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小雪 鄧楊(成都高新區(簡陽)第四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 A17 專題 責任編輯:張培嘉 版面設計:張景光 2020 年 9 月 29 日(星期二) 德格縣支援隊隊長汪峰:「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 高新人才上高原 帶貧縣娃看世界 9 月15日至18日,去廈門的一間藥企 「片仔癀」洽談藏醫藥合作;9 月 21 日 至 22 日,去國務院扶貧辦對接優秀扶貧 案例申報;接下來,還將進入德格調研 藏醫藥產業……兩年的對口支援期限將 到,但成都高新區(簡陽)第四批對口支 援工作隊隊長汪峰卻是日程滿滿、毫無懈 怠。 9 月 23 日,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成都見到了剛從北京返 回成都的汪峰及部分隊員,他們在成都中轉後第二天將 奔赴德格。 德格縣境內有海拔 5,000 米以上的山峰 30 座、冰川 30 多條,平均 海拔4,235米,距離成都960公里。 2018 年 10 月,工作隊走進德格,75 名隊員大多是「八十後」, 都是來自航空航天、教育、醫療等領域的高精尖人才。 汪峰說,2018 年 10 月 11 日,國慶長假剛過,汪峰帶着隊員從成 都出發,經雅安、康定,翻越折多山、雀兒山,在道孚縣停留一晚 後,工作隊於第二天下午到達德格縣城。 工作隊隊員吳元說,德格縣城沿河而建,兩旁是高山,僅一條主 街道,不時還能看到牦牛在街上行走。 同為隊員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芳草門診部醫生李鑫說,剛到藏區高 原反應明顯,睡眠質量不好,頭髮白得特別快。但是更讓人揪心的 是,許多高端設備沒人會操作,閒置在一邊成了擺設。 工作隊隊員、成都高新區實驗小學教師蘭長明介紹,德格縣教師資 源緊缺,且現有教師素質參差不齊,「傳幫帶」難度大。 對此,甚至有人曾向汪峰提議,「成都高新區每年投入數千萬 元,對口支援成果擺在那兒,你只需在那兒工作兩年,只要隊伍不 出問題便行。」 汪峰說,隊員反映的困難、加上這些「鴕鳥心態」的言論,讓他 到達德格的第一晚就徹夜難眠。 「改造」雕版印刷輸出藏文化 剛開始,汪峰團隊以產業扶貧作為切入點,將成都的旅遊、農業 等優勢資源引入德格。但德格的發展程度和文化差異導致多次努力 付之東流。 工作隊副隊長劉智桁說,對口支援工作進入瓶頸,亟待創新突 破。於是,隊員們在搞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掀起了一股「金點子」 頭腦風暴。 工作隊隊員鄧楊說,厚重的藏文化得到全世界的認可,更應該轉 化成生產力。 「德格擁有以印經院為代表的『康巴文化中心』和『格薩爾王故 里』兩大世界文化品牌,其雕版印刷技藝被列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 遺產。」 在隊友的協助下,鄧楊將自己的想法與四川美術學院專家進行溝 通,雙方一拍即合。於是,一款以康巴文化為主體,德格印經院屋 脊特有的「孔雀法輪」外形為底座,融合雕版印刷技藝和黑陶技藝 的文創產品「印藝經傳」誕生了。去年 8 月,在首屆中國公益慈善 項目大賽上,「印藝經傳」斬獲銀獎。 孩子走出大山 赴成都踢球 劉智桁說:「德格最缺的是人才,最大的短板是醫療、教育等民 生項目,然而這些也是最難的,最需要久久為功之處。」 工作隊隊員、成都高新濱河學校教師姚泓源說,必須要為藏區的 孩子打開一扇窗,讓他們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好多(德格縣 的)孩子連縣城都沒去過,他們眼中的世界還沒有越過雀兒山。」 去年 7 月,10 多名德格少年第一次坐飛機到成都,不僅與成都的 同齡球員進行了一場比賽,還參觀了成都興城職業足球俱樂部,並 作為牽手球童走進職業賽場。「投下一顆石子,泛起一陣漣漪。」 姚泓源說,期待這些活動能在孩子們心中埋下一顆夢想的種子。 兩年來,還有不少孩子翻越雀兒山,走進成都,甚至走進首都北 京。 極貧村搬遷 窮根子拔掉 此外,德格縣極度貧困村之一的雨托村地處偏遠、交通閉塞。在 成都高新區的幫助下,2017 年,整村搬遷,家家戶戶住上 「小別 墅」。為讓村民吃上新鮮的蔬菜,對口支援工作隊引入平原地區的 「庭院經濟」(即農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圍為基地,以家庭 為生產和經營單位,為自己和社會提供農業土特產品和有關服務的 經濟)模式,幫助村民在自家房前的空地上建起了蔬菜大棚。 「搬出窮窩子,拔掉窮根子。」雨托新村村民塞拉說,村民們不 僅住房條件得到極大改善,還依託鄉村飯店和產業基地等集體經 濟,有了固定的分紅收入。 為提升對口支援幹部隊伍素質,姚泓源倡議開設了「雀兒山大講 堂」。如今,德格縣委組織部主動接過了這個「雀兒山大講堂」, 還進行現場直播。 2017 年,成都高新區援助 400 萬元創辦南派藏醫藥人才培訓學 校,通過訂單、定向等多種模式培養南派藏醫藥高、中級人才 300 名。 今年 8 月,四川省南派藏醫藥傳承與創新產業化示範基地在成都 高新區天府生命科技園正式揭牌,力爭 5 年內實現甘孜州藏醫藥國 藥准字號「零」突破。 「雀兒山大講堂」「藏醫藥傳承與創新研發基地」……一個個 「金點子」陸續誕生,在雀兒山下不斷發酵、裂變,引領着德格群 眾奔向小康。 2019 年 5 月,成都高新區(簡陽市)對口支援工作隊獲得第 22 屆 「四川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 汪峰說:「在高原,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 四川省的雀兒山海拔6,168米, 素有「爬上雀兒山,鞭子打着天」 之說。四川甘孜州德格縣就位於雀 兒山的山腳下。 德格縣幅員面積1.1萬多平方公 里,人口僅 9 萬餘人,171 個行政村 中有102個是貧困村,是典型的貧 中之貧、困中之困。 2012年,成都高新區開始對口支 援德格縣。8 年來,成都高新區累 計投入資金 6 億餘元(人民幣,下 同),優選 4 批、686 名幹部入藏。 今年 2 月 18 日,德格縣脫貧摘帽,完成了歷史性跨越。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兵 四川報道 支援工作隊隊 長汪峰曾在英國 求學8年,主攻 航空材料研究, 獲得威爾士大學 博士學位。2011 年至 2016 年,汪 峰在中國商飛北京研究中心工作,曾參與中國支線客機 ARJ21和C919大飛機研製。 「2017 年 5 月 5 日,C919 第一次飛起來時,讓我淚流滿 面。」 汪峰說,有一天,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宣布中 國脫貧奔小康時,他的感覺一定會與 C919 成功首飛一樣 興奮。 汪峰說,大飛機是高精尖,扶貧更接地氣,兩者都是國 家戰略,同等重要。「如果再選擇一次,我仍然選擇對口 支援!」 只不過,科研工作是由一個點往深裏走,對口支援工作 則是面廣、量大。 「兩年的對口支援經歷,讓我收穫了滿滿自信,必將成 為人生的寶貴財富。」汪峰說,兩年來,他學會了如何管 理一個團隊,也學會了如何應對各種複雜的環境和困難, 完成了一名科研工作者向一名基層管理者的轉變。 德格縣 9 萬人口分布在 1.1 萬平方 公里的土地上,最偏遠的鄉鎮來回 要一天的時間。成都高新區對口支 援工作隊引入大數據分析,創建 「對口支援幹部信息化管理平 台」。平台就像一張「雷達 圖」,能適時跟蹤對口支援幹部 的思想動態、工作進展、意見建 議,破解了「如何跟蹤管理對口 支援工作隊伍」這一難題。 「作為隊裏最年輕的隊員, 我的工作地點離縣城 200 多公 里,平常只能在網上與隊友見 面。」工作隊隊員王元秋說, 這個平台好似他們的網上家 園,不僅可以互通信息、相 互學習,還可以得到隊友的 安慰鼓勵。 如今,當地組織部門已將 該平台作為評優推優決策依 據的重要來源。 幹部管理科技化 「亦隊友亦網友」 德格縣位置圖 清晨,天空中飄着雪花,大 雪覆蓋了房舍、道路和山坡。 為了孩子們,我們顧不上寒 冷和雪地行車的危險,毅然決 定前往所巴鄉。山區的道路結了不少 暗冰,經驗豐富的老師傅雖然小心翼 翼,但是還是出現了幾次驚險的「飄 移」。經過 5 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 我們一行終於抵達所巴鄉。隊員們顧 不上高原反應帶來的頭痛,及時將愛 心衣物和學習用品分發給孩子們。 收到禮物,孩子們大多報以微笑, 卻沒有一句感謝的話語。只有當地教 師根秋拉姆,一個勁兒地替孩子們表 示感謝。難道孩子們不喜歡這些衣 服?這些學習用品不適用?坐上了返 程的小貨車,我不免心生疑惑,一直 悶悶不樂,思緒回到以前。 剛到德格,常常聽見同事提及 「所巴鄉」這 個名字。得知 當地老百姓主要靠挖冬蟲夏草維持 生計,由於家庭人口多、負擔重, 部分孩子缺少保暖衣物和學習用 品。於是,我將所巴鄉孩子的情況 分享到微信群,網友積極響應,決 定籌集 170 套兒童保暖內衣。一個月 後,裝滿衣服和學習用品的包裹陸 續到來,我和同事迫不及待將這批 愛心禮物送往所巴鄉…… 「 叮,叮叮!」正當我思緒萬千 時,一陣微信提示聲音傳來。我立即 打開手機,只見是根秋拉姆幫助孩子 發來的感謝信。根秋拉姆表示,孩子 們日常大多講藏語,只有少數孩子會 一點點漢語。 突然,我感覺內心一下子釋然,也 從「謝謝」兩個字中,感受到了「贈 人玫瑰手留餘香」的幸福。 鄧楊給所巴鄉中心校的孩子 鄧楊給所巴鄉中心校的孩子 們送學習用品 們送學習用品受訪者供圖 受訪者供圖 對口支援工作 對口支援工作 隊隊員姚泓源教 隊隊員姚泓源教 孩子們踢足球 孩子們踢足球受訪者供圖 受訪者供圖 汪峰 汪峰 香港文匯報 香港文匯報 記者李兵 記者李兵 成都高新區 成都高新區簡陽 簡陽第四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部分隊員合影 第四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部分隊員合影受訪者供圖 受訪者供圖

收官 高新人才上高原pdf.wenweipo.com/2020/09/29/a17-0929.pdf13 hours ago  · 2018年10月12日星期五小雪 鄧楊(成都高新區(簡陽)第四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

  • Upload
    others

  • View
    1

  • Download
    0

Embed Size (px)

Citation preview

Page 1: 收官 高新人才上高原pdf.wenweipo.com/2020/09/29/a17-0929.pdf13 hours ago  · 2018年10月12日星期五小雪 鄧楊(成都高新區(簡陽)第四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

2018年10月12日 星期五 小雪鄧楊(成都高新區(簡陽)第四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

A17 專題中國

■責任編輯:張培嘉 ■版面設計:張景光

20202020年年99月月2929日日((星期二星期二))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

2020年9月29日(星期二)

德格縣支援隊隊長汪峰:「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

高新人才上高原帶貧縣娃看世界

收官故事

脫貧攻堅

9月15日至18日,去廈門的一間藥企「片仔癀」洽談藏醫藥合作;9月21日至22日,去國務院扶貧辦對接優秀扶貧案例申報;接下來,還將進入德格調研藏醫藥產業……兩年的對口支援期限將到,但成都高新區(簡陽)第四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隊長汪峰卻是日程滿滿、毫無懈怠。9月23日,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成都見到了剛從北京返

回成都的汪峰及部分隊員,他們在成都中轉後第二天將奔赴德格。德格縣境內有海拔5,000米以上的山峰30座、冰川30多條,平均海拔4,235米,距離成都960公里。2018年10月,工作隊走進德格,75名隊員大多是「八十後」,都是來自航空航天、教育、醫療等領域的高精尖人才。汪峰說,2018年10月11日,國慶長假剛過,汪峰帶着隊員從成都出發,經雅安、康定,翻越折多山、雀兒山,在道孚縣停留一晚後,工作隊於第二天下午到達德格縣城。工作隊隊員吳元說,德格縣城沿河而建,兩旁是高山,僅一條主街道,不時還能看到牦牛在街上行走。同為隊員的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芳草門診部醫生李鑫說,剛到藏區高原反應明顯,睡眠質量不好,頭髮白得特別快。但是更讓人揪心的是,許多高端設備沒人會操作,閒置在一邊成了擺設。工作隊隊員、成都高新區實驗小學教師蘭長明介紹,德格縣教師資源緊缺,且現有教師素質參差不齊,「傳幫帶」難度大。對此,甚至有人曾向汪峰提議,「成都高新區每年投入數千萬元,對口支援成果擺在那兒,你只需在那兒工作兩年,只要隊伍不出問題便行。」汪峰說,隊員反映的困難、加上這些「鴕鳥心態」的言論,讓他到達德格的第一晚就徹夜難眠。

「改造」雕版印刷 輸出藏文化剛開始,汪峰團隊以產業扶貧作為切入點,將成都的旅遊、農業等優勢資源引入德格。但德格的發展程度和文化差異導致多次努力付之東流。工作隊副隊長劉智桁說,對口支援工作進入瓶頸,亟待創新突

破。於是,隊員們在搞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掀起了一股「金點子」頭腦風暴。工作隊隊員鄧楊說,厚重的藏文化得到全世界的認可,更應該轉化成生產力。「德格擁有以印經院為代表的『康巴文化中心』和『格薩爾王故里』兩大世界文化品牌,其雕版印刷技藝被列為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隊友的協助下,鄧楊將自己的想法與四川美術學院專家進行溝通,雙方一拍即合。於是,一款以康巴文化為主體,德格印經院屋脊特有的「孔雀法輪」外形為底座,融合雕版印刷技藝和黑陶技藝的文創產品「印藝經傳」誕生了。去年8月,在首屆中國公益慈善項目大賽上,「印藝經傳」斬獲銀獎。

孩子走出大山 赴成都踢球劉智桁說:「德格最缺的是人才,最大的短板是醫療、教育等民生項目,然而這些也是最難的,最需要久久為功之處。」工作隊隊員、成都高新濱河學校教師姚泓源說,必須要為藏區的

孩子打開一扇窗,讓他們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好多(德格縣的)孩子連縣城都沒去過,他們眼中的世界還沒有越過雀兒山。」去年7月,10多名德格少年第一次坐飛機到成都,不僅與成都的同齡球員進行了一場比賽,還參觀了成都興城職業足球俱樂部,並作為牽手球童走進職業賽場。「投下一顆石子,泛起一陣漣漪。」姚泓源說,期待這些活動能在孩子們心中埋下一顆夢想的種子。兩年來,還有不少孩子翻越雀兒山,走進成都,甚至走進首都北京。

極貧村搬遷 窮根子拔掉此外,德格縣極度貧困村之一的雨托村地處偏遠、交通閉塞。在成都高新區的幫助下,2017年,整村搬遷,家家戶戶住上「小別墅」。為讓村民吃上新鮮的蔬菜,對口支援工作隊引入平原地區的「庭院經濟」(即農民以自己的住宅院落及其周圍為基地,以家庭為生產和經營單位,為自己和社會提供農業土特產品和有關服務的經濟)模式,幫助村民在自家房前的空地上建起了蔬菜大棚。「搬出窮窩子,拔掉窮根子。」雨托新村村民塞拉說,村民們不僅住房條件得到極大改善,還依託鄉村飯店和產業基地等集體經濟,有了固定的分紅收入。為提升對口支援幹部隊伍素質,姚泓源倡議開設了「雀兒山大講

堂」。如今,德格縣委組織部主動接過了這個「雀兒山大講堂」,還進行現場直播。2017年,成都高新區援助400萬元創辦南派藏醫藥人才培訓學

校,通過訂單、定向等多種模式培養南派藏醫藥高、中級人才300名。今年8月,四川省南派藏醫藥傳承與創新產業化示範基地在成都

高新區天府生命科技園正式揭牌,力爭5年內實現甘孜州藏醫藥國藥准字號「零」突破。「雀兒山大講堂」「藏醫藥傳承與創新研發基地」……一個個「金點子」陸續誕生,在雀兒山下不斷發酵、裂變,引領着德格群眾奔向小康。2019年5月,成都高新區(簡陽市)對口支援工作隊獲得第22屆

「四川青年五四獎章(集體)」榮譽。汪峰說:「在高原,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寶貴的是精神。」

四川省的雀兒山海拔6,168米,

素有「爬上雀兒山,鞭子打着天」

之說。四川甘孜州德格縣就位於雀

兒山的山腳下。

德格縣幅員面積1.1萬多平方公

里,人口僅9萬餘人,171個行政村

中有102個是貧困村,是典型的貧

中之貧、困中之困。

2012年,成都高新區開始對口支

援德格縣。8年來,成都高新區累

計投入資金6億餘元(人民幣,下

同),優選4批、686名幹部入藏。

今年2月18日,德格縣脫貧摘帽,完成了歷史性跨越。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兵 四川報道

支援工作隊隊長汪峰曾在英國求學8年,主攻航空材料研究,獲得威爾士大學博士學位。2011年至2016年,汪峰在中國商飛北京研究中心工作,曾參與中國支線客機ARJ21和C919大飛機研製。「2017年5月5日,C919第一次飛起來時,讓我淚流滿面。」 汪峰說,有一天,習近平總書記向全世界宣布中國脫貧奔小康時,他的感覺一定會與C919成功首飛一樣興奮。汪峰說,大飛機是高精尖,扶貧更接地氣,兩者都是國家戰略,同等重要。「如果再選擇一次,我仍然選擇對口支援!」只不過,科研工作是由一個點往深裏走,對口支援工作則是面廣、量大。「兩年的對口支援經歷,讓我收穫了滿滿自信,必將成為人生的寶貴財富。」汪峰說,兩年來,他學會了如何管理一個團隊,也學會了如何應對各種複雜的環境和困難,完成了一名科研工作者向一名基層管理者的轉變。

德格縣9萬人口分布在1.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最偏遠的鄉鎮來回要一天的時間。成都高新區對口支援工作隊引入大數據分析,創建「對口支援幹部信息化管理平台」。平台就像一張「雷達圖」,能適時跟蹤對口支援幹部的思想動態、工作進展、意見建議,破解了「如何跟蹤管理對口支援工作隊伍」這一難題。「作為隊裏最年輕的隊員,我的工作地點離縣城200多公里,平常只能在網上與隊友見面。」工作隊隊員王元秋說,這個平台好似他們的網上家園,不僅可以互通信息、相互學習,還可以得到隊友的安慰鼓勵。如今,當地組織部門已將該平台作為評優推優決策依據的重要來源。

航空博士成扶貧先鋒

幹部管理科技化「亦隊友亦網友」

德格縣位置圖

��

��

�����

清晨,天空中飄着雪花,大雪覆蓋了房舍、道路和山坡。

為了孩子們,我們顧不上寒冷和雪地行車的危險,毅然決

定前往所巴鄉。山區的道路結了不少暗冰,經驗豐富的老師傅雖然小心翼翼,但是還是出現了幾次驚險的「飄移」。經過5個多小時的艱難跋涉,我們一行終於抵達所巴鄉。隊員們顧不上高原反應帶來的頭痛,及時將愛心衣物和學習用品分發給孩子們。

收到禮物,孩子們大多報以微笑,卻沒有一句感謝的話語。只有當地教師根秋拉姆,一個勁兒地替孩子們表示感謝。難道孩子們不喜歡這些衣服?這些學習用品不適用?坐上了返程的小貨車,我不免心生疑惑,一直悶悶不樂,思緒回到以前。

剛到德格,常常聽見同事提及「 所 巴 鄉 」 這個 名 字 。 得 知

當地老百姓主要靠挖冬蟲夏草維持生計,由於家庭人口多、負擔重,部分孩子缺少保暖衣物和學習用品。於是,我將所巴鄉孩子的情況分享到微信群,網友積極響應,決定籌集170套兒童保暖內衣。一個月後,裝滿衣服和學習用品的包裹陸續到來,我和同事迫不及待將這批愛心禮物送往所巴鄉……

「 叮,叮叮!」正當我思緒萬千時,一陣微信提示聲音傳來。我立即打開手機,只見是根秋拉姆幫助孩子發來的感謝信。根秋拉姆表示,孩子們日常大多講藏語,只有少數孩子會一點點漢語。

突然,我感覺內心一下子釋然,也從「謝謝」兩個字中,感受到了「贈人玫瑰手留餘香」的幸福。

▶▶鄧楊給所巴鄉中心校的孩子鄧楊給所巴鄉中心校的孩子們送學習用品們送學習用品。。 受訪者供圖受訪者供圖

■■對口支援工作對口支援工作隊隊員姚泓源教隊隊員姚泓源教孩子們踢足球孩子們踢足球。。

受訪者供圖受訪者供圖

■■汪峰汪峰香港文匯報香港文匯報記者李兵記者李兵 攝攝

■■成都高新區成都高新區((簡陽簡陽))第四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部分隊員合影第四批對口支援工作隊部分隊員合影。。受訪者供圖受訪者供圖