和电解质发生反应后,放出电子通过外部的负载到达阳极。 70 年代以后,随着人们不断地掌握多种先进的制氢技术,氢燃料电池被广泛运用于发电和汽车制造等行业。

氢燃料电池原理

氢燃料电池汽车

  核能,是由原子核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而释放出的能量。核能发电是利用核反应堆中核裂变所释放出的热能进行发电的方式,利用铀燃料进行核分裂连锁反应所产生的热,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利用产生的水蒸气推动蒸汽轮机并带动发电机。

  一般核电厂每年大约要用 80吨的核燃料,如果换成煤炭,大约需要515万吨,如果使用天然气,需要 143 万吨,相当于每天烧掉 20 万桶家用瓦斯。

  为什么核能没有得到上面几种能源的“特殊待遇”呢?原因很简单,最近这段时间它很不招人喜欢,甚至于好多国家都把它拉入了“黑名单”,到底要不要大力发展核电,这将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所以就委屈它一下,放到这里吧… ...

保护地球

守护家园

清洁能源

洁净地球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

传播学专业王文宾

作品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特此声明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